读礼通考-清-徐乾学卷九十二

卷九十二 第 1a 页 WYG0114-01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九十二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葬考十一
   山陵五
高宗永思陵
 文献通考淳熙十四年高宗崩攒永思陵诏攒宫遵
 遗诏务从俭约凡修营百费并从内库及封桩钱物
 毋侵有司经常之费诸路监司州军府监止进慰表
卷九十二 第 1b 页 WYG0114-0186b.png
 其馀礼并免仍不得以进奉攒宫为名有所贡献
 赵忠定公奏议窃惟祖宗陵寝皆在洛阳累朝制度
 具存典礼惟绍兴中徽宗皇帝梓宫既还未能归葬
 故一时攒奉权在会稽虽寝卫之制已严而山陵之
 土未复规制浅薄可为深忧窃闻当时议者之言欲
 俟恢复疆土之后奉迎灵驾归祔永昌迹其本谋初
 若甚善然荏苒岁月易致因循正使克复西都岂宜
 再议迁改今大行皇帝山陵命使远曰有期陛下笃
卷九十二 第 2a 页 WYG0114-0186c.png
 于送终动遵礼训臣谓与其慕虚名而受实害孰若
 及时深藏固护永为无穷之计也昔舜都蒲坂葬于
 苍梧禹都平阳葬于会稽皆因巡狩不反遂即其地
 而葬帝王之事岂不可法伏愿远遵虞夏近法汉文
 因山为陵务极深厚金银之饰悉用迸除使千万世
 永绝后害则陛下之所以事其亲者自始及终皆可
 以无憾矣汝愚又论山陵乞遵用七月之制疏曰伏
 闻有司循用近例不待七月已卜日奏攒臣仰惟陛
卷九十二 第 2b 页 WYG0114-0186d.png
 下大孝始终远追三代方将以衰绖行三年之丧思
 穷所以追慕之情而大葬之礼犹用权宜岁月推迁
 臣所甚惧臣闻之礼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又曰
 葬者藏也今太上皇帝梓宫虽已奉攒要非久计况
 两京在远道路阻脩正使克复有期岂宜更议迁改
 孰若考据古谊及时而葬以图万世之安也又礼曰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本朝故事亦皆用七月伏
 望检照臣昨来所奏断自圣意遵用累朝典礼议行
卷九十二 第 3a 页 WYG0114-0187a.png
 七月之制其山陵制度务存深厚不必过为开广以
 藏无用之物此去三月间尚可营办如此则太上皇
 帝在天之灵可以永安陛下事亲送终之礼深长之
 思皆可以无憾矣臣远守藩符山陵重事岂宜轻议
 而情切意迫不容但已谨昧死奏闻
 思陵录王相淮拟太上陵名凡五永绍永兴永阜永
 寿永思上点用永思
 文献通考按行使萧燧等言相视到大行太上皇帝
卷九十二 第 3b 页 WYG0114-0187b.png
 神穴地段系在徽宗皇帝攒殿篱围之外正西北显
 仁皇后攒殿近上正西南乞差官覆按施行诏户部
 侍郎叶翥充覆按使
 思陵录思陵上宫为献殿三门六椽中间阔一丈六
 尺两间各一丈二尺其深三丈后为龟头三间中间
 阔一丈六尺两间各五尺其深二丈四尺皇堂在焉
 初开穴南北长三丈七尺六寸东西阔三丈二尺深
 九尺四围用白石胶土五层以石周砌为石藏长一
卷九十二 第 4a 页 WYG0114-0187c.png
 丈六尺二寸阔一丈六寸所用椁长一丈二尺三寸
 高七尺一寸阔五尺五寸纳梓宫于中覆以天盘曩
 网乃用青石为压栏次铺承重柏木枋二十馀条次
 铺白毡二重次铺竹篾然后用青石条掩攒讫上用
 香土二寸客土六寸然后以方砖砌地其实土不及
 尺耳下宫之制殿门三间四椽每间阔一丈四尺深
 二丈前后殿各三间六椽其深三丈每间阔一丈四
 尺东西两廊一十八间四椽其深一丈六尺每间阔
卷九十二 第 4b 页 WYG0114-0187d.png
 一丈一尺殿门东西皆有梜屋一间六椽各阔一丈
 六尺其深三丈又有棂星门神游亭换衣厅
 永思陵攒宫修奉使司据都壕寨官符思永申据修
 奉监修申契勘依奉圣旨指挥修奉永思陵攒宫今
 据诸作合千人都壕寨于庆等状申开具造到上下
 宫殿宇门廊间架安卓等下项并于三月十二日一
 切毕工
 一上宫 殿一座三门六椽入深三丈心间阔一丈
卷九十二 第 5a 页 WYG0114-0188a.png
 六尺两次间各阔一丈二尺并龟头一座三间入深
 二丈四尺心间阔一丈六尺两次间各阔五尺并四
 下昂柱头骨朵子月梁栿绞单栱屏风柱五寸二分
 五釐材彻脊明圆椽顺板内龟头连檐四椽月梁栿
 五寸二分五釐材圆椽厦板两转出角四入角扇子
 白板下檐平柱高一丈二尺柱置在内头顶并系丹
 粉赤白装造法红油造柱木周回檘风䈋共一百二
 十扇并构栏子一十七间并系矾红刷油造及腔内
卷九十二 第 5b 页 WYG0114-0188b.png
 出线小绞子共三十八扇系朱红漆造黄纱糊饰安
 钉鍮石叶段事件头顶铺钉竹笆板瓦结甍行垄
 并安鸱□周回山斜额道壁子并红灰泥饰方砖铺
 砌地面中城砖垒砌阶头高三尺并周回散水面南
 墁地白石压栏石碇踏道角石角柱并引手构栏子
 望柱覆莲柱头狮子龟头皇堂石藏子一座里明南
 北长一丈六尺二寸东西阔一丈六寸白石箱壁二
 重共厚四尺檘土石一重厚一尺深九尺上用青石
卷九十二 第 6a 页 WYG0114-0188c.png
 压栏一重厚八寸铺承重柏木枋子二十二条上铺
 白毡二重安砌盖条青石十条高一尺打筑铺砌砖
 土共厚一尺通深一丈二尺箱壁石用铁古字并铅
 浇灌 殿门一座三间四椽入深二丈心间阔一丈
 六尺两次间各阔一丈二尺四铺下昂绞耍头柱头
 骨朵子分心柱四寸五分材月梁栿彻脊明圆椽顺
 板扇子白板直废造下檐平柱高一丈二尺柱置在
 内头顶丹粉赤白装造矾红油造柱木硬门三合额
卷九十二 第 6b 页 WYG0114-0188d.png
 颊地栿门开铁鹅台桶子墨油浮瓯钉叶段门钹头
 顶铺钉竹笆板瓦结甍竹垄安鸱□周回山斜额
 道壁落红灰泥饰土坯垒砌两山墙红灰泥饰中城
 砖铺砌地面垒砌阶头高二尺五寸并砌散水白石
 压栏石碇并前后踏道及安砌面南白石墁地 火
 窑子一座作二三垒涩腰花坐头顶头柱头㪷口跳
 骨朵子中城砖并除砖飞放檐槽小板瓦结甍行
 垄并三壁捲軬门子砖窗里用铁索并丹粉赤白装
卷九十二 第 7a 页 WYG0114-0189a.png
 造 殿门中城砖六辨垒砌水钢四坐并设坐水大
 桶二只提水桶一十只并洒子 棂星门南北共二
 坐柱头上各安阀阅并各安门二扇肘叶门钹桶子
 全并石门砧及矾红油造柱木门户外篱门一座安
 卓门二扇并矾红刷油造柱木并门及两壁扎缚打
 立实竹篱二十馀丈并立篱健石红灰墙周回长六
 十三丈五尺上用杚笆椽铺钉竹笆板瓦结甍行
 垄矾红刷造杚笆椽红灰泥饰围墙下脚用银锭砖
卷九十二 第 7b 页 WYG0114-0189b.png
 垒砌隔减并中城砖垒砌鹊台三堵 里篱砖墙系
 中城砖绕檐垒砌周回长八十七丈上用板瓦结
 甍行垄 东壁隔截砖墙系中城砖跷垒砌长四十
 丈 土地庙一座并龟头一门头顶并系丹粉赤白
 装造矾红油造柱木等白灰泥饰壁落并仰泥中城
 砖砌地面并阶头中板瓦结甍行垄并面南西壁垒
 砌火窑子一座土地神众共七尊黑漆供床一张
 巡铺屋墙里外共四间并白灰泥饰壁落中板瓦结
卷九十二 第 8a 页 WYG0114-0189c.png
 甍地红刷油造柱木立精地袱并周回檐槽并砖砌
 水缸四坐条砖砂阶东壁路道阔四丈长四十丈
 一下宫 殿门一座三间四椽入深二丈各间阔一
 丈四尺重㪷口跳身内单栱方植栿彻脊明圆椽顺
 板扇子白板分心柱直废造下檐平柱高一丈四寸
 柱置在内头顶丹粉赤白装造法红油造柱木并软
 硬门二合及颊额地栿门开等并黄油浮瓯钉及门
 钹肘叶鹅台桶子头顶铺钉竹笆板瓦结甍行垄
卷九十二 第 8b 页 WYG0114-0189d.png
 并鸱□及周回额道山斜壁子并红灰造作并土坯
 垒砌两山墙红灰泥饰中城砖铺砌地面并阶头高
 二尺并砌散水及白石安砌压栏石碇并前后踏道
 火窑子一座下二三垒涩腰花坐头顶显柱头㪷口
 跳骨朵子中城砖并条砖飞放檐槽小瓦结甍行
 垄三壁捲軬门子砖窗里用铁索及用丹粉赤白装
 造 前后殿二座各三间六椽入深三丈各阔一丈
 四尺四铺捲头胫内绞单栱□间心门前栿顶柱两
卷九十二 第 9a 页 WYG0114-0190a.png
 山鞦韆柱彻脊明五寸二分五釐材圆椽顺板扇子
 白板柱头骨朵子直废造下檐平柱高一丈一尺柱
 置在内头顶并系丹粉赤白装造法红油造柱木并
 板壁二十四扇朱红漆造出线小绞槅子四十扇黄
 纱糊饰安钉鍮石叶段事件并矾红油造擗风䈋八
 十扇并构栏子八间头顶铺钉竹笆板瓦结甍行
 垄并安鸱□方砖砌面中城砖垒砌阶头高二尺五
 寸并打花侧砌天井子踊路并两壁路道及包砌水
卷九十二 第 9b 页 WYG0114-0190b.png
 铜四坐白石压栏石碇并踏道二坐引手构栏子望
 柱覆莲柱头狮子 殿门东西两挟各一间四椽入
 深二丈间阔一丈六尺单㪷直替方额混栿方椽硬
 檐下檐柱高八尺五寸柱置在内头顶丹粉赤白装
 造矾红油造柱木黑油杈子二间头顶铺钉竹笆白
 灰仰泥中板瓦结甍周回壁落白灰泥饰中城砖铺
 砌地面并阶头高一尺五寸白石压栏石碇 东西
 两廊一十八间四椽入深一丈六尺各间阔一丈一
卷九十二 第 10a 页 WYG0114-0190c.png
 尺下檐单㪷直替方额混栿方椽硬檐造头顶丹粉
 赤白装造矾红油造柱木中城砖铺砌地面并砌阶
 头高一尺五寸头顶铺钉竹笆白灰仰泥中板瓦结
 甍白石压栏石碇东西两檐并系土墙三十六间白
 灰泥饰 后殿东西两挟各一间六椽入深三丈各
 间阔一丈六尺方混栿方椽硬檐造头顶并系丹粉
 赤白装造矾红油造柱木中城砖铺砌地面土坯垒
 砌坯墙白灰泥饰头顶铺钉竹笆白灰仰泥白石压
卷九十二 第 10b 页 WYG0114-0190d.png
 栏石碇及中城砖砌阶头高一尺五寸头顶铺钉竹
 笆并案卓朱红槅子八扇黄纱糊造鍮石叶事件
 棂星门一座柱头上安阀阅并安卓门二扇并系矾
 红刷油造及钉造肘叶门钹鹅台桶子并石门砧
 外篱门一座安卓门二扇并矾红刷油造及安白石
 门砧绰楔门一座安卓竹门二扇并系矾红油造
 神厨五间四椽入深二丈各间阔一丈一尺单㪷直
 替方额混栿方椽硬檐心间安钉平暗椽板一间头
卷九十二 第 11a 页 WYG0114-0191a.png
 顶丹粉赤白装造矾红油造柱木直棂窗白灰泥饰
 壁落中板瓦结甍并垒砌锅灶五事炉二只白石压
 栏石碇 神厨过廊三间并奉使房二间及香火房
 二间头顶并丹粉赤白装造矾红油造柱木黑油直
 棂窗头顶铺钉竹笆仰泥中瓦板结甍行垄白灰泥
 饰周回壁落中城砖砌地面白石压栏石碇内香火
 房垒砌火窑子一座 潜火屋并库屋四间头顶檐
 槽丹粉赤白装造中板瓦结甍行垄白灰泥饰壁落
卷九十二 第 11b 页 WYG0114-0191b.png
 矾红油造柱木门户黑油直棂窗中城砖垒砌阶头
  换衣厅三间头顶中板瓦结甍铺钉竹笆白灰仰
 泥并周回壁落矾红油柱木黑油直棂窗槅子丹粉
 赤白装造头顶中城砖铺砌地面并垒砌阶头白石
 压栏石碇前后踏道 铺屋围墙里外五间头顶中
 瓦板结甍白灰壁落矾红刷造周回檐槽及矾红油
 造柱木立精地栿中城砖垒砌阶头砖砌水钢五坐
  庙子一座并龟头一间头顶中板瓦结甍行垄头
卷九十二 第 12a 页 WYG0114-0192a.png
 顶丹粉赤白装造矾红油造柱木白灰泥壁落中城
 砖砌地面并阶头及踏道土地神众共七尊黑漆供
 床一张 神游亭一座头顶结甍行垄三面坐嵌
 构栏子周回擗帘杆挂䈋并矾红油造头顶丹粉赤
 白装饰方砖砌地面中城砖垒砌阶头并踏道一座
 及安白石棋台一副并面南垒砌花台一座长丈八
 尺阔一丈五尺上安白石压栏系白石望柱上撺黑
 油方木棂子十五丈 过道门四门头顶中板瓦结
卷九十二 第 12b 页 WYG0114-0192b.png
 甍白灰仰泥并壁落丹粉赤白装造矾红油柱木
 周回白灰围墙长一百三丈六尺上用杚笆椽铺钉
 竹笆中板瓦结甍行垄矾红刷造杚笆椽白灰泥饰
  一上下宫东壁扎缚打立竹实笆篱七十馀丈西
 壁展套茨篱一百馀丈
 一上下宫诸处白石板安砌路道长一百八十馀丈
 一上下宫东西两壁各打实竹篱长二十九丈六尺
 并竹门二座 右件如前谨具申尚书省伏乞照会
卷九十二 第 13a 页 WYG0114-0193a.png
 谨状淳熙十五年三月日履正大夫昭庆军承宣使
 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攒宫修奉钤辖霍汝弼降授右
 武大夫荣刺史殿前副都指挥使攒宫修奉都护郭
 棣
 永思陵攒宫修奉使司承按行使司牒勘会本司于
 今月十九日将带太史局判局尅择官诣攒宫按视
 得圣神文武宪孝皇帝攒宫茔域神穴并神围四正
 并得元按摽劄地段除已奏闻外请照会施行本司
卷九十二 第 13b 页 WYG0114-0193b.png
 寻牒都壕寨官照应故例施行去后今据都壕官符
 思永申本司寻牒监修官施行去后据回申据都壕
 寨于庆等状已将神穴心桩土末起拆讫又用底板
 石补砌于当今来所修永思陵皇堂四壁箱壁石各
 系二重共阔四尺胶土各阔四尺四寸擗土石一重
 系各厚一尺通共元开南北长三丈七尺六寸东西
 阔三丈二尺用石板安砌打筑圆备其皇堂里明深
 九尺长一丈六尺二寸阔一丈六尺椁长一丈二尺
卷九十二 第 14a 页 WYG0114-0193c.png
 一寸高七尺一寸阔五尺五寸将来四壁若下神煞
 并椁底及进梓宫次进椁身并安设天盘曩网委得
 并无妨碍本司保明是实申乞照会续又据都壕寨
 官符思永申备据监修官申寻勒合干人杨桩等开
 具到皇堂丈尺并石段柏木枋等数目下项申乞照
 会
 一皇堂开通长三丈七尺六寸通阔三丈二尺深九
 尺系里明用擗土石五层周回用一百六十段双头
卷九十二 第 14b 页 WYG0114-0193d.png
 石各长四尺阔二尺厚一尺垒砌一底板石三十段
 内六段各长一丈一尺阔三尺二寸二十四段各长
 四尺阔二尺五寸厚八寸一石藏里明长一丈六尺
 二寸阔一丈六寸深九尺系层双头石各长四尺阔
 二尺厚一尺用三百二十四段垒砌并神穴心地已
 补砌了当用过石一段一青石子口一十四段石段
 上压栏使用各阔一尺九寸五分厚八寸长短不等
 一青盖条用一十条各长一丈五尺阔二尺厚一尺
卷九十二 第 15a 页 WYG0114-0194a.png
 一承重柏木枋二十二条阔狭不等折荅阔一丈六
 尺二寸长一丈二尺二寸厚八寸青石盖条承重柏
 木枋并已安范门试了当一毡系铺两重长一丈六
 尺阔一丈二尺用八六白毡四领四六白毡八领两
 重共约厚二寸一攒讫皇堂上用香土二寸于香土
 上用客土六寸铺衬讫用方砖铺砌地面 右谨具
 申尚书省伏乞照会谨状淳熙十五年三月日具位
 如前
卷九十二 第 15b 页 WYG0114-0194b.png
 朝野杂记绍兴初六飞驻越昭慈圣献皇后上宾因
 卜地权殡于会稽上皇村盖便于修奉也及卜祐陵
 遂就其侧并举显肃宪节二后祔焉显仁高宗继从
 其兆则迫隘已甚矣高宗之葬也赵子直时守蜀手
 疏论会稽攒宫浅薄可为深忧宜复祖宗山陵之制
 朝论不从于是自昭慈之西连用五穴山势渐远其
 地愈卑矣
 宋史后妃传宪节邢皇后从三宫北迁高宗即位遥
卷九十二 第 16a 页 WYG0114-0194c.png
 册为皇后绍兴九年后崩于五国城显仁太后回銮
 始得崩闻十二年八月后梓宫至攒于圣献太后梓
 宫之西北
 宋史礼志宪圣慈烈皇后吴氏庆元三年崩四年三
 月权殡于永思陵
孝宗永阜陵
 宋史礼志绍熙五年六月孝宗崩庆元二年诏于永
 思陵下宫之西修奉攒宫上陵名曰永阜
卷九十二 第 16b 页 WYG0114-0194d.png
 赵忠定公奏议臣伏见绍兴元年昭慈圣献皇后上
 仙是时方驻跸会稽江淮之间日事征战昭慈之丧
 未能归祔始为殡厝盖用权宜将以愤激三军之心
 不绝中原之望也其后秦桧主和好而南北之势分
 永祐永思因仍不改闻见习熟视以为常遂致诸陵
 尚存浅土其制卑薄可为深忧复于献殿之中蔽以
 厦屋不达天地之气不睹日月之光年岁滋深大葬
 无日考之典礼固已非宜验之葬书亦所甚忌臣每
卷九十二 第 17a 页 WYG0114-0195a.png
 思及此良切痛心今大行寿圣皇帝将卜因山宜稽
 旧典稍仿祖宗山陵之法亦从南北风土之宜但使
 皇堂尺度不可太广盖石博厚不可不增修建陵台
 酌为中制仍为献殿勿复幽扃庶几葬者永安后嗣
 蒙福伏乞圣明特赐俞允 又疏曰臣闻养生不足
 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大行寿圣皇帝山陵
 之奉陛下安得不致其敬也臣仰惟祖宗陵寝皆在
 洛阳制度崇深具在简策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
卷九十二 第 17b 页 WYG0114-0195b.png
 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每面长九十尺既高且广守
 卫至严后代子孙所宜观法始缘南渡暂卜稽山号
 曰攒宫盖非永制实居浅土蔽以上宫本朝克复神
 京奏迁灵驾虽其志甚美而其事实难荏苒岁时今
 已六十馀载矣东南诸郡所至皆山凡择地者必以
 山为限地势局促不类中原盖自昭慈之西已用五
 穴山势渐远其地愈卑往岁思陵之葬其深不盈九
 尺复土之后仅能掩棺闻者寒心几于慢藏虽江南
卷九十二 第 18a 页 WYG0114-0195c.png
 土地卑薄难拟故都然近今王气所钟岂无佳兆其
 如拘以阴阳之术限以日月之期刑责太严事体至
 重人怀苟且各为身谋至于国家深长之思君父危
 辱之祸皆不暇顾惜呜呼痛哉传曰死者无终极国
 家有废兴历考古今无非商鉴今昌熙在远恢复未
 期岂宜徒徇虚名以基实祸臣比见按行使副还自
 会稽皆言阴阳家流须用丙山壬向全类按图索马
 不复他营若以昭穆安排苦无馀地仅一穴又下思
卷九十二 第 18b 页 WYG0114-0195d.png
 陵伏思穆恭二宫他日如何合祔其后利害臣未敢
 言失今不图后悔何及伏望陛下孝思罔极惟怀永
 图勿拘远近之分毋惑阴阳之说择平原高燥之地
 为大行深固之藏崇建陵台悉遵旧制陛下尽送终
 之礼寿皇享万世之安臣子不胜幸甚
 朱子大全集具位臣朱熹准尚书吏部牒十月九日
 𣪁宫覆案使孙逢吉状定到大行至尊寿皇圣帝神
 穴事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侍从台谏限三日集
卷九十二 第 19a 页 WYG0114-0196a.png
 议闻奏臣方欲赴台集议忽闻朝廷已别差官前去
 宣谕即与众官具状申省别听指挥外臣窃有愚见
 深恐言之不早有误大计须至先具奏闻者臣窃惟
 寿皇圣帝圣德神功覆冒寰宇深仁厚泽浸润生民
 厌世上宾率土哀慕宜得吉土以奉衣冠之藏垂裕
 后昆永永无极而因山之卜累月于兹议论纷纭讫
 无定说臣尝窃究其所以皆缘专信台史而不广求
 术士必取国音坐丙向壬之穴而不博访名山是以
卷九十二 第 19b 页 WYG0114-0196b.png
 粗略苟简唯欲祔于绍兴诸陵之旁不惟未得其形
 势之善若其穴中水泉之害地面浮浅之虞偪仄伤
 破之馀惊动诸陵之虑虽明知之亦不暇顾群臣议
 者又多不习此等猥贱之末术所以不能坚决剖判致
 烦明诏博访在廷臣实痛之其敢无辞以对臣盖闻
 之葬之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遗体也以子孙
 而藏其祖考之遗体则必致其谨重诚敬之心以为
 安固久远之计使其形体全而神灵得安则其子孙
卷九十二 第 20a 页 WYG0114-0196c.png
 盛而祭祀不绝此自然之理也是以古人之葬必择
 其地而卜筮以决之不吉则更择而再卜焉近世以
 来卜筮之法虽废而择地之说犹存士庶稍有事力
 之家欲葬其先者无不广招术士博访名山参互比
 较择其善之尤者然后用之其或择之不精地之不
 吉则必有水泉蝼蚁地风之属以贼其内使其形神
 不安而子孙亦有死亡绝灭之忧甚可畏也其或虽
 得吉地而葬之不厚藏之不深则兵戈乱离之际无
卷九十二 第 20b 页 WYG0114-0196d.png
 不遭罹发掘暴露之变此又其所当虑之大者也至
 于穿凿已多之处地气已泄虽有吉地亦无全力而
 祖宗之侧数兴土功以致惊动亦能挻灾此虽术家
 之说然亦不为无理以此而论则今日明诏之所询
 者其得失大槩已可见矣若夫台史之说谬妄多端
 以礼而言则记有之曰死者北首生者南向皆从其
 朔又曰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即是古之葬
 者必坐北而向南盖南阳而北阴孝子之心不忍死
卷九十二 第 21a 页 WYG0114-0197a.png
 其亲故虽葬之于墓犹欲其负阴而抱阳也岂有坐
 南向北反背阳而向阴之理乎若以术言则凡择地
 者必先论其主势之强弱风气之聚散水土之浅深
 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否然后可以较其地之美恶
 政使实有国音之说亦必先此五者以得形胜之地
 然后其术可得今乃全不论此而直信其庸妄之偏
 说但以五音尽类群姓而谓冢宅向背各有所宜乃
 不经之甚者不惟先儒已力辨之而近世民间亦多
卷九十二 第 21b 页 WYG0114-0197b.png
 不用今乃以为祖宗已来世守此法顺之则吉逆之
 则凶则姑亦无问其理之如何但以其事质之则其
 谬不攻而自破矣盖自永安迁奉以来已遵用此法
 而九世之间国统再绝靖康之变宗社为墟高宗中
 兴匹马南渡寿皇复自旁支入继大统至于思陵亦
 用其法而寿皇倦勤之后旋即升遐太上违豫日久
 以至逊位赤山亦用其法而庄文魏邸相继薨谢若
 曰吉凶由人不在于地不有所废其何以兴则国音
卷九十二 第 22a 页 WYG0114-0197c.png
 之说自为无用之谈从之未必为福不从未必为祸
 矣何为信之若是其笃守之若是其严哉若曰其法
 果验不可改易则洛越诸陵无不坐南而向北固已
 合于国音矣又何吉之少而凶之多邪台史之言进
 退无据类皆如此试加诘问使之置对必无辞以自
 解矣若以地言则绍兴诸陵臣所未睹不敢轻议然
 赵彦逾固谓旧定神穴土肉浅薄开深五尺下有水
 石难以安建矣而荆大声者乃谓新定东头之穴比
卷九十二 第 22b 页 WYG0114-0197d.png
 之先定神穴高一尺一寸五分开深九尺即无水石
 臣尝详考二人之言反复计度新穴比之旧穴只高
 一尺一寸五分则是新穴开至六尺一寸五分则与
 旧穴五尺之下有水石处高低齐等如何却可开至
 九尺而其下二尺八寸五分无水石邪且大声既知
 有此无水吉穴当时便当指定何故却定土肉浅薄
 下有水石之处以为神穴直至今日前说漏露无地
 可葬然后乃言之邪其反覆谬妄小人常态虽若不
卷九十二 第 23a 页 WYG0114-0198a.png
 足深责然其奸心乃欲奉寿皇梓宫置之水中而略
 无顾忌则其罔上迷国大逆无道之罪不容诛矣脱
 使其言别有曲折然一板之地其广几何而昭慈圣
 皇皇后已用之矣徽宗一帝二后又用之矣高宗一
 帝一后又用之矣计其地气已发泄而无馀行围巡
 路下宫之属又已迫狭之甚不可移减今但就其空
 处即以为穴东西䟎那或远或近初无定论盖地理
 之法譬如针灸自有一定之穴而不可有毫釐之差
卷九十二 第 23b 页 WYG0114-0198b.png
 使医者之施砭艾者如今日台史之定宅兆则攻一
 穴而遍身皆创矣是又安能得其穴道之正乎若果
 此外别无可求则亦无可奈何而今两浙数州皆为
 近甸二三百里岂无一处可备选择而独迁就偪仄
 于此数步之间邪政使必欲求得离山坐南向北之
 地亦当且先泛求壮厚高平可葬之处然后择其合
 于此法者况其谬妄不经之说初不足信也邪臣自
 南来经由严州富阳县见其江山之胜雄伟非常盖
卷九十二 第 24a 页 WYG0114-0198c.png
 富阳乃孙氏所起之处而严州乃高宗受命之邦也
 说者又言临安县乃钱氏故乡山川形势宽平邃密
 而臣未之见也凡此数处臣虽未敢断其必为可用
 然以臣之所已见闻者逆推其未见未闻安知其不
 更有佳处万万于此而灼然可用者乎但今偏信台
 史之言固执绍兴之说而不肯求耳若欲求之则臣
 窃见近年地理之学出于江西福建者为尤盛政使
 未必皆精然亦岂无一人粗知梗概大约平稳优于
卷九十二 第 24b 页 WYG0114-0198d.png
 一二台史者欲望圣明深察此理斥去荆大声置之
 于法即日行下两浙帅臣监司疾速搜访量支路费
 多差人兵轿马津遣赴阙令于近甸广行相视得五
 七处然后遣官案行命使覆案不拘官品但取通晓
 地理之人参互考较择一最吉之处以奉寿皇神灵
 万世之安虽已迫近七月之期然事大体重不容苟
 简其孙逢吉所谓少宽日月别求吉兆为上此十字
 者实为至论惟陛下采而用之庶几有以少慰天下
卷九十二 第 25a 页 WYG0114-0199a.png
 臣子之心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臣本儒生不晓术
 数非敢以淫巫瞽史之言眩惑圣听自速讥诮盖诚
 不忍以寿皇圣体之重委之水泉沙砾之中残破浮
 浅之地是以痛愤激切一为陛下言之譬如乡邻亲
 旧之闻有以此等大事商量吾乃明知其事之利害
 必至于此而不尽情以告之人必以为不忠不信之
 人而况臣子之于君父又安忍有所顾望而默默无
 言哉惟陛下详赐省察断然行之则天下万世不胜
卷九十二 第 25b 页 WYG0114-0199b.png
 幸甚谨录奏闻
 朝野杂记绍熙末将营永阜陵赵子直以思陵之旁
 土薄水浅议卜于临安之中军寨朱晦翁亦乞于近
 畿改卜众议不同复祔于会稽之域其后遂建永崇
 陵焉
 孝宗将殡子直为枢密使建议以攒宫本非永制实
 居浅土蔽以上宫初期尅复神京奉迁神驾虽其志
 甚美而其事实难且死者无终极国家有废兴岂宜
卷九十二 第 26a 页 WYG0114-0199c.png
 徒徇虚名以基实祸识者深以为然时日官荆大声
 已卜地思陵之旁开深五尺下有泉石按行使赵德
 老以为土肉浅薄不可用子直乞改卜意欲以中军
 寨为之而宰相留仲至以为不然于是德老与覆按
 使谢子肃附其说乃命大声改卜于新穴之东视新
 穴才高一尺一寸五分而已孙从之为覆按使还言
 当少宽时日别求吉兆而内廷左右以上久居丧次
 内外不便皆主速葬之说乃诏侍从台谏限三日集
卷九十二 第 26b 页 WYG0114-0199d.png
 议议者皆言神穴未安自合展期改卜况朝廷礼文
 何尝尽循古制岂必拘七月之期奏刘德修所草也
 朱晦翁时在经筵复上奏论台史国音之说不可信
 又言今穴视前穴高一尺一寸五分则是开至六尺
 一寸五分即与旧穴五尺之下负水石处高低齐等
 如何却可开至九尺而其下二尺八寸五分者无水
 石邪臣自南来经由严州及富阳县其江山之胜雄
 伟非常说者又言临安县乃钱氏故乡山川形势宽
卷九十二 第 27a 页 WYG0114-0200a.png
 平邃密此必有佳处可用而臣未之见也窃见近年
 地理出于江西福建为尤盛望下两路帅臣监司疾
 速搜访量给路费多差人兵轿马津遣赴阙令于畿
 甸广行相视或谓晦翁之意似属蔡元定季通也所
 谓国音者盖近世庸妄之说以五音尽类群姓而谓
 冢地向背各有其宜以国姓论之必当用离山坐南
 向北之地晦翁谓以礼而言则死者北首若以术言
 则凡择地者必论主势之强弱风气之聚散水土之
卷九十二 第 27b 页 WYG0114-0200b.png
 浅深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否然后可以较其地之
 美恶政使实有国音之说亦必先此五者以得形胜
 之地然后其术可得而推若曰其法果验不可改易
 则洛越诸陵无不坐南向北固已合于国音又何吉
 之少而凶之多邪疏入不报其后卒定永阜殡陵于
 会稽子直请如故事建陵台同列又以后丧踰前丧
 而止故崇陵亦因之若成穆成恭二后则先葬于赤
 山慈懿皇后则殡于南山净慈寺
卷九十二 第 28a 页 WYG0114-0200c.png
 宋史后妃传孝宗成穆郭皇后生光宗绍兴二十六
 年薨及受禅追册为皇后谥恭怀寻改安穆及营阜
 陵又改成穆
 成恭夏皇后乾道三年崩谥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宋史礼志成肃皇后谢氏开禧三年崩殡于永阜陵
 正北吏部尚书陆峻等言伏睹列圣在御间有诸后
 上仙缘无山陵可祔是致别葬若上仙在山陵已卜
 之后无有不从葬者其他诸后葬在山陵之前神灵
卷九十二 第 28b 页 WYG0114-0200d.png
 既安并不迁祔惟元德章懿二后方其葬时名位未
 正续行追册其成穆皇后孝宗登极即行追册改殡
 所为攒宫典礼己备与元德章懿事体不同所以更
 不迁祔窃稽前件典礼祗缘丧有前后势所当然其
 于礼意却无隆杀今来从葬阜陵为合典故从之
光宗永崇陵
 宋史庆元六年八月庚寅太上皇帝不豫辛卯崩于
 寿康宫十二月辛卯权攒于永崇陵
卷九十二 第 29a 页 WYG0114-0201a.png
 文献通考庆元六年光宗崩丞相谢深甫等上陵名
 曰永崇案行使副韩邈黄鉴言判太史局荆大声等
 相视得大行太上皇帝神穴系在永阜陵西永思陵
 下宫閒地段委是国音王气聚秀之地依得尊卑次
 序可以安建既而差官覆按从之
 宋史后妃传光宗慈懿李皇后庆元六年崩权攒于
 临安府南山之修吉寺
宁宗永茂陵
卷九十二 第 29b 页 WYG0114-0201b.png
 宋史本纪嘉定十七年八月丁酉帝崩于福宁殿宝
 庆元年三月癸酉葬于会稽之永茂陵
 宋史后妃传宁宗光淑韩皇后庆元六年崩权攒于
 临安府南山之广教寺
 宋史礼志宁宗恭圣仁烈皇后杨氏绍定五年十二
 月崩祔葬茂陵
 方舆胜览宁宗茂陵其地乃泰宁寺旧址嘉定十七
 年冬命杨晔为按行使归奏云泰宁寺之山冈峦伟
卷九十二 第 30a 页 WYG0114-0201c.png
 特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
 秀宜为先帝弓剑之藏遂迁寺定卜焉
理宗永穆陵
 宋史本纪景定五年冬十月丁卯帝崩咸淳元年三
 月甲申葬于会稽之永穆陵
度宗永绍陵
 宋史本纪咸淳十年秋七月癸未帝崩于福宁殿德
 祐元年正月壬午葬于永绍陵
卷九十二 第 30b 页 WYG0114-0201d.png
    乾学案元世祖时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珈
    方怙势淫虐嗾其徒嗣古妙高上言前宋会
    稽诸陵寝当毁是时丞相桑哥擅政即可其
    奏真珈遂悉掘徽宗以下十馀陵攫取金玉
    珍宝无遗己乃尽裒诸帝后骼胔建白塔于
    杭之故宫名曰镇南以示压胜又截理宗颅
    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饮器亦入
    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至明太祖时危素
卷九十二 第 31a 页 WYG0114-0202a.png
    在翰林宴见备言始末于上上叹息良久谓
    素曰宋主初无大失德元与宋亦无世仇既
    取其国何乃纵奸人肆恶若此邪特遣主事
    谷秉义至北平购访颅骨所在得诸西僧汝
    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之西北其明年绍
    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
 辍耕录吴兴王筠庵先生国器示余所藏唐义士传
 读之不觉令人泣下谨录之传曰辛亥秋友人端叟
卷九十二 第 31b 页 WYG0114-0202b.png
 倪君过余溪上示游杭杂藁中有识唐玉潜事一篇
 余读大惊顿足起立曰异哉今世乃有此人有此事
 愿详告我叟乃言曰唐君名珏字玉潜会稽山阴人
 家贫聚徒授经营滫𤅵以养其母岁戊寅有总江南
 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势焰烁人穷骄极淫不
 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
 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胔弃骨草莽间
 唐时年三十二岁闻之痛愤亟货家具得白金百星
卷九十二 第 32a 页 WYG0114-0202c.png
 许执券行贷得白金又百星许乃具酒醪市羊豕邀
 里中少年若干辈狎坐轰饮酒且酣少年起谢曰君
 儒者若是将何为焉唐惨然具以告愿收遗骸共瘗
 之众谢曰诺中一少年曰发丘中郎将耽耽饿虎事
 露奈何唐曰余固筹之矣今四郊多暴骨取窜以易
 谁复知之乃斲文木为匮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曰
 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为文而告诘旦
 事讫来集出白金羡馀酬戒勿泄越七日总浮屠下
卷九十二 第 32b 页 WYG0114-0202d.png
 令裒陵骨杂置牛马枯骼中筑一塔压之名曰镇南
 杭民悲戚不忍仰视了不知陵骨之犹存也祸淫不
 爽流传京师上达四聪天怒赫赫飞风雷号令捽首
 祸者北焉山阴人始有籍籍传唐氏者由是唐之义
 风震动吴越唐葬骨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树植
 于所函土堆上作冬青行二首曰马箠问髐形南面
 欲起语野麇尚纯束何物敢盗取馀花拾飘荡白日
 哀后土六合忽怪事蜕龙挂茅宇老天鉴区区千载
卷九十二 第 33a 页 WYG0114-0203a.png
 护风雨又曰冬青花不可折南风吹凉积香雪遥遥
 翠盖万年枝上有凤巢下龙穴君不见犬之年羊之
 月辟历一声天地裂复有梦中诗四首曰珠亡忽震
 蛟龙睡轩敝宁忘犬马情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
 雨鬼神惊一坏自筑珠丘土双匣亲传竺国经只有
 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昭陵玉匣走天涯金
 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珠凫玉雁又成埃斑竹临江首重回犹忆年时寒食
卷九十二 第 33b 页 WYG0114-0203b.png
 节天家一骑奉香来余客钱唐久熟悉其事唐至今
 无恙此云溪罗先生有开所撰也及见遂昌郑明德
 先生元祐所书林义士事迹云宋太学生林德阳字
 景曦号霁山当杨总统发掘诸陵寝时林故为杭丐
 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以夹投箩中林铸银作
 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取贿西番僧曰馀不敢望收
 其骨得高冢孝冢斯足矣番僧左右之果得高孝两
 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其诗有梦中作十首
卷九十二 第 34a 页 WYG0114-0203c.png
 其一绝云一坏未筑珠宫土双匣亲传竺国经只有
 东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又曰空山急雨洗岩
 花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更呜咽不知真帖落
 谁家又曰桥山弓剑未成灰玉匣珠襦一夜开犹记
 去年寒食日天家一骑捧香来馀七首尤凄怨则忘
 之葬后林于宋常朝殿掘冬青一枝置于所函土堆
 上又有冬青花一首曰冬青花冬青花花时一日肠
 九折隔江风雨清影空五月深山落微雪石根云气
卷九十二 第 34b 页 WYG0114-0203d.png
 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
 年觞底月蜀魄飞绕百鸟臣长夜一声山竹裂又一
 首有曰君不见羊之年马之月辟历一声山石裂闻
 其事甚异不欲书若林霁山者其亦可谓义士也已
 此五诗与前所录语句微不同诗中有双匣字则是
 收两陵骨之意得非林义士诗罗云溪以传者之误
 而写入传中者乎但曰移宋常朝殿冬青植所函土
 上而作冬青诗我意会稽去杭止隔一水或者可以
卷九十二 第 35a 页 WYG0114-0204a.png
 致之若夫东嘉相望千馀里岂能容易持去纵持去
 又岂能不枯瘁作如此想又疑是唐义士诗且葬骨
 一事岂唐方起谋时林已先得高孝两陵骨邪抑得
 唐所易之骨邪盖各行其所志不相知会理固有之
 载考之齐人周草窗先生密癸辛杂识所记云至元
 二十二年乙酉八月杨髡发陵之事起于天长寺福
 僧闻号西山者成于演福寺剡僧泽号云梦者初天
 长乃魏宪靖王坟寺闻欲媚杨髡遂献其寺旋又发
卷九十二 第 35b 页 WYG0114-0204b.png
 魏王冢多得金玉以此起发陵之想泽一力赞成之
 俾泰宁寺僧宗恺宗允等诈称杨侍郎汪安抚侵占
 寺地为名告词出给文书将带河西僧及凶党如沈
 照磨之徒部令人夫发掘时有中官陵使罗铣者守
 陵不去与之极力争执为泽痛箠胁之以刃令人逐
 去大哭而出遂先启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劫取
 宝玉极多惟理宗之陵所藏尤多启棺之初有白气
 亘天盖宝气也理宗之尸如生其下皆藉以锦锦之
卷九十二 第 36a 页 WYG0114-0204c.png
 下承以竹丝细簟一小厮攫取掷地有声乃金丝所
 成或对云含珠有夜明者乃倒悬其尸树间沥取水
 银如此三日竟失其首或谓西番僧回回其俗以得
 帝王髑髅可以厌胜致富故盗去耳事竟罗陵使买
 棺制衣收敛大恸垂绝邻里为之感泣是夕闻西山
 有哭声凡昼夜不绝至十一月复发徽钦高孝光五
 陵孟韦吴谢四后陵初徽钦葬五国城数遣使祈请
 于金人欲归梓宫凡六七年而后许至此被发掘徽
卷九十二 第 36b 页 WYG0114-0204d.png
 钦二陵皆空无一物徽陵有朽木一段钦陵有木灯
 檠一枚而已盖当时已料其真伪不可知不欲逆诈
 亦以慰一时之人心耳而二帝遗骸浮沈沙漠初未
 尝还也高宗陵骨发尽化略无寸馀止锡器数件端
 砚一只砚为泽所得孝陵亦蜕化无馀止顶骨小片
 内有玉垆瓶一副古铜鬲一只亦为泽所得昔闻有
 道之士能蜕化而仙未闻并骨蜕者真天人也若光
 宁与诸后优然如生罗陵使亦如前棺敛后悉从火
卷九十二 第 37a 页 WYG0114-0205a.png
 化可谓忠且义矣当与张承业同傅陵中金钱以万
 计皆为死气所蚀如铜铁状以故诸凶弃而不取往
 往为村民所得闻有得猫睛异宝者一村翁于孟后
 陵得一髻其髻长六寸馀其色绀碧髻根有短金钗
 遂取以归以其帝后遗物庋置佛堂中奉事之自此
 家道寖丰凡得金钱之家非病即死翁恐甚急送龙
 洞中而此翁今成富家矣方移理宗尸时泽在旁以
 足蹴其首以示无惧遂觉奇痛一点起于足心自此
卷九十二 第 37b 页 WYG0114-0205b.png
 苦足疾数年以致溃烂双股堕落十指而亡闻既得
 志且富不义之财复倚杨髡势豪夺乡人产业后为
 乡夫二十人伺道间屠而脔之罪不加众各不过受
 杖而已其恺与杨髡分赃不平已受杖死尚有允在
 据此说则云溪所传岁月绝不同盖尝论之至元丙
 子天兵下江南至己酉将十载版图必已定法制必
 已明安得有此事然戊寅距丙子不三年窃恐此时
 庶事草创而妖髡得以肆其恶与妖髡就戮群凶接
卷九十二 第 38a 页 WYG0114-0205c.png
 踵殒于非命天之所以祸淫者亦严矣但云高宗陵
 骨发尽化孝宗陵顶骨小片不知唐义士所易者何
 骨也林义士所收者又何骨也惜余生晚不及识宋
 季以来老儒先生以就正其是非姑以待熟两朝典
 故之人而问焉
 (彭玮曰辍耕录载宋发诸陵事未备谨案元世祖二/十一年甲申桑哥为相与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珈)
 (相表里嗾僧嗣古妙高上言欲毁宋诸陵明年乙酉/正月桑哥矫制可其奏于是发诸陵实利其殉宝也)
 (又袖诸帝遗骼建白塔于杭故宫曰镇南以厌胜之/截理宗顶以为饮器未几髡胡事败饮器亦籍入于)
卷九十二 第 38b 页 WYG0114-0205d.png
 (官以赐帝师发陵时唐珏玉潜雷门先生与尚书省/架阁林景熙窃痛之阴相躬拾不尽遗骨葬别山下)
 (植冬青为识遇寒食则密祭之珏后获黄袍引儿报/德之梦果生子珙为名儒罗云溪为传其事谢翱为)
 (托瘦词作冬青引曰冬青树山南垂九日灵禽居上/枝知君种年星在尾 根到九泉护龙髓恒星昼)
 (陨夜不见七度山南与鬼战愿君此心慎勿移此树/终有开花时山南金粟花离离白衣人拜地下起灵)
 (禽啄粟枝上飞珏又有感雷震白塔诗曰冬青花不/堪拆南风吹凉积香雪遥遥华盖万年枝上有凤巢)
 (下龙穴羊儿年犬儿月霹雳一声天地裂至正月十/九年己亥伪周张士诚遣平章张士信守杭坏白塔)
 (甃城塔亡而元亦驯至于亡矣是录所载重复罗傅/年月不同白塔一节可据郑传已自与前后不同无)
 (可据癸辛录年月同失理宗首一节为饮器张本可/据唐林二义士本同事者梧溪集罗郑傅之乃各立)
卷九十二 第 39a 页 WYG0114-0206a.png
 (异不免传疑今据史臣宋景濂高李迪并先儒/杨维祯王逢原诸集以订补其未备观者详之)
 (孙𤾉曰徽钦二帝陵在高丽地方二陵大如山高丽/人皆知为宋二帝陵也盖金时幅员甚广高丽北境)
 (皆其地彼时葬二帝于/此以空柩归中国耳)
    乾学案癸辛杂识谓元奸僧发徽钦二陵皆
    空棺先时为金人所绐原未尝还中国越中
    何尝有徽钦之陵而奸僧又于何所发掘观
    此一事之谬则诸说之传闻失实亦有之矣
端宗永福陵
卷九十二 第 39b 页 WYG0114-0206b.png
 行朝录祥兴元年九月葬端宗皇帝于崖山陵曰永
 福
 广州乡贤录帝舟次于化州之界病大作四月帝崩
 于碙州曾渊子充山陵使奉帝殡于香山马南宝家
 伪为梓宫出葬其实永福陵在崖山也
辽太祖祖陵
 辽史天显元年七月甲戌次扶馀府上崩九月丁卯
 梓宫至皇都权殡于子城西北二年八月丁酉葬于
卷九十二 第 40a 页 WYG0114-0206c.png
 祖陵置祖州天成军节度使以奉陵寝
 辽后妃传淳钦皇后述律氏应历三年崩祔祖陵
太宗怀陵
 辽史大同元年夏四月丁丑上崩于栾城九月壬子
 朔葬于凤山陵曰怀陵
 后妃传靖安皇后萧氏生穆宗天显十年崩葬奉陵
世宗显陵
 辽史天禄五年九月帝自将南伐次归化州察割反
卷九十二 第 40b 页 WYG0114-0206d.png
 帝遇弑应历元年葬于显州西山陵曰显陵
 后妃传怀节皇后萧氏生景宗天禄末立为后察割
 作乱遇害
 世宗妃甄氏后唐宫人帝从太宗南征得之及即位
 立为皇后察割作乱遇害景宗立葬二后于医巫闾
 山建庙陵寝侧
穆宗怀陵
 辽史应历十九年三月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庖人辛
卷九十二 第 41a 页 WYG0114-0207a.png
 古等六人反帝遇弑祔葬怀陵
景宗乾陵
 辽史乾亨四年九月幸云州猎于祥古山帝不豫壬
 子次焦山崩十二月癸酉奉大行皇帝梓宫于菆涂
 殿统和元年二月甲午葬乾陵
 后妃传睿知皇后萧氏生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崩
 辽史本纪二十八年夏四月甲子葬太后于乾陵
圣宗庆陵
卷九十二 第 41b 页 WYG0114-0207b.png
 辽史太平十一年六月丁丑朔驻跸大福河之北己
 卯帝崩于行宫乙未奉梓宫殡于永安山太平殿八
 月壬午迁梓宫于菆涂殿十一月甲午葬于庆陵
 后妃传仁德皇后萧氏钦哀皇后萧氏并祔庆陵
兴宗庆陵
 辽史重熙二十四年秋七月如秋山次南崖之北峪
 不豫八月丁亥疾大渐己丑帝崩于行宫十一月甲
 子葬于庆陵宋及高丽遣使来会名其山曰永兴
卷九十二 第 42a 页 WYG0114-0207c.png
 后妃传仁懿皇后萧氏生道宗太康二年崩
 辽史本纪太康二年六月甲午葬仁懿皇后于庆陵
道宗庆陵
 辽史寿隆七年春正月甲戌上崩于行宫六月辛亥
 葬于庆陵
 后妃传宣懿皇后萧氏乾统初合葬庆陵 惠妃萧
 氏太康二年立为皇后葬太子山
天祚帝
卷九十二 第 42b 页 WYG0114-0207d.png
 辽史保大五年帝为金人所获降封海滨王改封豫
 王皇统五年葬于广宁府闾阳县乾陵旁
宣宗永安陵
 辽史耶律淳者世号为北辽兴宗第四孙保大二年
 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灵武故
 事劝进遂即位建福元年病死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附/)义宗显陵
 辽史宗室传义宗名倍太祖长子神册元年立为皇
卷九十二 第 43a 页 WYG0114-0208a.png
 太子忽汗城降复叛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名其
 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
 甘露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知皇太后意欲立
 德光乃让位焉葬于医巫闾山世宗即位谥让国皇
 帝陵曰显陵
    乾学案辽太宗葬怀陵穆宗祔焉可也圣宗
    葬庆陵而兴宗道宗皆因之何与东丹王之
    葬既名之曰显陵矣而世宗复曰显陵均未
卷九十二 第 43b 页 WYG0114-0208b.png
    可言礼也
金始祖光陵
 金史世纪金之始祖讳函普天会十四年追谥景元
 皇帝庙号始祖皇统四年号其藏曰光陵
德宗熙陵
 金史世纪德帝讳乌圭天会十四年追谥德皇帝皇
 统四年号其藏曰熙陵
安帝建陵
卷九十二 第 44a 页 WYG0114-0208c.png
 金史世纪安帝讳跋海天会十四年追谥安皇帝皇
 统四年号其藏曰建陵
献祖辉陵
 金史世纪献祖讳绥可天会十四年追谥定昭皇帝
 庙号献祖皇统四年号其藏曰辉陵
昭祖安陵
 金史世纪昭祖讳石圭天会十四年追谥成襄皇帝
 庙号昭祖皇统四年藏号安陵
卷九十二 第 44b 页 WYG0114-0208d.png
景祖定陵
 金史世纪景祖讳乌古乃天会十四年追谥惠桓皇
 帝庙号景祖皇统四年藏号定陵
世祖永陵
 金史世纪世祖讳刻里钵天会十五年追谥圣肃皇
 帝庙号世祖皇统四年藏号永陵
肃宗泰陵
 金史世纪世祖母弟颇拉淑景祖第四子也是为肃
卷九十二 第 45a 页 WYG0114-0209a.png
 宗天会十五年追谥穆宪皇帝皇统四年藏号泰陵
穆宗献陵
 金史世纪穆宗讳英格景祖第五子也天会十五年
 追谥孝平皇帝庙号穆宗皇统四年号其藏曰献陵
康宗乔陵
 金史世纪康宗世祖长子也天会十五年追谥恭简
 皇帝皇统四年号其藏曰乔陵
    乾学案天会金太宗建元也本纪止十三年
卷九十二 第 45b 页 WYG0114-0209b.png
    而世纪屡书十四十五年未详
 炀王纪正隆元年七月己酉命太保昂如上京奉迁
 始祖以下梓宫八月丁丑如大房山行视山陵十月
 乙酉葬始祖以下十帝于大房山
太祖睿陵
 金本纪天辅七年八月戊申上崩于部堵滦西行宫
 九月癸丑梓宫至上京乙卯葬宫城西南宁神殿天
 会十三年二月辛酉改葬和陵立开天启祚睿德神
卷九十二 第 46a 页 WYG0114-0209c.png
 功之碑于燕京城南常所驻跸之地皇统四年改和
 陵曰睿陵贞元三年十一月改葬于大房山仍号睿
 陵
 海陵炀王纪贞元三年三月乙卯命以大房山云峰
 寺为山陵建行宫其麓命判大宗正事京等如上京
 奉迁太祖太宗梓宫丙寅如大房山营山陵八月甲
 申启土十月己卯梓宫至中都以大安殿为丕承殿
 安置丁酉大房山行宫成名曰磐宁十一月乙巳朔
卷九十二 第 46b 页 WYG0114-0209d.png
 梓宫发丕承殿戊申山陵礼成
 金史后妃传太祖钦宪皇后赫舍哩氏天会十四年
 正月崩于庆元宫二月癸卯祔葬睿陵
 金史海陵迁诸陵于大房山以达兰尝给事太祖命
 作石像置睿陵前
太宗恭陵
 金本纪天会十三年正月己巳上崩于明德宫三月
 丁酉葬和陵皇统四年改号恭陵贞元三年十一月
卷九十二 第 47a 页 WYG0114-0210a.png
 戊申改葬于大房仍号恭陵
 金史后妃传太宗钦仁皇后唐古氏皇统二年崩于
 明德宫祔葬恭陵
 神麓记金太祖葬地号曰泰陵太宗所葬之坟山号
 曰豫陵
    乾学案金太祖睿陵太宗恭陵后改葬房山
    名仍其旧苗氏所纪特与不同或者其初拟
    名也
卷九十二 第 47b 页 WYG0114-0210b.png
熙宗思陵
 金本纪皇统九年十二月忽土阿勒楚呼弑帝亮复
 前手刃之帝崩左丞相秉德等遂奉亮为帝降帝为
 东昏王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贞元三年改葬于大
 房山蓼香甸诸王同兆域大定初追谥武灵皇帝庙
 号闵宗陵曰思陵二十七年改庙号熙宗二十八年
 以思陵狭小改葬于峨眉谷仍号思陵
 思陵录淳熙十五年谍报金人制曰朕惟熙宗孝成
卷九十二 第 48a 页 WYG0114-0210c.png
 皇帝以武元适孙受文烈顾命作其即位十有五年
 偃兵息民中外安乂而海陵庶人亮包藏祸心觊觎
 神器阴煽奸党遂成篡逆而又厚加诬诋降从王封
 亮既得志肆其凶残不道之极至于杀母人怨神怒
 自厎诛灭惟皇天眷祐于我家肆予一人缵承先绪
 暴其罪恶贬为庶人仍黜其殡于兆域之外仰惟熙
 宗位号宜正是以间者稽合礼文升祔太室复加美
 谥尊而崇之惟葬非其所盖尝怃然爰命有司卜地
卷九十二 第 48b 页 WYG0114-0210d.png
 涓日奉迁梓宫已于十月初八日备礼葬于思陵庶
 几有以慰在天之灵也大宗二十八年十一月
 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大定间祔葬思
 陵
海陵炀王墓
 金本纪正隆六年九月上自将三十二总管兵伐宋
 十一月乙未完颜元宜等军反帝遇弑崩大定二年
 降封为海陵郡王二月世宗使小底娄宝与南京官
卷九十二 第 49a 页 WYG0114-0211a.png
 迁其柩于宁德宫四月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兆
 域中二十年有司奏炀王之罪不当有王封亦不当
 在诸王茔域乃诏降为庶人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
 里
世宗兴陵
 金本纪大定二十九年正月壬辰朔上大渐癸巳崩
 于福安殿四月乙酉葬兴陵
    乾学案兴陵熙宗既已名景宣帝之藏矣世
卷九十二 第 49b 页 WYG0114-0211b.png
    宗陵复名之何也
 金史后妃传世宗昭德皇后乌林荅氏世宗在济南
 海陵召后来中都后念若身死济南海陵必杀世宗
 惟奉诏去济南而死世宗可以免后既离济南行至
 良乡去中都七十里从行者防之稍缓后得间即自
 杀世宗过良乡葬后于宛平县土龟原大定二年追
 册为后十二年五月车驾幸土龟原致奠十九年改
 卜于大房山十一月戊午奉安于磐宁宫庚申葬于
卷九十二 第 50a 页 WYG0114-0211c.png
 坤厚陵二十九年祔葬兴陵
 元妃李氏生卫绍王大定二十一年以疾薨葬于海
 王庄二十八年陪葬于坤厚陵
章宗道陵
 金本纪泰和八年十一月乙卯上不豫丙辰崩于福
 安殿大安元年二月甲申葬道陵
 金史后妃传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崩大安初祔葬
 道陵
卷九十二 第 50b 页 WYG0114-0211d.png
宣宗德陵
 金本纪元光二年十二月庚寅上崩于宁德殿明年
 三月庚申葬德陵
 金史后妃传宣宗明惠皇后王氏生哀宗正大八年
 九月崩遗命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十二月己未葬汴
 城迎朔门外五里庄献太子墓之西
(附/)徽宗兴陵
 金世纪景宣皇帝太祖第二子天会二年薨熙宗即
卷九十二 第 51a 页 WYG0114-0212a.png
 位追上尊谥曰景宣皇帝庙号徽宗改葬兴陵
 睿宗景陵
 金世纪睿宗皇帝大定上尊谥陪葬睿陵改葬于大
 房山号景陵
 金史后妃传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睿宗元配大历
 二年祔葬景陵
 贞懿皇后李氏世宗母正隆六年五月卒初后自建
 浮图于辽阳是为垂庆寺临终谓世宗曰乡土之念
卷九十二 第 51b 页 WYG0114-0212b.png
 人情所同吾已用浮图法置塔于此不必合葬也世
 宗深念遗命乃诏有司增大旧塔起奉慈殿于塔前
 敕礼部尚书王竞为塔铭
 显宗裕陵
 金世纪显宗皇帝世宗第二子大定二年立为皇太
 子二十五年六月崩于承华殿七月赐谥宣孝太子
 十一月庚寅葬于大房山世宗崩太孙即位是为章
 宗五月追谥光孝皇帝庙号显宗陵曰裕陵
卷九十二 第 52a 页 WYG0114-0212c.png
 金史后妃传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明昌二年正月
 崩于隆庆宫祔葬裕陵
元诸帝陵(元之诸帝皆/葬起辇谷)
 元史祭祀志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
 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袄皮
 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
 二盏一碗楪匙箸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
 之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帘覆棺亦以纳失失
卷九十二 第 52b 页 WYG0114-0212d.png
 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牵马一疋
 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日三次用
 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次排
 列之棺既下复以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
 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
 返
 潘埙褚记室历代送终之礼至始皇为甚侈穷天下
 之力以崇山坟倾天下之财以满藏椁尽后宫之女
卷九十二 第 53a 页 WYG0114-0213a.png
 以殉埋葬坟土未乾而国丘墟矣其他如汉唐宋陵
 寝埋殉货物亦多汉用即位之年上供钱帛之半其
 后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非徒无益盖有损焉元
 朝棺里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小合为棺置
 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
 直北园寝之地埋之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
 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岂复有发掘暴露之
 患哉诚旷古所无之典也夫葬以安遗体遗体既安
卷九十二 第 53b 页 WYG0114-0213b.png
 多赀以殉何益哉
 
 
 
 
 
 
 读礼通考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