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六 第 1a 页 WYG0114-00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八十六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葬考五
衣冠葬
虞集程夫人墓志铭史台孙丧其曾太母不知其处刻
木像神具衣裳葬诸湖之新茔或曰葬以藏体魄也象
而藏之殆不可然则立石先大夫之墓具载夫人之事
以示子孙传后世或曰其可也请徵文于子某感其言
卷八十六 第 1b 页 WYG0114-0046d.png

为叙其次而著之
虞堪书陶孝子传后常州城陷民陶某父为贼驱去及
官军复城父死不知其所某于寓近营冢圹葬父冠裳
旦暮哭临
西园闻见录杨敬归德卫人父昱洪武间陈亡敬方
十岁闻讣即哭踊每思求父遗骸不果乃取衣冠葬
于先茔之次事母文氏极孝谨闻战陈事辄流涕不
已时人以至孝称之母卒哀毁踰礼方敛在堂邻不
卷八十六 第 2a 页 WYG0114-0047a.png

戒火将及柩敬仰天大哭俄反风息火乡里异之受
旌子悯举人仕至知州
顾璘谢孝子傅孝子名广父忠出贾梁宋闻神仙遐
举事志窃慕之遂游名山不归广屡年寻觅竟不可
得迨母氏以天年终乃具父衣冠招魂以窆焉哀慕
之心至老不替
火葬
魏书张始均以郎中为行台初元遥之讨平大乘贼也
卷八十六 第 2b 页 WYG0114-0047b.png

多所杀戮积尸数万始均忿军士重以首级为功乃令
检集人首数千一时焚爇至于灰烬用息侥倖见者莫
不伤心及始均之死始末在于烟炭之间有焦烂之痛
论者或亦推咎焉
北史隐逸传冯亮雅爱山水延昌二年冬病笃遗诫兄
子综敛以衣幍左手持板右手执孝经一卷置尸盘石
上去人数里外积十馀日乃焚于山焚燎之日有素雾
蓊郁回绕其旁自地属天弥朝不绝
卷八十六 第 3a 页 WYG0114-0047c.png

东都事略建隆三年三月丁亥诏曰王者设棺椁之品
建封树之制所以厚人伦而一风化也近代以来率多
火葬甚愆典礼自今宜禁之
宋史礼志高宗绍兴二十七年监登闻鼓院范同言今
民俗有所谓火化者生则奉养之具惟恐不至死则燔
爇而弃捐之何独厚于生而薄于死乎甚者焚而置之
水中识者见之动心国朝著令贫无葬地者许以系官
之地安葬河东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韩琦
卷八十六 第 3b 页 WYG0114-0047d.png

镇并州以官钱市田数顷给民安葬至今为美谈然则
承流宣化使民不畔于礼法正守臣之职也方今火葬
之惨日益炽甚事关风化礼宜禁止仍敕守臣措置荒
閒之地使贫民得以收葬少裨风化之美从之二十八
年户部侍郎荣薿言比因臣僚陈请禁火葬令州郡置
荒閒之地使贫民得以收葬诚为善政臣闻吴越之俗
葬送费广必积累而后办至于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
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
卷八十六 第 4a 页 WYG0114-0048a.png

况州县休息之久生聚日繁所用之地必须宽广仍附
郭近便处官司以艰得之故有未行摽拨者既葬埋未
有处所而行火化之禁恐非人情所安欲乞除豪富士
族申严禁止外贫下之民并客旅远方之人若有死亡
姑从其便候将来州县摽拨到荒閒之地别行取旨诏
依仍令诸州依已降指挥措置摽拨
卷八十六 第 4b 页 WYG0114-0048b.png
司马氏书仪世人有游宦没于远方子孙火焚其柩收
烬归葬者夫孝子爱亲之肌体故敛而葬之残毁他人
之尸在律犹严况子孙乃悖谬如此其始盖出于羌俗
卷八十六 第 5a 页 WYG0114-0048c.png

行之既久习以为常见者恬然曾莫之怪岂不哀哉延
陵季子适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骨肉归复于土命
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孔子以为合礼必也不能归葬葬
于所在可也不犹愈于焚之哉
容斋随笔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
在皆然固有炎暑之际畏其秽泄肉尚未寒而就爇
者矣鲁夏父弗忌献逆祀之议展禽曰必有殃虽寿
而没不为无殃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谓已葬而火
卷八十六 第 5b 页 WYG0114-0048d.png

焚其棺椁也吴伐楚其师居麇楚司马子期将焚之
令尹子西曰父兄亲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谓
前年楚人与吴战多死麇中不可并焚也卫人掘褚
师定子之墓焚之于平庄之上燕骑劫围齐即墨掘
人冢墓烧死人齐人望见涕泣怒自十倍王莽作焚
如之刑烧陈良等所以古人以焚尸为大僇也
事文类聚贾同禁焚死传曰孝子事死如事生又曰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父母既殁敛首足形旋
卷八十六 第 6a 页 WYG0114-0049a.png

葬慎护戒洁奉死如生斯之谓一死身体发肤无有
毁伤斯之谓全归古今达礼也夫生而或毁伤之虽
不仁犹有为也死而后毁伤之则其不仁不亦甚矣
噫今之多焚其死者何哉礼曰新宫火有焚其先人
之敝庐三日哭夫宫庙之与庐舍犹然况又执火而
焚其尸者乎恶不容于诛矣谓纵不仁之子弃其尸
于中野使乌鸢狐狸食之不犹愈于自残之者欤闾
阎既以为俗而渐染于士大夫之家亦多为之以守
卷八十六 第 6b 页 WYG0114-0049b.png

职徼远难祔于先祖之茔域故焚之以苟其便易呜
呼先王制礼士大夫奉以立身推以化民如之何其
苟便易而弃之也岂独弃礼哉抑亦举其亲而弃之
也设不幸道远而贫未能奉而归买地而葬之庐而
守之俟其久也负骨而归不亦可乎又或者以恶疾
而死俗云有种虑染其后者而焚之斯则既不仁矣
又惑之甚者夫脩短有命疾病岂有例哉根其由盖
始自桑门之教西域之俗也夫圣王御世制礼作乐
卷八十六 第 7a 页 WYG0114-0049c.png

布浃仁义如之何使西域之法败先王之礼经邪教
天下以不仁邪请禁
路史发挥甚矣焚尸之酷也父兮鞠我母兮育我比
其死也一举而焚之孝子顺孙为之安乎曩观秘阁
閒谈有郑民张福诠者贵粜为雷所扑其妻焚之中
道忽死既而讝曰福诠震死亦备苦矣而又见焚不
已甚乎以是知焚尸为死者苦也
元典章至元十五年正月行台准御史台咨承奉中书
卷八十六 第 7b 页 WYG0114-0049d.png

省劄付近准北京等路行中书省咨北京路申同知高
朝列牒伏见北京路百姓父母身死往往置于柴薪之
上以火焚之照得古者圣人治丧具棺椁而厚葬之今
本路凡人有丧以火焚之实灭人伦有乖丧礼本省看
详今后除从军边远或为羁旅从便焚烧外据久居土
著之家若准本路所申相应准此送礼部议得四方之
民风俗不一若便一体禁约似有未尽参详比及通行
定夺以来除从军应役并远方客旅诸色目人许从本
卷八十六 第 8a 页 WYG0114-0050a.png

俗不须禁约外据土著汉人拟合禁止如遇丧事称家
有无置备棺椁依理埋葬以厚风俗及据礼部呈随路
庙院寄顿骸骨合无明立条教以革火焚之弊俾民以
时丧葬若贫民无地葬者听于官荒地内埋了若无人
收葬者官为埋瘗本部议得除火焚之弊已行禁治外
其贫民无地葬者则于官荒地内埋了无人收葬者官
为埋瘗似为相应都省准呈仰遍行合属依上施行
元王恽论中都丧祭礼事状窃惟送终人子之大事今
卷八十六 第 8b 页 WYG0114-0050b.png

见中都风俗薄恶于丧祭之礼有亟当救正者如父母
之丧例皆焚烧以为当然习既成风恬不知痛败俗伤
化无重于此契勘系契丹遗风其在汉民断不可训理
合禁止以厚薄俗外据滁六无问贵贱多破钱物市一
切纸作房室侍从车马等仪物不惟生者虚费于死者
实无所益亦乞一概禁止
卷八十六 第 9a 页 WYG0114-0050c.png
卷八十六 第 9b 页 WYG0114-0050d.png
乾学案火葬之说悖理贼亲之甚断断不可
不禁革者及观荣嶷及通志之言反若以火
葬为善呜呼何其立说之颠倒也必若忧葬
埋之无地则官为广立义冢使四郊之小民
卷八十六 第 10a 页 WYG0114-0051a.png

咸得死有所归是亦仁政之一端也
明律从尊长遗言将尸烧化及弃置水中者杖一百从
卑幼并减二等若亡没远方子孙不能归葬而焚化者
听从其便 今律文同
塔葬
卷八十六 第 10b 页 WYG0114-0051b.png

旧唐书杜鸿渐休致后病令僧剃顶发及卒遗命其子
依胡法塔葬不为封树冀类缁流物议哂之
肃王详德宗第五子也建中三年十月薨时年四岁废
朝三日赠扬州大都督上追念无已不令起坟墓诏如
西域法议层砖造塔礼仪使判官司门郎中李召上言
曰坟墓之义经典有常自古至今无闻异制层砖起塔
始于天竺名曰浮图行之中华窃恐非礼况肃王夭属
名位尊崇丧葬之仪存乎简册举而不法垂训非轻伏
卷八十六 第 11a 页 WYG0114-0051c.png

请准令造坟庶遵典礼诏从之
姜公辅傅车驾至城固县唐安公主薨上之长女也悲
悼尤甚诏所司厚其葬礼公辅谏曰非久克复京城公
主必须归葬今于行路且宜俭薄以济军士德宗怒谓
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夭亡不欲于此为茔垄宜令造
一砖塔安置功费甚微不合关宰相论列姜公辅忽进
表章但欲指朕过失拟自取名贽对曰公辅官是谏议
职居宰衡献替固其职分陛下以造塔役费微小非宰
卷八十六 第 11b 页 WYG0114-0051d.png

相所论之事但问理之是非岂论事之大小若造塔为
是役虽大而作之何伤若造塔为非费虽小而言者何
罪
义葬
史记主父偃传主父方贵幸时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
无一人收者唯独洨孔车收葬之天子后闻之以为孔
车长者也
后汉书缪肜传太守陇西梁湛召肜为决曹史湛病卒
卷八十六 第 12a 页 WYG0114-0052a.png

官肜送丧还陇西始葬会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乱他
郡肜独留不去为起坟冢乃潜穿井旁以为窟室昼则
隐窜夜则负土及贼平而坟已立其妻子意肜已死还
见大惊
荀淑传何颙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为尚书令
遣人西迎叔父爽丧并致颙尸而葬之爽之冢旁
晋书向雄传雄河内山阳人初仕郡为主簿太守王经
之死雄哭之尽哀后太守吴奋以少谴系雄于狱司𨽻
卷八十六 第 12b 页 WYG0114-0052b.png

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
而葬之文帝召雄责之曰往者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
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其如王法何雄曰昔
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
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殿下雠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
帝悦与谈宴而遣之
阎缵传缵为太傅杨骏舍人转安复令骏诛缵弃官归
卷八十六 第 13a 页 WYG0114-0052c.png

要骏故主簿潘岳掾崔基等共葬之基岳畏罪推缵为
主墓成当葬骏从弟模告武陵王澹将表杀造意者众
咸惧填冢而逃缵独以家财成墓葬骏而去
夏方传方会稽永兴人家遭疫疠父母伯叔群从死者
十三人方年十四夜则号哭昼则负土十有七载葬送
得毕因庐于墓侧种植松柏乌鸟猛兽驯扰其旁
南史蔡兴宗传广陵州别驾范羲与兴宗善坐竟陵王
诞为逆事诛兴宗躬自收殡致丧还葬豫章旧墓孝武
卷八十六 第 13b 页 WYG0114-0052d.png

闻谓曰卿何敢故尔触网兴宗抗言荅曰陛下自杀贼
臣自葬周旋既犯严刑当甘于斧钺耳帝有惭色
周舍传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至舍独敦恩旧及亮
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
王敬则传敬则为袁文旷所斩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库
至梁天监元年其故吏夏侯亶表请收葬许之
孙谦传有彭城刘融行乞疾笃无归友人舆送谦舍谦
开听事以受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众咸服其行义
卷八十六 第 14a 页 WYG0114-0053a.png

严植之传仕齐为广汉王国右常侍仍侍王读及王诛
国人莫敢视植之为奔哭手营殡敛徒跣送丧墓所为
起冢葬毕乃还当时义之
孝义传孙恩之乱永嘉太守司马逸之被害妻子并死
兵寇之际莫敢收葬郡吏俞佥以家财冒难棺敛逸之
等六丧送至都葬毕乃归乡里
范叔孙钱唐人同里范法先父母兄弟七人同时疫死
惟馀法先病又危笃丧尸经日不收叔孙悉备棺器亲
卷八十六 第 14b 页 WYG0114-0053b.png

为殡埋又同里施大范苗范敬宗并有死丧疾病亲邻
畏避莫敢营视叔孙尽为殡瘗躬恤病者并皆得全乡
曲贵其义行
吴逵吴兴乌程人也经荒饥馑系以疾疫父母兄嫂及
群从小功之亲男女死者十三人逵时病困邻里以苇
席裹之埋于村侧既而亲属皆尽唯逵夫妻获全家徒
四壁立冬无被裤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砖妻亦同逵
此诚无有懈倦逵夜行遇猛兽猛兽辄下道避之期年
卷八十六 第 15a 页 WYG0114-0053c.png

中成七墓葬十三棺邻里嘉之葬日悉出赴助送终之
事亦俭而周礼逵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放之
逵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
北史宋游道传文襄疑黄门郎温子升知元瑾之谋系
诸狱而饿之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游道收而葬之文
襄谓曰吾近书与京师诸贵论及朝士云卿僻于朋党
将为一病今卿真是重旧节义人此情不可夺子升吾
本不杀之卿葬之何所惮天下人代卿怖者是不知吾
卷八十六 第 15b 页 WYG0114-0053d.png

心也
段成根传成根与父晖为魏太武所害暴尸长安市数
日时有儒生京兆林白奴钦晖德音夜窃其尸置之枯
井女为燉煌张氏妇闻之乃向长安收葬
旧唐书李大亮传大亮罄其家赀收葬五叶宗族无后
者三十馀丧送终之礼一时称盛
王义方传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丞时张亮兄子皎
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
卷八十六 第 16a 页 WYG0114-0054a.png

乡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
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
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
罗道琮传贞观末道琮上书忤旨配流岭表时有同被
流者至荆襄间病死临终泣谓道琮曰人生有死所恨
委骨异壤道琮曰我若生还终不独归弃卿于此瘗之
路左而去岁馀遇赦得还至殡所属霖潦㳽漫尸柩不
复可得道琮设祭恸哭告以欲与俱归之意若有灵者
卷八十六 第 16b 页 WYG0114-0054b.png

幸相警示言讫路侧水中忽然涌沸道琮又咒云若所
沸处是愿更令一沸咒讫又沸道琮便取得其尸铭志
可验遂附之还乡当时识之称道琮诚感所致
李纲传周齐王宪引纲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證
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载尸而出
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瘗哭拜而去
来瑱传瑱之被刑也门客四散掩于坎中校书郎殷亮
后至独哭于尸侧货所乘驴以备棺衾夜诣县令长孙
卷八十六 第 17a 页 WYG0114-0054c.png

演以情告之演义而从之亮夜葬而祭走归京师
列女传杨三安妻李氏雍州泾阳人也事舅姑以孝闻
及舅姑亡没三安亦死二子孩童家至贫窭李昼则力
田夜则纺缉数年间葬舅姑及夫之叔侄兄弟者七丧
深为远近所嗟尚太宗闻而异之赐帛二百段遣州县
所在存恤之
会葬
春秋文公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
卷八十六 第 17b 页 WYG0114-0054d.png

葬我君僖公 五年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王使召
伯来会葬
襄公三十有一年冬十月滕子来会葬癸酉葬我君襄
公
定公十有五年九月滕子来会葬丁巳葬我君定公
公羊传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
榖梁传葬曰会其志重天子之礼也薨称公举上也葬
我君接上下也僖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会葬
卷八十六 第 18a 页 WYG0114-0055a.png

之礼于鄙上
后汉书郭泰传泰卒四方之士千馀人皆来会葬 谢
承后汉书郭泰以建宁二年正月卒自弘农函谷关以
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
涂盖有万数来赴
范冉传中平二年冉卒于家遗令薄葬于是三府各遣
令史奔吊会葬者二千馀人
开元礼敕遣百官会王公大臣葬仪注与会丧礼同
卷八十六 第 18b 页 WYG0114-0055b.png

政和礼明集礼亦如之
唐书肃王详薨发引之日百官于通化门外列位哭送
内史令窦威卒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
金史荣王爽薨世宗遣官致祭赙银千两重䌽四十端
绢四百匹陪葬山陵亲王百官送葬他日谓大臣曰荣
王之葬朕以不果亲送为恨其见友爱如此其阿琐薨
亦如之
卷八十六 第 19a 页 WYG0114-0055c.png
祭墓
隶释成阳灵台碑庆都仙没盖葬于兹上立黄屋尧所
奉祠
乾学案水经注尧母庆都冢在成阳成阳本
卷八十六 第 19b 页 WYG0114-0055d.png

今曹州地明臣议礼以唐县庆都冢当之误
矣
史记周本纪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
于孟津
乾学案礼不墓祭而尧祠灵台武王祭毕则
古人固有行之者矣虽与后世寒食之祭不
同然其祭于墓则一也故以为墓祭之始
曾子问曾子问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可
卷八十六 第 20a 页 WYG0114-0056a.png

以祭乎孔子曰祭哉请问其祭如之
何孔子曰望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
子死告于墓而后祭于家宗子死称名不
言孝身没而已
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
今之祭者不首其义故诬于祭也
檀弓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
墓左
卷八十六 第 20b 页 WYG0114-0056b.png
周礼春官冢人凡祭墓为尸
程子曰旧说为祭后土则为尸非也盖古人祭社之
外更无所在有祭后土之仪
张栻曰墓祭非古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立之主
以祀以致其精神之极而谨藏其体魄以竭其深长
卷八十六 第 21a 页 WYG0114-0056c.png

之思此古之人明于鬼神之情状而笃于孝爱之诚
实者也然考之周礼则有冢人之官凡祭于墓为尸
是则成周盛时固亦有祭于其墓者虽非制礼之本
经而出于人情之所不忍而其义理不至于甚害则
先王亦从而许之其必立之尸者乃亦所以致其精
神而示飨之者非体魄之谓其为义抑精矣
卷八十六 第 21b 页 WYG0114-0056d.png

乾学案檀弓及此条本非祭墓亦列于是篇
者盖以土神既有祭则推此意而祭墓中之
祖考亦未始不可也故录之且世俗祭墓之
时多有先祭土神者亦以见俗礼之有所本
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鲁世世相传以岁
时奉祠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
常先谒然后从政
卷八十六 第 22a 页 WYG0114-0057a.png

韩诗外传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
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
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
汉书张良传良从高帝过济北果得谷城山下黄石
取而宝祠之及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
祠黄石
萧望之传望之死天子追念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
望之冢终元帝世
卷八十六 第 22b 页 WYG0114-0057b.png

后汉书李通传帝每幸南阳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
窦融传帝诏右扶风脩理融父坟茔祠以太牢
鲍永传永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
明帝纪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以下朝于原陵如
元会仪
乾学案此帝王之事宜列于上陵篇中今亦
卷八十六 第 23a 页 WYG0114-0057c.png

列于此者世言墓祭始于明帝故不可不载
然其举也以正月则与后世寒食之祭终有
少异也
桥玄传玄卒曹操感其知己后经过玄墓辄悽怆致祭
奠自为其文曰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汎爱博容国念
明训士思令谟幽灵潜翳恳哉𬗟矣操以幼年逮升堂
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勖犹仲尼称
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
卷八十六 第 23b 页 WYG0114-0057d.png

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
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
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悽怆奉命东征屯
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
李善传善淯阳人本同县李元苍头也建武中疫疾元
家相继死没唯孤儿续始生数旬赀财千万诸奴婢谋
杀续分其财产善潜负续逃亡钟离意荐善行状招拜
太子舍人显宗时迁日南太守从京师之官道经李元
卷八十六 第 24a 页 WYG0114-0058a.png

冢未至一里乃脱朝服持锄去草及拜墓哭泣甚悲身
自炊爨执鼎俎以脩祭祀垂泣曰君夫人善在此尽哀
数日乃去
三国志司马德操尝造庞德公值其渡沔上冢德操竟
入其室呼德公妻使速作黍
通典开元二十年四月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
相传寖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
上墓同拜埽礼不得作乐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卷八十六 第 24b 页 WYG0114-0058b.png

开元礼王公以下拜埽先期卜日如常前一日掌事者
设次于茔南百步道东西向北上备芟剪草木之器赞
礼者设主人以下位茔门外之东西面以北为上其日
主人到次服改公服无者常服赞礼者曰再拜主人以
下俱再拜赞礼者引主人以下入奉行坟茔
至于封树内外环绕哀省三周其荆棘虑与荒草接连
者皆随即芟剪不令人田得及埽除讫赞礼者引主人
以下复门外位赞礼者再拜主人以下皆再拜赞礼者
卷八十六 第 25a 页 WYG0114-0058c.png

引之次遂还第若解满或远行辞墓或外官解满或京
官辞墓哭而后行其寒食上墓如前拜埽仪惟不占日
乾学案王公以下拜埽仪开元礼有之而政
和礼不载亦可见当时礼官之疏略矣
二程全书嘉礼不野合野合则秕稗也故生不野合
卷八十六 第 25b 页 WYG0114-0058d.png

则死不墓祭盖燕飨祭祀乃宫室中事后世习俗废
礼有踏青藉草饮食故墓亦有祭如礼望墓为坛并
冢人为墓祭之尸亦有时为之非经礼也后世在上
者未能制礼则随俗未免墓祭既有墓祭则祠堂之
类亦且为之可也 礼经中既不说墓祭即是无墓
祭之文也 张横渠于墓祭合一分食而祭之故告
墓之文有曰奔走荆棘殽乱杯盘之列之语此亦未
尽也如献尸则可合而为一鬼神如何可合而为一
卷八十六 第 26a 页 WYG0114-0059a.png

或问今拜埽之礼何据曰此礼古无但缘习俗然
不害义礼古人直是诚实葬只是葬体魄而神则必
归于庙既葬则设木主既除几筵则木主安于庙故
古人惟专精祀于庙今亦用拜埽之礼但简于四时
之祭也
朱子家礼墓祭三月上旬前一日斋戒具馔
厥明洒埽
卷八十六 第 26b 页 WYG0114-0059b.png

仪节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除草棘 添土
复位 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布席陈馔
参神降神初献亚献终献辞神乃彻
仪节序立参神 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
平身 降神 盥洗 诣香席前 跪 上香 酹
酒 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 进馔 初献礼 诣
某亲墓前跪 祭酒 奠酒 俯伏兴平身
卷八十六 第 27a 页 WYG0114-0059c.png

诣读祝位 跪 俯伏兴 鞠躬拜兴拜
兴平身 奉馔 亚献礼诣某亲墓前 跪 祭酒
奠酒 俯伏兴平身 复位 奉馔 终献酒
诣某亲墓前 跪 祭酒 奠酒 俯伏兴平身 复
位 奉馔 侑食 主妇点茶 辞神 鞠躬拜兴拜
兴拜兴拜兴平身 焚祝文 礼毕
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辰孝子某敢昭告于
某亲某官府君之墓岁序流易雨露既濡瞻埽封茔
卷八十六 第 27b 页 WYG0114-0059d.png

不胜感慕谨以洁牲醴齐祇荐岁事尚飨
遂祭后土布席陈馔
降神参神三献辞神乃彻而退
仪节就位 降神 盥洗 诣香席前 跪 上香
酹酒 俯伏兴 复位 参神 鞠躬拜兴拜兴
平身初献礼 跪 读祝俯伏兴平
身 复位 亚献酒 三献酒 辞神 鞠躬拜兴
拜兴平身 焚祝文 礼毕
卷八十六 第 28a 页 WYG0114-0060a.png

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辰某官姓名敢昭告于土
地之神某躬脩岁事于某亲某官府君之墓惟时保
佑实赖神休敢以酒馔敬申奠献尚飨
卷八十六 第 28b 页 WYG0114-0060b.png
卷八十六 第 29a 页 WYG0114-0060c.png
卷八十六 第 29b 页 WYG0114-0060d.png
卷八十六 第 30a 页 WYG0114-0061a.png
卷八十六 第 30b 页 WYG0114-0061b.png
卷八十六 第 31a 页 WYG0114-0061c.png
卷八十六 第 31b 页 WYG0114-0061d.png
卷八十六 第 32a 页 WYG0114-0062a.png
卷八十六 第 32b 页 WYG0114-0062b.png
卷八十六 第 33a 页 WYG0114-0062c.png
乾学案古虽有墓祭而未必举以寒食则与
后代之拜埽亦自不同其定以寒食为节不
知始于何代观开元之诏谓寒食上墓礼经
无文近代相传寖以成俗意者起于陈隋之
际乎然开元礼所载拜埽之外别有上墓之
礼则拜埽与上墓实分为二拜埽无祭而上
卷八十六 第 33b 页 WYG0114-0062d.png

墓有祭又不知何时而始合为一也 又案
李濂墓祭说云古无墓祭唐人亦不见祭考
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云开元二十九年寒
食奠于首阳山上非墓祭而何白居易诗清
明寒食纸钱飞张籍诗寒食家家送纸钱王
建诗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
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焚纸钱必
有浇奠盖此风唐世为极盛也
卷八十六 第 34a 页 WYG0114-0063a.png
卷八十六 第 34b 页 WYG0114-0063b.png
读礼通考卷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