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三 第 1a 页 WYG0113-08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八十三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葬考二
合葬
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
也季武子曰周公盖祔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
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
卷八十三 第 1b 页 WYG0113-0847d.png

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卷八十三 第 2a 页 WYG0113-0848a.png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
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
问于鄹曼父之母
然后得合葬于防
卷八十三 第 2b 页 WYG0113-0848b.png
卷八十三 第 3a 页 WYG0113-0848c.png
卷八十三 第 3b 页 WYG0113-0848d.png
孔子曰卫人之祔也离之鲁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卷八十三 第 4a 页 WYG0113-0849a.png
乾学案徐氏之说谓一椁而两棺共之此必
同时共葬则可如不同时则葬之先后有隔
数十年之久者岂有因后葬而开先葬之椁
乎傥豫为大椁留待后死者则古人言椁周
于棺岂有虚其半以俟之之理苟一人而有
卷八十三 第 4b 页 WYG0113-0849b.png

数妻将虚者不止于半而开亦不止一次矣
或久而其椁已朽将更易其椁乎抑仍其朽
而不易乎此最说之不通者吾谓离之合之
盖以两椁相隔而不并谓之离两椁相并而
不隔谓之合断非一椁而两棺共之也
家语孔子之母既丧将合葬焉曰古者不祔葬为不忍
先死者之复见也诗曰死则同穴自周公以来祔葬矣
白虎通德论合葬者所以同夫妇之道也故诗曰榖
卷八十三 第 5a 页 WYG0113-0849c.png

则异室死则同穴
世说新语郗嘉宾丧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曰
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
晋书列女传郑袤妻曹氏袤先娶孙氏蚤亡聘之为继
室及袤薨议者以孙氏瘗黎阳久丧难举欲不合葬曹
氏曰孙氏元妃理当从葬不可使孤魂无所依于是备
吉凶导从之仪以迎之具衣衾几筵亲执雁行之礼闻
者莫不叹息以为赵姬之下叔隗不足称也
卷八十三 第 5b 页 WYG0113-0849d.png

唐会要神龙元年将合葬则天皇后于乾陵给事中严
善思以合葬非古且以卑动尊尤为不轻若神道有知
幽涂自得通会若死者无知合之复有何益上表谏之
不从
旧唐书楚王灵龟妃上官氏灵龟薨及将葬其前妃阎
氏嫁不踰年而卒又无近族众议欲不举之上官氏曰
宁可使孤魂无托于是备礼同葬闻者莫不嘉叹
陆贽传贽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
卷八十三 第 6a 页 WYG0113-0850a.png

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与韦皋布衣时相善唯西川
致遗奏而受之贽父初葬苏州至是欲合葬上遣中使
护其柩车至洛
卷八十三 第 6b 页 WYG0113-0850b.png
卷八十三 第 7a 页 WYG0113-0850c.png
脩墓
卷八十三 第 7b 页 WYG0113-0850d.png

檀弓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
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
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
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
吾闻之古不脩墓
卷八十三 第 8a 页 WYG0113-0851a.png
易墓非古也
卷八十三 第 8b 页 WYG0113-0851b.png
南史刘彪齐建元初降封南康县侯坐庙墓不脩削爵
旧唐书王晙傅户部郎中杨伯城上疏请晙等坟特乞
增脩封域量加表异降使飨祭优其子孙玄宗乃遣使
就其家庙祭
卷八十三 第 9a 页 WYG0113-0851c.png
葬不择日择地
卷八十三 第 9b 页 WYG0113-0851d.png

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左传雨不克葬礼也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
谷梁传葬既有日不为雨止礼也雨不克葬丧不以制
也而缓辞也足乎日之辞也
卷八十三 第 10a 页 WYG0113-0852a.png

左传昭公十二年三月郑简公卒将为葬除及游氏之
庙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曰子
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矣既如
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者
毁之则朝而塴
弗毁则日中而塴子大叔请毁之曰无若诸侯之宾何
子产曰诸侯之宾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
卷八十三 第 10b 页 WYG0113-0852b.png

于宾而民不害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谓子
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春秋定公十有五年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
戊午日下𣅳乃克葬
左传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曾子问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
不乎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
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
卷八十三 第 11a 页 WYG0113-0852c.png

反而后行曰礼也反葬而
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
迟数则岂如行哉老聃曰诸侯朝天子见日
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见日而行逮日而舍
夫柩不蚤出不暮宿见星而行者唯罪
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
且君子行礼不以人之亲痁患
吾闻诸老聃云
卷八十三 第 11b 页 WYG0113-0852d.png
乾学案此条本非葬不择日之谓但必待明
反而后行则不限时日可知故亦列于此篇
后汉书顺帝时廷尉河南吴雄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
起自孤宦致位司徒雄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土
卷八十三 第 12a 页 WYG0113-0853a.png

者择葬其中丧事趣办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而
雄不顾及子䜣孙恭三世廷尉为法名家
旧唐书吕才傅才叙葬书曰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
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
过礼云葬者藏也欲使人不得见之然孝经云卜其宅
兆而安厝之以其复土事毕长为感慕之所窀穸礼终
永作魂神之宅朝市迁变不得豫测于将来泉石交侵
不可先知于地下是以谋及龟筮庶无后艰斯乃备于
卷八十三 第 12b 页 WYG0113-0853b.png

慎终之礼曾无吉凶之义暨乎近代已来加之阴阳葬
法或选年月便利或量墓田远近一事失所祸及死生
巫者利其货贿莫不擅加妨害遂使葬书一术乃有百
二十家各说吉凶拘而多忌且天覆地载乾坤之理备
焉一刚一柔消息之义详矣或成于昼夜之道感于男
女之化三光运于上四气通于下斯乃阴阳之大经不
可失之于斯须也至于丧葬之吉凶乃附此为妖妄传
云王者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卷八十三 第 13a 页 WYG0113-0853c.png

大夫经时而葬士及庶人逾月而已此则贵贱不同礼
亦异数欲使同盟同轨赴吊有期量事制宜遂为常式
法既一定不得违之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而不
葬谓之殆礼此则葬有定期不择年月一也春秋又云
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至于戊午襄事礼经善之礼记
云卜葬先远日者善选月终之日所以避不怀也今检
葬书以己亥之日用葬最凶谨案春秋之际此日葬者
凡有二十馀件此则葬不择日二也礼记又云周尚赤
卷八十三 第 13b 页 WYG0113-0853d.png

大事用平旦殷尚白大事用日中夏尚黑大事用昏时
郑玄注云大事者何谓丧葬也此则直取当代所尚不
择时之蚤晚春秋云郑卿子产及子太叔葬郑简公于
时司墓大夫室当葬路若坏其室即平旦而窆不坏其
室即日中而窆子产不欲坏室欲待日中子大叔云若
至日中而窆恐久劳诸侯大夫来会葬者然子产既云
博物君子大叔乃为诸侯之选国之大事无过丧葬必
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今乃不问时之得失唯论
卷八十三 第 14a 页 WYG0113-0855a.png

人事可否曾子问云葬逢日蚀舍于路左待明而行所
以备非常也若依葬书多用乾艮二时并是近半夜此
即文与礼违今检礼传葬不择时三也葬书云富贵官
品皆由安葬所置年命延促亦曰坟垄所招然今案孝
经云立身行道则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易曰圣人之
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以日慎一日则泽及于无
疆苟德不建则人而无后此则非由安葬吉凶而论福
祚延促臧孙有后于鲁不关葬得吉日若敖绝祀于荆
卷八十三 第 14b 页 WYG0113-0855b.png

不由迁厝失所此则安葬吉凶不可信用其义四也今
之丧葬吉凶皆依五姓便利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域兆既有常所何取姓墓之义赵氏之葬并在九原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大墓小墓其义
安在及其子孙富贵不绝或与三代同风或分六国而
王此则五姓之义大无稽古吉凶之理何从而生其义
五也且人臣名位进退何常亦有初贱而后贵亦有始
泰而终否是以子文三已令尹展禽三黜士师卜葬一
卷八十三 第 15a 页 WYG0113-0855c.png

定更不回改冢墓既成曾不革易则何因名位无时暂
安故知官爵弘之在人不由安葬所致其义六也野俗
无识皆信葬书巫者诈其吉凶愚人因而侥幸遂使擗
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选葬时以规财禄
或云辰日不宜哭泣遂莞尔而对宾客受吊或云同属
忌于临圹乃吉服不送其亲圣人设教岂其然也葬书
败俗一至于斯其义七也
司马光葬论葬者藏也孝子不忍其亲之暴露故敛而
卷八十三 第 15b 页 WYG0113-0855d.png

藏之赍送不必厚厚者有损无益古人论之详矣今人
葬不厚于古而拘于阴阳禁忌则甚焉古者虽卜宅卜
日盖先谋人事之便然后质诸蓍龟庶无后艰耳无常
地与常日也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垄之形势考岁月
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非此
地非此时不可葬也举世惑而信之于是丧亲者往往
久而不葬问之曰岁月未利也又曰未有吉地也又曰游宦
远方未得归也又曰贫未能办葬具也至有终身累世
卷八十三 第 16a 页 WYG0113-toc.png

而不葬遂弃失尸柩不知其处者呜呼可不令人深叹
悯哉人所贵于身后有子孙者为能藏其形骸也其所
为乃如是曷若无子孙死于道路犹有仁者见而殣之
邪先王制礼葬期远不过七月今世著令自王公以下
皆三月而葬又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倚庐哀亲之未
有所归也既葬然后渐有变除今之人背礼违法未葬
而除丧从宦四方食稻衣锦饮酒作乐其心安乎人之
贵贱贫富寿夭系于天贤愚系于人固无关豫于葬就
卷八十三 第 16b 页 WYG0114-0001a.png

使皆如葬师之言为人子者方当哀穷之际何忍不顾
其亲之暴露乃欲自营福利邪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
甚贫不能具棺椁自太尉公而下始有棺椁然金银珠
玉之物未尝以锱铢入于圹中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
葬者家之大事奈何不询阴阳此必不可吾兄伯康无
如之何乃曰询于阴阳则可矣安得良葬师而询之族
人曰近村有张生者良师也数县皆用之兄乃召张生
许以钱二万张生野夫也世为葬师为野人葬所得不
卷八十三 第 17a 页 WYG0114-0002a.png

过千钱闻之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俾尔葬不用吾
言将求他师张师曰惟命是听于是兄自以己意处岁
月日时及圹之浅深广狭道路所从出皆取便于事者
使张生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皆悦无违异
者今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备侍
从宗族之从仕者二十有三人视他人之谨用葬书未
必胜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敛装办而行圹成而
葬未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今亦无他故吾尝疾阴阳
卷八十三 第 17b 页 WYG0114-0002b.png

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丧家尤甚顷为谏官尝奏
乞禁天下葬书当时执政莫以为意今著兹论庶俾后之
子孙葬必以时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
之不足信视吾家元丰七年正月日具官司马光述
卷八十三 第 18a 页 WYG0114-0002c.png
卷八十三 第 18b 页 WYG0114-0002d.png
卷八十三 第 19a 页 WYG0114-0003a.png
卷八十三 第 19b 页 WYG0114-0003b.png
卷八十三 第 20a 页 WYG0114-0003c.png
卷八十三 第 20b 页 WYG0114-0003d.png
卷八十三 第 21a 页 WYG0114-0004a.png
卷八十三 第 21b 页 WYG0114-0004b.png
卷八十三 第 22a 页 WYG0114-0004c.png
卷八十三 第 22b 页 WYG0114-0004d.png
卷八十三 第 23a 页 WYG0114-0005a.png
卷八十三 第 23b 页 WYG0114-0005b.png
卷八十三 第 24a 页 WYG0114-0005c.png
卷八十三 第 24b 页 WYG0114-0005d.png
卷八十三 第 25a 页 WYG0114-0006a.png
卷八十三 第 25b 页 WYG0114-0006b.png
卷八十三 第 26a 页 WYG0114-0006c.png
卷八十三 第 26b 页 WYG0114-0006d.png
卷八十三 第 27a 页 WYG0114-0007a.png
卷八十三 第 27b 页 WYG0114-0007b.png
卷八十三 第 28a 页 WYG0114-0007c.png
卷八十三 第 28b 页 WYG0114-0007d.png
卷八十三 第 29a 页 WYG0114-0008a.png
卷八十三 第 29b 页 WYG0114-0008b.png
卷八十三 第 30a 页 WYG0114-0008c.png
卷八十三 第 30b 页 WYG0114-0008d.png
卷八十三 第 31a 页 WYG0114-0009a.png
卷八十三 第 31b 页 WYG0114-0009b.png
卷八十三 第 32a 页 WYG0114-0009c.png
卷八十三 第 32b 页 WYG0114-0009d.png
卷八十三 第 33a 页 WYG0114-0010a.png
卷八十三 第 33b 页 WYG0114-0010b.png
卷八十三 第 34a 页 WYG0114-0010c.png
卷八十三 第 34b 页 WYG0114-0010d.png
卷八十三 第 35a 页 WYG0114-0011a.png
卷八十三 第 35b 页 WYG0114-0011b.png
卷八十三 第 36a 页 WYG0114-0011c.png
张栻题赠地理卷后景纯葬书东汉以前无有也今之
谈地理者率以为印龟然富贵利达当自致未可专以
地理言夫景纯既能知水之为陆乃不能逆善其先人
之窀穸以自全何哉盖吉凶由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且以不才之子不学之儒有能以地理而取科第者乎
卷八十三 第 36b 页 WYG0114-0011d.png

不仁之人不善之家有能以地理而保生产者乎不业
之农不耕之田有能以地理而成榖实者乎苟不求诸
我而徒求责富贵利达之报于彼终无已夫建溪吴叔
靖学景纯之学游士夫间然叔靖固非误人者正恐人
不自脩反误叔靖耳语曰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叔
靖以此语人必以予语为然而汲汲乎人事之自脩则
叔靖之术因是而益验矣
乾学案张南轩云景纯葬书东汉以前无有
卷八十三 第 37a 页 WYG0114-0012a.png

也今之谈地理者率以为印龟而后汉袁安
传初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
指一处葬此地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
之于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此
即后世地理之说则后汉时已有未必始于
景纯矣
胡翰风水问答序乌伤朱君彦脩故文懿先生之高第
弟子也少读书从先生游最久尝有志当世充赋有司
卷八十三 第 37b 页 WYG0114-0012b.png

不合退而业医犹幸而濡沫及人也著书数万言曰格
致馀论人多传之而君之医遂名海右又以阴阳家多
忌讳不知稽诸古也复著书数千言曰风水问答书成
示予双溪之上推其用心可谓至矣易曰仰以观于天
文俯以察于地理天确然在上其文著矣地隤然在下
其理微矣著者观之微者察之知乎此者知乎幽明之
故非圣人孰与焉而汉魏以来言地理者往往溺于形
法之末则既失矣至其为书若宅经葬经之属又多秘
卷八十三 第 38a 页 WYG0114-0012c.png

而亡逸不传则失之愈远矣朱君力辨之以为人之生
也合宗族以居为宫室以处审曲面势得则吉不得则
凶其理较然及其死也宗祖之神上参于天举而葬者
枯骨耳积岁之久并已朽矣安知祸福于人贵贱于人
寿夭于人哉故葬不择地而居必度室据往事以明方
今出入诗书之间固儒者之言也昔者先王辨方正位
体国经野土宜之法用之以相民宅土圭之法用之以
求地中皆为都邑宫室设也而冢人墓大夫之职公墓
卷八十三 第 38b 页 WYG0114-0012d.png

以昭穆邦墓以族葬借欲择之其兆域禁令孰得而犯
之以是知君之言为得也惜其书不见于二百年之前
绍兴山陵改卜之议晦庵朱子以忠贾祸夫以一世豪
杰之才千古圣贤之学萃乎其人观于天下之义理多
矣而笃惟蔡元定之说是信者果何也哉吾邦自何文
定公得朱子之学于勉斋四传而为文懿君受业先生
之门计其平日之所讨论亦尝有及于斯乎不然则是
书成于先生未易箦之日必能是正其说传信于人而
卷八十三 第 39a 页 WYG0114-0013a.png

顾使翰得而读之岂知言哉且翰先人之葬今十年矣
襄事之初匍匐将命而不暇择尝惕然于先儒土厚水
深之言于是得君之书欣然如获拱璧昔里有余祯者
以是术游江湖间邵庵虞公深敬信之其著书曰地理
十准虞公称其有得于管辂王吉之传力诋曾杨之非
而不悟指蒙非辂所作则与翰同一惑也书之于篇朱
君其幸终有以教之
宋濂慈孝庵记古者万民之墓地同于一处故设墓大
卷八十三 第 39b 页 WYG0114-0013b.png

夫正其昭穆之位掌其爵等小大之数分其地使各有
区域而得以族葬之自世道既降而相墓巫之说兴谓
枯骴足以覆焘乎后昆谓福祸贱贵尽系乎冈峦之离
合丘陵之偭向一以此钳劫愚俗而专窃墓大夫之政
柄世之欲葬其亲者辄敛容屏气伺候巫之颜色巫曰
此可葬虽踰都越邑亦匍匐而从事巫曰不可葬虽近
在居室之旁百利所集者亦割忍而违去之致使父子
兄弟本一气也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吾不知其何
卷八十三 第 40a 页 WYG0114-0013c.png

说也安得卓识者出相与攻其缪妄也哉予方为斯叹
而同里张君荣忽以书来曰吾父母既没葬于家东北
一里黄坞之原既而吾兄又捐馆舍吾则以谓吾兄父
母之子也其生未尝顷刻离膝下死后而他薶之使死
者无知则已脱或有知焉吾恐其心当愀然不宁也乃
于父母之侧攻位而藏之吾父母藏于是吾兄复藏于
是吾夫妇幸未死他日或溘先朝露去将焉之又于兄
之侧十步预作二竁以俟而别建庵庐号曰慈孝俾学
卷八十三 第 40b 页 WYG0114-0013d.png

佛者守之吾知父子之亲如是而已巫之言虽巧如簧
吾固掩耳而弗愿有闻也呜呼予尝叹人之所见不能
尽同故虽有蕴于中而不敢扬言于人窃不自意张君
之见已能与予同推而至于四海之广九州之众其见
之同者又恶知无其人邪使同者至于十百焉或千万
焉则巫之舌不能胜而古者族葬之说可以渐复矣矧
中原士大夫家多以昭穆序葬唯其行有污于先人者
治异其兆域衣冠之蝉联在在有之人之富贵利达其
卷八十三 第 41a 页 WYG0114-0014a.png

不系于地也昭昭矣奈之何怵于淫书末技而眩惑于
是非也呜呼若张君者其可谓卓识之士非邪庸因请
记庵之成绪而摅其所见如此知言之士必有取焉
卷八十三 第 41b 页 WYG0114-0014b.png
读礼通考卷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