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112-04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十九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丧期十九
国恤二
天子服母后
晋书礼志泰始四年皇太后崩有司奏前代故事倚庐
中施白缣帐蓐素床以布巾裹革轺辇版舆细犊车皆
施缣裹诏不听但令以布衣车而已其馀居丧之制不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112-0409b.png

改礼文有司又奏大行皇太后当以四月二十五日安
厝故事虞著衰服既虞而除其内外官寮皆就朝晡临
位御服讫各还所次除衰服诏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达礼也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报奈何葬而便即吉
情所不忍也有司又奏世有险易道有洿隆所遇之时
异诚有由然非忽礼也方今戎马未散王事至殷交须
听断以熙庶绩昔周康王始登翼室犹戴冕临朝降于
汉魏既葬除释谅闇之礼自远代而废矣惟陛下割高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112-0410a.png

宗之制从当时之宜诏曰夫三年之丧所以尽情致礼
葬已便除所不堪也当叙吾哀怀言用断绝奈何奈何
有司又固请诏曰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也诚知衣
服末事耳然今思存草土率当以吉物夺之乃所以重
伤至心非见念也每代礼典质文皆不同耳何为限以
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群臣又固请帝流涕久之乃许
乾学案晋有细犊车粗犊车或作油犊车者
非也止有油幢车油軿车见晋志且晋志原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112-0410b.png

文原有细犊车至粗犊车见悯怀太子传
魏书礼志魏自太祖至于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
皇后崩悉依汉魏既葬公除惟高祖太和十四年文明
太后崩将营山陵九月安定王休齐郡王简咸阳王禧
河南王干广陵王羽颍川王雍始平王协北海王详侍
中太尉录尚书事东阳王丕侍中司徒淮阳王尉元侍
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睿等
率百寮诣阙表曰上灵不吊大行太皇太后崩背溥天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112-0410c.png

率土痛慕断绝伏惟陛下孝思烝烝攀号罔极臣等闻
先王制礼必有随世之变前贤创法亦务适时之宜良
以世代不同古今异制故也三年之丧虽则自古然中
代已后未之能行先朝成式事在可准圣后终制刋之
金册伏惟陛下至孝发衷哀毁过礼欲依上古丧终三
年诚协大舜孝慕之德实非俯遵济世之道今虽中夏
穆清庶邦康静然万机事殷不可暂旷春秋烝尝事难
废阙伏愿天鉴抑至孝之深诚副亿兆之企望丧期礼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112-0410d.png

数一从终制则天下幸甚日月有期山陵将就请展安
兆域以备奉终之礼诏曰凶祸甫尔未忍所请休等又
表曰臣等闻五帝已前丧期无数三代相因礼制始立
名虽虚置行之者寡高宗徒有谅闇之言而无可遵之
式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
或亏三年之丧有阙夫岂无至孝之君贤明之子皆以
理贵随时义存百姓是以君薨而即位不暇改年踰月
而即葬岂待同轨葬而即吉不必终丧此乃二汉所以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112-0411a.png

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政术伏惟陛下以至孝之性
遭罔极之艰永慕崩号哀过虞舜诚是万古之高德旷
世之绝轨然天下至广万机至殷旷之一朝庶政必滞
又圣后终制已有成典宗社废礼其事尤大伏愿天鉴
抑哀毁之至诚思在予之深责仰遵先志典册之文俯
哀百辟元元之请诏曰自遭祸罚慌惚如昨奉侍梓宫
犹悕髣髴山陵迁厝所未忍闻十月休等又表曰臣等
频烦上闻仰申诚款圣慕惟远未垂昭谅伏读哀灼忧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112-0411b.png

心如焚臣等闻承乾统极者宜以济世为务经纶天下
者特以百姓为心故万几在躬周康弗获申其慕汉文
作戒孝景不得终其礼此乃先代之成轨近世所不易
伏惟太皇太后睿圣渊识虑及始终明诰垂于典策遗
训备于末命聿脩厥德圣人所重遵承先式臣子攸尚
陛下虽欲终上达之礼其如黎元何臣等不胜忧惧之
诚敢冒重陈乞垂听访以副亿兆之望诏曰仰寻遗旨
俯闻所奏倍增号绝山陵可依典册如公卿所议衰服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112-0411c.png

之宜情所未忍别当备叙在心既葬休又表曰奉被癸
酉诏书述遗诫之旨昭违从之义遵俭葬之重式称孝
思之深诚伏读未周悲感交切日月有期山陵即就伏
惟陛下永慕崩号倍增摧绝臣等具位在官与国休戚
庇心之至不敢不陈咸以为天下之至尊莫尊于王业
皇极之至重莫重于万几至尊故不得以常礼任己至
重亦弗获以世典申情是以二汉已降逮于魏晋葬不
过踰月服不淹三旬良以叔世事广礼随时变不可以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112-0411d.png

无为之法行之于有为之辰文质不同古今异制其来
久矣自皇代革命多历年祀四祖三宗相继纂业上承
数代之故实俯副兆民之企望岂伊不怀理宜然也文
明太皇太后钦明稽古圣思渊深所造终制事合世典
送终之礼既明遗诰之文载备奉而行之足以垂风百
王轨仪万叶陛下以至孝之诚哀毁过礼三御不充半
溢昼夜不释绖带永思缠绵灭性几及百姓所以忧惧
失守臣等所以肝脑涂地王者之尊躬行一日固可以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112-0412a.png

感彻上灵贯被幽显况今山陵告终大礼咸毕日已淹
月仍不卜练比之前世理为过矣愿陛下思大孝终始
之义悯亿兆悲惶之心抑思割哀遵奉终制以时即吉
一日万几则天下蒙恩率土仰赖谨依前式求定练日
以备祔禫之礼诏曰比当别叙在心既而帝引见太尉
丕及群臣等于太和殿前哭拜尽哀出幸思贤门右诏
尚书李冲宣旨于王等仰惟先后平日近集群官共论
政治平秩民务何图一旦祸酷奄钟独见公卿言及丧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112-0412b.png

事追惟荼毒五内崩摧丕对曰伏奉明诏群情圯绝臣
与元等不识古义以老朽之年历奉累圣国家旧事颇
所知闻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
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四祖三宗因而无改世祖高
宗臣所目见惟先帝升遐臣受任长安不在侍送之列
窃闻所传无异前式伏惟陛下以至孝之性哀毁过礼
伏闻所御三食不满半溢臣等叩心绝气坐不安席愿
暂抑至慕之情遵先朝成事思金册遗令奉行前式无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112-0412c.png

失旧典诏曰追惟慈恩昊天罔极哀毁常事岂足关言
既不能待没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二公何足以至忧
怖所奏先朝成事亦所具闻祖宗情专武略未脩文教
朕今仰禀圣训庶习古道论时比事又与先世不同太
尉等国老政之所寄于典记旧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
大意其馀丧礼之仪古今异同汉魏成事及先儒所论
朕虽在衰服之中以丧礼事重情在必行故暂抑哀慕
躬自寻览今且以所怀别问尚书游明根高闾等公且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112-0412d.png

可任之高祖谓明根曰朕丁罹酷罚日月推移山陵已
过公卿又依金册据案魏晋请除衰服重闻所奏倍增
号哽前者事逼山陵哀疚顿敝未得论叙今故相引欲
具通所怀卿前所表除释衰麻闻之实用悲恨于时亲
侍梓宫匍匐筵几哀号痛慕情未暂阕而公卿何忍便
有此言何于人情之不足夫圣人制卒哭之礼受练之
变皆夺情以渐又闻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今
则旬日之间言及即吉特成伤理明根对曰臣等伏寻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112-0413a.png

金册遗旨踰月而葬葬而即吉故于卜葬之初因奏练
除之事仰伤圣心伏增悲悚高祖曰卿等咸称三年之
丧虽则自古然中代以后未之能行朕谓中代所以不
遂三年之丧盖由君上违世继主初立故身袭衮冕以
行即位之礼又从储宫而登极者君德未流臣义未洽
天下颙颙未知所傒故须备朝仪示皇极之尊及后之
丧也因父在不遂即生惰易之情踵以为法谅知敦厚
之化不易遵也朕少蒙鞠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112-0413b.png

之道无不备诲虽自蒙昧粗解告旨庶望量行以免咎
戾朕诚不德在位过纪虽未能恩洽四方化行万国仰
禀圣训足令亿兆知有君矣于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
心使情礼俱损丧纪圯坏者深可痛恨高闾对曰太古
既远事难袭用汉魏以来据有成事汉文继高惠之踪
断狱四百几致刑措犹垂三旬之礼孝景承平遵而不
变以此言之不为即位之际有所逼惧也良是君臣之
道理自宜然又汉称文景虽非圣君亦中代明主今遗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112-0413c.png

册之旨同于前式伏愿陛下述遵遗令以副群庶之情
杜预晋之硕学论自古天子无有行三年之丧者以为
汉文之制闇与古合虽叔世所行事可承踵是以臣等
慺慺干谒高祖曰汉魏之事与今不同备如向说孝景
虽承升平之基然由适子即位君德未显无异前古又
父子之亲诚是天属之重然圣母之德昊天莫报思自
殒灭岂徒衰服而已窃寻金册之旨所以告夺臣子之
心令早即吉者虑遗绝万几荒废政事群臣所以慺慺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112-0413d.png

亦惧机务之不理矣今仰奉册令俯顺群心不敢闇默
不言以荒庶政唯欲存衰麻废吉礼朔望尽哀写泄悲
慕上无失导诲之志下不乖众官所请情在可许故专
欲行之公卿宜审思朕怀不当固执至如杜预之论虽
暂适时事于孺慕之君谅闇之主盖亦诬矣孔圣称丧
与其易也宁戚而预于孝道简略朕无取焉秘书丞李
彪对曰汉明德马后保养章帝母子之道无可间然及
后之崩葬不淹旬寻以从吉然汉章不受讥于前代明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112-0414a.png

德不损名于往史虽论功比德事有殊绝然母子之亲
抑亦可拟愿陛下览前世之成规遵金册之遗令割哀
从议以亲万几斯诚臣下至心兆庶所愿高祖曰既言
事殊固不宜仰匹至德复称孝章从吉不受讥前代朕
所以眷恋衰绖不从所议者仰感慈恩情不能忍故也
盖闻孝子之居丧见美丽则感亲故释锦而服粗衰内
外相称非虚加也今者岂徒顾礼违议苟免嗤嫌而已
抑亦情发于衷而欲肆之于外金册之意已具前答不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112-0414b.png

复重论又卒日奉旨不忍斥言后事遂非嘿嘿在念不
显所怀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于令不敢有乖但
痛慕之心事系于予虽无丁兰之感庶圣灵不夺至愿
是以谓无违旨嫌诸公所表称先朝成式事在可准朕
仰惟太祖龙飞九五初定中原及太宗承基世祖纂历
皆以四方未一群雄竞起故锐意武功未脩文德高宗
显祖亦心存武烈因循无改朕承累世之资仰圣善之
训抚和内外上下辑谐稽参古式宪章旧典四海移风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112-0414c.png

要荒革俗仰遵明轨庶无愆违而方于祸酷之辰引末
朝因循之则以为前准非是所喻高闾对曰臣等以先
朝所行颇同魏晋又适于时故敢仍请高祖曰卿等又
称今虽中夏穆清庶邦康静然万几事广不可暂旷朕
以卿苦见逼夺情不自胜寻览丧仪见前贤论者称卒
哭之后王者得理庶事依据此文又从遗册之旨虽存
衰服不废万几无阙庶政得展罔极之思于情差申高
闾对曰君不除服于上臣则释衰于下从服之义有违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112-0414d.png

为臣之道不足又亲御衰麻复听朝政吉凶事杂臣窃
为疑高祖曰卿等犹以朕之未除于上不忍专释于下
奈何令朕独忍于亲旧论云王者不遂三年之服者屈
己以宽群下也先后之抚群下也念之若子视之犹伤
卿等哀慕之思既不求宽朕欲尽罔极之慕何为不可
但逼遗册不遂乃心将欲居庐服衰写朝夕之慕升堂
袭素理日昃之勤使大政不荒哀情获遂吉不害于凶
凶无妨于吉以心处之谓为可尔遗旨之文公卿所议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112-0415a.png

皆服终三旬释衰袭吉从此而行情实未忍遂服三年
重违旨诰今处二理之际惟望至期使四气一周寒暑
代易虽不尽三年之心得一终忌日情结差申案礼卒
哭之后将受变服于朕受日庶民及小官皆命即吉内
职羽林中郎已下虎贲郎已上及外职五品以上无衰
服者素服以终三月内职及外臣衰服者变从练礼外
臣三月而除诸王三都驸马及内职至来年三月晦朕
之练也除凶即吉侍臣君服斯服随朕所降此虽非旧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112-0415b.png

式推情即理有贵贱之差远近之别明根对曰圣慕深
远孝情弥至臣等所奏已不蒙许愿得踰年即吉既历
冬正岁序改易且足申至慕之情又近遗诏之意何待
期年高祖曰册旨速除之意虑广及百官久旷众务岂
于朕一人独有违夺今既依次降除各不废王政复何
妨于事而犹夺期年之心高闾对曰昔王孙裸葬士安
去棺其子皆从而不违不为不孝此虽贵贱非伦事颇
相似臣敢借以为喻今亲奉遗令而有所不从臣等所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112-0415c.png

以频烦干奏李彪亦曰三年不改其父之道可谓大孝
今不遵册令恐涉改道之嫌高祖曰王孙士安皆诲子
以俭送终之事及其遵也岂异今日改父之道者盖谓
慢孝忘礼肆情违度今梓宫之俭玄房之约明器帏帐
一无所陈如斯之事卿等所悉衰服之告乃是圣心卑
己申下之意宁可苟顺冲约之旨而顿绝创巨之痛纵
有所涉甘受后代之讥未忍今日之请又表称春秋烝
尝事难废阙朕闻诸夫子吾不与祭如不祭自先朝以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112-0415d.png

来有司行事不必躬亲比之圣言于事殆阙赖蒙慈训
之恩自行致敬之礼今昊天降罚殃祸上延人神丧恃
幽显同切想宗庙之灵亦辍歆祀脱行飨荐恐乖冥旨
仰思成训倍增痛绝岂忍身袭衮冕亲行吉事高闾对
曰古者郊天越绋行事宗庙之重次于郊祀今山陵已
毕不可久废庙飨高祖曰祭祀之典事由圣经未忍之
心具如前言脱至庙庭号慕自缠终恐废礼公卿如能
独行事在言外李彪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112-0416a.png

乐乐必崩今欲废礼阙乐臣等未敢高祖曰此乃宰予
不仁之说已受责于孔子不足复言群官前表称高宗
徒有谅闇之言而无可遵之式朕惟信闇默之难周公
礼制自兹以降莫能景行言无可遵之式良可怪矣复
云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
或亏三年之丧有缺朕谓服美不安先贤有谕礼毕居
丧著在前典或亏之言有缺之义深乖理衷高闾对曰
臣等据案成事依附杜预多有未允至乃推校古今量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112-0416b.png

考众议实如明旨臣等切惟曾参匹夫七日不食夫子
以为非礼及录其事惟书七日不称三年盖重其初慕
之心伏惟陛下以万乘之尊不食竟于五日既御则三
食不充半溢臣等伏用悲惶肝脑涂地躬行一日足以
贯被幽显岂宜衰服三年以旷机务夫圣人制礼不及
者企而及之过之者俯而就之伏愿陛下抑至慕之情
俯就典礼之重诚是臣等慺慺之愿高祖曰恩隆德厚
则思恋自深虽非至情由所感发然曾参之孝旷代而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112-0416c.png

有岂朕今日所足论也又前表称古者葬而即吉不必
终礼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庶政朕
以为既葬即吉盖其季俗多乱权宜救世耳谅非光治
兴邦之化二汉之盛魏晋之兴岂由简略丧礼遗忘仁
孝哉公卿偏执一隅便谓经治之要皆在于斯殆非义
也昔平日之时公卿每奏称当今四海晏安诸夏清泰
礼乐日新政和民悦踪侔轩唐事等虞禹汉魏已下固
不足仰止圣治及至今日便欲苦夺朕志使不踰于魏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112-0416d.png

晋如此之意未解所由昔文母上承圣主之资下有贤
子之化惟助德宣政因风致穆而已当今众事草创万
务惟始朕以不德冲年践阼而圣母匡训以义方诏诲
以政事经纶内外忧勤亿兆使君臣协和天下辑穆上
代以来何后之功得以仰比如有可拟则从众议尧虽
弃子禅舜而舜自有圣德不假尧成及其徂也犹四海
遏密终于三年今慈育之恩诏教之德寻之旷代未有
匹拟既受非常之恩宁忍从其常式况未殊一时而公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112-0417a.png

卿欲令即吉冠冕黼黻行礼庙庭临轩设悬飨会万国
寻事求心实所未忍高闾对曰臣等遵承册令因循前
典惟愿除衰即吉亲理万几至德所在陛下钦明稽古
周览坟籍孝性发于圣质至情出于自然斟酌古今事
非臣等所及李彪曰当今虽治风辑穆民庶晏然江南
有未宾之吴朔北有不臣之虏东西二蕃虽文表称顺
情尚难测是以臣等犹怀不虞之虑高祖曰鲁公带绖
从师晋侯墨衰败寇往圣无讥前典所许如有不虞虽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112-0417b.png

越绋无嫌而况衰麻乎岂可于晏安之晨豫念戎旅之
事以废丧纪哉李彪对曰昔太伯父死适越不失至德
之名夫岂不怀有由然也伏愿抑至慕之心从遗诰之
重臣闻知子莫若父母圣后知陛下至孝之性也难夺
故豫造金册明著遗礼今陛下孝慕深远果不可夺臣
等常辞知何所启高祖曰太伯之言有乖今事诸情备
如前论更不重叙古义亦有称王者除衰而谅闇终丧
者若不许朕衰朕则当除衰闇默委政冢宰二事之中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112-0417c.png

惟公卿所择明根对曰陛下孝侔高宗慕同大舜服衰
麻以申至痛理万几以从遗旨兴旷世之废礼制一代
之高则臣等伏寻渊默不言则代政将旷仰顺圣慕之
心请从衰服之旨东阳王丕曰臣与尉元历事五帝虽
衰老无识敢奏所闻自圣世以来大讳之后三月必须
迎神于西禳恶于北具行吉礼自皇始以来未之或易
高祖曰大尉国老言先朝旧事诚如所陈但聪明正直
唯德是依若能以道不召自至苟失仁义虽请弗来大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112-0417d.png

祸三月而备行吉礼深在难忍纵即吉之后犹所不行
况数旬之中而有此理恐是先朝万得之一失未可以
为常式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但公卿执夺朕情未
忍从遂成往复追用悲绝上遂号恸群官亦哭而辞出
壬午诏曰公卿屡上启事依据金册遗旨中代成式求
过葬即吉朕仰惟恩重不胜罔极之痛思遵远古终三
年之礼比见群官具论所怀今依礼既虞卒哭尅此月
二十日受服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独释于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112-0418a.png

下故于朕之受变从练已下复为节降断度今古以情
制衷但取遗旨速除之一节粗申臣子哀慕之深情欲
令百官同知此意故用宣示便及变礼感痛弥深
十五年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庙是日高祖及从服
者仍朝夕临始进蔬食上哀哭追感不饭侍中南平王
冯诞等谏经宿乃膳甲子罢朝夕哭九月丙戌有司上
言求卜祥日诏曰便及此期览以摧绝敬祭卜祥乃古
之成典但世失其义筮曰永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112-0418b.png

慕之心今将屈礼厉众不访龟兆已企及此晦宁敢重
违册旨以异群议寻惟永往言增崩裂丁亥高祖宿于
庙至夜一刻引诸王三都大官驸马三公令仆已下奏
事中散已上及刺史镇将立哭于庙庭三公令仆升庙
既出监御令陈服笥于庙陛南近侍者奉而升列于垩
室前席侍中南平王冯诞跽奏请易服进缟冠皂朝服
革带黑屦侍臣各易以黑介帻白绢单衣革带乌履遂
哀哭至乙夜尽戊子质明荐羞奏事中散已上冠服如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112-0418c.png

侍臣刺史已下无变高祖荐酌礼部尚书王谌赞祝讫
哭拜遂出有司陈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请易祭服进缟
冠素纰白布深衣麻绳履侍臣去帻易幍群官易服如
侍臣又引入如前仪曹尚书游明根升庙跽慰复位哭
遂出引太守外臣及诸部渠帅入哭次引萧赜使并杂
客入至甲夜四刻侍御散骑常侍司卫监以上升庙哭
既而出帝出庙停立哀哭久而乃还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112-0418d.png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112-0419a.png
乾学案高祖当群议纷呶之日而能独行已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112-0419b.png

志式遵前典岂不贤哉其所以期年而辍者
非帝不能遂服也无贤臣为之将顺相与讲
明其礼耳彼元丕穆亮辈固不足责高闾游
明根李彪诸人号称儒者乃亦曲随柄臣之
意而持议至此使人致叹于有君而无臣不
亦深可痛惜哉余考文明太后恣戾无道高
祖五岁时虑帝聪圣或不利于冯氏将谋废
之乃于寒日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元丕穆泰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112-0419c.png

李冲固谏而止又尝以宦者谮言杖之数十
后后死绝不以介意而欲行三年之丧恳恳
不已哀毁逾制又不为生母改葬追服可谓
能守古礼而至性度越百王者矣独其居显
祖之丧未尝有闻岂帝幼冲时为文明太后
所制不得尽其哀耶 胡氏谓高祖用古者
父在为母之服亦非也古礼父在为母十一
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高祖宁有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112-0419d.png

是乎其所易之服用缟冠素纰白布深衣则
是不用期年小祥之服而竟用再期大祥之
服矣故高祖之志可嘉也其所制之礼则非
也君子亦取其志而已矣
周书武帝纪建德三年三月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帝
居倚庐朝夕共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诏皇太子
赟总釐庶政五月庚申葬文宣皇后于永固陵帝袒跣
至陵所辛酉诏曰齐斩之情经籍彝训近代沿革遂亡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112-0420a.png

斯礼伏奉遗令既葬便除攀慕几筵情实未忍三年之
丧达于天子古今无易之道王者之所常行但时有未
谐不得全制军国务重庶自听朝衰麻之节苫庐之礼
率遵前典以申罔极百寮以下宜依遗令公卿上表固
请俯就权制过葬即吉帝不许引古礼答之群臣乃止
于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内亦令依礼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112-0420b.png
五代史记唐本纪同光三年五月皇太妃薨废朝五日
五代会要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七月贞简皇太后遗令
曰皇帝以万几至重八表所尊勿衣粗衰勿居谅闇三
年之制以日易月过三日便亲朝政皇后诸妃及诸王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112-0420c.png

公主并制齐衰本服以日易月十三日除皇帝释服后
未御八音勿废群祀勿断屠宰勿禁宴游园陵丧制皆
从简省故申遗令奉而行之其月太常礼院奏案故事
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在朝文武百官内诸使司供奉官
已下从成服三日每日赴长寿宫朝临自后不临其服
以日易月三十日除至小祥合释服每至月朔月望小
祥大祥释服日未除服者衰服临已除服者则素服不
临并赴长寿宫先拜灵讫移班近东进名奉慰又准奏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112-0420d.png

故事文武前资官及六品已下未升朝官并士庶等各
于本家素服一临僧尼道士各于本寺观一临外命妇
各于本家素服朝临三日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练刺
史及寮佐等闻哀后当日成服三日改黪十三日除从
之
五代史记周世宗家人传宣懿皇后崩议者以方用兵
请杀丧礼于是百官三日释服帝亦七日释
叶隆礼契丹国志圣宗纪帝亲政后方一月太后暴崩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112-0421a.png

帝哀毁骨立哭必呕血番汉群臣上言山陵已毕宜改
元帝曰改元吉礼也居丧行吉礼乃不孝子也群臣曰
古之帝王以日易月宜法古制帝曰吾契丹主也宁违
古制不为不孝之人终制三年
乾学案契丹志所云太后睿智皇后萧氏也
以统和二十七年崩是时圣宗亲政已久辽
史不言其暴崩亦未纪终制三年之事志系
叶隆礼所撰卷首有进呈表在淳熙七年三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112-0421b.png

月自称秘书丞考中兴馆阁续录无其人殆
属伪书然圣宗居丧一事传闻或有所本存
之以俟再考
宋史元丰二年帝居慈圣太后丧毁甚魏国大长公主
曰我与上同体视此亦复何聊立散遣歌舞三十辈
绍定五年皇太后崩群臣凡七表请听政从之诏外朝
大典不敢轻改宫中白服三年丧
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四年八月丙申朔礼部题丧礼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112-0421c.png

以日易月先朝旧典但梓宫在殡服色未用全吉在昔
宪宗皇帝居孝庄皇太后丧服除后仍素翼善冠素服
腰绖御西角门视事文武百官素服角带朝参不鸣钟
鼓武宗皇帝居孝贞太皇太后之丧服制亦如之待神
主祔庙后礼部奏请变服此累朝之旧典也至世宗皇
帝居章圣皇太后丧服除次日即遇正旦朝会祭享皆
为吉礼礼官仍举旧典酌议以请拟元旦上服黑翼善
冠黄袍御殿百官公服致辞居他处服黑布至丧次仍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112-0421d.png

素服百官具青素冠服郊有事吉服作乐庙有事浅色
服不作乐奉引安灵仍用衰衣以终之此皇祖之独断
也臣等查据旧典斟酌礼仪除服之后大事未襄居艰
仍遵累朝之遗典遇有吉礼如万寿圣节凡朝贺等事
则遵世庙之权宜报曰可
晋书载记李雄母罗氏死欲申三年之礼群臣固
谏雄不许李骧谓司空上官惇曰今方难未弭吾欲
固谏不听主上终谅闇君以为何如惇曰三年之丧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112-0422a.png

自天子达于庶人故孔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但汉魏以来天下多难宗庙至重不可久旷故释衰
绖主哀而已骧曰任回方至此人决于行事且上常
难违其言待其至当与俱请及回至骧与回俱见雄
骧免冠流涕固请公除雄号泣不许回跪而进曰今
王业初建凡百草创一日无主天下惶惶昔武王素
甲观兵晋襄墨绖从戎岂所愿哉为天下屈己故也
愿陛下割情从权永隆天保遂彊扶雄起释服亲政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112-0422b.png

姚兴母蛇氏死兴哀毁过礼不亲庶政群臣议请依
汉魏故事既葬即吉尚书郎李嵩上疏曰三王异制
五帝殊礼孝治天下先王之高事也宜遵圣性以光
道训既葬之后应素服临朝率先天下仁孝之举也
尹纬駮曰帝王丧制汉魏为准嵩矫常越礼愆于轨
度请付有司以专擅论既葬即吉乞依前议兴曰嵩
忠臣孝子有何咎乎尹仆射弃先王之典而欲遵汉
魏之权制岂所望于朝贤哉其一依嵩议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112-0422c.png

兄弟相继之主为先君
春秋僖公元年春王正月
乾学案昭七年卫齐恶告丧于周文元年叔
服会葬毛伯锡命此鲁使当告周周使当至
鲁之證也通典晋武帝咸宁二年安平穆王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112-0422d.png

薨无嗣以母弟敦上继献王后移太常问应
何服博士张靖答宜依鲁僖服三年例此胡
氏传之所本也
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112-0423a.png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112-0423b.png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112-0423c.png
乾学案文公逆祀之失虽属诸侯之事而诸
儒论天子继统引经以断必缘此为言故特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112-0423d.png

冠于兄弟相继之主服先君之首
公羊传跻者何升也何言乎升僖公讥何讥尔逆祀也
其逆祀奈何先祢而后祖也
谷梁传跻升也先亲而后祖也逆祀也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112-0424a.png

逆祀
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无祖则无天也故
曰文无天无天者是无天而行也君子
不以亲亲害尊尊此春秋之义也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112-0424b.png

左传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
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
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
也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112-0424c.png

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
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
祖也
乾学案公羊之说谓先祢而后祖谷梁之说
谓先亲而后祖是明指闵公为祖僖公为父
矣即左氏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说其义亦
然而杜预范宁孔颖达诸家皆不明其义何
休杨士勋之解得之而亦未尽唯贾公彦冢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112-0424d.png

人掌公墓之疏最得三传之意盖僖虽闵之
庶兄而既承其统则降而为子矣闵虽文之
从父而既子乎僖则尊而为祖矣王侯之家
臣子一例当其生也既可以诸父昆弟为臣
则其死也岂不可以诸父昆弟为子故弟而
继兄之统弟即子也即兄而继弟之统兄亦
子也今文公跻僖于闵上是跻祢于祖上矣
故公羊谓先祢后祖谷梁谓先亲后祖而左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112-0425a.png

氏亦讥其子先父食也若如杜范诸子之解
则与三传祖祢之义不亦大相剌谬哉或曰
兄弟不可以为子而子之是乱天伦之序也
而可乎曰王侯之礼与臣庶不同王侯以承
祧为重承其祧则为之子矣观闵公之薨僖
公行三年之丧是固子为父之服矣既服子
之服而不正子之名无是理也或曰若是古
不云兄弟昭穆同乎而奈何其乱之也曰此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112-0425b.png

亦诸儒之说礼经未尝有是也若兄弟果同
昭穆则夏父此举昭穆原未之紊也鲁之有
司何为责夏父以非昭穆乎乃知鲁有司之
言断以贾公彦周礼疏为正而孔氏假昭穆
以言之之说不可据以为信也
附录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112-0425c.png
后汉书质帝纪诏曰孝殇皇帝虽不永休祚而即位踰
年君臣礼成孝安皇帝承袭统业而前世遂令恭陵在
康陵之上先后相踰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庙之重垂
无穷之制昔定公追正顺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次康
陵宪陵次恭陵以序亲秩为万世法
晋书康帝纪建元元年六月有司奏成帝崩一周请改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112-0425d.png

素服御进膳如旧诏曰礼之降杀因时而寝兴诚无常
矣至于君亲相准名教之重莫之改也权制之作盖出
近代虽曰适事实弊薄之始先王崇之后世犹怠而况
因循又从轻降义弗可矣
乾学案纪所载如此及考礼志言建元元年
正月晦成恭杜皇后周忌有司奏至尊期年
应改服诏曰君亲名教之重也权制出于近
代耳于是素服如旧同一晋书也而纪与志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112-0426a.png

矛盾如此宋书礼志及杜氏通典亦载杜后
事而不载成帝事将何所适从乎然杜后于
康帝为嫂何至服重且杜后崩于咸康七年
三月至建元元年正月已踰二岁何云周忌
惟成康崩于咸康八年六月至此适合一周
其为成帝无疑志与通典谬也
通典东晋穆帝升平五年五月崩皇太后令立琅
琊王丕仪曹郎王琨议今立之于大行皇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112-0426b.png

帝属则兄弟凡奠祭之文皆称哀嗣斯盖所以仰参昭
穆自同继统在兹一人不以私害义专以所后为正今
皇太后德训弘著率母仪于内主上既纂业承统亦何
得不述遵于礼仆射江霦议兄弟不相为后虽是旧说
而经无明据此语不得施于王者王者虽兄弟既为君
臣则同父子故鲁跻僖公春秋所讥左传曰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闵公弟也而同于父僖公兄也而齐于子既
明尊之道不得复叙亲之本也公羊传曰逆祀者何先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112-0426c.png

祢而后祖谷梁传曰先亲后祖逆祀也君子不以亲亲
害尊尊兄弟也由君臣而相后三传之明义如此则承
继有叙而上下洽通于义为允应继大行皇帝
晋书礼志王述等云成帝不私亲爱越授天伦康帝受
命显宗社稷之重已移所授纂承之序宜继康皇谢奉
等云继体之正宜本天属考之人情宜继显宗也诏从
述等议上继显宗
哀帝纪诏曰显宗成皇帝以时事多艰弘高世之风树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112-0426d.png

德传重以隆社稷而国故不已康穆早世朕以寡德复
承先绪夫昭穆之义固宜本之天属宜上嗣显宗以修
本统
乾学案哀帝为成帝之子成帝临崩以子幼
弱属国于母弟康帝康帝崩子穆帝嗣穆帝
崩无后而哀帝复立然则哀之与穆亲虽从
弟分则君臣也王琨江霦欲竟称哀嗣祢穆
帝深合春秋闵僖相继之旨而王述议祢康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112-0427a.png

皇已失传授之正乃卒从谢奉等之邪说还
继成帝由是康穆二君斩焉无后降祖考之
称而为叔为兄乱常失序甚矣夫康帝之于
成帝亦兄弟也尝为之素服持丧逾期不改
岂不以继体之义同于父子乎康帝已后成
帝而穆帝继之哀帝但如王江之义承绍大
宗则成帝之祀与国祚同永矣不是之图而
徇私废公使成帝立长传重之美湮没而不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112-0427b.png

彰匪直轻蔑祖宗亦成帝之罪人矣哉
宋史礼志真宗咸平元年判太常礼院李宗讷等言太
祖宜称皇伯后宜称皇伯妣事下尚书省议户部尚书
张齐贤等言王制天子七庙谓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
而七前代或有兄弟继及亦移昭穆之列是以汉书为
人后者为之子所以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又云天子绝
期丧安得宗庙中有伯氏之称乎其唐及五代有所称
者盖礼官之失非正典也请自今有事于太庙则太祖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112-0427c.png

并诸祖室称孝孙孝曾孙嗣皇帝太宗室称孝子嗣皇
帝诏下礼官议议曰案春秋正义跻鲁僖公云礼父子
异昭穆兄弟昭穆同此明兄弟继统同为一代又鲁隐
公继及皆当穆位又尚书盘庚有商及王史记云阳甲
至小乙兄弟四人相承故不称嗣子而曰及王明不继
兄之统也又唐中睿皆处昭位敬文武昭穆同为一世
伏请皇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太宗室曰皇考妣每大祭
太祖太宗昭穆同位祝文并称孝子诏都省复集议曰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112-0427d.png

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先有其实而后正其名今太祖
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岂有祖
宗之庙已分二世昭穆之位翻为一代如臣等议礼为
人后者为之子以正父子之道以定昭穆之义则无疑
也必若同为一代则太宗不得自为世数而何以得为
宗乎不得为宗又何以得为百世不祧之主乎春秋正
义亦不言昭穆不可异此又不可以为證也今若序为
六世以一昭一穆言之则上无毁庙之嫌下有善继之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112-0428a.png

美于礼为大顺于时为合宜何嫌而谓不可乎已竟从
学士宋湜言祭太祖仍称孝子
乾学案真宗乃太祖从子而齐贤欲称孝孙
则是祢太宗而祖太祖矣真宗以太祖为祖
则太宗当以太祖为父由常情言之鲜不以
为惊世而骇俗揆以三传讥先祢后祖之义
及春秋从祀先公之文则张公实古之达礼
者若都省集议谓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以正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112-0428b.png

父子之道定昭穆之义实正论也而乃拘于
祖功宗德二庙之说则反不合于春秋之旨
矣至于礼官及宋湜所议则俗儒相沿之陋
说乌足与论先王之定礼哉
卷十九 第 39a 页 WYG0112-0428c.png
卷十九 第 39b 页 WYG0112-0428d.png
卷十九 第 40a 页 WYG0112-0429a.png
卷十九 第 40b 页 WYG0112-0429b.png
乾学案敞立议甚伟但中间引公羊传仲婴
齐卒一段犹未确盖大夫传世之法与天子
诸侯殊不可与闵僖逆祀共论也详见第五
卷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哲宗崩徽宗即位太常寺言太
卷十九 第 41a 页 WYG0112-0429c.png

宗皇帝上继太祖兄弟相及虽行易月之制实斩衰三
年以重君臣之义公除已后庶事相称具载国史今皇
帝嗣位哲宗实承神考之世已用开宝故事为哲宗服
衰重今神主已祔百官之服并用纯吉皇帝服御宜如
太平兴国二年故事礼部言太平兴国中宰臣薛居正
表称公除以来庶事相称独命彻乐诚未得宜即是公
除后除不举乐外释衰从吉事理甚明今皇帝当御常
服素纱展脚幞头淡黄衫黑犀带请下有司裁制宰臣
卷十九 第 41b 页 WYG0112-0429d.png

请从礼官议乃诏候周期服吉时诏不由门下径付有
司给事中龚原言丧制乃朝廷大事今行不由门下是
废法也臣为君服斩衰三年古未尝改且陛下前此议
服礼官持两可之论陛下既察见其奸其服遂正今乃
不得已从之臣窃为陛下惜开宝时并汾未下兵革未
弭祖宗栉风沐雨之不暇其服制权宜一时非故事也
原坐黜知南康军于是诏依元降服丧三年之制其元
符三年九月自小祥从吉指挥改正
卷十九 第 42a 页 WYG0112-0430a.png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金国使至以钦宗讣闻诏朕当持
斩衰三年之服以申哀慕是日文武百僚并常服黑带
去鱼诣天章阁南空地立班听诏旨举哭毕次赴后殿
门外进名奉慰次诣几筵殿焚香举哭六月权礼部侍
郎金安节等请依典故以日易月自五月二十二日立
重安奉几筵至六月十七日大祥所有衰服权留以待
梓宫之还从之
卷十九 第 42b 页 WYG0112-0430b.png
读礼通考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