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心法--胥元一卷三

卷三 第 20803c 页
卷三 第 1a 页 0057-116.png
黄帝阴符经心法卷下
    蜀潼川六虚散人胥元一注
   胜欲复命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瞽者目不见色其心专于耳故听聪聋者
 耳不闻声其心专于目故视明利者耳目
 之用人之所欲者亦利也师兵也十倍者
 万倍之一十也夫聋瞽亡耳目之利而得
 善听善视之能者心专志一也譬学道者
 若彼聋瞽专心至志固塞聪明之利断绝
卷三 第 1b 页 0057-117.png
 私欲之源使耳目虚闲心室空静日渐天
 理胜而人欲亡功比用师克胜获其十倍
 者乃养神之初阶入道之渐门也学者不
 可止是为足更须勉力进步图造其极矣
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三即三要也反复也昼夜谓连续无间也
 夫听则逐声视则徇色言则誇辩此世俗
 之所尚终年不知反者悲夫经曰三反昼
 夜者谓反耳之听于无声反目之视于无
 色反口之辩于无言三者既反一性独存
卷三 第 2a 页 0057-118.png
 兢谨自持昼夜无间人欲不得入邪气莫
 能干涵养日深天理纯熟还元返本复命
 归根以比用师克胜功极万倍诚养神之
 至妙造道之至极也参同契曰耳目口三
 宝固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此之谓也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目者一身之户牖三要之最先其官司视
 心灵寓之则能见见则爱爱则欲得私欲
 一萌流而不反故心丧于物也古之至人
卷三 第 2b 页 0057-119.png
 目岂不视物耶盖其视物也直过而已矣
 何心死于物之有哉老子曰不见可欲使
 心不乱非不视也但不见有可欲者耳张
 真人曰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见此语极
 妙何哉夫见物便见心见心则不见物也
 人能于见物处见得自心端的尽天地间
 皆是自心显见处更无覆藏也何者为物
 耶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万物芸芸皆禀于天而天未常有所与天
卷三 第 3a 页 0057-120.png
 之无恩也不责报于万物万物自感戴于
 天天之大恩生也然则天固不有其恩时
 或变作迅雷烈风震动万物天之妙用莫
 不显然阴符之教以观天之道为旨此言
 天之无恩者盖欲王者观之爱养万民而
 不以为仁民自耕而食织而衣安其居乐
 其俗而天下治学者观之刍狗形骸秕糠
 利禄外身以养生忘知而守德形全精复
 与天为一不亦大恩生乎至如日用常行
 视听喜怒性之妙用发见无隐又何以异
卷三 第 3b 页 0057-121.png
 乎迅雷烈风之变欤尝试言之雷风天地
 之神气阴阳之妙用其未发鬼神莫知所
 藏其发之迅疾猛烈万物无不震动喻人
 之神气于晦藏蒙养一念不动虽离朱师
 旷莫测其音容于视听喜怒之作昭然而
 不可掩人能于一念未动具正信心开智
 慧眼照了无疑即许尔知得雷风所藏更
 能于视听喜怒之作肯自领解尔之迅雷
 烈风大机大用莫不蠢然到此诚阴符学
 中真丈夫也
卷三 第 4a 页 0057-122.png
至乐性馀至静则廉
 至乐者非荣华适意乃复性之乐也夫荣
 华之乐傥来者也乐未已衰又继之岂为
 至乎复性之乐淡然常若其乐有馀故曰
 至乐性馀有如鄙人弃乡土离六亲流于
 他国久之不归一旦反身到家得见父母
 兄弟妻子团栾言笑其乐不可胜言而况
 复性之乐久迷尘俗沉沦苦海豁然省悟
 形累顿释反真元始忘生忘死忘古忘今
 其乐又何可胜言庄子曰至乐无乐此之
卷三 第 4b 页 0057-123.png
 谓也夫廉者莫善乎至静至静者心无所
 欲也无所欲则诚廉耳如未达乎至静虽
 汲汲洁己为廉此有欲廉之心岂至廉乎
 庄子曰使廉士守藏不如闭户而全封以
 其无欲故也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道默默至私也四时行焉至公也喻天
 命之性湛寂常存为人之至私者也动则
 形诸眼耳鼻口身意为见闻嗅言觉触思
 虑之用若四时之行无有偏爱乃性本之
卷三 第 5a 页 0057-124.png
 至公也推夫性本之公施诸家国天下孰
 有不公者欤虽然此既其文未既其宝也
 未若反己于中豁然自得人莫得而知之
 者此又吾至私之至也得至则无我矣我
 尚且无又安有人情偏爱之私哉若然者
 诚性存存应待平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上奚
 俟推性之公欤若夫未明天性之私又不
 能推性公之用心所存者人欲而已其于
 徇私纵欲使气刚强能不如是者寡矣圣
卷三 第 5b 页 0057-125.png
 人爱人常善救人故于用之至公次之曰
 禽之制在气以勉未悟俾知纵欲使气为
 性之害当孳孳用力禽制令私欲之心不
 动刚强之气不作反之于虚复以湛然正
 性岂不善乎若一念之欲不已一忿之气
 不息丧性伤和殃身及亲反为气之所制
 谁之过欤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老子
 曰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
 早已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卷三 第 6a 页 0057-126.png
 生者人之所悦死者人之所恶心务悦生
 过为荣养以养伤生故悦生者乃致死之
 根也故曰生者死之根百念灰死寂淡无
 为全性保真不亏其身故心死者为保生
 之本也故曰死者生之根昔广成子住崆
 峒山修身千二百岁其形未尝衰即此道
 也谓黄帝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
 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
 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身乃长
 生此保生之要也至论则不然性无生死
卷三 第 6b 页 0057-127.png
 出则为生入则为死夫何故且生于此者
 必死于彼然后有生于此若无死于彼焉
 得有生于此哉是故此生以彼死为根此
 死复为彼生之根也生而复死死而复生
 其与生死同出同入未尝生未尝死者明
 出机入机如环无端孰能于死生出入究
 之则根绝矣独立而不改矣庄子曰已外
 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
 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
 不生今焉得朝彻之人共其语此哉
卷三 第 7a 页 0057-128.png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盈嗜欲长好恶世谓之有益于生也孰知
 欲胜则天性亡矣害莫大焉故曰恩生于
 害黜嗜欲屏好恶世谓之无益于生也孰
 知欲去而天性全矣恩莫大焉故曰害生
 于恩由是观之君臣父子之间兄弟朋友
 之聚恩害之理胡可定也如阴阳然晴晦
 然未有绝而不杂常而不变者惟道为然
 体道者淡漠虚静反身未生坦坦然乐之
 无极矣恩害何干于我哉学未及此恰须
卷三 第 7b 页 0057-129.png
 于得宠思辱居安虑危庶几恩不失而害
 不及至于养生君子衽席之上饮食之间
 恩害相生之理尤切于是可不谨耶庄子
 曰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尿适有蚊䗈
 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
 所至爱有所亡此之谓也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愚人者谓其无真知也夫无真知之者惟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博穷经史深究阴阳
 谓尽圣人之道孰知天地文理经书子史
卷三 第 8a 页 0057-130.png
 圣人之绪馀鱼兔之筌蹄也观流而亡源
 执末而弃本穷年不反不亦愚乎故曰愚
 人以天地文理圣孔子五十有一而未闻
 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吾闻子北方
 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
 聃曰子恶乎求之哉孔子曰吾求之度数
 五年而未得也老聃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孔子曰吾求之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老聃曰然以是观之天地文理阴阳度数
 皆可学可致者不传之妙得之于心圣人
卷三 第 8b 页 0057-131.png
 之道也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
 下释椎鉴而上问曰敢问公这所读何言
 耶公曰圣人之言也轮扁曰圣人在乎公
 曰已死矣曰然则公之所读者古人之糟
 粕也夫嗜糟粕而自谓之真味者何足与
 言心之微妙哉
我以时物文理哲
 道在近而求诸远则不得反求之近于已
 则日用常行事事物物道无不在彼不知
 此而以天地文理为圣而求之虽得则天
卷三 第 9a 页 0057-132.png
 地文理也己何与焉是以圣人推己所达
 而欲达诸后学故曰我以时物文理哲夫
 时物者言时间所睹之物也文理者言时
 间所感之事也哲智也物有巨细事有轻
 重此时物文理也感而应之于巨细轻重
 之别是非文理之断非吾本性真知与之
 发见孰能与于此哉圣人以此垂教发明
 后世俾玩味者觉悟本性真知返本还元
 至于目击道存活泼泼处噫此岂特黄帝
 而已哉百姓日用悉皆如此但知之者鲜
卷三 第 9b 页 0057-133.png
 矣人能于应事感物悟得是本性真智发
 见了无疑贰可与黄帝并驾登天游雾也
 或曰应事感物而谓黄帝之道不亦陋乎
 子默默然其叩之不已子不得已而语之
 曰人之妍丑鉴而后知不鉴则不知也心
 之微妙感物而见无物则心不见也圣人
 明乎心之妙于日用不可须臾离故于切
 近者言之示人入处使人于日用目击易
 于晓悟犹登高者必自下行远者必自迩
 子何疑焉东郭子问庄子曰道何在庄子
卷三 第 10a 页 0057-134.png
 曰道无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
 在蝼蚁东郭子曰何其下耶庄子曰在稊
 稗东郭子曰何其愈下耶庄子曰在瓦砾
 东郭子曰何其愈甚耶庄子曰在屎尿夫
 东郭子问道之所在庄子如是答之非时
 物文理乎中庸曰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
 渊言其上下察也且鸢与鱼非时物乎戾
 天跃渊非鸢鱼之文理乎上下察者非其
 人本性真智发见于俯仰之间者乎于此
 而能察之者其惟子思子乎又襌家自初
卷三 第 10b 页 0057-135.png
 祖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继后得其传者出世接人指示参学或
 喝或棒或坚指或拈佛或云庭前柏树或
 云露柱灯笼或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
 意或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
 非般若乃至神通妙用运水搬柴以此等
 发扬宗旨岂不是时物文理乎自古迄今
 其徒领解者不可枚数但近学者知时物
 文理之论而莫悟其言时物又理者噫言
 有宗事有君时物文理圣人假借以示心
卷三 第 11a 页 0057-136.png
 法之妙学者当自得其宗与君不可拟议
 为时物文理之辩始契黄帝之心于自心
 耳否则黄帝已乘龙去也痴人徒尔候攀
 辕
人以虞愚我以不虞
 虞度也夫真智示明执滞文理臆度圣人
 之道迷背自真愚痴之至也故曰人以虞
 愚我以不虞者帝谓我日用应机皆自本
 性真智依理发见不假他学何臆度之有
 诚直指之至言也
卷三 第 11b 页 0057-137.png
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
火自取灭亡
 圣博通也期会也人谓圣人博通刻意于
 经书文理多知博识会其圣人之道故曰
 圣人以期其圣夫道不可以知知不可以
 识识其可多知博识而会乎其忘物遗人
 豁然自得者为然乎我以不期其圣者帝
 谓我非有心博通以会其道祈为圣人圣
 也者人与之名也我尚非有况其道乎道
 且强名而况圣人乎若以有心博通而要
卷三 第 12a 页 0057-138.png
 其圣乃徇名而弃实逐末而丧本犹沉水
 入火恶得不丧其生故曰沉水入火自取
 灭亡夫水火本利于人其所以害人者人
 自投之非道岂水火之罪欤经书圣人留
 传以觉未觉柰何后学好其文者昩其质
 识其粗者亡其精穷聪明竭知虑夜以继
 日讲习不倦惟资谈说譊譊意在过人以
 干名禄矫情伪行绝灭真理非自取灭亡
 之类乎苟能学以为己于经书穷理尽性
 圣人于我何加焉若然者经书子史何弃
卷三 第 12b 页 0057-139.png
 之有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
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自然静者道之所本也动则生天地分阴
 阳相推相荡生克五行变化万物无有穷
 尽孰主张是耶自然之道也西升经曰自
 然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圣人言乎此者其
 有无谓乎盖人之生性亦若是矣尝试言
卷三 第 13a 页 0057-140.png
 之关尹子曰性者心之未生也心之未生
 静也与自然之道冥一心之一动万法齐
 彰大而天地小而微尘方圆曲直随变仕
 化罔有终极此须是自信得及则穷理尽
 性圣学之能事毕也信稍不及则有不信
 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
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律者律吕阴阳也历乃算数之术也圣人
 何以大过人知天地有自然之道人有自
卷三 第 13b 页 0057-141.png
 然之性物有自然之用皆不可离是故设
 教制礼立法垂之万世使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不失其序万物不失其用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非故为之皆因其自然而然也
 至静之道即自然之道也无声无臭视之
 不得见听之不得闻惟诚明默识者解乎
 此岂律历之所能契哉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
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奇器者自然之别称太极之易名人心之
卷三 第 14a 页 0057-142.png
 异号庄子谓之独化也夫万象八卦甲子
 尽从奇器流出故曰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八卦甲子圣人于此更名垂教者以祈后
 世之学御末而知本反流而复元人能于
 此目击万象八卦甲子不作他见领解自
 底奇器则至矣否则于万象八卦甲子未
 兆究之得则为幸贺也神机鬼藏言奇器
 之妙用也且神者阴阳不测鬼者视听莫
 得矧其机与藏者乎盖推美奇器之用窅
 眇幽深难测难见之如此阴阳则动静之
卷三 第 14b 页 0057-143.png
 谓也相胜之术即相推也相推则胜负见
 耳考阴胜阳则偏乎静阳胜阴则偏乎动
 适中则为和如动得其中无往不利动失
 其中无往不凶动也者祸福系乎此生杀
 在其中是理也虽窅眇幽深难测难见其
 动若日之升天下之象无不显著者故曰
 昭昭乎进乎象矣进升也圣人终此告人
 以慎动人能于将动之先明白奇器发之
 事业如镜之照形月之印水非特人理无
 过失之患亦乃见吾本性真智皎然无昩
卷三 第 15a 页 0057-144.png
 于动始不负圣人之教也虽然与君话尽
 青城好不自登临未必真

黄帝阴符经心法卷下终






卷三 第 15b 页 0057-14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