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百六十一 第 1a 页 WYG1341-04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八百六十一 宋 李昉等 编
释十二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一首
尤溪大师碑一首 润州天卿寺云禅师碑一首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一首
李 华
惟和尚轮王梵嫡号善无畏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b 页 WYG1341-0472b.png
之后其先自中天回因难分八王乌茶父曰佛手
王以和尚生有圣姿早兼德艺故历试焉十岁统戎十
三嗣位睹诸凡举兵搆乱不得已而后征之接刃中体
捍轮伤顶军以顺胜兄以爱全乃白母后告群臣曰向
者亲征义断恩也今以国让行其志也因置位于兄固
求入道太后哀许赐以传国宝珠南至海滨殊胜招提
入法华三昧聚沙建塔誓一万区黑蛇伤指而不退息
身寄商舶往中印度密脩禅诵口放白光无风三日而
卷八百六十一 第 2a 页 WYG1341-0472c.png
舟行万里与商人同遇群盗阽于并命和尚慰帖徒侣
默诵真言七俱胝尊全现身相盗果为他寇所歼寇乃
露罪归诚指踪夷险越穷荒踰毒水至中天境上乃遇
其王王之夫人即和尚妹也和尚服凡品而徒侣以君
礼奉之王问获其由嗟称不足菩提眷属是日同归慈
云布荫一境丕变于是发三乘之藏究诸部之宗品偈
章句诵无遗者说龙宫之义理得师子之频伸名振五
天尊为称首那烂陀寺像法之泉源众圣之都会
卷八百六十一 第 2b 页 WYG1341-0472d.png
乃舍宝珠营大像额端昼如月魄夜则光耀僧有达摩
鞠多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颜如四十许实
八百年也和尚投体两足奉为本师钵中非国食示
一禅僧华人也见油饵尚温粟饭馀煖愕而叹曰中国
去此十万八千里是彼朝熟而午时至此何神速也会
中尽骇而和尚默然本师谓和尚曰中国白马寺重阁
新城吾适受供而反汝能不言真可学也乃授以㧾持
密教龙神围绕森在目前无量印契一时受顿即
卷八百六十一 第 3a 页 WYG1341-0473a.png
曰灌顶为天人师称曰三藏三藏有六义内为戒定慧
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而统摄之惟陀罗尼菩提速疾
之轮下脱吉祥之海三世诸佛生于此门夫慧照所传
一灯而巳殊异灯亦无边由是有百亿释迦微尘三殊
菩萨金刚㧾摄于诸定向月悬同于法身顿升阶
位邻于大觉此其旨也和尚遍礼圣迹周行大荒不悔
艰难每所三至为迦叶剃发爱观音摩顶尝结夏于灵
鹫山有猛兽前路深入山冗冗明昼有摩尼立像左右
卷八百六十一 第 3b 页 WYG1341-0473b.png
侍者色相如生中印大旱求和尚请雨观音大圣在日
轮中手执净瓶注水地中感咽于双树之下问往
昔于佛世之人为者不言十问其一锻金为贝叶
写大般若镕银起窣堵波等佛身相母后谓和尚已化
泪竭丧明及寄疏问安朗然如故大雄威后外道如林
九十六宗各专其见和尚皆随所执乘喻破疑解邪縳
于心门舍迷津于觉路法雨大小而均泽定水方圆而
满器仆异学之旗鼓建心王之胜幢使其以金制径即
卷八百六十一 第 4a 页 WYG1341-0473c.png
身观佛大师喜曰善男子中国有缘可以行矣乃顶辞
奉下至迦叶湿弥国中夜次河河无津梁浮空以济受
请于长者有罗汉降曰我小乘之圣大德是登地菩萨
乃让席推尊和尚受以名衣乃升空而去鸟伤国有白
鼠驯绕日献金钱讲毗卢于突厥之庭而可敦了请法
和尚乃安禅树下法为金字列在空中突厥之妻
有以手按其乳乳为三道飞注和尚口者乃合掌端容
曰此我前生母也或悟举刃三斫支体无所伤破者唯
卷八百六十一 第 4b 页 WYG1341-0473d.png
闻铜声而已至雪山天池而和尚不愈本师自空
而至曰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汝久离诸相宁有病
耶言毕而冲天则洗然而愈矣路出吐蕃与商旅同次
夷人贪货率众合围乃密为心印而蕃豪请罪至中国
西境夜有神见曰此东非弟子界也文殊师利实护中
州礼足而灭以驼负经至西川涉龙沙陷驼疋没于泉
下和尚入泉三日止龙宫而化之牵驼出岸经无沾湿
睿宗道尊德盛立契无为诏僧若那及将军史献出玉
卷八百六十一 第 5a 页 WYG1341-0474a.png
门塞表以俟来仪开元绍兴重光大化圣皇梦与
真僧见其姿状非常躬御丹青图之殿壁及和尚至止
与梦合符天子光灵而敬悦之饰内道场尊为教主自
宁薛二王而下皆跪席捧器为师宾大士于天
台接梵筵于帝座礼国师以广成之道致人主于如来
之乘巍巍法门于此为盛有术者握鬼神之契参变化
之功承诏御前效其神异和尚恬然不动而术者手足
无施矣其馀秘要代莫闻也累请居外敕诸寺递送随
卷八百六十一 第 5b 页 WYG1341-0474b.png
驾至洛京诏于圣善寺安置自出内之后奔走华夷和
尚临之贵贱如一奉仪形者莲华开于眼界禀言说者
甘露降于心源超然自悟曰有其人矣法侣高标惟尊
奉长老宝思其馀皆接以门人之礼禅师一行者定惠
之馀术穷天地有所未达咨而后行和尚质粹神迈气
和言简不舍律议而身心自在不离坐席而愿力
俱圆有来毕应蠲应无碍故众妙悬解艺能兼于百工
大悲普薰草木同于一子不知其极也于本院铸金铜
卷八百六十一 第 6a 页 WYG1341-0474c.png
灵塔以此功德应缘护世手为模范妙极人天寺众以
销冶至广庭除深隘虑风至火盛灾延宝坊笑而言曰
无可为忧自当有验及鼓铸之日大雪蔽空灵塔既成
瑞花飘席前后奉诏禳旱致雨灭火返风昭昭然遍诸
耳目矣从容上请大庇缁林正法之兴系于龙象信也
表求还国优诏不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右胁
累足涅槃于禅室享龄九十九僧腊八十法界凄凉天
心震悼诏鸿胪卿李现威仪宾律师以某月日葬于龙
卷八百六十一 第 6b 页 WYG1341-0474d.png
门西山涕慕倾都山川变色弟子宝思禅师荥郑
氏明畏禅师琅琊王氏皆高族上才超然自觉息言为
乐说之辨妙用即禅那之宗入和尚之室惟兹二人而
乾元之岁再造天维大君心證无缘之悲躬行不匮之
孝由是释梵扈跸天师济师凶秽扫除人祇清净位光
付嘱教大兴行二禅师爰以偈颂刻诸金石法离文字
道不可名以慰门人感慕之心有同颜子喟然之叹其
文曰 释宫尊种龙扶出持舍位成道为天人师度微
卷八百六十一 第 7a 页 WYG1341-0475a.png
尘寰行甘露慈仁消大怖辨洗群疑法本不灭今子得
之随方演教聿来中国帝居承迎天花满裓欢喜园花
惟闻薝卜百千万亿调服其心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
王高妙海月圆深因于示灭空悲鹤林伊水西山冥冥
玄室金棺此闭式瞻无日双宝昭兴教尊言密归我者
因因明悟实
故左溪大师碑
百亿三昧无非度门于觉昭中而自在过去大士时惟
卷八百六十一 第 7b 页 WYG1341-0475b.png
左溪傅氏之子法号玄朗字惠明其先北地洽阳人汉
魏大族随晋南渡家于义乌今为东阳义乌人也自江
夏太守极梁居士翕贤达相承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
杳不可测左溪即居士六代孙梵行之间宜生上
德母葛氏梦天降灵瑞而娠左溪心净体安迄于乳育
生九年矣辞家入道兼综群言曰此法门之畎浍也如
意年中剃度𨽻义乌清泰寺寻光州岸律师受具戒就
会稽印宗禅师尚律部重山深林怖畏之地独处
卷八百六十一 第 8a 页 WYG1341-0475c.png
岩穴凡三十年晏居左溪因以为号每言石泉可以洗
昏蒙云松可以遗身世吾以此始亦以此终于所
居一方建立精舍约而不陋跪忏其间如来诸大弟子
皆菩萨僧大迦叶之头陀舍利佛之智慧罗㬋罗
之密行须菩提之解空由此四者皆最上乘同趣
异名分流合体舍利弗先佛灭度佛以法心付大迦叶
此后相承凡二十九世至梁魏间有菩萨僧菩提达摩
禅师传楞伽法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今北宗
卷八百六十一 第 8b 页 WYG1341-0475d.png
是也又达摩六世至大通禅师大通又授大智禅师大
智降及长安山北寺融禅师盖北宗之一源也
又达摩五世至璨禅师璨又授能禅师今南宗是也又
达摩四世至信禅师信又授融禅师住牛头山今
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智者大师天台法门
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缙云传东
阳威大师左溪是也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居荆
卷八百六十一 第 9a 页 WYG1341-0476a.png
州当阳传真禅师俗谓兰若和尚是也左溪所传
止观为本祗树园内常闻此经燃灯佛前无有
少法因字以诠义因义以明理因理以同如定慧双脩
空有皆舍此其略也菩萨或以性海度或以普门化香
像至底弥楼最高其馀幽赞不知充满法界夫知
上法易行上法难脩上法易證上法难明谓左溪为有
则实无所行谓左溪为无则妙有常住视听之表巍巍
左溪因恭禅师重研心法唯十八种物行头陀教
卷八百六十一 第 9b 页 WYG1341-0476b.png
厥后奉东阳威大师得最上乘诠第一义现声闻像宏
大觉心大无可名也偏袒跪膝奉观音上圣愿生
兜率天亲近弥勒殚罄衣钵严具尊仪焚香稽首则舍
利降灵光发寺非正阳屋宇凋落殿移则像毁财匮则
力难左溪锡杖指挥工人听命如从旧贯俨
若天成心不离定中口不尝药味耄期之岁同于壮龄
告门人曰吾六印道圆万行无得戒为心本汝等
师之天宝十三载九月十九日就灭春秋八十二僧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1341-0476c.png
夏六十一四辈号恸如慕如疑香花幢雷
动山谷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窹告其
邻与之梦恊兜率天者第四天也愿力所届度广人天
既茶毗巳门人 建塔于左溪遵相法也城邑之
人愿获亲近分半舍利起塔于州某原申永慕也左溪
假在深山衣弊食绝布纸而衣掬泉而斋如缯纩
之温均滑甘之饱诵经则翔禽下听洗钵则腾猿跪捧
宴坐一室如法界之乐萧然一院等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1341-0476d.png
他方之游或问曰万行皆空云何苦行对曰本无苦乐
妄习为因众生妄除我苦随尽又问曰山水自利如聚
落何对曰名香挺根于海岸如来成道于雪山未闻笼
中比大辽廓至若旱蛙跃流瞽犬能视云雷兴而猎者
舍弓矢鳞介绝而渔者坏曾梁举其晫然曷可殚
载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道宾越州法华寺僧法源僧
神邕本州灵隐寺僧玄静栖嵓寺僧法开苏州报
恩寺僧道尊菩萨僧开左溪之秘藏常州福业寺僧守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1341-0477a.png
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僧法真明州天宝寺僧
道原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纯得醍
醐饱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
妙乐寺僧湛然见如来性专左溪之法门新罗僧
法融理应英纯理应归国化行东表宏左溪之妙愿
菩萨戒弟子传礼王光福等菩萨惠芽沾左溪
之一雨清辨禅师等荷瞻遗烈见请斯文铭曰 慈
石凑金澄流见月法与心起缘随定设众生未度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1341-0477b.png
我为舟筏将如赵代空望荆越趋道云何知之在
行殈烦恼𪆪归寂灭城不住之住无生之生兜率
天乐徘徊下迎瀛洲左溪东入苍海青松白月人亡地
在四辈尽哀时乎不待颂德空岭劫尘无改
一作皆唐文粹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
前 人
东南苾刍之上首曰长老云公报年若干永泰二年某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1341-0477c.png
月日涅槃于润州丹徒天乡寺人天痛慕江海寂寥御
史中丞韦公元辅顷临润州尝申跪礼无何韦公
兼观察领浙西按部至京江来修谒问长老曰如来遗
教付嘱仁贤贫道有檀像一龛敬以相奉意深言简闻
者凄然韦公致别之明曰长老绳床跏趺无病而灭呜
呼至矣哉昔支遁与谢公为山水下之游竺法师与
王度为生死之约古今同道如见其人长老每言曰得
天师于牧马求善法于鬻香不可不敬乐羊以食子见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1341-0477d.png
疑苾刍以草系成忍不可不仁智瑶死于大县顶生退
于什宫不可不廉留侯先期而黄石悦玄谋恳乞而观
音降不可不信学此四者以为教端内训缁褐外化群
品其馀触类而长道遍恒沙长老法号法云获度于神
龙之岁俗姓申氏其先魏都之望出于姜姓左右宣王
诗所谓惟岳降神者也曾祖宁皇朝考功员外郎祖靖
睦州遂昌县令父俭不仕以复楚之忠烈相韩之勋伐
蓄灵韬曜钟美后人长老童丱入道诵法华经景龙岁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1341-0478a.png
受具于本州龙兴寺玄昶律师由是万计俱圆名冠同
列与鹤林绚律师偕往嵩颖求法于大照和尚以心眼
视彻见无边界果在掌中随心舒卷喻庵罗熟终当自
知此其端也道在兼爱故无弃物有志于道来问长老
曰饮甘露者当净其身有涉道未泓来问长老曰菩提
为宝耶无知无德涅槃为空耶常乐我净由是江景
禅教有大照之宗焉至若愿力所弘庄严佛教像饰同
日月之照厨供尽人天之福积若山川流于他方凡圣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1341-0478b.png
去来缁素皆以天乡为中路之化城也夫三界为牢鬼
神同死使桎梏轮转无解脱时佛性在烦恼之中佛身
即众生之体大法平等无所不同雪山满月是为真语
同音半字宁为妄说如来毫相始于东土菩萨求法遍
在西方慈悲之间固非一致若乃昆明劫灰夏时同学
化来周穆之岁星陨鲁庄之年甘泉金人之祀伊存浮
图之说谓之为妄则常情不测谓之为实则迂阔难明
立定哀之时书隐桓时事凭鲁史之文犹未之详况超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1341-0478c.png
乎视听之外出乎名言之域固宜然也国史傍录往往
合符者则宣尼称西方有圣玄老云吾师竺朝厥后感
梦孝明渐于中国楚王英尤敦此道尝奉缣赎罪诏曰
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而为
誓其还缣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浮图仁祠即塔庙
也洁斋为誓即礼忏也伊蒲塞则优婆塞也至魏受禅
洛阳宫中有浮图毁除之沙门以佛舍利掷水生光由
是移于道车广开禅室僧会杨花于三吴惠持演教于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1341-0478d.png
三蜀震曜聋瞽无代之法壤也因盖吴同乱之积其后
也赖昙休坚持之誓自菩提达摩降及大照禅师七叶
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南方以杀害为事
北方多豪右犯法故大通在北能公在南至慈救悯曲
无不至其馀则澄公威神止石羯之虐惠始定力悛赫
连之暴净检尼部之初昙柯律藏之始道安垂范罗释
诠译惠达道生阐教于庐匡杯渡宝志著异于江浙公
之慈灵镇摄智者之遵扬真极清膺昏季在壤寻举稠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1341-0479a.png
公之衣而定兴废验仲尼之记而崇建立唐抚运同符
圣觉中州徼外人智如林玄庄无畏继兴夷忧不
可悉数举甚殊尤长老既灭门人僧某等戒还本
原智人无学以某月十六日迁定于鹤林寺西江湖晦
冥道路悽恸初吏部侍郎齐潮采访江东见天乡殿宇
倾圯孰尸完葺乃请禅师与绚公当谓寺僧乾最得坚
固力求真实智乾元初奏请天下一十五寺长讲
戒律天乡即其一焉尔后率同心愿善缮理礼部员外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1341-0479b.png
郎崔令钦常为丹徒宗仰不怠于何吴越震扰缁似窜
伏长老挺身于戈剑之间宴坐于虎狼之口大浸不溺
大火不焚天乡获全长老之力也韦中丞以句容令田
少文悦长老之风宏无生教故托句容议办葬事刺史
韦公损奉善逝甚深之旨行菩萨广大之慈大理司真
兼丹徒令史坦惟争道周如润州者长之兄弟之子
曰堂构为当代词人修在家梵行与门人俾华赞德于
万斯年其文曰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1341-0479c.png
至哉玄德高标法流法而不着行而不求轮王自在象
宝调柔黑夜生月惊波起洲洲沦大浸日落中夜方外
常在人间代谢性不迁易法无高下亿万人天从吾受
化从受化巳委顺知时诸佛如是今得之清江朗月古
人仁祠以我遗法为人导师
卷八百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1341-0479d.png
文苑英华卷八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