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李嘉谋卷五

卷五 第 10446c 页
卷五 第 1a 页 0014-068.png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之五洪七
 道篇一千言章
   第一章一百九十七言
真散道生道还真复真生道道生真真出道
游万物得普
 真散为道道有清有浊有动有静虽为散
 矣然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本出于一
 若能知一则道还真复自无而入有则以
 真生道自凡而入圣则以道生真及真出
 游于道万物莫不皆得
卷五 第 1b 页 0014-069.png
八用从横三元反复始至大而无不细道元
周始圆上方下横中合一道法自然
 天地之始本于四大火风成形居于东南
 地水成形居于西北四大化为八卦风结
 成木木为火母故震巽主之水者风之馀
 气也地刚成金金为水母故坤兑主之金
 者地之馀气也乾亦金居西北艮亦木居
 东北故四大分为八卦八卦变五行更相
 生更相剋故曰八用纵横元清为天黄浊
 为地天至阳也夏至阴生于天地至阴也
卷五 第 2a 页 0014-070.png
 冬至阳生于地清浊相交法天象地中立
 而为人是谓三元返复道始于至大其方
 无方极于至细无微不遍道周万物天圆
 于上地方于下横中为人三合于一皆法
 自然
象帝元游吾失元始元道周还复归元始
 八卦既立帝出乎震齐乎巽木气极矣风
 木相感火德始彰故相见于离火气成尘
 尘结生土致者莫知生役者不自生而寄
 之生也火非生土火息而土自成此致役
卷五 第 2b 页 0014-071.png
 于坤也土结为泽泽润生金金刚有声故
 成言乎兑金土相配金为水母土之气互
 相剋贼故战于乾乾金既纯水出金母流
 而不息故劳乎坎水既盈溢将返于元木
 为水子母往就子风水相和水返于风复
 归元真故曰始万物终万物莫盛于艮方
 其八用从横帝自震出周游八方元始之
 妙散于万物故曰象帝元游吾失元始及
 元道周还物至艮而成岁功人自精而化
 为神乃复归元始之道
卷五 第 3a 页 0014-072.png
三一六元五化八变神道真一
 三一为乾六元为坤乾奇坤耦八卦始生
 乃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
 足五居于中纵横八变不失十五是谓五
 化八变神道真一
道生道形形复生道道复生形往来上下道
形道气形气上下吾道一周
 众人之形不能生道终归坏散虽天地之
 形有不能免人所以贵于天地者谓其可
 以役天地往来上下不为形气之所拘此
卷五 第 3b 页 0014-073.png
 其所以入火不热入水不濡合则成体散
 则成章道气形复归无有
道无用德无为用不巳为无极迫成妙化象
上形下元帝游中终其始始其终帝元道还
不知吾生道复真得入吾元始
 道以无用为用德以无为为为无用之用
 用而不巳无为之为为而不息故能于不
 妙不化之中迫成妙化迫成者即成也此
 所谓不坏世法而得真相者人徒见其在
 天之象在地之形而不知帝游其中终而
卷五 第 4a 页 0014-074.png
 始始而终物自始终而吾无始终物自生
 灭而吾无生灭以道复道以真复真入吾
 神始
一真八神二十四道七十二变三元分用八
神同异与道合真一周无尽元道长生吾曰
大道一始终复吾常
  真为一岁八神为八节二十四道为二
 十四气七十二变为七十二候天地人为
 用三元刚柔阴阳错综八卦虽其分如此
 然其分皆因自然至其自然至与道合真
卷五 第 4b 页 0014-075.png
 周而不尽生生不穷故曰元道长生道之
 始终虽散可以为千万及其复一则始终
 不失吾常
   第二章六十四言
游道不道神神不神不道道吾不见不神神
吾不知知者吾不神见者吾不道道物神物
鬼物物物得道得神得真真复得神亦得道
亦得吾无得是谓元德善贷且成
 道不可见神不可神不可见而自见不可
 神而自神故妙空之中非耳而听非目而
卷五 第 5a 页 0014-076.png
 视一于妙觉六用不分根尘既销灵光独
 耀不道而道不神而神自然之妙也道降
 为物其别有四道物化其神神物化其魂
 鬼物化其魄物物化其形形坏则物丧魄
 销则鬼亡魂衰则神散独神不亡神全则
 道妙穷尽幽显不出此四者道物为仙真
 神物为神灵鬼物为幽爽物物为万汇然
 是四者亦可得道得神得真以其元本同
 出也至人不独能使物物得道又能使真
 各得真道各得道吾以无得而得道得真
卷五 第 5b 页 0014-077.png
 是谓元德贷者假以成之之谓至人假道
 以济物故曰善贷且成
   第三章三十三言
天元帝道地化三宜元生神化生形道生用
用无用无为无不为道应上下帝用无终
 在天为元在帝为道在地为化三者合而
 成功天元在人为神地化在人为形帝道
 生用易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成能者帝
 道生用之谓也用而无用为而无为以道
 而成天成德故帝用无终
卷五 第 6a 页 0014-078.png
   第四章十七言
天地人鬼神道混为元始不可识吾道久成
 天地人鬼神五者各各殊途然其始出于
 一源混而为道及分为此五者则有成坏
 聚散囿于形数要亦有终穷也唯其混而
 未散则始不可识惟不可识然后能久成
   第五章二百十言
元明化昩道用隐显元帝应用万物得母不
知其子谁知我祖
 方其未始有物昩密而未彰及元明化昩
卷五 第 6b 页 0014-079.png
 生所既立道由是隐亦由是显若不了元
 明随物丧真元明为色所迷则道自此隐
 若了元明识知变化虽生吾不知其生则
 道由此显体此应用谓之元帝万物逐末
 吾独得母人所以逐末者不知我从道出
 我为道之子既不知子孰知其本始
吾言于象妙元始赤子归吾不去镇类守元
母变化由变化不隐自妙妙起妙成妙帝出

 若有拣择则妙非自然道恶拣择故精亦
卷五 第 7a 页 0014-080.png
 妙象亦妙象者物之成形者也物虽成形
 吾之元始未尝有散若能帝不失赤子之
 心如婴儿之未孩使元始之妙归吾不去
 知其子守其母用变化由变化吾不知其
 变化使日用显然之间不隐自妙起从妙
 起吾不知其起成从妙成吾不知其成是
 谓妙帝出入
吾元元之大道徼然不见鬼道神帝用无用
无用无穷成帝妙用神鬼不测吾曰神其门
鬼其户不见其道不知其行鬼行神游妙常
卷五 第 7b 页 0014-081.png
变化
 元元之妙万物受其役而不知故其道可
 以役服鬼怪帝制神明用于无用用用不
 穷帝制万物神鬼不测礼曰鬼神之德其
 感矣乎视之不见听之莫闻然则物之不
 可测者莫鬼神若也以鬼神况道但其门
 户耳及其堂奥岂得而知之哉不见其道
 不知其行如鬼行神游妙常变化近在目
 睫而人莫知也
惚惚恍恍万物之神奥恍恍惚惚万物之鬼
卷五 第 8a 页 0014-082.png
宅道行真化杳冥之灵室虚无至大元居道
安神妙帝寂耳目不可得
 恍恍惚惚谁知恍惚杳杳冥冥谁知查冥
 有知之者则非恍非惚非杳非冥取之不
 禁用之不竭是谓神奥亦曰鬼宅亦曰灵
 室吾始化灵室于无生有元元之妙一穴
 其真所谓穴者开物成务之谓也虽穴其
 真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无象为象故
 曰孔容以无神为神故曰神帝虚无至大
 虽散为道然散不失元故道无巨细居之
卷五 第 8b 页 0014-083.png
 皆安虽帝用无方然用不失神故其用亦
 寂而不见在于无中听不以耳视不以目
 耳目且不可得况于声色之见闻乎佛书
 谓空中无眼耳鼻舌身意者此也
真人元妙大道本微动出应取用无穷尽道
与物藏不虚不实不夺不取器留不常道还
不休吾故无穷若此
 大道本微用之不尽则非微也盖多寡有
 无乃前尘分别之相而不知道与物藏非
 相可测则大而小微而广虚而实实而虚
卷五 第 9a 页 0014-084.png
 夺而取取而夺非形器之所能留碍也至
 于形器然后留碍不常乃有大小广微之
 别道出形器用之不休吾故无穷若此
   第六章一百五十九言
妙变妙化无所不妙元变元化无所不元神
变神化无所不神真变真化无所不真道变
道化无所不道一变一化无所不一
 妙至于无所不妙则妙在瓦砾道至于无
 所不道则道在梯稗今指瓦砾稊稗而谓
 之道可乎然瓦砾稊稗未尝非形器之结
卷五 第 9b 页 0014-085.png
 识假者但见其假识真者但见其真者其
 结形则与天地等耳所谓妙在瓦砾道在
 稊稗岂为过哉佛书论圆觉以为地狱天
 宫同一净土涅槃生死同一法性诸戒定
 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菩提外道所成就
 法同是菩提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是为诸
 佛随顺觉性此即一变一化无所不一之
 谓也
一散无方数不可及谓之无数六变三元为
大变六化三元为大化
卷五 第 10a 页 0014-086.png
 一散无方至于十百千万以至于不可胜
 数若一一穷之各言其异则肝胆楚越如
 是则虽谓之有数可也若返于一原其皆
 出于道则胡越之远未尝不同如是则虽
 谓之无数亦可也役于形涉于数要必有
 穷故变化之数极于十八易曰十有八变
 而成卦所谓十八者六变三元之谓也卦
 之始画为三因而重之为六卦始为三元
 卦重为六变每爻三变以三乘六故十有
 八变而数穷天六变十有八地六化十有
卷五 第 10b 页 0014-087.png
 八合之为三十六衍而十之为三百六十
 日月之运天地之数皆穷于此
一不可得道不可得真不可得神不可得元
不可得妙不可得有得之是谓有得上下交
德失吾所得无得之是谓无德
 道不可得苟得无得是谓得道若觉有得
 则为失得有得得德无得得道
一返道道返真真返神神返元元返妙至妙
无返变化息矣此道无上吾曰最上妙道得
之入于无始
卷五 第 11a 页 0014-088.png
 返者返有归空返末归本返流归元人所
 以随流下而忘反者外物怵之尔苟外物
 无慕则内重内重则不流既不下流则必
 返上返返之极至无所返乃为至道
   第七章一百十四言
妙清元净妙元清净大本元清妙净元妙清
净之返本吾神复清净道出清净清净道生
 物之本始纯一不杂虽非清净可名而舍
 清净无名之者故曰妙清元净大本元清
 学道必自清净始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
卷五 第 11b 页 0014-089.png
 归故曰清净道生
清净妙宫其间有清净真法真一不见一不
可得清净不在于无数妙道法清净虽泛不
杂故无数亦不杂
 清净妙宫有清净真法言世人不识清净
 之体以无为为清净故特出真法以破凡
 识所谓真清净者真一不见若真一不见
 则万法皆不可得万法既空虽一亦不可
 见故无不清无不净又曰清净不在于无
 数由世人以无数为清净自云求净净不
卷五 第 12a 页 0014-090.png
 可得故道家定观经偈曰智起生于境火
 发生于缘各得真种性乘流失道原起心
 欲息知心起知更烦若知知本空知即众
 妙门又释氏心铭有曰止动归止止更弥
 动唯滞两端宁知一种一处不通两处失
 功迷有没有从空背空今以两偈互相发
 明即见清净真法定观偈云智生于境火
 发于缘智与火即是吾之心智由智逐境
 心缘物而情识生方其未散觉了之性与
 照明之种皆从真出及其流散乃失道原
卷五 第 12b 页 0014-091.png
 然自流注不可强绝本是妙明真一种性
 流注自然非有别体若生心取舍起念息
 知心不可息秪益烦挠故曰起心欲息知
 心起知更烦若知无明本无有异由吾自
 恋乃失净体念念放起念念皆空则无始
 以来粗重习气顿然清明若总清明即为
 众妙释氏心铭亦不异此盖言以止止动
 动未可止更添止心如此即滞两端宁知
 净秽本空动止本一由吾自异故彼成异
 此所谓一处不通两处失功也若但舍秽
卷五 第 13a 页 0014-092.png
 求净即秽不可除是迷有而入于有从空
 而背于空矣此经云清净不在于无数虽
 道散而为百千万亿犹无数也故有数亦
 清净无数亦清净盖物物本净虽汎不杂
 有数亦不杂无数亦不杂
清净无为无为清净遗为清净流物物之原
杂不混散不失清净道流妙元清净之海吾
何不返逝矣
 清净即无为无为即清净无为而为谓之
 道为道为虽无不为然不失清净道即物
卷五 第 13b 页 0014-093.png
 原物物具道杂而不混散不失真惟体道
 者识之故能返流全一与道同流归于清
 净大海无流不返谓之返逝
   第八章三十三言
清净生动动生清净吾居清净妙动
 静为动之体动为静之用方其无事湛然
 清明不为静缚及其有事应以无心不随
 动转定观所谓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是
 真定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
 无恶强求就喧以无事为真宅以有事为
卷五 第 14a 页 0014-094.png
 应迹此即净吾居清净妙动之意
道流崄岨发源清净众动一流清净普流得
之妙
 水流既远经涉崄岨岂能保其必清然其
 源必清道流于物经涉世故岂能保其必
 净然其本必净动虽众然其流则一物虽
 多然其致则一故曰清净普流得之者无
 所不净故曰妙
   第九章一百七十三言
流实动生道虚清净清净生虚谷妙谷流清
卷五 第 14b 页 0014-095.png

 动生于实净生于虚心虚则静心实则动
 所谓实者喜怒爱恶窒之也若内无窒则
 中虚中虚未有不净庄子曰室无天游则
 妇姑勃蹊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天游者
 虚之谓也虚而应故曰谷无所不容谷之
 妙
道帝流通清净无碍无数无无数应乎清净
不敢违
 净之所以为净者以其应不失净唯应不
卷五 第 15a 页 0014-096.png
 失净然后无所不净故道帝流通周旋众
 有而不碍清净无数者空也无无数者有
 也应乎有无不失妙净故经曰常应常净
 常清净矣
清净妙生灵虚一化清净妙无不知其始妙
无穷始清净无穷始流返吾无穷始妙不可
测清净清净不可测妙清净自然自此得矣
 清净生妙涉于群有然灵虚一化有未尝
 有清净妙无扩然无际不知其始无而不
 无故妙无终穷是谓自然不可窥测
卷五 第 15b 页 0014-097.png
吾妙法清净生生无穷运成天地始一元生
清净妙流一上一下中含清净之妙清净神
虚不形不气清净出入定乎清净之天
 本始之妙法于清净而生生不穷本于无
 为而不尽无为未尝有为而不离有为以
 至运成天地一上一下而清净神虚常流
 于其间不形不气宰制万物出入清净故
 谓之清净之天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
 知其性则知天又曰存心养性以事天天
 者清净本始之妙不形不气人患不能复
卷五 第 16a 页 0014-098.png
 性性不复则心不尽不尽者喜怒哀乐未
 忘之谓也由喜怒哀乐变心为情发不中
 节情为主宰故心不尽若能于喜怒哀乐
 之中随顺皆应使虽有喜怒哀乐而其根
 皆亡情根内亡应之以性则发必中节而
 和理出焉如是则有喜非喜有怒非怒以
 至有哀乐非哀乐是谓尽心复性心尽性
 纯不谓之天不可得也
元虚不动一真普发清净妙通道在其始太
一无穷吾入清净之终始神仙之道清净毕
卷五 第 16b 页 0014-099.png

 元虚自然未尝有动至于一真普发物物
 蒙赖清净流通无有穷极知始无始知终
 无终由其太一故曰无穷若知有始则三
 际不断苟不断三际则过去为始始既巳
 往见存为中中际不住未来为终终者未
 来触事成三安得清净必三际断其始无
 始然后其终无终故曰吾入清净之终始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