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清-周绍良辨机

辨机 第 25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七

辨机 第 1a 页
 元奘(二)

** 答摩诃菩提寺慧天法师书

大唐国苾刍元奘。谨致书摩诃菩提寺三藏慧天法师足
下。乖别稍久。企仰惟深。音寄不通。莫慰倾渴。彼苾刍法长
至。辱书敬承休豫。用增欣悦。又领细白氎两端。赞颂一夹。
来意既厚。寡德愧以无当。悚息悚息。节气渐和。不知信后
体何如也。想融心百家之论。栖虑九部之经。建正法幢。引
归宗之客。击克胜鼓。挫鍱腹之宾。颉颃王侯之前。抑扬英
俊之上。故多欢适也。元奘庸弊。气力已衰。又加念德钦仁。
辨机 第 1b 页
唯丰劳积。昔因游方在彼。遇瞩光仪。曲女城会。又亲交论
当。对诸王及百千徒众。定其深浅。此立大乘之旨。彼竖半
教之宗。往复之间。词气不无高下。务存正理。靡护人情。以
此辄生淩触。会罢之后。寻已豁然。今来使犹传法师寄申
谢悔。何怀固之甚也。法师学富词清。志坚操远。阿耨达水。
无以比其波澜。净末尼珠。不足方其皦洁。后进仪表。属在
高人。愿勖良规。阐扬正法。至如理周言极。无越大乘。意恨
法师未为深信。所谓耽玩羊鹿。弃彼白牛。赏爱水精。舍颇
辨机 第 2a 页
胝宝。明明大德。何此惑之滞欤。又坏器之身。浮促难守。宜
早发大心。庄严正见。勿使临终。方致嗟悔。今使还国。谨此
代诚。并附片物。盖欲示酬来意。未足尽其深心也。愿知。前
还日渡信渡河。失经一驮。今录名如别。请为附来。馀不能
委述。苾刍元奘谨呈。

** 答中印度僧智光书

大唐国苾刍元奘。谨修书中印度摩揭陀国三藏智光法
师座前。自辞违俄十馀载。境域遐远。音徽莫闻。思恋之情。
每增延结。彼苾刍法长至。蒙问并承起居康豫。豁然目朗。
辨机 第 2b 页
若睹尊颜。踊跃之怀。笔墨难述。节后渐暖。不审信后何如。
又往年使还。承正法广大法师无常。奉问摧割。不能已矣。
呜呼。可谓苦海舟沈。天人眼灭。迁夺之痛。何期速欤。惟正
法藏植庆曩晨。树功长劫故得挺冲和之茂质。标懿杰之
宏才。嗣德圣天。继辉龙猛。重然智炬。再立法幢。扑炎火于
邪山。塞洪流于倒海。策疲徒于宝所。示迷众于大方。荡荡
焉。巍巍焉。实法门之栋干也。又如三乘半满之教。异道断
常之书。莫不韫综胸怀。贯练心腑。文盘节而克畅。理隐昧
而必彰。故使内外归依。为印度之宗袖。加以恂恂善诱。晓
辨机 第 3a 页
夜不疲。衢[:#AS-82F9:⿰樽]自盈。酌而不竭。元奘昔因问道。得预参承。并
荷指诲。虽曰庸愚。颇亦蓬依麻直。及辞还本邑。嘱累尤深。
殷勤之言。今犹在耳。冀保安眉寿。式赞元风。岂谓一朝。奄
归万古。追维永往。弥不可任。伏惟法师夙承雅训。早升堂
室。攀恋之情。当难可处。奈何奈何。有为法尔。当可奈何。愿
自裁抑。昔大觉潜晖。迦叶绍宗洪业。商那迁化。毛[:#AS-FBEE:●]匊多
阐其嘉猷。今法将归直。法师次任其事。唯愿清词妙辩。共
四海而恒流。福智庄严。与五山而永久。元奘所将经论。已
翻瑜伽师地论等大小三千馀部。其俱舍顺正理。见译未
辨机 第 3b 页
周。今年必了。即日大唐天子圣躬万福。率土安宁。以轮王
之慈。敷法王之化。所出经论。并蒙神笔制序。令所司抄写。
国内流行。爰至邻邦。亦俱遵习。虽俱像运之末。而法教光
华。雍雍穆穆。亦不异室罗筏誓多林之化也。伏愿照知。又
前渡信渡河。失经一驮。今录名如后。有信请为附来。并有
片物供养。愿垂纳受。路远不得多。莫嫌鲜薄。元奘和南。

** 谢赐手诏启

沙门元奘言。使人李君信至。垂赐手诏。银钩丽于丹字。睿
藻郁彼河图。磊落带峰岳之形。郁润挹风云之气。不谓白
辨机 第 4a 页
藏之暮。更睹春葩之文。身居伊洛之涧。忽瞩昆荆之宝。捧
对欢欣。手舞足蹈。昔季重蒙魏君之札。唯叙暌离。惠远辱
晋帝之书。才令给米。未睹词兼空寂可舍之旨。诲示大隐
朝市之情。固知圣主之怀。穷真罄俗。综有该无。超羲轩而
更高。架曹马而逾远者矣。但元奘素丝之质。尤畏朱蓝。葛
蔂之身。实希松。思愿媲烟霞于少室。偶泉石于嵩阿。允避
溺之情。终防火之志。所以敢竭愚瞽。昧死陈闻。庶陶甄之
慈。无遗凫鴳。云雨之泽。不弃蛛蟊。而明照霈临。不垂亮许。
仍降恩奖。曲存辉贲。五情战惧。不知所守。既戢来言。不敢
辨机 第 4b 页
更请。谨附谢文。唯增悚越。

** 谢皇后施袈裟杂物启

沙门元奘启。垂赐衲并杂物等。捧对惊惭。不知比喻。且金
缕上服。传自先贤。或无价(阙一字)衣。闻诸圣典。未有穷神尽
妙。目击当(阙一字)如今之赐者也。观其均彩浓淡。黻衣不能
逾其巧。裁缝婉密。杂缕无以窥其际。便觉烟霞入室。兰囿
在身。旋俯自瞻。顿增荣价。昔道安言珍秦代。未遇此恩。支
遁称礼晋朝。罕闻斯泽。唯元奘庸薄。独窃洪私。顾宠循躬。
弥深战汗。伏愿皇帝皇后富众多之子孙。享无疆之福祚。

辨机 第 5a 页

长临玉镜。永御宝图。覆育偫生。与天无极。不任惭佩之至。
谨启谢闻。施重词轻。不能宣尽。

** 谢皇太子令充慈恩寺上座启

沙门元奘启。伏奉令旨。以元奘为慈恩寺上座。恭闻嘉命。
心灵靡措。屏营累息。增深战悚。元奘学艺无纪。行业空疏。
敢誓方期光赞。凭恃皇灵。穷遐访道。所获经论。奉敕翻译。
诚冀法流渐润。克滋鼎祚。圣教绍宗。光华史册。元奘昔冒
危涂。久婴疴疹。驽蹇力弊。恐不卒业。孤负国恩。有罚无赦。
辨机 第 5b 页
命知僧务。更贻重谴。鱼鸟易性。飞沈失路。伏惟皇太子殿
下仁孝天纵。爱敬因心。感风树之悲。结寒泉之痛。式建伽
蓝。将宏景福。匡理法众。任在能人。用非其器。必有蹎仆。伏
愿睿情远鉴。照宏法之福因。慈造曲垂。察愚诚之忠款。则
法僧无晦老之咎。鱼鸟得飞沈之趣。不任诚恳之至。谨奉
启陈情。伏用惭惶。追增悚悸。

** 谢皇太子圣教序述启

元奘闻七曜摛光。凭高天而散景。九河洒润。因厚地以通
流。是知相资之美。处物既然。演法依人。理在无惑。伏惟皇
太子殿下发挥睿藻。再述天文。赞美大乘。庄严实相。珠回
辨机 第 6a 页
玉转。霞烂锦舒。将日月而联华。与咸英而合韵。元奘轻生
多幸。沐浴殊私。不任铭佩。奉启陈谢。谨启。

** 谢高昌王送沙弥及国书绫绢等启

奘闻江海遐深。济之者必凭舟楫。偫生滞惑。导之者实假
圣言。是以如来运一子之大悲。生兹秽土。镜三明之慧日。
朗此幽昏。慈云荫有顶之天。法雨润三千之界。利安已讫。
舍应归真。遗教东流。六百馀祀。腾会振辉于吴洛。谶什钟
美于秦凉。不坠元风。咸匡胜业。但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
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他
辨机 第 6b 页
化不二之宗。㭊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
疑。莫有匠决。元奘宿因有庆。早豫缁门。负笈从师。年将二
纪。名贤胜友。备悉咨询。大小乘宗。略得披览。未尝不执卷
踌躇。捧经侘傺。望给园而翘足。想鹫岭而载怀。欲一拜临。
启伸宿惑。然知寸管不可窥天。小蠡难为酌海。但不能弃
此微诚。是以束装取路。经涂荏苒。遂到伊吾。伏惟大王禀
天地之淳和。资二仪之淑气。垂衣作王。子育苍生。东抵大
国之风。西抚百戎之俗。楼兰月氏之地。车师狼望之乡。并
被深仁。俱沾厚德。加以钦贤爱士。好善流慈。忧矜远来。曲
辨机 第 7a 页
令引接。既而至止。渥惠逾深。赐以话言。阐扬法义。又蒙降
结娣季之缘。敦奖友于之念。并遗书西域二十馀番。煦饰
殷勤。令递饯送。又悯西游茕独。雪路凄寒。爰下明敕。度沙
弥四人。以为侍伴。法服绵帽。裘毯鞋袜。五十馀事。及绫绢
金银钱等。令充二十年往还之资。伏对惊惭。不知启处。决
交河之水。此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悬度淩溪之
险。不复为忧。天梯道树之乡。瞻礼非晚。倘蒙允遂。则谁之
力焉。王之恩也。然后展谒众师。禀承正法。归还翻译。广布
未闻。剪邪见之稠林。绝异端之穿凿。补像化之遗阙。定元
辨机 第 7b 页
门之指南。庶此微功。用答殊泽。又前涂既远。不获久留。明
日辞违。预增悽断。不任铭荷。谨启谢闻。

** 谢赐假营葬启

沙门元奘启。元奘殃深衅积。降罚明灵。不能殒亡。偷存令
日。但灰律骤改。盈缺匪居。坟垄沦颓。草棘荒蔓。思易宅兆。
亟历岁年。直为远隔关山。不能果遂。幸因陪随銮驾。得届
故乡。允会宿心成兹改厝。陈设所须。复蒙皇帝皇后曲降
天慈。赐遣营佐。不谓日月之光。在瓦砾而犹照。云雨之泽。
虽蓬艾而必沾。感戴屏营。喜鲠兼集。不任存亡衔佩之至。

辨机 第 8a 页

附启谢闻。事重人微。不能宣尽。

** 造石浮图发愿文

元奘自惟薄祐。生不遇佛。复乘微善。预闻像教。倘生末法。
何所归依。又庆少得出家。目睹灵相。幼知慕法。耳属遗筌。
闻说菩萨所修行。思齐如不及。闻说如来所證法。仰止于
身心。所以历尊师授。博问先达。信夫汉梦西感。正教东传。
道阻且长。未能委悉。故有专门竞执。多滞二谛之宗。党同
嫉异。致乖一味之旨。遂令后学相顾。靡识所归。是以面鹫
辨机 第 8b 页
山以增哀。慕常啼而假寐。潜祈灵祐。显恃国威。决志出一
生之域。投身入万死之地。经是圣迹之处。备谒遗灵。但有
宏法之人。遍寻正说。经一所悲见于所未见。遇一字庆闻
于所未闻。故以身命馀资。缮写遗阙。既诚遂愿。言归本朝。
幸属休明。诏许翻译。先皇道跨金轮。声震玉鼓。绍隆像季。
允膺付嘱。又降神发衷。亲裁三藏之序。今上春宫讲道。复
为述圣之记。可谓重光合璧。振彩联华。涣汗垂七曜之文。
铿鈜韵九成之奏。自东都白马。西明草堂。传译之盛。讵可
同日而言者也。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
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

辨机 第 9a 页

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氤氲圣
迹。与二仪齐固。

* 辨机

辨机。贞观时人。年十五。出家大总持寺。为萨婆多部道岳
法师弟子。

** 大唐西域记赞

大矣哉法王之应世也。灵化潜运。神道虚通。尽形识于沙
界。绝起谢于尘劫。形识虽尽。应(阙一字)生而不生。起谢虽绝。
辨机 第 9b 页
示寂灭而无灭。岂实迦维降神。娑罗潜化而已。固知应物
效灵。感缘垂迹。嗣种刹利。绍允释迦。继域中之尊。擅方外
之道。于是舍金轮而临制法界。摛玉毫而光抚含生。道洽
十方。智周万物。虽出希夷之外。将庇视听之中。三转法轮
于大千。一音振辩于偫有。八万门之区别。十二部之综要。
是以声教之所沾被。驰骛福林。风轨之所鼓扇。载驱寿域。
圣贤之业盛矣。天人之义备矣。然后忘动寂于坚固之林。
遗去来于幻化之境。莫继乎有待。匪遂乎无物。尊者迦叶。
妙选应真。将报佛恩。集斯法宝。四念总其源流。三藏括其
枢要。虽部执兹兴。而大宝斯在。粤自降生。洎乎潜化。圣迹
辨机 第 10a 页
千变。神瑞万殊。不尽之灵逾显。无为之教弥新。备存经诰。
详著记传。然尚偫言糺纷。异议舛驰。原始要终。罕能正说。
此指事之实录。尚众论之若斯。况正法幽元。至理冲邈。研
覆奥旨。文多阙焉。是以前修令德。继轨译经之学。后进英
彦。踵武缺之文。大义郁而未彰。微言阙而无问。法教流渐。
多历年所。始自炎汉。迄于圣代。传译盛业。流美联晖。元道
未摅。真宗犹昧。匪圣教之行藏。固王化之由致。我大唐临
训天下。作孚海外。考圣人之遗则。正先王之旧典。阐兹像
教。郁为大训。道不虚行。宏在明德。遂使三乘奥义。郁于千
辨机 第 10b 页
载之下。十方遗灵。闷于万里之外。神道无方。圣教有寄。待
缘斯显。其言信矣。夫元奘法师者。疏清流于雷泽。派洪源
于妫川。体上德之祯祥。蕴中和之淳粹。履道合德。居贞葺
行。福树曩因。命偶昌运。拔迹俗尘。閒居学肆。奉先师之雅
训。仰前哲之令德。负笈从学。游方请业。周流燕赵之地。历
览鲁卫之邦。背三河而入秦中。步三蜀而扺吴会。达学髦
彦。遍效请益之勤。冠世英贤。屡申求法之志。侧闻馀论。考
厥众谋。竞党专门之义。俱嫉异道之学。情发讨源。志存详
考。属四海之有截。会八表之无虞。以贞观三年仲秋朔
辨机 第 11a 页
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资皇化而问道。乘冥祐而孤游。出
铁门石门之阨。踰凌山雪山之险。骤移灰管。达于印度。宣
国风于殊俗。喻大化于异域。亲承梵学。询谋哲人。宿疑则
览文明发。奥旨则博问高才。启灵府而究理。廓神衷而体
道。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
也。是知道风昭著。德行高明。学蕴三冬。声驰万里。印度学
人。咸仰盛德。既曰经笥。亦称法将。小乘学徒。号木乂提婆。(
唐言解脱天)大乘法众。号摩诃耶那提婆。(唐言大乘天)斯乃高其德
而传徽号。敬其人而议嘉名。至若三轮奥义。三请微言。深
辨机 第 11b 页
究源流。妙穷枝叶。焕然慧悟。怡然理顺。质疑之义。详诸别
录。既而精义通元。清风载扇。学已博矣。德已盛矣。于是乎
历览山川。徘徊郊邑。出茅城而入鹿苑。游杖林而憩鸡园。
回眺迦维之国。流目拘尸之城。降生故基。与川原而膴膴。
潜灵旧址。对郊阜而芒芒。览神迹而增怀。仰元风而永叹。
匪唯麦秀悲殷。黍离悯周而已。是用详释迦之故事。举印
度之茂实。颇采风壤。存记异说。岁月遄迈。寒暑屡迁。有怀
乐土。无忘返迹。请得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一
躯。通光座高尺有六寸。拟摩揭陀国前正觉山龙窟影像。

辨机 第 12a 页

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三寸。拟婆罗[:#AS-FE5D:●]
[:#AS-FBEE:●]尼斯国鹿野苑初转法
轮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憍赏弥国出
爱王思慕如来。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二尺九寸。拟劫
比他国如来自天宫降履宝阶像。银佛像一躯。通光座高
四尺。拟摩揭陀国鹫峰山说法华等经像。金佛像一躯。通
光座高三尺五寸。拟那揭曷国伏毒龙所留影像。刻檀佛
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三寸。拟吠舍釐国巡城行化像。大
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
辨机 第 12b 页
论一十四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经律论
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迦叶臂耶部经律
论一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
论六十七部。因论三十六部。声论一十三部。凡五百二十
夹。总六百五十七部。将宏至教。越践畏途。薄言旋轫。载驰
归驾。出舍卫之故国。背伽耶之旧郊。踰葱岭之危隥。越沙
碛之险路。十九年春正月。达于京邑。谒帝雒阳。肃承明诏。
载令宣译。爰召学人。共成胜业。法云再荫。慧日重明。黄图
流鹫山之化。赤县演龙宫之教。像运之兴。斯为盛矣。法师
妙穷梵学。式赞深经。览文如已。转音犹响。敬顺圣
辨机 第 13a 页
旨。不加文饰。方言不通。梵语无译。务存陶冶。取正典谟。推
而考之。恐乖实矣。有缙绅先生。动色相趋。俨然而进曰。夫
印度之为国也。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书称天书。
语为天语。文辞婉密。音韵循环。或一言贯多义。或一义综
多言。声有抑扬。调裁清浊。梵文深致。译寄明人。经旨冲元。
义资盛德。若其裁以笔削。调以宫商。实所未安。诚非谠论。
传经深旨。务从易晓。苟不违本。斯则为善。文过则艳。质胜
则野。谠而不文。辩而不质。则可无大过矣。始可与言译也。
李老曰。美言者则不信。信言者则不美。韩子曰。理正者直
辨机 第 13b 页
其言。言饰者昧其理。是知垂训范物。义本元同。庶袪蒙滞。
将存利善。违本从文。所害滋甚。率由旧章。法王之至诚也。
缁素佥曰。渝乎斯言谠矣。昔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与人
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之徒。孔
门文学。尝不能赞一辞焉。法师之译经。亦犹是也。非如童
寿逍遥之集文。住生肇融睿之笔削。况乎刓方为圆之世。
斲彫从朴之时。其可增损圣旨。绮藻经文者欤。辨机远承
轻举之允。少怀高蹈之节。年方志学。抽簪革服。为大总持
寺萨婆多部道岳法师弟子。虽遇匠石。朽木难彫。幸入法
辨机 第 14a 页
流。脂膏不润。徒饱食而终日。诚面墙而卒岁。幸藉时来。属
斯嘉会。负喿[:#AS-FBED:●]鸟雀之资。厕鹓鸿之末。爰命庸才。撰斯方
志。学非博古。文无丽藻。磨钝励朽。力疲曳蹇。恭承志记。论
次其文。尚书给笔札而撰录焉。浅智能。多所阙漏。或有盈
辞。尚无刊落。昔司马子长。良史之才也。序太史公书。仍父
子继业。或名而不字。或县而不郡。故曰一人之精。思繁文
重。盖不暇也。其况下愚之智。而能详备哉。若其风土习俗
之差。封疆物产之记。性智区品。炎凉节候。则备写优薄。审
存根实。至于胡戎姓氏。颇称其国。印度风化。清浊偫分。略
辨机 第 14b 页
书梗概。备如前序。宾仪嘉礼。户口胜兵。染衣之士。非所详
记。然佛以神道接物。灵化垂训。故曰神道洞元。则理绝人
区。灵化幽显。则事出天外。是以诸佛降祥之域。先圣流美
之墟。略举遗灵。粗申记注。境路盘纡。疆埸回互。行次即书。
不在编比。故诸印度。无分境壤。散书国末。略指封域。书行
者亲游践也。举至者传闻记也。或直书其事。或曲畅其文。
优而柔之。推而述之。务从实录。进呈皇极。二十年秋七月。
绝笔杀青。文成油素。尘黩圣鉴。讵称天规。然则冒远穷遐。
实资朝化。怀奇纂异。诚赖皇灵。逐日八荒。匪专夸父之力。

辨机 第 15a 页
空千里。徒闻博圣望之功。鹫山徙于中州。鹿苑掩于外囿。
想千载于目击。览万里若躬游。夐古之所不闻。前载之所
未记。至德焘覆。殊俗来王。淳风遐扇。幽荒无外。庶斯地志。
补阙山经。颁左史之书事。备职方之遍举。

* 慧立

慧立本名子立。高宗改为慧立。俗姓赵氏。天水人。贞观三
年。出家豳州招仁寺。又充大慈恩寺翻经大德。次补西明
寺都维那。后授太原寺主。

** 致于仆射书

辨机 第 15b 页

立闻诸佛之立教也。文言奥远。旨义幽深。等元穹之廓寥。
类沧波之浩瀚。谈真如之性相。居十地而尚迷。说小草之
因缘。处无生其犹昧。况有萦缠八邪之网。沈沦四倒之流。
而欲窥究宗因。辨彰同异者。无乃妄哉。窃见。大慈恩寺翻
译法师。慧基早树。智力夙成。行洁圭璋。操逾松杞。遂能躬
游圣域。询禀微言。总三藏于胸怀。包四含于掌握。嗣清徽
于曩哲。扇遗范于当今。实季俗之舟航。信缁林之龟镜者
也。所翻圣教。已三百馀轴。中有小论。题曰因明。诠论难之
指归。序摧邪之轨式。虽未为元门之要妙。然亦非造次之
辨机 第 16a 页
所知也。近闻尚药吕奉御。以常人之资。窃众师之说。造因
明图。释宗因义。不能精悟。好起异端。苟觅声誉。妄为穿凿。
排众德之正说。任我慢之褊心。媒衒公卿之前。嚣諠闾巷
之侧。不惭颜厚。靡倦神劳。颇历炎凉。心犹未已。然奉御于
俗事少閒。遂谓真宗可了。何异鼷鼠见釜灶之堪陟。乃言
昆阆之非难。蛛蝥睹棘林之易罗。亦谓扶桑之可网。不量
涯分。何殊此焉。抑又闻之。大音希声。大辨若讷。所以净名
契理。杜口毗耶。尼父德高。恂恂乡党。又叔度汪洋之称。元
礼楷模之誉。亦未闻誇竞自媒。而获缙绅之推仰也。云

辨机 第 16b 页

** 元奘三藏法师论

观夫夜星宵月。继西日之明。三江九河。助东溟之大。相资
之道。在物既然。传袭之风。于人岂异。自法王潜耀之后。阿
难结集已来。岁越千年。时逾十代。圣贤间出。英睿递生。各
韫图(阙)俱苞上智。负荷遗法。控御天人。道制风飙。神倾海
岳。或舒指而流膏液。或异室而朗奇光。或连尸以伏天魔。
或一对而迥时主。或愿通法于边刹。冒浪波于崄涂。或虚
已以应物。求裹粮而行死地。终令元津溢瀁。惠济无疆。既
益传灯。实符付嘱。考之前册。可不然哉。而清源不穷。今复
辨机 第 17a 页
遇法师嗣承之矣。惟法师星象降灵。山岳腾气。才过东箭。
誉美南金。雅操不偫。坚芳独拔。以四生为已任。建正法为
身事。巍巍乎似嵩华之负穹苍。皎皎焉若琅玕之映澄海。
而聪机俊骨。发于自然。味道轻荣。率由天性。至夫多识洽
闻之奥。冠恒肇而逾高。详元造微之功。跨生融而更远。滔
滔乎。蔼蔼乎。实绍隆之器也。神之将使像化重光于颓季
之期。故诞兹明德者矣。法师以往。今古大德。阐扬经论。虽
复俱依圣教。而引据不同。诤论纷然。其来自久。至如黎耶
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和合怖数之徒。闻熏灭不灭等
辨机 第 17b 页
百有馀科。并三藏四含之涅槃。大小两宗之钳键。先贤之
所不决。今哲之所共疑。法师亦踌躇此文。怏怏斯旨。慨然
叹曰。此地经论。盖法门枝叶。未是根源。诸师虽各起异端。
而情疑莫遣。终须括囊大本。取定于祗洹耳。由是壮志发
怀。驰心遐外。以贞观三年秋八月。立誓束装。拂衣而去。到
中天竺那烂陀寺。逢大法师名尸罗跋陀。此曰戒贤。其人
体居二宗。神鉴奥远。博闲三藏。善四韦陀。于十七地论。最
为精熟。以此论该冠众经。亦遍常宣讲。元是弥勒菩萨所
造。即摄大乘之根系。是法师发轫之所祈者。十六大国靡
辨机 第 18a 页
不归宗禀。义学之徒。恒有万计。法师既往修造。一面尽欢。
以为相遇之晚。于是服膺听受。兼咨决所疑。一遍便覆。无
所遗忘。譬濛汜之纳偫流。若孟潴之吞云梦。彼师嗟怪。叹
未曾有之。若斯人者。闻名尚难。岂谓此时共谈元耳。法师
从是声振葱岭。名流入国。彼诸先达英俊闻之。皆宿构重
关。共来难诘。雁行鱼贯。毂驾肩随。其并论之词。云屯雨至。
法师从容辨释。皆入其室。操其戈。取其矛。击其盾。莫不人
人丧辄。解颐虔伏。称为此公天纵之才。难酬对也。戒日王
等见之报喜。皆肘步呜足。倾珍供养。罢席之后。更觉梵书。
辨机 第 18b 页
并馀经论。自如来一代所说。耆山方等之教。鹿苑半字之
文。爰至后圣马鸣龙树。无著天亲。诸所制作。及灰山住等。
十八异执之宗。五部殊途之致。并收罗研究。达其旨。得其
文。并佛处世之迹。如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迦路
崇高之塔。那揭留影之山。皆躬伸礼敬。备睹灵奇。亦无遗
矣。法师心期既满。学览复周。将旋本土。遂缮写大小乘法
教六百馀部。请像七躯。舍利百有馀粒。以今十九年春正
月廿五日。还至长安。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是时也。烟收雾
卷。景丽风清。宝帐盈衢。花幢土[:#AS-FBED:●]奄日。庆云垂彩于天表。
郁郁
辨机 第 19a 页
纷纷。庶士咏赞于通庄。轰轰隐隐。邪风于焉顿戢。慧日赫
以重明。虽不逢世尊从忍利之下阎。此亦足为千载之休
美也。法师此行经途数万。备历艰危。至如涸阴冱寒之山。
飞涛激浪之壑。厉毒黑风之气。狻猊貙豻之偫。并法显失
侣之乡。智严遗伴之地。班超之所不践。章亥之所不游。法
师子尔孤征。坦然无梗。扇唐风于八河之外。扬国化于五
竺之间。使乎遐域侯王。驰心辇毂。远方酋长。系仰天衢。虽
法师不世之功。抑亦圣朝运昌感通之力也。皇帝握龙图
而纂历。应赤服以君临。戮鲸豕以济偫生。荡云霓而光日
辨机 第 19b 页
月。正四维之绝柱。息沧海之横流。重立乾坤。再施镕造。九
功包于虞夏。七德冠于曹刘。海晏河清。时和岁阜。远无不
顺。迩无不安。天成地平。人庆神悦。加以重明丽正。三善之
义克隆。宰辅忠勤。良哉之歌斯允。既而功穷原载。德感上
元。紫芝含秀于玉阶。华果结英于朱阁。又如西州石瑞。松
县琨符。纪圣主千年之期。显储君嗣承之业。凤毛才子之
句。上果佛日之文。历万古而不闻。当我皇而始出。岂非明
灵辅德。元天福眷者焉。加复游心真际。城堑五乘。追思鹫
岭之容。伫想提河之说。故使遗形绀发。焕彩来仪。胜典高
辨机 第 20a 页
僧。相辉而至。慈云布于六合。法鼓震于三千。天花将景风
共飞。翠雾与香烟同馥。于是溺俗沈流之士。望彼岸而有
期。清虚蹈元之宾。顾三空而非远。所谓司南启路。而众惑
知方。商飙袭林。而偫籁自响。法师盛德也如彼。逢时也如
此。岂同雅澄怀道。遇二石之凶残。安什传经。值符姚之伪
历。校之深浅。即行潦之类江湖。比之明暗。乃朝阳之与萤
曜矣。昔钟玦既至。魏文章赋以赞扬。神雀斯呈。贾逵献颂
而论异。在禽物之微贱。古人犹且咏歌。况法师不朽之神
功。栋梁之大业。岂可缄默于明时。而无称述者也。立学愧
辨机 第 20b 页
往贤。德非先达。直以同沾像化。叨厕末尘。欣慕之怀。迫于
恒品。所以力课庸愚。辄申斯传。其清微令望之美。绝后光
前之踪。别当分诸鸿笔。非此所能覼缕也。冀明鉴君子。收
意而不哂焉。赞曰。

生灵感绝。大圣迁神。其能绍继。唯乎哲人。马鸣先唱。提婆
后申。如日斯隐。朗月方陈。穆矣法师。谅为贞士。迥秀天人。
不羁尘滓。穷元之奥。究儒之理。洁若明珠。芬同蕙芷。悼经
之阙。疑义之错。委命询求。陵危践壑。恢恢器宇。赳赳诚恪。
振美西州。归功东土。属逢有道。时惟我皇。重悬玉镜。再理
辨机 第 21a 页
珠囊。三乘既阐。十地兼扬。俾夫慧日。幽而更光。曰余庸眇。
幸参尘末。长自蓬门。靡雕靡括。高山斯仰。清流是渴。愿得
攀依。比之藤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