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庭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九
邱光庭 第 1a 页
* 邱光庭
光庭。吴兴人。吴越时官国子博士。
** 海潮论
夫元功美宰。神物混成。不可以智知。不可以情诘者。圣人
皆置之度外。略而不论。而后之学者。独以不论海潮为阙
事。多著文以穷之。今其遗文得见者三数家。山海经以海
䲡出入穴而为潮。王充论衡以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
邱光庭 第 1b 页
而为潮。窦叔蒙海涛志以月水之宗。月有亏盈。水随消长
而为潮。卢肇海潮赋以日出入于海。冲击而为潮。斯乃俱
无据验。各以其意而为言也。然而潮之所生元矣。寻其源
而不可究其极。睹其末而不可窥其端。苟或是非。无所勘
会。唯其近理。则谓得之。今观诸家之说。咸尽乎善。不可备
陈其短。辄以管见自立一家之言。名曰海潮论。其意以为
水之性。祇能流湿润下。不能乍盈乍虚。静而思之。直以地
有动息上下。致其海有潮汐耳。乃立渔翁隐者更相答。凡
四十问。分为十篇。成一卷。冀其穷理尽性。多言或中者也。
又以析理之书。不宜染尚文字。但以理明义白为善也。故
邱光庭 第 2a 页
今之所论。直言其归趣而已。所贵精微朗畅。览读无烦者
焉。
** 论潮汐由来大略
东海渔翁访于西山隐者曰。余生于海上。若风雨云霞雷
电霜雪之自。余皆略知宗旨矣。至于海潮之来。
朝闻夕见。终莫晓其所由然也。遐观竹帛。(古者未有纸或
书于竹简或书缯帛故呼经史为竹帛)博考古今。海经论衡之文。窦氏卢侯之说。
邱光庭 第 2b 页
海潮赋)虽多端指谕。咸于义未安。闻吾子志学能文。精智辩
物。愿为余明白而陈之。西山隐者曰。仆岩居林处。遥海远
江。安能知涛潮之所起乎。且天地广大。谁能睹其根源。请
为子远取诸经。近取诸物以考之。虽其至广至大。亦不能
逃于理矣。今按易称水流湿。(周易乾卦之文)书称水润下。(尚书洪
范之文)俱不言水能盈缩。斯则圣人之情可见矣。水既不能
盈缩。则海之潮汐。不由于水。盖由于地也。
地之所处。于大海之中。随气出入而上下。(音暇后意同者
皆仿此)气出则地下。气入则地上。地下则沧海之水入于江
河。地上则江河之水归于沧海。入于江河之谓潮。归于沧
海之
邱光庭 第 3a 页
谓汐。此潮汐之大略备矣。问曰。古今言潮汐者多矣。皆以
海水盈缩而为之。未有言由地之上下者也。子之独见。深
得其源。然其必非海水之盈缩。从何理以知之。答曰。视百
川则知之矣。百川亦水也。不能盈缩。(此破窦氏言月为水
之宗水随月盈缩者)海岂独能盈缩乎。假令海异百川。独能盈缩。
则海水既盈。地亦随盈而升。百川随地而上。彼此俱上。则
无潮矣。海水既缩。则地亦随缩而降。百川亦随地而下。彼
此俱下。则无汐矣。固以百川居地之上。地居海之上。地动
而海静。动静相违。则潮汐生矣。以斯知非海水之盈缩也。
邱光庭 第 3b 页
** 论地浮于大海中
渔翁问曰。中庸云。(礼记篇名也)地之广厚。振河海而不泄。(郑元
注云振收也)则是海居地上。子云地浮于海中。何也。答曰。作记
之人。(作礼记之人也)欲明积小致大。极言地之广厚。非实也。(中庸
云今夫地一撮土之多也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
海而不泄万物生焉为其意言积小致大地从撮土之多
遂能收河海而不泄此立教之文非穷理也)按洪范五行。一曰水。水曰润下。润
下作咸。指言海水。水之本位。位在北方。自北直南。以土及
火。推而立之。则火上土中水下也。
亦如人之五脏。心上脾中肾下也。(心属火脾属土肾属水
也)故志曰。(志者古书之通)
邱光庭 第 4a 页
天以乘气而立。地以居水而浮。由是而论。地居海之
上。亦已明矣。问曰。地必居海之上。则是地浮而不沈。今将
土块置之于水则沈。何也。答曰。地含气块不含气故也。且
子不见陶器乎。夫陶之于水也。全之则虽重必
浮。(含气故也)片之则虽轻必沈。(片之者打一小片置之于水则
必沈者不含故也)质性同而浮沈异者。气之所存则浮。气之所去
则沈。子曰土块之不浮。亦犹器片之沈矣。问曰。如子之言。
地则浮矣。然则海中洲岛。其独立乎。其居于地乎。答曰。地
形中耸而边下。海中洲岛。犹居地之垂处也。问曰。若如所
邱光庭 第 4b 页
论。则是天下一海而地浮于中。然经史有四海之文。何也。
答曰。经史之文。据其所由而为言也。居之中而指四方。故
言四海。其实一耳。
** 论地有动息上下
渔翁问曰。吾闻地道安静。子曰随气出入而上下。何也。答
曰。周易云。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彖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然则乾象以龙。坤象以马。观其所象。地非不动之物。河图
括地象云。地常动而不止。(地周游于八纮之中未尝暂息
也)春东夏南。秋西冬北。
邱光庭 第 5a 页
夏至之后。阴气渐长。阴气主闭藏。则衰于上而盛于下。气
盛于下。则海溢而上。故及冬至而地随
海俱极上也。(从夏至后阳气渐退阴气渐长地亦渐上阴
进故也及至秋分地面与天不齐故昼夜等也秋分之后
及至冬至地面上过天心上之极也所以昼短而夜长也)冬至之后。阳气渐长。阳气
主舒散。则衰于下而盛于上。气盛于上。则海敛而下。(阳气
散出于海上气少故敛于下)故及夏至而地随海俱极下也。
邱光庭 第 5b 页
下之极也所以昼长而夜短也)此一年之内动息上下也。问曰。其一日
之内。动息上下。可得闻乎。答曰。系辞云。夫坤。其静也翕。(韩
康伯注云翕敛也止则翕敛其气也)其动也辟。(注云动则开辟以生物也)翕者物之收
敛。辟者气之散出。气收敛则地上。气散出则地下。何异人
之呼吸欤。又庄子云。大块噫气。其名曰风。彼言噫气。
亦呼吸之类也。问曰。一昼一夜两潮汐。则是一昼一夜。两
辟两翕。将何验之哉。答曰。验鱼兽之皮。则知之矣。(鱼兽出
海中形如牛)按毛诗虫鱼疏云。鱼兽之皮。乾之经年。每天阴及
潮来。则毛皆起。若天晴及潮还。则毛伏如故。虽在数千里
外。可以知海水潮。然则潮之来去。与天之阴晴相类。气散
出则天阴。气收敛则天晴。即知是气散出则潮来。气收敛
则潮落。故知
邱光庭 第 6a 页
鱼兽之毛起伏者。非识天之阴晴。及潮之来去。自应气之
出入耳。毛起者气出也。气出则地下。地下则潮来。毛伏者
气入也。气入则地上。地上则潮落。故鱼兽之毛。一昼一夜。
两起两伏。足以验其气之两辟两翕矣。问曰。此翕辟之气。
是何气也。答曰。地中之气也。故此气一出一入。则地独上
独下。不由于水也。若一年之气。则是天之元气。其气周于
水。故水随于气而地随于水也。问曰。地之广厚。不知几千
万里也。(今算术之家言地之里数皆虚妄也何者地之四
面垂入海中不可知其涯际也)言能随气动息。不亦诬乎。答曰。神无方。
邱光庭 第 6b 页
岂论巨细。且天大于地。逾数倍焉。尚能空中旋运也。况地
比于天。殊为小者。岂不能随气动息哉。但人自不思之耳。
吾子视日月之回。则信天之能旋。而视涛潮之至。不信地
之能动。(日月东行天体西转今日月西回者天运之也水
性本静为潮汐者地使之然此理昭然但人不思之耳)岂不冥哉。岂不昧哉。
邱光庭 第 7a 页
潮鸡乎。鸡鸣则潮至。鸡不睹潮之至而先鸣者。盖觉
地之动也。是知物有所长。人或不及。问曰。地震人则觉之。
何也。答曰。动安和而震战悚也。震甚则人觉。微亦不觉也。
昔张衡作地震仪。以龙衔铜丸。地震则丸落。(张衡后汉人
也仪者状貌之称也其形如酒[:#AS-82F9:⿰樽]外铸铜为八龙龙衔铜
丸各置一方其机关在樽内东方地震则东龙丸落他皆
仿此也)尝一丸落而不觉震。人皆以为无验。经数日而陇西
奏地震。与丸落时同。人始服其工妙。然则震微人尚不觉。
况辟翕上下微而和者乎。问曰。地震何为者也。答曰。亦气
邱光庭 第 7b 页
也。周语云。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则有地震。(此伯
阳甫之辞也伯阳甫老子也)言阳气伏于下。而阴气迫于上。故阳气不
能升出而地为之震。其言阳伏阴迫。皆迫伏于地中焉。(推
此而言是知地中之气能使地之上下也)
** 论潮汐名义
渔翁问曰。若如所论。则是地自上下。水乃去来。而为之潮。
何也。答曰。潮者朝也。潮本无名。强名之曰潮。至江
汉之流。自归于海。而夏书谓之朝宗于海。其意言
百川之赴海。如诸侯之朝天子也。古人见海来朝百川。亦
名之曰潮。如天子出而见诸侯。亦谓之朝。故明堂位云。(明
堂)
邱光庭 第 8a 页
(位礼记篇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意同于此矣。(周
公周成王之叔父也成王年幼周公摄行天子之事而受
诸侯之朝也)问曰。谓之汐。何也。答曰。汐者水归于海。如臣夕见
于君然。(早见于君曰朝晚见于君曰夕)故左传曰。国家无事。则朝(音朝廷
之朝也)而不夕。诗云。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邱光庭 第 8b 页
渔翁问曰。潮来有大小。何也。答曰。二月八月。阴阳之气交。
月朔月望。天地之气变。交变之时。其气必盛。气盛则出甚。(
如人行步则喘急)气出甚则地下甚。(下音暇意同者仿此)地下甚则潮来大。
其非交变之时。其气安静则出微。气微则地下微。地下微
则潮来小。故二月八月。其潮遂大于诸月。月朔月望。其潮
遂大于诸潮。问曰。大不正当朔望之日。常于朔望之后何
也。答曰。凡物之动。先感而后应。先
微而后盛。朔望之气虽至。而地动之势犹微。故潮来大常
于朔望之后也。问曰。何知二月八月阴阳之气交者。答曰。
阳气生于子。(谓十一月也)出于卯。(谓二月也)浮于午。(浮者盛于地上
谓五月也)入
邱光庭 第 9a 页
于酉。(谓八月也)阴气生于午。出于酉。浮于子。入于卯。(子午卯酉
皆谓月建也)故曰卯酉者。阴阳出入之门户也。光偶形交。其变如一。又称五月十一月望为天地牝之辰。
邱光庭 第 9b 页
接之名也)彼其诸月。犹此一隅。是知月朔月望。天地之气变也。故洪范云。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邱光庭 第 10a 页
于子。昼潮日月俱临于午。自此之后。月速渐东。至午渐迟。
故潮亦渐迟也。(天体西转日月东行月速而日迟从月朔
之后月去日渐远初二初三日至未而月方至午故潮来
在午后未时也所谓昼夜系日翕辟随月者也)又夜于海下而论。则天体东转。
日月西行。月速渐西。至子渐迟。故潮来亦渐迟。(月朔夜半
潮来者日月俱在子至初二初三月去日渐远日己至丑
而月方至子故潮来在子后丑时也)是以昼潮入夜。问曰。何谓月临子午。夜潮入昼。
邱光庭 第 10b 页
日子后三日丑时四日丑后五日寅时六日寅后七日卯
时八日卯后所谓夜潮入昼也)则地辟乎。答曰。礼运云。(礼记篇名)地秉阴窍
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郑元云窍孔也言地持阴气出内
于山川以舒五行于四时也)和而后月生也。(言此气和乃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
三五而阙。则是月为地类也。易说阳气生于子。阴气生于
午。故月临子午则地气生。地气生则辟而出也。
问曰。说卦云。离为日。坎为月。则是月为水类。而礼
运月为地类。与说卦不同。何也。答曰。地水皆属于阴。俱主
于月。故礼运说卦。互而言之。以相显也。且日为偫阳之精。
非独专于火也。月为偫阴之精。非独专于水也。何以言之。
按五行。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是故火为雌。水为
雄也。若以日专主火。月专主水。则亦日雌而月雄也。今按
礼说云。
邱光庭 第 11a 页
日为君象。月为臣象。观其所象。正与水火相违。故知
日非专火。月非专水也。易曰。乾天也。有君父之道焉。(周易
说卦云乾为天为君为父)坤地也。有妻臣之道焉。合其数为十五。满十五而盈。尽十五而阙。既与坤道同象。总五行之气。非地类而何。
邱光庭 第 11b 页
照日以艾得其火也)阴鉴举而水流。
邱光庭 第 12a 页
既少。其潮皆小也。而浙江发源独近。其水少。(浙江之源近
者三四百里远者不过千里)江水既少。则海水入多。水入既多。故其潮
特大也。问曰。潮来有头。何也。答曰。地势广远。垂入海中。(今
人见海岸谓之海际非也殊不知地势渐低为海水所漫
其际不可见也)地下则潮生。(下音暇)潮生于地际自际涌。涌则蹙。
蹙则奔。奔则有头。水之常势也。渔翁问曰。浙江之潮。或东
或西。何也。答曰。夫水之性。攻其盈而流其虚。沙随其流而
积其虚。积而不已。变虚为盈。盈则受攻。终而复始。所以或
东或西也。问曰。何故浙江之水。独能攻其盈乎。答曰。大川
邱光庭 第 12b 页
皆然。非独浙江也。凡水之回折之处。涯岸皆迭盈迭虚。或
三十五十年而一变。水势使之然也。(今黄河及诸大川之
岸皆有移易是也)易曰。地道变盈而流谦。此之谓也。
** 论气水相周日月行运
渔翁问曰。子言气盛于下。则海溢而上。气盛于上。则海敛
而下。则是海之下有气。从何理以知之。答曰。抱朴子云。(葛
洪所著书名)从地向上。四千里之外。其气刚劲。居物不落。以此
推之。则周天之气皆刚。非独地之上也。是知日月星辰。无
物维持而不落者。乘刚气故也。内物既不能出。而外物亦
不能入。则日月星辰。虽从海下而回。莫得与水相涉。(此言
乃见卢氏)
邱光庭 第 13a 页
若其海下无气。则日月星辰。并入于
水。按星月无光。假日光而明。若日夜入于水。则星月无由
明矣。故知日居元气之内。光常周遍于天。虽当夜半之时。
天中亦不昏黑。(日在上则光照下在下则光照上故虽通
夜光常遍于天所以星月明也)以斯知海之下。有气必矣。故人之气海。
亦在水藏之下。其取象于天地焉。问曰。海之下既
有气。海之边际则如何。答曰。亦气也。(海之外际无涯岸皆
刚气捍其水所谓周天之气皆刚者也)气之外有天。天周于气。气周于水。水
周于地。内地而外天。天地相将。形如鸡卵。(黄即地也白即
邱光庭 第 13b 页
水也膜即刚气壳即天也)问曰。虞书谓东方之地曰旸谷。西方之地
曰昧谷。则似日之出入。皆从地穴中也。今子言日
居元气之内。而与虞书不同。何也。答曰。易离卦彖云。日月
丽乎天。丽著也。言日月之行。附著于天也。则所言日居元
气之内。无乃是乎。而虞书所称旸谷者。皆在九州之域。此
乃指其所见而为言也。凡平地以望日出日入。皆如近在
山谷间。故以谷言之耳。问曰。周易虞书。俱为正典。安知易
是而书非乎。答曰。视日月之行。则知之矣。按日月右旋而
天左转。日月行迟而天转速。故日月随天皆西迈。非著天
而何。故知易是也。问曰。前篇云日迟而月速。此
邱光庭 第 14a 页
云日月迟而天转速。何也。答曰。日行三百六十六日而一
周天。月行不及三十日而一周天。天则一日一夜而转一
周。是月行速于日。迟于天也。比日言之则月速。比天言之
则月迟。与前篇非相矛盾也。(矛盾者相违背之辞矛鎗也
盾干杆也今人谓之傍牌事见列子)
** 论浑盖轩宣诸天得失
渔翁问曰。如子所谓。是用浑天为说也。盖天轩天宣夜之
是否。可得闻乎。答曰。此三者之说皆非。(自古说天地之形
者都有七家一曰浑天二曰宣夜三曰盖天四曰轩天五
邱光庭 第 14b 页
曰穹天六曰安天七曰方天诸说既繁难以备举今略举
四者也)盖天者。言天形如车盖也。轩天者。言天势南低北轩
也。宣夜者。言天唯空碧无形质也。唯浑天言天地之形如
鸡卵。北耸而南下。故北极常不没。南极
常不见。其转如车轴。日月星辰皆不回。
故先儒皆以浑天为得也。问曰。何知浑天为得乎。答曰。按
周易。乾下坤上为泰。[:#AS-9CBC:●]
[:#AS-9B4A:●]其彖曰。天地交而万物
通也。又震下坤上为复。[:#AS-9CBC:●]
[:#AS-9CB9:●]其彖曰。复其见天地之
心。阳气在下。推此则见浑天之形也。昔张衡作浑天仪。(仪
者状貌之称铸铜为之雕镂日月星辰于上)于密室之中。以仪浮于水上。滴水
而转之。以视日出月没。昏
邱光庭 第 15a 页
中晓中。于室内唱之。与室外观之。天不差晷
刻。由是论。故知浑天为得也。问曰。何知盖轩之属非乎。答
曰。彼盖轩者。皆言天转如磨盘。日月星俱北回。如人把火。
夜行远则不见。故先儒咸以其说为非也。凡把火夜行。渐
远渐小。然后不见。今日落之时尤大。故知非远不见也。又
以破镜之状。辩其日落之时。益见北回之谬。何以言之。若
日落之时。如竖破镜。即是日回于北。今日落之时。如横破
镜。故知日入于下也。且月之生明。向日为始。若月从北明。
即日回于北。今月从下起。得非日居其下乎。(看月之初明
邱光庭 第 15b 页
即日之所在)是知盖轩之论。无所取裁。在易卦。坤下乾上为否。[:#AS-9B4A:●
]
[:#AS-9CBC:●]问宣夜之说。其理如何。
答曰。亦非也。易曰。天行健。既称行健。则有形矣。道
经云。天无以清。将恐裂。(老子五千言之文也)又史书每称天开天裂。(
史书者史记以下之通称汉孝惠二年天开东北二十馀
丈)天若无形。将何开裂。宣夜言天无形质。谬矣。问曰。天必
有形。其形之外。可得闻乎。答曰。列子云。天地者。空中之一
细物。有中之最巨者也。然则天形之外。但空而无物。渔翁
问穷。作而喜曰。问少得多。问潮闻汐。又闻天地之元理也。
昭昭乎若夜之且晓。梦之醒矣。非奥学精识。其孰能臻此
哉。
邱光庭 第 16a 页
** 新添毛诗序
大中年中。毛诗博士沈朗进新添毛诗四篇云。关睢后妃
之德。不可为三百篇之首。盖先儒编次不当尔。今别撰二
篇为尧舜诗。取虞人之箴为禹诗。取大雅文王之篇为文
王诗。请以此四诗置关睢之前。所以先帝王而后后妃。尊
卑之义也。朝廷嘉之。夫沈朗论诗。一何狂谬。新添四诗。为
风乎。为雅乎。为风也。则不宜歌帝王之道。为雅也。则不可
置关睢之前。非唯首尾乖张。实亦自相矛盾。其为妄作。母
邱光庭 第 16b 页
乃甚乎。
** 诗序不作于毛公辨
先儒言诗序并小序子夏所作。或曰毛苌所作。明曰非毛
苌所作也。何以知之。按郑风出其东门序云。民人思保其
室家。经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毛传曰。愿其室家。得相乐
也。据此传意。与序不同。自是又一取义也。何者。以有女如
云者。皆男女相弃。不能保其室家。即缟衣綦巾。是作诗者
之妻也。既不能保其妻。乃思念之言。愿更得聊且与我为
乐也。如此则与序合。今毛以缟衣綦巾为他人之女。愿为
室家得与相乐。此与序意相违。故知序非毛作也。此类实
邱光庭 第 17a 页
繁。不可具举。或曰。既非毛作。毛为传之时。何不解其序也。
答曰。以序文明白。无烦解也。
* 毛胜
胜字公敌。晋陵人。仕吴越忠懿王为功德判官。
** 水族加恩簿
令咨尔独步王江殊。鼎鼐仙姿。琼瑶绀体。天赋巨
美。时称绝佳。宜以流碧郡为灵渊国。追号玉柱仙君。称海
珍元年。令章邱大都督忠美侯沧浪头。隐浪色奇。入瓯
称最。杜口中郎将白中隐。负乃厚德。韬其雄姿。殊形中
邱光庭 第 17b 页
尉兼灵甘尹淡然子。(蚶菜)体虽诡异。用实芳鲜。玉德公季遐。(
虾魁)纯洁内含。爽妙外济。沧浪头可灵渊国上相无比。白
中隐可含珍大元帅丰甘上柱国兼脆尹。淡然子可天味
大将军远胜王。季遐可清绡内相颉羹郡王。令多黄尉权
行尺一令南宠。(
[:#AS-9C56:虫截]
)截然居海。天付巨材。宜授黄城监远珍侯。复以尔专盘
处士甲藏用。素称[:#AS-9C56:虫截]副。众许蟹师。宜授爽国公圆珍巨
美功臣。复以尔甘黄州甲杖大使咸宜作解蕴中。足材
腴妙。螯德充盈。宜授糟邱常侍兼美君。复以尔解微子。(彭
越)形质肖祖。风味专门。咀嚼谩陈。当置下列。宜
邱光庭 第 18a 页
授尔郎黄少相。令合州刺史仲扃。重负双宅。闭藏不发。
既命之为含津令。升之为悫诚君矣。粉身功大。偿之实难。
宜授紫晖将军甘松左右丞监试甘圆内史。令灵蜕先生。(
文)外无排胁之皴。内无鲠喉之乱。宜授红铛祭酒清腴馆
学士。令惟尔清臣。销酲引兴。鳞鬣之乡。宜授橙齑录事
守招贤使者。令珍曹必用郎中时充。铛材本美。妙位无
高。宜授诸衙效死军使持节雅州诸军事。令惟尔白圭夫
子。貌则清臞。材极美俊。宜授骨鲠卿。令甘鼎。究详尔
调鼎之材。咽舌潮津。宜封醉舌公。令甲拆翁。挟弹于巾。
邱光庭 第 18b 页
巧也。负担于外。礼也。介冑自防。不问寒暑。智也。步武懦缓。
不逾规绳。仁也。故前以擐甲尚书荣其迹。显其能。宜授金
丸丞相九肋君。令长尾先生。惟吴越人以谓用先生治
酱。华夏无敌。宜授典酱大夫仙衣使者。令元镇。区区枕
石子孙。德甚富焉。宜授新美舍人。令和羹长朱子房。(石决
明)酒方沈酣。臭薰一座。挑箸少进。神明顿还。至于七孔赋
形。治目为最。宜授怀奇令史。令甘盘校尉。吐墨自卫。白
事有声。宜授噀墨将军。令元介卿。尔卜灼之效。吉凶了
然。所主大矣。宜授通幽博士。令惟尔借眼公。受体不全。
两
邱光庭 第 19a 页
相藉赖。宜授同体合用功臣左右卫驾海将军。令李藏珍。(
真珠)照乘走盘。厥价不赀。斑希(玳瑁)裁簪制器。不在金银珠
玉之下。藏珍宜授圆辉隐士。斑希宜授点花使者。令房叔
化。粉厕汤丸。裹护丹器。屈突通振声远闻。可知佛乐。
阮用光运体施功。物皆滑莹。罗幼文类乎贝孙。点
缀鞍勒。粲然可观。小有文采。叔化可豪山太守乐藏监固
济。突通可曲沃郎梵响参军摄玉塔金舍。用光可检校大
辉光宜充掌书记。幼文可马衣丞。令惟尔田青。微藏浅
味。无所取材。世或烹调。以为怪品。申洁苍皮瘾疹。矮股
邱光庭 第 19b 页
跳梁。江伯夷宋帝酷好。鳔则别名。屯江小尉渔工得
隽。亦号甘肥。田青授具体郎。申洁宜授济馋都护行水乐
令。伯夷宜授宋珍都尉南海詹事。屯江小尉宜授追风使
试汤波太守。令以尔锦袍氏。骨疏肉紧。体具文章。宜授
苏肠御史仙盘游奕使。以尔李本。三十六鳞。大烹允尚。
宜授跨仙君子世美公。以尔鲜于羹。斫鲙精妙。见称杜
陵。宜授轻薄使银丝省餍德郎。以尔楚鲜。隐釜沈糟。价
倾淮甸。宜授倾淮别驾。以尔缩项仙人。鬼腹星鳞。道亨
襄汉。宜授槎头刺史。以尔食宠侯。支节斑驳。标致高爽。
宜
邱光庭 第 20a 页
授添厨太监。以尔单长福。曲直靡常。鲜载具美。宜授泥
蟠掾。以尔管统。省象菜伯。可备煎和。宜授长白侯同盘
司箸局平章事。以尔备员居士。腥粗无状。见取俗人。宜
授鍊身公子。以尔唐少连。池塘下格。代匮充庖。宜授保
福军节度使。令黄荐可。尔泽嫩可贵。然失于经治。败伤
厥毒。故世以醇疵隐士为尔之目。特授三德尉兼春荣小
供奉。令新餐氏。尔疗饥无术。清醉有材。莽新妖乱。临盘
肆餐。物以人污。百代宁洗。尔之得氏。累有由矣。宜特补辅
庖生。令盖顽。生乎泥沙。薄有可采。宜授表坚郎。
邱光庭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