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清-周绍良韩愈(一)

韩愈(一)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七

韩愈(一) 第 1a 页

* 韩愈(一)


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贞元八年进士。宪宗朝累官刑部
侍郎。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徵为国子祭酒。迁京兆尹兼御
史大夫。拜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谥曰文。

** 感二鸟赋(并序)


韩愈(一) 第 1b 页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
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
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
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
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穫之勤。读书著文。自七
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于道。其閒居思念
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
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
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
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
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
韩愈(一) 第 2a 页
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
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
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
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
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
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
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
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时运之未来。或两
韩愈(一) 第 2b 页
求而莫致。虽家到而户说。祗以招尤而速累。盖上天之生
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
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 复志赋(并序)


愈既从陇西公平汴州。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
居。作复志赋。其辞曰。

居悒悒之无解兮。独长思而永叹。岂朝食之不饱兮。宁冬
裘之不完。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轲而艰难。当岁行之未
复兮。从伯氏以南迁。凌大江之惊波兮。过洞庭之漫漫。至
韩愈(一) 第 3a 页
曲江而乃息兮。逾南纪之连山。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嫠
而北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始专专于讲
习兮。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
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考古人之所佩
兮。阅时俗之所服。忽忘身之不肖兮。谓青紫其可拾。自知
者为明兮。故吾之所以为惑。择吉日余西征兮。亦既造夫
京师。君之门不可径而入兮。遂从试于有司。惟名利之都
府兮。羌众人之所驰。竞乘时而附势兮。纷变化其难推。全
纯愚以靖处兮。将与彼而异宜。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
韩愈(一) 第 3b 页
而自非。朝骋骛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谅却步以图前
兮。不浸近而逾远。哀白日之不与吾谋兮。至今十年其犹
初。岂不登名于一科兮。曾不补其遗馀。进既不获其志愿
兮。退将遁而穷居。排国门而东出兮。慨余行之舒舒。时凭
高以回顾兮。涕泣下之交如。戾洛师而怅望兮。聊浮游以
踌蹰。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甘潜伏以老死兮。
不显著其名誉。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为乎浚之都。小人
之怀惠兮。犹知献其至愚。固余异于牛马兮。宁止乎饮水
而求刍。伏门下而默默兮。竟岁年以康娱。时乘閒以获进
韩愈(一) 第 4a 页
兮。颜垂欢而愉愉。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昔余
之约吾心兮。谁无施而有获。疾贪佞之洿浊兮。曰吾其既
劳而后食。惩此志之不修兮。爱此言之不可忘。情怊怅以
自失兮。心无归之茫茫。苟不内得其如斯兮。孰与不食而
高翔。抱关之阨陋兮。有肆志之扬扬。伊尹之乐于[:#AS-FB55:●]
[:#AS-FBED:●]犬亩兮。焉富贵之能当。
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往者不可复兮。冀来今
之可望。

** 闵已赋

余悲不及古之人兮。伊时势而则然。独闵闵其曷已兮。凭
韩愈(一) 第 4b 页
文章以自宣。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固哲人之
细事兮。夫子乃嗟叹其贤。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
而保年。有至圣而为之依归兮。又何不自得于艰难。曰余
昏昏其无类兮。望夫人其已远。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涉
大水之漫漫。勤祖先之所贻兮。勉汲汲于前修之言。虽举
足以蹈道兮。哀与我者为谁。众皆舍而已用兮。忽自惑其
是非。下土茫茫其广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怀。就水草以休
息兮。恒未安而既危。久拳拳其何故兮。亦天命之本宜。惟
否泰之相极兮。咸一得而一违。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
韩愈(一) 第 5a 页
得其时。聊固守以静俟兮。诚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

** 别知赋(送杨仪之)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
不求。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宁安显而独裕。顾阨
穷而共愁。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岁癸未而迁逐。
侣虫蛇于海陬。遇夫人之来使。辟公馆而罗羞。索微言于
乱志。发孤笑于偫忧。物何深而不镜。理何隐而不抽。始参
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何此欢之不可恃。遂驾马而回
韩愈(一) 第 5b 页
辀。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
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倚郭郛而掩
涕。空尽日以迟留。

** 明水赋(以元化无宰至精感通为韵)


古者圣人之制祭祀也。必主忠敬。崇吉蠲。不贵其丰。乃或
荐之以水。不可以黩。斯用致之于天。其事信美。其义惟元。
月实水精。故求其本也。明为君德。因取以名焉。于是命烜
氏。候清夜。或将祀圆丘于元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持鉴
而精气旁射。照月而阴灵潜下。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
挹之则盈。方同功于造化。应于有。生于无。形象未分。徒骋
韩愈(一) 第 6a 页
离娄之目。光华暗至。如还合浦之珠。既齐芳于酒醴。讵比
贱于潢污。明德惟馨。元功不宰。于以表诚洁。于以戒荒怠。
苟失其道。杀牛之祭何为。如得其宜。明水之荐斯在。不引
而自致。不行而善至。虽辞曲糵之名。实处[:#AS-82F9:⿰樽]罍之器。降于
圆魄。殊匪金茎之露。出自方诸。乍似鲛人之泪。将以赞于
阴德。配夫阳燧。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
聊设监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霏然而象。的尔而呈。始漠
漠而霜积。渐微微而浪生。岂不以德协于坎。同类则感。形
藏在空。气应则通。鹤鸣在阴之理不谬。武啸于谷之义可
韩愈(一) 第 6b 页
崇。足以验圣贤之无党。知天地之至公。窃比太羹之遗味。
幸希荐于庙中。

** 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
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
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
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
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

韩愈(一) 第 7a 页

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
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
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
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
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
以为有馀。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
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
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
韩愈(一) 第 7b 页
接迹于后世矣。

** 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
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
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
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
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
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
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
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韩愈(一) 第 8a 页

** 河中府连理木颂

司空咸宁王尹蒲之七年。木连理生于河之东邑。野夫来
告。且曰。吾不知古。殆气之交畅也。维吾王之德。交畅者有
五。是其应乎。训戎奋威。荡戮凶回。举政宣和。人则宁嘉。入
践台阶。庶尹克司。来帅熊罴。四方作仪。闵仁鳏寡。不宁燕
息。人乐王德。祝年万亿。府有偫吏。王有从事。异体同心。归
民于理。天子是嘉。俾锡劳王。王拜稽首。天子之光。庶德昭
融。神斯降祥。殊本连理之柯。同荣异垄之禾。吾徯之产兹
韩愈(一) 第 8b 页
土也久矣。今欲明于大君。纪于策书。王抑余也。冶金伐石。
垂耀无极。王余抑也。奋肆姁媮。不知所如。愿托颂词。长言
之于康衢。颂曰。

木何为兮此祥。洵厥美兮在吾王。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
兮不忘。

** 除崔偫户部侍郎制

敕。地官之职。邦教是先。必选国华。以从人望。具官崔偫。体
道履仁。外和内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从容礼乐之閒。特
达圭璋之表。比参密命。宏益既多。及贰仪曹。升擢惟允。迈
兹令德。蔼然休声。选贤与能。于今虽重。择才均赋。自古尤
韩愈(一) 第 9a 页
难。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 进士策问十三首

问。书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以至于庶人。龟
筮考其从违。以审吉凶。则是圣人之举事兴为。无不与人
共之者也。于易则又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
事不密。则害成。而春秋亦有讥漏言之词。如是则又似不
与人共之而独运者。书与易春秋经也。圣人于是乎尽其
心焉耳矣。今其文相戾悖如此。欲人之无疑。不可得已。是
二说者。其信有是非乎。抑所指各殊。而学者不之能察也。
韩愈(一) 第 9b 页
谅非深考古训。读圣人之书者。其何能辨之。此固吾子之
所宜无让者。愿承教焉。

问。古之人有云。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而周之政尚文。
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原其所以为心。
皆非故立殊而求异也。各适于时。救其弊而已矣。夏殷之
书存者可见矣。至周之典籍咸在。考其文章。其所尚若不
相远然。焉所谓三者之异云乎。抑其道深微。不可究欤。将
其词隐而难知也。不然。则是说为谬矣。周之后秦汉蜀吴
魏晋之兴与霸。亦有尚乎无也。观其所为。其亦有意云尔。

韩愈(一) 第 10a 页

循环之说安在。吾子其无所隐焉。

问。夫子之序帝王之书。而系以秦鲁。及次列国之风。而宋
鲁独称颂焉。秦穆之德。不踰于二霸。宋鲁之君。不贤乎齐
晋。其位等。其德同。升黜取舍如是之相远。亦将有由乎。愿
闻所以辨之之说。

问。夫子既没。圣人之道不明。盖有杨墨者。始侵而乱之。其
时天下咸化而从焉。孟子辞而辟之。则既廓如也。今其书
尚有存者。其道可推而知不可乎。其所守者何事。其不合
韩愈(一) 第 10b 页
于道者几何。孟子之所以辞而辟之者何说。今之学者。有
学于彼者乎。有近于彼者乎。其已无传乎。其无乃化而不
自知乎。其无传也则善矣。如其尚在。将何以救之乎。诸生
学圣人之道。必有能言是者。其无所为让。

问。所贵乎道者。不以其便于人而得于己乎。当周之衰。管
夷吾以其君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戎狄以微。京师以尊。
四海之内。无不受其赐者。天下诸侯。奔走其政令之不暇。
而谁与为敌。此岂非便于人而得于已乎。秦用商君之法。
人以富。国以强。诸侯不敢抗。及七君而天下为秦。使天下
为秦者。商君也。而后代之称道者。咸羞言管商氏。何哉。庸
韩愈(一) 第 11a 页
非求其名而不责其实欤。愿与诸生论之。无惑于旧说。

问。夫子之言。盍各言尔志。又曰。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今之举者。不本于乡。不序于庠。一朝而偫至
乎有司。有司之不之知也宜矣。今将自州县始。请各诵所
怀。聊以观诸生之志。死者可作。其谁与归。事其大夫之贤
者。友其士之仁者。敢问诸生之所事而友者为谁乎。所谓
贤而仁者。其事如何哉。言及之而不言。亦君子之所不为
也。

问。春秋之时。百有馀国。皆有大夫士。详于传者。无国无贤
韩愈(一) 第 11b 页
人焉。其馀皆足以充其位。不闻有无其人而阙其官者。春
秋之后。其书尤详。以至于吴蜀魏。下及晋氏之乱。国分如
锱铢。读其书。亦皆有人焉。今天下九州四海。其为土地大
矣。国家之举士。内有明经进士。外有方维大臣之荐。其馀
以门地勋力进者。又有倍于是。其为门户多矣。而自御史
台尚书省。以至于中书门下省。咸不足其官。岂今之人不
及于古之人邪。何求而不得也。夫子之言曰。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如某者焉。诚得忠信如圣人者。而委之以大臣宰
相之事。有不可乎。况于百执事之微者哉。古之十室。必有
韩愈(一) 第 12a 页
任宰相大臣者。今之天下。而不足士大夫于朝。其亦有说
乎。

问。夫子曰。洁净精微。易教也。今习其书。不识四者之所谓。
盍举其义而陈其数焉。

问。易之说曰。乾健也。今考乾之爻。在初者曰潜龙勿用。在
三者曰夕惕若厉无咎。在四者亦曰无咎。在上曰有悔。卦
六位。一勿用。二苟得无咎。一有悔。安在其为健乎。又曰乾
以易知。坤以能。乾之四位。既不为易矣。坤之爻。又曰龙战
于野。战之于事。其足为乎。易六经也。学者之所宜用心。愿
韩愈(一) 第 12b 页
施其词。陈其义焉。

问。人之仰而生者谷帛。谷帛丰。无饥寒之患。然后可以行
之于仁义之途。措之于安平之地。此愚智所同识也。今天
下谷愈多。而帛愈贱。人愈困者。何也。耕者不多而谷有馀。
蚕者不多而帛有馀。有馀宜足。而反不足。此其故又何也。
将以救之。其说如何。

问。夫子言尧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曰无为而理者。其舜
也欤。书之说尧曰亲九族。又曰平章百姓。又曰协和万邦。
又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又曰洪水怀山襄陵。下人
韩愈(一) 第 13a 页
其咨。夫亲九族。平百姓。和万邦。则天道。授人时。愁水祸。非
无事也。而其言曰垂衣裳而天下理者。何也。于舜则曰慎
五典。又曰叙百揆。又曰宾四门。又曰齐七政。又曰类上帝。
禋六宗。望山川。遍偫神。又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
载一巡狩。又曰分十二州。封山浚川。恤五刑。典三礼。彰施
五色。出纳五言。于虖。其何勤且烦如是。而其言曰无为而
理者。何也。将亦有深辞隐义不可晓邪。抑其年代已远。失
其传邪。二三子其辩焉。

问。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由汉
韩愈(一) 第 13b 页
氏已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无闻
矣。德行若颜回。言语若子贡。政事若子路。文学若子游。犹
且有师。非独如此。虽孔子亦有师。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
宏是也。今之人不及孔子颜回远矣。而且无师。然其不闻
有业不通而道德不成者。何也。

问。食粟衣帛。服仁行义。以俟死者。二帝三王之所守。圣人
未之有改焉者也。今之说者。有神仙不死之道。不食粟。不
衣帛。薄仁义以为不足为。是诚何道邪。圣人之于人。犹父
母之于子。有其道而不以教之。不仁。其道虽有而未之知。

韩愈(一) 第 14a 页

不智。仁与智且不能。又乌足为圣人乎。不然。则说神仙者
妄矣。

** 为韦相公让官表

臣某言。伏奉今日制命。以臣为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非常之宠。忽降于上天。不次之恩。遽属于庸品。承命
震骇。心神靡宁。顾已惭腼。手足失措。臣某诚惶诚恐顿首
顿首。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
饰吏事。徒知立志廉谨。绝朋势之交。处官恪恭。免请托之
韩愈(一) 第 14b 页
累。因缘资序。骤历台阁。蒙生成于天地。无裨补于涓尘。忝
冒以居。涯分遂极。常以盈满自诫。方思退处里闾。何意恩
泽益深。猥令超参鼎铉。窃自惟度。实不堪任。臣某诚惶诚
恐顿首顿首。臣闻宰相者。上熙陛下覆帱之恩。下遂偫生
性命之理。以正百度。以和四时。澄其源而清其流。统于一
而应于万。毫釐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
历年。固宜旁求隐士。必得能者。然后授之。不可轻以付臣。
使人失望。上累圣主知人之哲。下乖微臣量已之义。无补
于理。有妨于贤。况今俊乂至多。耆硕咸在。苟以登用。皆踰
于臣。伏乞特回所授。以示至公之道。天下幸甚。

韩愈(一) 第 15a 页

** 为宰相贺雪表

臣某言。臣伏以去岁冬閒。雨雪颇少。今年春首。宿麦未滋。
陛下深念黎氓。屡形词旨。神监昭达。皇情感通。春云始繁。
时雪遂降。实丰穰之嘉瑞。销疠疫于新年。东作可期。南亩
有望。此皆陛下与天合德。视人如伤。每发圣言。则获灵贶。
见天人之相应。知朝野之同欢。臣等职在燮和。惭无效用。
睹斯庆泽。实荷鸿休。

**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二首

韩愈(一) 第 15b 页

臣愈言。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不可口传。必凭诸
史。自虽二帝三王之盛。若不存纪录。则名氏年代。不闻于
兹。功德事业。无可称道焉。顺宗皇帝以上圣之姿。早处储
副。晨昏进见。必有所陈。二十馀年。未尝懈倦。阴功隐德。利
及四海。及嗣守大位。行其所闻。顺天从人。传授圣嗣。陛下
钦承先志。绍致太平。原大推功。实资撰次。去八年十一月。
臣在史职。监修李吉甫授臣以前史官韦处厚所撰先帝
实录三卷。云未周悉。令臣重修。臣与修撰左拾遗沈传师
直馆京兆府咸阳县尉宇文籍等。共加采访。并寻检诏敕。
修成顺宗皇帝实录五卷。削去常事。著其系于政者。比之
韩愈(一) 第 16a 页
旧录。十益六七。忠良奸佞。莫不备书。苟关于时。无所不录。
吉甫慎重其事。欲更研讨。比及身没。尚未加功。臣于吉甫
宅取得旧本。自冬及夏。刊正方毕。文字鄙陋。实惧尘玷。谨
随表献上。臣愈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右。臣去月二十九日。进前件实录。今月四日。宰臣宣进止。
其閒有错误。令臣改毕。却进旧本者。臣当修撰之时。史官
沈传师等。采事得于传闻。诠次不精。致有差误。圣明所鉴。
毫发无遗。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并添改讫。其奉天功烈。
更加寻访。已据所闻。载于首卷。傥所论著。尚未周详。臣所
韩愈(一) 第 16b 页
未知。乞赐宣示。庶获编录。永传无穷。谨录奏闻。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