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清-周绍良王晙

王晙 第 25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王晙 第 1a 页

* 王晙

晙。沧州景城人。徙家洛阳。弱冠明经擢第。景龙末充朔方
军副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陇右偫牧使。开元十年拜太
子詹事。累封中山郡公。十一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充朔方
军节度大使。二十年卒。年七十馀。赠尚书左丞相。谥曰忠
烈。

** 贺拜南郊表

臣晙言。臣闻鸿勋大猷。必崇昭飨。至德广运。莫先郊禋。伏
王晙 第 1b 页
惟陛下绍皇开图。纂圣兴业。举昭祀之典。尊严配之仪。伏
以长至阳升。用书云物。元穹有事。祐福无穷。畿岳会同。卉
木咸悦。臣独擐甲朔野。履冰(一作理兵)河外。不获躬陪玉(一作
大)辂。预奉圜坛。屏营塞垣。抃跃何巳。无任翘翘凫藻之至。

** 贺拜南郊表

臣某言。臣伏承陛下亲拜南郊。恭禋上帝。竭孝诚于殷荐。
示彝训于兆人。寰海无虞。元穹启祐。百灵效职。九服骏奔。
燔燎洞合于神光。日月共祯于瑞色。乾坤交泰。动植欢荣。
臣限以守职在藩。不获趋陪大礼。无任庆跃屏营之至。

王晙 第 2a 页

** 贺飨太庙拜南郊表

臣某言。臣得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户部侍郎潘孟阳状报。
伏承皇帝陛下以来年正月四日谒元元宫。五日飨太庙。
六日拜南郊。制命施行。中外庆抃。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
首。臣闻四气首时。履端为贵。六经重祭。报本是先。伏惟皇
帝陛下光启睿图。纂承宝历。功格宇宙。德冠勋华。以建寅
之吉辰。备用辛之大礼。祗事宫(一作宗)庙。克禋烈祖之严。对
越天地。聿修孝孙之敬。万灵从祀以肸蚃。四夷率职而骏
王晙 第 2b 页
奔。乐奏九成。神降百福。臣幸逢昌运。外守藩条。不及侍苍
辂之后尘。仰泰坛之盛典。心驰魏阙。目极汉仪。踊跃海隅。
倍万恒品。

** 谢追赴大礼表

臣晙言。直省王容至。伏奉恩敕。朔方无事。且赴大礼者。臣
肃承宠命。喜跃交并。臣某中谢。臣实不才。累承恩奖。入参
喉舌。叨居国相之荣。出总旌麾。谬忝元戎之寄。常愿俯陈
萤爝。宁有益于曦舒。思竭涓尘。何以裨于海岳。每忧折鼎
负乘。碎首糜躯。何阶答于照临。抚已增于悚息。伏以禋宗
大享。礼备郊天。特垂纶綍之私。听同玉帛之会。驰心辇跸。

王晙 第 3a 页

不遑俟驾。跼影塞垣。迫于遵守。以庆以惧。战汗兼深。今长
河始冰。大漠初雪。边亭有贼。今正其时。事不可期。兵难预
度。倘惊尘忽起。祸出不虞。臣进不之京。退不及事。微躯塞
责。无益于军。诚愿陪扈属车。仰望云汉。顾惟军旅之重。正
当预备之辰。不敢释此严防。驰赴恩命。惟当利兵训卒。息
烽候于三边。耀武怀荒。宣皇威于万里。无任悚荷屏营之
至。

** 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

王晙 第 3b 页

突厥时属乱离。所以塞降附。其与部落。非有雠嫌。情异北
风。理固明矣。养成其衅。虽悔何追。今者河曲之中。安置降
虏。此辈生梗。实难处置。日月渐久。奸诈逾深。窥边间隙。必
为患难。今有降者部落。不受军州进止。辄动兵马。屡有伤
杀。询问胜州左侧。被损五百馀人。私置烽铺。潜为抗拒。公
私行李。颇实危惧。北虏如或南牧。降户必与连衡。臣问没
蕃归人云。却逃者甚众。南北信使。委曲通传。此辈降人。翻
成细作。傥收合馀烬。来逼军州。虏骑凭陵。胡兵应接。表里
有敌。进退无援。虽复韩彭之勇。孙吴之策。令其制胜。其可
必乎。望至秋冬之际。令朔方军盛陈兵马。告其祸福。啖
王晙 第 4a 页
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
地。并分配淮南河南宽乡安置。仍给程粮。送至配所。虽复
一时劳弊。必得久长安稳。二十年外。渐染淳风。持以锐兵。
皆为劲卒。若以北狄降者。不可南中安置。则高丽俘虏。置
之沙漠之曲。西域编氓。散在青徐之右。唯利是视。务安疆
场。何独降胡。不可移徙。近者在边将士。爰及安蕃使人。多
作谀辞。不为实对。或言北虏破灭。或言降户安静。志欲自
言功效。非有以徇邦家。伏愿察斯利口。行兹远虑。边荒清
晏。黎元幸甚。臣料留住之议。谋者云遵故事。必言降户之
王晙 第 4b 页
辈。旧置河曲之中。昔年既得康宁。今日还应稳便。但时异
事变。先典攸传。往者颉利破亡。边境宁谧。降户之辈。无复
他心。所以多历岁年。此类皆无动静。今虏见未破灭。降户
私使往来。或畏北虏之威。或怀北虏之惠。又是北虏戚属。
夫岂不识亲疏。将比昔年。安可同日。臣料其中。颇有三策。
若盛陈兵马。散令分配。内获精兵之实。外祛黠虏之谋。暂
劳永安。此上策也。若多屯士卒。广为备拟。亭障之地。蕃汉
相参。费甚人劳。此下策也。若置之朔塞。任之来往。通传信
息。结成祸胎。此无策也。伏愿察斯三者。详其善恶。利害之
王晙 第 5a 页
状。长短可寻。纵因迁移。或致逃叛。但有移得之者。即是今
日良图。留待河冰。恐即有变。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
行。敢不尽言。

* 吴兢

兢。汴州浚仪人。以史才荐拜右拾遗内供奉直史馆。开元
中拜谏议大夫兼修文馆学士。历台洪饶蕲四州刺史。加
银青光禄大夫。封长垣县子。天宝初入为恒王傅。八年卒。
年八十馀。

** 乞典郡表

王晙 第 5b 页

臣自掌史东观。十有七年。岁序徒淹。勤劳莫著。不能勒成
大典。垂诫将来。顾省微躬。久妨贤路。乞罢今职。别就他官。
至于理人之政。在兢尤所详晓。望令试典一郡。刺举外台。
必当效绩循良。不负朝寄。又兢父致仕巳来。俸料斯绝。所
冀禄秩稍厚。甘脆有资。乌鸟之诚。幸垂矜察。

** 让夺礼表

草土臣兢言。伏奉去年八月十日恩敕。追臣赴京。起复尚
书水部郎中。依旧兼判刑部郎中知国史事。闻命惊号。心
手无措。臣兢中谢。臣行负幽明。祸延所怙。衔哀茹血。五情
王晙 第 6a 页
崩溃。卜邻之训。永慕不追。陟岵之感。穷冤已及。但心同木
石。未能自死。岂悟皇明。旋加辟命。且臣闻在家称孝。居国
必忠。苟违斯理。实亏礼教。焉有躬婴荼毒。而迹忝南史。首
伏苫庐。而名叨东观。将何以发挥帝典。袖贬人伦。定一代
之是非。为百王之准的。臣不敢远喻前古。广饰浮辞。自近
岁以来起复者。则有御史大夫解琬黄门侍郎张说工部
侍郎苏颋。皆诉哀陈。特蒙矜遂。此实成例。窃敢庶几。伏愿
陛下敦孝理之风。全通丧之典。追收纶涣。俯纳恳诚。许其
毕疚私庭。终服凶次。获申负土之礼。用展攀柏之悲。则虽
王晙 第 6b 页
死之年。犹生之日。无任荒迫之至。谨遣臣大学生终奉表
陈乞以闻。

** 第二表

草土臣兢言。频表乞哀。诚辞已罄。未蒙矜亮。奖喻弥切。鞠
躬周章。倍增号震。臣闻自昔墨缞。本因兵革。权宜变礼。不
为文儒。后来浮薄。罕存丧纪。事匪军容。亦从权夺。陛下休
明抚运。景业惟新。伏望革近代之浇漓。复先王之至德。况
史官之任。为代准的。若苟亏情理。辄徇恩荣。腼目强颜。操
书事。适足玷圣朝之孝理。何以树终古之风声。特乞天
王晙 第 7a 页
慈。少加矜察。使毕情苫。少申悲露。则天地之恩。实为至厚。
臣子之道。幸此克全。无任恳迫之至。谨诣朝堂路左奉表
乞哀以闻。

** 第三表

草土臣兢言。臣去秋九月一日冒死哀诉。冀得终服私门。
天眷犹邈。未垂哀察。跼影穷号。罔知自寘。又奉十一月二
日敕。史馆要才。须从权夺。宜令州县敦谕发遣者。伏对崩
号。触绪屠裂。臣某中谢。臣孝亏诚感。奄遘悯凶。沥胆衔荼。
崩心茹棘。尪骸残喘。岂冀生全。天泽曲私。屡加夺命。令居
王晙 第 7b 页
史阁。是掌记言。臣昔忝此官。十有馀载。才轻寄重。答效无
施。未能袖贬有章。使人伦知劝。典谟大训。与日月俱悬。即
微臣平日。其旷职如此。今心形陨越。荒疾失图。宁可重处
南董之司。频叨班马之列。实贻贪禄之咎。更招废礼之辜。
顾视等夷。何施面目。且三年之制。贵贱同遵。四时之悲。几
筵是托。乞归身苫。趋侍松茔。既不负素心。亦不玷皇化。干
黩已屡。伏待刑书。无任崩迫之至。谨诣朝堂路左奉表乞
哀以闻。

** 为桓侍郎让侍中表

王晙 第 8a 页

臣彦范言。伏奉恩制。除臣侍中。光大之命。忽降望表。颠越
之惧。顿积心涯。臣某闻君子树功。心在利物。义夫建策。口
不言赏。故田畴以责塞为(阙十六字)趾达于闾里筮仕本祈于
州县。属天道贞观。功能咸录。曾未一纪。殆将十迁。二入宪
司。莫禁奸宄。再升会府。宁裨准绳。掌棘木之刑。讼声讵弭。
受羽林之寄。军容未肃。循省知惧。寝兴弗遑。顷逆竖等潜
搆祸端。窃窥神器。外结凶党。阴怀密图。则天大圣皇帝天
纵睿明。察之于将兆。陛下性命神武。擒之于发机。臣职统
王晙 第 8b 页
士卒。受命枭斩。此宗社之福也。陛下之明也。臣何力之有
焉。金紫佩腰。已亏于曩节。貂蝉冠首。胡颜于后命。不出旬
朔。顿越等伦。臣知不可。物议谁塞。臣又闻暴进者罹咎。知
止者无辱。诗有匪服之议。易著折足之诫。历考前载。益用
惶惑。且赏罚之柄。国之大典。罚一罪使天下革心。赏一人
使天下知劝。今皇极肇建。明命初基。惠化始覃。而赏劝失
中。此臣所以固让也。况此官出纳帝命。喉舌王言。政之理
乱。实所攸系。岂可以微蚋之力。能负邱山。一苇之航。克济
溟渤。伏愿览任官惟贤之旨。察量能受职之义。寝巳施之
泽。鉴不夺之诚。幸甚幸甚。

王晙 第 9a 页

** 谏畋猎表

臣兢言。伏见明制。来年五月五日幸东都。道路皆以陛下
至长春宫及沙苑。当有畋猎之事。今东土耆艾。关河士女。
莫不欣跃舞忭。翘望帝车。延颈企踵。所思者德。伏愿陛下
举无失礼。动则有章。诗云。敬慎威仪。惟人之则。愚臣以山
陵始毕。甫及逾年。陛下缞服虽除。心丧未巳。四海之内。八
音尚遏。岂可遽将犬马为娱。鹰隼是务。必或如此。则恐伤
人子之道。亏天地之经。欲令万方。何所取则。况礼经云。三
王晙 第 9b 页
年之丧。自天子达之。陛下既俯顺当时之请。唯行易月之
制。奈何更盘于游畋。以徇从禽之乐。岂可谓明王之孝理
天下乎。而望德教加于百姓。必不可得也。昔鲁侯观鱼于
棠。春秋尚列其戒。陛下若既葬而猎。后代岂不为刺。且驰
骛山泽之间。经过林薄之下。水谷之危未远。衔策之变不
恒。伏愿陛下重慎防微。须为社稷自爱。老子曰。我无为而
人自化。我无欲而人自朴。诗云。尔之教矣。人胥效矣。由是
观之。居上者必慎所好。愚臣职居待问。兼掌史笔。窃以君
举必书。位在无隐。既闻众所流议。实恐有玷圣猷。区区之
诚。唯在于此。辄敢[:#AS-FD55:●]死上陈。伏愿留神省察。恕此狂斐之
王晙 第 10a 页
罪。

** 谏十铨试人表

臣闻易称君子思不出其位。言各止其所。不侵官也。此实
百王准的。伏见敕旨。令韦抗等十人分掌吏部铨选。及试
判将毕。递召入禁中决定。虽有吏部尚书及侍郎。皆不得
参其事。议者皆以陛下曲受谗言。不信于有司也。然则居
上临人之道。经邦纬俗之规。必在推诚。方能感物。抑又闻
用天下之智力者。莫若使天下信之。故汉光武置赤心于
人腹。良有旨哉。昔魏明帝尝卒至尚书省。尚书令陈矫跪
王晙 第 10b 页
问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按行省司文簿。矫曰。此是臣之
职分。陛下非所宜临。若臣不称职。则就黜退。陛下宜即还
宫。帝惭而返。又陈平丙吉者。汉家之宰相也。尚不对钱谷
之数。不问路死之人。故上自天子。至于卿士。守其职分。而
不可辄有侵越也。况我大唐万乘之君。卓绝千古之上。岂
得下行选事。顿取怪于朝野乎。凡是选人书判。并请委之
有司。仍停此十铨分选。复以三铨还有司。

** 上贞观政要表

臣兢言。臣愚比尝见朝野士庶。有论及国家政教者。咸云
王晙 第 11a 页
若陛下之圣明。克遵太宗之故事。则不假远求上古之术。
必致太宗之业。故知天下苍生所望于陛下者。诚亦厚矣。
易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今圣德所感。可谓深矣。窃
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
也。虽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皆所不逮
也。至如用贤纳谏之美。垂代立教之规。可以宏阐大猷。增
崇至道者。并焕乎国籍。作鉴来叶。微臣以早居史职。莫不
成诵在心。其有委质策名。立功树德。正词鲠义。志在匡君
者。并随事载录。用备劝戒。撰成一帙十卷。合四十篇。仍以
王晙 第 11b 页
贞观政要为目。谨随表奉进。望纡天鉴。择善而行。引而伸
之。触类而长之。易不云乎。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伏
愿行之而有恒。思之而不倦。则贞观巍巍之化。可得而致
矣。昔殷汤不如尧舜。伊尹耻之。陛下傥不修祖业。微臣亦
耻之。诗云。念我皇祖。陟降庭止。又云。无忝尔祖。聿修厥德。
此诚钦奉祖先之义也。惟陛下念之哉。则万方幸甚。不胜
诚恳之至。谨奉表以闻。谨言。

** 请总成国史奏

臣往者长安景龙之岁。以左拾遗起居郎兼修国史。时有
王晙 第 12a 页
武三思张易之昌宗纪处讷宗楚客韦温等。相次监领其
职。三思等立性邪佞。不修宪章。苟饰虚词。殊非直笔。臣愚
以为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遂潜心积思。别撰唐书九
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于私室。虽[:#AS-92F9:⿰帛⿱丿糸]历二十馀年。尚
刊削未就。但微臣私门凶衅。顷岁以丁忧去官。自此便停
知史事。窃惟帝载王言。所书至重。傥有废绝。实深忧惧。于
是弥纶旧纪。重加删辑。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断自隋
大业十三年。迄乎开元十四年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
尽在于斯矣。既撰将成此书于私家。不敢不奏。又卷轴稍
王晙 第 12b 页
广。缮写甚难。特望给臣楷书手三数人。并纸墨等。至绝笔
之日。当送上史馆。

** 上中宗皇帝疏

今闻道路云云。皆言贼臣等窃议。以安国相王连谋于重
俊。共加罗织。将欲寘于法。臣既忝职谏曹。安敢不奏。臣闻
庶物不可以自生。阴阳以之亭育。大宝不可以独守。子弟
成其藩翰。昔武王圣主也。成王贤嗣也。然封建鲁卫。以扶
社稷。所以龟鼎相传。七百馀载。始皇绝昭襄之业。承战争
之弊。忽先王之典制。比宗亲于黔首。孤立无辅。二代而亡。

王晙 第 13a 页

及诸吕用权。将倾刘氏。朱虚为其心腹。绛侯作其爪牙。刘
氏复安。岂非宗子之力欤。国之安危。在于藩屏。故设官分
职。先亲后疏。诗云宗子维城。书云九族既睦。自文明之后。
皇运中衰。国之祚裔。不绝如线。洎陛下龙兴。恩被骨肉。搜
谪窜于炎障。复衣冠于庭阙。万国欢心。孰不庆幸。且安国
相王实陛下之同气。六合至广。亲莫加焉。但贼臣等日夜
同谋。必欲寘于极法。此则祸乱之渐。不可不察。夫相王之
仁孝。幽明共知。顷遭荼苦。哀毁过制。以陛下为性命。亦陛
王晙 第 13b 页
下之手足。大孝于父母。而恶于兄弟者。未之有也。若信任
邪佞。委之于法。必伤陛下之恩。失天下之望。所谓芟刈股
肱。独任胸臆。方涉江汉。弃其舟楫。可为寒心。可为恸哭。自
昔剪伐枝干。委权异族者。未有不丧其宗社也。何以明之。
秦任赵高。卒致倾败。汉委王莽。遂成篡逆。晋家以自相鱼
肉。寰瀛鼎沸。隋皇以猜忌子弟。海县尘飞。验之覆车。安可
重迹。是以任之以权。虽疏必重。夺之以势。虽亲必轻。臣又
闻之。根朽则木枯。源涸则流竭。子弟者国之根源。岂可使
其朽竭哉。先王所以广封树。存亲亲。使谋孙翼子。柯叶硕
茂。况皇家枝干。零落无几。方之先朝。十不存一。自陛下登
王晙 第 14a 页
极。于今四纪。一子以弄兵被诛。一子以愆失远任。惟此一
弟。朝夕左右。斗粟尺布之刺。可不慎焉。苍蝇之诗。诚可畏
也。昔者谤书盈箧。难明于主君。谗言三至。见疑于慈母。伏
愿陛下降明制。晓偫邪。使忠臣孝子。知友于之爱。奸佞庸
回。执谗慝之口。下全棠棣之美。上慰罔极之心。德教加于
兆人。风化流于千载。则偫生幸甚。臣本布衣。匪求官达。圣
明过听。拔齿诤臣。不胜受恩之甚。谨昧死谠言。轻渎天威。
伏增战汗。

** 上元宗皇帝纳谏疏

王晙 第 14b 页

自古人臣。不谏则国危。谏则身危。臣愚食陛下禄。不敢避
身危之祸。比见上封事者。言有可采。但赐束帛而巳。未尝
蒙召见。被拔擢。其忤旨。则朝堂决杖。传送本州。或死于流
贬。由是臣下不敢进谏。古者设诽谤木。欲闻已过。今封事
谤木比也。使所言是。有益于国。使所言非。无累于朝。陛下
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道路流传。相视怪愕。夫汉高帝
赦周昌桀纣之对。晋武帝受刘毅桓灵之讥。况陛下豁达
大度。不能容此狂直耶。夫人主居尊极之位。颛生杀之权。
其为威严峻矣。开情抱。纳谏诤。下犹惧不敢尽。奈何以为
王晙 第 15a 页
罪。且上有所失。下必知之。故郑人欲毁乡校。而子产不听
也。陛下初即位。犹有褚无量张廷圭韩思复辛替否柳泽
袁楚客数上疏争时政得失。自顷上封事。往往得罪。谏者
顿少。是鹊巢覆而凤不至。理之然也。臣诚恐天下骨鲠士。
以谠言为戒。挠直就曲。斲方为刓。偷合苟容。不复能尽节
忘身。纳君于道矣。夫帝王之德。莫盛于纳谏。故曰。木从绳
则正。后从谏则圣。又曰。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猛虎在山
林。藜藿为之不采。忠谏之有益如此。自古上圣之君。恐不
闻已过。故尧设谏鼓。禹拜昌言。不肖之主。自谓圣智。拒谏
王晙 第 15b 页
害忠。桀杀关龙逄而灭于汤。纣杀王子比干而灭于周。此
其验也。夫与理同道罔不兴。与乱同道罔不亡。人将疾。必
先不甘鱼肉之味。国将亡。必先不甘忠谏之说。呜呼。惟陛
下深鉴于兹哉。隋炀帝骄矜自负。以为尧舜莫巳若。而讳[●
]憎谏。乃曰。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大臣苏威欲
开一言不敢发。因五月五日献古文尚书。帝以为讪巳。即
除名。萧瑀谏无伐辽。出为河池郡守。董纯谏无幸江都。就
狱赐死。自是蹇谔之士。去而不顾。外虽有变。朝臣钳口。帝
不知也。身死人手。子孙剿绝。为天下笑。太宗皇帝好悦至
王晙 第 16a 页
言。时有魏徵王圭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
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尝谓宰相曰。自知
者为难。如文人巧工。自谓已长。若使达者大匠。诋诃商略。
则芜辞拙迹见矣。天下万机。一人听断。虽甚忧劳。不能尽
善。今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鉴照形。美恶毕见。当
是时。有上书益于政者。皆黏寝殿之壁。坐望卧观。虽狂瞽
逆意。终不以为忤。故外事必闻。刑戮几措。礼义大行。陛下
何不遵此道。与圣祖继美乎。夫以一人之意。综万方之政。
明有所不烛。智有所不周。上心未谕于下。下情未达于上。
王晙 第 16b 页
伏惟以虚受人。博览兼听。使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
四门明四目也。其能直言正谏。不避死亡之诛者。特加宠
荣。待以不次。则失之东隅。冀得之桑榆矣。

** 大风陈得失疏

自春以来。亢阳不雨。乃六月戊午。大风拔树。坏居人庐舍。
传曰。欲德不用。厥灾旱。上下蔽隔。庶位踰节。阴侵于阳。则
旱灾应。又曰。政悖德隐。厥风发屋坏木。阴类大臣之象。恐
陛下左右。有奸臣擅权。怀谋上之心。臣闻百王之失。皆由
权移于下。故曰人主与人权。犹倒持太阿。授之以柄。夫天
王晙 第 17a 页
降灾异。欲人主感悟。愿深察天变。杜绝其萌。且陛下承天
后和帝之乱。府库未充。冗员尚繁。户口流散。法出多门。赇
谒大行。趋竞弥广。此弊未革。实陛下庶政之阙也。臣不胜
惓惓。愿斥屏偫小。不为慢游。出不御之女。减不急之马。明
选举。慎刑罚。杜侥倖。存至公。虽有旱风之变。不足累圣德
矣。

** 谏东封不宜射猎疏

陛下爰自雒邑。将告禅岱宗。行经数州。屡以畋猎为事。伏
恐外荒之攸渐成。非致理之所致。况陈封告成。礼容甚大。
王晙 第 17b 页
伏愿罢此游畋之事。克备文物之仪。又贞观时。太宗文皇
帝凡有巡幸。则博选识达古今之士。以在左右。每至前代
兴亡之地。皆问其所繇。用为鉴诫。伏愿陛下遵而行之。则
与夫骋奔马于涧谷。要狡兽于丛林。不慎垂堂之危。不思
驭朽之变。安可同年而较其优劣。

** 贞观政要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
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
张。每克已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良足可
王晙 第 18a 页
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于垂代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
词。可以宏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备加甄录。体制
大略。咸发成规。于是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
宏纲。词兼质文。义在惩劝。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
凡一帙一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贞观政要。庶乎有国有家。
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
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巳哉。其篇目次第。列之于
左。

* 杨玚

王晙 第 18b 页

玚字瑶光。华州华阴人。开元中历迁国子祭酒。再迁大理
卿。拜左散骑常侍。卒年六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 请定帖经奏

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
头月尾。孤经绝句。自今已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今之明经。习左氏者十无一二。恐左氏之学废。又周礼仪
礼公羊谷梁。亦请量加优奖。

** 谏限约明经进士疏

太学者。教人务礼乐敦诗书也。古制。卿大夫子弟。及诸侯
王晙 第 19a 页
岁贡小学之异者咸造焉。故曰。十五入太学。学先圣礼乐。
而朝廷君臣之礼。班以品类。分以师长。三德以训之。四教
以睦之。人既知劝。且务通经。学成业著。然后爵命加焉。以
之效职。则知礼节。以之莅人。使识廉让。则棫朴之咏兴也。
伏闻承前之例。监司每年应举者。尝有千数。简试取其尤
精。上者不过二三百人。省司重试。但经明行修。即与擢第。
不限其数。自数年以来。省司定限。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
年不过百人。两监惟得一二十人。若常以此数而取。臣恐
三千学徒。虚废官廪。两监博士。滥縻天禄。臣窃见流外入
王晙 第 19b 页
仕。诸色出身。每岁尚二千馀人。方于明经进士。多十馀倍。
则是服勤道业之士。不及胥吏浮虚之徒。以其效官。岂识
于先王之礼义。国家大启庠序。广置教道。厚之以政始。训
之以士先。岂徒然哉。将有以也。陛下设学校。务以劝进之。
有司为限约。务以黜退之。臣之微诚。实所未晓。臣伏见承
前以来。制举遁迹丘园孝弟力田者。或试时务策一道。或
通一经。粗明文义。即放出身。亦有与官者。此国家恐其遗
才。至于明经进士。服道日久。请益无倦。经策既广。文辞极
难。监司课试。十巳退其八九。考功及第。十又不收其一二。

王晙 第 20a 页

若长以为限。恐儒风渐坠。小道将兴。若以出身人多。应须
诸色都减。岂在独抑明经进士也。

* 柳涣

涣。蒲州解人。河北道推勾租庸使兼复囚使判官卫州司
功参军。开元初为中书舍人。

** 请还葬伯祖奭表

臣堂伯祖奭。去显庆三年。与褚遂良等五家同被谴戮。虽
蒙遗制荡雪。而子孙亡没并尽。唯有曾孙无忝。见贯龚州。
王晙 第 20b 页
蒙雪多年。犹同远窜。陛下自临宇县。优政必被。鸿恩及于
泉壤。大造加于亡绝。先天巳后。频降丝纶。曾任宰相之家。
并许收其沦滞。况臣伯祖往叨执政。无犯受诛。稿窆尚隔
故乡。后嗣遂编蛮服。臣不申号诉。义所难安。伏乞许臣伯
祖还葬乡里。其曾孙无忝放归本贯。

** 赵郡洨河石桥铭

于绎工妙。冲讯灵若。架海维河。浮鼋役鹊。伊制或微。兹模
盖略。析坚合异。超涯截壑。支堂勿动。观龙是跃。信梁而奇。
在启为博。北走燕蓟。南驰温洛。騑騑壮辕。殷殷雷薄。携斧
拖绣。骞骢视鹤。艺入侔天。财丰颂阁。斲轮见嗟。错石惟作。

王晙 第 21a 页

并固良球。人斯瞿目[:#AS-FBED:●]郭。

* 冯绍正

绍正。福州长乐人。开元中官少府监守殿中丞。累迁户部
侍郎。封安昌县开国男。

** 贺雨表

自夏以来。时稍微旱。昨令臣画龙刻鱼。圣躬亲用祈祷。先
天不违。油云郁兴。甘泽滂降。百谷丰就。万物滋成。臣忝有
司。实荷殊庆。请宣付史馆。以阐皇猷。

王晙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