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五 第 1a 页 WYG0499-03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
存疑
等谨按朱彝尊原书于城市门之末附存疑一
卷凡旧迹所传或存其名而莫指其地或纪其事
而他无可徵者皆别为编出以俟考今按卷中如
元杨惟中之建太极书院其地在今内城南应移
入内城南城卷内又廉希宪之万柳堂栗氏之玩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b 页 WYG0499-0387b.png

芳亭其地在今郊南应移入郊南卷此外各条则
概仍其旧其散见诸书有足资互證者谨为增辑
于后
原舜庙颂唐韦稔撰颜頵正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闰
八月
等谨案析津志亦称燕京金故宫西有舜庙第
其遗趾所在不可复辨矣
原唐复舜庙颂在幽州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a 页 WYG0499-0387c.png

原幽州有虞舜庙久湮至唐贞元间始复
原庙据金故苑西北隅兵后废不治独唐贞元间颜鲁
公子頵书幽州节度使韦稔重修庙碑尚存书画端庄
殊有父风
原虞帝庙颜书元时尚在见王恽文集有大都复虞帝
庙碑记谓此碑人屡欲易去砻以他用主者心惝恍若
有儆动乃已后有道士陈志元起长春别院复购之约
不犯原刻止用石背及来徙碑趺坼矣而身挺植重不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b 页 WYG0499-0387d.png

克举道士愓息不敢徙仍安原处其著异如此
原铁牛庙在旧燕城东南有土埋铁牛露脊不知起于
何时
等谨案析津志铁牛大力神庙在南城施仁门
内东南有小庙无碑又坊市条下有铁牛坊注云
有铁牛庙因其庙而名其坊市人亦祀之施仁门
乃金之东门元时门内铁牛庙及坊尚存明图经
志书不载则明初已废矣
卷一百五十五 第 3a 页 WYG0499-0388a.png

增铁牛庙在旧城东南近东城路北土埋铁牛露脊都
人因而祠之
原唐游击将军薛彦碑在幽州
等谨案薛彦碑今无考
卷一百五十五 第 3b 页 WYG0499-0388b.png

原碑赵含撰并书开元十八年正月立
卷一百五十五 第 4a 页 WYG0499-0388c.png

等谨案张说遗爱颂碑今无考
原金国子学碑二在旧燕城南上刻春秋礼记文今磨
灭不完
等谨案金时石经文碑据明图经志书在白纸
坊是此碑明时尚存今已佚
原元王恽修理大都南京石经事状云窃见大都南京
庙学所有九经石刻刋琢极精近年以来旧制既废举
皆散乱于荒烟草棘间日就摧圮甚可惋惜且经之遗
卷一百五十五 第 4b 页 WYG0499-0388d.png

制自汉唐至今历代圣王无不尊崇修理盖重夫经世
大法故也今海宇混一方息马论道之时据上项石经
理合修立以彰国容按九经石刻旧在汴梁学宫金人
移置于燕今不复存矣
增石经文碑碑在旧南城白纸坊乃金旧国子学殿堂
门庑皆燬惟馀石碑二通上刻春秋经传及礼记文多
磨灭不完
等谨案金国子学图经志书称在白纸坊则其
卷一百五十五 第 5a 页 WYG0499-0389a.png

故址当在今都城之西南隅但白纸坊自明嘉靖
中筑外城后坊地划而为两其在城内城外已无
可考
原四贤祠者燕贤臣郭隗乐毅剧辛邹衍也四像皆南
面列坐一王者拱其侧则昭王也国工刘銮所塑技极
精巧
原宣和二年既得燕山赵良嗣言顷在北国与燕中豪
士刘范李奭及族兄柔吉三人结义同心欲拔幽蓟归
卷一百五十五 第 5b 页 WYG0499-0389b.png

朝沥酒子北极祠下祈天为约
朱彝尊原按幽州旧有医无闾祠北极祠又有舜
庙及燕四贤祠乐毅刘靖霍原均有专祠多山川
神祇圣贤之祀其后寖废而莫之举矣
原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张良管仲
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枢密
院遣官行礼
等谨按武成王庙祀齐太公唐书礼乐志开元
卷一百五十五 第 6a 页 WYG0499-0389c.png

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
秋上戊祭之仍以古名将为十哲像坐侍后罢中
祀遂不祭金泰和六年诏建昭烈武成王庙其制
如唐旧礼至明洪武二十年令武成王从祀帝王
庙罢其旧庙仍去王号自是庙祀遂废
增武成王庙在保大坊都指挥使司之西
原杜康庙在旧城北
等谨案杜康庙明图经志书不载盖废自明代
卷一百五十五 第 6b 页 WYG0499-0389d.png

者
增杜康庙在北城光禄寺内居西偏内有天师宫奉礼
部标拨道士一人在内提点看经专一焚修香火盖为
酝造御酒每日于上位玉押槽内支酒一瓶以供杜康
提点者自行收贮
等谨按元至元间建崇真万寿宫以处道流张
留孙俗名天师庵亦曰天师宫明图经志书云在
蓬莱坊相传今显佑宫及步军统领衙门即其地
卷一百五十五 第 7a 页 WYG0499-0390a.png

此条所称光禄寺内之杜康庙天师宫以析津志
所载北城道里计之一云枢密院西为玉山馆玉
山馆西北为蓬莱坊天师宫又云枢密院南转西
为宣徽院院南转西为光禄寺酒坊桥其方位似
亦有相證合者谨附识以备考
原幽燕思先驿后有五树桧忽生药丸试摘服之往往
疗疾有验
等谨按思先驿并五桧已久废无考
卷一百五十五 第 7b 页 WYG0499-0390b.png

原大悲阁榜虞世南所书
等谨按析津志云圣恩寺即大悲阁在南城旧
市之中建自唐至辽开泰重修圣宗遇雨飞驾来
临改寺圣恩而阁𨽻焉金皇统九载即其地而新
之元至元壬午春重修中奉大夫总判翰林国史
集贤院领会同馆道教事安藏撰记二十四年四
月立石寺外阁祠大悲观音菩萨据此则大悲阁
元时尚存也今无可考
卷一百五十五 第 8a 页 WYG0499-0390c.png

原辽太祖援石晋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白衣
观音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
木叶山建兴王寺春秋告赛尊为家神
卷一百五十五 第 8b 页 WYG0499-0390d.png

原唐处士富麟翁从县令芮通源游兰居寺通源给以
绿牝鞍
等谨按兰居寺系唐刹久废
卷一百五十五 第 9a 页 WYG0499-0391a.png

原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
等谨按开泰寺始建于辽金元以来屡加修治
见元统志至明遂废天顺时统志已不载
原开泰八年十二月幸开泰寺宴饮
原重熙二十三年冬十月以开泰寺铸银佛像曲赦在
京囚
补燕旧有开泰寺王沂公谓是辽魏王汉宁所建元王
恽秋涧集中载重修开泰寺功德疏亦曰乃眷燕山昔
卷一百五十五 第 9b 页 WYG0499-0391b.png

为辽府开泰禅寺者爰因邺第建自枢臣然辽史宗室
初无魏王汉宁传也
增大开泰寺在昊天寺之西北寺之故基辽统军邺王
宅也始于枢密使魏王所置赐名圣寿作十方大道圣
宗开泰六年改名开泰殿宇楼观雄壮冠于全燕至金
国又增之厥后毁于兵独存大殿壬子春海云诸大老
请云山珍公开堂演法遂为此寺之五代祖宪宗弥加
崇重赐以金帛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0499-0391c.png

朱昆田原按辽于开泰寺铸银佛像在重熙二十
三年当即晁以道集中所云也
等谨案开泰寺铸银佛像今无考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0499-0391d.png

原圣宗统和六年三月幸延洪寺
朱彝尊原案延洪开泰二寺元混一方舆胜览中
犹载之至明修一统志及寰宇通志无有寺未必
尽废也大约易其名故迹遂不可考矣
等谨按析津志云延洪寺在崇智门内有阁起
自中唐至本朝那摩国师重修之寺西别有洞房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0499-0392a.png

尤为深邃按崇智乃金之北门寺在崇智门内则
地当金之北城矣今无可考
增延洪禅寺在旧城寺有唐故幽州延洪寺禅伯遵公
遗行碑守蓟州录事参军摄幽州安次令试大理评事
阎栻撰又按重修记寺在辽乾统间称为甲刹至元朝
统御之初金人南奔兵烬之馀此寺殿阁岿然独存壬
子岁赐白金为香资至元二十五年中元日住持僧戒
海立石纪其事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0499-0392b.png

原重熙十一年十二月以宣献皇后忌日上与皇太后
素服饭僧于三学寺
等谨按三学寺后改曰圆明寺查明统志内已
无此刹
原三学寺改名圆明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曰粤三学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0499-0392c.png

之巨刹冠四海之名蓝今改僧而舍尼遂从禅而革律
邀印公为粥饭头请湛然作功德主
增圆明寺旧都三学寺也在康乐坊肇始于辽金未及
百年而荒废后复兴建革律为禅改今名至元二十年
十月望资德大夫领大都留守司大兴府都总管行工
部尚书知少府监段贞立石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0499-0392d.png

原少帝自金天眷五年十月至燕京居安普寺前后三
四年天眷十年金主令帝出寺赐宅燕京之北其实有
人监守之十二年九月燕京大火旬日不息焚死者千
人金主勒兵出城北门避之于宝盖寺去帝居所止数
十步
原少帝到燕京居安普寺后徙居城东玉田观
朱彝尊原案窃愤录南烬纪闻皆伪书也其纪钦
宗留燕事迹与北狩行录燕云录不同盖未足深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0499-0393a.png

信者
等谨按宋金二史皆载宋二帝以金太宗天会
五年四月至燕若天眷乃金熙宗年号在天会之
后十年且天眷三年后即改称皇统并无五年窃
愤续录谓少帝自金天眷五年十月至燕谬舛滋
甚益徵其书之不足信也
原金承安间敕选僧祖朗为香林禅寺开山提点
等谨按香林禅寺今无考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0499-0393b.png

原崇寿禅院者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退老之旧居
也圆通大师祖朗示寂于此先七日作颂万松老人赞
曰讷于言而敏于行璞其猊而玉其心寒蝉将蜕尚袅
馀音其弟子瘗骨于国师灵塔之左去京城之南可二
里许
等谨按崇寿禅院今无考大圣安寺据析津志
云在旧城金皇统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新
堂成崇五仞广十筵轮奂之美为郡城冠七年诏改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0499-0393c.png

寺之额为大圣安殆金元以来名刹也至明遂废
原秘书省今在燕弘法寺
等谨按析津志弘法寺在旧城金大定十八年
潞州崔进之女法珍印经一藏进于朝命圣安寺
设坛为法珍受戒为比邱尼二十三年赐紫衣弘
教大师明昌四年立碑石秘书丞兼翰林修撰赵
沨记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篆额盖此刹元时尚
存废于明代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0499-0393d.png

原至元二十一年九月以江南总摄嘉木扬喇勒智发
宋陵冢所收金银宝器修天衣寺
等谨按天衣寺久废无考
原至治元年三月宝集寺金书西番般若经成
等谨按析津志云寺建于唐大概见于宗原堂
记其词曰宗原堂者大宝集寺之丈室也佛殿前
石幢刻曰大唐幽州宝集寺唐碑亦有宝集之名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0499-0394a.png

寺创于唐世可考见矣辽统和间沙门彦圭彦琼
宗景重熙间慧鉴金天会时思愿智遍大定间重
晖承安间志元皆统领教门元时一传为行秀再
传为圆明知栋至正三年仪公被诏主寺尝承诏
校金书藏典为撰续释氏通鉴进诸嘉禧殿上嘉
叹之据此则兹寺自唐至辽金元皆为巨刹明初
遂废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0499-0394b.png

原大德五年二月赐兴教寺地百顷
等谨按元大都图册云兴教寺在顺承门内街
西佛会甲于京师明统志不载此寺殆久废矣
原皇庆五年十月建帝师帕克斯巴殿于大兴教寺六
年三月赐大兴教寺僧斋食钞二万锭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6a 页 WYG0499-0394c.png

原至治二年十月建太祖神御殿于兴教寺
原特们德尔取兴教寺后壖园地三十亩
增兴教寺在阜财坊
原皇庆六年六月赐大乾元寺钞万锭俾营子钱供缮
修之费
朱彝尊原按上都亦有大乾元寺
等谨按大乾元寺及后条所称五方佛铜像俱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6b 页 WYG0499-0394d.png

无考
原泰定二年七月修大乾元寺三年七月幸大乾元寺
敕铸五方佛铜像
原延祐三年以起建新寺始置营缮提点所天历三年
改永福营缮司
等谨按析津志永福寺有青琉璃塔未详其处
原延祐五年十一月敕大永福寺创殿七年二月罢造
永福寺戊午建御容殿于永福寺至治元年二月大永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7a 页 WYG0499-0395a.png

福寺成
原泰定二年正月奉安显宗像于永福寺给祭田百顷
原泰定三年十月中书省臣言养给军民必藉地利世
祖建大宣文弘教寺赐永业当时已号虚费而成宗复
搆天寿万宁寺较之世祖用增倍半若武宗之崇恩福
元寺仁宗之承华普庆寺租㩁所入益又甚焉英宗凿
山开寺损兵伤农而卒无益夫土地祖宗所有子孙当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7b 页 WYG0499-0395b.png

共惜之恐兹后藉为口实妄兴工役邀福利以逞私欲
惟陛下察之帝嘉纳焉
等谨按大宣文弘教寺今
静宜园之万安山法海法华二寺相传即其遗址详郊
坰西十五卷天寿万宁寺在今鼓楼东偏详内城
北城卷中承华普庆寺即宝禅寺在今宝禅寺胡
衕详内城西城卷中崇恩福元寺据元人舆地要
览有大德十一年碑学士欧阳元撰今莫详其处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8a 页 WYG0499-0395c.png

原国史院进先朝实录仪中书命左三部太常寺少府
监于兴禅寺置局
等谨按析津志兴禅寺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
阁之西今莫详其旧址
增兴禅寺旧刹一行禅师建后废辛丑冬再兴建一纪
复完赐额曰万安禅寺癸丑火是年三月重建大殿方
丈客位僧舍中统三年六月立传法正宗之殿提举学
校王万庆撰书题额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8b 页 WYG0499-0395d.png

原至治元年十二月车驾幸西僧灌顶寺
等谨按灌顶寺今无考
原后至元三年以雅克特穆尔居第赐灌顶国师纳木
喀桑结号大觉海寺塑千佛于其内
原至正元年正月命永明寺写金字经一藏
等谨按永明寺今无考
原皇帝在春宫时尝幸胜因寺栋宇华洁像设严穆顾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9a 页 WYG0499-0396a.png

昭文馆大学士头陀教宗师溥光而美之溥光对曰都
民姚长者之力也因历道长者平生胜因之刱也致币
五万馀缗大藏经一藏
等谨按析津志载元翰林学士阎复胜因寺碑
述僧溥光事颇详今节录于后寺在明时已废
卷一百五十五 第 19b 页 WYG0499-0396b.png

原度宗全皇后宋亡从瀛国公入燕京后为尼正智寺
而终
等谨按正智寺今无考
原元初京师禅学分万松延洪二门比邱尼智公参万
松者也耶律楚材因请其开堂住报先寺
等谨按报先寺有辽偈见析津志明统志不载
寺与偈殆久毁矣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0a 页 WYG0499-0396c.png

增报先寺有辽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睿孝天祐皇
帝御书华严经觉林菩萨偈
朱彝尊原按元混一方舆胜览所载尚有崇圣崇
仁资福荐福济众崇孝洪法奉圣法宝诸寺
增崇圣寺在咸宁坊至元五年建
增崇仁寺在旧城玉田坊
增资福寺在旧城金大定辛卯三月僧法成建
增荐福寺在旧城归厚坊建于辽后以兵革废元朝辛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0b 页 WYG0499-0396d.png

亥岁谦公长老兴修戊午落成己未立碑
增崇孝寺辽乾统二年沙门了铢作碑铭谓析津府都
总管之公署左有佛寺厥号崇孝按幽州土地记则有
唐初年置里俗相沿则谓德宗贞元五年幽帅彭城大
师刘公济舍宅为寺传说各异以前殿梁板及后殿左
幢文考之则刘庄武公济贞元五年舍宅作寺为是
增法宝寺在旧城辽统和二十二载秘书省校书郎仇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1a 页 WYG0499-0397a.png

正已撰幢记杜永祚舍地基建寺
等谨按崇圣崇仁资福荐福崇孝法宝六寺皆
朱彝尊原按所引者今据析津志元一统志及图
经志书所载增录亦祗仅存其名馀皆无考
原祝参政颢初为给事中奉旨查在京寺观无赐额者
有青龙寺极闳丽僧言巨珰奉密旨所建颢不听立请
毁之
补元方舆胜览大兴府载佛寺三十八区中有海云寺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1b 页 WYG0499-0397b.png

元时寺有千叶杏二株名芙蓉杏傅岩起在京师筑清
晏堂以此花置瓶中钱唐张叔夏见之称其奇丽可观
江南所无岩起索叔夏赋之叔夏为填三姝媚词今失
其处故老蔑有知之者矣
等谨按海云寺据元一统志亦金元古刹至明
始废
补郓王拜珠薨晋王入继逆臣诛命奉王像祠于海云
寺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2a 页 WYG0499-0397c.png

增海云禅寺佛日圆明大宗师海云年十九开堂于庆
寿祖庭之兴国厥后三住庆寿遍历诸刹岁次辛丑燕
京普济院僧众举寺以施于师曰此刹始立于金天会
七年至大定二年赐是名其地爽垲幽僻非师居之不
可元朝壬子春师罄衣钵命庵主觉文等勠力兴修殿
宇雄丽金碧辉映为诸刹冠以师之道号曰海云赐为
寺额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2b 页 WYG0499-0397d.png

补普安禅师至温于大都作资圣寺
等谨按资圣寺今无考
补至正二十七年宫墙外长庆寺所掌成宗鄂尔多内
大槐树有龙缠其上良久飞去树皮皆剥
补金天眷四年十一月废刘豫为河南道行台傅送燕
京囚于柏王寺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3a 页 WYG0499-0398a.png

等谨按柏王寺元统志及析津志俱不载或元
时已无此寺矣
卷一百五十五 第 23b 页 WYG0499-0398b.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