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 第 1a 页 WYG0499-02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
京畿
原密云县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
等谨按密云县明属昌平州
本朝改𨽻顺天府
增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墙子
岭关界九十里西至怀柔县界二十里南至三河县界
卷一百四十 第 1b 页 WYG0499-0206b.png

三十五里北至白马关一百里东南至平谷县治九十
里西南至顺义县治七十里东北至古北口一百二十
里西北至怀柔县界三十里
增春秋及战国并为燕地秦汉并属渔阳郡
原汉白檀县地属渔阳郡
原檀州密云县即汉□奚县旧治
原后汉以居斤奚
原白檀县即古北平
卷一百四十 第 2a 页 WYG0499-0206c.png

增晋时郡县俱废后魏复置渔阳县属渔阳郡
原后魏皇始二年置密云郡治提携城领白檀要阳密
云三县
原魏兼置安州后齐废郡及二县入密云又废安乐郡
之土垠入安市
原后周以安乐郡安市县并入密云改安州为元州隋
开皇初徙元州于渔阳十六年又割幽州燕乐密云二
县于旧元州置檀州大业三年州罢为安乐郡唐武德
卷一百四十 第 2b 页 WYG0499-0206d.png

元年仍改檀州
等谨按开皇十六年太平寰宇记作十八年
原以斯地燕之边陲管障塞军五千
原万岁通天元年置渔阳军开元十九年更威武军又
有镇远军故黑城川也有三乂城横山城米城有大王
北来保要鹿固赤城邀鲁石子䴚七镇有临河黄崖二
戍
原天宝元年改为密云郡乾元元年复为檀州
卷一百四十 第 3a 页 WYG0499-0207a.png

原石晋以赂辽
原辽为檀州武威军领密云行唐二县
原宋宣和四年金人以州来归赐郡名曰横山升镇远
军节度七年金人复破之
原金废州以县属顺州后复为檀州以密云并入
原元属大都路
原明改州为密云县属顺天府正德中改昌平州属
卷一百四十 第 3b 页 WYG0499-0207b.png

原旧城创于洪武年设三门周围九里十三步新城筑
于万历四年在旧城之东设三门周围一千一百七十
九丈
原新旧城两端相连总督府居其中
等谨按前明蓟辽总督府今废
原县为蓟辽总督所驻
原县治在鼓楼西明万历二年重建
等谨按密云县署康熙五十九年修葺雍正元
卷一百四十 第 4a 页 WYG0499-0207c.png

年县令薛天培重修
原县学在鼓楼东唐贞观十二年渔阳刺史韦宏机创
建金季兵燬元至元二十八年知州杨琏重修至正六
年知州聂守节扩地增修明洪武十一年知县唐忠重
修
原唐显庆中韦宏机为檀州刺史以边人陋僻不知文
儒贵乃修学宫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像自为
赞敦劝生徒由是大化
卷一百四十 第 4b 页 WYG0499-0207d.png
卷一百四十 第 5a 页 WYG0499-0208a.png

等谨按密云县儒学明嘉靖四十五年修翰林
侍读王希烈有记万历四十一年修翰林顾玉绳
有记
卷一百四十 第 5b 页 WYG0499-0208b.png

本朝顺治十七年修户部侍郎袁懋功有记康熙五十
一年修编修李掌图有记雍正二年重修见
大清一统志
原白檀书院在县治东南密云兵备济南王见宾建馆
之东曰秋实西曰春华其前为堂稍进为亭庖湢悉具
罗列花石于庭又建社学斋房以训童子
增八旗驻防营距密云县城东北三里官署及兵房共
四千八百七十二间设副都统一员协领四员佐领十
卷一百四十 第 6a 页 WYG0499-0208c.png

六员防禦十六员骁骑校十六员兵二千名
等谨按密云县城外八旗驻防营乾隆四十二
年奉
命创设廨宇四十五年移驻
原密云驿在旧城南门外洪武十二年建
等谨按密云驿
本朝尚仍其旧
增
卷一百四十 第 6b 页 WYG0499-0208d.png

圣祖仁皇帝御制过密云县作 秋气驱残暑青林堕
叶稀马嘶凉籁动蝉噪夕阳微河绕遥通塞山回尽拱
畿黍苗膏雨足岁事念民依
增
圣祖御制密云县作 连年驻跸此城隈云谷无尘金碧
堆斗室何妨宇宙志晨昏常掖
辇舆回
等谨按密云县志县署二门内于康熙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 第 7a 页 WYG0499-0209a.png

年建
圣藻亭恭勒
圣祖御制是诗于石
增乾隆六年
御制密云道中望长城诗 秦时闉堞汉时山总为天
骄守禦艰此日长城为苑囿三秋巡狩数经还
增乾隆二十四年
御制密云行 京北重镇称密云岩城埤堄新旧邻控
卷一百四十 第 7b 页 WYG0499-0209b.png

制三边列棨戟胜国曾此屯万军两山寺塔节珰建南
者已颓北犹存靡饷士不得实用剥民奉已祈佛恩尔
辈富贵亦何在空令过客兴慨论白河流西潮河左徒
观形胜诚复可由来在德语不刋讵誇扼险牢关锁即
今大宛为荒服木兰近囿来往熟筑堤障水惟利民
我每经行缅
圣躅得势不事守有馀失势竭力守不足势匪地利实
人和敬已勤民吁
卷一百四十 第 8a 页 WYG0499-0209c.png

天福
等谨按密云道中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增密云县东门外一里刘家庄恭建
行宫
等谨按刘家庄
行宫康熙二十二年建
正殿东室恭悬
卷一百四十 第 8b 页 WYG0499-0209d.png

皇上御书联曰人家烟见翠微里天宇晴开碧嶂头佛
室联曰香云遍满华严界甘露长滋福慧田
后殿额曰远翠云标东室联曰最宜观处皆成画于暂
閒时辄咏诗西室联曰径幽仍隐绿匆启乍来青
又联曰康功北郭桑麻里爽气西山襟袖间皆
御书
增乾隆八年
御制密云行宫晚坐诗 金风玉露静秋天别馆初开
卷一百四十 第 9a 页 WYG0499-0210a.png

翰墨筵亦有蛩声啼砌下那无月色到匆前山围大野
寥萧夕宇转新晴淡沲烟何必御园云水榭忘怀是处
俗尘蠲
增乾隆十二年
御制密云县行宫对月诗 朔塞返行旌离宫驻清跸
天籁发庭柯蟾辉入我室过望轮尚圆恋秋情更逸盈
匡经两度来往浑一律鸟语话畴曩蛩音助萧瑟渐觉
翠峰遥对此银云栉随时爱景光夜匆聊点笔
卷一百四十 第 9b 页 WYG0499-0210b.png

等谨按密云县
行宫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增密云县东北三十五里罗家桥恭建
行宫
等谨按罗家桥
行宫康熙五十一年建
正殿西室恭悬
卷一百四十 第 10a 页 WYG0499-0210c.png

皇上御书联曰千畦香扑黄云遍列嶂屏拖碧霭横佛
室联曰照海慧珠通眼藏霏空法雨涤心源皆
御书
增密云县
尖营坐落有四一在栗园庄东一在穆家峪庄南一在
华家店庄东一在老王店庄东
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制过穆家峪即事四首 穆家峪北细流河草囤支
卷一百四十 第 10b 页 WYG0499-0210d.png

桥谓费多却忆前秋泛异涨徘徊河畔未能过 前朝
雨势较南稀禾黍虽苗芃亦微再霈优霖方助长眼看
稚绿懒鞭挥 筹农逐处为心萦在此仍因望雨怦却
有愿情云利旅最难齐者是人情 气候南暄渐北寒
行看麦穗尚青攒晴资熟麦雨资黍措念一时竟两难
等谨按穆家峪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原大峪锥山在县北
卷一百四十 第 11a 页 WYG0499-0211a.png

原至元十三年雾灵山伐木官刘氏言檀州大峪锥山
出铁矿有司覆视之寻立四治
原至元二十五年九月罢檀州淘金户
增清都山在县东五十里旧有清都观故名
原龙门山在县东六十里有黄崖洞悬泉如瀑布
原密云山不出泉惟县南十里山麓有二泉相踰仅数
尺汇为一流称圣水泉山亦因以名泉上有初月亭
卷一百四十 第 11b 页 WYG0499-0211b.png

等谨按密云县志亭为明万历间都护戚继光
建又有龙女祠今俱废
原密云山在县南一十五里
原密云山一名横山郡所以名也
原慕容皝以段辽屡为边患遣将军宋回称藩于石季
龙请师讨辽季龙统众而至及徐无辽奔密云山季龙
进入令支怒皝之不会师也进军击之皝遣子恪率骑
二千晨出季龙诸军惊扰弃甲而遁段辽遣使诈降于
卷一百四十 第 12a 页 WYG0499-0211c.png

季龙请兵应接季龙遣将麻秋率众迎辽恪伏精骑七
千于密云山大败之获其司马阳裕将军鲜于亮拥段
辽及其部众以归
原段辽为石虎所败奔平冈山
原山近汉平冈县界唐置横山城为守禦处盖置于山
下
原县南二十里为白檀山汉所以名县也
原密云有隗山
卷一百四十 第 12b 页 WYG0499-0211d.png

原山在县南三十里
原山下即密云故县
原黍谷山在怀柔县东四十里跨密云县界亦名燕谷
山
等谨按据
大清一统志黍谷山在密云县西南十五里又密云县
志谷中有庙基址犹存旧城东门外有邹衍吹律
处碑因建新城隳今新旧二城夹道中有邹大夫
卷一百四十 第 13a 页 WYG0499-0212a.png

祠据此则黍谷应编入密云原本与下五条俱列
怀柔县门今移改
原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
气至
原燕有谷气寒不生五谷邹衍吹律致气既寒更为温
热以种黍黍生丰熟到今名之曰黍谷
原邹衍吹律能变寒谷生禾黍
原黍谷亦谓之寒谷吴越春秋北过寒谷左思赋寒谷
卷一百四十 第 13b 页 WYG0499-0212b.png

丰黍吹律以暖之是也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凛烈盛夏
人不敢入
原邹衍庙黍谷山上
增辽建避暑殿于此
卷一百四十 第 14a 页 WYG0499-0212c.png

原天门山在县南三十里下有天门寺
等谨按据
大清一统志一作天盆山
原凤山在县西北十五里下有石佛寺元建
增神山在县北十五里下有水潭
卷一百四十 第 14b 页 WYG0499-0212d.png

原县东北八里为冶山上有塔有石洞深邃水四时不
竭东有丱洞昔人淘金址尚存
补密云县有鸦鹘安卢家安按说文安止也土人谓安
字为高平处
原香陉山悉生藁本香世故名焉
原县东有地名惊罗山厓间有石门二扇然不可开听
卷一百四十 第 15a 页 WYG0499-0213a.png

之内有潺湲水声
原梯子岭在县东南十五里
原九庄岭在县北三十里
原县北有仙洞其深莫测内有天然石佛五躯又有五
色石竦拔如笋洞口有桥人顾其下深险不可渡
增九松山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山有松九株
等谨按九松山康熙四十五年始
敕赐今名
卷一百四十 第 15b 页 WYG0499-0213b.png

增乾隆六年
御制九松山诗 阳崖阴巘相吐吞上有千年祇树园
九松盘盘踞其顶下临众木如儿孙我闻五株已成石
盘山楼松馀画迹此木疑被女夷铸不然驻鹤神仙宅
凌空苍翠势未已停銮几度徘徊视庾梅渭竹空传名
阅历沧桑惟有此
增乾隆三十三年
御制九松山放歌 九松之松数百十祇今惟识九松
卷一百四十 第 16a 页 WYG0499-0213c.png

名拿岩老干不可见其可见者率乃百年以后之所生
笼葱过雨如滴翠飒沓临风自在鸣寺僧个个粥饭罐
既难述古亦复不知菀枯存亡均一梦幻乾闼城因思
摄山九老今犹在信哉名实
俱收是惟南国之风情
等谨按九松山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增要亭庄在密云县东北七十里恭建
卷一百四十 第 16b 页 WYG0499-0213d.png

行宫
等谨按要亭
行宫建自康熙三十二年
正殿东垣恭悬
皇上御书联曰正喜轩匆无俗韵更当风物报新秋西
室佛座联曰彼岸同登通筏喻即心有契悟灯传
后殿外檐额曰周赏远豁东室联曰智水仁山观物妙
礼园书圃养天机西室联曰寥廓澄虚宇威纡露远
卷一百四十 第 17a 页 WYG0499-0214a.png

峦皆
御书
又按要亭一作遥亭又作瑶亭密云县志则称姚
汀今
御制各集诗题皆作要亭按水经注要水出塞外东南
流径要阳县城东考要阳即今密云境则要亭之
称自为近古也
增乾隆六年
卷一百四十 第 17b 页 WYG0499-0214b.png

御制要亭行宫晚坐诗 一川景物斗斜阳极目拈题
兴渺茫平野风寒吹稻黍远山日暮下牛羊笳声几处
梅花落月色谁家秋思长更剪银檠披奏牍忧勤那得
暂时忘
增乾隆八年
御制要亭行宫叠旧韵 游丝爽籁斗秋阳户列峣峰
翠杳茫历历出篱垂果裸喓喓绕砌足常羊月临素节
连天净诗寄高岑引兴长今昔尽伊如是住筌蹄笑我
卷一百四十 第 18a 页 WYG0499-0214c.png

未曾忘
等谨按要亭
行宫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原密云河本白河上流自牛栏山而下与潮河交会初
蓟辽总督驻密云从通州至牛栏山以车转饷劳费特
甚嘉靖中总督刘焘发卒浚潮河川水达通州用小舟
转粟直抵密镇矣
卷一百四十 第 18b 页 WYG0499-0214d.png

等谨按白河流经密云城西乾隆三十七年
敕建白河神祠
御制瞻礼诗恭载卷内
原密云运道即白河上流运密云官军饷者也嘉靖三
十四年自密云城西杨家庄地方筑塞新口疏通旧道
令白河与潮河合流至牛阑山水势甚大故通州漕粮
得抵密云城下
等谨按此为明隆庆间旧堤
卷一百四十 第 19a 页 WYG0499-0215a.png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复自城北沙河庄南至西门外止
续筑石子护城堤八百零三丈
补白河经密云诸山全受浑榆诸河之水夏秋暴涨堤
防不能禦源远流迅水势漫散河皆溜沙深浅通塞不
常运行甚艰唯用兜杓数千其治河官夫遇浅即浚庶
盘剥可省矣近有议于白河建闸者河广水盛涨必他
决底皆淤沙闸必易损且河徙无定闸难改移盖未达
水土之宜也
卷一百四十 第 19b 页 WYG0499-0215b.png

增乾隆八年
御制临白河诗 密云古雄郡山川何壮哉白河襟其
右圆流多洑洄野花夹岸红中泓镜影开是时秋涨过
波声犹喧豗岂能驾虹桥临渡且徘徊因知投鞭言侈
志祸之媒骈舟作舆梁横陈榆柳材力作尔毋亟匪为
游观来
增乾隆三十七年
御制白河神祠瞻礼诗 白河源出宣化府独石
卷一百四十 第 20a 页 WYG0499-0215c.png

口外之玛尼图达巴罕东流入密云县北之石塘岭经
县城西折而南与潮河合东南流入于潞其水发源既
远且自经白马关外崖谷夹束又挟诸山之水而来故
其至密云流益壮性益驶遇夏秋盛涨往往湍急不可
禦郡城西之渡为京师至古北口所必经每岁秋巡纚
舟为浮桥以济辛卯七月霖雨积日河骤涨齧坡岸舟
当波冲不得系桥柱亦欹因稽跸程乃遣官祷于河越
日涨陡落丈馀遂复成梁利涉佥以为
卷一百四十 第 20b 页 WYG0499-0215d.png

神之效灵至奇且速也矧兹河润所经引溉通楫民实
利赖稽之礼宜祀向顾阙而未举蒙其佑弗歆其报可
乎爰敕疆吏度地河壖搆祠像设以壬辰丑月蒇工兹
幸避暑山庄经祠下躬致瓣香以落之因成八韵并疏
序梗概付所司锓石以代碑记自今其毋替祀事庶几
延庥于有永乎 遥源出宣化灵泽护厗奚资运功无
尽安澜事有稽去秋经异涨归壑赖明禔是用崇祠建
于焉庆落徯桥梁利普济阶级肃初跻栋宇依神焕香
卷一百四十 第 21a 页 WYG0499-0216a.png

花达悃携永恬佑保赤锡福被群黎牲丽碑应峙五言
当记题
等谨按白河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卷一百四十 第 21b 页 WYG0499-0216b.png
卷一百四十 第 22a 页 WYG0499-0216c.png
卷一百四十 第 22b 页 WYG0499-0216d.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