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 第 1a 页 WYG0498-06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
京畿
原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元万户张瑄督海运至此而
名东南运艘由直沽百十里至河西务又百三十里至
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盖卢沟河与白河会流处也
原张家湾为潞河下流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
卷一百十 第 1b 页 WYG0498-0664b.png

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
称繁盛
原张家湾置巡检司在土桥西盐仓批验所在烟墩南
等谨按张家湾
本朝添设通判一员都司一员
原竹木局建于通州自永乐始其抽分有二八九一之
额旧制张湾之浒设有大通关巡检司通州竹木局又
卷一百十 第 2a 页 WYG0498-0665a.png

以大使领之桴筏至者各列其材板枋之多寡长短阔
狭厚薄之差等以达之关司长关司长据所差等较勘
虚实而上之巡仓御史御史据所陈报而下之竹木局
使如例抽之其署额曰抽分竹木厂
等谨按张家湾税务
本朝定制归坐粮厅收竹木之税归通永道收别无专
员竹木厂旧署今尚存每年各省贡木暂贮于此
设厂役典守之
卷一百十 第 2b 页 WYG0498-0665b.png

原行在户部侍郎王佐言通州至河西务河道浅狭漕
船动以千计兼四方商旅舟楫往来无港汊可泊张家
湾之西旧有浑河若疏浚近京师一二十里更加充广
潴为巨浸令可泊船公私俱便上命都督冯斌尚书李
友直同佐审视宣德七年冬十月斌等以图进上以其
役重大命姑止
原正统元年十一月修张家湾通济仓先是管粮通政
使李暹奏欲移置张家湾通济仓于通州行在户部工
卷一百十 第 3a 页 WYG0498-0665c.png

部议如所请令漕运总兵官都督佥事王瑜量遣运粮
军三千人兴役至是瑜奏臣所领运粮船二万有奇今
两处交纳河道稍得疏通若并于一处不免阻塞况通
济仓虽有损敝易为修葺若欲移之则所费数倍三千
人必不能办请仍旧修葺为便从之
等谨按通济仓遗址无考
原大通关在张家湾之长店百货汇集处也
增大通关明永乐中置巡司正德间革
卷一百十 第 3b 页 WYG0498-0665d.png

等谨按长店距州城十三里关久废
等谨按宝源吉庆二店遗址无考
原嘉靖三十一年五月修筑张家湾镇城堡工完
卷一百十 第 4a 页 WYG0498-0666a.png

等谨按张家湾城今尚存
卷一百十 第 4b 页 WYG0498-0666b.png
卷一百十 第 5a 页 WYG0498-0666c.png
卷一百十 第 5b 页 WYG0498-0666d.png
卷一百十 第 6a 页 WYG0498-0667a.png

等谨按元周驰所撰闲邪公传赵孟頫书其刻
石在快雪堂帖中
原林皋寺唐太和中建明景泰五年重修赐额曰兴国
寺广福寺本元高丽寺旧址明正统己未更建赐今额
圆通寺明洪武庚午年建三寺俱在张家湾又有铁牛
寺孤舟寺
等谨按林皋寺久圯仅存石碣广福寺今尚存
卷一百十 第 6b 页 WYG0498-0667b.png

圆通寺仅存殿宇三楹及弘治间重修断碑而已
铁牛寺旧名五行寺久圯止存石刻门额上镌古
刹五行寺万历四十一年三月重修十五字孤舟
寺无考
原里二泗近张家湾有佑民观中建玉皇阁醮坛塑河
神像嘉靖十四年道士周从善乞宫观名赐今额名其
阁曰钖禧万历十年灵壁侯汤世隆复新之
等谨按里二泗佑民观
卷一百十 第 7a 页 WYG0498-0667c.png

本朝顺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临幸其地
赐帑重修
卷一百十 第 7b 页 WYG0498-0667d.png

原孤山在州东四十里四面平旷一峰独秀因名靖难
初李景隆攻北平燕王自大宁还至孤山列阵于白河
西即此
等谨按孤山高二十馀丈与三河县交界处
原永济寺唐贞观中建明弘治间重修善通寺辽乾统
二年建隆兴寺金天会七年建三寺俱在富河乡永庆
卷一百十 第 8a 页 WYG0498-0668a.png

寺金大定中建宝林寺元大德初建寿安寺辽天庆十
年建三寺俱在孝行乡宝光寺旧名法华寺元大德元
年建在城西南次渠庄
等谨按永济寺在双桥非富河乡善通寺即普
通寺与隆兴寺俱在富河乡永庆寺在窦家庄宝
林寺在大东家庄寿安寺在王近疃俱𨽻孝行乡
宝光寺在次渠庄均多圮废
卷一百十 第 8b 页 WYG0498-0668b.png

原漷县在州城南四十五里
等谨按通州漷县旧境于顺治十六年省入州
原书别漷为一县今既裁并谨附载通州简末
原在漕河之三里
原县本汉泉山之霍村镇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居
民成邑就城故漷阴镇后改为县在京东南九十里
原漷县汉泉州地辽太平中改为漷阴县金因旧名
卷一百十 第 9a 页 WYG0498-0668c.png

原元初为大兴府属县至元十三年升漷州割大兴府
之武清香河二县来属
原明初复为县属通州
增漷县汉泉州地辽初为漷阴镇后升为漷阴县以在
漷河之南也元至元十三年改漷州属大都路明初复
为县改顺天府属编户十五里
本朝顺治十六年裁并通州
卷一百十 第 9b 页 WYG0498-0668d.png

等谨按通州志附载漷邑职官年表自
本朝顺治十六年以前俱有姓名可据至十六年知县
郑骏以其地狭人稀申请裁并遂于是年改并通
州畿辅通志作九年误
原县旧无城郭正德初知县郭梅始筑土城周围二里
嘉靖二十二年增修之门四北拱阙南迎薰东临津西
通都万历四年始甃以砖周围六百二十三丈高一丈
八尺雉堞一千一百八十三濠深一丈阔二丈五尺崇
卷一百十 第 10a 页 WYG0498-0669a.png

祯八年知县涂应召增高五尺阔五尺
等谨按县城今尚存康熙三十六年设州判一
员驻劄其地兼理巡检河工之事
卷一百十 第 10b 页 WYG0498-0669b.png

原县旧治在城南隅元升为州迁于河西务至正间复
移旧地改立于城东北隅洪武五年复为县仍旧治儒
学旧在县东南河西务洪武四年迁于县治西北隅永
乐四年教谕杨溥葺之正统七年知县王文复葺之天
卷一百十 第 11a 页 WYG0498-0669c.png

顺八年知县贾贞复葺之有刑部侍郎董方碑记
等谨按县旧治及儒学今废
原岳文肃公正祠在文庙东嘉靖十年敕建春秋二仲
月上丁以少牢致祭
等谨按岳正祠今圮
原辽统和十二年正月朔漷阴镇水漂溺三十馀村诏
疏旧渠
原乾统四年十月凤凰见于漷阴
卷一百十 第 11b 页 WYG0498-0669d.png

原元延祐二年正月发卒浚漷州漕河
原泰定四年正月筑漷州护仓堤
等谨按护仓堤今尚存
原天历二年四月浚漷州漕运河
原白河滨有长陵营马头店白浮圈曹家庄诸堤铺皆
运河必经之道
卷一百十 第 12a 页 WYG0498-0670a.png

等谨按长陵营等堤铺在白河西岸村庄堤岸
今俱完整
原泗河在漷县东四里即运河也四水会流故名泗河
一发源自塞外东流经密云县与潮河川合流注通州
城东北入白河即通州潞河也一自塞外西流入白洋
口经榆河下流沙河由顺义南界至通州城东北入白
河即通州富河也一发源于昌平白浮村神山泉出西
南汇为四湖东入都城积水潭入宫墙太液池南至玉
卷一百十 第 12b 页 WYG0498-0670b.png

河桥由东南大通桥迤东入庆丰等闸即通会河入白
河一自都城右安门外草桥流入南海子东出宏仁桥
由水南新河至张家湾板桥入白河总名运河亦名白
河
等谨按泗河即运河在漷县旧城东三里
原漷河在县西一名新河自卢沟河分流至县界析而
为三其正河为漷河东入白河其一为新庄河南流入
武清县界其一为黄沤河东注马家庄之飞放泊各去
卷一百十 第 13a 页 WYG0498-0670c.png

县十里
等谨按漷河今名新河在漷县城西二十五里
原马家庄飞放泊在县城北八里南新庄飞放泊在县
南二十五里栲栳垡飞放泊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等谨按飞放诸泊俱堙废
原天津桥俗呼新河店桥元总管郭汝梅建在县西北
二十五里
等谨按天津桥久废
卷一百十 第 13b 页 WYG0498-0670d.png

原枣林在县西北元致和元年上都兵破通州雅克特
穆尔与战于檀子山之枣林败之至正十八年山东贼
毛贵等攻漷州至枣林败元兵遂略柳林逼畿甸檀子
山或曰县境小阜也
等谨按辽东军破通州雅克特穆尔击之皆渡
潞水走元史明言战蓟州之檀子山又云战于檀
子山之枣林盖蓟为辽东孔道辽东军败故追战
于此若漷县在通州之南枣林在县西北辽东军
卷一百十 第 14a 页 WYG0498-0671a.png

未尝经其地且今漷县亦无所谓檀子山者是以
蓟之枣林为漷之枣林方舆纪要致和元年一条
误当辨也
原柳州在县西元至元十八年如漷州又如柳林是后
以柳林可游畋之地建行宫于此
原至正十五年三月毛贵犯漷州至枣林枢密副使达
国珍战死遂略柳林
原毛贵略柳林刘哈喇布哈时为同知枢密院事奉诏
卷一百十 第 14b 页 WYG0498-0671b.png

以兵拒之战于柳林大捷贵众悉溃退走
等谨按柳林在漷县西元时行宫遗址无考
原出左安门东南行四十里石桥长二十五丈曰宏仁
桥桥东碧霞元君庙西向临桥元君祠在北京日加广
麦庄桥北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
门外曰北顶盛莫如宏仁若岁四月十八日传是元君
诞辰士女进香鸣金号众四十里道相属也
原天顺七年四月新建宏仁桥成桥在南海子东墙外
卷一百十 第 15a 页 WYG0498-0671c.png

旧名马驹桥水自城西南经南海子出岁以木为桥水
涨即冲去往来者病涉上悯之发帑金数万改建石桥
因命阁臣李贤陈文彭时往观焉贤言工役浩大莫若
用军士一月人给银一两则力齐而功易完从之桥成
改名宏仁命贤为碑记
等谨按宏仁桥亦名马驹桥乾隆三十八年奉
敕修易九洞为七洞槩甃以石复
命葺
卷一百十 第 15b 页 WYG0498-0671d.png

碧霞元君庙三十九年春落成
皇上亲诣瞻礼有
御制诗记勒于石正殿
御书额曰广生利济联曰仁泽布东方庆贻佩韣灵风
护南苑惠普成梁东岳殿
御书额曰神皋钟秀联曰木德盛于东自南布化山宗
冠维岳因渎资仁玉皇阁
御书额曰泰钧宣泽阁下供太乙真人
卷一百十 第 16a 页 WYG0498-0672a.png

御书额曰众妙真枢联曰藜杖照曾辉秘阁莲舟坐可
济仙源
增
御制重修马驹桥碑文 水自南苑出者二其南源曰
团河出南苑墙东南酾为凤河又东涤永定之浊由大
清河以归海向固疏治之矣其北源曰一亩泉出新衙
门北屈曲东南流径二闸凉水河自北来会之凉水河
者出右安门西南凤泉东流径万泉寺分为二其一南
卷一百十 第 16b 页 WYG0498-0672b.png

径草桥曲折东注一自北径广恩寺曲折东注至永胜
桥复汇为一东南流循南苑缭垣而东至小红门之西
入苑墙东南径沙底桥折而南与一亩泉合又南而东
至鹿圈村三海子以上之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南流
穿苑垣而出逶迤至张家湾入运河是水之初出苑垣
也潆演喷欱千溜一趋瓴如矢如回激弗止则有巨梁
揵之曰马驹桥桥建自胜国岁渝寖以圮坏农旅交病
石陁入水水梗或溢出妨民田庐而中涩则旁淤间塞
卷一百十 第 17a 页 WYG0498-0672c.png

水所由道益不可以不亟治乃命将作相视因其旧材
撤而新之纵之得丈二十有五横之得尺亦二十有五
为孔洞者七视昔制虽少狭而壮固有馀工始于乾隆
三十八年之春越其冬落成夫治水者必溯其源由源
而及其支流条𣲖剔之鬟之乃可以不紊今一亩泉源
委既已刬治而凉水河所径漫流积潦寖成沮洳爰自
凤泉至马驹桥浚河八千馀丈修葺桥闸凡九新建闸
五即以浚河之土于右安门外筑甬道一千馀丈以便
卷一百十 第 17b 页 WYG0498-0672d.png

行人具河旁稻田数十顷既垦且辟益资灌溉之利而
兹桥实下游关键畅尾闾以利导之尤施工之弗可已
者若前代著述家睫视臆论妄以玉泉傅合南海子之
水舛错纠纷至可嗤笑曩赋海子行曾详著其说兹因
所司请记复为铨治水道大略俾方来图经舆记知所
考据而若河若涂若桥皆王政之大端所系綦钜毋废
毋坠诚有司所当务书之碑用示来许
增
卷一百十 第 18a 页 WYG0498-0673a.png

御制重修碧霞元君庙碑记 马驹桥南不数武故有
庙以奉碧霞元君桥既颓圮庙亦陊秽弗治岁癸巳饬
工建桥并命缮葺其庙踰年落成崇殿杰阁自门达庑
采雘涂垩翼然改观是固神所凭依礼不可以不称也
粤稽岱宗秩祀著在经训而碧霞元君之名号惟出于
道书他无所考推阐其义盖以岱居木位其色惟碧而
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之资生万物故有元君之称亦
若古所称后土为富媪者其宰化育物肸蚃斯著则世
卷一百十 第 18b 页 WYG0498-0673b.png

之奔走崇礼也固宜而是庙傅桥而建阅岁滋多若与
桥相为兴废者桥既复旧则庙之鼎而新之亦其宜也
或者疑神祠所在多有讵必是庙焉凭之而亟亟严奉
为者夫神固无乎不在惟所宅之地重则其凭之也专
兹桥以凉水河所经治而酾之俾益农旅今者梁成利
涉水宅田腴而是庙之揭虔迓庥者亦焕然一革其故
猊则当人之便于桥即可知神之妥于庙也而乌得谓
所凭者之不在是耶或人有谓是庙即旧南顶者其说
卷一百十 第 19a 页 WYG0498-0673c.png

无当不具论而余之所以因桥以及庙者意实在此而
不在彼司工请记其事爰书此以谂之俾揭诸石
增乾隆三十九年
御制碧霞元君庙落成瞻礼有作 周礼或弗读遂人
久失职治水并治涂互因难惜力然古实用民今惟发
价值国家之善政从不兴力役桥以跨川修庙以镇桥
饬需殷相得彰落成值此日清晓出东门村
民多喜色轮奂致瓣香祈祐民福国祥澍刚湿地
卷一百十 第 19b 页 WYG0498-0673d.png

归舆云破翼优渥以为佳降馨愧无德
卷一百十 第 20a 页 WYG0498-0674a.png
卷一百十 第 20b 页 WYG0498-0674b.png

原觉华寺在县西十八里明真定公主请敕赐额
等谨按觉华寺今尚存
原漷县西有延芳淀大数顷中饶荷芰水鸟群集其中
辽时每季春必来此弋猎打鼓惊天鹅飞起纵海东青
卷一百十 第 21a 页 WYG0498-0674c.png

擒之得一头鹅左右皆呼万岁海东青大仅如鹊既纵
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歘自上而下以爪
攫其首天鹅惊鸣相持殒地
等谨按延芳淀久湮废
原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淀方数百里春时鹅鹜所
集夏秋多菱芡国主春猎卫士皆衣墨绿各持连锤鹰
食刺鹅锥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风击鼓惊鹅稍离水
面国主亲放海东青鹘擒之鹅坠恐鹘力不胜在列者
卷一百十 第 21b 页 WYG0498-0674d.png

以佩锥刺鹅急取其脑饲鹘得头鹅者例赏银绢国主
皇族群臣各有分地
原统和七年春驻驿延芳淀十二年正月幸延芳淀十
三年正月幸延芳淀十四年正月幸延芳淀十五年正
月幸延芳淀十八年二月幸延芳淀二十年正月如延
芳淀
原又统和十二年正月幸延芳淀十三年九月奉安景
宗及皇太后石像于延芳淀不言南京按统和四年十
卷一百十 第 22a 页 WYG0498-0675a.png

月命皇族庐帐驻东京延芳淀是东京亦有延芳淀也
原神潜宫在县西南二十里前代妃嫔从猎行宫也
等谨按今县西南二十里俗呼神仙村或即是
宫故址相传字音之讹也
原晾鹰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数丈周一顷元时游
猎多驻于此
卷一百十 第 22b 页 WYG0498-0675b.png

等谨按今漷县西南十五里有晾鹰台
原至大元年七月筑呼鹰台于漷州泽中发军千五百
人助其役
等谨按呼鹰台无可考今漷县西四里有放鹰
台故址高一丈周二丈或即呼鹰台之旧迹欤
原呼鹰台元至大间所筑也元人以鹰坊为仁虞苑秩
正二品使首相领之可笑如此
原打捕鹰坊万户府岁用喂养肉三十馀万斤
卷一百十 第 23a 页 WYG0498-0675c.png

原旧台在县西南得仁务西遗址尚存
原得仁务在晾鹰台东
原漷县得仁务有三大冢相望其西北有冈隆起冈首
有洞其中窅然深黑常有以烛入者行里许有瓷瓮贮
油一灯荧荧然人间什物俱备试掷以砾即有矢外射
其人惧而出盖辽金诸贵人冢也
等谨按三冢遗迹无考
原画眉冢在县南五里相传汉张京兆葬焉
卷一百十 第 23b 页 WYG0498-0675d.png

等谨按画眉冢无考
原隆禧观原隰平衍洄流芳淀映带左右建元以来羽
猎岁尝驻跸民庶观羽旄之光临乐游豫之有赖
等谨按隆禧观遗址无考
补漷州距今新都东南百里而近本汉泉州地辽为镇
而金县焉至元十有三年升县为州从吏民之请也
等谨按此条与上原书隆禧观一条皆王恽秋
卷一百十 第 24a 页 WYG0498-0676a.png

涧集中隆禧观铭之序也朱昆田载此条以下隆
禧观铭一条于二十五卷补遗中彼卷分载良乡
固安永清东安香河五县不应阑入漷事乃因王
恽固安道中诗牵连错简耳今移载于此
卷一百十 第 24b 页 WYG0498-0676b.png

原独秀园亭在县北二里辽司徒郭世珍建今废
等谨按独秀园亭今无考
原崔氏园亭在漷县南小安村邑人崔礼仕金为四乡
学谕金亡隐居于此作园亭盛植花卉以自娱元名人
时往游观焉
等谨按崔氏园亭无考
原两家店在县东十二里官道所经也
卷一百十 第 25a 页 WYG0498-0676c.png

等谨按两家店在州城南四十一里
原景命殿在永乐店其西为保国慈孝华严寺护国崇
宁至德真君庙俱万历三十六年敕建为孝定皇太后
祝釐地也
等谨按永乐店在县城南景命殿久圮寺庙仅
存
卷一百十 第 25b 页 WYG0498-0676d.png
卷一百十 第 26a 页 WYG0498-0677a.png
卷一百十 第 26b 页 WYG0498-0677b.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 第 27a 页 WYG0498-0677c.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举正
担负原书担讹作檐 糜费原书糜讹作麋今俱改
右安门外原书右讹作左今改
毛贵原书毛讹作田今㨿元史改
石桥五丈原书讹作五尺今据帝京景物略改
卷一百十 第 27b 页 WYG0498-0677d.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