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七 第 1a 页 WYG0498-03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七
国朝苑囿
丽瞩楼北度岭为
晞阳阿其北坊座一东坊座一西为朝阳洞后为观音
阁
等谨按
晞阳阿为二十八景之一北坊额曰丹梯曰翠幄东坊
卷八十七 第 1b 页 WYG0498-0366b.png

额曰萝圃曰秀岑朝阳洞深广可丈馀内祀龙神
观音阁额曰净界慈云皆
皇上御书
乾隆十一年
御制晞阳阿诗 逾丽瞩楼而北过小岭有石砑立虚
其中为厂可敷蒲团晏坐望香嵓来青缥缈云外其南
数十步复有巨石卓立如伟丈夫俗呼朝阳洞日下旧
闻不之载盖无僧寮亭榭为游人所忽耳命扫石壁烟
卷八十七 第 2a 页 WYG0498-0367a.png

煤芟除灌秽取楚词为之名 我初未来此雾壑尔许
深扫石坐中唐一畅平生心仰接天花落俯视飞鸟沈
自惟昔岂昔乃知今匪今
等谨按
晞阳阿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晞阳阿北为
芙蓉坪楼宇三楹其东敞宇为静如太古
卷八十七 第 2b 页 WYG0498-0367b.png

等谨按
芙蓉坪为二十八景之一镌题于石壁间
乾隆十一年
御制芙蓉坪诗 最北一嶂迤逦曲注宛宛如游龙回
绕园后昔人有云岩岭高则云霞之气鲜林薮深则萧
瑟之音清两言得园中之槩 足底生云霞臂左招星
辰振衣千仞冈此语诚可人到来每徘徊欲去重逡巡
翘首眺青莲堪以静六尘
卷八十七 第 3a 页 WYG0498-0367c.png

等谨按
芙蓉坪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芙蓉坪西南为
香雾窟东南北小坊座各一东面大坊座一正宇七楹
后为竹垆精舍其北岩间有西山晴雪石幢又北为洁
素履
等谨按
卷八十七 第 3b 页 WYG0498-0367d.png

香雾窟为二十八景之一即静室也东面大坊座额曰
香圃曰琪林其前小坊座额曰虹梁曰月镜南曰
攒萝曰环绮北曰丹梯曰翠壑与西山晴雪石刻
皆
皇上御书西山晴雪为燕山八景之一
御制诗已恭载形胜卷内
乾隆十一年
御制香雾窟诗 历玉华岫而上西南行陟山巅是园
卷八十七 第 4a 页 WYG0498-0368a.png

中最高处就回峰之侧为丽谯睥睨如严关由石磴拾
级而上则山外复有群山屏障其外境之不易穷如此
人以足所至为高目所际为远至此可自悟矣 夤缘
萝薜烟攀陟枫杉岭樽俎千里遥衣裳九夏冷漫嫌步
屧劳堪令心神屏将谓最高处更有无穷境
乾隆十三年
御制题静室诗 香雾窟堪称静室最高处迥出
凡尘吟哦旧句浑如昨惨淡冬山亦可人
卷八十七 第 4b 页 WYG0498-0368b.png

抚柏便同参道筦听泉直欲息言津风岩木叶萧萧下
会待明年特地新
乾隆三十二年
御制竹垆精舍诗 缀景偶教筠鼎施趁閒聊亦小栖
迟擎来茗碗定遵例何必如斯著相为 茶舍匆中
景致殊西山积雪有碑模
前旬忽忆御园望一㡧即斯展画图
等谨按
卷八十七 第 5a 页 WYG0498-0368c.png

香雾窟静室竹垆精舍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香雾窟南稍东为
栖月崖厅宇三楹其西宇为得趣书屋距崖半里许设
石楼门镌题曰云阙
等谨按
栖月崖为二十八景之一厅宇额曰乐此山川佳与得
趣书屋额皆
卷八十七 第 5b 页 WYG0498-0368d.png

皇上御书
乾隆十一年
御制栖月崖诗 玉华岫之北宛而中隆清旷衍夷缀
以閒馆郦道元谓岭纡曦轩峰驻月驾斯崖有焉 秋
夕溶溶际春宵淡淡时亭虚全约白崖迥半含规隐与
环中契悬应静里知嫦娥馀结习到此几栖迟
等谨按
栖月崖
卷八十七 第 6a 页 WYG0498-0369a.png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栖月崖北为
重翠崦厅宇三楹其下为龙王堂堂下有泉
等谨按
重翠崦为二十八景之一
乾隆十一年
御制重翠崦诗 度栖月崖而北稍西邃宇閒敞岚青
树碧烟浮翠重近拂几案间崦字字书所略而唐宋人
卷八十七 第 6b 页 WYG0498-0369b.png

诗多用之者疑岩岫复叠处如所谓一重一掩耳 掩
映山变态既狭歘开豁卷幔风声飒写槛云容活驯鹿
守翠微幽禽下古栝素志托清旷遐瞩极空阔
等谨按
重翠崦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重翠崦东南为玉华寺山门东向正殿三楹殿西南厅
宇为
卷八十七 第 7a 页 WYG0498-0369c.png

玉华岫其东为皋涂精舍
等谨按
玉华岫为二十八景之一寺北门内有石洞出泉称玉
华泉正殿额曰香嵓慧日皋涂精舍额曰林虚桂
静皆
皇上御书
乾隆十一年
御制玉华岫诗 玉华亦古刹而规制差隘其高乃不
卷八十七 第 7b 页 WYG0498-0369d.png

减来青辟其南为小轩俯瞰群岫霞举云回若拱若抱
昌黎诗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洵工于体物 嵌隙
淙甘脉精蓝瞰迥墟棼丝成桂酒月地本云居
激越来阶下芬馨
过雨馀远皴将近黛次第入纱疏
乾隆十二年
御制玉华寺皋涂精舍作 山椒卜筑傍僧庵一室虚
明万景涵暮霭朝岚常自写横峰侧岭尽来参杏花已
卷八十七 第 8a 页 WYG0498-0370a.png

放甜山色桂子还韬宝月馣游历每教成小憩天然佳
句座中探
等谨按
玉华岫皋涂精舍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玉华寺西南峰石屹立上勒
御题为
森玉笏东北为超然堂堂南为旷览台后为碧峰馆
卷八十七 第 8b 页 WYG0498-0370b.png

等谨按
森玉笏为二十八景之一
乾隆十一年
御制森玉笏诗 山势横峰侧岭牝谷层冈欹涧曲径
不以巉削峻峭为奇而遥睇诸岭回合交互若宫若霍
若岌若垣若峤若岿若厜若㕒若重甗嵯峨嵚崟负异
角立积雪映之山骨逼露群玉峰当不是过也 回冈
卷八十七 第 9a 页 WYG0498-0370c.png

纷合沓峻岭郁嵯峨俨若千夫立森然万玉罗色无需
藻绘坚不受砻磨山伯朝天阙圭璋列几多
等谨按
森玉笏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森玉笏东北峰上有亭为
隔云钟
等谨按
卷八十七 第 9b 页 WYG0498-0370d.png

隔云钟为二十八景之一自
晞阳阿以迄
隔云钟是为外垣为景凡八
乾隆十一年
御制隔云钟诗 园内外幢刹交望铃铎梵呗之声相
闻近者卧佛法海弘教远者华严慈恩觉生最远钟最
大即永乐中铸华严经其上者每静夜未阑晓星欲上
云扄尚掩霜籁先流忽断忽续如应如和致足警听
卷八十七 第 10a 页 WYG0498-0371a.png

不问高低寺钟声处处同耳根初静后禅悦小参中底
厌筝琶响应知水乳融蒲牢寂亦得大地是乘风
等谨按
隔云钟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外垣之北别垣内佛楼为宗镜大昭之庙门东向建琉
璃坊楔前殿三楹内为白台绕东南北三面上下凡四
层西为清净法智殿又后为红台四周上下亦四层静
卷八十七 第 10b 页 WYG0498-0371b.png

等谨按宗镜大昭之庙亦称昭庙额悬都罡正
殿乾隆四十五年就鹿园地建琉璃坊东面额曰
法源演庆西面额曰慧照腾辉前殿额曰众妙之
门清净法智殿前八方重檐碑亭内恭勒
御制昭庙诗红台上层东额曰大圆镜智殿西曰妙观
察智殿南曰平等性智殿北曰成所作智殿皆
皇上御书
卷八十七 第 11a 页 WYG0498-0371c.png

乾隆四十五年
御制昭庙六韵 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因教仿西
卫
并以示中华是日当庆落便途
礼脱阇黄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
六度期群度三车演妙车雪山和
震旦一例普庥嘉
卷八十七 第 11b 页 WYG0498-0371d.png

等谨按
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
昭庙之北度石桥为
正凝堂堂北为畅风楼
乾隆三十四年
御制题正凝堂诗 一片波当面堪称正色凝山池弗
易致云气以时兴阶影涵空映岸痕过雨增垂堂虽不
坐对镜若同澄
卷八十七 第 12a 页 WYG0498-0372a.png

等谨按
正凝堂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正凝堂迤北为碧云寺山门东向度桥为天王殿复逾
桥为正殿为次层殿后为三层殿又后为金刚宝座塔
院院前白石坊座一
等谨按碧云寺正殿额曰能仁寂照殿后六方
亭恭勒
卷八十七 第 12b 页 WYG0498-0372b.png

御制碧云寺碑文次层殿额曰静演三车后殿檐额曰
普明妙觉内额曰圣业慧因塔院坊座上额曰西
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塔座凡三层上
层石洞镌额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石龛
额曰灯在菩提由石级螺旋而上至顶建塔凡七
皆镂以佛像中龛额曰现舍利光院前碑亭恭勒
御制金刚宝座塔碑文
御制碧云寺碑文 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闳丽著
卷八十七 第 13a 页 WYG0498-0372c.png

称而境亦殊胜岩壑高下台殿因依竹树参差泉流经
络学人潇洒安禅殆无有踰于此也自元耶律楚材之
裔名阿利吉者舍宅开山净业始构明正德中税监于
经为窀穸计将以大作功德而寺遂廓然焕然至魏忠
贤踵而行之奢僭转甚夫奉佛者不废庄严要以清净
为本如梵夹所载人天供养穷极珍异皆本清净为庄
严也否则污法席而玷山灵何福田利益之有虽山体
常新如如不动初无纤毫增损而自人事观之有足慨
卷八十七 第 13b 页 WYG0498-0372d.png

者当明政不纲椓人专恣鬼神为之怨痛犹欲佞佛以
求庇于地下而为其上者方且假以宠灵锡之题额若
惟恐其香火之不延宅兆之不固厥后罪恶贯盈刑诛
踵接而秽迹之标揭于林莽间者迨易世乃克铲除追
维末造谁实尸之斯足为车鉴也已朕驻跸静宜园时
过此寺乐观林壑之美而念古刹之有待于护持也爰
命重加整葺喜其涤瑕荡秽而复为净域因笔之于石
用垂戒焉
卷八十七 第 14a 页 WYG0498-0373a.png

御制金刚宝座塔碑文 昔如来成等正觉必坐菩提
道场盖法王人王有世出世间之异而居尊御极其理
则同故宝座庄严所以正天人师之位也佛威神力能
使六种震动而当其初转无上法轮转一切天人所不
能转则地为普动以应之惟道场安立之区常住不动
其地乃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上极金轮下侵地际金刚
所成周百馀步如须弥之隐于沙界而露其巅去来诸
佛并于此坐而入金刚定以是名金刚座焉摩揭佗国
卷八十七 第 14b 页 WYG0498-0373b.png

钵罗笈山圣迹彰明诸方信响佛灭度后座隐不见诸
国王乃以铜观自在像南北标识其处厥后又仿浮图
之制范金为座以便供养平台特起周匝严净象道场
广轮之所极也五塔岳峙各具宝相象佛之遍历四隅
而常依止中座也西域流传中土希有乾隆十有三年
西僧奉以入贡爰命所司就碧云寺如式建造尺寸引
伸高广具足势同地涌望拟天游贤劫祖庭实在于是
夫塔庙之设𩔖以藏舍利齿发为过去崇奉地耳此座
卷八十七 第 15a 页 WYG0498-0373c.png

独表法王御世之初威德尊胜若是其灵异显著将人
天瞻仰恍如佛日之方中而神力之所加持固有历劫
不倾者成此善果因备述其缘起云
圣祖御制驻跸碧云寺诗 山寺通幽径莺啼绿树枝
幡虹迎玉辇刹凤驻云旗翠麓三乘辟佳辰万骑宜松
阴辉落景游豫近臣知
圣祖御制碧云寺晓起诗 山中晓起听蝉鸣遥对峰
岑霁色清洞壑有年奇树老梦回疑是在蓬瀛
卷八十七 第 15b 页 WYG0498-0373d.png

乾隆十三年
御制初至碧云寺十二韵 我爱碧云寺香山一脉连
回峰成左障隔壑据层巅古刹尘埃暗山僧岁月延望
中已久矣到此实初焉助景因经始施檀亦偶然照园
辉佛日梵网焕诸天是日新秋霁静宜驻
跸便试参山水秀果占画图全衣履如沾润林峦益逞
妍一泓天半澈百道涧边悬有句皆清绝无心不静蠲
徘徊瞻
卷八十七 第 16a 页 WYG0498-0374a.png

圣藻俯仰忆
尧年
乾隆十六年
御制登碧云寺金刚床塔诗 百丈之山延缘徐步忘
其高十丈之塔矗尔拔地直上乃讶高岧峣何况窣堵
迥据西山半宜其下视无地上已干青霄太行西来历
万古杯水沧溟金弹吐康回能使东南倾女娲谁见西
北补我闻佛谛要令万缘忘胡为梵志传此金刚床高
卷八十七 第 16b 页 WYG0498-0374b.png

秋乘兴一拾级目穷千里心万方今年登塔凡三度六
和报恩皆有赋江山信美虑程遥讵可频频劳六御因
之念寄吴越间夏灾数郡遭迍邅何能五风十雨斗米
才三钱恧哉吾治逊彼唐贞观
等谨按碧云寺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碧云寺南为罗汉堂后为藏金閤
等谨按罗汉堂内奉五百罗汉仿杭州净慈寺
卷八十七 第 17a 页 WYG0498-0374c.png

像额曰海会应真前宇额曰鹫光合印皆
皇上御书
碧云寺北为涵碧斋后为云容水态为洗心亭又后为
试泉悦性山房
等谨按涵碧斋内额曰活泼天机试泉悦性山
房檐额曰境与心远后檐额曰澄华是为泉水发
源处
原西山苍苍上干云霄重冈叠翠来朝皇阙中有道场
卷八十七 第 17b 页 WYG0498-0374d.png

曰香山
原香山寺址辽中丞阿勒弥所舍殿前二碑载舍宅始
末光润如玉白质紫章寺僧目为鹰爪石又云寺即金
章宗之会景楼也
原耶律淳者世号为北辽兴宗第四孙保大二年天祚
入夹山奚王和勒博林牙耶律达什等引唐灵武故事
议立淳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福建
元年寻病死百官伪谥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西
卷八十七 第 18a 页 WYG0498-0375a.png

香山永安陵
等谨按永安寺今无考
原天会间大军下河北胡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
香山寺
原大定二十六年三月香山寺成幸其寺赐名大永安
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十株钱二万贯
原大定中诏匡搆与近臣同经营香山行宫及佛舍
卷八十七 第 18b 页 WYG0498-0375b.png

原明昌四年三月幸香山永安寺及玉泉山承安三年
七月幸香山八月猎于香山四年八月猎于香山五年
八月幸香山泰和元年六月幸香山六年九月幸香山
原元世祖幸香山永安寺见书辉和字于壁问谁所书
僧对曰国师兄子特尔格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
语音清亮命𨽻丞相博啰备宿卫
卷八十七 第 19a 页 WYG0498-0375c.png

原皇庆元年四月给钞万锭修香山永安寺
原元平章政事李武悯公葬京师之西永安山之阳其
子益都淄莱等路管军万户世雄祔葬先茔
等谨按李武悯茔今无考
原香山永安寺亦名甘露石梁下有方池正统间遣中
官以金鱼数十投其中今巨者盈尺矣上金刚殿后有
古椿六又上由画廊登慈恩殿其右为香炉冈冈下有
蟾蜍石丹井又有梦感泉金章宗常至其地梦矢发泉
卷八十七 第 19b 页 WYG0498-0375d.png

涌旦起掘地果得泉其后僧以泉浅浚之遂隐
等谨按蟾蜍石即今之蟾蜍峰丹井殆即今之
双井也梦感泉无考
原香山寺南一山松萝交荫桥下鱼朱黑二种若游空
中拾级而上佛殿甚闳壮殿楹外两山环拥远望一亭
踞山半穿磴道二里始至亭名流憩下视寺垣如堕深
壑望远水如白玉玦疑即桑乾河也
等谨按流憩亭今无考
卷八十七 第 20a 页 WYG0498-0376a.png

原香山一径幽遐青松夹道流泉下注朱阑上引依岩
为刹高杰整丽独是作者骋象马之雄图乏丘壑之妙
思数十年后金碧蚀于蛛丝阶砌隐于苔藓游人渐稀
树木渐老则兹山之胜当倍于今日矣
原香山门径宽博乔木夹道流泉界之依山污隆以为
殿宇殿前古松二株虬龙诘曲左来青轩如衫袖忽开
尽见原隰寺后有藏经阁石路净洁高松列植四望比
来青较远其傍僧舍数十处多植偃盖之松引流水周
卷八十七 第 20b 页 WYG0498-0376b.png

其霤下
原穿洪光寺柏径而上即香山藏经殿步而下即后殿
从两廊逶迤行至正殿历级从东行至方丈自回廊后
东为来青轩下见坡陀杏树可十万株寺中来青轩郁
秀清雅望都亭四扁皆御书
等谨按郁秀清雅诸扁今皆废
原香山有乳峰石时嘘云雾𩔖匡庐香垆峰故名
卷八十七 第 21a 页 WYG0498-0376c.png

等谨按乳峰石恭绎
御制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序今已
釐正为
玉乳峰
原香山夹道尽白杨青桧流憩亭在山半灌木阴翳中
来青轩前两山相距而虚其襟以捧帝城自无量殿折
而至洪光寺皆短垣疏柏中涓甃白石为阶东望阁道
参差为光裕寺
卷八十七 第 21b 页 WYG0498-0376d.png

等谨按无量殿今存光裕寺今无考
补洪光寺东壑中有光裕寺
原香山寺殿五重崇广略等斜廊平櫩翼以轩阁世宗
幸寺曰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神宗题轩曰来青来
青轩右上转而北为无量殿转而西曰流憩亭山多名
迹有葛稚川丹井金章宗祭星台护驾松梦感泉乂有
棋盘石蟾蜍石香垆石寺始金大定正统中太监范宏
拓之费七十馀万今寺有宏墓墓中衣冠耳盖宏从幸
卷八十七 第 22a 页 WYG0498-0377a.png

土木不归
等谨按祭星台诸处今皆无考香炉石应即今之
玉乳峰详见前条
原香山有巨石二状如虾蟆石下二井相去丈许水深
才三四尺俯手可濯井底沙石历历可数近寺人家皆
取给焉
卷八十七 第 22b 页 WYG0498-0377b.png
卷八十七 第 23a 页 WYG0498-0377c.png
卷八十七 第 23b 页 WYG0498-0377d.png
卷八十七 第 24a 页 WYG0498-0378a.png
卷八十七 第 24b 页 WYG0498-0378b.png

原香山寺有轩曰来青坐见两山回合平畴外衍飞鸟
出没云际寺门有泉石桥跨之其流入西湖
原永安寺来青轩轩居山半俯瞰丛树青黄相杂循廊
而上殿阁崇丽与平坡并峙正统间太监范宏所建
卷八十七 第 25a 页 WYG0498-0378c.png

原来青轩临绝巘周匝女墙倚墙下瞰平楚荒榛杳渺
无际
原来青轩五楹阑楯外垣以砖甓下临绝壑玉泉诸峰
按伏其前朱殿撰之蕃题楹云恐坏云根开地窄爱看
山色放墙低凭阑东望尽挹山川之秀若流憩亭不及
来青远甚然仰视山巅高插云汉亦奇境也至寒泉亭
斯可有无矣
等谨按寒泉亭今无考
卷八十七 第 25b 页 WYG0498-0378d.png
原来青轩之前两腋皆叠嶂环列宾轩为金章宗祭星
卷八十七 第 26a 页 WYG0498-0379a.png

台其西南道上章宗经此有松密覆因呼为护驾松
原常山刘文正王以沈机大略最为世祖亲幸且通秘
术用兵之际役使鬼神多著奇效乃作祠宇于宛平之
西山以祀太乙六丁之神号曰灵应万寿宫
等谨按灵应万寿宫今无考
原至元十一年建太乙宫于两京命李居素居之领祠
事且禋祀六丁以继太保刘秉忠之术
卷八十七 第 26b 页 WYG0498-0379b.png
原元英宗延祐四年四月祭遁甲神于香山今香山有
金章宗祭星台于史无所考或是元时祭遁甲神之地
卷八十七 第 27a 页 WYG0498-0379c.png

原香山西佛堂悬御书二扁一曰雪白山青一曰西岩
等谨按雪白山青西岩二扁今皆废
卷八十七 第 27b 页 WYG0498-0379d.png

等谨按观音阁今存
原洪光寺据山顶短垣绕门地悉甃以石宽平可坐山
之胜一览而尽
增洪光寺入石门路甚修平古柏夹之人行道上苍翠
扑衣可数百步复折而上如是者凡十有一每登一折
必右俯木末左瞰绝壁壁皆甃石为之岁久若天造
原洪光寺古刹巨珰郑同重修同朝鲜人也寺内圆殿
千佛各坐宝莲皆极工巧台右有姜立纲书碑
卷八十七 第 28a 页 WYG0498-0380a.png

等谨按圆殿今存姜立纲书碑今废
原洪光寺径上指玉华寺再上指玉皇阁下指碧云寺
再下指弘法寺十有八盘而径尽至寺门香山乃在其
下寺建自郑常侍同生高丽其国王李祹贡入中国得
侍宣宗后复使高丽至金刚山见千佛绕毗卢之式归
结圆殿供毗卢表里千佛面背相向自为碑文自书之
等谨按今碧云寺之北普觉寺之南木兰陀有
卷八十七 第 28b 页 WYG0498-0380b.png

玉皇阁弘法寺址今无考
原成化四年十二月遣太监郑同崔安册封朝鲜世子
李晃为王既行巡按辽东监察御史侯英奏同与安俱
朝鲜人坟墓宗族皆在其地于其国王未免行跪拜之
礼进嘱托之辞殊轻中国之体乞追寝成命遣翰林院
给事中及行人往使为便上是其言于是赍赏则遣内
臣册封则遣廷臣有学行者
卷八十七 第 29a 页 WYG0498-0380c.png
卷八十七 第 29b 页 WYG0498-0380d.png

原出洪光寺东数转为玉华寺寺后有池泉流涓涓不
绝山房跨涧十馀楹称玉华别院越涧折而西北有小
院名慈寿庵
等谨按慈寿庵今无考
原碧云庵建于元耶律阿利吉正德中内监于经拓之
为寺天启三年魏忠贤重修之土人呼为于公寺岩下
卷八十七 第 30a 页 WYG0498-0381a.png

有泉泉旁一柳有大瘿人呼为瘿柳柳左堂三楹万历
御题水天一色前临河沼沼南修竹成林岩下一亭曰
啸云
等谨按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所称柳左之堂及
啸云亭今俱无考水天一色扁已废
原碧云寺二元碑一至顺二年立一元统三年立
等谨按元碑今废
卷八十七 第 30b 页 WYG0498-0381b.png

原香山碧云寺正德中御马监太监于经所造经以便
给得幸导上于通州张家湾𣙜商贾舟车之税岁入银
八万之外即以自饱斥其馀羡为寺于香山而立冢域
于寺后上尝亲幸焉为之赐额嘉靖初下狱瘐死籍其
家而寺与墓独存
等谨按今寺后冢域已毁
原自洪光折而东取道松杉中二里许从槐径入一溪
横之跨以石梁为碧云寺壮丽与香山相伯仲历数百
卷八十七 第 31a 页 WYG0498-0381c.png

级登佛殿殿前甃石为池深丈许水引自寺后石罅出
喷薄入小渠人以卓锡名之寺僧导之过斋厨绕长廊
出殿两庑左右折复汇于殿前石池金鲫千头上尝临
观焉
增碧云寺左侧有泉屋之纳以方池吐以螭唇红酣绿
沉饵之则争
原碧云寺泉从山西壁螭首口中吐出去渠尺许微有
飞沫时雨初过淙淙若琴筑下注于渠渠绕亭后折而
卷八十七 第 31b 页 WYG0498-0381d.png

东南又折而北渠广尺馀越数步设一闸亭前有沼可
一亩渠水注之亦由螭口出迤东南注垣下过香积厨
又西南注殿前沼
等谨按寺内泉源今从岩罅吐注非螭首口也
原碧云刹后有泉从石罅出有声石壁色甚古亭曰听
水佳处泉绕亭而出流于小池种白莲百本塘前稚竹
嫩绿有致竹旁有银杏二株阴荫一亩其左一洞若夏
屋泉复绕之而出达于廊下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
卷八十七 第 32a 页 WYG0498-0382a.png

朱鱼泼刺水脉隐见至寺门迸入溪
等谨按听水佳处亭今无考洞屋今存
原碧云寺金银宫阙若王者之居殿前有池跨以石梁
上移跸再幸乐之设帟饮梁上观鱼寺前有泉亭竹树
留御书额额曰苍松古柏曰水天一色其西峭壁如城
有石室三临涧石门石窦盛夏可以避暑冬则徙卉木
藏焉
等谨按苍松古柏诸额今废
卷八十七 第 32b 页 WYG0498-0382b.png

原碧云寺修除连拱与香山称左缘曲径有卓锡泉环
庭际㶁㶁鸣中为广亭右壁缀以文石境之最幽者
原出香山策马东行转而西北即碧云寺寺门有石狮
二雕镂绝工钟楼西石刻蛟形泉从口涌泠泠泻沟中
出寺而纳于涧
等谨按碧云寺前石狮今尚存
原碧云寺后有魏忠贤墓本于经旧墓道忠贤拓之翁
卷八十七 第 33a 页 WYG0498-0382c.png

仲石麟羊虎森列扶阑皆以白玉石为之雕刻精巧中
立二穹碑合书其衔忠贤戮尸之后未尝葬此闻系崇
祯甲申都城破后其党为之者明初中官造坟安葬例
给银五十两自正德中多至五百两矣其后岁益月增
享堂碑亭制愈僭越夫山林之制亦不过前树一碑而
已忠贤乃用二碑党附小人之无忌惮如此惜无力士
踣而碎之也
增御史张瑗疏臣巡视西城查阅至香山碧云寺寺后
卷八十七 第 33b 页 WYG0498-0382d.png

峻宇缭墙覆压数里郁葱金碧疑是前王陵寝询之土
人乃知为故明逆珰魏忠贤生圹墓上有二穹碑屹立
合书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
尚膳监印务司礼监秉笔总督南海子提督保和等殿
完吾魏公忠贤之墓臣观览之下不胜发指云云
补西山碧云寺元之碧云庵也耶律阿利吉所建明正
德中内珰于经拓之为寺而立冢域于后土人呼为于
公寺嘉靖初于下狱死天启三年内珰魏忠贤重修亦
卷八十七 第 34a 页 WYG0498-0383a.png

立冢域其后崇祯初魏亦戮尸二珰皆立冢而皆不得
其终岂名山有灵不为奸竖藏魄耶
补西山佛寺百数皆建自内官其最闳丽者曰碧云寺
因山下上筑台殿金碧露松栝之表其北内官坟墓数
十镌石为阑穷极纤巧翁仲羊虎夹侍墓碑林立其文
俱宰相所制中立穹碑二具书总督东厂官旗魏忠贤
爵秩盖忠贤败后其尸已戮其族已徙阉寺犹力护其
𩔖树碑立冢然后知小人流祸未有酷于阉寺者也
卷八十七 第 34b 页 WYG0498-0383b.png

补碧云寺有小石幢本当时卖地劵也演作韵语末云
卖与中丞阿利吉吉作平声盖从国语读古人游戏翰
墨书劵每作韵语如王褒童约石崇奴劵皆然戴良失
父零丁亦用韵语又见汾州学宫门右有石嵌壁中乃
金郝天挺募建文庙疏其文伏以之下书绝句一首即
接以谨疏字此皆辨文体者所未及也
朱昆田原按周宪王作元宫词云独木凉亭锡宴
卷八十七 第 35a 页 WYG0498-0383c.png

时年年巡幸孟秋归红妆小妓频催酌醉倒花前
阿刺吉张光弼塞上谣云妖姬二八貌如花留宿
不问东西家醉来拍手趁人舞口中合唱阿刺刺
皆以元国语叶韵未免近于填词然填词必准周
伯清中原韵而吉字止作上声读刺字止作去声
读无读平声者以中州韵作诗犹且不可况逸出
中原韵之外乎以之入卖地劵君子无讥焉矣
卷八十七 第 35b 页 WYG0498-0383d.png
卷八十七 第 36a 页 WYG0498-0384a.png
卷八十七 第 36b 页 WYG0498-0384b.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