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497-062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
城市
原明时坊西四牌十六铺东四牌二十六铺有羽林右
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武功中卫
等谨按五城坊巷胡衕集羽林右卫在保大坊
武功左卫武功中卫在小时雍坊武功右卫在思
城坊朱彝尊原书俱作在明时坊误然其地今无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497-0627d.png

可考矣
原南之左曰文明
增文明门即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
等谨按明史地里志文明门正统间改为崇文
门
本朝仍其名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497-0628a.png

原吴匏庵园居有海月庵玉延亭春草池醉眠桥冷澹
泉养鹤阑今访其遗迹已不可得
原海月庵在皇墙之西吴文定宽之居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497-0628b.png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497-0628c.png

等谨按玉延亭海月庵析津日记云访其遗迹
已不可得而春明梦馀录以为在皇墙之西故朱
彝尊原书列之中城西偏其实亦传闻之词耳今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497-0628d.png

考河南彭氏所藏张见阳补画玉延亭图有赵宽
赋序云春坊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园一区名亦
乐中有亭曰玉延赋首又云并东郭之青阳刖斯
亭应在东城又考毛澄重建玉延亭记云园中别
有庵曰海月玉延为庵之辅则海月庵与玉延亭
毗连亦无疑故移于东城特其旧址今亦无可考
耳图中和诗甚多今第取吴宽原序所有诸人之
诗增载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497-0629a.png

增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衕雍正十二年建本
怡贤亲王故邸舍地为寺
世宗宪皇帝赐名贤良寺
御撰碑文以记乾隆九年
皇上御书心经塔碑勒石于寺二十年移建于冰盏胡
衕
增
世宗皇帝御制贤良寺碑文 贤良寺者朕弟和硕怡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497-0629b.png

贤亲王故邸第也朕临御之初晋王藩爵膺总理之寄
竭忠诚之悃帷幄吁谟边防大计以及方田水利理财
用人皆能区画精详赞襄治化朕用赖焉八年以来有
如一日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实
圣祖笃孝之子朕之爱弟而纯臣也是由
国家昌运
祖宗景福笃生我王畀予一人显一代之伟人为本朝
之良弼稽诸史策概不多见焉生平钜细皆由至性虽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497-0629c.png

声容言动皆能纯摰感人使接者莫不爱敬且淡漠于
富贵希阔于声色崇俭约已乐善博施行常留意空宗超
有妙悟岂佛氏所谓菩萨再来者欤王遗言以邸第作
佛宫今既没因成其愿敕寺额曰贤良识其实也命禅
者主之建大法幢集大法众吹大法螺演大法义长为
吾王冥福讵不善欤寺功既竣纪王勋德并勒贞珉与
佛日同昭法灯永炳云
等谨按崇文门北去里许为单牌楼曰就日又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497-0629d.png

北曰四牌楼东曰履仁西曰行义南北曰大市街
单牌楼西东长安门街北自王府大街至崇文门
街朱彝尊原书皆隶中城今以现在地界考之属
东城故原书中城卷内澄清坊以下各条移序于
后又按教忠坊原书属之北城今四牌楼以西至
东直门大街交道口以南皆属东城故原书北城
卷内教忠坊以下各条亦移叙于后合为一卷其
崇文门大街以东仍依原书由明时坊起于下卷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497-0630a.png

内以次编叙
原澄清坊九铺有成寿寺元极观
原成寿寺在澄清坊有敕建碑
等谨按澄清坊成寿寺在今椿树胡衕明成化
元年内监夏时所建也时有弟诏封翊教禅师敕
住此寺万历癸丑重修詹事叶云举为之记元极
观在乾鱼胡衕今存
原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亘二里许南北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497-0630b.png

两廛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
棋置数行相对俱高楼楼设氍毹帘幕为宴饮地一楼
每日赁直至有数百缗者夜则燃灯于上望如星衢市
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鬻灯在市西南有冰
灯细剪百䌽浇水成之按宋时灯市乃从九月菊灯始
今止正月内数日耳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497-0630c.png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497-0630d.png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497-0631a.png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497-0631b.png

等谨按灯市久废今东安门外稍北犹存灯市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497-0631c.png

口之名
原法华寺在明照坊俱有敕建碑
等谨按法华寺在今豹房胡衕明景泰中太监
刘通舍宅为寺天启中重修诏赐藏经玺书有大
学士黄立极碑记
原仁寿坊八铺有府军后卫金吾右卫隆福寺仰山寺
等谨按五城坊巷胡衕集金吾右卫在南薰坊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497-0631d.png

朱彝尊原书作仁寿坊误府军后卫坊巷集不详
其地仰山寺云有前后街今俱无可考隆福寺在
大市街西马市北其街犹以寺得名明景泰年间
建有碑在寺中
原景泰三年六月命建大隆福寺役夫万人以太监尚
义陈祥陈谨工部左侍郎赵荣董之闰九月添造僧房
四年三月工成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497-0632a.png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497-0632b.png

增大隆福寺三世佛三大士处殿二层三层左殿藏经
右殿转轮中经毗卢殿至第五层乃大法堂白石台栏
周围殿堂上下阶陛旋绕雕栊践不藉地曙不因天盖
取用南内翔凤等殿石栏杆也
增隆福寺在东城大市街之西北明景泰四年建
本朝雍正元年重修每月之九十日有庙市百货骈阗
为诸市之冠有
世宗御制碑文又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497-0632c.png

御书真如殿匾曰慈天广覆乾隆十一年
皇上御书匾二曰法镜心宗常乐我净
等谨按真如殿联曰觉海澄圆无所住义天高
广本来空
皇上御书
增
世宗皇帝御制隆福寺碑文 京城之内东北隅有寺
曰隆福肇建于明景泰三年逾岁而毕工营构之费悉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497-0632d.png

出于官盖以为祝釐之所自景泰四年距今二百七十
馀年风雨侵蚀日月滋久朕昔曾经斯寺有感于怀兹
乃弘施资财庀材召匠再造山门重起宝坊前后五殿
东西两庑咸葺旧为新饰以采绘寺宇增辉焕之观佛
像复庄严之相既告厥成因勒贞石以纪其事夫佛之
为道寂而能仁劝导善行降集吉祥故历代崇而奉之
然朕非以自求福利洪范曰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言王者之福以被及群生为大也然惟我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497-0633a.png

皇考圣祖仁皇帝功德隆厚历数绵长四海兆人胥登
仁寿之域自古帝王备福之盛无有比伦朕缵嗣鸿基
思继
先志使遐迩蒸民向教慕义俱种善果各种福田藉大
慈之佑感召休徵锡以繁祉井里安阜耄期康宁享太
平之福永永无极刖朕所以受
上天之景福承
皇考之庆泽者莫大乎是此朕为苍生勤祈之至愿也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497-0633b.png

夫
原教忠坊十铺元杀宋文丞相于此地故名
原至元十六年帅臣张宏范执文天祥至大都囚之上
屡欲赦出相之不从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戮于燕南
城柴市
等谨按据春明梦馀录柴市即今府学旧基在
都城东北隅元时城偏于北故中堂事纪称为南
城也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497-0633c.png

原天祥北行十月至燕馆供帐如上宾天祥义不寝处
坐达旦四日张宏范至具言不屈状五日送兵马司械
系空宅中十馀日解手缚又十馀日得疾十二月去械
犹系颈自是囚兵马司者四年其为诗有指南前录三
卷后录五卷集杜二百首皆有自序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497-0633d.png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497-0634a.png
原文丞相祠国初北平按察司副使刘崧立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497-0634b.png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497-0634c.png

等谨按文丞相祠在府学胡衕内府学之东其
西为名宦祠怀忠会馆今无考
原宣德二年二月遣顺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岁为
例
原岁仲春仲秋有司陈设爵三果五帛一羊一豕一祝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497-0634d.png

文曰皇帝遣顺天府尹某致祭于宋丞相信国文公曰
卿昔宋臣以身殉国忠义大节炳若日星时维仲庸
伸常祀卿其有知尚克享之
原正统十三年十二月顺天府尹王贤奏宋丞相文天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497-0635a.png

祥故元时塑以儒士像今宜考究宋时丞相冠服改塑
从之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497-0635b.png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497-0635c.png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497-0635d.png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497-0636a.png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497-0636b.png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497-0636c.png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497-0636d.png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497-0637a.png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497-0637b.png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497-0637c.png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497-0637d.png

等谨按石像云麾将军断碑二础及吴涵记今
存东壁又有嘉靖中南京户部主事李世德诗石
庭中有石刻本传杨士奇碑今无考又按刘侗帝
京景物略载祠内尚有罗伦碑今考罗伦文末段
乃记文丞相乡祠本末似不应勒石于此刘侗所
记未足为据也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497-0638a.png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497-0638b.png

等谨按明赵崡石墨镌华唐云麾将军碑跋云
北海书得意者碑在蒲城朱秉器又谓良乡亦有
此碑蒲城者为赵文敏临书今蒲城碑尚在为李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497-0638c.png

思训葬处北海真迹非文敏所能良乡本肥媚文
敏书无疑据此则孙承泽之驳摘赵崡乃因朱秉
器之言而误且所云肥媚者亦约略传闻之词其
实未见良乡碑故不知其为李秀而误与思训为
一人也至秀碑之迁徙始末吴涵记之甚详碑始
断而斲之为础者良乡学生某以其石告者闽人
董生辇致之而作古墨斋以贮之者宛平知县李
荫其后携六础之四至汴而留其二者为顺天府
卷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497-0638d.png

尹王惟俭自府署又迁之置文丞相祠壁者为顺
天府丞吴涵孙氏书悉未及之也至四础之入汴
不知所在
原普德寺俗呼大佛寺建置岁月无碑记可考
等谨按大佛寺在柴市西口稍南寺门前有碑
四俱漶漫不可读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