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362-03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十三
治道论 叶 适
士学
天下之物养之者必取之养其山者必材养其泽
者必渔其养之者备则其所取者多其养之者久
则其得之也精夫其所以养之者固其所以为取
也古者将欲取士而用之则必先养之故族党州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362-0303b.png
乡皆为之学
在诸侯者达于国学在天
子者达于太学其在诸侯之学者必达于天子之
学性有仁义圣智之本行有中和孝友之实
教有歌舞进退之容诵有诗书礼乐之文其
为术也备而详故其取之也必得其隽异之甚者夫
必待之以卿相而养之既若此矣其后世衰不复取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362-0304a.png
士而养之之术坏至于两汉有急士之心不暇于养而
遽取之多为之科目以待其来者
其所选拔有不暂而为卿相于是
天下之士始去本忘实争为其名以应之虽其所以得
之者犹有所取之而视三代则已陋矣后世习见其事
始以不养而取者为士之常故人材衰薄乃不足以庶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362-0304b.png
几于两汉嗟夫岂三代之士独贤哉然独未至如今之
世既养而不取虽取而不养而其养之也常于其所不
取其取之也常于其所不养事具而其法不举两异而
莫适为用此亦执事大臣因循之过也今三岁诏举进
士州以名闻者数千万人礼部奏之而天子亲为之发
策于庭去为州县吏者数百人而与大政当国论者取
焉侍从人主之左右者取焉諌诤弹击者取焉有不暂
而遂至者焉然其在高等者天下多以其词艺为不当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362-0304c.png
得而况乎其人憃騃浮躁乡里之无行者巍然躐处于
其上朝廷既已取之虽知其不可而亦不敢较则取而
不养此天下之所共知而莫能革者也今州县自岭海
莫不有学宫室饩廪书籍器用无所不具来学者诵读
之声岁月不息州必有师而教之其礼甚优其职甚专
而又月第其进否时定其去留不知三代之学亦何以
异此然而取士之法无考察之意学官与诸生汎汎焉
不相知名无教无劝幸其岁满则掉臂而去既去若素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362-0304d.png
所不至者盖一官司耳呜呼四五十年矣则养而不取
此亦方今之所未知也能勿为之计乎夫科举之患极
矣何者昔日专用词赋摘裂破碎口耳之学而无得于
心此不足以知经耳使其知之则超然有异于众而可
用故昔日之患小今天下之士虽五尺童子
无不自谓知经传写诵习坐论圣贤其高者
谈天人语性命以为尧舜周孔之道技尽于此彫琢刻
画侮玩先王之法言反甚于词赋南方之薄者工巧而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362-0305a.png
先造少北之朴士屈意而愿学众说溃乱茫然而莫得
其要人文乖缪大义不明无甚于此而智者曾不察欤
噫其过在于不养耳昔之养士诚难为也州县无学无
师无饩廪器用其创之也劳今皆具矣加之以法度则
一日而定矣法度不立而学为无用凡今之士惟其稚
而未成贫而无食者乃肯入学惟其昏眊不才贪鄙而
无节行者乃皆聚于学其有罪而不受罚者乃求籍于
学故凡茂异秀杰之士以不至于学为高其有在者则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362-0305b.png
必共指以为无耻而皆以为谚故其养之常于其所不
取而取之常于其所不得养然则今之学校乃为弃材
之地乎噫三代之王独何以取天下之士而使之皆由
于学哉夫折今之取士而入于学可也因今之学而后
取士亦可也且三岁所官数百人而天下之士常有不
遇之叹何者其一日而至者不足以厌服天下也忠信
孝悌必修于家必闻于乡
材智贤能必见于事必推于友举其茂异秀杰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362-0305c.png
者毕至而务养
其心以稍息其多言然后少变今之意而足以取之则先
王之道庶乎可复矣夫礼义廉耻惟上所
厉故士得以自重今天下嚣嚣然养之而不以道而上
不免有嫚士厌儒之心譬犹父母不素教子一旦以其
不肖而欲尽弃其所爱尤不可之大者也
士风
昔者论大雅之诗至于官人用吉士之际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362-0305d.png
而其词曰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又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盖喟然而叹曰周之为国至矣
哉天下之人才不能无异而不能皆贤此天地之理而
易之所著于阴阳消长之际者也其间盖亦有背公异
趣奉已而后其君者矣周之先王知其为国之要在于
士也是以卷曲虚下而能容受之其歌颂之所称追琢
磨励之功论选汲用之法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362-0306a.png
博大光美而无窘曲不满之意方其盛时郊天
祀地祼将簠簋驾乘有旗旌和銮之节被服有云龙藻
火之章修其仁义礼乐之序而节廉退逊之风雍容洋
溢于天下然后无一事之为非一民之不肖矣至战国
而衰至秦而亡自是以来诸夏之无统者屡矣世方以
功利为急杂霸为要而参考推见间有表章而尊好之
则其一时之用亦必有可观者何者君臣父子三纲
五常固士之所由出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362-0306b.png
也其上者可以为圣其下亦知义矣而天地有不正乎
共惟我宋肇基立本独求此意于数千百年废绝之后
而固守之兵民虽分文武虽异而要官重权与凡为治
之大体无不一出于士者当其时士亦未必能尽知大
雅之所谓者也植党者有焉好名者有焉空谈无用者
有焉而吾祖宗容之养之礼之任之不数且不恶也其
道殆与周之先王均矣是以天下之士翕然并进庶几
于三代而过绝于汉唐至于明见性命之学扶持人纪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362-0306c.png
之具是皆与国家相持于无穷者也呜呼使下虽不能
无不善之士而其上亦不使之有不善之名亦可以为
至矣今天下之士不幸而并见其不善者孰为之始也
十年于此矣明圣卓然独运天下反观而深思固守而
不变则为士者不独知所自持而亦可以自愧矣且改
节而俟采择焉其犹有及乎
士风
士大夫之自知贵重而不待夫立法以绳之则天下之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362-0306d.png
风俗善矣人徒见夫风俗之未善必曰法制之未立也
法制固人之所不可废而士大夫幼学壮行者
果何事抱负所有以自见于一世者果何术
而必待上之人肆而成之耶夫富贵利欲
人孰无是心也爵禄名器人主所以奔走天下之权也
窃其所可欲羡其所可乐翕然而趍之是孰使之然哉
要之上所以鼓舞天下之心不得不然而我之所以自
待者不容以自轻伊尹处于畎亩之中而乐尧舜之道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362-0307a.png
其君民之事业非聘币之勤伊尹终不轻其所就也
二疏父子辞荣出关时人莫不荣之
不为斗米折腰而甘心三径之适此元亮之
所以不流于世俗也
一时
风俗为若人而振起之则浮躁之习亦少瘳彼眷眷于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362-0307b.png
凤池之荣
而歆羡夫登瀛之盛者独何心哉
夫聚金玉于堂而听
令自取人能安其分之所当得则物与我不相及矣苟
有人焉奋然而先之则纷纷乎其后者将不可遏于是
执敲朴以杜其来计已晚矣由此观之则风俗之弊岂
无所自来哉昔司马公辞枢密使而不受迫之而后进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362-0307c.png
中国夷狄以相为幸而天下之士亦有我后子先时不可
失之叹范蜀公南宫首选于殿试法当自陈而公毅然
不以为意其安恬自守颖出于流俗之中士大夫而皆
若人也士风宁不为之有变乎然则抑士大夫风俗之贪
躁当有以养天下恬退之心若夫趋事赴功以求自效
于时者则固上之人所望也自夫利达之意胜其功名
之心是以厌薄不失也上之人至于厉法禁以禁戢之
岂士大夫之美事乎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362-0307d.png
宽恤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
而国定矣盖上以仁义为心下以正君为义
则天下之民被润泽蒙休德而唐虞三代之盛治皆可
考而无疑圣上临御富安海宇君臣之道犹在责难
仁义之意施于政事者至矣不可悉
数也比者郊祀常典克举弥文而近臣请禁刺史州县
毌得于名籍之外有所求取以为贡举诏既许之矣又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362-0308a.png
以往岁郤羡钱为缗数十万偿其州之赋入也请申前
事以戒天下诏许之而江汉之舟驾空航以输征算者
谓之力胜复用奏请俾得蠲免诏又许之若是者岂非
上之所以为仁义而下之所以正其君者乎随奏即从
屡请不厌曾未终月三善继之呜呼虽尧舜三代之君
臣其何以过此哉当今之患末利盛而本业微取已尽
而用不给臣工奔走争以聚敛为先务而公私罄竭不能一
朝安其故安在天下之民愁苦无告犹不为被润泽蒙休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362-0308b.png
德也何哉将意已善而实未孚抑法有弊而势难革或
言于此者未察于彼岂先其小者姑缓其大且下有未
正而上无不从推广仁义之意而施实德于民庶几复
见什一之法关
讥不征泽梁无禁
农乐在野民欲出途
以追唐虞三
代之盛治在于斯时矣其深意博考以俟询择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362-0308c.png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之际甚矣其
难言欤为君子之意常欲使国无小人而后天下治天
下其可以无小人欤小人之于君子亦必若是矣君子
之疾小人也甚小人之怨君子也深此固祸患之所从来
矣嗟夫其亦何以合之欤诚使君子知小人之情而不
以已之所长形其非小人乐君子之名而不敢出其不
肖以与之较君子小人相安而不求胜于天下其亦可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362-0308d.png
以治欤易于泰之九二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
而否之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盖易以君子为主其否泰之时犹在于维持而安
全之然则何独不加察于此乎今国家尊名以厉俗养
望以隆贤四五十年以来虽未至于甄叙清明内外不
离然而小人乐君子之名而不敢较此则天下之所恃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362-0309a.png
以为治也夫天下治乱其权在君子而衅兆之相寻气
燄之相乘亦可畏矣若夫汉有党锢
厥咎何由唐世朋党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362-0309b.png
致患何始消弭防范岂无其道激作斗
阋抑又甚焉所谓维持安全以为天下国家之虑而不
惠其身以私其徒者又将谁属欤则可不思其故乎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362-0309c.png
钱弊楮劵
天下以钱为患二十年矣百物皆所以为货而钱并制
其权
钱有
轻重大小又自以相制而资其所不及盖三钱并行相
制之术尽矣而犹不足至于造楮以权之凡今之所谓
钱者反听命于楮楮行而钱益少此今之同患而不能
救者也夫率意而戏造猥以补一时之缺遂贻后曰之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362-0309d.png
忧大都市肆四方所集不复有金钱之用尽以楮相贸
易担囊而趋胜一夫之力辄为钱数百万行旅之至于
都者皆轻出他货以售楮天下阴相折兑不可胜计故
凡今之弊岂惟使钱益少而他货亦并乏矣设法以消
天下之利孰甚于此兴利之臣苟欲必行知模刻之易
而不知其为尽钱之难十年之后四方之钱亦藏而不
用矣将交执空劵皇皇焉而无所从得此岂非天下之
大忧乎夫见其有因谓之有见其无而因谓之无者此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362-0310a.png
常人之识尔所贵于智者推其有无之所自来不反手
而可以除其患且今之所谓钱乏者岂诚乏耶上无以
为用邪下无以为市耶是不然也天下之所以竭诚而
献者有二议有防钱之禁有羡钱之术夫南出于夷北
出于塞中又自毁于器用盗铸者虽殽杂而能增之为
器者日损之而莫知也此其禁患于不密也是诚可密
也若夫羡钱之术则鼓铸而已矣虽然尽鼓铸所得何
足以羡天下之钱且天地之产东南之铜或暂息而未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362-0310b.png
复虽有咸阳孔仅之巧何以致之
噫不知夫造楮之弊驱天下之钱内
积于府库外藏于富室而欲以禁钱鼓铸益之耶且钱
之所以上下尊之其权尽重于百物者为其能通百物
之用也积而不发则无异于一物铜性融液月铄岁化
其朘天下之宝亦已多矣夫徒知钱之不可以不积而
不知其障固而不流徒知积之不可以不多而不知其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362-0310c.png
已聚者之不散役楮于外以代其劳而天下有坐镇莫
移之钱此岂智者之所为哉岂其思虑之有未及哉故
臣以谓推其有无之所自来不反手而可以除其患者
也虽然壅天下之钱非上下之所欲也用楮之势至于
此也赍行者有千倍之轻兑鬻者有什一之获则楮在
而钱亡楮尊而钱贱者固其势也贵莫如珠玉贱莫如
泥沙至钱而平矣先王之用币也钱居其一而后世之
用钱也它币至于皆废诚以为轻重之适也故天下之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362-0310d.png
货未有可轻于钱者也一朝而轻千倍曾不为后日之
计者何也此臣之所谓弊极而当反者也天下之事本
无奇画为奇画者小人之自便以干其君者也不听也
虽然臣又有疑焉计今之钱自上而下者有兵之料有
吏之俸自下而上者州县倚盐酒杂货之入民之卖易
以输送者大抵皆金钱也故虽设虚劵以阴纳天下之
钱而犹未至于尽藏而不用方今之事比于前世则钱既已
多矣而犹患其少者何也古之盛世钱未尝不贵而物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362-0311a.png
未尝不贱汉宣帝时榖至石五钱所以立常平之法
唐太
宗新去隋乱而致富强米斗
十钱或上为率何者
治安则物蕃物蕃则民不求而皆足是故钱无所用往
者东南为稻米之区石之中价财三四百耳岁常出以
供京师而资其钱今其中价既十倍之矣不幸有水旱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362-0311b.png
不可预计惟极南之交广与素旷之荆襄米斗乃或上
百钱为率耳然大要天下百物皆贵而钱贱瓜瓠果蓏
鱼鳖牛彘凡山泽之所产无不尽取非其有不足也而
何以至此且汉唐之赋禄较之于吾宋其用钱之增为
若干以承平之赋禄较之于今日其用钱之增又若干
东南之赋贡较承平之所入者其钱之增又若干昔何
为而有馀今何为而不足然则今日之患钱多而物少
钱贱而物贵也明矣天下惟中民之家衣食或不待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362-0311c.png
钱而粗具何者其农力之所得者足以取也而天下之
不为中民者十六是故常割中民以奉之故钱货纷纷
于市而物不能多出于地夫持空钱以制物犹不可而
况于持空劵以制钱乎然则天子与大臣当知其本而
已矣
十先生奥论注 续集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362-0311d.png
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