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集成前集-宋-王霆震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359-010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集成卷十三    宋 王霆震 编
  前乙集七
   记
  江州濂溪书堂记(晦庵/)
   敩斋摽准评曰(此篇论道未尝亡惟托于人行/于世故有绝续明晦之异中间)
   (铺叙濂溪不繇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可谓见微识远之论也)
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绝或续故其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359-0100d.png
行于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力之所
能及也夫天高地下而二气五行纷纶错揉升降往来
于其间其造化发育品物散殊莫不各有固然之理(理/到)
而其最大者则仁义礼智信之端君臣父子昆弟夫妇
朋友之伦而已是其周流充塞无所亏间夫岂以古今
治乱为存亡者哉然气之运也则有淳漓判合之不齐
人之禀也则有清浊昏明之或异是以道之所以托于
人而行于世者惟天所畀乃得与焉决非巧智果敢之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359-0101a.png
私所能亿度而强探也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
畴叙而孔子于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于天圣人
于此其不我欺也审矣若濂溪先生者其天之所畀而
得乎斯道之传者欤不然何其绝之久而续之易晦之
甚而明之亟也(文老/意正)盖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
不续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于我有宋艺祖受命五
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然后气之漓者淳判者合清明
之禀得以全付乎人而先生出焉(发明本/朝好)不繇师传默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359-0101b.png
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当时见而知之有程氏者
遂扩大而推明之使夫天理之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
鬼神之幽莫不同然毕贯于一而周公孔子孟氏之传
焕然复明于当世有志之士得以探讨服行而不失其
正如出于三代之前者呜呼盛哉非天所畀其孰能与
于此先生姓周氏讳敦颐字茂叔世家舂陵而老于庐
山之下因取故里之号以名其川曰濂溪而筑书堂于
其上今其遗墟在九江郡治之南十里而其荒茀不治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359-0101c.png
则有年矣淳熙丙申潘侯慈明与其通守吕侯胜已始
复作堂其处揭以旧名以奉先生之祀而吕侯又以书
来属某记之某愚不肖不足以及此独幸尝切有闻于
程氏之学者因得伏读先生之书而想见其为人比年
以来屏居无事常欲一泛九江入庐阜濯缨此水之上
以致其高山景行之思而病不得往诚不自意乃今幸
甚获假文字以托姓名于其间也于是窃原先生之道
所以得于天而传于人者以传其事如此使后之君子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359-0101d.png
有以观考而作兴焉是则庶几两侯之意也云尔
  道州濂溪祠堂记(南轩/)
宋有天下明圣相继承平日久元气胥会至昭陵之世
盛矣宗工钜儒磊落相望于是时濂溪先生实出于舂
陵焉先生姓周字茂叔晚筑庐山之下以濂名其溪故
世称为濂溪先生舂陵之人言曰濂溪吾乡之里名也
先生世家其间及寓于他邦而不忘其所自生故亦以
是名溪而世或未之知耳惟先生仕不大显于时其泽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359-0102a.png
不得究施然世之学者考论师友渊源以孔孟之遗意
复明于千载之下实自先生发其端由是推之则先生
之泽其何有穷哉盖自孔孟没而其微言仅存于简编
更秦火之馀汉世儒者号为穷经学古不过求于训诂
章句之间其于文义不能无时有所益然大本之不究
圣贤之心郁而不章而又有颛从事于文辞者其去古
益以远经生文士自歧为二涂及夫措之当世施于事
为则又出于功利之末知力之所营若无所与于书者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359-0102b.png
于是有异端者乘间而入横流于中国儒而言道德性
命者不入于老则入于释间有希世杰出之资攘臂排
之而其为说复未足以尽吾儒之指归故不足以抑其
澜而或反以激其势嗟乎言学而莫适其序言治而不
本于学言道德性命而流入于虚诞吾儒之学其果如
是乎哉陵夷至此亦云极矣及吾先生起于远方乃超
然有所得于其心本乎易之太极中庸之诚以极乎天
地万物之变化其教人使之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359-0102c.png
推之于治先王之礼乐刑政可举而行如指诸掌于是
河南二程先生兄弟从而得其说推明究极之广大精
微殆无馀蕴学者始知夫孔孟之所以教盖在此而不
在乎他学可以至于圣治不可以不本于学而道德性
命初不外乎日用之实其于致知力行具有条理而诐
邪淫遁之说皆无以自隐可谓盛矣然则先生发端之
功顾不大哉
  隆兴濂溪祠堂记(晦庵/)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359-0102d.png
盖尝切谓先生之言其高极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其实
不离乎日用之间其幽探乎阴阳五行造化之赜而其
实不离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其体用之一源显
微之无间秦汉以下诚未有臻斯理者而其实则不外
乎六经论语中庸大学七篇之所传也盖其所谓太极
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器与形而
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
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太极本无极也是岂离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359-0103a.png
乎生民日用之常而自为一物哉其为阴阳五行造化
之赜者固此理也其为仁义理智刚柔善恶者亦此理
也性此理而安焉者圣也复此理而执焉者贤也自尧
舜以来至于孔孟其所以相传之说岂有一言以易此
哉顾孟氏既没而诸儒之智不足以及此是以世之学
者茫然莫知所适高则放于虚无寂灭之外卑则溺于
杂博华靡之中自以为道固如是而莫或知其非也及
先生出始发明之以传于程氏而其流遂及于天下天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359-0103b.png
下之学者于是始知圣贤之所以相传之实乃出于此
而有以用其力焉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
大有功于斯世也
  袁州州学三先生祠记(晦庵/)
宜春太守广汉张侯既新其郡之学因立濂溪河南三
先生之祠于讲堂之东序而以书来属熹记之盖自邹
孟氏没而圣人之道不传世俗所谓儒者之学内则局
于章句文词之习外则杂于老子释氏之言而其所以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359-0103c.png
脩已治人者遂一出于私智人为之凿浅陋乖离莫适
主统使其君之德不得比于三代之隆民之俗不得跻
于三代之盛若是者盖已千有馀年于今矣濂溪先生
奋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圣贤之奥疏观造化之原而
独心得之立象著书阐发幽秘词义虽约而天人性命
之微脩已治人之要莫不毕举河南两程先生既亲见
之而得其传于是其学遂行于世士之讲于其说者始
得以脱于俗学之陋异端之惑而其所以脩已治人之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359-0103d.png
意亦往往有能卓然不惑于世俗利害之私而慨然有
志于尧舜其君民者盖三先生者其有功于当世于是
为不小矣然论者既未尝考于其学又拘于今昔显晦
之不同是以莫知其本末源流之若此而或轻议之其
有略闻之者则又舍近求远处下窥高而不知即事窥
理以求其切于脩已治人之实也呜呼张侯所以作为
此祠而属其笔于熹者其意岂不有在于斯与
  鄂州州学四贤堂记(勉斋/)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359-0104a.png
阴阳分而五行具人物生而万事出而太极之妙为之
根柢而周流其间充塞宇宙贯彻古今不可须臾离也
形交气感而禀受不齐欲动情胜而好恶无节心以形
役志以气移理以欲昏性以情凿乡之不可离者梏亡
茅塞莫之存矣图书出而天文始兆圣贤生而人文始
开二仪肇分仁义著矣五气顺布五事备矣礼以天秩
典以天叙而教行焉因至显之象验至微之理即人事
之当然察天命之本然加之以操存持养则动容周旋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359-0104b.png
无适而不由于斯道之中矣圣贤之功与天无间凡有
血气莫不尊亲心之秉彝不容己也周德既衰邪说并
作言道者祖虚无论治者尚功利谈经者溺训诂工文
者骋词华千有馀年天理湮晦虽闳博俊伟之才未有
能穷其旨归者也圣宋龙兴德配天地尊道以儒出治
以仁经术文章一根于理鸿儒硕士彬彬辈出上拟三
代下轶汉唐何其盛哉渐摩积累斯道之久蚀者复明
焉濂溪周先生不由师傅洞见道体推无极太极以明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359-0104c.png
阴阳五行之本人物化生万事纷扰则定之以中正仁
义而人极立焉盖与河图洛书相为表里周子以授伊
洛二程子程子所言道德性命皆自此出而微词奥义
学者未之达也新安朱先生禀资高明厉志刚毅深潜
默识笃信力行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旨超然独悟而
又条画演绎以示后学周程之道至是而始著矣穷理
尽性以至命存心养性以事天非四先生孰能发之道
之不明以学者无所见而异端祸之也四先生之道本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359-0104d.png
诸人心之所固有天理之所不可易则邪说不得肆而
皆趍于至正之途止于至善之地矣天下学者尊信崇
尚以为孔孟之徒复生斯世祠之学宫以起学者敬慕
之心是则师儒之职会稽石君继喻之意也石君为鄂
州教授而某适分符于沔石君之先太常寺簿师朱先
生为门人高第以某为同门后进也嘉定八年二月四
先生祠成遣其学正张某来请记四先生之书家传而
人诵之矣述其关于道体之大要以见四先生之道光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359-0105a.png
明盛大其本原固有自也夫以天命之在人甚明前贤
之教人甚至圣朝之重道甚隆师儒之卫道甚切则游
于学校而拜于祠下者亦思所以自勉哉
  南雄州学四先生祠记(真西山/)
南雄州始立周子二程子朱子之祠于学教授陈应龙
属真某为之记某曰四先生之道高矣美矣抑某之愚
未能窥其籓也将何辞以记之虽然昔尝闻其略矣道
之大原出于天其用在天下其传在圣贤此子思子之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359-0105b.png
中庸所以有性道教之别也盖性者智愚所同得道者
古今所共由而明道阐教以觉斯人则非圣贤莫能致
与故自尧舜至于孔氏率五百岁而圣人出孔子既没
曾子子思与邹孟氏复先后而推明之百有馀岁之间
一圣三贤更相授受然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以
开天常立人纪者粲然昭陈垂示罔极然则天之生圣
贤也夫岂苟然哉不幸战国嬴秦以后学术涣散无所
统盟虽以董相韩文公之贤相望于汉唐而于渊源之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359-0105c.png
正体用之全犹有未究其极者故仅能著卫道之功于
一时而无以任传道之责于万世天启圣朝文治休洽
于是天禧明道以来迄于中兴之世大儒继出以主张
斯文为己任盖孔孟之道至周子而复明周子之道至
二程子而益明二程之道至朱子而大明其视曾子子
思邹孟氏之传若合符节岂人所能为也哉天也然四
先生之学岂若是之立奇见尚新说求出乎前人所未
及耶凡亦因乎天而已盖自荀杨氏以恶与混为性而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359-0105d.png
不知天命之本然老庄氏以虚无为道而不知天理之
至实佛氏以刬灭彝伦为教而不知天叙之不可易周
子生乎绝学之后乃独深探本原阐发幽秘二程子见
而知之朱子又闻而知之述作相承本末具备自是人
知性不外乎仁义礼智而恶与混非性也道不离乎日
用事物而虚无非道也教必本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
而刬灭彝伦非教也阐圣学之户庭祛世人之矇瞆千
载相传之正统其不在兹乎呜呼天之幸斯文也其亦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359-0106a.png
至矣南雄为郡邈在峤南士习视中州号称近厚迪之
以至正之学必将有俛焉自力者然陈君之所望于学
者果焉属耶天之命我万善具全一毫有亏是旷天职
昔之君子凛然渊冰没世弗懈者凡以全吾所受焉耳
嗟后之世何其与古戾也利欲之风深入肺腑理义之
习目为阔迂已之良贵弃置如弁髦而轩裳外物则决
性命以求之弗舍也吁是不可谓之大惑乎志于道者
其将何所用力乎缅观往昔百圣相传敬之一言实其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359-0106b.png
心法盖天下之理惟中为至正惟诚为至极然敬所以
中不敬则无中也敬而后能诚非敬则无以为诚也气
之决骤轶于奔驷敬则其衔辔也情之横放甚于溃川
敬其堤防也故周子主静之言程子主一之训皆其为
人最切者而子朱子又丁宁反复之学者傥于是而知
勉焉思虑未萌必戒必惧事物既接必恭必钦动静相
因无少间断则天德全而人欲泯大本之所以立达道
之所以行其不由此欤陈君幸以为然则愿以此刻于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359-0106c.png
祠之壁为学者观省之助若夫诵其言而不反诸躬惟
其名之趍而匪实之践是岂四先生立教之意又岂陈
君所望于南邦之士者哉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359-0106d.png
 
 
 
 
 
 
 
 古文集成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