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集-明-钱宰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229-05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临安集卷三      明 钱宰 撰
  序
   会试小录序
洪武二十三年冬十二月初吉皇帝御奉天殿诏天下
三年大比宾兴贤能明年春合天下士会试于春官于
以广四海同文之治也于是内而邦畿外而藩屏侯甸
东极青齐西踰川陜南际荆吴闽广北至于梁晋宋卫
卷三 第 1b 页 WYG1229-0533b.png
幽燕合十二道之士凡六百五十人来会于京师钦明
诏也先是命礼曹聘天下章逢耆艾俾司校艺及期又
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俾典文衡修撰任亨泰同考试春
官贰卿张智董行试事而监察御史张存中韩杰监临
焉于是济济多士峨冠垂绅趋跄后先相与试艺于春
闱中选者得三十一人既撤棘礼曹议刋小录以纪盛
典内翰先生既序于首简复俾宰为之后序宰惟诸俊
造之登名于天府也固操履修诸身道艺信于人而获
卷三 第 2a 页 WYG1229-0533c.png
与是选矣夫以士君子之散处四方而操履无间焉则
天下之同伦可知矣相去万里而道艺无间焉则天下
之同文可知矣虽然书之同文行之同伦固国家大一
统之治化为士子者遭逢盛时仰掇高科固将有为于
世矣圣明在上方且以皋夔稷契期望天下士诸君子
毋谓古人为不可企及尚思所以修诸身者施诸天下
国家以佐圣世文明之治以毋负所学
   江西乡试小录序
卷三 第 2b 页 WYG1229-0533d.png
圣天子既武定天下乃诞敷文教盖将以六经之道致
天下之治也夫六经之行世易以道阴阳书以道政事
礼以定民志乐以和民情诗之作也风以著习俗之盛
衰雅以明国家之隆替颂以美盛德之形容而春秋之
作尊王抑伯内中国而外夷狄无非古昔帝王治天下
之要也今国都建成均党术立庠序以六经之道教天
下士然后命乡论道艺大比兴贤能俾之以六经之道
上佐邦家下道民庶以辅成天下之治焉于乎休哉乃
卷三 第 3a 页 WYG1229-0534a.png
洪武二十六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张公文郁提刑按察
使解公敏以明年大比遂集寮采相与协谋合一道之
士群试于有司钦明诏也于是右布政使括苍刘公宗
霖司贡举宪副维扬杨公建开封商公通监试事而宰
也获与司衡因得监观诸俊彦之所述作其发挥诸经
之义昭如日星援引诸史百家之言烂如云汉于是拔
其尤者置诸上选试事既集两府议刋乡闱小录俾余
为之叙余惟君子之志于学也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今
卷三 第 3b 页 WYG1229-0534b.png
诸俊彦试之经而得经之旨趣试之史而得史之事功
方且膺荐书上春官余固知其策名会闱唱名于廷对
有日矣然此皆平日讨论之素而未尝见之施行焉尚
当以前日之所闻所知施行之事功而以古昔帝王之
道之著之六艺者上佐圣天子文明之治
   送国子助教靳用中序
士君子生盛明时不必计其身之用不用也惟在夫道
之行耳身出以行其道使勋业显于当时名声昭于后
卷三 第 4a 页 WYG1229-0534c.png
世固士君子之大庆也然或退处田野而道淑诸人者
行于世焉曾何计其身之用不用也吾国子助教靳君
用中以目眚辞职人皆谓其遭世之理不得遂其志而
去是行也得无郁悒耶余曰不然用中与余同分教席
于兹五年矣朝究六艺暮诵百家以修身治天下之道
道其诸生且数十百人今诸生学成行修内为侍从外
领藩翰牧守之寄风纪之司列于朝行市于邦甸不问
地远近东极青齐西踰秦陇北穷燕冀南至于荆吴岭
卷三 第 4b 页 WYG1229-0534d.png
海七闽百粤其济济多士所以致君而泽民者皆成均
出也是固朝廷乐育贤才之至化而用中得与教席宣
明朝廷之化以及于人用中之道不既行矣乎使用中
而典一邑道不过行于一邑使用中而牧一郡道不过
行于一郡使用中而藩屏一方道不过行于一方而已
其能如今日以是道淑诸人而达诸天下乎用中行修
于身道孚于时又何必身处显荣而后遂其志乎昔王
通氏教授河汾其后高弟子若房杜王魏诸人得其道
卷三 第 5a 页 WYG1229-0535a.png
以佐有唐贞观之治用中纵不敢自比昔贤诸生之用
于今日得无有佐盛世之治而超出贞观者乎河汾之
道行于后世而用中身亲见之不已荣哉今用中之归
儿耕于畴妇蚕于室暇则命诸孙巾车拄杖登山临水
以乐今日太平之盛彼显荣而行道于时者果能过用
中乎用中行矣成均诸国老自司业博士二先生而下
皆分题赋诗以赠俾宰为之序云
   送徐季益序
卷三 第 5b 页 WYG1229-0535b.png
东南曰扬州扬之东南曰四明海岸以为郡四明之东
南曰昌国环海以为邑昌邑在东南海陬间昔人所谓
三神山大瀛海者岂其地邪邑居海中地之域至此而
尽山之脉至此而穷海之潮汐舂撞振撼朝焉以出暮
焉以入莫不至此而进退焉夫地域尽山脉穷海潮会
故其气钟于人物必多出秀者彼方士所谓瀛洲方丈
蓬莱岂别有仙岛所谓安期羡门岂真有神人居之殆
亦想像夫山海之气钟于是而必有其人耳徐生季益
卷三 第 6a 页 WYG1229-0535c.png
入太学为上舍生气温而貌恭业勤而行修文学日益
以进吾固知其钟夫山海之秀焉或者谓安期羡门神
仙中人而子方之季益瀛洲方丈蓬莱洞天别境非人
间世所有而子拟之昌邑不已过乎噫昌国虽下邑季
益虽一儒生使季益勉进于学昌邑涵煦盛明之化则
士皆可造于圣贤之域而昌邑且为邹鲁邦矣岂直方
外别境之与伦哉今朝廷方诏天下弟子员皆入太学
士之钟秀于是者毋自弃东海若季益之归省也其与
卷三 第 6b 页 WYG1229-0535d.png
之偕来往
   送魏生序
秦地本西周故疆在天官为东井之分野自弘农以西
京兆扶风冯翊咸在而凤翔正当岐山之阳风气之庞
习尚之淳好稼穑务本业犹有先王之遗风焉魏生应
诏来肄业成均拜余馆下貌古而性纯仪观充然气宇
温然言辞粹然余固知其得于风化然也矧孜孜勉勉
笃于务学哉又一年有旨试诸生于学生果中选诸生
卷三 第 7a 页 WYG1229-0536a.png
让其贤朝廷以生陜人识土宜知民俗授秦府伴读日
侍秦邸凡九阅月诏许归省其亲余又知生之父母兄
弟及其乡之长老嘉生以朴茂之质渐被朝廷礼乐教
化之懿而蔚乎其有文焉则豳岐遗风之尚存者庶几
知所励而复于古矣生归蚤来以秦地民物之淳涵煦
盛明之化立殿下启曰方今四海一家至治迈西周上
将见凤凰之灵复鸣于岐山耶
   送赖思顺凤阳府学训导序
卷三 第 7b 页 WYG1229-0536b.png
昔汉高帝既平定天下还过沛复其民悉召故人父老
发沛中儿教之歌大风之歌日畅饮道故旧为乐其英
雄豪杰威加四海而归故乡历千数百年未有能继之
者诚以泰运未易逢圣人不世出有待于今日也今皇
上肇基凤阳奄有九有乃偃武修文以凤阳为中都建
国学置弟子员选德重望隆之士为之师俾期门羽林
之彦皆得以通义理郡复置文学掾俾郡之俊秀皆得
肄业焉古今帝王之兴其得天下不同惟我圣明之起
卷三 第 8a 页 WYG1229-0536c.png
于凤阳与汉之丰沛无异也然高帝以沛为汤沐邑今
则建国学于中都高帝召故人饮酒今则选德望之士
以施教高帝教沛儿歌舞以为乐今则俾期门羽林及
郡之俊彦皆知学焉视汉沛殆过之矣漳南赖思顺为
国子上舍生仪曹以其年之盛学之茂也授凤阳府学
训导重其选也或者谓今国子生出身出典方面入侍
内廷任牧守拜御史皆若而人而思顺独领教职咸以
为抑余以思顺之从余游也告之曰今之凤阳昔之丰
卷三 第 8b 页 WYG1229-0536d.png
沛也圣天子方且谆谆以文教化其郡之子弟郡子弟
学成则升之学而显荣若是况为之师者乎思顺勉焉
尽其教职显荣之来其可量哉
  说
   全有堂说
性也者人人之所全有也或者不能有而全焉气之蔽
也欲之泊也学焉而所知不蔽于气所行不泊于欲则
有者未尝泯全者未尝亏也是性也具于吾心其目有
卷三 第 9a 页 WYG1229-0537a.png
五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人人之所全有也上焉而
圣固全有是性也下焉而愚亦全有是性也中焉而可
以为愚可以为圣者亦全有是性也圣也者性焉安焉
有而全焉愚也者暴焉弃焉丧其有而亏其全焉彼可
以圣可以愚者暴焉弃焉则丧而亏者终不得而复复
焉执焉则丧而亏者庶几复全其天焉孟轲氏曰性善
知性之全有是善也天命之性也荀卿氏曰性恶扬雄
氏曰善恶混韩愈氏曰性有三品皆以其禀于气者当
卷三 第 9b 页 WYG1229-0537b.png
之而不知性之全有是善也且吾性之具于心人无有
不善也谓之恶可乎人无有不同也谓之混可乎人无
有不全也谓之三品可乎彼谓为恶者即气之汨没者
言之耳谓为混者即气之清浊者言之耳谓为三品者
即气之至清至浊与夫清浊之间者言之耳又孰知性
即五常之理乎知性即五常之理则皆善也何有于恶
乎何有于混乎何有于三品乎叔鱼之生虎目而豕啄
杨食我之生豺狼其声叔椒之生熊罴其状是皆形声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29-0537c.png
之得于气者然也果可谓之性乎彼徒即形声以命其
死亡固不足为训而韩子复即是以明其性之不善若
然则伏羲蛇身神农牛首仲尼蒙倛周公如断椔而皆
为人天性之善何与于形声间邪彼三子之不能脱祸
行之恶也非形相之恶也又岂可即是以明性之恶乎
孟轲氏之言性善是已韩子不当即是以非之也后稷
之生岐岐然嶷嶷然是故性之善也文王之生也傅不
勤师不烦是固性之善也荀卿氏谓之恶韩子非之是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29-0537d.png
已但以母之生后稷也无害生文王也不忧为后稷文王
之性则非也尧文之善性也朱管习于尧文而卒为奸
自暴也瞽鲧之恶害于气也舜禹生于瞽鲧而卒为圣
性之也上智之不移也扬雄氏谓性之善恶混韩子非
之是已但以朱管之奸瞽鲧之恶为性则非也性也者
人人之所全有也不以智而丰不以愚而塞不以上焉
下焉中焉而殊也韩子之言三品盖本诸夫子性近习
远上智下愚不移之说不知夫子所言气质之性也非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29-0538a.png
性之本也性之本善人所全有孟轲氏之言性善是也
夫何三品之有哉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
性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诗
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春秋左氏
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是皆可
以见性之本善而人人之所全有也孟子言性善盖本
诸此嗟夫人之有生形也者气之聚也性也者理之会
也孟子论性不论气知性者也其言特未究耳诸子论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29-0538b.png
气不识理不知性者也故其言也不明迨程张朱子之
言出而性之论确矣故后之人得以穷夫理而尽其性
焉勾吴黄原辅氏者其进修之室曰全有盖本诸子朱
子叙大学之旨也原辅性能格物以致其知诚意以正
其心则性之固有者可以复全其天焉且原辅之所谓
全有者全其性之所有也用也吾敢并以其得于天而
本然全有者为原辅言之原辅将欲全其所有以立程
朱之门以造孟氏之域以升孔子之堂固由其命于天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29-0538c.png
者无不全也作全有堂说
   邓唯吾字说
茶陵邓贯方且冠也乡先生字之曰唯吾盖取诸曾参
氏之一唯也今年几五十矣且犹不敢忘而请余为之
说噫子不观夫秋之奕虽机变不齐而得之于心则应
之于手有数存焉然而秋已不骤而语人也必几于秋
而后语之人亦必几于秋而后能悟也扁之斲也虽神
妙不测而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有数焉然而扁也不骤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29-0538d.png
而语人也必几于扁而后语之人人亦必几于扁而后
能悟也学秋而不升其堂学扁而不嗜其胾虽语之以
斲奕安能唯诺而得之心哉斲奕小数耳且犹不骤而
语人而况圣人之道乎圣人之道犹缗然九府之圜一
缗系之万事之绪一理贯之然不入九府不涉万事骤
而语之将无所措其手足也圣人之门唯参也若遍历
夫九府之圜矣而圣人示之缗焉吾知其贯也得之心
应之手无异秋与扁也一唯而悟何疑哉虽然未至于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29-0539a.png
参强而语之勉而唯之妄也然则如之何盍以尽夫忠
恕之道而后夫唯也唯吾勉之
   听潮说
普济寺在越江东北介江海之交环寺皆海也潮汐上
下振撼之声春秋冬夏朝夕无少休焉名其堂曰听潮
今平石衡上人居之余问(缺/)名胜诗文示余洒然若清
泠之洗耳沧浪之濯尘缨也复请余说听潮之义余谓
潮有声上人听焉余恶足以知之蒙庄曰井蛙不可以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29-0539b.png
语海曲士不可以语道听潮之义殆将以海而喻夫道
也余恶足以知之上人妙通海会之旨余请质之(缺/)
声无隐千万人之耳皆闻焉上人独听焉上人耳有闻
千万物之声皆入焉上人独潮之听焉将潮之至也与
上人之听适会于一时乎必潮至而后听乎当千万物
之声之接于耳也听乎不听乎合千万物之声而遍听
之将不胜其听矣舍千万物之声而独听之无乃泥于
一物乎吾闻浮图人心寂而善应吾固知千万人之皆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29-0539c.png
闻潮而上人独悟焉千万物之声皆入耳而上人独于
潮有觉焉上人之听之殆不知潮之入于耳耳之入于
潮焉故因声以感物而妙于无声因听以悟道而超于
无听方且以听潮名堂殆亦以上人之始也闻海潮音
而觉悟焉耳乃今吾知其物之感之也非声非无声心
之应之也非听非无听名之曰听潮殆亦寓焉上人以
余言而缀之听潮之编余愧夫望洋于海若也
   观鱼说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29-0539d.png
余太学休沐之暇观鱼于西池若有所感焉为之说曰
士之处于天地间犹鱼之游于沼乎鱼之游于沼出没
于沧波之上适其趣而已矣士之处于天地间逍遥于
仁义之域适其趣而已矣天地者沼也逍遥者鱼之出
没也仁义者水也沼必水而后鱼得以出没沼而无水
盖将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奚以之而适其趣为知此则
知所以逍遥于天地间哉疏食水饮陋巷箪瓢孔颜乐
焉仁义存焉耳食前方丈后车千乘孟轲弗为仁义亡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29-0540a.png
焉耳彼沼也而鱼安焉以有水也彼天地也而吾充焉
以有仁义也顺其所安宏其所存吾与鱼俱适矣庄周
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德吾有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