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0178-03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长历卷一
右谕德陈厚耀撰
集證
汉书律历志
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
伯禽以下为纪
鲁公伯禽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子考公
卷一 第 1b 页 WYG0178-0395b.png
酋立考公即位四年及炀公熙立炀
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距微
公七十六岁
炀公即位六十年子幽公宰立幽公即位十四
年及微公茀立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
历以为丙子距献公七十六岁
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厉公翟立厉公即位三十七年及
献公具立献公十五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
卷一 第 2a 页 WYG0178-0395c.png
乙卯距懿公七十六岁
献公即位五十年子慎公埶立慎公即位三十年及武
公敖立武公即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懿公九年正月癸
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岁
懿公即位九年兄子柏御立柏御即位十一年叔父孝
公称立孝公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弗皇立惠公三十八
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癸酉距僖公七十六
岁
卷一 第 2b 页 WYG0178-0395d.png
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隐公息立凡伯禽至春秋三百
八十六年春秋隐公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轨立桓公即
位十八年子庄公同立庄公即位三十二年子悯公启
方立悯公即位二年及僖公申立僖公五年正月辛亥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岁
僖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距辛亥朔
旦冬至二十九岁是岁闰馀十三正小雪闰当在十一
月后而在三月故傅曰非礼也后五年闰馀十是岁亡
卷一 第 3a 页 WYG0178-0396a.png
闰而置闰闰所以正中朔也亡闰而置闰又不告朔故
经曰闰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傅曰不告朔非礼也文
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宣公即位十八年子成公
黑肱立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辛
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岁
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九月乙
亥朔建申之月也鲁史书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傅
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辰在申司历过也
卷一 第 3b 页 WYG0178-0396b.png
再失闰矣言时实行以为十一月也不察其建不考之
于天也襄公即位三十一年子昭公稠立昭公二十年
春王正月距辛亥百三十三岁是辛亥后八章首也正
月己丑朔旦冬至失闰故傅曰二月己丑日南至昭公
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七年正月己巳朔旦
冬至殷历以为庚午距元公七十六岁
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将立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
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傅曰火伏而后蛰者
卷一 第 4a 页 WYG0178-0396c.png
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哀公即位二十七年逊于邾
子悼公曼立悼公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元公四年正
月戊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岁
元公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穆公即位三十三年
子恭公奋立恭公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康公四
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戊子距缗公七十六
岁
康公即位九年子景公偃立景公即位二十九年子平
卷一 第 4b 页 WYG0178-0396d.png
公旅立平公即位二十年子缗公贾立缗公二十二年
正月丙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岁
缗公即位二十三年子顷公雠立顷公十八年秦始灭
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岁周灭后六年楚考烈
王灭鲁顷公为家人秦伯五世四十九岁汉高祖皇帝
代秦继周太岁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
三年也
卷一 第 5a 页 WYG0178-0397a.png
东汉书律历志
范氏曰黄帝造历起辛卯颛顼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
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汉承秦初用乙卯
至武帝元封不与天合乃作太初历元以丁丑
晋书律历志
姜岌云自皇羲以降暨于汉魏各自制历以求厥中考
其疏密惟交会薄蚀可以验之书契所记惟春秋著日
蚀之变自隐公讫于哀公凡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蚀
卷一 第 5b 页 WYG0178-0397b.png
三十有六考其晦朔不知用何历也班固以为春秋因
鲁历鲁历不正故置闰失其序鲁以闰馀一之岁为蔀
首检春秋置闰不与此蔀相符也命历序云孔子为治
春秋之故退修殷之故历使其数可傅于后如是春秋
宜用殷历正之今考其交会不与殷历相应以殷历考
春秋月朔多不及其日又以检经率多一日检傅率少
一日但公羊经傅异朔于理可从而经有蚀朔之验傅
为失之也服虔解傅用太极上元太极上元乃三统历
卷一 第 6a 页 WYG0178-0397c.png
刘歆所造元也何缘施于春秋于春秋而用汉历无乃
远乎傅之违失多矣不惟斯事而已襄公二十七年冬
十有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傅曰辰在申司历过再失
闰也考其去交分交会应在此月而不为再失闰也案
歆历于春秋日蚀止一朔其馀多在二日因附五行傅
著脁与侧匿之说云春秋时诸侯多失其政故月行恒
迟歆不以历失天而为之差说日之蚀朔此乃天验也
而歆反以己历非之此冤天而负时历也杜预又以周
卷一 第 6b 页 WYG0178-0397d.png
衰世乱学者莫得其真今之所傅七历皆未必是时王
之术也今诚以七家之历考古今交会信无其验也皆
由斗分疏之所致也殷历以四分一为斗分三统以一
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为斗分乾象以五百
八十九分之一百四十五为斗分今景初以一千八百
四十三分之四百五十五为斗分疏密不同法数各异
殷历斗分粗故不施于今乾象斗分细故不得施于古
景初斗分虽在粗细之间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日月
卷一 第 7a 页 WYG0178-0398a.png
亏已皆不及其次假使日在东井而蚀以月验之乃在
参六度差违乃尔安可以考天时人事乎今治新历以
二千四百五十一分之六百五为斗分日在斗十七度
天正之首上可以考合于春秋下可以取验于今世以
之考春秋三十六蚀正朔者二十有五蚀二日者二蚀晦
者二误者五凡三十三蚀其馀蚀经元日讳之名无以
考其得失图纬皆云三百岁斗历改宪以今新历施于
春秋之世日蚀多在朔春秋之世下至于今凡一千馀
卷一 第 7b 页 WYG0178-0398b.png
岁交会弦望故进退于三蚀之间此法乃可永载用之
岂三百岁斗历改宪者乎
春秋七百七十九日 十七日蚀
黄帝历得四百六十六日 一蚀
颛顼历得五百九日 八蚀
夏历得五百三十六日 十四蚀
真夏历得四百六十六日 一蚀
殷历得五百三日 十三蚀
卷一 第 8a 页 WYG0178-0398c.png
周历得五百六日 十三蚀
真周历得四百八十五日 一蚀
鲁历得五百二十九日 十三蚀
三统历得四百八十四日 一蚀
乾象历得四百九十五日 七蚀
秦始历得五百一十日 十九蚀
乾度历得五百三十八日 十九蚀
今长历得七百三十六日 三十蚀
卷一 第 8b 页 WYG0178-0398d.png
汉末宋仲子集七历以考春秋其夏周二历术数皆与
艺文志所记不同故更名为真夏真周历也
隋书律历志
刘孝孙刘焯甲子元历 孝孙历法并按明文以月行
迟疾定其合朔欲令食必在朔不在晦二之日也纵使
频月二小三大得天之统大抵其法有三今列之云
第一勘日食證恒在朔 诗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
有食之今以甲子元历术推算符合不差春秋经书日
卷一 第 9a 页 WYG0178-0399a.png
合三十五二十七日食经书有朔推与甲子元历不差
八食经书并无朔字左氏傅云不书朔官失之也公羊
傅云不言朔者食二日也榖梁傅云不言朔者食晦也
今以甲子元历推算俱是朔日丘明受经于夫子于理
尤详公羊谷梁皆臆说也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庄公十八年春三月日有食之
僖公十二年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卷一 第 9b 页 WYG0178-0399b.png
僖公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襄公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前后汉及魏晋四代所记日食晦朔及先晦都合一百
八十一今以甲子元历术推之并合朔日而食
前汉合有四十五食
后汉合有七十四食
魏合有十四食
晋合有四十八食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78-0399c.png
第二勘度差变验 尚书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是
唐尧时冬至之日日在危宿合昏之时昴正午案竹书
纪年尧元年丙子今以甲子元历术推算得合尧时冬
至日昏中昴星正午汉书武帝太初元年丁丑洛下闳
等考定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初今以甲子元历术算
即得斗末牛初矣晋姜岌以月食验日度知冬至之日
日在斗十七度宋文帝癸酉岁何承天考验乾度亦知
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七度至今隋开皇甲辰之岁考定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78-0399d.png
历象以稽天道知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三度
第三勘气影长验 春秋纬命历序云鲁僖公五年正
月壬子朔旦冬至今以甲子元历推算得合不差宋元
嘉十年何承天测景知冬至已差三日今历推冬至之
日恒与影长之日符合不差
十七年张胄玄历成奏之上付刘晖与国子助教王颇
司历刘宜援据古史影等驳胄玄云命历序僖公五年天正
壬子朔旦日至左氏傅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张宾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78-0400a.png
历天正壬子朔冬至合命历序差傅一日张胄玄历天正
壬子朔三日甲寅冬至差命历序二日差傅三日成公
十二年命历序天正辛卯朔旦日至张宾历天正辛卯
朔冬至合命历序张胄玄亦天正辛卯朔二日壬辰冬
至差命历序一日昭公二十年春秋左氏傅二月己丑
朔日南至准命历序庚寅朔旦日至张宾历天正庚寅
朔冬至并合命历序差傅一日张胄玄历亦天正庚寅
朔差傅一日二日辛卯冬至差命历序一日差傅二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78-0400b.png
宜案命历序及春秋左氏傅并闰馀尽之岁皆须朔旦
冬至若依命历序勘春秋三十七食合处至多若依左
傅合者至少是以知傅为错今张胄玄信情置闰命历
序及傅气朔并差又宋元嘉冬至影有七张宾历合者
五差者二亦在前一日张胄玄历合者三差者四在后
一日云云高祖令群臣博议咸以胄玄为密遂贬刘晖
等胄玄所造历法付有司施行
唐书历志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78-0400c.png
大衍历议曰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以周历推之入壬子蔀第四章以辛亥一分合朔冬至
殷历则壬子蔀首也昭公二十年二月己丑朔日南至
鲁史失闰至不在正左氏记之以惩司历之罪周历得
己丑二分殷历得庚寅一分殷历南至常在十月晦则
中气后天也周历食朔差经或二日则合朔先天也傅
所据者周历也纬所据者殷历也气合于傅朔合于纬
斯得之矣又命历序以为孔子脩春秋用殷历使其数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78-0400d.png
可傅于后考其食朔不与殷历合及开元十二年朔差
五日矣气差八日矣上不合于经下不足以傅于后代
盖哀平间治甲寅元历者托之非古也 又曰鲁历南
至又先周历四分之三而朔后九百四十分日之五十
一故僖公五年辛亥为十二月晦
壬子为正月朔又推日食密于殷历其以闰馀一为章
首亦取合于当时也
又曰日月合度谓之朔无所取之取之食也春秋日食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78-0401a.png
有甲乙者三十四殷历鲁历先一日者十三后一日者
三周历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伪可知矣庄
公三十年九月庚午朔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
公五年三月辛亥朔当以盈缩迟速为定朔殷历虽合适
然耳非正也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十
四年三月己丑朔文公元年五月辛酉朔十一年三月
甲申晦襄公十九年五月壬辰晦昭公元年十二月甲
辰朔二十年二月己丑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78-0401b.png
戊辰晦皆与周历合其所记多周齐晋事盖周王所颁
齐晋用之僖公十五年九月己卯晦十六年正月戊申
朔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
十一月丁卯朔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
丁未朔与殷历鲁历合此非合食故仲尼因循时史而
所记多宋鲁事与齐晋不同可知矣昭公十二年十月
壬申朔原舆人逐原伯绞与鲁历周历皆差一日此丘
明即其所闻书之也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朔宋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78-0401c.png
楚战于泓周殷鲁历皆先一日楚人所赴也昭公二十
年六月丁巳晦卫侯与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国
人三历皆先二日卫人所赴也此则列国之历不可以
一术齐矣而长历日子不在其月则改易闰馀欲以求
合故闰月相距近则十馀月远或七十馀月此杜预所
甚谬也夫合朔先天则经书日食以纠之中气后天则
传书南至以明之其在晦二日则原乎定朔以得之列
国之历或殊则稽于六家之术以知之此四者皆治历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78-0401d.png
之大端而预所未晓故也 又曰春秋日食不书朔者
八公羊曰二日也榖梁曰晦也左氏曰官失之也刘孝
孙推得朔日以丘明为是
又曰哀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开元历推得闰当在十
一年春至十二年冬失闰已久是岁九月己亥朔先寒
露三日于定气日在亢五度去心近一次火星明大尚
未当伏至霜降五日始潜于日下乃月令蛰虫咸俯则
火辰未伏当在霜降前虽节气极晚不得十月昏见故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78-0402a.png
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
也方夏后氏之初八月辰伏九月内火及霜降之后火
已朝觌东方距春秋之季千五百馀年乃云火伏而后
蛰者毕向使冬至常居其所则仲尼不得以西流未伏
明是九月之初也自春秋至今又千五百岁麟德历以
霜降后五日日在氐八度房心初伏定增二日以月食
冲校之犹差三度闰馀稍多则建亥之始火犹见西方
向使宿度不移则仲尼不得以西流未伏明非十月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78-0402b.png
候也自羲和以来火辰见伏三睹厥变然则丘明之记
欲令后之作者参求微象以探仲尼之旨是岁失闰寖
久季秋中气后天三日比及明年仲冬又得一闰悟仲
尼之言补正时历而十二月犹可以螽至哀公十四年
五月庚申朔日食以开元历考之则日食前又增一闰
鲁历正矣长历自哀公十年六月迄十四年二月才置
一闰非是
又曰古历与近代密率相较二百年气差一日三百年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78-0402c.png
朔差一日推而上之久益先天引而下之久益后天僖
公五年周历正月辛亥朔馀四分之一南至以岁差推
之日在牵牛初至宣公十一年周历与麟德历俱以
庚戌日中冬至而月朔尚先麟德历十五辰至昭公二
十年周历以正月己丑朔日中南至麟德历以己丑
平旦冬至哀公十一年丁巳周历入己酉蔀首麟德历
以戊申禺中冬至惠王四十三年己丑周历入丁卯蔀
首麟德历以乙丑日昳冬至吕后八年辛酉周历入乙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78-0402d.png
酉蔀首麟德历以壬午黄昏冬至其十二月甲申人定
合朔太初元年周历以甲子夜半合朔冬至麟德历以
辛酉禺中冬至十二月癸亥晡时合朔气差三十二辰
朔合四辰此疏密之大较也僖公五年周历汉历唐历
皆以辛亥南至后五百五十馀岁至太初元年周历汉
历皆得甲子夜半冬至唐历皆以辛酉则汉历后天三
日矣祖冲之张胄玄促上章岁至太初元年冲之以癸
亥鸡鸣冬至而胄玄以癸亥日出欲令合于甲子而适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78-0403a.png
与鲁历相会自此推僖公五年鲁历以庚戌冬至而二
家皆以甲寅乖丘明正时之意以就刘歆之失今考麟
德元年甲子唐历皆以甲子冬至而周历汉历皆以庚
午然则自太初下至麟德差四日自太初上及僖公差
三日不足疑也
宋史历志
宋行古崇天历云自四分历以上古有六历皆以九百
四十分为日法 又云自汉太初至于宋冬至差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78-0403b.png
十日
元史历志
授时历议云自春秋献公以来凡二千一百六十馀年
用大衍宣明纪元统天大明授时六历推算冬至凡四
十九事 今按献公十五年戊寅岁正月甲寅朔旦冬
至授时得甲寅统天得乙卯后天一日至僖公五年正
月辛亥朔旦冬至授时统天皆得辛亥与天合下至昭
公二十年己卯岁正月己丑朔旦冬至授时统天皆得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78-0403c.png
戊子并先一日若曲变其法以从之则献公僖公皆不
合矣以知春秋所书昭公冬至乃日度失行之验也
明郑世子载堉曰授时历议据前汉志鲁献公十五
年戊寅岁正月甲寅朔旦冬至引此为首盖献公乃
隐公五世祖下距隐公元年己未一百六十一年许
郭诸儒岂不知献公在春秋前甚远哉第以所推昭
公二十年冬至而得戊子既不能合偶与献公合故
援此而为之说云曲变其法以从昭公则与献公不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78-0403d.png
合遂谓春秋所书昭公冬至乃日度失行之验然则
大衍宣明诸历推之皆得己丑岂皆误耶夫献公甲
寅冬至别无所据惟刘歆三统历是据耳左傅不足
信而歆独可信乎太初元年冬至在辛酉歆乃以为
甲子差天三日尚不能知而能逆知上下数百年乎
然则献公十五年冬至当在何日曰三统授时之甲
寅失之先纪元大明之丁巳失之后大衍所推丙辰
宣明所推乙卯庶或近之然别无所考阙疑可也大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78-0404a.png
凡春秋前后千载之间气朔交食长历大衍所推近
是刘歆班固所说全非杜预一行已有定论矣
又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所载日食凡三十有七以
授时历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
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盖自有历以来无比月而食
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朔经或不书日不书朔公榖
以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间或
差一月二月者盖由古历疏阔置闰失当之弊姜岌一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78-0404b.png
行已有定说孔子作春秋但因时历以书非大义所关
故不必致详也
春秋左傅注疏
孔氏曰古今历法推闰月之术皆以闰馀减章岁
馀以岁中乘之章闰而一所得为积月命起天正算外
即闰所在也古历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八章三年
闰九月六年闰六月九年闰三月十一年闰十一月十
四年闰八月十七年闰四月十九年闰十二月此据元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78-0404c.png
首初章若于后渐积馀分大率三十二月则置闰不必
恒同初章闰月也
又曰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
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自隐元年尽哀二
十七年积二百五十五年凡三千一百五十四月惟三
十七食是虽交而不食也襄二十二年九月十月频食
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频食是频交而食也战国及秦历
纪全差汉末渐候天时始造其术刘歆三统以为五月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78-0404d.png
二十三分月之二十而日一食空得食日而不得加时
汉末会稽尉刘洪作乾象历始推月行迟疾求日食加
时后代修之渐益详密今为历者推步日食莫不符合
但无频月食法皆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始一交会未
有频月食者其解在襄二十四年
桓三年春正月不书王惟元年二年十年十八
年凡四年书王其馀十三年俱不书王
杜氏曰经之首时必书王明此历天王之所班也其或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78-0405a.png
废法违常失不班历则不书王
刘氏曰天王失不班历乃国之大事何得傅无异文
又昭二十三年以后王室有子朝之乱经皆书王岂是
王室犹能班历又襄二十七年再失闰杜云鲁之司历
顿置两闰又哀十三年十二月螽仲尼曰火犹西流司
历过杜云季孙虽闻仲尼之言而不正历如杜所注历
既天王所班鲁人何得擅改又子朝奔楚其年王室方
乱王位犹且未定诸侯不知所奉复有何人尚能班历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78-0405b.png
昭二十三年秋乃书天王居于狄泉则其春未有王矣
时未有王历无所出何故其年亦书王也若使春秋之
历必是天王所班则周之错失不关于鲁鲁人虽或知
之无由辄得改正襄二十七年傅称司历过再失闰而
杜释例云鲁之司历始觉其谬顿置两闰以应天正若
使历为王班当一遵王命宁敢专置闰月改易岁年哀
十三年十二月螽释例又云季孙虽闻仲尼之言犹不
即改明年复螽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闰既言历为王班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78-0405c.png
又称鲁人改之亦复何须王历杜之此言自相矛盾此
不书王者正是阙文耳
春秋属辞
赵子常曰春秋虽修史为经犹存其大体谓始年为
元年岁首为春一月为正月加王于正皆从史文傅独
释王周正月者见国史所书乃时王正月月为周月则
时亦周时孔氏谓月改则春移是也后于僖公五年春
记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昭十七年夏六月记太史曰在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78-0405d.png
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又记梓慎
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皆以周
人改时改月春夏秋冬之序则循周正分至启闭之候
则仍夏时其经书冬十月雨雪春正月无冰二月无冰
及冬十月陨霜杀菽之类皆为记灾可知矣汲冢竹书
有周月解亦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商以建丑为正亦
越我周作正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
夏焉其言损益之意甚明经书春烝春狩夏蒐以此盖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78-0406a.png
三正之义备矣而近代说者往往不然夫以左氏去圣
人未远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以及战国之际中国无
改物之变鲁未灭亡傅于当时正朔岂容有差而犹或
有为异论者何也盖尝考之曰殷周不改月者据商书
言元祀十有二月而秦人以十月为岁首也曰夏时冠
周月者则疑建子非春而孔子尝欲行夏之时也按太
史公记三代革命于殷曰改正朔于周曰制正朔于秦
曰改年始盖正谓正月朔谓月朔何氏公羊注曰夏以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78-0406b.png
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朔殷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
鸣为朔周以斗建子之月为正夜半为朔是也殷周即
所改之月为岁首故曰改正朔曰制正朔秦即十月为
岁首而别用夏时数月故曰改年始其言之已详汉书
律历志据三统历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即书伊训
篇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祀于先王以冬至越
茀行事其所引书辞并序皆与伪孔氏书伊训篇语意
不合且言日不言朔又不言即位则事在即位后矣凡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78-0406c.png
新君即位必先朝庙见祖而后正君臣之礼今即位后
未踰月复祠于先王以嗣王见祖此何礼也暨三祀十
有二月朔奉嗣王归于亳是日宜见祖而不见又何也
所谓古文尚书者掇拾傅会不合不经盖如此说者乃
欲按之以證殷周不改月可乎礼记孟献子亦曰正月
日至七月日至其说皆与傅合夫冬至在商之十二月
在周之正月大寒在周之二月惊蛰在三月夏至在七
月而太初历立冬小雪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78-0406d.png
十二月唐人大衍历追算春秋冬至亦皆在正月孰谓
春秋不改月乎陈宠云阳气始萌有兰射干芸荔之应
天以为正周以为春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
以为春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正蛰虫始振人以
为正夏以为春盖天施于子地化于丑人生于寅三阳
虽有微著三正皆可言春此亦历家相承之说所谓夏
数得天以其最适四时之中尔孰谓建子非春乎乃若
夫子答颜子为邦之问则与作春秋事异盖春秋即当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78-0407a.png
代之书以治当代之臣子不当易周时以惑民听为邦
为后王立法故举四代礼乐而酌其中夫固各有攸当
也如使周不改时则何必曰行夏之时使夫子果欲用
夏变周则亦何以责诸侯之无王议桓文而斥吴楚哉
何休哀十四年傅注曰河阳冬言狩获麟春言狩者盖
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去周之正而行夏之时以行夏
之时说春秋盖昉于此然何氏固以建子为周之春但
疑春不当言狩而妄为之辞至程子门人刘质夫曰周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78-0407b.png
正月非春也假天时以立义尔则遂疑建子不当言春
此胡氏夏时冠周月之说所由出也先儒见孟子谓春
秋天子之事而述作之旨无傅惟斟酌四代礼乐为百
王大法遂以为作春秋本意在此故番阳吴仲迂曰若
从胡傅则是周本行夏时而以子月为冬孔子反不行
夏时而以子月为春矣何氏之失又异于此故朱子以
为恐圣人制作不如是之纷更烦扰错乱无章也薛氏
又谓鲁历改冬为春而陈氏用其说于后傅曰以夏时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78-0407c.png
冠周月鲁史也是盖知春秋改周时为不顺而又移其
过于鲁尔然谓鲁自有历实刘歆之误按律历志言刘
向所总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历及鲁历为六历自周昭
王以下无世次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自炀公至缗
公冬至殷历每后一日则由历家假鲁君世次逆推周
正交朔之合否因号鲁历非鲁人所自为明矣宋书礼
志又言六历皆无推日食法但有考课疏密而已是岂
当代所尝用者哉刘歆惑于襄哀傅文遂谓鲁有司历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78-0407d.png
而杜氏因之谬矣然说者亦自病夏时周月不当并存
故直谓春秋以夏正数月又疑若是则古者大事必在
岁首隐公不当以寅月即位其进退无据如此固不足
深辨而或者犹以为千古不决之疑则以诗书周礼论
语孟子所言时月不能皆合故也夫三正通于民俗久
矣春秋本侯国史记书王正以表大顺与颁朔告朔为
一体其所书事有当系月者有当系时者与他经不同
诗本歌谣又多言民事故或用夏正以便文通俗书乃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78-0408a.png
王朝史官记言之体或书月则不书时或书时则不书
月况伪孔注二十五篇决非真古书其有合有否皆不
可论于春秋周礼所书正月正岁皆夏正也诸官制职
掌实循二代而损益之其著时月者又多民事与巡狩
烝享自夏者同故仍夏时以存故典见因革盖非赴告
策书定为一代之制者皆得通言之则又不可论于春
秋矣若论语言暮春亦如诗书言春夏皆通民俗之恒
辞也不可据以为周不改时孟子言七八月之间旱十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78-0408b.png
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在左傅后则周改月犹自
若竹书又记曲沃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
年正月也竹书乃后人用夏正追录旧文故与春秋不
同然亦未尝辄以夏正乱春秋之时月也自啖赵而后
学者往往习攻左氏而王周正月为甚以其尤害于经
故特详著焉
又曰长历考春秋日月失三十六日朔三晦二其经傅
上下所书日月有可證据者明是史文差谬日食不入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78-0408c.png
限者四频月食者二大衍历失一百二十六日朔三日
食不入限十七先一月者六先二月者二先三月者一
先五月者一后一月者六闰月一频月食者二杜氏据
左氏傅屡讥周历失闰是以长历第前却闰月求与春
秋日月相符故所失少大衍历自以三十二月闰率追
算不计与经合否故所失多东周历法无傅矣刘歆所
总六历俱非古法也杜氏谓或用黄帝以来诸历推经
传朔日皆不合所谓鲁历亦不与春秋相符疑来世好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78-0408d.png
事者为之凡经傅有七百七十九日汉末宋仲子集七
历以考春秋鲁历得五百二十九失二百五十是不与
春秋相符也大衍历合朔议曰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
十四殷历鲁历先一日者十三后一日者三周历先一
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伪可知矣然大衍历视长
历每差一月亦有差二月者其日月得失本非所以释
经也傅除释经日外别记三百一十六日长历推无月
者二其不合者六日而已是固不容以闰率议之但长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78-0409a.png
历视大衍历少六闰自隐二年至宣十年三失闰自成
末年至春秋之终复三失闰果若是四时寒暑皆当反
易不但以申为戌而已恐周历虽差未必如是之谬按
经傅有旷数年不书日者前后屡见之长历于此既无
所据岂能无失至言顿置两闰以应天正则臆决尤甚
故说者疑焉今姑取其所考日月以證史文之误附于
阙文后盖三傅异师而日月之误不殊有非笔削傅写
失真者矣并及大衍历者所以见周历置闰无准致日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78-0409b.png
月不与天合如傅所记日南至在二月则虽月建子而
实亥十一月火犹西流则虽月建戌而实申也然孔子
于十二月螽常讥司历之过而春秋日食不书朔日乃
独致辨于交朔之不合者闰馀之失易见而交朔之缪
难知易见者有不胜讥而难知者非验诸日食则莫能
得其正也
天元历理
徐圃臣曰今按春秋诸朔或在其月或不在其月朔或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78-0409c.png
先一日闰或在前或在后殆失闰实始幽厉之世因循
不改遂为成法耳唐一行谓经从鲁历傅或从各国所
记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国各自有历亦是今考之周
鲁历朔率先一日晋郑齐楚之傅所述多夏正以此知
建子为正乃东周变法实非周公本制故列国守先王
之旧而不为非也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78-0409d.png
春秋长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