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a 页 WYG0176-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毛氏传 春秋类
卷一
总论
卷二
隐公元年
卷三
隐公元年二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b 页 WYG0176-0001b.png
卷四
隐公三年至五年
卷五
隐公六年至十一年
卷六
桓公元年至四年
卷七
桓公五年至八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a 页 WYG0176-0002a.png
卷八
桓公九年至十八年
卷九
庄公元年至八年
卷十
庄公九年至十六年
卷十一
庄公十七年至二十五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b 页 WYG0176-0002b.png
卷十二
庄公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
卷十三
闵公元年二年
卷十四
僖公元年至十年
卷十五
僖公十一年至二十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3a 页 WYG0176-0002c.png
卷十六
僖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
卷十七
僖公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
卷十八
文公元年至六年
卷十九
文公七年至十八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3b 页 WYG0176-0002d.png
卷二十
宣公元年至八年
卷二十一
宣公九年至十八年
卷二十二
成公元年至七年
卷二十三
成公八年至十八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4a 页 WYG0176-0003a.png
卷二十四
襄公元年至八年
卷二十五
襄公九年至十二年
卷二十六
襄公十三年至十七年
卷二十七
襄公十八年至二十四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4b 页 WYG0176-0003b.png
卷二十八
襄公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
卷二十九
昭公元年至九年
卷三十
昭公十年至十七年
卷三十一
昭公十八年至二十四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5a 页 WYG0176-0003c.png
卷三十二
昭公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
卷三十三
定公元年至七年
卷三十四
定公八年至十五年
卷三十五
哀公元年至七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5b 页 WYG0176-0003d.png
卷三十六
哀公八年至十四年
等谨案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
国朝毛奇龄撰自昔说春秋者但分义例至宋
张大亨始分五礼元吴澄因之粗具梗槩而
已奇龄是书分改元即位生子立君朝聘盟
会侵伐迁灭昏觌享唁丧期祭祀蒐狩兴作
甲兵田赋丰凶灾祥出国入国盗弑刑戮凡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6a 页 WYG0176-0004a.png
二十二门又总该以四例曰礼例曰事例曰
文例曰义例然门例虽分而卷之先后依经
为次无割裂分隶之嫌较他家体例为善其
说以左傅为主间及他家而最攻击者莫若
胡安国传其论安国开卷春王正月已辞穷
理屈可谓确当然左傅元年春王周正月之
文本以周礼正岁正日兼用夏正夏正亦属
王制故变文称王周正月以别夏正而奇龄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6b 页 WYG0176-0004b.png
乃读春王为一句周正月为一句谓王字乃
木王于春之王而非天王之王其为乖谬殆
更甚于安国又如郑康成中庸注策简也蔡
邕独断曰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
春秋正义曰大事书于策者经之所书也小
事书于简者傅之所载也又云大事后虽有
策其初亦记于简据此则经傅简策并无定
名故崔杼之事称南史氏执简而华督之事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7a 页 WYG0176-0004c.png
称名在诸侯之策其文互见奇龄乃以简书
策书为经傅之分亦为武断然其书一反胡
傅之深文而衡以事理多不失平允之意其
义例皆有徵据而典礼尤所该洽自吴澄纂
言以后说春秋者罕有伦比非其说诗说书
好逞臆见者比至于喧呼叫呶则其结习所
成千篇一律置之不议不论可矣乾隆四十
五年十二月恭校上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7b 页 WYG0176-0004d.png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陆 费 墀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8a 页 WYG0176-00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毛氏传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春秋者鲁史之名也古凡史官记事必先立年时月
日而后书事于其下谓之记年故每
岁所书四时必备然而祗名春秋者春可以该夏秋
可以该冬也旧谓春以善善秋以恶恶春秋者善善
恶恶之书则毛诗春秋匪懈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8b 页 WYG0176-0005b.png
之中庸春秋修其祖庙未闻有善恶于其间也盖古
来恒称如是矣若贾逵谓春取阳中秋取阴中则周
正春皆是冬秋皆是夏非阴阳中也贺道养谓春贵
阳始秋重阴初则期合周正而又曲为之说究何必
然
第春秋立名不始夫子在夫子未修前早有是名传
称韩宣子来聘观易象春秋此在昭二年夫子未修
以前之文而坊记谓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9a 页 WYG0176-0005c.png
奚齐及其君卓其文在僖九年夫子且未尝生也故
公羊道听涂说亦云有未修时春秋见庄七年传而
鲁史至西狩获麟后尚有二年共二十六条皆曰此
鲁春秋文也故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此夫子春
秋也鲁之春秋此鲁春秋也
或又谓春秋是周时史书不止鲁史者孔疏于杜氏
序云据周世法则每国有史记当同名春秋又公羊
引闵因叙云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9b 页 WYG0176-0005d.png
二十国宝书以为春秋则直以春秋一名为周史与
列国诸史所共有之名不始夫子并不始鲁史也
若先仲氏又云春秋为六经之一三代以前早有之
至三代以后则祗传夫子一书而前此春秋之书亡
焉尝讯其说谓古凡称六艺即六经也即易书诗礼
乐与春秋也
其以此六艺为教谓之六教礼记经解所谓
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教与春秋教者此夫子之言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0a 页 WYG0176-0006a.png
也夫子言古王之为教本如是也其以此六艺为学
谓之六学班氏艺文志云易学如天当无时不学而
诗书礼乐与春秋共五学则如天之有五行必三年
通一艺自十五入大学后至三十而五学始立故西
汉刘歆辑内府古文春秋名六艺略而汉志谓古之
王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
靡不同之则明在周鲁以前而疏公羊者亦云春秋
者国史所记人君动作之事左史所记为春秋右史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0b 页 WYG0176-0006b.png
所记为尚书故晋语司马侯荐羊舌肸曰肸习于春
秋而楚语申叔时论教太子之法曰当教之以春秋
此正以六学为六教在三代以来原有是书与尚书
并传而秦火以后但见此而不见彼遂以夫子之春
秋当六经之数而不知前此之为春秋在春秋晋楚
间犹见之也故先仲氏曰古之六经则古之春秋也
而其书亡焉今之六经则夫子之春秋也然而乐经
亡焉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1a 页 WYG0176-0006c.png
乃徐仲山日记又曰曩时春秋记事而已夫子之春
秋则但志其名而不记其事按周礼内史读四方之
书事谓书四方之事而读于王前此记事也若外史
掌四方之志则志解作志又解作□谓标□其名而
列作题目以告于四方故又曰外史掌书名达于四
方其所为记即春秋之传也所为志即春秋经也是
以左傅序云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则记也纬书钩
命诀曰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1b 页 WYG0176-0006d.png
崇人伦之行在孝经则志也
特志简而记烦简则书之于简谓之简书简者简也
以竹为之但写一行字者烦则书之于策谓之策书
聘礼所云百名书于策谓百字以上皆书之虽犹是
竹牒木版所为而单策为简联简为策策者册也以
编合竹简合两□为一册故襄二十五年崔杼弑齐
君南史氏执简以往此简也书志者也文十五年宋
司马华孙来盟公与之宴辞曰臣之先臣督得罪殇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2a 页 WYG0176-0007a.png
公名在诸侯之策此策也书记者也
然且简策之例必具三事一读本国一上之王朝一
告之四方邦国诸侯故国语鲁臧文仲祀爰居展禽
陈国之祀典以折之文仲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
可不法也使书之以为三策三策者一读一上一告
也
是以夫子修春秋第修简书而左丘明作传则取策
书而修之隐七年传诸侯凡策告谓之礼经十一年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2b 页 WYG0176-0007b.png
传诸侯不告不书于策明言简策之例史所最严故
宣十年崔氏出奔简书例称族策书例称名宣十七
年叔肸卒简书例称公弟策书例称公子襄二十六
年宁殖逐卫侯简书例称出奔策书例称出君成十
三年晋侯伐秦简书例祗称伐秦策书例始称秦师
败绩其简策书例历有明据乃注疏乖反谓经是策
书传是简书则南史执简宁殖书策皆不通矣此所
当考正者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3a 页 WYG0176-0007c.png
诚以春秋记事原有门部而作志者则因门为题就
事立志谓之签题不谓之纲领盖纲领必槩括其事
而取其要领以为文签题则但志其门名而必藉按
策以见其事不相侔也大抵春秋门部
见于旧史官记事法式有二十二门
改元
即位
生子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3b 页 WYG0176-0007d.png
立君
朝聘
盟会
侵伐
迁灭
昏觌
享唁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4a 页 WYG0176-0008a.png
丧葬
祭祀
蒐狩
兴作
甲兵
田赋
丰凶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4b 页 WYG0176-0008b.png
灾祥
出国
入国
盗弑
刑戮
凡此门部先定之为记事之则而志名者则又另立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5a 页 WYG0176-0008c.png
一签题以为门部之标识至于事之始末详略皆所
不问如同一朝晋而成十八年公如晋朝晋君新立
也哀元年公如晋则我以新立朝晋君也同一会齐
而庄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为平乘丘之败二十
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扈为申结婚姻之好同一伐邾
而隐七年公伐邾为释宋怨僖二十二年公伐邾为
讨鄫杀同一迁许而成十五年许迁于叶则许自请
迁者昭九年许迁于夷则系楚逼迁之者向使无策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5b 页 WYG0176-0008d.png
书则此春秋者不过一门部名目曰朝耳会盟耳侵
伐而迁灭之耳何曾有一事可究竟言之而谓此名
目中有微词凡书国书爵书名书氏皆有义例岂非
梦梦然而不考经文则不能读传不深覈简书则不
能检校策书之事凡释春秋必当以经文为主而以
传佐之先仲氏尝曰春秋诸侯大夫死法不一而经
文祗以一卒字尽之僖二十四年晋侯夷吾卒以杀
死昭八年陈侯溺卒以缢死桓五年陈侯鲍卒以狂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6a 页 WYG0176-0009a.png
死定十四年吴子光卒以战伤死定三年邾子穿卒
以火烂而死庄三十二年叔牙卒酖而死昭四年叔
孙豹卒饿死二十五年叔孙舍卒自咒死二十九年
叔诣卒无疾病死此其中义例必有不在一卒字中
者而乃第书一卒字而其义已备此其故非深识经
文者不能解也
乃宋儒无学袭唐儒啖助赵匡之说重訾左氏传为
秦后伪书且摘不更庶长诸秦官为辞此真不读春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6b 页 WYG0176-0009b.png
秋不识左传为策书旧本而妄为是言予既已辨之
详矣特左氏所据策书犹是鲁史之未备者
往往与简书互有阙落如哀十四年西狩获麟后鲁
史简书凡二十六条而策书所阙落者有十五条则
其旧史之未备从可知也是以旧史有阙而左氏以
已意补之即与经悖如以郑大夫尹氏为隐公之妻
以隐妻子氏为桓公之母以救邢之曹师为曹伯以
宋公子地本景公之弟为元公之孙以执曹伯畀宋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7a 页 WYG0176-0009c.png
人为分曹田与宋人以宋公杀世子痤事为宋华合
比奔卫事以晋先蔑士会迎公子于秦之师为拒秦
于堇阴之师诸凡以死赗为生赗以媵异姓为媵同
姓以六月日食为闰月日食以立武公之宫为立武
成之庙其间参错违背不可胜数至于曹羁奔陈郭
赤归曹曹杀其大夫薛弑其君比齐侯伐宋宋公伐
郑卫公孟彄伐曹盗杀陈夏区夫宋向巢伐曹又伐
郑宋人执滕子又执小邾子经文俨然并无一传至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7b 页 WYG0176-0009d.png
定哀之间即本国事实仲孙伐邾三家取田亦了无
始末可据而列国史策则但得晋楚二史以为传本
一如孟子所云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者故文
宣以后夫子所责惟晋楚而左氏特取晋事而铺张
之祁奚举贤魏绛戮仆作人求善表章无剩以至晋
悼之恶三出而制于楚者反称三驾而楚不能与争
甚至借仲尼之言以褒晋大夫宣孟忠良不绝于口
究之定哀以后纯记赵简子之事为赵史而世顾未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8a 页 WYG0176-0010a.png
之察也
特其书则犹是鲁史与晋楚诸史较之公羊谷梁道
听涂说徒事变乱者迥乎不同故当时左氏以其传
授之曾申申授之吴起以及虞卿荀况辈皆有论著
汉志所称虞氏春秋虞氏微传皆推明左氏之学即
传至西汉犹有贾谊为左传训诂以授京兆尹张敞
中大夫刘公子等原不止刘歆获内府秘书始责让
太常博士以发其义也乃不幸其书出壁中时孔安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8b 页 WYG0176-0010b.png
国已献之内府而未立学官遂致公谷之徒各持门
户以相牴牾然究之日月一出而爝火自熄彼墨守
废疾皆不攻自下不事痼坏而其痹已不起矣故春
秋五家汉志未尝并列祗以公谷邹夹为四家而邹
氏无师夹氏未有书原可同置之不论不议之列但
公谷为周秦间人其时去古未远虽荒唐之言亦尚
有与周礼相借证处特世尚宋学而前儒篇帙散不
复理即汉后论著其显相指名者原有二十三家春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9a 页 WYG0176-0010c.png
秋见之汉志而其后各立学官经杜氏何氏范氏训
定之后犹有苏宽刘炫戴宏闵因辈各为扬扢而惜
其书俱蔑没无一传者惟唐儒陆淳作微旨纂例释
疑联载啖助赵匡诸说其书犹存然率舛駮不足据
若宋元诸经解则所见凡数十家亦又何一可置辨
者而胡安国传则解经之中畔经尤甚然反兢兢乎
辨之以为胡氏传出而孔子道熄甚至有明三百年
设科立学但知有胡氏一传而不知孔子之有经则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19b 页 WYG0176-0010d.png
辨胡氏抑所以救孔子也嗟乎言至此亦可畏矣
但春秋义例不一无一是处大抵此白彼墨前三后
四必不能画一而前人相传科指又极其庞赜如所
云二类三体五情
五始六辅
七缺
九旨
诸所流衍皆猥劣不足道若孔疏所云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0a 页 WYG0176-0011a.png
称凡五十其别四十有九释例四十部无凡者十五
则专指左氏所据典礼与杜氏所释之数为言并非
通例其馀年时月日与国氏人名天王天子种种陋
义则前此注春秋者已痛辟之以为一爻可错诸卦
一字不能成一义晋唐以后早已不屑置喙者惟三
传引例犹尚有参变馀论见诸疏义而胡氏则概以
武断施之拗曲揉直仍袭从前年时月日国氏人名
诸陋义而深文其间骫经传正旨而剿令就我使明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0b 页 WYG0176-0011b.png
明大文一经锻鍊便成冤狱究之一挂百漏五戈十
盾至词穷理绌遇有事同而文不合者则曰见闻不
妨各致有事不同而文同者则又曰美刺不嫌同词
于是周章蔑略了无定准而春秋亡矣予尝平情谛
观窃汇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一千八百馀条经文
而统以四例概之
一曰礼例谓春秋二十二门皆典礼也晋韩宣子观
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言春秋一书以礼为例故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1a 页 WYG0176-0011c.png
左传于隐七年书名例云诸侯策告谓之礼经而杜
注与孔疏皆云发凡起例悉本周制所谓礼经即春
秋例也故孔疏又云合典法者即在褒例违礼度者
即在贬例凡所褒贬皆据礼以断并不在字句之间
故曰礼例今试观春秋二十二门有一非典礼所固
有者乎毋论改元即位朝聘盟会以至征伐丧祭蒐
狩兴作丰凶灾祥无非吉凶军宾嘉五礼成数即公
行告至讨贼征乱及司寇刑辟刺放赦宥有何一非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1b 页 WYG0176-0011d.png
周礼中事而春秋一千八百馀条栉比皆是是非礼
乎故读春秋者但据礼以定笔削而夫子所为褒所
为贬概可见也此非书人书字所得溷也此一例也
二曰事例则以二十二门一千八百馀条无非事也
周礼内史职曰读四方之书事左氏传序史官掌邦
国四方之事又云大事书之于策小则书之简牍故
公羊疏云春秋记人君动作之事而汉史亦云右史
记事事为春秋是以孟子论春秋特开一例曰其事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2a 页 WYG0176-0012a.png
则齐桓晋文谓就事而计其寡多较其大小轻重而
是非可验今齐晋之事皆重大事也庄僖之间其所
记亦惟齐晋之事为较多也重与大则责备严多则
前后氐仰而未易以轻定故郑伯克段齐郑入郕事
关名教则虽属一节而实系重大终隐桓庄三世专
记纪国之存亡凡二十一条则虽细而必不可忽终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杂记宋郑陈三国东西奔命之
节无一刻之閒则虽举动璅璅亦必备核之而不敢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2b 页 WYG0176-0012b.png
略他如郭亡梁亡事有阙漏尹氏子氏事有讹谬围
成围郈事有混同去乐去籥事有蒙昧则概从而检
较之又其馀也此又一例也
三曰文例则史文之法也孟子曰其文则史大凡史
官记事从列国来者谓之赴告从本国登者谓之记
注而合而成为策书则谓之文第文有文法左传定
四年称备物典策以赐伯禽注谓典策即史官记事
之法是史官记事另有法式名为文法亦名为书法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3a 页 WYG0176-0012c.png
而统以文字概之杜氏序所云文之所害则刋而正
之是也但旧亦以文为例而此云文例则以无例为
一例如旧谓书国书爵书人书氏书时书日皆例也
而今皆无之以为史之例可书国可不书国可书人
书爵书日并可不书人书爵书日何则例固然也又
以有例为一例如郑伯伐卫本讨滑之乱而郑庄不
忍诛滑但伐卫而返则史祗书伐卫而不书讨乱齐
人伐卫本奉惠王命而齐桓身不亲军但遣师而还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3b 页 WYG0176-0012d.png
则史祗书伐卫而不书奉命至于宣公奔齐丧而史
书公如齐所以讳国王使来徵聘而史书仲孙蔑如
京师所以讳王此皆从文起例而予夺自明并非齐
人郑伯书公书蔑之所可优劣以为文例如是文之
以无例为有例又如是也
乃四曰义例则直通贯乎礼与事与文之间天下有
礼与事与文而无义者乎董仲舒云为人君父者不
可不通春秋之义杜氏序云文约则义微诚以事与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4a 页 WYG0176-0013a.png
礼与文莫不有义义者意也亦旨也即予夺进退褒
讥美刺之微旨也是以礼有违合事有善恶文有隐
显而褒讥美刺皆得以直行其间孟子曰其义则丘
窃取之矣盖取此例矣
若夫春秋始鲁隐并无义例或者曰以平王东迁而
王室卑也夫平王东迁在鲁孝二十七年又一年而
鲁惠立是鲁惠之立正当平迁洛之际且在位四十
六年正与平之五十一年相表里乃舍惠不始而反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4b 页 WYG0176-0013b.png
始之平王四十九年垂尽之隐公无是理也若曰春
秋本据乱而作则乱不自隐始也以为王室乱耶则
戎狄弑王当始孝公以为本国乱耶则伯御弑君当
始懿公以为列国乱耶则晋人连弑其君当始惠公
乃舍懿孝惠三公不始而始之隐公隐亦不受也至
于公羊以隐公让位为贤曰春秋善善长当从善始
谷梁以隐成父之恶为恶曰春秋恶恶之书当从恶
始则又谁得而定之故先仲氏曰春秋鲁史也或隐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5a 页 WYG0176-0013c.png
以前亡其书则不修隐以后有其书则修之或隐以
前有其书而不必修则不修隐以后有其书而当修
则修之此非明白了义乎若夫夫子作春秋之年则
司马迁谓孔子厄陈蔡时作在哀六年左氏说谓孔
子自卫反鲁遂作春秋则在哀十一年而公羊说则
谓孔子西狩获麟得端门之命乃作春秋则又在哀
十四年总是揣摸之言不足据者若其云受端门之
命则见戴宏解疑论此后世纬学大不足信然两汉
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第 25b 页 WYG0176-0013d.png
儒者多言之
夫获麟作书本属不幸而反以
为夫子受命之符瑞无稽之言吾不取焉
春秋毛氏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