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1165-07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莲峰集卷五 宋 史尧弼 撰
私试策
君臣遇合
乾健乎上坤顺乎下明良之会乾坤之义也乾坤一于
生而以气相合则万物育矣明良一于治而以道相与
则天下定矣故乾坤之相合贵于久而不息一或息焉
则万物不得其育明良之相与贵于久而无间一或间
卷五 第 1b 页 WYG1165-0709b.png
焉则天下不得其定久而不息则万物之生无已也久
而无间则天下之治无穷也是知明良之会乾坤之义
盖有自然一定之数存乎其间而岂可易哉古之圣人
深知乎此也故凡所以遇其大臣者崇之以天下之高
位而不以为泰畀之以天下之重柄而不以为专异议
之不摇谗间之不入犹以为未也吁俞以尽其谋赓歌
以交其欢欲其久而不厌也古之大臣亦深知乎此也
故凡所以事其君者与之靖天下之变而使之安任天
卷五 第 2a 页 WYG1165-0710a.png
下之繁而使之逸夙夜而不辞勤劳而不倦犹以为未
也为之典章以求其传为之制作以成其化欲其治之
久而不已也凡为此者岂特以致天下之治而已哉将
以正夫乾坤之义使其久而不息者当如此也三代盛
时其明良之间大抵皆然而未有若成汤伊尹相与一
德之际深得乎此者何则汤以一德而为之君尹以一
德而为之臣而乾坤之德固已合矣故汤之举尹也选
天下而举之举商邑而听之隆之以阿衡之名吾之所
卷五 第 2b 页 WYG1165-0710b.png
以取平者惟尹之信也付之以革夏之事吾之所以救
民者惟尹之望也当此时天下之事一则伊尹二则伊
尹而不敢二也此无他乾之所以合乎坤者其道当然
耳而尹之相汤也始与之载自亳以除天下之暴终为
之宅九有以成天下之治其任至重而不为之忧谓其
责在我而不敢辞也久居其位而不以为劳知天下之
望我而不敢逸也自币聘三至之初至咸有一德之日
亦久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此无他坤之所以承乎乾
卷五 第 3a 页 WYG1165-0710c.png
者其道当然耳盖尹之为相几五十年而汤无纤芥之
嫌尹无告劳之意此非乾坤之义久而不息者欤其德
至于格天其造商之业至于五百有馀岁者用此道而
已然则尹汤之所以为盛岂非深得乎此哉恭惟我主
上专任相臣以乘中兴之运既深得乾坤之义而远轶
尹汤之隆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兹承明执事下询欲
讲求汉唐臣主难遇之因铺张今日君相同德之懿此
千载一时之遇其可不揄扬以为万世之休哉彼汉唐
卷五 第 3b 页 WYG1165-0710d.png
之事董仲舒陆贽之不逢已无足言而贾谊之才宜见
用于文帝而不用裴度之功宜有为于文宗而不为其
难遇之因有不得不论者且文帝承高惠之后海内方
离战国之苦而始获一旦之安方当举画一之法尚清
净之治内因汉家之业而外结匈奴之好谊当此时宜
有以赞文帝休养生息之德而乃以一时之锐气处士
之大言欲系单于之颈笞中行说之背更已定之法改
火德之王其说之不可用亦明矣然则文帝之不用谊
卷五 第 4a 页 WYG1165-0711a.png
无足怪也文宗承穆钦之后两河三镇之间悍将强藩
节麾之自专号令之不禀为文宗计者宜乘太和之盛
专任威德之臣以振朝廷不振之势而制诸镇莫制之
患亦不可缓矣而乃信牛李媢贤之谗从阍寺自恣之
计使元勋巨德之臣去京师之重而从外镇之逸其用
贤之心亦可谓不固矣然则裴度之不留亦无足怪也
是坤道贵静而贾谊则失之疏将何以事其君乾道贵
健而文宗则失之懦将何以用其臣不然文帝岂弃贤
卷五 第 4b 页 WYG1165-0711b.png
之主而裴度岂真忘世之士哉呜呼文帝有可为之资
而谊不得事之之道裴度有可为之才而文宗不得用
之之术无怪乎明良之难遇而至治之难得也此君相
今日同德之懿所以冠压百世而独为盛欤窃以草野
之中窥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而知之矣我主上之任相
也知之甚深故浮议不动任之甚专故重权不分严之
以师相之尊大之以两国之封表之以绘像之赞然犹
若报功之未尽也而吾相之事君也还东朝以成孝治
卷五 第 5a 页 WYG1165-0711c.png
息干戈以全民命收兵柄以尊朝廷建太子以作人才
礼乐文章粲然大备然犹夙夜而不倦也然则一德之
盛舍尹汤其谁配之尝观咸有一德之篇于至治之后
方将丁宁申敕以终始日新为事将久于一而不为二
三之德故其书至于列之诰训为万世法则今日之盛
宜有以作宋一经垂于无穷以见乾坤之大罔俾一德
之篇专美有商也
赋役
卷五 第 5b 页 WYG1165-0711d.png
三代之法至成周而备成周之法得周公而定夫周公
所以定周之法而使之备者岂有异术哉举天下之法
至纤至悉尽归之于中正重之而不加毫釐轻之而不
损锱铢如斯而已矣是以其养民之政虽若甚繁而不
乱其救民之制虽若甚悉而不伤田各有制赋各有等
役各有差取之有时故用之有节司之有官而行之有
序又安有作法之弊哉故行之当时虽循其旧制犹可
以为国而施之后世虽祖其遗意犹可以为治也且其
卷五 第 6a 页 WYG1165-0712a.png
取民之赋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
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漆林之征二十而五然犹太宰
得以总其计小司徒得以经其土载师得以物其地惟
恐民之或困也夫是以虽取之而不以为贪其役民之
力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
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然犹司徒
得以稽其民均人得以时其力卿大夫得以办其全惟
恐民之或怨也夫是以虽役之而天下不以为劳然则
卷五 第 6b 页 WYG1165-0712b.png
周公之法其本于中正者其详如此宜其后世数百馀
年春秋之际晋楚齐秦之强兵无岁而不交会盟无岁
而不讲然其所居之国犹周之地故所役之兵犹周之
民其兵皆藏于民出则备行陈入则散于田野是以未
尝无事而聚亦未尝无事而食非若后世之民兵开口
以待县官之哺则其兵虽用而费不若后世之夥而况
齐晋擅山东之饶秦拥陕西之富楚得东南水国之利
加以管仲通鱼盐以斡其利秦穆公霸西戎而资其富
卷五 第 7a 页 WYG1165-0712c.png
魏绛为政于晋孙叔敖为政于楚皆能裕其民而使之
不困其所以兴作甚多而不闻有财殚力屈之弊岂亦
由此也欤若夫郑区区之国北通于晋南通于楚二百
四十二年之间凡晋楚之战郑必先受兵焉故常惴惴
然束币篚玉以待命于郊者岁无虚月月无虚日疑其
不可支矣然而国小而易令民寡而易集虽受兵于外
而中不失其所以为国之计虽应役于晋楚而皆有常
数而不紊况以子产之徒执其政养民以惠使民以义
卷五 第 7b 页 WYG1165-0712d.png
宜其驱之无不率令之无不顺也故虽作丘赋然以听
之田畴则周公井邑之制宛然其犹在是以加少而不
至裒取以为无穷之患斯其所以舆人诵之封内大治
者盖亦由此也欤以此观之周公之治后世凭藉以为
国而其效尚若此则其法之中正无弊可知矣彼汉唐
之时赋役之制如汉高十五而税一如汉文一男三年
而事如太宗租调之法受田者为租丁岁有粟稻之输
而用人之力岁二十日虽各出一时而初不外乎周公
卷五 第 8a 页 WYG1165-0713a.png
之遗意也我国家往者多艰之初赋役虽久加于昔然
比年以来庙堂轸裕民之念减月桩而两浙荆湖遂绝
科抑之患除广西布估以苏岭峤僻远之民蠲免租税
于荆扬而田之荒斥者无虚额之税分屯汉上之兵而
蠲蜀民馈运之费而比又亟申徭役之禁所以阜民财
裕民力者如此则主相恤民求治之意至切矣可不讲
求郡县之弊以仰副宵旰之念乎若夫戍兵冗官之费
可省则省之覈其实数而使之不滥斯可矣将帅边鄙
卷五 第 8b 页 WYG1165-0713b.png
之给可损则损之计其实用使之不费斯可矣浮屠道
宫之入可收则收之计其入使之不失斯可矣如此而
民之财可丰也抑工贾之末不若禁其无益之货汰佛
老之徒不若清其披度之源纠游手之惰不若加无职
之民以夫家之征如此而民力可纾也能考之以周公
之法酌之以中正之意何施而不可哉苟足以利天下
则行之又何疑焉今朝廷方致成周泰和之治庙堂之
上必有举周公中正之法而措之天下者矣愚不敏何
卷五 第 9a 页 WYG1165-0713c.png
足以知之姑以此塞明问
汉刘歆作三统历谱以天地之数五百一十三
年谓之会四千六百一十七年谓之元九会而
后复元一元之间灾岁五十七而阴阳有三五
七九之厄自入元而有阳九百六之会其后谷
永于成帝时述灾异遂因百六之会而陈三七
之戒至光武中兴世俗多言谶法而或者又因
三七之戒而言四七之主如三者之论其有考
卷五 第 9b 页 WYG1165-0713d.png
而言耶其无考而言耶
圣人之垂教有先天而言者有后天而言者先天而言
则详天道而略人事后天而言则详人事而略天道详
天道而略人事此以天道而禁人之所为也详人事而
略天道此以人事而戒天之所为也禁人之所为者禁
于未然之前而戒天之所为者戒于已然之后故禁于
未然者有不敢为而戒于已然者有不复为此圣人之
垂教吾昔于书与春秋而见之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
卷五 第 10a 页 WYG1165-0714a.png
风此上天之事也而皆起于视听言貌之间呜呼岂视
听言貌之微足以致上天之变哉盖圣人先天而立教
以为如是则雨如是则旸如是则燠如是则寒如是则
风欲人君先事戒惧恐悚修省而不敢或为一不如是
则上天谴责必有大祸此洪范所以详天道而略人事
禁于未然而人不敢为故欤曰日蚀曰星殒曰山摧曰
川竭此亦上天之事也而圣人不著其所应呜呼岂灾
异之自来而无以致之者哉盖圣人后天而立教以为
卷五 第 10b 页 WYG1165-0714b.png
如是曰日蚀如是曰星殒如是曰山摧如是曰川竭不
复附会以著其变欲人君因事戒惧恐悚修省而不敢
复为一不如是则灾祸继致不可复逭此春秋详人事
而略天道戒于已然而人不复为故欤尝怪刘歆作三
统历于天地之数五百一十三年谓之会四千六百一
十七年谓之元九会而后复元一元之间灾岁五十七
而阴阳有三五七九之厄自入元而有阳九百六之会
其后谷永于成帝时遂因百六之会而陈三七之戒光
卷五 第 11a 页 WYG1165-0714c.png
武之时或者又言四七之主呜呼若三者之论其有考
而然耶其无考而然耶愚谓刘歆先天而立教则不言
其所以致之之由若后天而立教则其以一世之人而
决意明言数千百年之后于前则无所考于后则无所
据亦是妄言而已矣如歆之说是使人君于人事则不
修于天变则不畏推之于无可奈何之乡而曰数已先
定非区区人力之所为焉然则残教害义莫此为极故
无取于圣人之门焉大抵汉自仲舒倡为灾异之说而
卷五 第 11b 页 WYG1165-0714d.png
一时之士从而和之迂若刘向僻如京房狂如眭孟夏
侯胜怪如翼奉李寻诬如杜钦谷永皆弊精神劳心术
于天命之间终其身而不知厌焉至如刘歆特又甚焉
者一为其说而王莽遂以符瑞自立睥睨汉鼎而窥之
岂非刘歆之徒有以启其志耶推乎此则齑粉其骨不
足以谢天下矣
六韬与诗书异
愚尝读汉史至张子房传观良之为人画阴谋则不如
卷五 第 12a 页 WYG1165-0715a.png
陈平善征伐则不如淮阴攻城野战则不及曹参供饷
给馈则不如酂侯然卒能掉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
户侯而四人者不及尝读至此未尝不叹惜也及推考
其事然后知汉之兴皆子房之功焉何则始良起下邳
有一父老授以兵法曰读是则为王者师良视之乃黄
石公之三略也故高祖用之以西定关中南取蜀汉约
三章诛暴秦破强项而天下服其仁义解鸿门之阨陈
灞上之师裂韩彭之地散垓下之卒而天下服其权谋
卷五 第 12b 页 WYG1165-0715b.png
虽曰高祖之治而实留侯之策虽曰留侯之策而实出
于黄石公之书因徐考三略乃知上略设礼赏别奸雄
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仁义权谋之道相
为表里参用之黄石著之于前子房行之于后皆二道
之相济也幸承师问请因是而论太公六韬之法焉呜
呼郁郁乎洋洋乎洸洸乎周文王武王之治也纪于书
咏于诗杂出于传百家之言昭如也有道德焉有仁义
焉有礼乐焉有教化焉有法度焉其休功骏烈裕如也
卷五 第 13a 页 WYG1165-0715c.png
其深恩美泽蔼如也其典章文物灿如也其纪纲制度
炳如也其所以治天下之法何其仁其所以除天下之
暴何其义虽寥寥千百载之后可端拜而议焉然尚有
可疑者今兵家者流有六韬之书文武太公答问之辞
也有文韬有武韬有龙韬有虎韬有豹韬有犬韬自文
师至战步其二君一相军旅答问凡六十篇以至兵车
楼橹粮草器械山川险要风云天象无不备论而详说
其间又杂以权谋之言夫诗书亦文武之书也六韬亦
卷五 第 13b 页 WYG1165-0715d.png
文武之答问也何六韬与诗书相反戾之若是耶岂文
武之功兼权谋而用乎抑非太公所作而后世好事之
人妄传乎试折衷之夫仁义者常行之道权谋者辅助
之术时可以用仁义则用之时可以尚权谋则尚之譬
如造大厦焉其柱石栋梁既已具矣而榱椽楹桷亦存
之岂以其微小屈曲而遽废其用哉仁义者栋柱也权
谋者榱桷也两不可废也然而仁义为其本权谋为其
末是故三代之君有以行仁义之兵而亦参用焉何者
卷五 第 14a 页 WYG1165-0716a.png
成汤之伐桀民有来苏之望亦可谓仁义之兵矣然汤
誓之篇乃曰升自陑而孔安国谓从陑出其不意则权
术亦用焉商高宗伐荆楚克鬼方与天下除残暴之害
岂非仁义之兵乎而商武之诗乃曰罙入其阻而郑康
成谓冒入其险阻则权术亦用焉周宣王内修政事外
攘夷狄劳徕万民岂非仁义之兵乎而常武之诗歌曰
如飞如翰而郑康成以谓啴啴然疾如飞鸷如翰则奇
兵亦用焉盖其以仁义为本而以权谋辅之焉推是三
卷五 第 14b 页 WYG1165-0716b.png
君之事则文武从可知矣今取六韬之书而观之无非
出此也盖王者之兵专用仁义故必进贤退不肖以清
其源赏功罚罪以修其政利而无害成而勿败惟以爱
民为心此仁义之术也不然何以六韬之篇独首之以
仁义耶及不得已而用兵方且选将练卒料敌应变上
得天时中得地利下得人和深思而熟计之此权谋之
术也不然何以阴符之篇独首之以权谋耶则其兼而
用之亦明矣噫向使文王武王非仁义则何以退修文
卷五 第 15a 页 WYG1165-0716c.png
德崇虎来降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云合响应哉向使非
权谋则何以破牧野之旅降崇墉之人哉意其必出于
太公之言也夫兵凶器也战危事也戎国之大事也故
古人必审谨而用之一举而有功则禁暴除乱安民和
众混一区宇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用而无功则海内虚
耗人民流离大兵之后必至凶年而民受其殃故善人
教民七年然后即戎盖如是审也文武当虐君之时思
欲有以拯天下之溺而除天下之残然而知兵之不可
卷五 第 15b 页 WYG1165-0716d.png
轻用也故丁宁反覆问于太公详悉细究知其必然故
方举兵以除暴孰谓六韬而后人妄传乎仁义譬之五
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权谋譬之药石可以伐病
而不可以养生文武之时海内未宁知权谋之可以伐
病也故以仁义为本以权谋为末而参用之及天下已
平四方无事知权谋之不可以养生也遂偃武修文归
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干戈包以虎皮将帅使为
诸侯示天下不复用武亦六韬之微意也自斯以降宋
卷五 第 16a 页 WYG1165-0717a.png
襄公弃权谋而行仁义故卒败于泓秦始皇舍正道而
专诡谲故二世而亡向使二君知太公之书仁义权谋
兼而用之则乌得为三王之罪人乎惟张子房之用黄
石亦可谓造其阃域矣承学荒残姑诵所闻以塞明问
幸执事裁之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之君不忍民之无知而恶
其无以别忧其无以生是以为网罟耒耜衣裳
舟车杵臼弧矢宫室棺椁书契凡若是者一切
卷五 第 16b 页 WYG1165-0717b.png
便民而近于人情若夫秦自始皇废封建破井
田置𨽻书以更大小篆为纸以易简策后世遵
之至今未已斯亦便民也何帝王则圣贤称之
以为变通之利而秦则论者讳而不言
知经而不知权则其失常在于乐因循知权而不知经
则其失常在于乐更变此古今治乱之所由也古之人
君虽乐于更变而不失为盛帝者知经之由也后之人
君亦乐于更变而不免于灭亡者其不知经之罪也愚
卷五 第 17a 页 WYG1165-0717c.png
尝为之说曰有天下国家者当在于守经而达之以权
盖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二者相资而相成苟经之
失则权虽有取亦何以为治也哉孔子于系辞序十三
卦皆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之为制愚与其知权也惟数
圣人能守之以经故可以为治焉降及后世秦皇帝变
往古之制以行便民之法愚亦与其知权也惟秦皇不
能守之以经故终不免于乱焉呜呼知其全则昌得其
一则亡此秦之知权与上古同而所以异者其不知经
卷五 第 17b 页 WYG1165-0717d.png
常之制也窃观包羲之世无网罟之用而于是为之结
绳神农之世无耕耨之利而于是为之耒耜无为市之
制而于是为之聚货黄帝尧舜相继而起垂衣裳而治
天下作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重门击柝杵臼以为
利弧矢以为威造栋宇以易古者之居作棺椁以异中
野之葬为之书契以代结绳者皆伏羲神农尧舜之为
也呜呼可谓不知权乎然其所以治天下者皆五常之
道也皆相授之制也曷尝作为聪明而失于不知经者
卷五 第 18a 页 WYG1165-0718a.png
乎此所以为孔子之取云尔秦始之兴其英迈过人之
才似可以为治其废封建置郡县此皆可为而始皇勇
为之而井田之制与封建相表里封建废则井田不可
以独存由是阡陌开焉夫封建废而郡县置井田废而
阡陌开创𨽻书而易小大之篆为纸而更简策之繁斯
皆始皇以英武而作此伟事也人皆曰简便之路秦实
启之而不知公天下之端柳宗元以为自秦始者亦非
过论矣呜呼亦可不谓之知权乎然而其焚先王之书
卷五 第 18b 页 WYG1165-0718b.png
销天下之兵尚刻削之政者岂非其骋一人之见而废
万世经制之法乎此后儒之所以去之云尔夫上古知
权而守之以经故治始皇废经而达权故乱何足怪哉
然愚于始皇有所深取者以其可与权而有所深恨者
以其不能守之以经故也或曰马迁谓三代之政若循
环周文矣秦救之舍质故亡矣数者何足取乎愚曰壮
士不复幼东水无复西秦之简便施之于夏商之世则
不可若以之救文之弊得其宜矣今欲得以质而救之
卷五 第 19a 页 WYG1165-0718c.png
是犹使壮士复幼而挽东水以西之者亦难矣故愚于
此以马迁为庸士而始皇之权可以为后世法或曰何
其亡乎曰不知经
元结陆贽言论
扬子云汉末大儒也作法言以准论语大抵商略古今
人物少有许可至论唐虞人材则曰皋陶以智为帝谟
论后世之事君则曰谟合皋陶谓之嘉夫自尧舜至于
西汉之末凡数千年岂无一人翘然献忠赞襄弥缝以
卷五 第 19b 页 WYG1165-0718d.png
为后世之法哉子云孜孜皋陶以为臣子献言之模范
者不为无说也愚尝反复而论之熟矣盖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之士鲜矣士之生于世
当佐人主兴衰拨乱以立非常之功苟为不然则必铺
陈利害条别是非明当世之得失而补人主之缺焉观
尧舜之时在廷之士如禹稷如益契或以治水有功或
以播种有功或以敷教有功独一皋陶者碌碌诸子之
间若无能为然舜以不得为已忧者诚以其谟可以治
卷五 第 20a 页 WYG1165-0719a.png
天下国家也考之于书皋陶谟之所载不过曰在知人
在安民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而
已然则扬雄孜孜取之者岂非美其知人安民之策乎
其后如伊尹之训太甲傅说之诲高宗周公之戒成王
无非以此为念也三代而下献言之士云集雾合不可
胜数独李唐三百年间有可采者何以言之隋失其鹿
太宗举晋阳之网而罗之当此之时咄嗟叱咤所向无
前人皆以为太宗能创业矣殊不知一不从魏徵十渐
卷五 第 20b 页 WYG1165-0719b.png
之戒唐何能兴哉盖十渐之戒不过讥太宗之远君子
近小人是不能知人也讥太宗之奢肆劳役是不能安
民也宜乎太宗听之贞观之治寖寖乎成康之际欤女
武为乱明皇提戈藩邸之中而剪除氛乱遂即帝位当
此之时人皆以明皇能守文矣殊不知一不从姚崇十
事之训唐何能治哉盖十事之训不过陈禄莽阎梁之
乱汉欲明皇之知人也不以峻法绳下而愿政先仁恕
欲明皇之安民也宜乎明皇从之开元之治巍巍乎文
卷五 第 21a 页 WYG1165-0719c.png
景之上欤然则唐之所以创业守文者皆由魏徵姚崇
能进知人安民之谟而太宗明皇倾心听之之效耳夫
以祖宗创业守文皆由于此后世子孙欲中兴王室者
岂外是哉自安史乱天下肃宗幸河东于斯时也攻城
陷阵折馘执俘专阃外之寄者郭子仪李光弼之徒是
矣元结之于肃宗初无肺腑之托也特以当天下扰攘
之时自揣其才智不足以立功于当世于是三篇之时
议上焉自泾卒犯京师而德宗狩奉天于斯时也陈师
卷五 第 21b 页 WYG1165-0719d.png
鞠旅备禦盗贼以清一时之难者李晟浑瑊之徒是矣
陆贽初无葭莩之亲也特以当国家艰难之际自度其
智虑不足以有为当世于是数篇谏论上焉然结之所
陈不过数百言贽之所陈无虑千馀言其文简严峻厉
汪洋大肆为能切中当时之利病大矣哉虽皋陶之嘉
谟魏徵之十渐姚崇之十事其知人安民殆未能远过
也请撮其机要而言肃宗违李泌河阳之谋而不能从
任诸将征伐而心怀犹豫是昧于知人矣安史之乱来
卷五 第 22a 页 WYG1165-0720a.png
归者戮于独柳之下待罪者毙于缧绁之中是昧于安
民矣故结之所陈不过言将士临敌而奔贤人君子遁
逃任贤人斥小人乃帝王之常道其知人之谟有如此
者国家失于太明太信故力役乞丐冻馁不足苍生危
窘贫独流亡其安民之策有如此者德宗任卢杞之奸
邪盘固如山祸乱屡作而犹且不悟知人安民果安在
也故贽之所言以致寇为群臣之罪纳谏为帝王之德
一酬一诘未尽臣下之能君子小人必辩明而精审知
卷五 第 22b 页 WYG1165-0720b.png
人之谟孰能出其右哉断失于太速察失于太精寡恕
多猜祸难滋至必使润泽洪而人心悦安民之谟孰能
出其右哉呜呼二子所陈分别利害条陈是非载在青
史炳若丹青有不可掩者然撮其大略不过知人安民
而已譬如兵家之书千章万句不离乎多方以误之之
一句耳使肃德二君皆能虚已听纳以成中兴之功顾
不伟欤恭惟主上抚中兴之运祸乱之变又甚唐室之
季然则知人安民之谟诚今日之药石也天下之士蒙
卷五 第 23a 页 WYG1165-0720c.png
被朝廷教育者久矣行将淬砺词锋展摩天劲翮效一
鹗之高翔然后伏剑束书直扣天阍吐胸中之所蕴如
元陆铺陈安民知人之谟期不负所学而后已不识先
生以为然否
历代之君或以功或以德而受天命也然班彪
作王命论以为出于天命唐柳宗元作贞符书
以为由于人事何耶
呜呼天人之际未易言也人事得则天命归人事失则
卷五 第 23b 页 WYG1165-0720d.png
天命去是天命即人事也人事即天命也岂人事之外
别有天命哉愚尝持是说以观历代数千百载间上自
唐虞下迄五季凡所谓尽人事以祈天命者不过德与
功而已有德以受天命唐虞三代是也有功以受天命
汉唐是也若夫魏晋而下泯泯棼棼例无功德天命亦
从而去焉夫受天命以德则以位相禅而天下不以为
私以兵相攻而天下不以为暴此无他天地有奉生民
有庇也故乱而复治绝而复续必数百年而后已焉以
卷五 第 24a 页 WYG1165-0721a.png
功而受天命则布衣崛起而大业不难成仗剑请命而
大勋不难集此无他亦天地有奉生民有庇也故亦乱
而复治绝而复续数百年而后巳焉若乃无德与功而
欲窃上天之命则近不过于数十载远不过于再传安
能绵绵不替如瓜瓞之咏耶请试言之尧继喾而黎民
臻于变之风舜继尧而天民蒙垂拱之治揖逊之德为
如何也夏之有天下始于嗣舜而传世十有六王商之
有天下始于克夏而传世二十八王周之有天下始于
卷五 第 24b 页 WYG1165-0721b.png
伐商而传世三十六王继述之德为何如也故曰唐虞
三代以德而受天命者以此春秋之后六国争雄至秦
并之而不能守汉高祖起自丰沛乘秦之乱云合响应
八年而天下为汉传世二十五历四百年有功于民可
知也典午之时南北分裂至隋并之而不能守唐太祖
起自晋阳乘隋之乱席卷长驱六年而天下为唐传世
十八历三百年有功于民可知也故曰汉唐以功而受
天命者以此若夫汉之后而有当涂之魏以至杨氏之
卷五 第 25a 页 WYG1165-0721c.png
隋唐之后而有朱氏之梁以至郭氏之周虽各得正统
年号之纪承承不替然取以权谋则人复以权谋取之
此魏晋宋齐梁陈隋是也取以诈力则人复以诈力取
之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也大抵纷纷籍籍代
雌代雄故曰无德无功天命亦从而去焉国家皇天眷
命历数过于汉唐艺祖开基受禅同于舜禹削平僭叛
混一海宇则有德于天下有功于民未可量也肆及主
上运遭艰难未克复平或者归咎于天故执事作为问
卷五 第 25b 页 WYG1165-0721d.png
目以班叔皮王命论柳子厚贞符书下询诸生愚敢不
罄所闻以对夫怪力乱神之事圣人之所不言图谶符
瑞之学君子之所不取若叔皮作王命论是特知高祖
之兴五星聚白蛇分而不知诛秦灭项约法三章则有
功于民而后受天命者也以是观之叔皮虽世掌史书
岂为无失乎然所可为今日道者非柳子厚贞符书而
何观其痛隋氏之虐叹大圣之起如三代受命之符一
切非之其言曰德绍者嗣道怠者夺岂非以功德为人
卷五 第 26a 页 WYG1165-0722a.png
事耶岂非以人事为天命耶推此则今日之事不过修
祖宗之德复祖宗之功彼区区敌国不足患也虽然或
者有曰关中天府之国四塞为固王不得不王霸不得
不霸愚谓不然创业之君先定于关中人心所系可以
卜天命之去就焉若乃中兴之君既能凭藉祖宗之功
德则关中不患不能取也何哉高祖之兴与彊楚相抗
者屡矣论彊弱则楚彊而汉弱论勇怯则楚勇而汉怯
是以不知人心孰归焉天命孰与焉不得不先定关中
卷五 第 26b 页 WYG1165-0722b.png
以卜汉楚之废兴也故先入关中而彊项遂灭四百年
之汉始定于此太宗之兴与群盗相持者亦屡矣论彊
弱则盗彊而唐弱论勇怯则盗勇而唐怯是以不知人
心孰归焉天命孰与焉不得不先取长安以卜唐盗之
存亡也故霍邑一战而老生就擒三百年之唐始定于
此若乃光武之起不过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复高祖
之业而已是虽决策河北而其后果能安集关中以成
中兴之业焉肃宗之起亦不过治兵讨贼委任将帅以
卷五 第 27a 页 WYG1165-0722c.png
复太宗之业而已是虽即位灵武而后果能恢复两京
以造中兴之业焉故曰中兴之君既能凭藉祖宗之功
德则关中不患不能取也我主上聪明神武汉光武唐
肃宗之所不逮也则所谓功德固已万万于汉唐二君
则朝廷之上岂无如冯异辈安集关中乎岂无如郭子
仪辈恢复两京乎愚庶几尚及见之
采摭汉唐以来时君世主号令文章所以感动
人心者以形容今日制诰之美焉
卷五 第 27b 页 WYG1165-0722d.png
昔鲁君过宋都呼垤泽之门守者曰非我君也何其声
之似我君愚于诏书亦云盖自古仁圣之君发一德音
下一制令其所以感动人心使天下乐闻而喜见之者
皆相似也如三代之君为训诰誓命周详委曲通上下
之情开生灵之惑或导利除害或去危就安或立法审
令或遣使誓军当时翕然而奉之后世欣然而传之读
诵流布烂然百篇之书播在人口为万世法夫岂必区
区类举而后足以为今日献哉请独借两汉而论之高
卷五 第 28a 页 WYG1165-0723a.png
祖之初兴其制诏之可以上拟于三代者屡矣然末有
善于约法之诏也其言曰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
有所侵暴何其言之足以感动人心至若是耶当时秦
民必有至于流涕者矣向试使陈涉项羽发号施令无
是言也高祖之兴谅由是哉光武之中兴其制诰之可
以拟三代者亦屡矣然未有善于举贤之诏也其言曰
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强弱相陵何其言之切直至若
是耶向试使王莽更始发号施令无是言也光武之兴
卷五 第 28b 页 WYG1165-0723b.png
亦以是哉虽然非特此也又有愈于此者唐德宗中兴
陆贽为教令而李抱真为帝言山东士卒闻之感激思
奋臣故知贼不足平武宗中兴德裕为诏书王元逵等
得之皆震恐思效已帝每称魏博功则顾德裕道诏语
言甚切于事而能代谋夫如是丝纶一出而感动激昂
欢欣鼓舞万口一辞岂非有以顺人心之所在切其情
之所宜而然乎恭惟主上禀帝舜之孝思躬文武之纯
德所任者皆高宗之佐所修者皆宣王之政重以侧身
卷五 第 29a 页 WYG1165-0723c.png
修行夙夜匪懈仗顺举义将欲回北狩之銮舆复先圣
之境土乃者发德音下明诏抚慰士民激昂在位孝悌
之义禀于天性而见于言辞恤民之意出于优为而发
于文章三代诰誓无以加矣如明策所谓更生之喜创
见之叹诚不知其几何也恭承明问诸生采摭汉唐以
来时君世主号令文章所以感动人心者形容今日制
诰之美夫赞扬盛化末学鲰生殆不足以措手然敢不
竭愚见以道其一二焉窃尝闻汉唐之世王言诏旨不
卷五 第 29b 页 WYG1165-0723d.png
下千数固有足深嘉者以愚观之皆未足形容今日请
得以我艺祖故事而證之乾德初王全斌讨孟昶先皇
帝觉寒而念征蜀将士遣使赍诏劳全斌等三军之士
皆致感泣已而蜀平呜呼此其言之足以动人心激昂
忠义之节古未有也我主上乃者下明诏所以感人心
而激忠义者岂特汉唐之比哉盖所以祖述三代之宪
章艺祖之故事也夫如是乾德之成绩不远而全斌之
忠节有继矣中兴之功愚将拭目而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