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1130-06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筠溪集卷二 宋 李弥逊 撰
奏议
户部侍郎转对劄子
臣尝观唐太宗问创业守文之君而房玄龄以创业为
难魏徵以守文为难臣愚以为创业守文虽不为易而
中兴为甚难也盖振颓纲补弊政易风俗集流亡政之
可因者悼前辙而或废事之可革者守胶柱而不移欲
卷二 第 1b 页 WYG1130-0601b.png
其成功诚甚难也易曰有过物者必济故小过之后受
之以既济自古人君非有大过人者不能回衰乱之俗
以为安平之治也惟周宣王以任贤使能而能复古汉
宣帝以信赏必罚而致中兴光武以总揽权纲造汉室
肃宗以治兵讨贼复唐祚元帝以虚心下士收一时之
望以保江左至于区区勾践尚能苦身焦思灭强吴尊
周室以复其国则天下之事未有力行而不成亦未有
不为而能成者也降是而往虽有愿治之君而终不能
卷二 第 2a 页 WYG1130-0602a.png
成其绍复之业者政事之间害成者多而不能去故也
将帅虽众而失控御之术害成也财用虽足而失均节
之道害成也立政者苟一朝之利而不为经远之计害
成也在位者怀自安之私而无许国之志害成也有是
数者而欲成中兴之功是犹农夫不去草莱而望苗之
兴顾不难哉仰惟国家之难旷古未闻陛下宵衣旰食
坐薪尝胆凡政事之得失生民之利病人材之贤否与
夫任将帅练兵卒丰财用一有补于中兴之治者莫不
卷二 第 2b 页 WYG1130-0602b.png
深究而力行之然蹙国未复强敌未殄岂规摹未定而
害成者未去乎今黠寇留屯中原资粮畿甸分兵淮泗
观时伺衅窥我中国其志甚大未肯轻举兹忠臣义士
所以流涕而刍荛搢绅每为寒心者而朝廷方且崇大
体务镇静狃目前之安忘善后之计如秦人越人端视
而不加恤臣愚所未喻也臣闻孟子论当务之急易经
著随时之义君子见几不俟终日又闻贲育之不戒童
子之不抗鲁鸡之不期蜀鸡之不支若计谋不先定将
卷二 第 3a 页 WYG1130-0602c.png
帅不协力士卒不素练馈饷不预备玩岁愒日不早图
之一旦秋风高胡马鸣后时之悔若噬脐焉殆将何及
臣愿陛下断以乾刚照以离明体当务随时之训如救
焚拯溺之急驭将以道节财以理变苟且之政以为远
图惩自安之私以励臣节力去此害成者然后任贤能
如周宣王信赏罚如汉宣帝总权刚如汉光武扫大憝
如唐肃宗下取元帝勾践之事以为规监将见中原不
足复黠寇不足破诚宗庙社稷海宇元元无疆之休臣
卷二 第 3b 页 WYG1130-0602d.png
不胜忧思忠愤激切屏营之至
乞置使积粟劄子
臣闻陆贽有言晁错论安边之策要在积谷充国建破
羌之议先务屯田故其于兴元平贼之后犹力请罢岁
运水脚择人充使委以平籴盖师行之际足食为先不
易之理也国家用武十有馀年军饷日滋终岁所入才
可给目前仰食之众水旱盗贼之备不与焉一有非常
之役不取则不足以济事功取之则民不堪命长虑却
卷二 第 4a 页 WYG1130-0603a.png
顾者于此寒心也臣每于敷奏之间躬闻圣训以国用
不给为甚患以民力既竭为甚忧臣仰体陛下宵旰勤
恤之意蚤夜以思祖宗之法有便于国利于民可行于
今者发运一司是也其制始于太宗淳化间而备于仁
宗皇祐之后大槩不过权六路丰凶以行平籴之法灾
伤州郡则减价而收之值丰熟州军则增价而籴之以
补当输之数每岁转般以实中都亦可谓便于国利于
民也然今日之宜比昔少异不必尽循旧制当师其意
卷二 第 4b 页 WYG1130-0603b.png
损益以行之臣愚谓当于经费之外别给籴本数百万
缗复置一司广行储积分毫不得取供近用唯以待陛
下经远恢复之须积之一年必见其效三年之间当有
一年之蓄加以数年仓廪有丰实之渐田亩有休息之
期公私之利不可胜言然方省官之时而欲增置吏员
方匮阙之时而欲桩办籴本方目前仰给之时而效乃
在数年之后议者必以为非盖兴事者难于谋始虑远
者不求近功今捐缗钱数百万增官吏十数人而可以
卷二 第 5a 页 WYG1130-0603c.png
朝廷长久无穷之利何惮而不为孟子谓有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臣谨条具发运司建
置废罢及今日可以依仿置使之目随此缴进伏望陛
下特加圣览参酌利病断以不疑而力行之不胜幸甚
乞置使积粟画一
一太宗皇帝淳化年间创置至道初始以都大发运
使为额真宗皇帝以三司不见外方茶盐利害特
设制置一司其后制置发运两司通而为一
卷二 第 5b 页 WYG1130-0603d.png
一旧来所掌职事
每岁先以朝廷降到籴本于诸路丰熟去处增价
收籴米斛就真州泗州转般仓收桩
诸路上供斛㪷系发运司逐年用所籴米斛先次
代发应副中都其诸路合发米数却于真州泗州
转般仓下卸以备本司起过之数
逐年视六路丰凶灾伤去处难得本色则令减价
纳钱丰熟去处榖贱伤农则令增价收籴以补合
卷二 第 6a 页 WYG1130-0604a.png
发之数其赢则归本司
拘催检察诸路上供钱物坑治市舶等事
按劾诸路上供稽违每岁攒造钱帛斛㪷文帐以
上省部
一自政和二年内罢转般诸路额斛经发上京下卸
并拘收籴本以为羡馀内外不复更有储积而发
运司之职名存实亡止是催发纲运
卷二 第 6b 页 WYG1130-0604b.png
一绍兴二年间缘发运司别无职事将官属权罢案
牍架阁饶州并湖州以备照用
一今来用武之际兵食为先理合依祖宗旧制专置
一司攽降籴本广行收籴储蓄粮斛以备不测之
用庶几不至临时有取于民
一置使一员或使副各一员并所置使名置司去处
自乞朝廷指挥
一今来措置籴本为先且即以米价每㪷约三百文
卷二 第 7a 页 WYG1130-0604c.png
计用六百万贯可籴二百万硕乞自朝廷刬刷支
降如金银见钱数少物帛之类但可变转者给降
充本若不敷上件数目且乞先次支降三百万贯
文其馀接续收桩支降
一发运司旧系转般诸路额斛应副中都今来置使
专为于经费之外预行储蓄以备非泛支用所掌
职事难以尽用旧制理合增损措置下项逐年朝
廷降到本钱尽数于六路丰熟去处置埸和籴桩
卷二 第 7b 页 WYG1130-0604d.png
管听候朝廷指挥支用
逐路合纳税赋并从本司相度丰凶委是灾伤去
处许减价折纳见钱并拨归本司却令本司认起
合发上供之数
诸路上供斛㪷并令漕司依旧认发仍听朝廷科
拨唯灾伤州县既折纳见钱令本司将所纳到钱
于丰熟路分收籴米斛补发合纳之数馀钱惟许
增添籴本外并行封桩本司不许别行支用
卷二 第 8a 页 WYG1130-0605a.png
检察诸路失陷钱物许拘收充本每季具数申户
部注籍
六路年额上供钱物不以科名合起发之数并行
拘催如有稽违隐落并听奏劾
一今来所措置到钱米并令沿流诸军桩管严立法
禁不许分文移用朝廷亦自遵守不可那拨应副
目前支用
一官属人吏并取朝廷指挥比仿旧数量行差置候
卷二 第 8b 页 WYG1130-0605b.png
就绪日申请增减
一乞先次选差使员其本司合行事件并听所差官
具画一申取朝廷指挥
答和议奏
准绍兴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枢密院劄子三省枢密院
同奉圣旨大金遣使至境朕以梓宫未还母后在远陵
寝宫阙久稽汛扫兄弟宗族未得会聚南北军民十馀
年间不得休息意欲屈已就和在廷侍从台谏之臣其
卷二 第 9a 页 WYG1130-0605c.png
详思所宜条奏来上各限一日进入右劄付臣准此臣
近于今月四日陛对尝具奏陈金人遣使请和事当缓
而图之谋以致之必底有成至于先事致屈有大不可者
伏蒙陛下听纳以谓当然兹承温诏明谕圣意至于屈
已就和臣仰体陛下孝慈哀痛有不得已者不知涕泗
之下也陛下欲还梓宫迎母后修陵寝宗庙之奉复兄
弟宗族之欢以与军民休息之期诚臣子之深愿天下
之至望也然敌情险诈奸谋诡计未易测度应之得其
卷二 第 9b 页 WYG1130-0605d.png
道则不必致屈而陛下之欲可得应之非其道则虽屈
已从之求吾所欲未必可得而后日之患不可不虑也
金人之扰中国十有馀年豺狼蜂虿不足喻其毒残我
人民毁我城邑贪婪凶暴莫知穷极而一旦欲举土地
宗族以与我是大可疑也谓其众离势分为款我之计
则彼既弱矣尚何自屈之有哉谓其币重言甘为诱我
之策则屈已从之是堕其计中也或云来使之辞以谓
酋主厌兵欲施大恩以释前日之怨狼子野心万无是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30-0606a.png
理设或有之但当复我土地归我宗族休兵息民不相
侵伐而已何至先之以难从之礼责我必从而后议哉
陛下受其空言未有一毫之得乃欲轻祖宗之所付托
屈身委命自同下国而尊奉之是倒持太阿以授之柄
也授人以柄而危已之国谓之和可乎借使敌人姑从
吾欲假以目前之安异时一有无厌之求意外之欲从
之则害吾社稷之计不从则衅端复开矣是今日徒有
屈身之辱而后患良未已也陛下痛念梓宫不返母后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30-0606b.png
未还不顾一身之屈求和异类彼乃先持割地之说以
邀陛下使真得之陛下能与三军百执事共守之耶不
过分兵遣将以疆理之尔是未必为我大利已能致陛
下之屈则梓宫母后兄弟宗族相继以邀陛下何所不
至必得其欲而后已其可不预防之耶国家之祸旷古
罕闻陛下冒犯险艰取神器而有之四海之内欣戴圣
德无有穷已者诚以祖宗流泽入人之深天下皆知忠
于君上为不易之大节今陛下率在廷之臣以君北敌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30-0606c.png
后何以责其尽忠哉况三军之士四海之众视朝廷以
为祈向而强之以其所不欲一夫不从则有不可胜虑
者矣是又大不可者臣所谓应之非其道则吾之所欲
未必可得而后日之患不可不虑者此也臣愚切料金
人之失在于疑粘罕而废刘豫粘罕疑则其国人之心
离刘豫废则中原之人不附所以恐惧自疑为求和之
计而贼性诡诞变诈欲以自盖尚持强大之势以惑我
耳愿陛下深谋远虑缓而图之不待屈已就和而可以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30-0606d.png
得圣心之所大欲苟内怀欲速之心外示深畏之迹实
启其窥伺之意事未易可成也为今日计者莫若遣使
境上从其割地之约俟其复我境土归我宗族则重币
以报之必欲先屈我而后议其所以是将欺我也明矣
则谢其使卑辞厚礼以遣之勿绝也陛下纵未遽兴天
讨亦当申饬将帅厉兵秣马固守疆埸俟衅而动然后
修德布政下至诚恻怛之诏动人心激士气使皆有报
雠强敌之志则国威日振戎事日修彼将闻风震詟求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30-0607a.png
附之不暇陛下端拱南面梓宫可返母后可迎宗族境
土可得而保一举而二善成不亦可乎臣所谓应之得其
道则不必致屈而陛下之欲可得者此也陛下圣孝懿
恭痛念宗社若以谓必先屈已而后和议可成则十年
之间陛下之屈亦甚矣敌人所以报陛下者如何尚复
可以有加耶怀王绝齐以和秦而商于之地终不可得
太公吕后之归乃在项羽食尽少助之后果在于致屈
以求之耶此又往古之明监也安危存亡之机实在于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30-0607b.png
此伏惟圣虑详择
再论不当先事致屈劄子
臣昨对日面奉玉音训谕金人许归梓宫还母后兄弟
宗族事臣不胜感叹欣幸之至数日以来窃闻朝廷计
议礼仪未定兼使人之说多不可从臣以所闻反复思
之有不可先事以致屈者愿为陛下陈之仰惟陛下圣
孝之至不顾万乘之尊求和异类而金人且以画地讲
和为辞初不及母兄宗族也是岂可先事以致屈耶敌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30-0607c.png
人狂悖吞噬混一之名故以陛下之所大欲邀陛下今
信其空言遽从其请彼既得所欲则尚复何求而以土
地宗族归陛下耶是又不可先事以致屈也金人敌国
也卿士大夫国人所赖以为国者也陛下欲为亲而屈
使梓宫至母后还犹有口实以慰国人今事未一得而
坐失四海之心不可不虑是又不可先事以致屈也臣
所陈三事于今日和议利害甚明甚切者倘陛下笃于
爱亲尽排群议内怀欲速之心外示自弱之状以谓必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30-0607d.png
先致屈而后和议可成臣恐启敌人窥伺之意别生无
厌事愈难从反害和议也臣愿陛下厚礼使人馆之阙
下先遣报谢使致所以谢之之礼因令致书道廷臣国
人众情未孚强以难从虑或生衅有害两国之欢请致
梓宫母后兄弟宗族于近地卜日可迎然后议所以礼
之则不失敌人之情而陛下之欲可得也臣自草莱累
被亲擢沐天地之恩异于伦等蚤夜思所以上报陛下
者唯尽忠而已苟或嫌默顾避知而不言致陛下堕敌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30-0608a.png
人之计失国人之心以贻后患则臣之罪不容诛矣故
敢以狂愚上渎睿听伏望陛下少宽万死察其拳拳之
忠而采择焉臣无任恐惧激切屏营之至取进止
乞罢莫将送伴使状
伏睹近降指挥差新除起居郎莫将充送伴使臣契勘
比者金人遣使画地讲和旬月之间礼仪未定中外惶
骇人情不安赖陛下圣度刚明曲从群议断以不疑致
使人屈服致书而去国人欣悦万口一词天下幸甚将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30-0608b.png
轻儇不端素无所守揣摩迎合侥倖一时意为身谋不
恤社稷之计而使将与宾客言深恐将遂非文过奸谀
不悛观望反覆阴摇敌情上负陛下圣孝爱亲之念况
将越次而迁已咈公议遽委使节俯示曲全为将计则
善矣非国家之福也伏望陛下更加圣虑罢将送伴使
别选忠信之人协济国事臣职在论思苟有所见不敢
缄默冒渎圣聪不胜恐惧战越屏营之至
应诏荐郡守监司状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30-0608c.png
准尚书省劄子勘会已降指挥令侍从官选可为监司
郡守之人不限员数具名以闻其两史官未有该载闰
十月二十一日三省同奉圣旨起居郎起居舍人并依
侍从官已得指挥施行臣今恭依圣旨指挥保举下项
须至奏闻者
一员佐朝散大夫新差权知信州军州事梁泽民吏
才敏彊更练民事曾任知平江府昆山县无为军
庐江县治声蔼然为众所服通判建州权州事治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30-0608d.png
兵禦寇措置有方继以提举福建茶事被旨权本
路提刑戢吏恤刑一道赖之
一员右朝散郎新差权发遣筠州军州事叶拟智识
疏通长于吏治更历州县前后十馀任备见才能
曾任知湘州临漳县平易近民有循良之风雍容
济事无苛刻之政
一员左朝奉郎权发遣邵武军赵子木文采政事皆
有可称曾任知饶州乐平县恺悌恤民而能办治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30-0609a.png
任满而去县人绘像祠之臣昨任知饶州备见其
事其后知临江军邵武军所至有声缙绅之间咸
知其能
一员左朝奉郎新差监左藏西库陈定国识量宏远
操履刚正通达治体而不忽细务吏事财计皆其
所长曾任知惠州河源县县人至今称之如蒙采
擢必有可观
一员佐宣教郎大理寺丞魏安行儒雅饰吏恺悌牧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30-0609b.png
民曾任知信州弋阳县吏服民爱治绩显著诸司
列荐赐对升擢考其才能可以任用寘之棘寺未
究所长
一员佐朝散郎新差饶州通判军州事陈洙刚毅自
信不畏强禦戢吏爱民所至称治曾任知信州铅
山县猾吏重足不敢肆奸百姓实被其惠宣谕使
刘大中荐之于朝尝被褒典
一员右通直郎添差通判虔州彭合廉靖疏明达于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30-0609c.png
吏事前任知虔州信丰县县居盗贼渊薮素号难
治示以至诚人乐其政相率输官禦寇岁课以办
而盗不入境前后帅守监司屡尝列荐赐对升擢
治绩显然
一员左宣教郎新差知邵州府邵阳县事刘安国廉正
有守刚方不回好学多闻练达吏事曾任衡州耒
阳县民安其政人称其能臣知吉州日本官为郡
判官悉心郡事知无不为处之要剧必有可采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30-0609d.png
筠溪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