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三先生文集-宋-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沈氏三先生文集卷第九
西溪文集卷第九
  刀笔
   湘州知郡屯田 知郡郎中
   通州都官 运使学士
   杂谢九首 郓州知府侍读
   兖州知府少卿 环庆部署都使太傅
   潞州知府学士 大两省知州
   诸州知州以下 两浙转运学士提刑郎中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越州通判太傅 越州签判以下
    扬州通判国博 新陜西都运諌议
    常州知郡兵部 转运兵部学士
    杭州知府密学侍郎 诸州知州以下
    职司远迎 杂还远迎二首
    丹州新学记 张贯之真赞
    赠昭信军节度使遂国公宗颜谥昭𥙿
    赠司空兼侍中晏殊谥元献
    赠某官蓝元用谥荣恪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赠中书令程琳谥文简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
    功德疏右语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温成皇后醮文 乾元节罢散道场斋文
    顺祖皇帝斋文 真宗皇帝忌日斋文
    太宗皇帝忌日斋文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
    章献皇太后斋文
    章穆皇后斋文 文懿皇后斋文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湖州知郡屯田
此者承诏之藩引舟在道侧望封圻之近稔闻治行
之高无缘至前以释所硕遽辱书而为况仰执礼之
过勤方此索居重期多爱感怀之至谈叙奚穷
   知郡郎中
伏审已交旧符方待新令遽烦书礼良著意勤感服
之深敷陈罔既
   通判都官
伏承受代解印趋装还朝遽烦诒书良谓约礼感铭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之至敷叙宁周
   运使学士
伏审某官拜恩计府抗节行台诏目敷闻部吏倾望
维属城之无状晞善庇以有归窃跂斋舲已临近甸
顺履霜严之气保绥神舍之休迎对在前欢愉剧此
尚期加爱毕副所怀
   杂谢九首
伏念奉间风期频更节物缅慕高谊坐驰鄙心忽窥
笺牍之华欣承福履之𥙿虽其遐阻来多晤言愿益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爱颐前迎光宠感颂之至丛积于斯
此者吏介书来笺函斯暨载怀勤厚良用感铭
此者叨冒国恩进升官等宠灵非称忧畏弗宁约礼
过勤诒书来况永言高义寘在鄙心
蒙被朝恩进升禁阁假行尹事实治畿封顾非可任
之材安取所期之效僶俛就职启居不皇靖言其从
盖有攸赖此盖某官乐善之谊上存本朝相先之诚周
及多士矧兹蕞陋之质尤被品题之私方将奏记于
前亟奉置邮之问惠尔辞诲𥺤焉恩辉虽然劳谦之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隆乃重无状之负谨当佩服蕲永宠华区区所怀缕
缕无斁
此者蒙被朝恩进升禁阁假行尹事实治畿封顾非
可任之材安取所期之效僶俛就职启居不皇维乐
善之诚有相先之谊惠尔辞问粲焉恩私虽然劳谦
之光乃重无状之负谨当佩服蕲永宠华区区所怀
缕缕无斁
此者蒙被朝恩进升禁阁假行尹事实治畿封顾非
其才方忧所称惠然辞问粲尔恩私永当佩藏敢有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伦斁
伏蒙仁私以某赴郡过府特垂宠访感服之至不任
下诚
此者奉被朝恩进司帝制窃自惟于非㨿实阴赖于
为容伏惟某官志在本朝乐得多士慕南山之咏万
寿是期玩菁莪之歌百朋以锡推援无倦髦彦并升
故虽蒙陋之姿亦冒宠灵之幸适将驰谢遽辱腾书
礼意并隆感服无斁
奉被朝恩进司帝制顾微善状实玷宠章高谊不遗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荣函远暨礼周意厚感极愧并
   郓州知府侍读
伏审自请上前外临方面涓辰署治已日戒行恭惟
某官学兼九流材备数器奋先群隽之路简在至公
之心入直北门盖方倚以大用出藩东夏兹由徇于
素诚且汶阳上游天平巨镇版舆安稳锦衣辉华故
里犬鸡之声密以相接新阡松槚之植甫不越疆并
为宠荣岂但息偃适将驰庆遽辱腾书礼意甚隆感
服无斁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兖州知府少卿
伏审荣被诏恩进升卿列居奉常之次允属能贤总
刺史之权尚留外部于维华望著在本朝行从疾召
之归遂陟近班之贵方将赞庆遽辱腾书礼意并隆
感服无斁
   环庆部署都使太傅
伏审光被诏恩擢司戌律伏惟庆慰某官忠纯有立
材武自将蚤縻勇爵之荣积著战多之茂周旋边障
祥核兵家属谋帅于六师遂进阶于诸将兹惟上选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允恊朝佥方引听于善猷遽辱烦于荣问永怀感服
奚暇敷陈
   潞州知府学士
伏审荣被诏函进升史閤仍当方面之寄寔督连城
之权宠章所宣朝论惟允方将驰庆遽辱腾书礼意
甚隆感铭无斁尚念朋游之阔独深节物之思愿益
爱颐以熙福祉区区之意缕缕莫宣
   大两省知州
此者承诏之藩引舟过府即瞻盛德良慰鄙心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诸州知州以下(职司改/郡为部)
此者承诏之藩引舟过郡辱书为劳将意甚勤即奉
晤言并深感素
   两浙转运学士提刑郎中
此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钦惟刺部之贤实获庇身
之幸引舟在道观德有期甫霜气之戒寒谅道腴之
增胜尚蕲爱辅兹副瞻言
   越州通判太傅
此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钦惟能贤实共官事辱先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函愊益示勤私前迟晤言并申感素
   越州签判以下
此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吏介书来笺函斯暨礼意
良厚感铭不忘
   杨州通判国博
此者将命之藩引舟过府承有按田之后莫皇就见
之勤使介书来笺封斯暨爱存甚厚感服无忘
   新陜西都运諌议
此者承诏之藩引舟在道方卜中河之遇亟烦一介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之书即奉晤言并申感素
   常州知郡兵部
此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拿舟在途指日过郡方引
观于盛德幸开慰于鄙心亟枉华笺实将高谊爱存
良厚佩服莫胜更迟晤言并申感素
   转运兵部学士
昨奉敕(云/云)圣君之赐为郡则优使者之贤庇身斯
幸伏念某性匪甚敏学初弗充先生诸馀虽讲闻之
已久朝廷法律曾省习之未皇今用治民实兹从事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漠然无措必矣包羞尚赖高明之临一以宽假为济
永惟鄙托不能倦谈
   杭州知府密学侍郎
此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钦惟能贤实在邻治沧溟
之浒幸被于馀波良匠之旁固宜于缩手辱先函幅
益示勤私感服之深陈叙非悉
   诸州知州以下
此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视事有初腾书来暨礼意
甚厚感铭不忘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职司远迎
伏承使节来次近郊有勤道途自保休胜即前迎谒
得叙悃私
   杂还远迎二首
伏蒙仁私以将次郡城特垂荣翰感服之至不任下

此者祗承诏言归直右省引舟在道辱介示书礼意
过隆感服无斁
   丹州新学记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古之学者学道与艺道与艺必出于师而师在庠序
故学者亦必在焉后之学者学利而已利不待师而
能也故学者不在乎庠序而在乎家焉夫先王之所
以必用庠序者士之所在也教之所出也后世之所
以无用庠序者士不在也教何有焉盖三代亡而庠
序之法七矣汉以来不能及也然其间硕治之主当
涂之士有志乎先王之治者甚众欲近而反远欲厚
而反薄陵夷以至乎大坏若不可复者岂固不可复
与亦失其术而已夫不䆒其本而末是图不知其可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也故虽有庠序之制师弟子之礼亦非先王之意矣
宋兴既百年当庆历间海内晏靖民趣于治天子休
之以谓礼乐可兴而三代之治可放而致也于是遂
登群材修法度始诏天下更立学制而增大之延师
儒先经艺使学者务进于道变文之弊以近古使学
者不独为利而已当是时天下之士不诫而劝不率
而趋惟恐其后虽天下之人亦举相庆以望教化之
行太平之成也而执事者不能称上意其所以注措
皆甚悖谬始失于太学而天下从以堕于今十馀年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莫复有言治学者甚哉道之难行也孟轲有言王者
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失庆历之诏可谓王者
之举矣而莫克终使天下之士失所望然圣人之心
岂遂替哉执事者未能及尔此天下之士所以卷卷
而有待者也然则今之郡县有能治学以待于上者
岂非忠哉丹州直雍之北近边郡也其俗尚武不知
学文常以武人守之益不以学为事虽庆历之诏亦
不能奉行今供备库副使梁侯鉴之来始谋兴学州
故有孔子庙因即其旁而为学舍既甚备又为聚书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迎师所以教与养者莫不尽于是丹之民始知有学
来者源源已而有诏使天下贡士于京师初丹当贡
三人而州之民既无有应诏者乃一取于它州及是
所贡三人皆州之秀也于是丹之民益知学之可贵
长者悦少者慕来者则愈众或谓梁侯教化由上出
者也发乎朝廷达乎天下三代之法起于井田成于
庠序兹之谓有本不立而区区其未非过欤梁侯曰
教化固由上出也然吾为刺史不可以不奉诏书诏
书不曰劝学乎且吾之道民以学而来者靡然岂我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之能殴之也亦民之乐于善耳吾将以乐为善之民
以待上之教化岂谓过欤于是士大夫知梁侯为吏
之有方而其材果可为朝廷用也梁侯既喜其民之
乐于学又惧后之人或嫚而不顾使丹之民不得卒
为善而迁于恶也将以其事铭之石以示后之人乃
来求文于余余既感夫学之废久而庆历之诏不克
终又嘉梁侯之用心者远可以风久四方故为著其
本末而不辞嘉祐二年六月庚午记
   本治论序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臣闻君明而臣修君作而臣行维君臣克恊于一而
其志通其道济故纪纲以辑百度以釐君不得其为
君则臣不得其为臣故纪纲以乱百度以圯未有有
君而无臣也未有有臣而无治者也君以是罔弗圣
臣以是罔弗贤二帝以是为二帝三王以是为三王
古之善言治者不越是矣圣人复起不易是矣国家
基业固天地声教彻四海祖宗三世功治全矣陛下
以上圣之姿端拱太平恭俭过于前人仁慈闻于天
下三十年间临政而愿治可谓勤且至矣然而纪纲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百度尚未臻祖宗之世者岂治久必变法久必弊与
殆群臣之未尽能而众职之末尽举甚非所以副陛
下忧劳之意也臣愚不足以䆒天下之事识治乱之
几然尝学旧史窃闻故老凡前代之成败祖宗之遗
烈亦粗讲熟辄以所闻见为论三十篇篇著一事合
而名曰本治皆国家之大体当今之先务而一本以
圣人之法或质以前世之迹或槩以祖宗之制谓可
施而行而无悖于理者惟陛下留神而试择焉不胜
区区大幸(臣)谨上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张贯之真赞
公生于齐海岱之灵览我德辉仪于王庭濯濯其文
矫矫其质匪躬之故维直维一朝廷是咨卿士是仪
是谓先觉老成之师神之听之介以寿祉宜尔后人
来拜于是
   赠昭信军节度使遂国公宗颜谥昭𥙿
国家兴四世百年间宗子之盛盖以千数其能卓然
以名闻者有矣其能履法度以不失其宠者又多焉
夫生乎深宫之中非有师保之良诗礼之习而能然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固足尚也今考遂国公之始终无所亏者而又好学
自疆以数被天子赏异尤可称者也太常论谥曰昭
裕兹无间然矣
   赠司空兼侍中晏殊谥元献
司空初以圣童召见章圣皇帝即以卿器之维先帝
知人之哲所以奖厉而育成其材者非它臣敢望而
司空亦自以天子为知已所以感奋一心以事上者
又非它臣所及故终先帝世未尝去左右君臣之遇
盛以极矣上嗣位以先帝之所属且东朝之旧遂大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任之夫以少年起远外为两朝亲臣登丞相府为国
元老非高材盛德孰克任之呜呼贤哉有司举谥法
曰主善行德曰元文贤有成曰献夫以道正身以身
正国推贤进能维公罔私可谓主善行德矣学为世
师文为国华进退法度始终一德可谓文贤有成矣
谥曰元献有司之议是请从之
   赠某官蓝元用谥荣恪
蓝元用以世仕自黄门至内侍都知领大镇廉察殁
以一品赠权禄名数咸极冈加考前后所居职多以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能称而鲜败状无恶于众人无羞于朝廷视诸其党
斯亦可尚者也礼今三品则谥元用今一品太常议
曰荣恪当从焉
   赠中书令程琳谥文简
赠中书令程公蚤以林名闻于时天子不次用之历
中执法司国计尹大众极朝廷之选既试效卓然遂
参丞相事任国之重天下称其平出为藩屏经营二
方以宁盖以其林为国家用者三十年大事罔不与
总位将相为邦之翰固天下之望也欤今有司论谥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曰文简夫制节谨度忠信以接礼勤劳公家一德而
不懈程公有焉考之于法可谓当矣孰能间议哉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
伏以至仁当天品物咸若尚念中都之广未殚庶狱
之情是用乘肃杀之辰班疏涤之诏宥恩浃被重行
荡空申命有司率循故事命竺乾之众启梵呗之场
秘密并宣允臻于胜果福祥所报愿谢于洪私稽首
真如同归正觉
   功德疏右语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伏以真人御世式应千龄之期大觉牗民允为诸福
之地甫属诞弥之节祗陈梵呗之场秘藏并开胜缘
斯在伏硕皇帝陛下渊默高拱优游太清锡羡神策
之长延洪多子之庆益推慈祉大芘舍生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伏以荆山之鼎既成空瞻桥冢帝所之游不返孰问
钧天真宗皇帝道本希夷治由清静默运无为之妙
坐还太古之淳今皇帝圣性自然孝思罔极感讳辰
于礼典严齐法于道家真宗皇帝伏愿登御崆峒从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游污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今皇帝伏硕
覆焘无彊照临有赫奠枕岱嵩之固卜年箕翼之长
然后股肱忠良藩屏信厚共赞襄于盛德期恊齐于
太平
   温成皇后醮文
伏以掖位既收望仙游之逾远寝园备设属讳日之
继临温成皇后济美高门升华宸御内佐六宫之治
方此蒙成上宾七日之游亟其不返今皇帝顾怀懿
德追贲徽称载严时祀之修申戒道家之荐温成皇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后伏硕归真紫极登籍黄庭拥佑邦家之昌降釐福
禄之厚今皇帝伏愿道均覆载功被华夷永临北极
之尊益固南山之寿凡兹胜利咸与众均
   乾元节罢散道场齐文
伏以玉烛均和甫导正阳之气电枢纪节属当诞圣
之期奄暨多方同归善颂恭惟皇帝陛下躬荷皇策
上当天心持四世之盈绍林于前绪保百年之业孚
佑于下民相公枢密参政左右王家股肱国体率吁
周行之众宗蕲大觉之神皇帝陛下伏愿聪谋日跻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明哲时敏祚子孙于无极登寿考之不忘相公枢密
参政伏愿同寅恊恭奋庸熙载盛业著于当世荣名
流于后来然后文武和于朝旄倪安于野凡在有生
之类一归大顺之中
   顺祖皇帝齐文
王业攸开实尊于祖德礼经有奉载及于讳辰顺祖
皇帝积庆自躬发祥于后虽光灵之逾远顾庙寝之
具严今皇帝祗序圣功遹思孝飨既尽诚于蒸祀复
荐福于浮图顺祖皇帝伏愿妙悟真如超归正觉推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羡昊穹之祉降兴家祚之休今皇帝伏硕德以日新
功与世广闿本枝于百代登寿考于万龄然后百工
并熙九族咸穆恊致太平之烈克成不拔之基
   真宗皇帝忌日斋文
伏以威灵在天永惟文考之烈明发追孝允谓圣人
之能真宗皇帝德侔古先功济华夏畅声明于一代
遗膏泽于四方今皇帝丕承缉熙对越感慕既饰精
于明祀复祈荐于大雄真宗皇帝伏愿超脱六尘归
安十地敷锡惠慈之福保佑灵长之基今皇帝伏硕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文明日跻武哲时𢡟开本枝于百世登寿考于万年
然后臣邻辅丞戚近藩屏咸恊恭而宣力永致国以
延洪
   太宗皇帝忌日斋文
永世克孝本皇祖之垂谋继序不忘维孝孙之善述
太宗皇帝躬参造国底定多方实立一王之基遂开
万世之嗣今皇帝继承不怠明发有怀申戒上宾之
辰追严西竺之荐太宗皇帝伏愿登慈悲之室超通
惠之门降佑家邦召来戬谷今皇帝伏愿抚国长楙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对时太平日月齐其光华天地均其高厚然后卿宰
翼翼本枝诜诜恊跻内外之和率归仁寿之域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
坤德载物所以顺承于乾王化自家所以仪刑于国
章献皇太后肃恭明哲徽懿慈祥亲承顾命之忧拥
佑圣躬之茂今皇帝欲报罔极不寐有怀遵讳日于
礼经荐福因于梵竺章献皇太后伏愿往凭六法超
脱五门推惠力之无方保邦基于不拔今皇帝伏愿
圣问时敏德音日新永绥六气之和安享万年之寿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然后三事良弼益宣劳而纳忠四邻懿亲咸讲义而
敦睦凡在覆载一陶泰宁
   章献皇太后斋文
内德之盛位正于六宫母仪之尊功施于四海章献
皇太后天作之合文定厥祥本顾托于先朝能拥全
于圣质今皇帝遹追慈教浚发孝思永维讳日之忧
对越道家之福章献皇太后㐲愿解真凡路脱屣仙
尘上从八景之游下抚千龄之会今皇帝伏愿乾坤
合德日月并明置国泰山之安维宗麟趾之茂然后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群公庶尹安其位遂及世家黎元百姓乐其生咸知
帝力
   章穆皇后斋文
伏以圣人致孝之极神明是通浮屠利物之因幽显
攸赖恭惟章穆皇后起盛德之后居正体之尊徽音
不泯信史咸在今皇帝奉先以礼追远必诚慱谋众
福之门独向三乘之果章献皇后伏愿圆成正觉归
悟真如推妙荫于诸天保太宁于百代今皇帝伏愿
陟降帝右辉光日新援神筴于泰元占维熊于吉梦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然后亲贤恊辅中外宅心休然一世之和贻乎万祀
之承
   文懿皇后斋文
伏以太虚无垠虽神明之莫䆒孝思有感傥盻蚃之
可求恭惟文懿皇后积庆自先发祥开后既奉尊于
正号遂登祔于祖宫今皇帝笃霜露之思追日月之
远式严佛事仰荐仙游文懿皇后伏硕超不二之门
證无上之果阴持圣绪骏发孙谋今皇帝伏硕万寿
无彊百禄是荷盛德配于尧禹卜年过于夏啇然后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本枝盘牙卿士心膂上以抚五辰之正下以遂万物
之和凡在有生咸归大顺
西溪文集卷第九
   从事郎处州司理参军高 布重校兼监雕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沈氏三先生文集卷第十
西溪文集卷第十
   祭濮王文 祭故吴越国王文
   祭赠太师孙公文
   中书祭皇后舅某将军文
   中书祭秦国太夫人 祭国太夫人
   代人祭吴春卿文 祭唐待制文
   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
   尚书职方郎中致仕刘公墓志铭(并序)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宿州司户参军吴君墓志铭
   陶叔献墓志铭
   建宁军节度推官丁君墓志铭(并序)
   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
   方夫人墓志铭
   尚书都官员外郎江君墓碣文
  祭濮王文
惟王帝室之长本根是庇宗正之老九族是序贵有
九命高而不危富有万钟满而不溢上所尊礼下之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仪表今兹薨谢畴弗吊悲爵则真王禭则华衮名数
之宠存殁其极鼓吹在行旌幡在列敢陈薄奠以荐
众诚
   祭故吴越国王文
惟灵昔尝有吴越之地而能推惠于其民故享天之
报子孙蕃衍昌大以施于无穷而幽宫在兹民实严
之故今因民之心祗荐薄礼
   祭赠太师孙公文
惟公行义之修著于乡而乡人不忘庆善之积发于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后而世遂大故神灵之宅莫敢弗恭而觞修之陈实
因众皇
   中书祭皇后舅某将军文
惟灵忠纯有立材勇自将德门之庆戚里之光登于
王朝縻我武爵富贵是期功名是乐虽得其位未充
厥材奄焉永逝怛有馀哀翣柳在涂笳箫在列千岁
之归一触以彻尚飨
   中书祭秦国夫人
惟灵孝友肃雍慈祥温惠袭庆高门归嫔吉士克生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贤子相我圣明咸有一德垂拱仰成丞相在朝夫人
在第寿考康宁五福充备天子嘉之封君大邦䄖翟
象服为龙为光天乎难谌命也有极奄忽以终无恨
于色吾君嗟悼彻乐废朝礼加一等官师是昭日吉
辰良旟旐西指肃奠以辞灵其鉴此尚飨
   祭 国太夫人
惟灵柔明之德形于闺门庆善之祥大于丞相丞相
文武入辅出征再执魁柄作时阿衡大邦为封万钟
为养匪也直今来者难尚帝命丞相抚封大原师长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百辟端揆之尊朝廷是荣搢绅是慕丞相请祠夫人
之故安车驷马即宁三川丞相纯孝风于九[门@里]五福
既充百龄何促奄忽其归罔有不足天子致赗恩加
礼礼宠灵光渥毕于泉宫某守藩在南望吊弗及寄
奠叙词哀盈恨集尚飨
   代人祭吴春卿文
维公刚健浑粹渊泉澳清万人之杰一旦之英巉焉
特立弗与众并朅来东州初以文试进士贤良再冠
多士金玉其声虹霓其气进登台阁入侍轩墀皓皓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之质濯濯之仪彼群在庭畴敢与夷紫微右垣金銮
北户代帝之言启帝之虑嘉谟远猷日敷于下上属
公贤将付机衡尹以大众示观厥成初不告劳敏如
神明民有誉言朝有正论维公之才唯上之信乃参
台司以斡大运平津之学贾生之忠宋璟之直杨绾
之公奋于庙堂蹇蹇匪躬长风大川孤航莫济重阴
积气皎日为蔽公当是时乞身以退出作屏翰四方
之宣入陪讲艺迩英之筵乃眷雒宅宫钥是专帝方
难材民胥愿治胡为奋人而不然遗天子震嗟士夫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出涕呜呼天之于物固自有偏曷于善人尤不与年
而彼奸傲鲜弗永焉呜呼前公后卿富贵烜赫存莫
有闻殁奚足惜从昔以来未始有息孰如公丧天下
吊悲况于友朋义均戚私望哭陈奠庶来临之
   祭唐待制文
惟灵有直清之德立于本朝而身致显荣有庆善之
祥施于后嗣而代益昌茂固搢绅之所高行而乡闾
之所尊慕也某既为里人通世契复幸守土得申所
怀方时清明陈奠菲薄尚向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
至和元年秋七月乙亥洛苑使英州则史裴公卒于
晋州后三年当嘉祐二年其子士禹为西京留守推
官始谋以冬十月辛酉葬公于河南府之永安县归
恩乡乃使人以公之世次伐阅始终之状来请铭予
为之论次曰裴氏出河东闻喜唐丞相文献公辉乡
公九代祖也其后或徙于蒲之万泉至公之皇祖赠
右神武军将军延复来居京师遂为开封人皇祖三
子伯丽泽右补阙仲济内客省使季丽正尚书金部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员外郎赠刑部尚书公之皇考也补阙以文学客省
以武功尚书以政事皆为祖宗名臣于是开封之裴
独盛于世公讳德舆字载之皇妣曰河南县太君宋
氏公少以仲父任赐同学䆒出身再迁太常寺奉礼
郎监和州酒大理评事监越州税光禄寺丞大理寺
详断官遂为其寺丞通判河中府河中公故里也亲
戚故人多在公既至悉召戒以国法不可犯为吏者
不得以私贷已而皇妣之族弟以事至府公办其曲
寘于理自是讫公去不复有至府者迁太子中舍知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梁山军殿中丞通判永兴军有盗十七人杀人于市
以逸公以谋获之请其帅宜尽戮以徇帅难之公曰
白日杀人长安市安此非常盗也不尽戮无以威众
帅勉从之既而有以言于朝者诏遣御史覆视帅惧
且让公其后狱自白而诏不问帅乃伏徙知啇州州
有官冶其徒皆四方流人常絷之以役公曰是亦人
也岂不可以善待之而使之迁耶悉弛其絷卒无一
人敢冒法迁国子慱士虞部员外郎入权开封府推
官出知颍州民有少孤而畜于舅氏者舅死随其妻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适某氏其妻又死乃告某氏曰昔我孤舅氏夫妇育
我甚恩今又不幸硕得其丧以归合葬于舅某氏不
与乃间使人盗其骨去某氏怒执以告法当坐死公
呼某氏前曰若知彼盗若妻墓何也曰是尝欲求吾
妻之丧将以合葬于其舅尔公曰是故可嘉者也笞
而遣之擢提点梓州路刑狱进金部知陜府徙耀州
不行同州饥以选知同州民流者复业召对赐三品
服提点京东路刑狱所部有广济渠岁调民浚之而
其被调者独二州既久不堪其困公奏代以漕兵岁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省民力数十万至今赖之进司勋知凤翔府是时元
昊反而兵久不解关中调发百出府所赋十陪它州
公谕民以国事与期而宽之众乐皆先期以办连诏
褒异擢夔州路转运使迁主客郎中大臣荐公有文
武材拜西上閤门使益州路兵马钤辖岁满益帅赖
公自辅乃上言愿留公即诏加昭州刺使复留二岁
还迁四方馆使知贝州徙冀州未几贝州乱公闻即
发兵既至贼已拒守犹夺其西关城所全者甚众冀
去贝百里初闻其乱民大优或劝公为备公不为动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闾里帖息贝部镇有恶民乘醉辱镇吏出不逊语吏
顾无所属则来告公立斩之自是无敢哗者贝久不
下有素害公者言公前为贝断妖狱不能绝其类使
有今日乱诏以属御史事虽辩由黜为池州团练副
使起拜染院使信州兵马都监进洛苑使徙宣州又
徙开封府太康县朝仪直前枉且复用遂加英州刺
史晋州兵马钤辖又徙知泾州未行以疾不起年六
十七公为人刚廉笃实而自信不为苟合其居家如
在官毅然不可犯遇事无大小皆为度使可持久为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吏长于治民前后更七州至今称思之其自歧徙夔
州人遮道以泣及自蜀还歧父老复相率出迎是时
天久旱公至而大雨歧人益以德既去而送者如初
去时其自贝徙冀民挽持之终日而骑不得前冀吏
或排其众击之曰汝乃夺我公吏卒或伤贝守怒使
械数人众乃稍去天性勤于公家其谪信州愈自励
纤悉必躬或谓公少居此且迁优游而已何自劳也
公曰九谪者固将以苦之也且吾职当尔尤喜荐士
盖所荐者数百其至公卿为时闻人者多矣平生读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书善老庄之说故其被黜流者累年虽家人不见其
有异也夫人宣城县君史氏继夫人安平县君李氏
二子士龙太庙斋郎早亡次士禹也二女适泸州军
事推官杨谔温州军事判官赵颉二孙陟随陟试将
作监主簿予少已闻公之名得识公者又十年知公
为深尝叹公之材方进而斥既起而不能尽其用以
卒为后世之悲故为之铭而不让铭曰裴出河东其
显岁千耀卿之后七世再迁迁于京师厥家既大及
公之身其美益济公初从政奋然敢为四十年间实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称吏师其刚莫摧其勇莫遏斥去无言我完我节君
子之学重乎有施公治七州于今歌之位虽弗充公
则亡恨琢石以铭来世之信
   尚书职方郎中致仕刘公墓志铭(并序)
皇祐五年冬十二月尚书职方郎中刘公始致仕既
素爱吴中山水之佳遂筑室以居而置其家事一不
问独月与吴士大夫之贤者纵游酣饮往来虎丘洞
庭之间从其游者亦皆乐之而不知倦如是者十年
年八十一乃卒吴士大夫更相吊以谓世之以老归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者虽多而类不能知自放之乐使知之又颇以痊病
而不可彊则如公者乃无几人是可贤也余家吴中
与公家有旧当公之归余方位于朝不得从其游今
公将葬诸孤来乞铭故余乐为之论次而不辞公讳
某字禹昌袁州临江人也少孤知自立学问举进士
天禧三年及第为福州怀安尉杭州仁和主簿徐奭
胡则等数人荐其材擢为大理寺丞知越州萧山县
迁殿中丞知苏州长洲县大常慱士尚书屯田员外
郎黄汴河催促纲运赐五品服都官员外郎通判杭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州职方员外郎知与元军屯田郎中知温州都官职
方郎中知广德军几九居官皆以治行闻公知于吏
事盖天资也凡遇事无险易烦简必穷其根抵尽其
是非然后传之法令关键牢密吏不能窥而为奸故
所居无不治其守官虽权贵有气力不能夺长洲多
过客或求发民以挽船一人不与郡至为移书亦不
听杭州守多达官自任不循以度公一皆执正守初
不能平后事有失而被按举乃始愧谢所至必为民
兴利除恶萧山凿郑河数十里以便转输兴元治山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道以省栈阁葺三堰以灌汉中田皆息民大费而著
以为后世利温州俗事妖神坏化乱法公捕诛其首
恶而馀一不问民更得自新故公所居能怀其民而
其去也必见思古所谓循吏者不过此矣其为人乐
易简直无内外之异不汲汲于进取使黄汴河故事
岁得奏计召见前此者多自陈其劳以受赏公未尝
一言及私元昊反时诏近臣举可以任边事者翰林
学士苏绅以公应诏公遽自请不就人或劝之公曰
士当自用以所能则官无旷矣兵非吾事也岂可苟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利一身而使公家有废哉盖公之自任者如此然用
是难进而所施止于一州岂不惜哉夫人高阳县君
纪氏贤明而材公之归老能优游而不以家为忧者
夫人是助先公一年卒二子敦前秀州军事推官孜
前处州丽水县令四女长适尚书屯田郎中徐执中
次适卫尉寺丞陈维孙次适雄州军事推官王谌早
卒次尚幼余闻刘氏世著姓而临江诸刘历五代独
不显自皇考尚书工部员外郎讳某始仕于朝主三
司磨勘善其官而世以其官名之公又与其弟尚书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主客郎中立之继有能名主客之子敞攽又皆高材
敞今翰林侍读学士重于朝廷凡三世为天下闻人
盛矣然则刘氏未尝不显于世独不遭其时耳岂谓
无其人哉公之葬实以嘉祐六年某月某甲子在某
州某县某乡之原夫人祔焉铭曰虎丘苍苍洞庭峨
峨昔公来游宾从啸歌洞庭廖廖虎丘翳翳今公来
葬行路悲涕松柏在山有宛其城千秋安此亦维平

   宿州司户参军吴君墓志铭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皇祐五年七月某甲子宿州司户参军吴君卒后二
年某月某甲子葬于东海朐山之阴君讳君庸字伯
起世为东海著姓大父宿大理评事致仕以德行名
州里善教诸子有法曰元宾元卿继以进士上第曰
元瑜以能力佐父治家君其子也母曰游夫人少端
敏工辞章为吴氏之秀始冠策庆历六年进士为青
州临淄主簿丁继母谭夫人忧免既除调宿州司户
参军初至众颇少之已而大举其职僚吏乃更推惮
刺史荐之于朝州事无大小皆以济部使者闻而又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荐之未踰年而荐者已数人然知其材者愈多而其
役愈加矣君素嬴至是被疾久之又以使者符走山
阳遂革不可治年二十八无子呜呼可为悲矣君孝
谨为州里所称王妣福昌县君某氏之殁独以不见
君为恨侍谭夫人疾昼夜不解带服丧已病岁馀尰
能起其为人温恭修洁尤善朋友尚信义故闻其丧
而嗟恫出涕者多矣予与君皆婚陆氏知君之深先
葬其弟君衮奉其亲之命来乞铭铭曰有菀乎文以
成厥名有勤乎官乃殒厥身命不吾伤而伤其志寿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不吾知而知其仁铭之无穷以尉其亲
   陶叔献墓志铭
㿖江陶叔献字元之其先自晋大司马侃以来世为
㿖江大族自其父方左侍禁杭州巡检卒官始家于
杭是时君始冠矣家甚贫奉母夫人孙氏以孝称好
学明经能文吴越学者多从之皇祐元年春三月登
进士第四月乙酉病卒于京师年三十六君俶傥有
大节仁于宗族信于朋友善议论通古今所至公卿
大夫皆为之礼且谓其必用于时而不可量者也岂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谓其亟已者也呜呼其命矣初君之卒诸朋友宾客
既相与敛赙殡君于国东门外其妻唐氏则携其二
男一女归江陵外家孙夫人老无所归遂养于其外
孙戴显甫吕寿终显甫者秀州人举进士有名令年
被选为毫州永城尉遂载君之丧归以十二月壬午
与君之考妣序葬于月轮山之东原嘉祐八年也唐
氏先已亡三子者不知其所矣呜呼益可悲夫君所
为文章皆散亡独所撰西汉文类行于世予与君皆
皇祐进士昔哭其死今见其葬非予孰为铭者铭曰
卷二十八 第 33b 页
呜呼元之世皆有死奚甚可悲独子之身生死百罹
没而冥冥一归于已使其昭昭子恨多矣吴山之阳
大江洪洪高冈茂林是惟新官亲安于前子从于后
得其归哉妻子何有
   建宁军节度推官丁君墓志铭(并序)
建宁军节度推官丁君者苏州人也皇祐元年春三
月先帝临第进士于庭余与丁君俱在籍中始相识
既出而丁君日来过余不知倦余去佐金陵丁君亦
去为杭州馀杭主簿余入位于朝丁君再调为开封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府中牟主簿用今枢密副使胡公荐得建宁军节度
推官自丁君之去馀杭至于建宁遗余书者月不绝
在中牟每以其职事诣府必三四过余而后去故余
与之益熟而丁君实通敏习时事善与人交而人多
称之丁君亦勇自奋欲进显于时而荣其亲不幸而
已于此其父某老矣其四子二女皆幼未立哀哉其
命耶夫士之有负其材而不能合于时而又得大臣
称藉如其志矣使进而不已亦何求而不得耶然卒
已于此呜呼世之皇皇汲汲不知命者闻之亦可以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少觉矣哉丁君者名伯初字慎之年四十六母某氏
妻周氏以嘉祐七年八月十四日卒于建州明年某
月某日葬于湖州某县某乡铭曰生也不能充其欲
死而遗其亲之忧独得吾铭尚尉尔幽
   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
长寿县太君魏氏三司使尚书礼部侍郎赠太尉羽
之女也母曰南阳郡太君程氏魏氏世新安人太尉
公当太宗时为三司使十八年有功于国为一时名
臣其族既大而显爱其女为择所归而得张公公少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孤奉其母安吉县太君章氏居京师有姊为杨文公
夫人号南阳郡太君夫人既归张氏事安吉南阳钧
用妇礼孝爱恭惠未尝有懈文公贤之常曰魏氏有
女张氏有妇张公以材能进位于朝出入任事夙夜
在公不顾其家家事一出于夫人而张氏故大家也
夫人内治其室以法度外接亲党以恩意内外莫不
服而归之张公中废下迁流落者十馀年夫人处之
如平时故张公益自信不以为戚张公平生廉不治
生业及以孝归居于吴而资养或不足夫人薄衣约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食不以其不足累于张公盖夫人学浮屠通其书之
说故其于穷达之际能泊然安于命而不以外物动
其心此士君子有所不及而夫人能之贤矣初夫人
与张公恩义甚笃公既卒夫人感慕哭泣遂被疾不
可治积五年年七十三治平元年五月甲子卒于杭
州七月甲申归祔于张公之墓张公讳沔其葬有翰
林侍读学士刘君之铭可考也夫人三子讽国子博
士诜尚书都官员外郎诲杭州观察推官五女长嫁
国子慱士刁维次随州节度推官章中正次嫁进士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陈玘次嫁驾部员外郎边球次嫁太常寺太祝胡湘
再嫁屯田郎中石元之孙男十四人长元忠杨州广
陵主簿次元方试将作监主簿女十二人长嫁进士
沈辽次嫁湖州司户参军苏液曾孙三人夫人兄瓘
尚书吏部侍郎弟琰光禄卿夫夫初封长安寿昌及
今长寿凡三邑也始余佐金陵为张公属官而与三
子游其后又为婚姻通家及是则少子为余州从事
迎夫人居官长子通判湖州未行次子通判越州时
时以公事来省其亲三子皆纯孝诸妇循睦孙曾满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前闺门熙熙足以为夫人乐然夫人已老而疾痼遂
不起呜呼吾所知夫人之贤可谓信而铭之以传于
后无愧矣铭曰显显魏氏于国有功我之宗兮晏晏
张公善人之师我所归兮孝睦慈惠秉心渊塞攸好
德兮维讽诜诲克绍厥美宜其子兮寿有馀龄养有
馀禄终多福兮穹隆之阳从公斯宅视双石兮
   方夫人墓志铭
夫人姓方氏东阳人赠尚书屯田员外郎允之女母
曰南阳县太君施氏夫人年二十一归于郡人陈君
卷二十八 第 37a 页
奭生五男曰磐曰舜臣曰宝臣曰䃤曰确三女适张
氏曹氏王氏年七十嘉祐元年十二月某甲子寝疾
以明年八月某甲子葬于金华县先茔之次确余同
年进士也以书来曰确不孝不得䆒母之养恨即死
念无以尽其心幸得铭母之懿以藏诸幽使后世有
闻确之望也敢以请余昔尝闻东阳人道夫人之贤
者曰夫人少孝有屯田君之丧南阳悲甚夫人始十
馀岁能开勉南阳以理退则衔哀不能食宗族称以
为异既归陈氏舅姑贤之任以家事上下咸得其心
卷二十八 第 37b 页
无间言皇姑常曰我家大非我妇莫能辑也皇姑殁
专内治祭祀以时宾客以礼凡妇人之事小大罔不
躬群妇循服天性仁俭所以自养者甚薄而内外之
孤收字嫁娶无一失所者甚爱诸子而宝臣确尝游
学京师者五年夫人未尝命以归或以为言夫人曰
吾子能自求于学吾志也确登甲科为滁台二州从
事欲迎夫人以行夫人不可曰颛而心无以吾为忧
也陈君以德行名州里夫人有助诸子修整舜臣宝
臣皆为进士确尤有名达于为政又夫人之教东阳
卷二十八 第 38a 页
人道夫人之贤如此是可以铭而传信于后者也夫
人殁时陈君为太常寺奉礼郎致仕舜臣宝臣先卒
确为台州判官铭曰陈在东阳世惟大家肃肃内治
风于迩遐其治自何夫人是力孝睦慈俭妇功母德
其归之良其子之荣既礼而𥙿既寿而宁宅之维深
石也不朽铭以善辞永诏尔后
   尚书都官员外郎江君墓碣文
衢州开化县之江村原有墓者故尚书都官员外郎
江君之所葬也江氏世为县著姓君讳某字执中性
卷二十八 第 38b 页
刚而行高又负其材未尝少屈于人与人交必称其
善而责其不善故贤者莫不愿得与君交而不贤者
莫不自畏君又不肯有所匿以谓非尽心于人之义
用是小人多不快往往造为毁言君亦不为之易也
使君能少加裕于众则尽善矣古之人不足道也虽
然君之慷慨烈直古之人何足道哉君始以进士连
为建洪两州观察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江宁
府上元县所至名声出人上庆历中西方用兵而北
边多警近臣有荐其材者擢通判信安军病不行知
卷二十八 第 39a 页
益州温江县遂监州之交子务是时文丞相帅蜀而
成都大府其官属与四方之宾客号为多士而皆莫
敢望江君丞相加礼焉代还通判台州四迁至尚书
都官员外郎君有兄不肖以妾为正室兄死益无赖
乱家事太夫人命斥还其家不伏反诉君于部使者
使者庸人又素恶君不为辨而闻于朝追君对狱信
州予时佐建康军而君过焉予往见君曰君不能受
污而必求直耶君笑曰是宁能污我顾不可使吾亲
对狱耳而治狱者又无状不能辨君即自诬为辞诏
卷二十八 第 39b 页
夺一官废君既归告人曰我知不遇于斯时也久矣
独以吾亲在尚欲以仕为荣耳今乃得休吾身以养
吾亲焉自是日闭门不与俗人通而以读书教子弟
为事间则游山水赋诗饮酒一不以外物动其心后
二年年五十六乃卒呜呼为国家者常思材之难得
幸得之未能用而小人又乘埶并力以败之彼小人
者可一日而使居位耶古之人所以有发愤而自弃
于山林无悔者不足怪也君卒后九年予为会稽君
之子崧一日来曰先人之葬章望之表民实为铭其
卷二十八 第 40a 页
世次卒葬月日终始既具然知先人者莫如公今墓
有碣未有则也硕公有以刻之则先人为不朽而崧
死且不恨矣予既常叹君之材不用于时以废死又
悲小人之在位者实繁而为国家之害未已庶几有
得吾言而创艾之然则吾之言其可已耶嘉祐七年
四月十五日
西溪卷弟十
    从事郎处州司理参军高布重校兼监雕
卷二十八 第 4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