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650-03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七
字学
总序
人文既作则有字书生民日用之至切者也古之六书
不过记其制字之义后世八法既生始求工于点画间
而去古意远矣虽然学者不可以不习也盖六书本也
八法末也专于八法而不核之以六书则昧乎古专于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650-0346b.png
六书而不文之以八法则戾乎今兼古今该本末则书
之道其庶乎作书学篇以教初学
六书
周官大司徒教万民而宾兴之保氏掌养国子而教之
皆以六艺而六书为六艺之一汉许氏说文曰周礼八
岁入小学教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
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650-0347a.png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宋徐氏系
傅曰六书之义起于象形则日月之属是也形声者以
形配声班固谓之象声郑玄注周礼谓之谐声象则形
也谐声者以形谐和其声其实一也如江河之字水其
象也工可其声也如空字鸡字等形或在上或在下或
在左或在右或有微旨然亦多从配合之宜非尽其义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650-0347b.png
也六文之中象形者苍颉本其所起观察天地万物之
形其文尚少故谓之文后相配合滋益渐多则谓之字
形声会意是也故形声最多
转注者谓如老之别名有耆有耋有□有耇
有耄又孝子养老是也此等皆以老为首而取类于老
故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也若水之出源分岐别派为
江为汉转相流注而本同生于一水故曰转注也假借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650-0347c.png
者省文从可知如令者号令也借为使令之令长者长
短也借为长幼之长诸如此类皆可以推指事者班固
谓之象事郑玄谓之处事指事象形其义相似物之实
形有可象者则为象形物之虚无不可象者则曰指事
如上下之义无形可象故以丨在一上丨在一下指其
事也大凡六书之中象形指事相类象形实而指事虚
形声会意相类形声实而会意虚转注则形事之别然
立字之始类于形声而训释之义与假借为对假借则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650-0347d.png
一字数用转注则一义数文凡六书为三耦也其后夹
漈郑氏著六书略最为精密虽时与许氏不同实能推
广其说而补其未备其说曰小学之义第一当识子母
之相生第二当识文字之有间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
声转注字也假借文字俱也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别出
为指事谐声转注一也谐声别出为转注二母为会意
一子一母为谐声六书以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
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650-0348a.png
谐矣五者不足而后假借生焉一曰象形而象形之别
有十种有天物之形
有山川之形
有井邑之形
有草木之形
有人物之形
有鸟兽之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650-0348b.png
形有虫鱼之形
有鬼物之形
有器用之形
有服饰之形
推象形之类则有象皃象数象位象气象声象属
是六象也与象形并生而统以象形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650-0348c.png
又有象形而兼谐声者则曰形兼声
有象形而兼会意者则曰形兼
意十
形犹子姓也六象犹嫡庶也兼声兼意犹姻娅也二曰
指事指事类乎会意指事文也会意字也独体为文合
体为字指事又类乎象形形可象者曰象形非形不可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650-0348d.png
象者指其事曰指事
指事之别有兼谐声者则曰事
兼声有兼象形者则
曰事兼形有兼会意
者则曰事兼意三曰
会意盖文合而成字文有子母母主义子主声一子一
母为谐声谐声者一体主义一体主声二母合为会意
会意者二体俱主义合而成字不主声也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650-0349a.png
四曰转注别声与义故有建类主义
亦有建类主声立类为母从类为子母主义子主声主
义者是以母为主而转其子主声者是以子为主而转
其母
有互体别声亦有互体别义声异而义异者曰
互体别声义异而声不异者曰互体别义
五曰谐声母主形子主声者谐声之象也然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650-0349b.png
有子母同声者有
母主声者有
主声不主义者有子母
互为声者有
声兼意者
六曰假借不离音义六书无傅惟藉说
文然许氏惟得象形谐声二书以成书牵于会意复为
假借所扰故所得者亦不能守学者之患在于识有义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650-0349c.png
之义而不识无义之义假借者无义之义也假借者本
非已有因他所授故于已为无意然就假借而言之有
有义之假借有无义之假借不可不别也曰同音借义
曰协音借义曰因
义借音
曰因借而借
此皆有义之假借也曰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650-0349d.png
借同音不借义
曰借协音不借义
曰语辞之借凡有形有象者则可以为
象故有其书无形无象者则不可为象故无其书语辞
是也语辞之用虽多而主义不立并从假借
以语辞之类虚言难象故因音而借焉曰五音之借
曰三诗之借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650-0350a.png
三诗五音皆声也声不可
象并因音而借焉曰十日之借
曰十二辰之借
一日十二辰惟己亥有义他并假借以日辰之类
皆虚意难象故因音而借焉曰方言之借
非由音义盖因方言之异故
不易其字此皆无义之假借也又有双声并义不为假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650-0350b.png
借者以
上皆郑氏说摭其大略如此学者可以触类而通他如
张有复古编戴侗六书故等书亦兼考之可也兹不具
载云
字体
㐲羲氏始画八卦获景龙作龙书炎帝氏因嘉禾作穗
书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作鸟迹书其书头粗尾
细复团圆如水中之科斗子故又名科斗书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650-0350c.png
许氏说文曰仓颉之初作书也依
类以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孳
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则谓之书书者如也如者如其
事也五帝三王改易殊体及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
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
皆以古文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
形秦始皇初并天下命丞相李斯同之罢其不与秦文
合者作仓颉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650-0350d.png
是时秦灭经书大发𨽻卒兴戍役官职务繁狱吏程邈
善大篆增减其体去其繁复以趋约易施于徒𨽻名曰
𨽻书而古文由此绝矣自此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
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
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𨽻书
王莽居摄使甄丰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
篆也四曰佐书即𨽻书也五曰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650-0351a.png
所以摹印章也六曰鸟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
信也是时郡国又往往于山川得鼎彝之器其铭即前
代之古文也汉魏至唐人有八分书楷书正书行书草
书飞白诸体八分书者汉灵帝时上谷王次仲所作割
程𨽻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故曰八分
书楷书者亦次仲所作或以为魏钟繇善八分又善𨽻
书始为楷法楷法又曰正书盖𨽻书楷书正书名有不
同其实一也今人但知八分之为𨽻而不知古之所谓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650-0351b.png
𨽻者乃今之真书耳行书颍川刘德升所作章草黄门
令史史游所作杜伯度张伯英俱善草书蔡邕在鸿都
学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为飞白书凡此皆历代字体
之变而其源则本于六书云其馀又有五十二体等形
繁杂近俚今所不取
书法
作书之法要在执笔知用笔之方然后可以语法度而
布位置矣凡执笔真书当去笔头一寸二分行草书去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650-0351c.png
笔头三寸一分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真一行二草
三指实掌虚即其法也执笔有双钩单钩二法韩方明
云双钩以双指包管亦当五指共执要在实指虚掌钩
擪抵送若以单指包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此言双钩
之胜单钩也若写篆则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也张
怀瓘云执笔浅而坚则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著纸
势则有馀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著纸势已尽
矣其故何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650-0351d.png
意在焉若笔居半则掌实如枢不转制岂自由转既不
能回旋乃成棱角笔既死矣宁望字之生动乎古人有
拨镫法曰擪压钩揭抵导送擪者擪大指骨上节下端
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此二指主
力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揭者揭名指著指
外瓜肉之际揭笔令向上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拒
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二指主运转导者小指引名
指过右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二指主来往谓之拨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650-0352a.png
镫者镫马蹬也盖以笔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
动笔管既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蹬也足踏马蹬浅则
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又当识腕
法腕法有三有枕腕有提腕有悬腕枕腕者以左手枕
右手腕而书之提腕者肘著案虚提手腕而书之悬腕
者悬著空中而书之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等字
悬腕以书大字张敬玄云楷书把笔妙在虚掌运腕不
宜把笔苦紧𦂳即转腕不得既腕不转则字体或粗或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650-0352b.png
细上下不均虽多用力而无益也又云楷书只虚掌转
腕不要悬臂悬臂则气力有限行草书即须悬腕悬腕
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矣又有撮管𢳇管之法撮
管者用拨镫法撮管头𢳇管者以五指共𢳇其管头掉
笔急疾二法皆宜用以书壁并大幅屏幛以上皆执笔
之要也执笔既正当知八法禁经云八法起于𨽻字之
始王逸少工书十五年间偏攻永字以其八法俱全能
通于一切之字也上一点曰侧上一画曰勒中一直曰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650-0352c.png
努努末之挑曰趯左一画曰策一丿曰掠右一丿曰啄
一□曰磔颜鲁公八法颂曰侧蹲鸱而坠石勒缓纵以
藏机努弯环而势曲趯峻快以如锥策依稀而似勒掠
彷佛以宜肥啄腾凌而速进磔抑昔以迟移柳子厚八
法颂曰侧不愧卧勒尝患平努过直而力败趯宜蹲而
势生策仰收而暗揭掠左出而锋轻啄仓皇而疾掩磔
䟐趞以开撑盖侧如坠石言其磕磕然实也作点向左
斜顿向右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回笔挫锋收锋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650-0352d.png
在内则棱利矣不言点而言侧者谓笔锋顾右审势而
侧之故名侧也勒法不得卧其笔须令笔锋先行中高
两头下以笔心压之不言画而言勒者取其劲涩而迟
也努笔欲其左偃而下则为有力不谓之竖画而曰努
者势不欲直也直则无力矣趯自努画蹲锋竖笔而来
潜劲借势而出之出则暗收法须挫衄转笔伫思消息
则善矣不曰挑而曰趯者横曰挑直曰趯也策须仰笔
潜锋轻抬而进两头微高以笔心举之故谓之策掠者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650-0353a.png
借势于策须迅其锋左出而利法在涩而劲意欲畅而
婉疾徐有准拂掠得宜故谓之掠啄者立笔下掩疾罨
向左收锋迅掷如禽之啄物故谓之啄磔者始入笔紧
筑而微仰便下徐行势足而后磔之笔从腹起抑而后
拽将放更留遒劲而迟涩故谓之磔若便抛之必流滑
凡浅矣磔又谓之波微直曰磔横过曰波皆是三折笔
而为之也既知八法则字之偏旁向背位置可由此而
推广之矣如立人之法欲如乌之在柱背挑之法欲如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650-0353b.png
壮士之屈臂戈法欲如百钧之努发如长松之倚溪呜
呼等字口在左者欲近上和扣等字口在右者欲近下
大抵位置之法太停则有唐人及经生之弊不停则又
失其情理右军云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筋骨
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大字促
之令小小字宽之令大又不宜平直相似状如算子则
不成书但得其点画耳凡字腹不宜促脚不宜赊单不
宜小复不宜大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痾瘵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650-0353c.png
缠身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
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压死虾蟆勿以字小易而忙
行笔势勿以字大难而慢展豪头梁武帝云运笔斜则
无芒角执笔宽则书软弱点掣短则拥肿长则离凘画
促则字势横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
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莽钝此乃自然之理若抑
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廉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
合矩分间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暧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650-0353d.png
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此皆言位置之法也或问张旭云书之妙何得齐古人
旭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在识法口传
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合宜其次在
通变适怀其次在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虞永兴云太缓无筋太急无肉侧管则钝慢而多肉直
锋则乾枯而露骨蔡希综云一点失所如美女之眇一
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臂须气骨雄壮奕奕有飞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650-0354a.png
动之势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锋直下
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浓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间花
吐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右军兰亭每字皆搆别体
盖其理也张怀瓘云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
下书亦如之皆欲骨肉相称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
为驽骀在书为墨猪惟题署及八分则肥密可也自此
之外皆宜萧散恣其运动然能之至难鉴之不易精察
之者若庖丁解牛目无全形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650-0354b.png
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
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其有方阔齐平支体
肥腯布置逼仄神貌昏懵气候蔑然以浓为华者书之
困也孙过庭云初学之际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
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大抵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
媚乖则疏凋略言其由各有五事神怡务閒一合也感
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顺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650-0354c.png
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体屈二乖也风燥
日炎三乖也纸墨不佳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得时不
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
融笔畅卢隽曰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姜尧章云真行草
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淡则出
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
便痛快则出于章草真草与行各有体制古人有专工正
书者有专工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不能兼美也凡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650-0354d.png
用笔之法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拆折钗
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锥画沙者欲其匀而藏锋壁拆者欲其无布置之巧笔
正则藏锋笔偃则锋出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
病矣故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又有三折一丿又
有数样一点者欲与画相应两点者欲自相应三点者必
一点起一点带一点应四点者一起两带一应如□当行
草时尤当泯其棱角以宽閒圆美为佳心正则笔正意在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650-0355a.png
笔前字居心后皆名言也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
大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
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又作字者须
识篆文知点画来历如左右之不同刺刺之相异壬之
与王示之与衣以至秦奉泰春形同理殊得其源本斯
不浮矣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今略言其指点者字之眉
目全藉顾眄精神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匀净
丿□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650-0355b.png
有翩翩自得之状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实转折者
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
欲不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通草以折而后劲
不可不知悬针者笔欲极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绳垂露
者垂而复缩米芾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之谓也翰
林禁经九生法云一用生笔久置复用则软而又健二
用生纸新入箧笥则受墨而易书三用生砚洗涤乾而
后用不可浸润四用生水新汲不可久停五用生墨逐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650-0355c.png
旋研磨六用生手适遇携执有劳则腕力无准七用生
神凝神静思不可烦燥八用生目寝息适悟光朗分明
九用生景天清气朗人心舒悦乃可言书张敬玄云法
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
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凡此皆
学者所当知也故撮其要以著于此他如右军笔陈图
蔡邕九势梁武帝观钟繇十二意隋僧智果心成颂欧
阳率更书诀其说虽多大槩不出乎此兹不能备录也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650-0355d.png
书品
学书当以古人为法篆书若史籀大篆其仅存者石鼓
之残刻而已三代钟鼎款识及先秦篆书巫咸久湫亚
驼之文皆所当考李斯小篆则如峄山碑泰山碑稽山
颂德碑二世诏文皆篆之祖许慎说文解字五百四十
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篆之正体也唐初有碧落碑其
篆与古不同颇为怪异李阳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后
直至小生其见于世者如处州文宣王庙记黄帝祠宇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650-0356a.png
城隍庙记李氏三坟记庶子泉铭之类甚多南唐徐铉
篆书亦工多存于世皆学篆者所当法也八分书汉之
存于世者如蔡邕石经老子铭之类魏则如梁哲受禅
表钟繇上尊号表梁鹄受禅坛记之类又如堂邑令费
君铭淳于长夏承碑西岳华山庙碑不详书者姓名唐
则如张庭圭梁升卿史惟则蔡有邻韩择木之类皆学
八分者所当法也真书则钟繇克捷宣示帖羲之乐毅
论东方朔画象赞黄庭经誓墓文霜寒帖献之洛神赋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650-0356b.png
他如曹蛾碑遗教经六朝时人书不知名氏瘗鹤铭或
以为王羲之或以为陶弘景隋僧智永千文唐虞世南
孔子庙欧阳询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等碑褚遂良哀
册圣教颜真卿麻姑坛放生池中兴颂干禄字书等碑
柳公权陀罗尼金刚经于敬宗王先生碑宋蔡襄及近
代赵孟頫书皆学真书者所当法也行书则钟繇丙舍
吴人羸顿雪寒长风帖羲之兰亭叙圣教序极寒毒热
官奴快雪来禽奉橘等帖献之地黄岁终卫军授衣阿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650-0356c.png
姨鹅群岁尽夏日奉对思恋天宝吴兴黄门山阴月内
尊体等帖谢安八月五日帖李邕岳麓寺娑罗树法华
寺云麾将军等碑张从申玄静先生碑宋米芾及近代
赵孟頫等书皆学行书者所当法也草书则张芝羲之
父子张旭怀素历代帝王名贤及宋黄庭坚等帖皆学
草书者所当法也宋太宗淳化中命王著模刻历代以
来法书深得古意世称阁帖盖诸帖之祖他如绛帖则
师旦模刻潭帖则宝月大师模刻大观帖则蔡京模刻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650-0356d.png
太清楼帖则刘焘模刻戏鱼堂帖则刘次庄模刻星凤
楼帖则曹士冕模刻玉麟堂帖则吴琚模刻宝晋斋帖
则曹之格模刻百一帖则王万庆模刻虽模刻之工拙
不同皆本于淳化者也大抵诸家书品皆所当参而要
以上品为至以近代为师不若以唐人为师以唐人为
师不若以魏晋以上为师略序书品源流使学者知所
取法
正讹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650-0357a.png
六书自变𨽻以后流俗浸失本真惟许慎说文为文字
之宗当依其义而以楷法书之不可从俗凡从俗者皆
字之讹也今略举若干字用平上去入四声分之初学
可以触类而求如虫豸之虫作虫非匆遽之匆作匆非
丰盛之丰作礼非船作舡非双作双非微作微非归作
归非偏裨之裨初始之初皆从衣不从示趋走之趋从
刍作趍非趍音驰须发之须从彡作须非须火外切冔
从曰从吁从日非吴从口从□从天非图画之图作啚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650-0357b.png
非凫鹜之凫作凫非三鹿为粗作粗非束草为刍作刍
非卢作卢非雏作雏非堤防之堤不从土堤的米切东
西之西不作西西音亚台作台非栽作㘽非唇作唇非
彬作斌非真作真非珍作珍非因作因非群作群非筋
作䈥非文作攴非看从手下目作看非丹象丹井形作
丹非欢作欢非关作关非渊作渊非萧作萧非閒音闲
与防闲之闲不同本音叨与根本之本不同号作号非
高作高非宫商之商作啇非斋庄之庄作庄非宁作宁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650-0357c.png
非冰作冰非绳作绳非兴作㒷非句句曲之句也作勾
非沈浮沈之沈也作沉非蚕作蚕非严作严非此平声
字之当正者也冗作冗非耻作耻非举作㪯非吕作吕
非笋作笋非馆作馆非鲜作鲜狝作狝非鸟作鸟非卯
作卯非丈无一点作□非两从二入作两非斗作㪷非
缶作缶非此上声字之当正者也鼻上从自作鼻非致
右从攴作致非莅作涖非备作备非岁从步戍声作岁
非献从大鬳声作献非盖作盖非晋作晋非泰作泰非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650-0357d.png
旆作旆非奋作奋非乱作乱非变作变非面作面非霸
作霸非羕作羕非壮从士从土非敬从苟从苟非庆作
庆非竞作竞非旧作旧非宿作宿非此去声字之当正
者也竺从二作竺非倏从犬作倏非属作属非觉作觉
非学作学非駮作驳非吉从士口出言从土字者非出
象草木上达作两山者非切从刀七声从土非舌从干
在口象形从千非略作略非麦作麦非策作策非觅作
觅非国作国非叶作叶非耴音辙书取作耴者非协从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650-0358a.png
十书十作心者非此入声字之当正者也馀不能尽举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650-0358b.png
明集礼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