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春秋集注-宋-张洽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a 页 WYG0156-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集注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宋张
    洽撰洽字元德清江人嘉定初进士官至著
    作佐郎端平元年朝廷知洽家居著书宣命
    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赍纸札誊写以进书
    既上除洽知实章阁会洽卒谥之曰文宪以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b 页 WYG0156-0001b.png
    其书付秘阁书首有洽进书状自言于汉唐
    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覈研究取其足以
    发明圣人之意者附于每事之左名曰春秋
    集传既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
    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云云
    考朱子语录深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
    洽此书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
    义合足破支离轇轕之陋车若水脚气集乃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2a 页 WYG0156-0002a.png
    深以洽改从周正为非门户之见殊不足据
    至若水谓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
    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
    意方得今作集注便是质实判断此照语孟
    例不得语孟是说道理春秋是纪事且首先
    句便难明惠公仲子不知惠公之仲子耶或
    惠公同仲子耶尹氏卒一边道是妇人一边
    道是天子之世卿诸儒讥世卿之说自是明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2b 页 WYG0156-0002b.png
    训恐是举烛尚明之论理虽是而事则非也
    云云其论亦颇中洽之病要其合者不可废
    也明洪武中以此书与胡安国传同立学官
    迨永乐间胡广等剽袭汪克宽纂疏为大全
    其说专主胡传科场用为程式洽书遂废不
    行今此书遗本仅存而所谓集传则佚之久
    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3a 页 WYG0156-0002c.png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4a 页 WYG0156-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纲领
             宋 张洽 撰
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
 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程子云曰/上少汤字)予小子履敢
 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
 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4b 页 WYG0156-0003b.png
 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
 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
 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颜渊
 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寅为人正时以作事/当以人为纪故取之)乘殷之
 辂(得质/之中)服周之冕(得文/之中)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
 声淫佞人殆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
 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捐益谓文质三统也) 子曰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5a 页 WYG0156-0003c.png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
 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曰齐一
 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
 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
 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
 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
 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5b 页 WYG0156-0003d.png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陈成子弑简
 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
 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
 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
 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6a 页 WYG0156-0004a.png
 (公羊传子曰春秋之信史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词则丘有罪焉尔亦此意也)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膺戎狄驱猛兽而百
 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
 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
 窃取之矣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
 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史记鲁哀公十四年春狩于大野获麟孔子曰吾道不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6b 页 WYG0156-0004b.png
 行矣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十四年约
 其文词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
 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
 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孔子在位听讼文词有可与
 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词
庄周氏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也圣人议而不辩又曰
 春秋以道名分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7a 页 WYG0156-0004c.png
公羊氏曰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何以终乎
 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之正
 莫近诸春秋
汉董氏曰孔子知时之不用道之不行是非二百四十
 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
 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有
 国者不可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7b 页 WYG0156-0004d.png
 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
 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
 篡弑诛死之罪其实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被之
 空言不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隋王通氏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
 墨也
濂溪周子曰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为后世王者
 而修也乱臣贼子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后也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8a 页 WYG0156-0005a.png
 宜乎万世无穷王祀孔子报德报功之无尽焉
河南邵氏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
 功之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
 意立矣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
 者亦未有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五伯之功过则事
 无统理不得圣人之心也
横渠张氏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
 子为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8b 页 WYG0156-0005b.png
 治之故其说多凿
伊川程氏曰诗书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诗书如药
 方春秋如用药理病圣人之用全在此书所谓不如
 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又曰五经之有春秋犹
 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法至于断例始见其
 法之用又曰学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见于
 此乃穷理之要他经非不可穷理也但论其义耳春
 秋因其行事是非较著故穷理为要春秋以何为准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9a 页 WYG0156-0005c.png
 无如中庸欲知中庸无如权须是时而为中中非手
 足胼胝闭户不出之间所可取也视其当然之时则
 闭户胼胝各为其中也权之为言称锤之谓也何物
 为权义也时也亦只说到义以上更难说在人自看
 如何又曰春秋传为案经为断又曰春秋之法极谨
 严诸侯而有癈礼即外之韩子之言深得其旨 又
 作春秋传序曰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
 之治之而争夺息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9b 页 WYG0156-0005d.png
 后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
 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一作/时)以开人各因时而
 立政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子丑寅之建正忠质
 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圣王既不复作有天
 下者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谬秦至
 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
 之道也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
 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所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56-0006a.png
 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
 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传曰游夏
 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言不能与斯耳斯道也惟
 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
 韶舞此其准的也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
 已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
 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
 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56-0006b.png
 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
 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然后识化
 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
 窥圣人之用心(一本无/心字)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
 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 又曰春
 秋大率所书事同则辞同后人因谓之例然有事同
 辞异者盖各有义非可例拘也(又曰有重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
 (成书势须如此不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异则义须别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56-0006c.png
 (如土功之事无大小一一书之其意止欲人君慎重/民力也 胡氏曰词同者正例也词异则其例变矣)
 (正例非圣人莫能立变例非圣人莫能裁惟穷/理精义以学春秋者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也)
武夷胡氏曰春秋鲁史尔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
 之要典也孟氏又发明宗旨以为天子之事者周道
 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
 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己任而谁可五典弗
 惇已所当叙五礼弗庸已所当秩五服弗章已所当
 命五刑弗用已所当讨故假鲁史以寓王法拨乱世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56-0006d.png
 反之正叙先后之伦而典自此可惇秩上下之分而
 礼自此可庸有德必褒而善可劝有罪必贬而恶可
 惩其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于大禹之抑洪水周公之
 驱虎豹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罪我者其
 惟春秋乎知孔子者谓此书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
 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子者无其位而托
 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
 得肆则戚矣是故春秋之作公好恶则发乎诗之情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56-0007a.png
 酌古今则贯乎书之事兴常典则体乎礼之经本忠
 恕则导乎乐之和著权制则尽乎易之变百王之法
 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故君子以为五经之有春
 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学是经者信穷理之要不学
 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鲜矣去圣既远欲
 因遗经窥测圣人之用岂易能乎然世有先后人心
 所同然者一尔苟得其所同然者虽越宇宙若见圣
 人亲炙之也而春秋之权度在我矣 又曰传春秋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56-0007b.png
 者三家左氏叙事见本末公羊谷梁词辩而义精学
 经以传为案则当阅左氏玩词以义为主则当习公
 谷如载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于鲁即隐公兄
 弟嫡庶之辨摄让之实可案而知也当阅左氏谓此
 类也若夫来赗仲子以为豫凶事则诬矣王正月之
 为大一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当习公羊氏谓此
 类也谓母以子贵媵妾许称夫人则乱矣段弟也弗
 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贱段而甚郑伯之处心积虑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56-0007c.png
 成于杀也当习谷梁氏谓此类也若夫曲生条例以
 大夫日卒为正则凿矣万物纷错悬诸天众言淆乱
 折诸圣要在反求于心断之以理精择而慎取之则
 美玉之与武玞必有能辨之者(左氏释经虽简而博/通诸史叙事尤详能)
 (令百代之下颇见本末其有功于春秋为多公谷释/经其义皆密如卫州吁以称人为讨贼之词也公薨)
 (不地故也不书葬贼不讨以罪下也若此之类深得/圣人诛乱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
 (说所能及也啖赵为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妄加附益转相传授浸失本真)
 (故事多迂诞理或舛駮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忽焉而不习则无以知经习焉而不察择焉而不精)
张氏春秋集注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56-0007d.png
 (则春秋之弘意大旨简易明白/者汨于僻说愈晦而不显矣)
 
 
 
 
 
 
 春秋集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