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0642-006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六
食货
水利下
顺治元年礼科给事中张惟赤疏言海塘自明末
至今未修请仍限岁修以防潮患于是修海盐县
塘二十一丈二年增修六十丈
卷六 第 1b 页 WYG0642-0068d.png
康熙三年海决筑海宁县塘次年九月石堤成并
筑尖山石堤五千馀丈九年设浙江海防同知二
人专司塘务三十八年修钱塘江塘四十年修钱
塘江岸筑石塘温州府同知甘国奎请每塘一丈
用石一纵一横固以油灰镕铁锭镶嵌石缝深根
坚杵加筑子塘以为重障布政使赵申乔请专委
国奎修筑经始于本年秋四十五年春事竣建石
塘六百六十七丈子塘八百九十五丈四十一年
卷六 第 2a 页 WYG0642-0069a.png
江塘圮布政使郎廷极筑之建潮神祠于上五十
四年修海塘三千三百九十七丈五尺五十五年
重筑江塘布政使段志熙董筑其法用石一纵一
横每层凿孔贯以巨木每五六石联为一石以镇
压水势又于横直合缝之处各用铁锭嵌扣成塘
二十丈五十七年修筑海宁石塘浚备塘河巡抚
朱轼建筑其法每塘丈用木匮二每匮贮石块五
十斤为塘基外筑坦水复开备塘河建
卷六 第 2b 页 WYG0642-0069b.png
闸一座五十九年巡抚朱轼请于老盐仓筑鱼鳞
石塘开浚中小亹淤沙令海防同知司岁修事从
之是年分修海宁塘六十一年改筑草塘
雍正元年浚赭山口三年
命吏部尚书朱轼建修海宁县陈文港乱石塘三千八百
丈并修补子塘
五年巡抚李卫请增筑浦儿兜草坝并
改建姚家堰草塘从之是年复修海宁
卷六 第 3a 页 WYG0642-0069c.png
县钱家坂马牧港等处塘工又修江塘六年修海
宁县老盐仓西塘南门外海塘钱塘江塘七年
命建海神庙又改建海宁县荆煦庙等处石塘
筑陈文港等处草坝八年筑海宁
西塘大坝设海防兵弁铸镇海铁牛五座又修仁
和县塘九年续修海宁钱塘塘工十年筑仁和沈
家埠海宁华家巷草塘十一年
命内大臣海望查勘浙江海塘嗣据海望疏言海宁之东
卷六 第 3b 页 WYG0642-0069d.png
南尖山耸峙海口与西塌山水底石脚相连两山
相去仅百馀丈旧有石坝堵截后因筑塘误取其
石致江水大溜直趋两山之间引入海潮冲激塘
身应仍筑石坝一道以堵江溜从之又
命于中小亹开引河一道分江流入海以减水势增设道
员一同知一守备二千总三把总七兵八百专司
随时修补又修仁和钱塘平湖诸邑塘岸十二年
浚南港河筑尖山西浮坝十三年总督程元章疏
卷六 第 4a 页 WYG0642-0070a.png
定海塘事宜四一钱粮宜分案具领一分别保固
年限一令承修官会同估造一于𦂳要工所预贮
物料从之增筑鱼鳞石塘葺浦儿兜旧塘添建海
宁南门外鱼鳞石塘又定攻沙法大学士嵇曾筠
疏言宁邑塘工之患虽在北岸而致患之由实由
南岸沙滩沙觜挑溜遂至水势全向北趋请用借
水攻沙之法于南岸沙洲用铁具梳控陡岸俾沙
岸根脚空虚海潮来往自为冲刷坍卸以泄水势
卷六 第 4b 页 WYG0642-0070b.png
从之
乾隆元年建筑仁和海宁鱼鳞石塘六千馀丈并
海宁南门石塘设运石海船五十只二年编石塘
草塘字号
改建海宁绕
城坦水四年停草塘岁修时抚臣卢焯以水势日
南涨沙绵亘数十里刮卤煎盐已成原野疏请罢
卷六 第 5a 页 WYG0642-0070c.png
之改建浦儿兜等处石工续筑尖山未竣坝工
复
浚备塘河兴筑仁和钱塘江海塘埭五年续建东
塘石工是年尖山水口成铸镇海铁牛四
座六年总督德沛复请老盐仓迤西至仁和县之
章家庵柴塘改建石工从之
命左都御史刘统勋查勘浙江海塘
七年总督那苏
卷六 第 5b 页 WYG0642-0070d.png
图疏言章家庵至海宁县之华家巷旧筑柴塘外
沙绵涨数里不必改建石塘惟老盐仓汛至东石
塘界地俱顶冲请择其最险之观音堂汛坐字号
老盐仓汛伏字号及益字等号建筑竹篓石坝是
年左都御史刘统勋疏言亲履南北两岸柴塘改
建石塘诚经久之图请俟水缓沙停乘机兴筑每
年以三百丈为率督臣那苏图复疏言老盐仓汛
至东石塘界最险请先间段排筑石篓俟石篓根
卷六 第 6a 页 WYG0642-0071a.png
脚坚实再照原议改建石塘均从之九年
命吏部尚书公讷亲赴浙江勘修塘工寻疏言仁和海
宁柴塘外护沙宽广不必改建如虑护沙坍塌请
将中心亹故道开浚俾潮水安循出入上下塘俱
可安堵部臣议准遂罢改建石塘议是年海宁鱼
鳞大石塘工成十二年浚中小亹工成十
三年增筑护塘土堰又议增滚坝及塘汛弁兵十
五年海潮平
卷六 第 6b 页 WYG0642-0071b.png
十六年
上巡幸江浙莅钱塘江
幸六和塔敬念
世宗宪皇帝奠安之德勒石纪事永示无极十八年海潮
平十九年督臣喀尔吉善请裁改海塘营官弁
二十二年
卷六 第 7a 页 WYG0642-0071c.png
上巡阅海塘
幸观潮楼
命建海神庙于城南明年庙成
御制碑文勒石二十四年酌复海塘营弁兵
加筑
护塘土堰增筑层
石坦水修海宁条石坦水二十
五年修东西塘坦水及韩家池柴塘复修筑海宁
卷六 第 7b 页 WYG0642-0071d.png
南门外诸坦水
二十六年修胡家兜坦水
修鱼鳞石塘坦水修马
牧港塘工坦水筑秧田庙坦水修韩家池柴塘
二十七年
上巡幸浙江躬阅海塘咨度经久之计建筑石塘因试
下木桩始苦沙涩旋筑以钜硪所入不及寸许逮
桩下既深又苦沙散不能齧木其柴塘向内数十
卷六 第 8a 页 WYG0642-0072a.png
丈土地似宜下桩可以即工然所在皆田庐沟塍
鳞次栉比乃
命筑柴塘定岁修坦水又改筑四里桥鱼鳞石塘并华
岳庙等处石塘盘头坦水二十八年改建念里亭
诸处鱼鳞石塘二十九年置老盐仓护竹篓增筑
念里亭坦水三十年
上以海宁全城环绕石塘止建坦石两层潮势侵逼外
沙恐有汕刷之势
卷六 第 8b 页 WYG0642-0072b.png
命普筑三层坦石并随时修整以资防护四十三年修
筑浙江仁和海宁等处柴塘四十五年
上五次南巡亲勘塘工以柴塘虽尚完整究不如石塘
巩固因
命该督抚董率所属自海宁城东至陈文港修石塘百
六十馀丈迤上老盐仓柴塘四千馀丈通建鱼鳞
石工旋
遣大学士阿桂往浙江阅勘工程四十七年总督陈辉
卷六 第 9a 页 WYG0642-0072c.png
祖奏西塘头围为江海交接之处涨沙十馀里横
江截海隔阻水道致范公塘以东渐致搜刷章家
庵迤西冲击滩墈遂于头围沙滩开引河一道待
山水暴注时开放借山水奔腾之势顺流攻沙会
春雨涨大溜直趋引河西岸冲塌宽深范公塘正
溜开向南行渐有南坍北涨之势四十八年老盐
仓石塘工竣又奉
上谕浙江范公塘一带看来竟须一律改建石塘以资
卷六 第 9b 页 WYG0642-0072d.png
捍卫昨已谕知富勒浑等矣明春南巡时朕亲临阅
视指示机宜降旨后即可兴工办理至富勒浑有老
土塘根脚同系淤沙土性浮松之语从前老盐仓一
带亦称沙性浮松难以开槽打桩乃自建石工一律
稳固坚实可见事在人为该处改建石工所费不过
较前三分之一方今府藏充盈即多费数十万帑金
捍卫民生使闾阎永臻乐利亦所不靳也四十九年
上南巡亲阅工程
卷六 第 10a 页 WYG0642-0073a.png
谕普筑鱼鳞石塘所以保障民生关系甚重今所办工
程多未恊之处石塘既建自应砌筑坦水保护塘根
乃考之督抚惟云柴塘必不可废此受工员怂恿为
日后岁修冒销地步况此番添建石塘原欲留柴塘
以为重门保障并未令拆去柴塘若如该抚所言复
加岁修又安用费此数百万帑金为耶又石塘之前
柴塘之后见有沟槽一道槽内积水并无去路将来
日积日甚石塘根脚势必淹浸渗漏该督抚亦并未
卷六 第 10b 页 WYG0642-0073b.png
虑及其石塘上堆积土牛甚属无谓设果遇异涨又
岂几尺浮土所能抵禦所有塘上土牛即著填入积
水沟槽之内仍将柴塘后之土顺坡斜筑祗露石塘
三四层为度并于其上裁种柳树俾根株蟠结如此
柴石连为一势即以柴塘为石塘之坦水至范公塘
一带亦必需一律接建石工方于省城足资永远巩
护著自新筑石工止处及挑水段落起至朱笔圈记
处止再接至乌龙庙止一体添筑石塘再拨部库银
卷六 第 11a 页 WYG0642-0073c.png
五百万两仍予限五年分段修筑以期海疆永庆安
澜
等谨按浙省海塘自章家庵至老盐仓一带乾
隆四十五年我
皇上亲临阅视
命建石塘四千九百丈四十九年又蒙
圣明指示将柴塘所空沟槽填土种树俾柴石两塘合
为一势即以旧有柴塘为坦水表里完固其章家
卷六 第 11b 页 WYG0642-0073d.png
庵以西至范公堤一带续奉
谕旨一律添建石塘内章家庵以西石塘工尾起至范
公塘迤东
朱笔圈记处二千一百一十丈形本兜湾又有上游桐
庐各处山水自南而来适当其冲是以原定添建
时列为急工并
命于石工告竣亦即以新建柴工为坦水将来自范公
塘东至老盐仓绵亘数十里俱有重门保障益仰
卷六 第 12a 页 WYG0642-0074a.png
圣明计出万全亿万年巩固之鸿规无非千百万帑金
之实效至范公塘以西
朱笔圈记处乌龙庙一带二千九百三十丈原定添建
时即列为缓工五十一年复
命大学士公阿桂覆加察勘寻疏言该处老土塘从前
建筑时即向东北以渐收进而老土塘迤西之江
塘又自北斜向东南建筑挑溜南趋居民复于老
土塘之外添筑土塘一道即名范公塘庐舍桑麻
卷六 第 12b 页 WYG0642-0074b.png
郁然在望范公塘外沙涂亦有宽至千馀丈者询
之在塘年久之弁兵等佥云数十年来从未见有
刷动等语亲加履勘既非
朱笔圈记以东水势直抵塘根者可比此一带大溜亦
无渐次逼近之势所有原定石塘缓工二千九百
馀丈应暂行停止将原定急工二千一百一十丈
内已经开工之一千五百丈及未经开工之六百
馀丈均已接续兴建再将外卫之柴工透过石塘
卷六 第 13a 页 WYG0642-0074c.png
工尾往西接续二三百丈并遵
旨于
朱笔圈记处塘外添筑挑水大石坝一座实已足资保
护至于塘外沙涂坍涨无常若向后常得南坍北
涨塘工离水益远自是极好机会北岸现有沙涂
虽从未见刷动倘大溜渐有趋近之势应交与抚
臣随时留心察看万一将来有须改建石工之处
再一律改建奉
卷六 第 13b 页 WYG0642-0074d.png
旨如所议行从此海疆永庆安澜洵亿万年金堤巩固
之长策也
皇朝通典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