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敬集-明-胡居仁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60-00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胡文敬集卷二
           明 胡居仁 撰
 序
  流芳诗集后序
诗有所自乎本于天根于性发于情也盖天生万物惟
人最灵故有以全乎天之理而万事万物莫不该焉当
其未发而天地万物之理森然具于其中而无朕兆之
卷二 第 1b 页 WYG1260-0033b.png
可见者性也心之体也事物之来惕然而感乎内沛然
而形于外者情也心之用也由其理无不备故感无不
通既感无不通则形于外者必有言以宣之情不自已
则长言之又不自己则咏歌之既形于咏歌必有自然
之音韵诗必叶韵所以便咏歌也咏歌发于性性本于
天此诗之所自学诗者所当知也尝考舜命夔曰诗言
志则二帝时已有诗矣击壤歌未叶韵南风歌赓歌则
叶韵矣五子歌及商颂诸篇二代之诗也至周则有风
卷二 第 2a 页 WYG1260-0034a.png
有雅有颂风雅颂之中又有赋有比有兴则诗之体制
已备故说者以为三经三纬又以六义名之厥后世降
风移变而为骚又变而为排韵为顺体为调为律诗联
句则诗之体制义理性情风韵衰坏尽矣世之谈诗者
皆宗李杜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比古之诗温柔敦厚庄
敬和雅可以感人善心正人性情用之乡人邦国以风
化天下者殆犹香花嫩蕊人虽爱之无补生民之日用
也杜公之诗有爱君忧国之意论者以为可及变风变
卷二 第 2b 页 WYG1260-0034b.png
雅然学未及古拘于声律对偶淇澳鸤鸠板荡诸篇工
夫详密义理精深亦非杜公所能彷佛也呜呼后世王
道不行教化日衰风气日薄而能言之士不务养性情
明天理乃欲专工于诗以此名家犹不务培养其根而
欲枝叶之盛也其可得乎邵康节言删后无诗其以此
也然则诗不可作乎曰何为不可哉但务养性情明道
义使吾心正气和则诗之本立矣绝去巧丽对偶声律
之习熟读三百篇玩其词求其义涵泳讽味使吾心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1260-0034c.png
意与之相孚而俱化则性情以正声律以和不拘字数
句语多寡但求韵叶以便歌咏则庶乎近之矣大抵诗
乐实系世道盛衰非智力可强探而必得也吾祖亦非
专门于诗者流芳集所录乃其馀兴所发先世手泽当
宝藏不失恐后之子孙不知所本而专事于末故于集
后序如此
  赠医士胡伯源
古人以良医比良将以其理之同也将之为道当先完
卷二 第 3b 页 WYG1260-0034d.png
固其内而后可以攻外如择用贤才脩明政事养民以
固邦本严纪律以脩武备然后诛暴禁乱则兵不血刃
而彼之民若崩厥角稽首矣苟不完固其内而穷兵黩
武则国内虚耗人民愁怨虽使胜敌终至危亡况必有
败绩者乎医之为术亦然当先调养荣卫完固元气视
病之所在而攻治之则病易去而身自安临川胡君伯
源有得乎此也馀千王文彬妻袁氏毒疮发于顶间医
莫能辨疾益危急乃具书币以请胡君至曰当守内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1260-0035a.png
攻外内之坚也外当自溃越五日而疾愈束带东归文
彬请予文以谢予以伯源故家胄儒而善医者必明乎
此故书以赠焉
  赠医士胡琳
予患疾数载畏风怯寒屡至危困里中胡君琳业医而
尚儒察其脉曰病虽深幸五脏之气未绝但元气衰弱
外为风寒所乘治疗之法当内壮元气外避风寒俟其
久而渐安可也噫胡君可谓善医者矣夫人禀气以生
卷二 第 4b 页 WYG1260-0035b.png
含气以长气壮则外邪不侵气衰则风寒暑湿皆足以
为吾之害故善医者虽随其冷热虚实施以治法必以
调扶元气为本焉世之庸医不知此而妄杀人者多矣
今病小愈因以君医而思吾道盖人之身元气不壮外
邪得以干之犹人之学大本不立外物得以夺之若国
之治亦然抑以贤才不用暴虐得以为害欤故立大本
所以壮学者之元气用贤才所以壮国家之元气也必
立大本然后理可明而德可脩必用贤才然后政可立
卷二 第 5a 页 WYG1260-0035c.png
而民可安否则百病交侵其灭德而丧邦也必矣君虽
为名医而雅尚儒术并以儒道言之以广其志云
  送掌教林世祥典考北京
朝廷之治以得人为先古今莫不重选举之典然唐虞
以九德取人其曰六德有邦三德有家则以德之多寡
定职大小也其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未尝不察言以
考其实也传夏及商以至于周则学校教养考察之法
益详益备故自二十五家之间以及族党州乡莫不以
卷二 第 5b 页 WYG1260-0035d.png
德行道艺为教亦莫不以德行道艺为选故月吉岁时
闾胥族师党正谨书备录以著其实三年大比则党正
州长乡大夫并加考察以尽其详然后以乡饮之礼宾
而兴之以献于王当是时人才之盛风化之美宜矣至
汉则教养选举之法已不复古于是宾兴之礼遂废而
科目兴焉然曰孝廉曰经义曰贤良曰茂才其日犹善
也苟循其实亦不患不得人矣至隋则以诗赋文辞取
士于是有秀才进士等科以甲乙丙丁为第李唐因之
卷二 第 6a 页 WYG1260-0036a.png
弃本务末习尚雕琢空言无实已非待士之体尚望其
得人也哉故当时亦有才俊白首之叹宋则渐尚经术
迢及我朝纯以经义策论取士虽未能尽复成周之制
亦非隋唐空言取士之比也盖考之经义以观其学试
之策论以观其才而其所以为考则系于主司之贤也
苟非其人虽行成周乡举里选之法一以德行道艺为
考其弊又有不可胜言者况收人于言语文字之间乎
虽然内外实一致本未无二理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
卷二 第 6b 页 WYG1260-0036b.png
则见于文者必平正通达而无病得于中者浑融充实
而无歉则形于言者必光辉明著而不可掩才之浩博
者文必滂沛发越气之正直者文必典劲雄壮苟知之
明而察之审则厚德高才之士瞭然在吾心目之间又
何不得人之患哉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程子曰
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
谓知言是也噫必知道知言之君子乃能称考司之职
也吾饶掌教林先生世祥端厚而有德好道而精文今
卷二 第 7a 页 WYG1260-0036c.png
秋大比京师请司文考予惟世祥蓄于内者如此则知
言知人乃自然之验此行也京华士子之贤且才者世
祥必精选以副国家得人之望也士友董熑等徵文叙
别予适在郡同饯于月波门外芝山驿前
 记
  移居记
始祖检阅公尚质泰州人随宋高宗南渡居进贤之归
仁乡后徙临川白玕六世祖斗南徙馀千邹店九世祖
卷二 第 7b 页 WYG1260-0036d.png
日新徙梅溪予年十二三随亲居安仁之大原今二十
载矣终以其山水偏逼无以托子孙于悠久近得梅溪
西南五六里有地曰福寿墩墩䇄立于地数仞两溪交
流于下墩之西宽旷数里四山远耸中有高爽之地数
亩可卜居焉至于平畴可供耕种山林可供樵㸑长冈
可牧溪水可渔固足以为理生要务逮夫暇日或纵步
于平道或登览于高峰或盥濯于清流又足以畅素怀
而遂幽志于是与兄居安请亲命而迁家焉成化乙酉
卷二 第 8a 页 WYG1260-0037a.png
冬移屋数间覆檐以茅墐壁以泥周屋以土为堑而杂
植竹木于上盖取其功之易成而不费亦予贫贱之所
乐也嗟夫世人务为高堂广厦固有富而恃财以骄盈
者亦有贫而勉强以慕外者岂知古人居室之义哉古
人之居取足以障风雨虽曰志尚乎俭实其以道义为
重而不暇于此也彼役心力于华靡者安知道义之贵
乎记此虽以自述抑以成子孙云
  鳏夫记
卷二 第 8b 页 WYG1260-0037b.png
予因嫂氏之葬寓宿于墓邻范胜良家见其父子皆鳏
父年近六十子年三十三问何以不娶对曰贫故也予
心恻然嗟叹久之既而胜良曰闻先生有仁心苟异日
富贵能济我乎应之曰固所愿也但吾宗族乡党似汝
之贫者众矣恐财不能赒也呜呼天下之广群生之众
其鳏寡孤独贫困而不得所者不知几千万人矣虽竭
府库之财以赈之如其费何惟得圣君贤相与之极论
尧舜文武脩已治人之道发政施仁制田里薄税敛去
卷二 第 9a 页 WYG1260-0037c.png
奸宄任贤良尽教养防虐害则汝得以遂其生矣后数
日与毛镇周丰言之镇曰此仁人君子之本心也因次
其语而记之
  永济陂记
吾里彭家陂旧有柴土叠作踰年则柴朽土崩水泄田
涸民受其害于是召匠谋用石甃众惧工大难成又虑
冬寒或有风雪居仁因思古之役民皆以农隙此役虽
劳实为养民之本与筑城郭宫室台榭以用民力者异
卷二 第 9b 页 WYG1260-0037d.png
矣里中周居略忠厚公直人也众所信服乃就谋焉周
君乃偕弟周懋及夏隆张福宗等率众并力冬十一月
辛丑经始至壬戌毕工灌溉不息民无旱伤故更其名
曰永济呜呼民为邦本田里沟洫实王政先务故曰卑
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今有司既不用心于此向非周君
之贤则此乡之民无岁不有旱患然此一事耳苟非得
人尚不能济况为国而无贤才可乎记此虽以谢周君
之德实所以为乡邻幸也他方之贤慕义而兴则惠之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60-0038a.png
所施益博后之人能继此而作则泽益及于无穷焉为

  贯道桥记
贯道门者白鹿洞书院师生宾客出入之门也贯道桥
在贯道门之左数十步凡入是门者先由是桥而进故
桥与门同名而不异也洞中之水发源于五老峰之巅
悬崖瀑布倾泻而下至于石涧萦迂曲折经书院门而
出入书院者必渡涧水然后达况经雨雪则山崖溪谷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60-0038b.png
之水奔趋湍泻苟无是桥则往来隔绝桥之所以不得
不作也此桥之坏已久景泰间太守钱塘陈公尝脩之
成而复圮盖由积雨水激以致崩坏成化改元潮阳李
公提学江右一新书院选州邑士子之秀者聚而教之
故学者云集视是桥圮不可不脩又不可不为坚固久
远之计于是出资募匠始于戊子冬成于己丑春高而
阔厚而坚横跨涧水士子宾客徐行稳步徜徉游息情
思悠然非但不病涉而已承李公之志以底其成者同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60-0038c.png
知谯公赞推官沈公瑛星子教谕吴君慎检校黄君恭
也居仁后十三载复来是洞因追述其事以记
  延宾馆记
潮阳李公龄既新白鹿洞书院置学田延师儒聚英俊
拳拳以德行为教揭朱子学规以示学者书院既兴好
古乐义之士自公卿以至岩穴之贤来游是洞者接武
联镳公欲立馆以延宾客而重用民力乃谋于宪府及
牧伯同寅恤民旱灾而蠲其粮税漕运又拨米以赒其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60-0038d.png
饥困至戊子冬岁稔民安乃于农隙兴工木价匠工砖
石灰瓦之费皆公捐已资未尝有毫末敛于民始事于
仲冬毕功于孟春民不告劳然所以佐其事者同知谯
公赞推官沈公瑛检校黄公恭后十三载居仁来洞伤
李公之亡惜谯公之去追述而记之呜呼昔周公握发
延宾者欲得天下之贤以共成其治也李公作是馆以
延宾者岂非欲得天下之贤以共明斯道乎入馆之贤
以是为心昭示道义以教洞之学者则是馆之作有功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60-0039a.png
于世教不浅矣后十二年参政祁公宪副钟公宪佥庄
公太守于公重兴书院星子县司训方君文昌复加脩
葺云
  贯道门由礼门记
白鹿洞书院旧有贯道门与棂星门并西数十步乃明
伦堂之外门也凡师生宾友出入俱由此成化已亥重
兴书院司训方君文昌董其事视贯道之废而新复立
门于延宾馆前名之曰由礼在棂星数十步东也二门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60-0039b.png
既立于是师生出入多由贯道宾主揖让则在由礼方
君既成是门属予并记之予谓贯道者取吾道一以贯
之之义由礼者即孟子所谓礼门也惟君子能出入是
门之义入是书院者知贯道之义则必操存省察穷理
力行以求贯通乎体用之全有以脱乎辞章俗学之陋
矣知由礼之义则动容周旋揖让进退皆有品节仪则
无惰慢邪僻之行矣如是而先生之教不复圣人之道
不明未之有也自省则在乎人焉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60-0039c.png
  芸閤记
上饶娄君克贞予同门友也所居东有重屋为燕朋讲
学之所每遇有学之士则延于其间相与讨论景泰癸
酉冬吾康斋先生尝登焉因书芸閤二字以贻之丙子
冬予从先生往闽亦登是閤于此十六载矣令复访娄
君于閤中极论累日得所未得者甚多非娄君发明精
至何能然乎因谓予曰昔先生登此得亲至教先生逝
矣子今复来相与讲学于此岂偶然乎子盍记之曰予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60-0039d.png
访君者正以德不脩学不讲欲求丽泽之益岂有德有
言可以记其所以然乎虽然人之所以能参赞天地经
纶万事者以其具此理于心也然则存心穷理之功可
须臾间乎必也庄敬涵养以立其虚灵之体读书穷理
以致其广大之用则所以行道济时者其具本于此焉
若然则先生虽逝此道未尝亡此閤重可敬也閤下之
书不为虚藏矣若夫造乎广大高明之域收敛完养以
至精密纯全之地以入圣者则有望于娄君焉友爱教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60-0040a.png
养有赖于厥兄譓推行辅翼岂不在于厥弟谦乎继承
而求其传者厥子性忱不得不勉也君名谅一斋其号

  归儒峰记
归儒峰者行素璩先生居之后峰也居仁于成化壬寅
季秋偕柴时圭访先生家于其晚日霁风高清凉满袂
相与同登此峰此峰巅巨石屹起巉岩奇异顶阔数丈
平如张盖其下有岩问其名曰昔传有禅者居此故名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60-0040b.png
禅师岭予曰先生儒者也以禅名所居之峰非所以辟
异端也请易其名曰归儒峰于是相与长啸登其巅而
坐谈论古今久而忘归也甲辰春王二月乙丑先生造
南谷徵文为记又请书归儒峰三大字于石予惟天下
古今一理而已究其极天地之所以阖辟万物之所以
生生幽而鬼神明而礼乐显而人事无非一理之所为
即所谓万殊而一本一本而万殊者也惟圣人之心全
体浑然克尽此理故曰大哉圣人之道惟君子为能戒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60-0040c.png
谨恐惧体之于已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禅者此理中
所无以其孔穴相通黄蜂野蝶交穿其内非圣人之道
而别为一端故名之曰异端愚尝论之杨墨老佛庄列
皆名异端皆能害圣人之道为害尤甚者禅也禅师佛
之别名佛中工夫最捷而精者昔达摩西来梁武帝惑
而尊之国随以灭杨无君墨无父老玄虚庄旷大列沈
默其害天理则一然其用力犹缓灭理未尽至如禅其
说高妙易以惑人工夫捷径易以成就天地万物人伦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60-0040d.png
事理一切归空天理根株扫荡已尽韩子辟佛老者也
犹见惑于大巅况其下者乎吕荣公游定夫陆子静学
圣贤者也犹身溺于禅况其他乎故程子以为学者当
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今之学号为高明者陷之愈深此
予所忧者故因是记而详之也
  游西湖记
成化辛丑春三月己亥予游西湖钱塘掌教丘君崇育
司训徐君旭周君璘相与偕行出杭城涌金门外即西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60-0041a.png
湖也憩柳洲寺因论道之体用诸公曰未发为静已发
为动静为体动为用古人之学多在于静乎子曰人之
一心动静无端体用全备不可偏废也动而无静则体
不立静而无动则用不行二者工夫皆以敬为主乎居
处恭俨若思不愧屋漏此静时存养之敬也执事敬事
思敬脩已以敬此动时省察之敬也若不主于敬而专
欲习静未有不入空虚者既而杭郡掌教毛君敏司训
舒君升至乃相与登舟仁和掌教林君邦辉又至乃泛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60-0041b.png
舟湖中阅杭志以观古今人物诸公备酒肴蔬果数品
盖以杭俗之奢而示之以俭也酒数行言谈亹亹论鄂
侯之忠勇及秦桧奸邪误国之状予曰大学之道以格
物穷理为先后世所学浅陋者因其不能即事以穷理
也遂因鄂侯而极论用师之理以至于宗汤武鄙孙吴
若周礼司马乃平时讲武之法汤誓泰誓乃临时用武
之道岂若孙吴偷捷一时反为残民之具乎诸公又曰
秦桧奸邪固可为戒若良相之道可得闻乎曰愚陋无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60-0041c.png
知请以古人明之舜举八元八恺诛四凶辟四门明四
目达四聪此为相之道也若有贤才而不能用有邪佞
而不能去则聪明尽为小人所蔽恶政日施危亡至矣
于是舟抵孤山拜林公祠舟抵鄂墓山拜鄂侯墓徜徉
登舟而回诸公曰今日之游良会也请人各举杯以劝
先生庶尽陪游之情也予谢曰愚陋一人岂足当诸公
之劝且杭人游于湖者必纵酒酣歌醉不知节今正当
示之以礼于是乃行旅酬之礼雍容揖逊自长及幼一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60-0041d.png
周而罢纵月眺望峰之耸于南者曰南高峰耸于北者
曰北高峰独孤山屹立于湖中一吴山遥应于城内其
馀诸山磊落奇秀宛然在目然后俯临湖水鱼虾不惊
青草交长清风自东南而来云气从太空而布日欲落
乌欲栖情思悠然不知乐之为可乐也既而舟泊乎岸
陆行入城而别次日周君璘复来相访乃曰诸公身系
学职未尝出游以先生之游非世俗之游也故乐陪不
倦所言所行皆当记之而不可略也予因详其本末以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60-0042a.png
著于篇
  棠溪书院记
松江郡治东南旧有清军治事之所其地宽衍傍连溪
水吏部主事黄公平来为通判乃创厅堂斋舍傍曰棠
溪书院同府于公钦来继其事植碧梧数株于内宁公
祥傅公恺又创外门并牌扁成化甲午冢宰尹公以世
衡于先生前任河南卫辉通判累有治绩举升本府同
知先生来郡重加脩葺前为治事厅后为燕寝堂左右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60-0042b.png
两庑外设门墙先生于厅之楣揭其师聘君康斋吴先
生黄堂勤政四大字又以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八字置
之北壁书太极图解于北壁之东西铭解于北壁之西
寝堂中仍揭康斋勤谨和缓四大字于楣书平易近民
视民如伤于堂之南北壁堂之东西壁尽书古今嘉言
善行有关于政教者以自勉励于寝堂两荣分为四室
东北曰清军局军册藏焉西北曰清匠局匠册藏焉东
南曰琴室中设圣贤像古琴一张蓍策一椟置于左右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60-0042c.png
西南曰雪窗中置一榻傍积古今书籍揭惩忿室欲改
过迁善八字以自警堂之前虚轩幽敞扁曰太古轩轩
之北书吏隐二字琴室之前扁翠竹轩轩左之池名鱼
跃池池之傍有钓鱼矶池之内有莲因书茂叔爱莲说
雪窗之前扁碧梧轩轩之西南作棠溪桥杂植花卉蔬
果竹木数十馀种先生每日升公堂与郡侯王公及诸
同寅商确政事毕即造书院清理公事既暇则深衣幅
巾退坐寝堂读书鸣琴遍观格言以自省又其暇或赏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60-0042d.png
花或看竹或观鱼或垂钓绿阴满窗清香透户草色连
阶同官士友有来书院者则相与讲论道义游观景物
情思洒然而不知倦也居仁昔受春秋经于先生以情
义之厚特来拜谒乃得于书院中亲炙讲论者累日因
命记其事夫河出图文明之祥始著于是卦画立书契
作而文籍生焉列圣迭兴然后典谟训誓之书国风雅
颂之诗礼乐灿明春秋经世诸贤继之而垂世立教之
书益备矣千有馀年宋之大儒发明精切详至后之人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60-0043a.png
诚能熟读精思以穷其理躬行实践以体于身则何患
已之不脩国之不治民之不安哉然必有斋舍堂室墙
宇以为游息讲会之所此书院之所以立也先生居此
正所谓仕而优则学者欤先生于应事之际推此理以
临政于政务之暇读圣贤书以验政事之当否而益求
其所未至其进岂有穷哉昔孔子以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先生于诸
经子史无不讲究必能推之于政以及松民民安且乐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60-0043b.png
然后先生之乐可得而遂也噫世固有以读书为诵说
之资利禄之媒者岂不重可惜乎因记其说以俟来者
后之君子继此而居讲道致治则棠溪之泽无穷松民
世有赖焉先生名准平斋其号云
 祭祝文
  祭潮阳李先生
呜呼公乎气禀纯厚德性温然慈祥孝弟得之于天提
教是邦必以德行为先昔孔子谓善人不得而见吾今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60-0043c.png
于公见焉于是洞之复兴赖公心之拳拳既新乎学之
舍又置乎学之田不惟惠及乎后学实使道继乎先贤
居仁不肖夙被深恩既无以报公之德敢不诵公之贤
敬陈薄奠公其鉴焉
  释菜祝文
夫子德配乾坤教垂万世居仁服膺遗训敢不夙夜惟
勤今当入洞之初仰瞻貌像兢慄不胜谨率诸生恭行
释菜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60-0043d.png
  祭李宾客白鹿先生
先生肇基是洞水秀山奇经书是博白鹿是娱花卉台
榭宛然当时流泽既远儒教益施既废复兴今昔何异
崇德报功先生是祀先生之神尚其降止
 墓志
  先石墓志
处士环溪胡公讳南俊行瑗二先世自泰州徙临川白
玕六世之下居馀干焉高祖汝器曾祖日新祖伯昂皆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60-0044a.png
卿之杰特也父子仪以读书教授乡里号竹友先生母
桂氏公生于洪武丙子正月初一日资禀雄迈质朴不
事浮靡好宾客而尚儒术尤喜吟诗所居梅溪前有溪
水环绕因号曰环溪堂学士沈公度为之颖额岁晚寓
居安仁之大原以疾而终时成化丙戌二月二十九日
也妻王氏公器之女子居安居仁女二人长适楼山于
熙元幼适河桥周愈孙五人崇琏崇广崇脩崇益崇正
女孙二以明年二月壬寅葬于梅溪下埠坐麓面洲不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60-0044b.png
肖孤窃虑浮辞溢美不足为公重徒为本质之累故不
复求当时文士之铭聊志公之事实庶有所传信云
 铭
  进学铭
凡学之道立志为先其志伊何曰圣曰贤圣贤之学在
于为已扩而充之无所不至彼为人者丧厥良心惟名
是务惟利是徇学问之功循序渐进行远升高自卑自
近存诚主敬立我根基匪敬匪诚外物昏之其诚伊何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60-0044c.png
尽厥真实其敬伊何容庄心一诚敬既立本心自存虚
灵不测是曰天君即事即物务穷其理理无不穷其知
乃至理虽在事实备吾身力行既久全体皆仁举而措
之家齐国治圣人能事此其毕矣为此铭戒告我良朋
毋暴毋弃毋忽毋轻
  衣冠铭
儒衣与儒冠儒言与儒行四者皆具全表里斯相称瞻
视欲其尊颜色欲其整心肃容必庄外严中自正内外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60-0044d.png
交相养其德自然盛非僻既无干神舍常虚静圣人制
作功皆以体吾敬文质贵得中勿使偏相胜作此衣冠
铭为我中心警
  书厨铭
圣贤遗训万世法程读之贵熟思之贵精体之贵切行
之贵诚未毙勿已永鉴斯铭
 说
  夜存子说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60-0045a.png
无极之贵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则生生不穷人与物未
始有异也然气因理而有理乘气而行升降错综参差
不齐而偏正通塞分焉正者理通为人偏者理塞为物
然后人与物异而能全其仁义之心者独在于人也于
此不存即礼所谓猩猩能言孟子所谓违禽兽不远者
矣番昜董君缉熙有见乎此自名曰夜存子成化壬寅
冬予寓鄱城永福寺缉熙与予游徵文为说予因孟子
之言而推其所以然理虽不杂乎气亦不离乎气也心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60-0045b.png
则气之精而最灵具乎是理者也气清则心存而理在
气昏则心放而理亡一日之间惟旦气最清故能存其
仁义之心也旦之清由夜之息观夜之息又岂可不谨
其昼之所为哉学者诚验乎此而力致其操存省察之
功使昼之所为既善则夜之所存益周夜之所养既深
则昼之所为亦善矣若然则气清理明常如平旦之时
岂有牿亡之患哉缉熙志乎此知为学之要也欤惟毋
循名而勉其实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60-0045c.png
  颐仙说
说曰颐养也高明在上以阴阳五行之气生养乎万物
者天也博厚在下顺承乎天而成养乎万物者地也位
乎两间养贤以养万民以至庶物莫不得其所养者君
也食君之禄以养其身而各尽其职分所当为者臣也
耕田凿井含哺鼓腹以得其养者民也德无不实心无
不存至诚无息不待养而自无不养者圣也理义以养
其心威仪行义以养其德而不造次颠沛之违者贤也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60-0045d.png
推类而通颐之义广矣博矣成化癸卯春臣居仁客寓
鄱阳淮府贤王延至梅亭讲论遗经因命作颐仙说居
仁对曰颐之义善矣仙之号所未闻也仙者吐纳呼吸
保形练气以一身之私灭害天理故程子名其为天地
之贼朱子亦恶其偷生昔汉武帝惑于神仙晚乃悔过
贤王以此自号何也王曰非此之说也予以宗室之亲
承上祖之德受朝廷禄养清閒快乐优游无事如山中
之仙乃比托之词非真有求仙之意也既承禄养又岂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60-0046a.png
可不自养其德乎一日不养则德丧矣养贤养民既有
明天子在上予乃自养其德托名乎仙不亦宜乎臣因
思之昔周公周室至亲以圣德辅成王养贤养民而泽
及天下其馀不得其所养者多矣今圣君以厚禄养宗
室尽亲亲之恩吾王受所养而思自养其德又以仙托
名而无慕外之心其旨深矣岂非宗室之贤者乎谨具
疏以献
 论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60-0046b.png
  穷理
一理之自然而万殊自不容已故本末精粗大小远近
皆所当穷请申论之其气之运动周旋包覆无涯以为
生物之主者谓之天隤然成质至静至厚位乎其中为
万物之依载而万物之所资以成者谓之地生生之中
得其气之秀而性之灵者为人得其气之偏浊而洪纤
动植各有其性者为物虽有天地人物之分无非此理
之自然不容已者也以五伦言之首出庶物综理民事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60-0046c.png
为天下之主者谓之君佐承其君宣布治化者谓之臣
生育慈养者为父受生成形者为子阴阳判合者为夫
妇尊卑先后秩然者为长幼交游辅翼以成其德者为
朋友虽五伦不同莫非理之自然而不容已者也君之
所施以正百官万民者谓之政治恶禁非以弼教者谓
之刑悯其愚而诲其不能谓之教感其同然之善而变
其恶谓之化虽政刑教化不同亦莫非理之自然而不
容已者也以经言之是理之见于阴阳交变奇耦象数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60-0046d.png
者谓之易著于帝王之政事而具于方册者谓之书发
乎人情形于歌咏者谓之诗见于日用先王裁制品节
度数者谓之礼发于声音律吕而宣畅和乐者谓之乐
因当世之事定其是非褒贬为百王经世之法者谓之
春秋经虽不同莫非是理之形者作于当时垂于后世
也由是论之远近大小精粗本末虽曰万殊莫非是理
之所为而自不容已圣人则体此以为教贤人则穷此
以为学弃而不穷终于愚也姑举其大纲以发明本原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60-0047a.png
切要之意若推类而通以至愈精愈密益详益尽则在
人自用其力焉
  高祖杀韩信
先儒论汉祖杀韩信事责汉者皆以汉取天下多信之
功不当忘其功而杀之又以信初无反意乃因失职怏
快又汉以诈擒之故起信反侧不安之心又以为信逆
谋虽露犹可以功赎罪宥其子孙迎陈之礼可以赎自王
之衅拒彻之忠可以赎失期之罪而汉夷其族太过也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60-0047b.png
责信者以信灭齐不报而自王以起汉祖之骂蹑足之
封固高祖之不得已也约共攻楚信乃越期不至必割
地许之乃以兵会又起汉祖之疑取信之心萌于此矣
又以为使信学道谦让不伐功矜能庶几勋可比于周
召太公后世血食天下已定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
宜乎所论虽当不过就事论事未有推究其本原者夫
天下之事莫不有理天下之理悉备于身必理明心正
身脩然后举而措之天下则王道可兴伊周之勋不足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60-0047c.png
期矣君臣一德上下同道保全终始不足言矣信乃一
才智之士以利禄之心挟孙吴之法虽其谋策之善过
于孙吴然不过欲成功名取富贵汉祖亦以其才智之
高能成已之功故用之以取天下是君臣之间举以功
利智谋投机苟合未尝诚意相孚而其成王业既以功
利相从则君忘臣之能恐其夺吾之利臣挟其功而欲
分上之利自然君臣相猜嫌隙日深非君杀其臣则臣
弑其君故功利之不能保终理势然也纲目书后杀淮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60-0047d.png
阴侯韩信夷三族则汉固失待臣之道而信自取灭亡
隐然可见矣噫后之君子可不鉴乎此而尽力于圣贤
大学之道哉
  申公
申公之学寡约乃一偏自守之士也汉武帝遣使安车
蒲轮束帛加璧迎之礼亦至矣既至而以治乱为问问
亦切矣申公答以顾力行何如言虽约而未尽武帝天
资雄迈志甚高识亦明才亦壮惜乎知未极其精行未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60-0048a.png
抵于诚而为物欲所害也为申公者当开以尧舜文武
之道德功业使之志向益坚然后告之诚敬涵养以关
防其物欲保全其大本如尧之钦舜之菾文王之敬次
告之大学穷理工夫以开发其聪明使之精察事理以
致其知然后进于克己脩身之事则知行兼尽武帝之
病可治矣今乃以一言之寡已非告君之体而尽治乱
之道也正所谓不博而欲径约乃流于孤陋古今能尽
告君之道者惟伊训说命孔子答哀公问政孟子告齐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60-0048b.png
梁明道告神宗乃为无所不用其极也申公虽贤然学
未明道固不敢以此责备居仁欲以此望于后世大臣
及应聘君子
  王猛
秦苻坚得王猛自以为若玄德之遇孔明后世俗儒亦
以王猛比孔明皆非也苻坚乃五部之雄弑君弑兄王
法所不容者安可比玄德玄德乃帝室之胄志在匡复
承献帝密诏讨贼即名义俱正孔明之在南阳人龙高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60-0048c.png
卧当时曹操孙权皆汉贼不可仕玄德三顾方起则三
代以下得出处之正莫如孔明当玄德丧败之馀孔明
佐玄德以立国玄德既没孔明以偏属之师声魏之罪
伐取中原司马懿不敢敌战则孔明之才非猛比猛之
时西燕主暗国危东晋强臣跋扈故能辅坚吞噬中国
使在三国之时必仕操而为司马懿之徒矣如孔明之
青天白日光明正大可同日而语哉
 辩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60-0048d.png
  辩疑
朱子于诗经序说或从或否皆以诗之辞气意语文义
事类推求又折衷以义理有以真知其是非真伪非杜
撰臆度故有所从违也马氏乃欲深护序说强为辩论
何哉至于以变风尽止礼义引左传为證以删诗为缺
疑引论语为證皆非也序亦有言礼义废政刑失而变
风变雅作岂可信其后序而不信其前序乎左氏浮誇
作春秋传者犹不尽取之况诗传乎或序者先见左传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60-0049a.png
左氏先见序说故相附会皆不可知况春秋之时礼废乐
坏所谓诗亡然后春秋作引此以證雅乐误矣删诗为
缺疑则疑者十九信者什一决无此理惟朱子有言去
其重复正其纷乱善不足以为法恶不足以为戒亦刋
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斯得圣人删诗之意矣
君者所以为天下主以养天下之民也故必均田制井
务农重谷使民食足而生养遂然后教化行而风俗美
老泉苏氏水心叶氏端临马氏皆以复井田为儒生空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60-0049b.png
谈愚恐其为万世生民之害也盖其以辞章记诵考索
为业无圣王经济之学而欲以事之成败计量于俗吏
之手王政何时而可行乎殊不知圣王之兴必脩德立
教以化成天下举贤立政以分治庶事将使朝廷既正
百官莫不正百官既正万民莫不正分田制井若指诸
掌矣夫德教不脩政刑不立贤才不用百职不举则诚
如所论也三子之论鄙陋无本恐其说流传为后世害
不得不辩
卷二 第 33a 页 WYG1260-0049c.png
程子春秋传序曰后王能知春秋之义虽非禹汤尚可
以法三代之治先儒疑之以为德非汤武则无本矣岂
可以法三代之治乎愚意程子之意主春秋而言夫春
秋难知虽游夏之贤尚不能与惟颜子乃尝闻之故能
知春秋虽非汤武亦邻于汤武者矣苟能真知春秋则
理明义精经世之大法在我复三代不难非如王莽宋
神宗欲假周制而行实非所能也然王莽以乱贼而不
能神宗以功利而不能
卷二 第 33b 页 WYG1260-0049d.png
北杏之会世道之大变周王不能号令中国以时会而
发禁齐桓之兴假仁义以图霸业以平宋乱为义为会
北杏四国翕然宗之自古以来诸侯主会盟桓公创之
故书齐侯以见其尊列国书人以见其众以为与齐桓
而书其爵误矣
  春秋辩疑
问正月之说胡氏以为周虽以子月为岁首仍称十一
 月信乎曰朱子尝辩之矣今按周礼言正岁正月则
卷二 第 34a 页 WYG1260-0050a.png
 是分明改月矣
自古传春秋者惟程传义理最精盖其学得孔孟之道
 自然与圣人神会心契故说得圣人行事出来但其
 言笃厚简约非深于玩味不能识胡文定才高议论
 发越初学者多喜之然其大意只是宗程子其自说
 义理处多穿凿如说元即仁也仁人心也体元者人
 主之职调元者宰相之事言虽英发终非圣人书元
 年之本意亦非易之本意故不敢载其说无不覆载
卷二 第 34b 页 WYG1260-0050b.png
 者王德之体内中国而外四夷王道之用亦说不分
 晓用即体之所发岂有体是一般用是一般殊不知
 一理而分殊分辩内外使之各安其所即所以覆载
 之也体也是如此用也是如此
问伐凡伯胡氏引周礼关尹候人等事不载何也曰此
 是敌国来朝聘于我者非过客也
唐虞公天下而与贤三代家天下而与子若曰王者以
 天下为一家而不私于一已即一视同仁者也若以
卷二 第 35a 页 WYG1260-0050c.png
 为私家之家则大害义理帝王无二道岂有尧舜公
 天下而禹汤文武不公天下乎苟以天下为吾家私
 物乃伯者功利之心曾谓圣人有是心乎孟子言天
 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此犹答万章之问若论
 其至只看道理合如何曷尝更问天与不与耶
或问滕子来朝不从胡传何也曰朝弑君之贼不待贬
 而罪自见朝桓之罪止在其身不当至其子孙亦受
 贬也惟程传义理极精妙随事證极详故兼取其说
卷二 第 35b 页 WYG1260-0050d.png
 也朱子曰当时大国废典礼务吞噬其罪甚于滕乃
 书公书侯乃独责不能自存之小国乎程子曰春秋
 经世之大法一言而蔽之矣
春秋无非明天理正人心
春秋因乱世之事存致治之法是于不善中发明至善
 之理
朱子谓继故不行即位之礼故不书桓宣自正其即位
 之礼故书此说最是盖继故急遽仓卒其礼苟简可
卷二 第 36a 页 WYG1260-0051a.png
 知篡弑之人特行此礼以压服国人而定其位此奸
 邪之慝礼篡立之权谋也
天下之事只有一个是与非邪与正公与私善与恶利
 与义天理人欲所由分治乱存亡所由定春秋因当
 世之事正其非而是即存辩其邪而事自正诛其恶
 而善自明绝其利而义自见所以存天理于既灭拨
 乱而为治也
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是程子自见得
卷二 第 36b 页 WYG1260-0051b.png
程传虽简春秋精义奥旨发明已尽胡传虽详终到不
 得程传
春秋是圣人拨乱反正之书经世之大法存焉
天理人欲莫辩于春秋圣笔如化工据事直书而是非
 善恶纤芥莫遗学者深察明辩则克己复礼之功不
 假他求也
或问春秋书名书字果圣人用此以褒贬乎曰春秋一书
 大抵多是因旧史如旧史书名何处更去讨一个字
卷二 第 37a 页 WYG1260-0051c.png
 来书如旧史有字无名亦无寻他名处又如书日不
 书日旧史无日亦无寻日处书爵与不书爵必有深
 意
或问胡氏公天下家天下之说议论最高何以不取曰
 胡氏本礼运大道行而公天下大道隐而家天下此
 最害义理礼运乃汉儒附会不足据若曰以天下为
 一家固当与贤若曰以天下为吾家之物而欲世有
 之乃私家之家岂禹汤文武之心哉盖父子一体父
卷二 第 37b 页 WYG1260-0051d.png
 有天下传之子乃天下之常经即后天卦以震代乾
 之义尧舜是他子不肖不可居天下故择舜禹而授
 之是处乎权三代之时大道正行何以谓之隐乎文
 定才高志大礼运之言誇张故喜之而不察其害理
 也
问天王使宰渠伯纠家父聘桓公胡氏以为贬纠于前
 家父无责见春秋责宰相之意何以不取曰胡氏以
 名与字论褒贬故有此论殊不知春秋因旧史而作
卷二 第 38a 页 WYG1260-0052a.png
 旧史无家父之名教圣人如何书春秋不书家父之
 官固已责其失职比事以观桓公弑立未尝朝聘于
 王王屡遣使聘之则周之君臣皆失道固不待贬盖
 圣笔如化工人之是非善恶自不能遁胡氏才大能
 发挥先儒以为胡氏虽穿凿以义理穿凿故可观
  杂著
   续白鹿洞学规
正趋向以立其志
卷二 第 38b 页 WYG1260-0052b.png
 书曰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人求多闻时惟建
 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志于道据于
 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
 为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颜子曰舜何人也予
 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成瞷曰彼丈夫也我丈夫
 也吾何畏彼哉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
 我哉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又曰人皆可以
卷二 第 39a 页 WYG1260-0052c.png
 为尧舜 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周子曰圣
 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
 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
 贰过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
 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
 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程子曰天下第一等事不可让与别人做程子自十
 五六遂厌科举之学慨然有求道之志 古人惟务
卷二 第 39b 页 WYG1260-0052d.png
 脩德而已有德者必有言韩退之因学为文而求其
 所至是倒学了 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人
 为志 吕氏称程子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一善成
 名 横渠先生曰二程自十四五脱然便学圣人
 横渠张子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入尧舜
 之域关中学者翕然从之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
 质学者必如圣人而后已 尹氏曰吾学圣人者也
 圣人所言吾当言之圣人所行吾当行之故力排异
卷二 第 40a 页 WYG1260-0053a.png
 端以扶正道 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
 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
 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 朱子
 曰为学须思所以超凡入圣如昨日为乡人今日便
 要为圣人须竦拔后方始有进 今日克念即可为
 圣明日罔念即为狂矣 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 为学先须立志志既立然后学问可次第
 著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世之志利欲者与志理
卷二 第 40b 页 WYG1260-0053b.png
 义者自不千事志利欲便是趋禽兽之径志理义便
 是正路乡里 熹于科举自幼便见得轻 今人不
 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第二等 学莫先于立
 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无他 圣人教人无非讲明
 义理以修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
 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此道理与生俱生今
 人弃了都不理会浮生浪死甚可惜 南轩张先生
 曰学者当以立志为先不为异端惑不为文采昡不
卷二 第 41a 页 WYG1260-0053c.png
 为功利汨庶几可以言读书矣
 愚谓圣人设教无非因人固有之理而品节之使由
 是而学焉则德无不明身无不脩矣今之学者有气
 高者则驰骛于空无玄妙之域明敏者类以该博为
 尚科名为心又其下者不过终于诗句浮词以媚世
 取容而已未尝知有圣贤之学也夫圣贤之学得之
 于已可以成善治美风俗兴教化三代可复也或者
 以为圣人之道高远难至非后学之所敢及殊不知
卷二 第 41b 页 WYG1260-0053d.png
 有生之类其性本同但圣人不为物欲所昏耳今学
 者诚能存养省察使本心常明物欲不行则天性自
 全圣人可学而至矣圣人岂隐其易者反使人由于
 艰难阻绝之域哉又有以为道学固美但非世俗所
 尚不利行耳殊不知日用之閒无非此道之流行近
 自洒扫应对事亲接物之閒推而至于仁民爱物无
 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特由教养无方人自不
 察耳居仁不揆愚陋窃有志于斯焉于是不敢自私将
卷二 第 42a 页 WYG1260-0054a.png
 欲与有志之士讲明而践行之故为此规以告同类
 必先开发此志然后进于有为也至于用力之方条
 列于左云
主诚敬以存其心
 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脩辞立诚所以居业也 闲
 邪存其诚 孔子曰主忠信 言忠信行笃敬 居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
卷二 第 42b 页 WYG1260-0054b.png
 定辞女民哉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
 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坐如尸立如齐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
 敬者灭 孟子曰仁人心也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
 放心而已矣 程子曰若不能涵养只是说话 圣
 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
 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古之人耳之
 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动息
卷二 第 43a 页 WYG1260-0054c.png
 皆有所养今皆废坏独有理义之养心耳但此涵养
 久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 吕与叔患思虑之
 多不能驱除程子曰此正如破屋禦寇束面一人来
 未逐得西面一人又至矣左右前后驱逐不暇盖其
 四面空疏盗故易入无缘作得主盖中有主则外患
 不能入自然无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彻上
 彻下语圣人元无二语 学者当守此心不可急迫
 当栽培深厚涵泳于其閒然后可以自得但急迫求
卷二 第 43b 页 WYG1260-0054d.png
 之只是私已终不足以达道 思无邪毋不敬此二
 句循而行之安得有差有差者皆由不敬不正也
 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 今人心主不
 定视心如寇雠而不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
  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
 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自然中礼唯慎独
 便是守之之法君子脩已以敬以安百姓笃恭而天
 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
卷二 第 44a 页 WYG1260-0055a.png
 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
 由此出以此祀天飨帝 人道唯在忠信不诚无物
 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苟无忠信岂复有
 物乎 心要在腔子里 学者患思虑纷乱不能宁
 静此则天下之公病学者只要立个心此上头尽有
 商量闲邪则诚自存不是外面提一个诚将来存著
 今人外面役役为不善于不善中寻个善来存著如
 此则岂有入善之理故孟子言性善皆由内出只为
卷二 第 44b 页 WYG1260-0055b.png
 诚便存闲邪更著甚工夫但惟是动容貌整思虑则
 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主一则既不之东又不之
 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只是内
 存此则自然天理明学者须是将敬以直内涵养此
 意直内是本 闲邪则固一矣主一则不消言闲邪
 有以一为难见不可下工夫如何一者无他只整齐
 严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无虚僻之干此意但涵养久
 之则天理自然明 敬则自虚静但不可把虚静唤
卷二 第 45a 页 WYG1260-0055c.png
 作敬 学者先务固在心志然有谓欲屏去闻见知
 虑则是绝圣弃智有欲屏去思虑患其纷乱则是坐
 禅入定如明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之常难为使之
 不照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难为使之不思虑若欲
 免此惟是心有主如何为主敬而已矣有主则虚虚
 谓外邪不能入无主则实实谓物来夺之大凡人心
 不可二用用于一事则他事更不能入矣事为之主
 尚无思虑纷扰之患况主于敬又焉有此患乎所谓
卷二 第 45b 页 WYG1260-0055d.png
 敬主一之谓敬所谓一无适之谓一旦欲涵泳主一
 之义不一则二三矣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
 屋漏皆是敬之事 严威俨恪非敬之事但致敬自
 此入 朱子曰敬者圣学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
 小学者不由乎此固无以涵养本原而谨乎洒扫应
 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亦
 无以开发聪明进德脩业而致乎明德新民之功也
  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敬字致知不以敬则
卷二 第 46a 页 WYG1260-0056a.png
 昏惑纷扰无以察义理之归躬行不以敬则怠惰放
 肆无以致义理之实 或问敬字当不得小学朱子
 曰看来小学却未当得敬敬已自包得小学敬是彻
 上彻下工夫虽做到圣贤田地也放下这敬不得
 持其志则气自清明 学者当提醒此心使如日之
 方升则群邪自息 才主一便觉意思卓然精明
 人一时閒外面整肃便一时醒一时放宽了便昏怠
 也 敬者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本根古人于小学中
卷二 第 46b 页 WYG1260-0056b.png
 已自把捉成了故于大学无所不可今人既无小学
 之功却当以敬为本 妄诞欺诈为不诚怠惰放肆
 为不敬 范氏曰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所存者呜
 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西山真先生曰敬则万善俱立怠则万善俱废
 愚闻人之一心万理咸备盖其虚灵之体得之于天
 所以主乎吾之一身宰制天下之事者孰有大于此
 者乎孰有贵于此者乎然放而不存日以昏昧至大
卷二 第 47a 页 WYG1260-0056c.png
 至贵之物反流于卑污苟贱之域而不自知矣然所
 以放者由于物欲牵引旧习缠绕故杂虑纷纭不能
 休息而无时在腔子之内也唯能主乎诚敬则本心
 全体即此而存外邪客虑无自入矣盖真实无妄之
 谓诚主一无适之谓敬二者既立则天理安有不明
 人欲何从而生哉但其功夫效验周遍精切非一言
 所能形容是以类集圣贤所言诚敬之道共为一篇
 庶乎可以体验而有得焉愚以为今之学者但当尽
卷二 第 47b 页 WYG1260-0056d.png
 已之心毋使有一毫之虚妄齐庄严肃毋使有一毫
 之惰弛则所谓真实无妄主一无适者自可至矣由
 是以穷理脩身由是以齐家治国亦何所不可何所
 不能哉程子所谓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信不欺我矣
博穷事理以尽致知之方
 程子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凡有一物必
 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道
 义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处其当否
卷二 第 48a 页 WYG1260-0057a.png
 皆穷理也 穷理非道穷尽天下万物之理又非道
 是穷得一理便到只要积累多后自然见去自一身
 之中以至万事万物之理会得多自豁然有觉处
 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物穷尽其他可以
 类推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若一事
 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
 随人浅深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道而
 入则可以通其馀矣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共出一原
卷二 第 48b 页 WYG1260-0057b.png
 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 或问观物察已者岂因
 见物而反求诸已乎程子曰不必然也物我一理才
 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语其大天地之高厚
 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然则
 先求之四端可乎曰求之性情固切于自然一草一
 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 致知之要当知至善之所
 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欲泛然
 以观万物之理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
卷二 第 49a 页 WYG1260-0057c.png
 所归也 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 延平
 李先生曰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
 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一
 事如此既久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洒然处 朱子
 曰读书是格物一事 致知之方或考之事为之著
 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
 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地鬼
 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莫不有以见
卷二 第 49b 页 WYG1260-0057d.png
 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必其
 表里精粗无不尽其类以通之至于一日脱然而贯
 通焉则于天下之物皆有以究其义理精微之所极
 而吾聪明睿知亦皆有以究其心之本体而无不尽
 矣 盈天地之间皆物也以其至切而近者言之则
 心之为物实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
 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然在中随感而应
 各有攸主而不可乱也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
卷二 第 50a 页 WYG1260-0058a.png
 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
 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自不
 容已所谓理也外而至于人则人之理不异于人也
 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外也尽于小则
 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也
 愚谓大学之教以致知为先盖能推致吾之知识使
 无不尽则本心洞然万变毕照由此而之焉则意诚
 心正而身脩天下国家可得而治矣但其用力之方
卷二 第 50b 页 WYG1260-0058b.png
 则在于即物推求以究其理方为的实若泛然从事
 于言语训诂之末则讲说虽勤文辞虽丽乃程子所
 谓玩物丧志之学徒敝精神于身心无纤毫之益其
 遇事变亦茫然不知理之所在颠倒错缪殆有甚焉
 尚望其能成已成物而无误乎然亦无以他求为也
 今学者诚能读圣贤之书反复寻究以求其理亦可
 以得致知之大端矣更于日用之间穷其何为是何
 为非事事求其至善物物寻其当然则致知之功莫
卷二 第 51a 页 WYG1260-0058c.png
 切于此如此既久则知益明理益精矣
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
 易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知几其神乎
  诗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中庸曰故君子内省
 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
 见乎 子思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周子曰诚无为几善恶 朱子曰欲动未动之
 间便有善恶正学者用心理会 天理人欲几微之
卷二 第 51b 页 WYG1260-0058d.png
 间 天理人欲之分只争些子故周子只管说几字
  几微之间善者便是天理恶者便是人欲才觉如
 此便存其善去其恶可也
 愚谓人生日用之间起居动息以至设施措置不能
 不与物接故不能无事然所以为事之理固已具于
 性分之内也若厌其烦扰欲绝而去之则陷于老佛
 之空寂若不察其理之当然以机变为足以应事则
 流于仪秦商鞅智谋之末为小人之归矣然事物之
卷二 第 52a 页 WYG1260-0059a.png
 閒虽曰无非天理所在苟失于省察则不觉陷于人
 欲之私虽或悔悟亦无及矣故必于事物初接本心
 萌动之际谨察精辨孰为天理孰为人欲使善恶是
 非公私义利判然于前然后从其善而去其恶如此
 既久则义理益精自无过与不及之差矣
克治力行以尽成已之道
 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 书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卷二 第 52b 页 WYG1260-0059b.png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
 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
 不怍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伊川问谢显道相别半
 年做得甚工夫对曰只去个矜字 矫轻警惰 朱
 子曰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此间讲说时
 少践履时多事事都要人自去理会 凡是私已不
 是天理者便克将去行之久则善与自家为一为一
卷二 第 53a 页 WYG1260-0059c.png
 则得之在我未能行则善自善我自我 人于道理
 不能行只是在我之道理有未尽耳不当咎其不可
 行当反而求尽其道
 愚闻人之有生便有所以为人之理是皆天之所赋
 非人力之所为也虽圣人不过尽为人之理而已孟
 子所谓践形是也非圣人于此身之外别有所以为
 圣人之理也今所以不能如圣人之从容中道者是
 气质有偏物欲有蔽故必克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
卷二 第 53b 页 WYG1260-0059d.png
 蔽使所行无过不及之差然后可以尽此身之理以
 成乎已也苟或知而不行则前所穷之理无所安顿
 徒费讲学之功无以为已有岂不重可惜乎今学于
 此者务必实体此理而力行以终之以脱乎俗学之
 陋其力行之方圣贤方册已详姑举大端于此以示
 同志
推已及物以广成物之功
 愚闻子朱子曰天之明命有生之所同得非有我之
卷二 第 54a 页 WYG1260-0060a.png
 得私也是以君子之心廓然大公其视天下无一物
 而非吾心之所当爱无一事而非吾职之所当为虽
 或势在匹夫之贱所以尧舜其君尧舜其民者未尝
 不在吾之分内也窃谓学者须要有如此心胸则规
 模广大私吝之心自消推而行之岂有一民不被其
 泽一物不得其所哉此儒者之学必至于参天地赞
 化育然后为功用之全也圣贤开示后学深切如此
 顾乃背其名教偏狭浅陋成一已之功名苟一家之
卷二 第 54b 页 WYG1260-0060b.png
 富贵使明德新民之大道正君善俗之太业不行于
 世呜呼惜哉有志之士尚当勉力于此以进复先王
 之治
  白鹿洞讲义
古之学者必以脩身为本脩身之道必以穷理为先理
明身脩则推之天下国家无不顺治今诸君在洞者务
必用功于此虚心一意绝其杂虑而于圣贤之书熟读
精思明辨反之于身而力行之又于日用之閒凡一事
卷二 第 55a 页 WYG1260-0060c.png
一物必精察其理一动一静必实践其迹则所学在我
而于酬应之际以天下之理处天下之事必沛然矣又
何古人之不可学哉且诸君以为今人之性与古人之
性同乎异乎今人之心与古人之心同乎异乎苟异矣
不敢强诸君若吾之心吾之性不异于古人又何古人
之不可学哉诸君其勉之务使今日白鹿洞即昔日之
白鹿洞今日之学即文公昔日之学今日之道即文公
昔日之道不惟能尽乎吾身所赋之理而于国家崇建
卷二 第 55b 页 WYG1260-0060d.png
人文之盛典诸名公作兴之盛意庶不负焉诸君勉之

  丽泽堂学约并序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全具仁义中正之德但气质
或异而贤愚以分此圣人脩道之教所以不能无也夫
自唐虞三代之盛人君躬行仁义以为教化之本建立
学校以广教之之道故人皆得以明其善复其性无愚
不肖之患及周之衰教化不明乎上士无学于下人道
卷二 第 56a 页 WYG1260-0061a.png
或几乎熄矣吾夫子以圣德无位与颜曾之徒讲道洙
泗是以君上之教虽已不兴而师友之传道学之绪垂
无穷矣汉魏以下诸儒之学虽有未纯而其用力之勤
亦各有以成其一家之学至宋则真儒迭出道学益明
远绍洙泗之盛今企仰于数百年之后恨不生于其时
也方今海内之士学明德尊足为师表者康斋先生一
人而已愚往复从游数载彷佛有以得其依归但志卑
质鲁又相去之远不获常相亲炙恐离群独学终无以
卷二 第 56b 页 WYG1260-0061b.png
成德也于是乃与同志某等搆为丽泽堂相与肄业其
中盖本易之大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之义也
凡学于此者谨德行明义理持其志敏其力期底于成
功庶乎丽泽之益为无穷矣成其美者地主某焉所立
条约明示于后
一凡入丽泽堂者一以圣贤之学为宗削去世俗浮华
 之习尚节行惇信义毋习虚诞之文以干利禄毋作
 草率之诗以取时宠各立日录簿一册逐一书写所
卷二 第 57a 页 WYG1260-0061c.png
 习之业所行之事朔望鸣鼓升众会于堂上稽其所
 进书于总籍以尽诱掖激励渐磨成就之道
一学中规矩一依白鹿洞及程端蒙西山真先生为准
一读书务以小学为先次四书以及六经与周程张朱
 司马邵之书非理之书不得妄读
一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得卤莽
 躐等虽多无益
一凡学以德行为先才能次之诗文末焉
卷二 第 57b 页 WYG1260-0061d.png
一凡学者行事皆于丽泽堂禀于师友会众裁度其必
 合义然后许之如有立志不坚汨于利诱以致违理
 害义者众规之三不悛者责之不率者绝之仍于丽
 泽削去其名
  姚仲远传
仲远姓姚讳明广信贵溪东岭人早孤幼颖敏学胡氏
春秋弱冠游邑庠声闻达于邻郡景泰癸酉登乡贡第
卒业太学成化丙戌授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入掌贵州
卷二 第 58a 页 WYG1260-0062a.png
湖广山东等道事复巡按南直隶浙江仲远性刚直果
于断事摧抑权豪殄除凶猾辨释冤枉革励贪污奏举
廉吏及天旱则为民祷雨至郡县必临养济院以存恤
孤贫属县疲疠则斋戒罪已祷神以祈免民灾时有内
侍督织者怙势作威有司供馔岁用银千馀两仲远竟
裁抑之及任陜西按察佥事其为政临民一如巡按时
总甘肃督宁夏粮储旧例银米同给仲远视银贵则给
银米贵则给米于官无损军士受惠实多以禄不逮养
卷二 第 58b 页 WYG1260-0062b.png
辄涕泣思亲每遇忌日必蔬素岁时必致祭享才善吟
有容溪集其言慷慨有气节如其为人呜呼仲远刚介
廉洁至于不食娼鱼言质鬼神历官之久而所居环堵
萧然若一寒士则尤可见贞廉之实夫二气五行交运
错综而人物生焉以气之参差不齐故所赋之质得其
清正刚直之禀者常少偏浊者常多仲远刚正之气得
于天廉介之操著于世周则济济多士汉则岂在廉吏
之下哉是宜书而传之使公之风节凛凛在天地间而
卷二 第 59a 页 WYG1260-0062c.png
贪夫廉懦夫立则此传不虚作矣
  跋孟尝君传
世有称孟尝君田文能好客士归之者三千愚以为齐
国三千之客苟得其人必能务引其君当道志仁则天
下之民皆将归之虽欲无王可得乎既不能然又不能
预烛秦昭之奸力止其君毋使陷于虎狼之口及拘于
秦又不能正其词说陈大义以解其难顾乃为鸡鸣狗
盗古之贤者辅其主如此乎其宾如此其主亦可知矣
卷二 第 59b 页 WYG1260-0062d.png
  理历法
问何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曰此以
天与日所行迟速而分也盖天左旋日月皆左旋天行
健日虽随之偕行及绕地一周则天每过之日每不及
积至三百六十五日零四分日之一过不及处始一周
天与原处恰好相值遂分每日所行不齐处为一度故
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天何尝有度人
何尝量度之乎后世历家以日月右行以日行一昼夜
卷二 第 60a 页 WYG1260-0063a.png
所躔阔狭为一度误矣(右周/天度)
问日适绕地一周天过一度月不及何也曰此以日为
主而言也天何尝有过月何尝有不及各循其性之自
然以天为主则一日未满而一周也以月而言则一日
有奇而一周也天非过也以其行之健阳之盈也月非
不及也以其阴之缩比天日为少缓也日非正得其中
也乃阳之精明之主以其所行之出入而分昼夜也故
以一日而论为得中比天行为少迟比月行为速也(右/天)
卷二 第 60b 页 WYG1260-0063b.png
(日月所/行迟速)
问日法必以九百四十分何也曰此原于周天之度与
天日月所行迟速之不齐而置也盖天度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月行缩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缩
于日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既有十九分度之七四分
度之一则分数不齐何以合天日月之数以致闰成岁
以齐其不齐者哉故先将日月所差十二度布之于算
却以加九法算之每度加作十九分得二百二十八分
卷二 第 61a 页 WYG1260-0063c.png
再以元七分凑之则得二百三十五分此则因十九分
度之七而置此算也再以算法四因而四倍之得九百
四十分此则因四分度之一及四分日之一而置此算
也必如此然后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及四分度之一
其数始相合而齐用此而推周天之度则日月之相会
大小之月气盈朔虚而生闰以闰月定二十四气以二
十四气定四时成岁无不吻合无过与不及之差矣(右/日)
(法/)
卷二 第 61b 页 WYG1260-0063d.png
问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为一岁何也曰此以
阴阳寒暑节候之往复以验天运之一周而天与日亦
一会也盖阴阳寒暑之循环者气运之常故易曰寒暑
相推而岁成焉然必有其序而不乱不骤故曰岁岁者
序也以天日所差为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二百三十五天之速于日者恰值一周天故曰
天与日会岂真有所会哉曰天日所会如此何以知其
为一岁也曰古者以黄钟律之管埋于地中置葭灰于
卷二 第 62a 页 WYG1260-0064a.png
管以候阳气之复生盖阳气之生从下而上气至则地
中之管灰先动因此而知阳气之复故以为一岁周人
以十一月为岁首即此意也以梧叶候秋蓂叶候朔望
尤明显易见(右岁/法)
问以三十日为一月或二十九日为一月何也曰此以
日月所会而推月之大小也盖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月之所行每一日不及日十二度零十九分
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日
卷二 第 62b 页 WYG1260-0064b.png
之所过月之不及恰当一周天日月相会而为晦日月
相会于三十日之中则其月大为三十日相会于二十
九日之内则其月小为二十九日每一月则日多周一
天月少周一天曰何以知之曰先将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布之于算以加九法算之得六千九百
三十九分七釐半加九者以合十九分度之数也又以
四因倍之得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分四倍者以合四
分度之数也然后以日法九百四十分以九四归除之
卷二 第 63a 页 WYG1260-0064c.png
得日二十九馀四百九十九分也曰何以知月之大小
也曰日月之会在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
十九以三十日为率则欠四百四十一以欠数消之则
两月消至八百八十二近有一日矣如前月日月会于
甲日此月以四百四十一消之不出于甲日则此月有
三十为大如前月日月会于甲日此月以四百四
十一消之退至癸日则无三十而为小(右日月相/会与月大)
(小/)
卷二 第 63b 页 WYG1260-0064d.png
问每日十二时一百刻如何算曰每日十二时一百刻
每时八刻三分三釐三毫每三时各八刻共加一刻成
二十五刻(右时/刻数)
问二十四气四时十二月如何分曰以一岁三百六十
五日零二十五刻布算以二四归除之每一气该十五
日二十一刻八分七釐五毫两气为一月积三月为一
时积四时而成一岁是每岁四时一十二月二十四气
(右时月/节气)
卷二 第 64a 页 WYG1260-0065a.png
问闰法如何曰先儒言之详矣其法以二气为一月则
溢乎三十日之外者为气盈以日月之会为一月缩乎
三十日之内者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盖盈者
愈盈缩者愈缩盈缩之数恰当一月朔望之数则置闰
焉以三十日为率每月气盈四百四十一分二釐半朔
虚四百四十二分则盈缩之閒该八百八十二分二釐
半以盈虚之数挨至三十二个半月有馀其月无中气
则置闰月(右闰/月)
卷二 第 64b 页 WYG1260-0065b.png
问儒家以日月左旋历家以日月右旋其不同何也曰
儒家顺其所行而正推之故理与数合而为一历家逆
其所行而反推之故理与数离而为二此不可不知也
天与日俱阳也天体健而行最速日行虽速而天常过
一度也月阴也其行不及日在天则一日不及十三度
有奇其实皆随天而左行也历家不识天行之健反以
日为右行一日止行一度夫日为阳之精明之主一日
绕地一周日出地上则明而为昼日入地下则暗而为
卷二 第 65a 页 WYG1260-0065c.png
夜一昼一夜绕地一周而周乎天之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而无馀欠明矣岂有一岁才得周天之理阳
速阴缓若曰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则月行速于
日十三倍决无此理以显然之象观之日月东升西沈
每月日周天三十次月止二十九次是每月日多一次
周天岂非日行速月行缓乎但历家以天体不动日月
五星逆算则其数简易易推故也(右日月/左旋)
 
卷二 第 65b 页 WYG1260-0065d.png
 
 
 
 
 
 
 
 胡文敬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