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1259-08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村集卷六 明 史鉴 撰
跋
题陆允晖所藏沈启南诗画
昔王右丞郑广文以诗画擅名开元天宝间杜拾遗天
挺人豪其自负直欲下视一世而于二公特咨嗟叹咏
有若不能忘于怀者岂不以才难而有是乎其后能画
者不一惟李营邱董北苑独为首称后世师之为宗匠
卷六 第 1b 页 WYG1259-0811b.png
然求之于诗盖阙如也将为画所掩而世失其传欤或
长于彼而短于此欤又何其未见也独赵文敏能兼二
者而有之亦与王郑竞爽千百世之上君子得不以全
才具美与之今观陆允晖所藏沈石田诗画各臻其妙
而其萧散自得之趣宛然游于辋川花竹霅上鸥波间
也允晖能于二者致力焉则他日所造未可量也岂徒
藏乎哉
题司马御史与祝秀才书后
卷六 第 2a 页 WYG1259-0812a.png
侍御司马公以敏识达才临莅学政南畿千里之间凡
执经以诵安弦以歌者皆其弟子也而独于祝生允明
拳拳焉属望之者夫岂无意乎此卷前记事所嘱者四
事次七言绝句五章又次五言古诗一章皆公手书也
而尤以收放心务笃行道问学为言盖公之微意以生
资性过人恐流于言语文字之末务抑其锐气而致之
中行也前辈之成就后进一至于此传曰士伸于知已
而屈于不知已若生者不可谓之不遇知已也生其感
卷六 第 2b 页 WYG1259-0812b.png
奋树立以造乎远大庶几副公之期望者乎初公驻节
郡城有所徵召虽以某之不肖亦得从诸儒之后入见
公以为大明之兴百有馀年矣作者辈出而选类之书
仅见于刘氏之文要惜其犹有未备者焉今欲广而续
之是有望于诸君也皆辞不获命而退故记事有文要
事大汲汲为之之语也但生也晚又偏处一隅苦于不
能周知四方之人备见今昔之制作而仪部方从事金
史一时诸文学又皆东西星散未能成编所以仪部跋
卷六 第 3a 页 WYG1259-0812c.png
中有必至于终负之之言也读之令人大惭然公母责
其速成访求遗文假岁月终期成公之志也夫至于仪
礼一书某窃有感焉夫古先圣王之法制幸存于废坏
之馀者独赖此十七篇耳其间情文细密周致委曲详
尽非更数圣人之手不能成书诚天地之常经而生民
之极则也自王安石废罢后世不复讲考亭朱夫子为
经传通解属草未及笔削而卒临川吴文正公上继朱
子之志嗣为考注又取小戴记大戴记郑氏注所引定
卷六 第 3b 页 WYG1259-0812d.png
仪礼逸经八篇又谓二戴记本以传经取其义有相发
明者定为仪礼传十篇各附其后其言曰善继者卒其
未卒之志善述者成其未成之事又曰造化之运不息
则天之所秩未必终古而废坏观其意非无望于后之
人也不幸又乱于晏璧之手遂令文正公之精诚奥义
杂于伪妄之中千古遗恨今通解已刻之建宁书肆矣
考注近日江右新有刻本然亦未能釐正也公方以礼
乐教化为政凡稽古礼文之事皆得专行生宜上告于
卷六 第 4a 页 WYG1259-0813a.png
公当率励博士诸生精讨而习之如某之鄙陋者亦得
与考其名物度数赞其揖让进退以相周旋于绵蕞之
间则四方好古博雅之士将必闻风兴起而来学矣如
此则家传其书人诵其说不在乎刻之与否也方今圣
天子嗣统体元之初将有事乎议礼制度考文而公与
其所长育者出以应命损之益之以正乎郊社宗庙之
制昭穆递迁之礼烝尝禘祫之仪朝觐会同之典饮射
燕飨之章俾千古之废典灿然复明于圣世直与三代
卷六 第 4b 页 WYG1259-0813b.png
比隆若然则大有补于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岂但为
二夫子之忠臣而已韩子有曰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
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
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生其勉之
哉若夫潜虚之抄琬琰之刻则有司存非某之所敢知
也
题钱塘记后寄吴原博
山水之乐此野人之事非公卿大夫可得而有也彼公
卷六 第 5a 页 WYG1259-0813c.png
卿大夫志乎功名处乎富贵方汲汲焉日不暇给乌知
其所谓山水之乐也哉能知而好之者必不以功名富
贵为心也翰林吴君其人矣乎君于未筮仕前尝与某
期为此游而不得既而魁天下官翰林金马玉堂之乐
如在天上然犹不忘于山水以诗寄仆有当年北郭空
期我此日西湖又付谁之句以此知君必不以功名富
贵为心也惟其不以功名富贵为心则夫纪山水之事
将不厌观而乐道矣因录一通以献左右君其为我笔
卷六 第 5b 页 WYG1259-0813d.png
削焉
跋米元章书秦太虚龙井记石刻后
尹君孟容以米元章所书秦太虚龙井记石刻委余求
题于今翰林修撰吴君原博原博有录太虚题名东坡
跋语之属且云刻日游杭盖是时方与余约在戊戌岁
春行也是岁杭城西山中忽有虎白昼食人人莫敢入
原博复书云尚欲与吾兄食老米饭数年未敢以身许
此物也因忆余前七年尝至杭山中虎方盛而龙井为
卷六 第 6a 页 WYG1259-0814a.png
甚中间一至而遽归不敢久也由是遂尼此行所谓按
记登览将为数语以续古人为君再书之语皆堕茫茫
然矣俄而杭人诸君立夫至为余言杭诸山近日绝无
虎采樵者多莫夜行因以告原博相与懊恨弥日思再
图一行以实之故是刻留余家颇久盖将有待也既而
原博上京师竟不及往余乃考求秦苏二公之记为补
书之秦记中言自普宁至寿圣院凡经十五寺皆乘月
夜行然则立夫之言可益信矣物理之无定人事之不
卷六 第 6b 页 WYG1259-0814b.png
齐有如此者是皆不可以不书若夫太虚文元章书尹
君之能宝爱先泽自有原博及兵部郎汝君行敏之跋
在余何敢言之
跋沈启南画赠吴汝器
诗画真世间何物而人爱之若此者岂不以其天地至
清之气所发而然欤石田此幅画两尽其妙诚不多见
也归余后逾年吴汝器来观有欲炙之色因掇以赠俾
于学文之馀歌其词玩其迹以求夫理之所存将使人
卷六 第 7a 页 WYG1259-0814c.png
利欲之心尽忘是亦为学之一助也若徒玩之以丧志
岂吾望于汝器者哉
书赠卜子华词后
自金源氏入中国有新声乐府即今所谓北曲也元人
因之遂大行于世而唐宋之音则几乎熄矣然浙人所
歌犹旧声也岂当南渡之后流风遗韵犹有存者乎今
闻子华之歌纡徐宛转得古人一唱三叹之旨因戏填
一阕遗之以为后人欲闻前代遗音者当于是焉求之
卷六 第 7b 页 WYG1259-0814d.png
固非乐其外者也览者详之
书解光奏赵昭仪章后
右此奏载汉孝成赵皇后传中顷尝读之爱其文词古
雅事理明白凡嬖妃之忍于绝人昏主之甘于自绝莫
不曲尽其情状其为后世戒者深矣而或者乃以微词
少之其可乎哉
考
僧巨然画赵秉文跋考
卷六 第 8a 页 WYG1259-0815a.png
赵秉文跋云此画南麓任君得之宇文虚中最后云天
会五年正月人日礼部尚书閒閒老朽赵秉文识天会
之号金太宗纪年也是岁丁未在宋为钦宗靖康二年
金兵方入汴虏二帝北去高宗即位改元建炎明年戊
申以宇文虚中为祈请使使金虚中遂降于金十有八
年虚中被杀则熙宗皇统六年丙寅也而秉文以世宗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方登进士第至章宗之兴定元年
丁丑始拜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寻以论罢事已
卷六 第 8b 页 WYG1259-0815b.png
复起为礼部尚书及哀宗嗣立改翰林学士至正大九
年壬辰卒于汴年七十四计其生当在海陵王之正隆
四年己卯上距丁未凡三十二年然则秉文尚未生而
虚中亦未至金也岂南北分裂国史记注或失其真欤
将当时别有一赵秉文欤或金之后世亦有重称天会
如元之有两至元欤抑考之任南麓名询正隆二年进
士意在秉文数十年前生而秉文至于老朽询固无恙
又何其多寿耶若夫文辞之鄙字画之谬固不在论也
卷六 第 9a 页 WYG1259-0815c.png
世之作伪者一至于此然亦幸其浅陋不学故人得而
议之也使其粗知时世先后而附会以实之尚何辩哉
尚何辩哉余恐后之揽者或不暇辨其真伪故详考
如右
议
吴江水利议
吴江之地土疏水缓左江右湖故水之为患也特甚太
湖东南巨浸即禹贡之震泽也其西北纳荆溪宣歙芜
卷六 第 9b 页 WYG1259-0815d.png
湖宜兴溧阳漂水数郡之水西南合天目富阳分水湖
州杭州诸山诸溪奔注之水潴聚于湖汪洋浩瀚不可
涯涘而松江承其下流即禹贡所书三江既
入之一也逶迤曲折洄流洑逆行百馀里始入于海而
吴江据江湖之会屹然中流每遇霖雨积旬潦水涨溢
渺然无际或风涛大作吞啮冲激其害更甚于雨东风
则江水西浸西风则湖水东汎俄顷数尺人力莫施故
濒江之人谓之贼水者此也议者徒欲开一渠浚一泾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59-0816a.png
置一闸以为治之之方是皆徇一偏之见而无救患之
益也何则吴江水多田少溪渠与江湖相连水皆周流
无不通者特有大与小急与缓之异耳假令南置一闸
而北流者自若东开一渠而西溢者如故固不当与诸
县治法同也窃以为今日措置之方其要有四一曰筑
堤防吴江之田皆居江湖之滨支流旁出动成荡漾不
可以名计苟不致力堤防以捍禦之未见其可也国朝
永乐中治水东南尚书夏忠靖公创于前通政使赵居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59-0816b.png
任继于后无不注意于堤防皆妙选官属分任诸县而
二公则周爰相度而考课焉其法常于春初编集民夫
每圩先筑样墩以为式高广各若干尺然后筑堤如之
其取土皆于附近之田又必督民以杵坚筑务令牢固
既讫工令民䈒泥填灌取土之田必使充满复于堤之
内外增广其基名为抵水盖堤既高峻无基以培之则
岁久必颓矣又课民于抵水之上许其种蓝而不许种
豆盖种蓝则必增土久而日高种豆则土随根去久而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59-0816c.png
日低矣此虽为烦碎难行然亦可使民由之而不知也
厥后二公去任二三十年间岂无水患而不至于大害
者良由堤防犹存之力也然人亡法废堤日就倾水患
复作正统间尚书周文襄公讲求二公之法而损益之
由是水患渐平民安其业近年以来法度废弛上恬下
熙民无所恃每年府虽下县县虽下乡率皆以伪应之
所任粮长耆老之属不过头会箕敛以赂奸吏为虚文
其于堤防略不加省坏者十之七八欲求水不为害也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59-0816d.png
盖亦难矣且自戊子而至丁卯其间稔者才二而旱乾
者一水溢者七固由天灾流行然亦堤防圮坏水不能
禦旱不能蓄有以致之自国初以来水之为害未有甚
于今日者也今生民之困已极苟不加意而拯救之其
不转死于沟壑殆无几矣为今之计莫若上按三公已
行之成规严为之制于来春课民兴作官属躬亲临视
务臻实效毋令吏胥得售其奸则堤防有成民免其害
矣所可虑者斯民承积荒之后多苦无食当令取勘贫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59-0817a.png
者验口每日给粮就准作赈济之数至秋还官则民皆
乐于趋事而无所逃避斯亦讲求荒政之一端也二曰
审分泄吴江之地当太湖东南其在南者分众流以入
湖吴溇港直渎港宋家港朱家港蠡思港黄沙港韭溪
是也居其东者引湖水以入江花泾港七里港柳胥港
虹桥长桥三江桥三山桥定海桥万顷桥仙槎桥甘泉
桥白龙桥是也又自县治至平望五十里间亦系湖水
分泄之所今为石塘虽便往来前辈尝言其有害水道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59-0817b.png
故凿窦以通水流近年倾圮俗吏鄙夫不知大计辄堙
而筑之又湖水多浑昜为停积沿湖之人多种茭芦岁
久成田咸登粮额遂致水道日微又花泾港长桥正当
太湖东流入江要道至为深阔而花泾港居民虑为盗
贼所侵苟利于已辄夤缘巡捕官为之筑堰长桥又为
豪家湮塞规为田宅水遂不通为患极大今则入湖者
汎滥而南流矣入江者洄流而西浸矣日滋月长其害
将更甚于今日伏惟深为利民至计不惜小费不求近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59-0817c.png
效不惑浮言一切疏浚仍为之防不许踵袭前迹则水
有所归而无汎滥之患矣三曰务车救夫水之汎滥者
既筑堤以障之矣水之壅遏者又疏渠以导之矣而水
之停积者若不竭力以车戽则何从而减之乎然民之
贫乏者或无力而弗供豪犷者又恃顽而不服以致互
相推委坐视陆沈在乎上之人为之激劝而安集之耳
往年水患初作上自长贰下至簿史无不躬亲督视奔
走道路未尝宁厥居故谚有救水如救火之喻此言当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59-0817d.png
急不当缓也顽者治之贫者宽之由是人知警劝而法
在必行自近年设立水利官后蓄泄事宜一切委之然
地既广远卒未能周居东则西不知在南则北罔恤欲
求其无误难矣夫军国之需在赋税赋税之供在土田
土田之出在丰稔岂可忽而不务者乎伏望著为令典
今后水潦凡任牧民之责者悉令分头巡视督民而力
救之务在水平而后返不可专委水利一官以误大计
如此则水患可禦而民有粒食之惠矣四曰专委任夫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59-0818a.png
事功之成由委任委任之方贵专一伏睹永乐年间凡
兴建水利庶事皆责成粮长而官则自为节度之盖粮
长之任责在农功赋税而已其用心必专自迩年以来
添设塘长又立耆老复革去塘长而立啚长又有属官
义官之委粮长耆老之总纷纷多制一国三公十羊九
牧民无定志莫知所从且属官望浅位卑民不知畏义
官总粮总耆又皆贪猾之人招权纳贿靡所不为是皆
无益于民适足为聚敛之端张其兼并之势又况保选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59-0818b.png
耆老啚长皆由粮长则其人可知矣倚法为奸病民尤
甚伏望将所设诸色尽行革去专令粮长圩长管之粮
长管其都圩长管其圩县之佐贰咸令分管地方往来
巡视而正官总其纲考其殿最如此则法归于一而民
免侵渔之患矣
赞
宣宗章皇帝御书赞
日月星辰之昭乎天水火土石之著乎地风雨霜露之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59-0818c.png
行乎时人但见其照临者为光明动静者为体用舒惨
者为生杀而其潜行默运至化神功有不可得而知也
我宣宗章皇帝之临御天下盛烈耿光非臣子所能赞
其万一而减赋一事允为度越百王者矣万几之暇游
神词翰当时辅弼侍从之臣往往得之故御医臣昌宗
亦与赐焉昌宗初以选授韩王府良医副既而诏徵为
御医陛见之日奏对称旨上特赐诗以褒之识以钦文
之玺时宣德八年十一月初七日也昌宗之叔子臣安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59-0818d.png
为使太医院故宸翰留其家今昌宗之孙臣震以属当
世嫡惧无以示其子孙乃誊录赐诗并所授诰敕爰作
宝翰之堂以庋弆焉侈上赐也震之嫡臣罂以示臣鉴
鉴作而言曰呜呼此化工及物之一也下臣处贱何足
以知之然或者由是而仰观焉庶几有以见上之以天
地为心无物不被其泽者矣敢拜手稽首而赞曰天心
罔间广大悉备凡囿两间皆受其赐恩光下垂沾者私
之以是窥天岂曰能之维昔章帝配天立极惠我烝民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59-0819a.png
民罔知识薄其税敛厥食始周民到于今得宁其居
有臣昌宗贡自王国皇锡之诗宠以御墨韶頀之音兽
舞凤仪云汉之章烂然昭回见者竦观戴此洪造岂独
尔施永以为宝
清平卫经历杨文远赞
其容丰其气足充也其言辩其行克践也临祸福而利
害不挠乎中也处穷约而忧戚不见乎面也位不称其
德而士望以之益崇也用不满其才而夷险以之不变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59-0819b.png
也斯正古之所谓守道而能贫有耻而能贱者也
赞言寿沈启南
长洲沈君启南丙午之岁寿六十冬十有一月下旬之
一其始生之日也君既赋诗自寿而一时学士大夫相
率为文若诗以寿之某辱与君友且姻情分款密于众
莫厚然身罹于疾不遑与也后一载始克买舟赍酒造
君之庐而言曰夫十干十二支互相推移至于六十而
甲子周矣在人为下寿然以一元之数视之直二辰耳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59-0819c.png
就能永之以跻于上亦不过倍之而已然则果何赖而
能久哉凡世之祝其所亲爱而愿其寿者率多举其长
存久固之物以为况甚至更为世外茫昩神怪变幻之
言使人眩惑莫测然求其切于身实于事者盖鲜矣切
于身实于事者鲜则其言犹飞鸟遗之音其不倏然以
亡忽焉以灭者几希恶在其为寿也古人有言曰太上
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然德之与功苟无言以见之
则后世无闻焉尧舜之圣夷齐之贤亦必待孔子言之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59-0819d.png
而始彰至于哲人文士苟非其自言之与人之言之者
为可传则其修已以及人者或几乎熄矣故虽后牧之
为臣由光之为隐后世仅能名其人而其文物事为之
盛精神心术之微不少概见况乎下此者哉是则能寿
人于不死其言也欤今君之为言也本之以仁义资之
以诗书博之以子史灏灏噩噩其书满家博大演迤浩
乎无涯发天地之秘揭日月之明鼓风雷之变涵雨露
之濡究造化之妙穷鬼神之幽析事物之理所谓备古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59-0820a.png
人之能事而纵横驰骋乎其间不蕲与古之立言者并
而言之斯立人共用之而不舍也以之为寿不既远且
大乎然此皆君之所固有而无待于外者彼岁月之递
迁阴阳之消长草木禽兽之灵异恶足为君道哉昔者
吾夫子自卫反鲁然后纂言以诏后世盖阅之多而议
之定也君其仰瞻焉毋诿曰高而难见也
自赞
以尔为山泽之儒则形容匪癯以尔为干城之夫则才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59-0820b.png
术又疏但见烂然射人者其目胡然垂胸者其须身不
少暂乎车马口不绝诵乎诗书噫岂邯郸排难之流抑
大梁监门之徒也欤
铭
也可斋铭
众人之居尚胜无已君子之斋适可斯止朴而不陋完
而不侈孝恭粗足子荆苟美一榻之外其馀几何十笏
之内其乐孔多书未充栋足备校摩琴不出户聊以弦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59-0820c.png
歌寒暑攸宜燥湿攸避樽罍具列膳羞斯庋明月不期
清风自至客来许造动息爰憩说之无斁朝斯夕斯岂
无他室不如此宜子子孙孙尚永保之有如不信视此
铭诗
扇铭
人以尔为炎凉吾以尔为行藏人以尔为轻捷吾以尔
为便慝出入怀袖不骄不矜弃捐箧笥靡怨靡憎故人
斯来酷吏斯去君子持之以永终誉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59-0820d.png
榖铭
维天降精地发灵假尔生德赋尔形春萌秋成实庚庚
馁克致饱虚可盈林林之众仰以生厥功直与元化并
登为粢盛畅洁精酿为酒醴流冽馨荐之郊社享神明
来歆来格致瑞祯雨旸以时水土平尔绩多有难具评
有图监之爰作铭
菜铭
嗟尔菜山泽臞芳寂甚色病如子宜膏甲宜疏淹斯脆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59-0821a.png
芼斯肤隽不足爽有馀俭可常饱无虞亲俎豆远苞苴
见师贽享帝菹藜糁比玉食殊志士嗜贵介疏醉饫后
或见须岁不熟馑乃书意有在形是图告观者毋忽诸
对
革奸对
或问邵监郡革奸之政于史某曰版籍至重也故孔子
式之其为事也博大以繁不能以旬月治也夫博则难
周大则难举繁则难详欲尽革其奸不可也某对曰可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59-0821b.png
革其大者不革其小者曰何哉曰夫民之生也在食食
之出也在田田之籍也在册赋税以之而考徭役以之
而定一失其平谲诈缪妄之患生矣任斯事者亦在得
其平而已事得其平则奸之去者什七八矣尚何难周
难举难详之为患哉今江南之税与役为天下最吾苏
之税与役又为江南最诸凡科率调遣徵发必视夫田
之多寡轻重而第其则焉以为布在方策非若他货财
可藏掩也法既以之为准于是豪猾者益玩法焉假妇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59-0821c.png
女老弱之名曰带管他郡别邑之名曰寄庄莫不多占
良田徼倖免役又有妄立名字以析多为寡以舍重取
轻举于东则窜于西召于此则遁于彼藏伏委曲莫容
致诘转相效习奸伪成风而贼民蠹政之端由是滋矣
惟是拙而诚者贫而弱者终岁服役迄无宁时且令式
非不禁民庶非不言令长非不知也第偷者不暇问弱
者不敢为贪且墨者反以为受赇之资然则政何由而
得其平也惟我监郡公知其然其始受任也即下令曰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59-0821d.png
凡带管户户田十亩以下者听踰此数者悉编入为正
额有不编者罚无赦凡寄庄户户籍其田之数于官官
即牒本郡若邑俾召役者有所徵焉有不籍者罚无赦
令既下其党患之乃相率赂权要及辩士所以游说者
百端公执不听益徇行郡中检察不倦由是奸无所容
得其户之隐者若干田之诡者又若干还之有司咸受
令而服役斯可谓得其平者矣若夫丁口之盈缩年岁
之增减书札之差错其间虽不能无弊公则以为此乃
卷六 第 22a 页 WYG1259-0822a.png
里书之常态无大害于政不深治也所谓革其大者不
革其小者以此且公之善政不特此也郡中有为要官
贵人谋敚一儒者之地以益其墓深文巧诋无所不至
儒者不胜其愤走诉诸有司有司方谄要官贵人莫为
直公闻而奋曰不可当吾任而使有枉者竟为直之文
法明峻破其机关使不得发要官贵人怨公者刻骨鼓
为谤讪群党附和气燄赫然可畏公不顾也抑公有三
善革大奸至明也舍小过至恕也摧势家至刚也问者
卷六 第 22b 页 WYG1259-0822b.png
起谢曰微子鄙人不知其详今问一得三请书其对以
告夫当道者
相喻
相喻
古人有言曰达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何也盖相所以
系国之安危医所以系人之生死迹虽不同而理无不
同言者举其所同不泥其所不同其亦善于取喻矣夫
相之于国当其理也则夙夜在公业业兢兢防患于未
卷六 第 23a 页 WYG1259-0822c.png
然弭乱于未形夫然则用力少而功易成恐佚欲之荡
上心绝之不使启其萌惧谗佞之伤善人斥之不使立
于庭然后君德圣庶事明百姓和而万邦宁矣值其乱
也则徵兵选徒指授群帅德刑礼义为战之器批亢而
𢷬虚兼弱而攻昩或亟战以挫其锋或坚守以乘其弊
地有所必争城有所不弃图万全而不趋小利变化无
穷纵横自肆将使勇者不暇战智者不暇计信乎不出
樽俎而折冲千里之外矣及其定也则抚伤残之卒怀
卷六 第 23b 页 WYG1259-0822d.png
降附之民牧养休息复其役而宽其征毋重困其身熙
熙皞皞与物皆春民忘其败而乐其生矣医之于人也
亦然当其安也则保其精神诊其脉色知微预防六气
七情举不能为之贼矣值其病也则明标本论阴阳不
诡随于病不迁就于方在血脉则针石于腠理则熨汤
益之损之务得其当于死之中以求其生斯可复其故
常矣及其愈也则调其食息谨其寒燠以毋罹于复复
则元气重伤重伤恐至于不禄矣由此则相与医特达
卷六 第 24a 页 WYG1259-0823a.png
与未达之间耳其同时称之非过也非过也吾苏刘先
生德美者医之良者也其二子伯也习为医之业仲也
学为相之道皆良也予之室人患痼疾屈先生治之自
壬辰至甲午三年矣自郡城抵吾家百里矣先生不以
为远且烦而视益勤无倦色无厌辞而纳于安焉呜呼
先生之德厚矣先生之赐大矣某谋所以报之为之燕
饮先生不嗜也赠之货好先生弗受也然则欲致其区
区者将何所施也作相喻
卷六 第 24b 页 WYG1259-0823b.png
字词
张鼎字词
吴兴张子静名其嫡子曰鼎将以月日加布其首问字
于松陵史某某字之曰和甫又从而为之辞曰在昔先
王鼎为重器水火既济用调五味和而荐之所以行气
志实言定令由此出美哉乎鼎父以名汝正月吉日冠
阼于祖尔服咸加礼容有楚爰昭尔字敬曰和甫和之
云何其义孔嘉举得其度不愆不颇如器之和献之宗
卷六 第 25a 页 WYG1259-0823c.png
庙祀事攸宜以无忝尔家以受遐福
启
聘陶氏婚启
伏以八州为督忠勤有类乎孔明五步成诗颖敏聿超
乎子建盖晋室之保江在将而唐人之取士以诗昔号
名宗今为嘉耦恭惟令爱采蘋南涧夙依季女之尸而
小孙啖饼东床甚愧丈人之厚式符鸣凤庸展委禽俪
皮莫报于诺金束帛敢同于将璧若君子享其仪而略
卷六 第 25b 页 WYG1259-0823d.png
其物则鄙人成其礼而宜其家敬以将之永为好也仰
浔阳之三隐柴桑固在乎首称咏韩奕之五章川泽有
惭乎孔乐敷宣罔既感荷居多谨奉启以闻伏惟尊慈
俯赐鉴念不宣
汝其通子聘顾宗岳女婚启
言念吴王见惮有使人不乐之言魏子属厌发惟
食忘忧之叹如此阀阅宜其室家恭惟令爱秀擅
闺中亮夙娴于四德而小儿珍非席上将试习乎一经
卷六 第 26a 页 WYG1259-0824a.png
媒妁成言姻连获缔虽同气相求相应然非币不交不
亲榖旦于差菲仪是贡但止束帛俪皮而已初非百金
双璧而然吾侪小人正所谓恭敬而无实彼美君子固
不以嫁娶而论财感荷居多敷宣罔既谨奉启以闻伏
惟专慈俯赐鉴纳不宣
传
桂彦良传
桂彦良者慈溪人也洪武中以文学为司经正字事懿
卷六 第 26b 页 WYG1259-0824b.png
文皇太子于东宫高皇帝甚重之常呼为老桂而不名
贵妃薨上诏皇太子服齐衰杖期太子曰在礼惟士为
庶母服缌大夫以上为庶母则无服又公子为其母练
冠麻衣縓缘既葬除之盖诸侯绝期以下无服诸侯之
庶子虽为其母亦厌于嫡母不得伸其私故权为此制
也然则诸侯之世子不为庶母服也明矣今陛下贵为
天子臣虽不肖地居嫡长幸得备位储副而为庶母服
期非所以敬宗庙明正体重继世也上必欲太子服之
卷六 第 27a 页 WYG1259-0824c.png
太子终不奉诏上大怒顾取剑太子走上逐之群臣震
詟皆不知所为彦良当上前跪抱上泣曰陛下之于太
子爱之深故责之重也上为之止彦良乃追太子及之
諌曰贵妃逮事至尊殿下当缘君父之情为之制服不
可执小礼以亏大孝也因持衰衣之太子不得已乃服
以拜谢上怒解掷剑于地曰老桂尔今日竟能和朕父
子矣上尝咏科斗诗曰池上看科斗分明古篆文诏彦
良足成之彦良顿首曰只因藏水底秦火不能焚上悦
卷六 第 27b 页 WYG1259-0824d.png
彦良后选晋王府右傅致仕卒
姚善传
姚善者巴湖人也建文初知苏州府苏州承元季侈泰
之后豪右田宅舆服多踰检高皇帝制法整齐之诛夷
狼籍哗者用是持人短长巧诈蜂起号为难治善明达
治体周知人情严而不刻容而不弛执而不泥简而不
遗烦而不苛又数请谒郡中名士钱芹王宾韩奕等访
问吏治得失民生休戚俗化淳漓以因革之由是吏民
卷六 第 28a 页 WYG1259-0825a.png
皆顾尚廉耻好善趋义不复为非小大乐业化为善俗
郡中大治号为天下第一芹初闻善命谓使者曰明公
郡将也芹诚以得见为幸然畏礼而不敢往也明公苟
弘下士之风请伺月朔诣学宫时为停须臾芹将走见
也使者反命善许之至期先一日芹沐浴更衣适学宫
夕焉坐以待旦须善至见之善尝使吏饷芹禄米而吏
误送俞贞木家贞木往见善曰窃闻钱芹绝粮久矣明
公此举当以归之贞木自揆不得滥受此赐敢辞善知
卷六 第 28b 页 WYG1259-0825b.png
吏误遽曰向诚欲馈钱先生将因君为介绍聊以藉手
耳君毋庸辞钱先生别有馈也宾家在陋巷无妻子奴
仆独与母居善每候见宾辄舍舆屏徒从步趋至门以
指叩门者三宾问曰何人则对曰姚善及宾往报谒辄
于府门外投刺再拜而退及善知之自追延宾宾辞曰
非公事宾不敢入也奕隐于医闻善将来见之乃避于
上方山善追至上方奕又泛小舟入太湖矣善叹曰韩
先生所谓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也后数因宾往
卷六 第 29a 页 WYG1259-0825c.png
请乃得见文皇帝称兵南伐以诛君侧之恶为名索太
常卿黄子澄等甚急南朝乃匿子澄于善所北兵日深
善起兵拒之诏以善兼督苏州松江嘉兴常州镇江五
郡军马未及战为麾下许千户等所缚并缚子澄献于
文皇帝皆剐之夷九族后有沈鲁者以诗吊之曰仓卒
勤王五郡兵南风无力北风鸣清忠自托巴江月秽史
何曾说杲卿闻者悲焉同时有黄观者池州人也洪武
初以许观中廷试第一后改黄观建文中知安庆府加
卷六 第 29b 页 WYG1259-0825d.png
侍中率勤王兵屯江上文皇渡江知事已去乃衣红袍
自沈于江死之文皇即位诏族其家以观妻配象奴行
至大中桥观妻止桥上探怀中钞授象奴绐云买饼饵
饲所抱幼女伺象奴去急抱女溺桥下水中又有周是
修者泰和人也为衡府纪善与纂修兼翰林文皇兵入
京城是修入应天府学文庙中自缢死
吕震传
吕尚书震在礼部时文皇帝数自将兵出北边吏部蹇
卷六 第 30a 页 WYG1259-0826a.png
尚书义户部夏尚书原吉皆切諌上上不听一日上问
原吉曰今粮储足给几年原吉意上又将出师因诡对
曰才彀半年耳上疑其诞乃令中官及御史按之则十
年尚有馀也上大怒以夏原吉等朋党欺妄居尝忿詈
时兵部方尚书宾提调灵济宫会有中使至宫赐香数
语宾以上怒故宾惶惧自缢死朝房中有司以闻上立
命剉其尸且械系原吉锦衣卫狱以震兼领户兵部事
时变起仓卒诸大臣相继罪死上怒不已中外恟恟咸
卷六 第 30b 页 WYG1259-0826b.png
不自保上虑震自危亲谕之曰兹事卿本无与朕坦怀
相期毋得自疑但当为朕尽忠辅政耳又令校尉十人
随震起居以防之密敕曰震万一自尽尔十人者皆代
之死震乃颇自安震聪明绝人每朝奏请他尚书皆执
副本又与左右侍郎更进迭奏震既兼三部奏牍愈多
皆自专请对侍郎不与也情状委曲千绪万端一览之
后辄背诵如流未尝有误又尝扈从上北狩上驻跸边
地见碑立沙碛中其文具在率从臣读之后一年上与
卷六 第 31a 页 WYG1259-0826c.png
诸文学语及碑因诏礼部差官往录之震奏曰臣当时
亦与读此今尚记忆不须遣使也遂请笔札于上前疏
之上不信密使人至其地拓其本回校之无一字脱误
其彊记如此
尹昌隆传
尹昌隆者江西人也洪武中举进士魁天下授监察御
史建文初莅政视朝稍晏昌隆諌曰昔太祖高皇帝鸡
鸣而起昩爽而朝未尝日出而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
卷六 第 31b 页 WYG1259-0826d.png
惧故能庶绩咸熙天下乂安也陛下嗣守大业固宜追
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未明求衣日旰忘食常如
有不及焉盖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兆民之众不可不勤
以抚之也今乃即于宴安日刻甚宴犹未临朝群臣宿
卫疲于候伺旷职废业上下懈弛万事隳坏臣恐播之
天下传之四夷非为社稷之福也制以昌隆所言切中
朕过礼部可遍行天下使朕有过人得而知之及太宗
文皇帝举兵南向尹昌隆上疏言今日事势日去而北
卷六 第 32a 页 WYG1259-0827a.png
来章奏有周公辅成王之语不若罢兵息战许其入朝
彼既欲伸大义于天下不应便相违戾设有蹉跌便须
举位让之犹不失作籓王也若沈吟不断祸至无日进
退失据虽欲求为丹徒布衣不可得矣不报文皇帝入
南京命捕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及昌隆等为奸党同驱
出戮之昌隆当陛大呼曰臣当时曾上章劝以位让陛
下奏牍尚在可覆按也上乃命缓昌隆刑阅其奏流涕
曰火烧头若蚤从此言则南北生灵受祸未至若是之
卷六 第 32b 页 WYG1259-0827b.png
酷朕亦无此劳苦也诏特贷昌隆死且谕之曰朕长子
在北京尔往事之尔能尽诚辅导朕不忘尔昌隆顿首
谢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授昌隆左春坊中允前后在
东宫随事匡谏多所补益太子甚重之后升礼部主事
尚书吕震方承宠用事群臣莫与比者当其独处精思
以手指刮眉尾则必有密谋深计官属相戒无敢白事
者而昌隆适有事往白震怒不应昌隆未喻移时又白
之震愈怒拂衣起曰事当行自行何问为昌隆踧踖而
卷六 第 33a 页 WYG1259-0827c.png
退谋于所知者或谓之曰今既请不得公旧事东宫皇
太子素知公何不启取令旨行之昌隆从其计果得令
旨依所请震怒遂奏昌隆傲慢狠愎事多专行臣以职
守相临动为所拒无属官礼且身为王官事无大小并
须上奏而乃假托宫僚怙赖恩私阴欲树结故不之父
而之子其潜蓄无君之心可以槩见矣又言昌隆身事
庶人名在党籍徼倖苟免见利忘义其心叵测其行匪
良不宜任用上乃命逮昌隆下狱寻遇赦复官丁父忧
卷六 第 33b 页 WYG1259-0827d.png
归后起复至京往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诏系昌
隆锦衣卫狱且籍其家上方巡狩西京凡下诏狱者率
舆载以从谓之随驾重囚昌隆与焉后数年谷王谋反
事发辞连昌隆以曾经保奏为长史乃坐以共谋诏公
卿杂问昌隆初不服力辩不已震折之昌隆知不可免
乃无言狱具上剐死夷其族是年震病面疽痛不可忍
宛转床褥间常号呼曰尹相尹相其妻子问之云见尹
昌隆守欲杀之竟死
卷六 第 34a 页 WYG1259-0828a.png
平思忠传
平思忠者吴江人也少为县吏役满历京考选授礼部
主客主事于时明兴四十年矣兵力强盛薄海向慕文
皇帝方事招怀诸国朝贡者蹄踵交于道路乌蛮驿至
不能容劳赠宴犒馆饩无虚日率主客主之思忠有精
力勤敏过人遇事皆应机立办尚书吕震雅器之升为
郎中尝以事下狱适北方入贡新任主客者区画多不
称旨上怒震因言思忠等以微累禁系罪不至去官且
卷六 第 34b 页 WYG1259-0828b.png
习外国事乞宥之以收其后效旨可即日赦之复任初
有杨弘者陜西西安府朝邑县人为刑科都给事中敢
直言上特擢为陜西左布政使吏部以弘陜西人例不
该除上曰非尔所知也后不为例弘亦以本贯辞不许
盖是时有杨太监者数人在陜西故上以弘往制之也
他日上谕执政曰杨弘初去时颇肯言事近日又默然
矣可选清强有胆气者一人往参政以察之吏部以思
忠应诏上素识其名命之往而思忠有养子曰平安者
卷六 第 35a 页 WYG1259-0828c.png
私以绫罗度潼关为抱关者所发解陜西布政司思忠
时出行部弘命收而勿籍候思忠归私以物还之思忠
感愧不已竟不敢有言尝有某府一推官录事至司思
忠知其素贪乃发怒杖之后其人解京因招尝分事内
某赃赂思忠刑部并逮思忠就质适有例凡贪赃官吏
妄诉不已者笞杀于市思忠乃诬服谪戍边会太监刘
玛勒奉诏市马西域以思忠在主客久多识诸贾请以
自从诏释其戍给冠带办事随玛勒西抵吐番乌斯藏
卷六 第 35b 页 WYG1259-0828d.png
朵甘陇答等处齐勤蒙古䍐都安定鄂端察逊哈密等
卫及和卓伊埒巴尔赛玛尔堪哈里于阗诸国而还复
免官家居以渔佃自给又数十年卒初苏州府知府况
钟亦以吏员起家继思忠为主事及思忠参政又嗣其
郎中寮寀交承情分甚密钟来知苏州思忠往见之钟
迎候甚恭呼其妻子出拜谓曰此吾旧长官也饮思忠
酒时正暑热命二子扇之思忠辞钟曰吾沗知贵郡非
无仆𨽻可给使令但欲使小儿辈知公为我故人耳其
卷六 第 36a 页 WYG1259-0829a.png
敬之如此然思忠居贫自守未始以事干钟人以此多
之初思忠未贵时知县蒋奎延一相者问休咎遍观在
座者其言皆不大了了思忠时给事堂下相者数目之
奎因呼上使相相者曰此人他日当贵至三品然惜其
不终奎大笑相者去奎谓座客曰术士之妄如此一小
吏安能顿至三品乎后奎坐事自杀同僚无一显者思
忠竟如其言
志
卷六 第 36b 页 WYG1259-0829b.png
龙坟志
成化二十一年冬十有一月望巡抚都御史广东李公
临县诣学宫谒先师孔子礼毕进诸生问曰昔大禹治
水至震泽斩黑龙以祭天本朝永乐间此土大获龙骨
尔诸生有知之者乎可详考其事以告佥以诿予予乃
为之志曰龙坟在今秀水县伏礼乡小律原北距太湖
可六七十里初由村氓耕田往往得龙骨而未识也永
乐间有一渔者始识之因潜持出以售于苏州南濠徐
卷六 第 37a 页 WYG1259-0829c.png
氏药肆中岁以为常一日徐问有龙角否其人曰有乃
以一棱遗徐有朱永年过徐肆中见之惊问何所得曰
适有人来售朱问其人去远近曰未远因急追及之盖
是时有左珰号李黄子者方受命求采珍异朱以买办
户出入珰所欲以为奇货也遂偕其人告于珰珰檄郡
县调夫船具畚锸躬往掘之初入深见有状如浮屠氏
所谓金刚神者数辈初尚俨然及见风随化尽惟馀骨
耳遂得龙骨角齿牙凡十数舰献于朝窃取者不与焉
卷六 第 37b 页 WYG1259-0829d.png
时方贵龙角带自非诸王勋戚不能得一銙直千馀金
至是价为之顿贱秀水在当时犹为嘉兴宣德间始分
为秀水今其田可六十亩许不加粪治而收穫倍于他
田岁每大风雨则拔木发屋而禾稼反无损耕者犹时
时获龙骨于田中意当时已尽取不应有遗岂其地为
龙所窟而潜蜕其中欤然台谕有大禹治水至震泽斩
黑龙以祭天之文不知出于何书历考吴越春秋吴郡
志苏州志无所经见不敢强为之说
卷六 第 38a 页 WYG1259-0830a.png
运河志上
按吴江县运河之源有二一从杭州钱塘诸山发源下
流为西湖东出北关门又北逾仁和及嘉兴之崇德桐
乡秀水诸县至于王江泾而吴江运河起于此河之西
为石塘有桥曰闻店桥内为市约千有馀家盖秀水吴
江之民杂居焉桥之下众水奔凑东入于河自南徂北
十里而至市泾又八九里而至于合路折而西流又一
卷六 第 38b 页 WYG1259-0830b.png
二里而至于黎泾又四里而至南六里舍皆有桥临塘
西南受穆溪之水而入于河溪之源又出其东南曰睡
龙湾相传宋高宗南渡时宿此故名下有泉腾跃上涌
常混混波面也河由六里桥而西约四五里至于百星
桥又西至于下湖桥折而北流数百步许为平望镇居
民可三百馀家日集市中河西有驿名与镇同是为南
塘之水也一源于湖州之天目山分为苕霅二溪东北
流至湖州复合为一又东流为荻塘经乌程过南浔镇
卷六 第 39a 页 WYG1259-0830c.png
东一里入吴江县界水东北流三里而至于曹村之驷
马桥又五里而至于蠡思桥又二里而至于杨定桥皆
在河阳土塘上又三里而至于震泽镇有巡检司南临
之镇之居民三四百家虽屋宇连比皆务于耕织而不
互市蠡泽之水自河阴来会焉河之阳有四桥曰新兴
曰通泰曰曲桥曰张湾以分泄水势中为大石桥三皆
横跨河上东曰底定西曰思范中曰庆源水由三桥下
东行五里而至于双杨村过柳塘之桥而河阳复有永
卷六 第 39b 页 WYG1259-0830d.png
安众安斜路三桥又十八里而至于梅堰东吴西吴二
桥在其北而中济一桥贯其中又十二里而至于平望
镇诸家六里泄水三桥界其侧自曹村至此五六十里
间凡桥在河阳者皆南受河水而北流入太湖而莺脰
一湖在其阴东纳穆溪西通麻溪南吞烂溪诸水潴而
为泽与运河合流而东有亭临之名曰望湖稍东经太
通桥又东逾巡检司道安德桥下东出市中与南塘之
水会为一焉
卷六 第 40a 页 WYG1259-0831a.png
运河志中
二塘之水既合北流至通安桥桥甚高大跨距东西两
岸水从其下过循石塘北行经长老桥又七里而至于
洪水桥本朝尝有备倭船自太湖而来道经于此人因
呼为海船阙云又三里而至于盛墩有桥在河西曰袅
腰又六里而至于翁泾桥又四里至于八斥之塘居民
才二三十家南有桥曰庙泾北有桥曰太浦由太浦益
北不及十里为白龙桥又一里许为澈浦桥又一里许
卷六 第 40b 页 WYG1259-0831b.png
为龚家桥自此河折而西北流又四里即甘泉桥也下
有泉甚深味甚甘色湛湛寒碧唐陆羽尝品为第四故
又呼为第四桥桥之东有龙神祠邑中水旱必祷之国
朝登祀典岁以春秋致祭又北行为三山定海仙槎万
顷四桥河益折而西又六里而至于三江桥禹贡所书
三江既入而吴越春秋又云范蠡乘舟出三江之口者
疑即此处也盖太湖之水东注吴淞而入于海实由于
此太湖上承宣歙常苏湖数州之水汪洋浩瀚不可涯
卷六 第 41a 页 WYG1259-0831c.png
涘故昔人有三万六千顷之称而吴江当其下流茫然
泽国古无陆路非舟不通唐穆宗朝刺史王仲舒始拥
土为塘宋祥符八年知县李问修之治平五年知县孙
觉累石为固绍定五年知县李椿添石重修元天历二
年知州孙伯恭加以巨石至正九年知州那海又大修
焉叠石筑土长二千八十大广一丈又四尺高如广而
杀其四尺又相度水势凿窦一百三十有六引水东泄
于河涝则用平上流之势旱则资以运舟历岁既久涛
卷六 第 41b 页 WYG1259-0831d.png
冲水啮日就倾圮国朝永乐九年通政使赵居任治水
东南始奏修之躬亲督视灰石增崇筑垒坚密视旧有
加后工部侍郎周忱郡守邢宥虽两修之不能复如畴
昔之固随葺随坏窦有倾者辄随而堙之加以沿河之
人多种茭草淤而为田而水道日微岁长月增其害将
见甚于今日在上之人诚能不以近且小者为利图为
久远之计疏而导之则匪独吴江一邑蒙其惠矣
运河志下
卷六 第 42a 页 WYG1259-0832a.png
河水自三江桥分而为二一从长桥巡检司关前北流
可一里许入吴淞江折而西流又二里许经顾公庙陈
黄门侍郎顾野王祠也水由祠右西行至三里桥下桥
为知县韩槃重建其堍以石犀四镇之一入南津口西
流其地曰江南水经醋坊桥大明桥过河之南为巡抚
书院河之北为长桥巡检司又西为太湖庙中祀太湖
之神又西为松陵驿又西为儒学左文庙右学宫宋元
以来废建不一而国朝正统中侍郎周忱知府朱胜撤
卷六 第 42b 页 WYG1259-0832b.png
而新之又西为三高祠祠临钓雪滩中祀越上将军范
蠡晋东曹掾张翰唐右补阙陆龟蒙有石刻碑记乃宋
参知政事范成大所作也由雪滩而西是为长桥桥旧
名利往东接江南西踞城东长一百三十丈横截江湖
宋庆历八年知县李问县尉王庭坚新建然止用木为
之中作亭名垂虹元泰定二年判官张显祖始以石易
之上翼扶阑如其长下甃水窦六十有四三年达鲁花
赤完者于两堍镇以四石狮国朝洪武元年知州孔克
卷六 第 43a 页 WYG1259-0832c.png
中立吴相国伍员唐中丞张巡宋鄂王岳飞像于垂虹
亭中名曰三忠永乐元年知县蒋奎以砖砌桥面成化
七年知县王迪重修河至桥下播而为三一自垂虹亭
前北流入吴淞江俗呼为站船路一西流至县城东循
城址北行至三里仓一由福民桥西流入东门内过仙
里桥察院临其阳税课枕其阴又西经县治前道庶宁
桥益西折而北流由新桥仓桥环济农仓逾北门仓而
出又折而东流出永济桥下经邑厉坛至三里仓前会
卷六 第 43b 页 WYG1259-0832d.png
城东之水并趋而东又与关前之水会道三里桥北流
入运河土塘在其左又二里有水自西来曰深港又三
里而会七里港之水北流入长州县界中
西村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