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a 页 WYG1257-06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城集卷三
明 张吉 撰
贞观小断并序
予自幼颇好读书性苦戆晦乏多识顿悟之资以故终
无所得然心少专静粗寡外好得以辛苦诵索补其短
拙而已尝病生长穷邑书籍多缺无以考见古人行事
之迹既而缪玷仕版历涉两京内秘辟雍镂梓诸书始
卷三 第 1b 页 WYG1257-0626b.png
得窥见一二如穷汉登季伦之藏虽无携获亦足以为
两目庆也岁乙巳论事忤旨坐贬景东乃西南极陬去
家几万里所持易本义书蔡传诗朱传春秋胡传礼陈
氏集说及少微江先生所纂资治通鉴节要而已取其
编帙省约多则不克致也事事之暇悼怀古昔常叹汉
末迄唐初其间三百馀年衰乱相寻南北瓜裂更姓改
物不知其几虽气运使然夷考其归亦君人者率多无
道之所致欤凭陵篡逼以得之暴虐昏庸以守之否则
卷三 第 2a 页 WYG1257-0627a.png
湛于酒色溺于异端而已间有彼善于此相去亦不甚
远欲天下久安长治其可得哉太宗挺生其后戡定祸
乱身致太平而后生民得离战争之苦今观其言行政
事之间规模广大体段严正诚有大过人者岂魏晋南
北朝诸君所及卒能贻祚灵永匹休汉氏非偶然也或
乃以之挤诸老瞒之列不亦冤乎故愚以为使其生于
建安之始可以靖九州鼎沸之忧使其生于永熙之后
可以熄五夷云扰之祸呜呼治乱诚在人为不可一委
卷三 第 2b 页 WYG1257-0627b.png
诸天也士君子生于其时碌碌无所建明以老死甚至
献佞贡謟如虞世南辈所为使百世之下有志之士犹
为拊髀慨叹不亦负其君之甚乎予尝手通鉴节要自
贞观元年至末年逐节细观不忍释手间以己意揣摩
得失略缀数言于颠末以俟他日家居历取李唐绪书
及宋司马氏资治通鉴子朱子通鉴纲目等书参互考
订果有一二臆说恍惚古人所见否乎亦格物穷理之
一端也间有不满窃师春秋责备贤者之意九泉可作
卷三 第 3a 页 WYG1257-0627c.png
或见采录必不病其厉已悉见弃矣第少微所纂虽祖
温公全书然务在简略便于观览故首尾或乖其统去
取或失其真者尚多有之浅陋如余因是立说能无谬
乎他日博考群书得其要领不免自有愧色则亦爨下
一灰烬耳庸书此以记岁月成化丁未三月壬寅古城
居士张吉序
元年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
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卷三 第 3b 页 WYG1257-0627d.png
断曰古者谏无常职虽左右𥊍御之人官师百工之役
靡不得谏故人主苟有过失无往不闻后世既限以常
职复须于外朝则君相所谋细微曲折何由悉知而事
成议定之后虽或有所论列人主执其先入之言盖亦
未易回矣制谏官随宰臣入阁议事可以杜壅蔽广见
闻而防偏信之机可以辨可否计是非而折奸谀之计
虽欲不兴得乎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
卷三 第 4a 页 WYG1257-0628a.png
事觉者上欲杀之大理少卿戴胄奏据法应流上
怒曰卿欲守法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
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既知其不可复断以法此
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断曰戴胄一言而启其君者三忍小忿也存大信也不
妄杀也得人臣论事之体张释之所不逮矣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
卷三 第 4b 页 WYG1257-0628b.png
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
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
匹
断曰太宗此举即汉文帝待张武故事意虽近厚君子
不取焉先王设赏罚以为劝惩之典各有攸当厥施不
可乱有功当赏犹戒其僣况加诸贪冒无耻之人乎夫
贪冒无耻而获赏犹修洁守道而得罪也无一可者于
是乎不足劝惩而人亦不知所劝惩矣
卷三 第 5a 页 WYG1257-0628c.png
二年上与杜淹论乐右丞魏徵曰古人称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诚在人和
不在声音也
断日玉帛钟鼓云乎哉者孔子以时人不知礼乐之本
专事其末故言礼不止于玉帛乐不止于钟鼓亦必有
其本耳非谓舍玉帛钟鼓而可为礼乐也如徵所言则
是一敬足以为礼一和足以为乐玉帛钟鼓皆为强聒
人之具可以屏绝而不用矣岂先王制作之谓乎夫以
卷三 第 5b 页 WYG1257-0628d.png
太宗为之君郑公为之臣所论若此此先王礼乐所以
不复见于后世也
畿内有蝗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榖
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
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
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断曰蝗害稼穑诚为可恶然苟能侧身修德清问下民
求其所以致灾之由与其所以禦灾之术虽不掇食将
卷三 第 6a 页 WYG1257-0629a.png
不为灾今曰宁食吾之肺肠竟不避疾而吞之是以稼
穑果重于吾之肺肠也岂人情乎倘因是遂致殒身灭
性何异死于岩墙之下天下失其所赖所丧为益多矣
太宗固切于忧民然三代哲王所为似不如此蝗不为
灾盖他道有以致之不系乎此也
上谓侍臣曰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
赦善人喑哑夫养稂莠者害嘉榖赦有罪者贼良
民故朕即位以来不欲数赦恐小人恃之轻犯宪
卷三 第 6b 页 WYG1257-0629b.png
章故也
断曰此与诸葛亮所见略同姑息之言不形于口纵弛
之令不行于下凶徒不敢肆其志善人不至被其害得
春秋讥肆大𤯝之旨矣
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
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后
魏之世吏焚连理木煮白雉而食之岂足为至治
乎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之上合欢如腰鼓左右
卷三 第 7a 页 WYG1257-0629c.png
称贺上曰我尝笑隋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
贺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
断曰祥瑞和气所钟灾异乖气所召故有国家者莫不
恶灾而好瑞以为必有所以为之者矣独不思气之乖
和可以致灾致瑞而物之灾瑞则不足以致乖致和是
又必有所以为之者矣而可不思乎故值灾而惧者徼
福之本因瑞而骄者稔祸之端乘龙并降夏政以乱桑
榖共生殷道复兴孰为灾孰为瑞乎故苟知治体则明
卷三 第 7b 页 WYG1257-0629d.png
政刑修法度之不暇祥瑞有无何足动其心也其言曰
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
为桀纣又曰瑞在得贤此所以为太宗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魏徵来匿怀中徵奏事
故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断曰昔在有周西旅底贡厥獒召公作书训于武王其
言有曰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夫犬
马禽兽一也公别而言之何哉盖犬马物之有功于人
卷三 第 8a 页 WYG1257-0630a.png
者土地所宜犹为可畜不宜则不畜也若珍禽奇兽则
无功而有害虽其所宜亦不育矣其曰不育云者不绦
不圈不刍不榖之谓也国且不育况其家乎又况于其
身乎公意玩细故者忘久大之图悦非礼者害聪明之
德一息之不谨一念之不仁一事之少懈一志之弗笃
盖私胜则公微欲兴则义废持衡轻重之势有不得而
不然者是何伤哉亦非民攸训非天攸若非先王兢业
保邦之计而已故始之以明王慎德终之以不矜细行
卷三 第 8b 页 WYG1257-0630b.png
终累大德其间一言一石一语一药无非反覆乎慎德
累德之义谆切痛快岂直为武王训哉实所以训万世
也匿诸怀中真可谓下惮臣民之瞻仰故久不已则既
知之惜无以此义告之者或曰此人主羞恶之心遽明
言之则戾其情激其怒殊非将顺之旨奈何曰不然徵
既退但祖经意婉辞以微讽之上必自悟不必明言臂
鹞事也以是为将顺
三年茌平马周客游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会以旱
卷三 第 9a 页 WYG1257-0630c.png
求言何武人不学周代之陈便宜二十馀条上怪
问之何对曰此臣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上即召
之未至遣使督促者数辈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
门下省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上以常何为知
人赐绢三百疋
断曰何未尝知周者也其在馆下盖不过以众人畜之
耳使知之奚不举而同升诸公必俟问及而后言也知
而不举则臧文仲窃位之流而其罪益重矣顾何武人
卷三 第 9b 页 WYG1257-0630d.png
不学实不知周非有他也不学而知人犹反鉴以索照
折衡以求平有是理乎若曰因何以得周不忘其所自
而赐之绢则可矣苟以何有知人之明愚固曰何未尝
知周者也然观太宗所以待周则虽周公吐哺握发以
接贤士其心之切不是过矣
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
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
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厉精之主也上曰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57-0631a.png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
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
下至广一日万几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
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
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
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
闻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
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57-0631b.png
断曰太宗此论不独隋唐得失而已实万世人主之龟
鉴也其以喜察对不明言之明察二字似同实异乃治
乱兴衰之所以分不可不辨明公而察私也明逸而察
劳也明大而察小也明正而察偏也明无心而察有心
也明合天下之闻见为耳目察以一人之揣度为聪明
也或曰舜察于人伦孔子察其所安圣如舜孔且不废
察乌得以是病隋文哉曰不然舜所察者性分之懿孔
子所察者为善之实察其所当察也隋文所察则庶言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57-0631c.png
庶狱庶慎之属文王之所罔攸兼不必察而察之者矣
故舜孔之察不可无隋文之察不可有一字之义名虽
同而用则异此又不可以不察也曰然则太宗不察者
乎曰察曰何以见之曰事既关由宰相敷奏复逆亦必
䌷之绎之审之度之得其是非利害之实然后施行此
君陈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之义所谓察也岂曰
会合众论不必加省遽赐俞允漫无可否于其间乎虽
不及言固知其理有必然者矣况张玄素谏修洛阳宫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57-0631d.png
上曰朕思之不熟乃至于是所谓思者非察而何兹亦
一证也曰太宗之察与隋文之察有以异乎曰太宗所
谓然后察之隋文所谓察见渊鱼者也
房玄龄奏阅武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
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耶卒亡天下若公
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断曰前此有司请讨林邑则抑之曰好战必亡隋炀帝
颉利可汗皆耳目所亲见也至此复以是语玄龄太宗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57-0632a.png
虽以马上得天下至与群臣谈及兵事必举胜国覆辙
以折之可谓毖于殷鉴而知甲胄起戎干戈省厥躬之
义矣
五年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
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徵法不当坐治书侍
御史权万纪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
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于市既而
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57-0632b.png
刑
断曰忿怒不可不惩刑罚不可不谨此苟有仁心者之
所知英哲之君未足为奇行也然以太宗之贤而卢祖
尚张蕴古俱死怒下卒贻后悔何也盖心有所系不能
以理自胜被其潜移默夺于冥冥之地有莫知其然而
然矣故书称文王慎罚必先之以明德明德云者识鉴
精审而黯污𦕈忽不能欺持养坚定而震荡棼错不能
乱故能出入变化与道消息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必合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57-0632c.png
天下之公不至以其私喜怒专之也如是而又悯夫刑
者人之躯命所关死生所系不可不慎故不显亦临无
射亦保虽无往不用其敬于此尤尽其心焉此其所以
优入圣域而馨香之德怙冒于下登闻于上光启八百
馀年富有之业历千古莫之与京也使太宗师文王之
德用钦恤之心则祖尚蕴古奚至为怒所使以失刑哉
必将付之有司稽察折辨以求其情有死之道刀锯鼎
镬随之未晚也设有可矜匹夫且不可妄杀况不失为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57-0632d.png
当时名士者乎使人不行何以为政祖尚之死犹为有
辞蕴古则无辞矣信如万纪所劾亦当议其贤能以从
末减何忍果于诛戮如此脱所劾不情或其怨家则蕴
古死于万纪之手帝亦堕其计中矣自是虽有冤狱人
尚肯为求其生乎厥维盛德之累不小
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
远之名无益于用而靡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倘有
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57-0633a.png
以取虚名朕不为也遂不受
断曰春秋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
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遂与
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太宗不受康国
内附与仲所见略同然仲惧其伐而不救无以宗诸侯
耳太宗则有爱道恤民之意岂切切计利害者可同日
语哉故先儒以谓可为后世法
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57-0633b.png
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
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
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耶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
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群臣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
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耶曰高矣德未厚
耶曰厚矣中国未安耶曰安矣四夷未服耶曰服
矣年榖未丰耶曰丰矣符瑞未至耶曰至矣然则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57-0633c.png
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
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供顿
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远夷君长皆当扈
从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稀萑莽极目此
乃引外人入腹心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
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
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
寝
卷三 第 15b 页 WYG1257-0633d.png
断曰封禅一事太宗却群臣之请而难魏徵之谏何其
自相反悖耶盖太宗意事之不必行而不以其时为未
可魏徵度时之未可而不以其事为不必行故其势不
容不相矛盾如此然皆未有以历稽诸古深讨其实如
有宋诸儒之辨论真的者焉其说开端于管仲其事作
俑于始皇亵天病民莫此为甚君天下者不可不戒何
谓亵天不郊不屋诡秘不经是也何谓病民车驾东巡
国人毕作是也仲谓自古封禅者七十二君而夷吾所
卷三 第 16a 页 WYG1257-0634a.png
记十有二焉无怀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禹汤成王是也夫孔子删书断自唐虞以前代荒远不
足尽信则帝喾而上无足言者帝尧而下诚有是事则
亦当时盛典何故典谟训诰略无一语以及之此其假
借撺窃出于一人之私亦不待辨说而明矣始皇刚愎
寡昧宜被其欺以太宗之明而不知其妄岂不惜哉至
其诘徵六事则招损之权舆不复知其所不足矣诗云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此唐之所以止于唐也徵所对
卷三 第 16b 页 WYG1257-0634b.png
亦不免于阿䛕而失其不可之大者既不察先王必无
封禅之理独不能据尧舜其犹病诸之说证当时有所
未尽而药其侈心之万一乎
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
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
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
妾敢不贺上乃悦
断曰古今王霸之辨无他诚与伪而已矣表里洞然隐
卷三 第 17a 页 WYG1257-0634c.png
显无间诚也有其声而乏其实严于外而略于内伪也
惟其不出乎诚故朝群臣友君子虽能痛自刻责勉强
沮抑以归诸道至于深宫永巷视听稍懈之时固有不
觉其病根之发露者矣杀此田舍翁虽未必实然恐不
免乎生诟之訾岂大哉王言一哉王心之谓乎
宴三品以上于丹霄殿上从容言曰中外乂安皆
公卿之力然隋炀帝威加夷夏颉利跨有北荒统
叶护雄据西域今皆覆亡此乃朕与公等所亲见
卷三 第 17b 页 WYG1257-0634d.png
勿矜强盛以自满也
断曰先王之于民正其德利其用厚其生三者缺一非
所以为治也太宗履满思惧则善矣然其意则以中外
乂安为治道之极而不思乎三者之说当时犹有所未
尽也
秘书少监虞世南上圣德论上赐手诏称卿论太
高朕何敢拟上古但比近世差胜耳然卿适睹其
始未知其终若朕能慎终如始则此论可传如或
卷三 第 18a 页 WYG1257-0635a.png
不然恐徒使后世笑卿也
断曰甚哉謟䛕之臣不可不痛加绝远也平居论事略
不能以可否一二第恐日久渐致疏外于是谬为过高
之论思以媚悦其君希望恩宠而猥鄙之见方且自以
为无伤也呜呼逆心之训难行脍口之辞易入苟非励
精求治之主则所以壮其盈气而沮其善心未必不由
此说启之也夫前代君臣更相戒敕莫如有虞称颂功
德莫如王莽世南所为是不以帝舜望其君而以贼莽
卷三 第 18b 页 WYG1257-0635b.png
待其君不以稷契皋陶自待而以刘歆孔光之徒自居
也所谓五绝德行忠直果安在哉为太宗者宜责之曰
汝平日不闻进一善言荐一善士匡朕不逮徒侈是论
以为容悦孔子所谓远佞人者非卿而谁今曰若能慎
终如始则此论可传是本不以其论为太高特患所以
继之者未知何如耳故知太宗虽不好佞亦非真能远
佞者也
七年去岁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悯之纵使归家期
卷三 第 19a 页 WYG1257-0635c.png
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至期来诣
京师至是九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
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
皆赦之
断曰应死之囚非悖逆君亲则杀人于货皆自作不典
以自灾于厥躬何足悯焉如悯之莫如崇教化厚风俗
使人迁善远罪不自陷于刑辟则善矣已干政典而纵
之固不可纵之来归而复赦之尤不可是则所谓肆大
卷三 第 19b 页 WYG1257-0635d.png
𤯝也法不信于民也假令人人自新被其害者已不可
赎则亦何辜况元恶大憝未必遽尔思革者尚多有之
则亦徒为贼善之资耳其可乎或者乃以上下相贼以
成信义之名讥之盖亦甚矣
帝谓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杜正伦曰朕年十八
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及居大位区
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
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
卷三 第 20a 页 WYG1257-0636a.png
嬉戏颇亏礼法志宁与右庶子孔颖达数直谏上
闻而嘉之各赐金一斤帛五百匹
断曰贾子有言古之王者太子乃生有司齐肃端冕见
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
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仁孝礼义以道之逐去邪人
不使见恶行选天下贤士以辅翼之故太子生而见正
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由是观之古之
教太子者养其善性于无妄之初非若后世制其邪心
卷三 第 20b 页 WYG1257-0636b.png
于既缪之后养之于初则无所费而有功制之于后则
有所劳而无益宦官宫妾交于外而求以沮其谋孰与
使之勿相接乎声色货利动于中而求以节其欲孰与
使之勿相闻乎故易大畜六四曰童牛之牿元吉夫牿
所以止牛之触童牛未角而施牿焉则以止其触于未
然无不及于事之悔何吉如之知此则知太宗之于志
宁等责其极谏赏其能谏其道犹有所未尽也
上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
卷三 第 21a 页 WYG1257-0636c.png
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
断曰按易泰否二卦地上天下则泰天上地下则否圣
人于泰则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于否则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
无邦也故天地君臣一理而已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
以来治乱相寻其机不出乎此昏庸之君懵焉不察临
朝务修边幅默不一言与偶人无异及居宫禁对妇寺
则忘形肆志谑谈傲笑以为娱悦而不知倦呜呼虽欲
卷三 第 21b 页 WYG1257-0636d.png
不亡得乎朝臣多行能治化所由出也妇寺匪教诲祸
乱所由生也以一人而君四海终日亲贤咨诹治道犹
惧不理况以阉竖为一体而视朝臣不啻雠敌惟恐威
灵之未赫而接见之不疏则稍有机警者不终日矣惟
顽钝无耻之徒乃肯为用亦必结交近习以测风旨借
力嬖幸以为已阶始克中夜安枕而居中用事之人或
利其柔软或贪其贿赂援引拔擢不惜端揆宰辅以处
之于是群阉众邪欺謟承顺内外合一以致纪纲大坏
卷三 第 22a 页 WYG1257-0637a.png
忠谏蔑闻天变于上人怨于下犹不觉悟沦胥至于国
亡身弑而后已如二世炀帝所为者不亦大可笑乎太
宗是言乃隋唐兴丧之所以分有天下者不可不监
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
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
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
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不肖而专言
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渊汉之桓灵
卷三 第 22b 页 WYG1257-0637b.png
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事我耶是日黜万纪
使还家
断曰小人为恶千态万状擢发不可胜数迹其所自由
不明义利所在故颠倒悖逆恣已穷物靡所底极而不
自以为非也万纪是言岂知其不可而故为是以濒辱
哉其心曰山泽所产非敛诸民也国家所资不私乎已
也庶几其君悦而从之耳苟非刚明之主鲜不为其所
惑者矣观太宗所以折之之言可不谓明乎所以黜之
卷三 第 23a 页 WYG1257-0637c.png
之意可不谓刚乎曾子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太宗以之
十一年马周上疏曰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蓄积
多少在于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
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西京府库
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夫蓄积固不可无要当
人有馀力然后收之不可彊敛以资寇敌也
断曰唐之税法曰租曰庸曰调三者之外一毫妄有所
卷三 第 23b 页 WYG1257-0637d.png
取即彊敛矣周欲止其君之强敛恐妨蓄积则当告之
以务本节用之道当是时劝农之诏不闻颁于天下朴
素之风不闻先于宫壸对病之药孰切于此周不以言
乃曰要当人有馀力然后收之是必于常赋之外别有
所收矣非强敛乎且人有馀力则君有馀力从而收之
岂君民一体之意周所言特一时之计耳非不易之论
也
十二年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
卷三 第 24a 页 WYG1257-0638a.png
辞令有益于民者吏皆书之足为不朽若其无益
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
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
不许
断曰典谟益稷二帝之文章也训诰誓命三代之文章
也以今考之或命臣僚或戒师旅或训迪一邦或诞告
天下皆不得已而有言耳非有意于为文欲夸耀于来
世也然道德所存中和所积源深流长不容沮塞故辞
卷三 第 24b 页 WYG1257-0638b.png
不求工而自无不工理不期到而自无不到史臣录之
以为后世法亦以见其修身治国之规敬天勤民之意
非教人作文之法如后世所谓龙腾虎跃日光玉洁之
说也下逮两汉诏令虽不古若亦皆恳恳为民深厚之
情溢于言表犹不失为人主之辞馀则大风秋风数篇
以外殊不多见魏晋而后有天下者始以诗文为务雕
镂刻画步骤驰骋似与书生较胜负以取青紫者然呜
呼识者观之固亦不暇他问而可知其享国之不永矣
卷三 第 25a 页 WYG1257-0638c.png
世道日降一至于此可胜叹哉善乎太宗所以却世隆
之请可谓王者之见宜其功德兼隆肇启三百年富有
之业与
十六年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
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
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
不善卿亦记之耶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
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
卷三 第 25b 页 WYG1257-0638d.png
曰朕行有三一鉴前代以为元龟二进善人共成
治道三斥远群小不受谗言朕能守而不失亦欲
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断曰古人为善而不为恶盖因其当为而为之因其不
当为而勿为耳非有欲畏之心而故为是以要令誉屏
恶声也是以屋漏之箴危微之儆圣王所兢兢致慎者
恒在不见不闻之地乃太宗恐史氏将书其恶始以监
前代进善人远群小自力设无史臣则前代其可不监
卷三 第 26a 页 WYG1257-0639a.png
善人其可不进群小其可不远乎故其所为亦伪而已
矣非古人为善之意也且方与史臣论事以是为言是
利其金而授之璧亦古人所不为也
十七年初太子承乾喜声色及畋猎所为奢靡魏王
泰多艺能有宠于上潜有夺嫡之志上意寖不怿
太子亦知之阴养刺客纥干承基等及壮士百馀
人谋杀魏王泰会承基坐事系狱上变告太子谋
反敕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废为庶人
卷三 第 26b 页 WYG1257-0639b.png
断曰或问太子可易乎曰太子天下根本易则根本摇
动不可也曰使其不肖奈何曰古之有天下者以教太
子为第一义故正其身以率之择其人以傅之使心无
杂念事有恒规虽质性平凡蹈常袭故将不失为守文
之主苟庸劣已极亦必辨之于早预为之所此朱均所
以不有天下圣人行权之道也曰权非圣人可行乎曰
事不获己师圣人而用之何不可之有曰太宗之于承
乾可行权易之乎曰可曰何以知其可曰乃若所为将
卷三 第 27a 页 WYG1257-0639c.png
使宗庙不血食则有可易之道曰愿闻其实曰遣刺客
杀于志宁张玄素是也承乾不道二人谏焉不从则已
必欲置之死他日践阼将赤谏者之族不亡得乎且二
人傅承乾者也而贼之则弑父与君之渐使太宗是时
逆睹未然数其罪恶告诸宗庙改立他子则可以杜不
轨之谋全父子之恩矣曰如太宗所为俟其动于恶废
之幽之则弑逆未尝得行而父子之恩亦无亏也不亦
可乎曰不然春秋之法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太子人臣
卷三 第 27b 页 WYG1257-0639d.png
也反罪已具复得不死是为失贼必如商臣宋劭而后
诛之岂春秋无将之意然太宗手刅同气恐人以为口
实故欲全之耳来济之言几于党恶不忠孰大焉曰律
有议亲议贵太子兼而有之独不得议乎曰周官八议
皆罪恶差薄有可言者非弑逆大故也使弑逆大故亦
在所议则乱臣贼子接迹当世岂圣人制法之道耶曰
太宗所以教其子可谓至矣何承乾不材如此曰未也
太子以侍膳问安修身养性为事太宗使之决狱则与
卷三 第 28a 页 WYG1257-0640a.png
始皇所教何异又听用库物以启其奢宠信魏王以疑
其志不可以训固不止六月四日一事而已
李世绩尝得暴疾方云须灰可疗上自剪须为之
和药世绩顿首出血谢上曰为社稷非为卿也何
谢之有
断曰须发虽微皆父母遗体人有割股以活其亲先儒
犹辩其不孝况剪须赐臣下乎此霸者驩虞之行非王
道也
卷三 第 28b 页 WYG1257-0640b.png
房玄龄等上高祖今上实录上见书六月四日事
语多隐微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
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矣史官何讳焉
即命削去浮辞直书其事
断曰诛管蔡者周公也周公未尝为天子鸩叔牙者季
友也季友未尝为诸侯太宗引为己证殊不相类
十八年诏诸军分道击高丽
十九年上自将诸军发洛阳
卷三 第 29a 页 WYG1257-0640c.png
断曰按十六年高丽泉盖苏文弑其王建武尽杀诸大
臣十七年新罗遣使言百济与高丽连兵谋绝新罗贡
道乞兵救援上遣使赍蜡书谕之盖苏文不奉诏比而
观之其曲在彼高丽之师诚有不可已者然当虑鲸海
之虞监亡隋之失纳遂良之忠辨世绩之佞简命大臣
将十万精兵水陆并进直抵辽左据险驻劄问建武及
诸陪臣死故新罗断隔之由暴白盖苏文弑逆罪恶宣
布大唐威德修攻具设赏格使举国明知逆顺祸福所
卷三 第 29b 页 WYG1257-0640d.png
在彼亦人类必为感动不过旬日贼臣之首可致麾下
然后为置其君顺而抚之赦馀党许令自新则兵不血
刅足以建功虽齐桓召陵之师不是过也夫以太宗之
明非不及此必欲亲征损伤威望狼狈而还以贻后悔
何也先儒谓其志气英果以百战而得天下治安既久
不能深居高拱犹思所以逞志扼腕踊跃喜于用兵非
有礼义以养其心中和以养其气是也
帝攻高丽安市城不下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
卷三 第 30a 页 WYG1257-0641a.png
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诏班师
断曰禹征有苗不服则班师未几有苗格太宗征高丽
不服则班师而高丽卒不服何也禹既班师益勤于德
以干羽代剑戟太宗不胜其忿议复兴师禹戒满持谦
太宗狃于一胜遂自伐其为将之功此其所以异与德
也忿也谦也伐也乃远夷叛服之机而古今成败之迹
也
二十一年上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
卷三 第 30b 页 WYG1257-0641b.png
服外域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喻其故
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
生万物不得而名言
断曰四夷部落虽处荒外其盛其衰迭消迭长实与中
国不殊数也亦理也月盈则缺日短则舒天道且然况
人类乎故王者不治外域非特以其心性难格亦以理
乱相推势有必至恐为中国他日之患故号令不及政
教不加听其自相雄长而已秦汉而下渐加疆理则其
卷三 第 31a 页 WYG1257-0641c.png
盛衰渐与中国相为倚伏武帝和帝始命卫霍耿窦诸
将穷兵极讨登临瀚海勒功燕然而不治之义隐矣至
于太宗擒颉利灭延陀州郡其地编列其民遂与中国
无以异焉呜呼治者乱之所乘弱者强之所迹故君子
观汉之所为则知必有刘石之祸观唐之所为则知必
有五代之祸用力愈多而贻患愈大造谋益巧而召衅
益深不在当时则在后世虽圣哲复生不能遽免其视
不疆不理使不为吾利亦不至于大为吾害其得与失
卷三 第 31b 页 WYG1257-0641d.png
何如也由是观之先王不治外域非不能也不为耳太
宗念不及此乃曰自古帝王不能服外域何其言之易
也群臣不闻规谏曲为䛕悦可耻之甚
二十二年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且曰汝当更
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吾居位以来
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
作犬马鹰隼无远不到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
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卷三 第 32a 页 WYG1257-0642a.png
断曰太宗尝语人曰人苦不自知其过数者之过既其
知之矣胡为不改去古既远圣学不明虽有大有为之
君不过勇于谋治而已其于检身之道蔑如也然过而
不知其罪小知而不改其罪大与其以言为范孰若以身
为范乎
二十二年夏五月帝崩
断曰太宗以英明仁恕之资拨乱世反之正纳谏求贤
励精图治诚不世出之主也然其治效终不古若不得
卷三 第 32b 页 WYG1257-0642b.png
与三代并列或病其大纲不正有杂霸之风或病其礼
乐之具田畴之制学校之教拟之先王有未备也是固
然矣以今考之非特太宗之过亦当时辅相之职有未
尽耳大纲不正莫甚于杀建成而夺其位杀元吉而纳
其妃然禁门之变首建谋议以周公为口实者玄龄如
晦也力赞决策使不得俟其先发而应之者无忌敬德
也独不得分狱乎纳妃之事无一人以为不可设有论
列彼以好名畏义之心当天下拭目之始必听无疑久
卷三 第 33a 页 WYG1257-0642c.png
之欲立为后魏徵始以辰嬴为譬不亦晚乎若礼乐田
畴学校之制则以臣僚异议违其所愿者尚多有之如
封建一事太宗锐志复古廷臣交章力诤不得已而罢
之至有朕何苦强人以茅土之叹岂其本心哉由是观
之辅相之职有所未尽不其信乎汤武之有天下皆不
数年而崩卒成商周之治者太甲成王也二君之贤不
踰太宗而治效过之以有伊周为师保也使太宗之贤
得伊周之佐则三代之治何患不见于后世
卷三 第 33b 页 WYG1257-0642d.png
右贞观小断一编论事纪言共计三十有二则乃
我先君子未遇之忠恳实经术之断案也昔程子
读唐鉴谓淳夫乃能相信如此先君子之生距程
子虽远然尝笃信潜心以究夫伊洛未坠之绪今
以是编与唐鉴所载太宗事互观皆范太史之未
尽意也不肖男僎刻之家塾以应知者之求区区
芹曝倘有裨于治道他日亦可献之九重否也正
德辛巳仲春朔男僎百拜谨书于弋溪书屋
卷三 第 34a 页 WYG1257-0643a.png
卷三 第 34b 页 WYG1257-0643b.png
古城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