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第 1a 页
五之五
内翰蜀郡范忠文公
公名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中进士第
为新安主簿召试擢馆阁校勘除直秘
阁开封府推官擢知諌院改集贤殿修
撰修起居注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出知
陈州复入翰林为学士兼侍读知通进
银台司寻以本官致仕 哲宗即位迁
光禄大夫拜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固辞
改提举嵩山崇福宫数月复告老以银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青光禄大夫致仕元祐三年卒年八十
一
景仁少举进士善文赋埸屋师之为人和易
脩敕薛简肃公宋景文公皆器重之补国
子监生及贡院奏名皆第一故事殿廷唱
第过三人则为奏名之首者必抗声自陈
以祈恩虽考校在下天子必擢寘上列以
吴春卿欧阳永叔之耿介犹不免从众景
仁独不然左右与并立者屡趣之使自陈
景仁不应至七十九人始唱名及之景仁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出拜退就列讫无一言众皆服其安恬自
是始以自陈为耻旧风遂绝
参知政事王公荐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
学士以沈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
声谓景仁为失韵由是除馆阁校勘殊不
知约赋但取声律便美非霓不可读为平
声也当时有学者皆为景仁愤郁而景仁
处之晏然不自辨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
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
特除直秘阁传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上疏论民力困弊请约 祖宗以来官吏兵
数酌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十七
为经费而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又言古
者冢宰制国用唐以宰相兼盐铁转运或
判户部度支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
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益无穷
民巳困而三司取财不巳请使中书枢密
通知兵民财利大计与三司同制国用
葬温成皇后太常议礼前谓之园后谓之园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陵宰相刘沆前为监护使后为园陵使公
言尝闻法吏舞法矣未闻礼官舞礼也请
诘问前后议异同状又请罢焚瘗锦绣珠
玉以纾国用从之
文彦博富弼入相百官郊迎时两制不得诣
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公言隆之以虚
礼不若开之以至诚乞罢郊迎而除谒禁
以通天下之情
议减任子及间岁取士又乞令宗室属疏者
补外官 仁宗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朕不能睦族耳公曰 陛下甄别其贤者
显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虽不行
至熙宁初卒如公言
仁宗性宽容言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
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
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
财匮民困盗贼滋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
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
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
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 太祖舍其子
而立 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周王既薨
真宗取宗室子养之宫中此天下之大虑
也愿 陛下以 太祖之心行 真宗故
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
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会有
星变其占为急兵公言国本未立若变起
仓卒祸不可以前料兵孰急于此者乎今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陛下得臣疏不以留中而付中书是欲使
大臣奉行也臣两至中书大臣皆设辞以
拒臣是 陛下欲为宗庙社稷计而大臣
不欲也臣窃原其意特恐行之而 陛下
中变耳中变之祸不过于死而国本不立
万一有如天象所告急兵之忧则其祸岂
独一死而巳哉夫中变之祸死而无愧急
兵之忧死且有罪愿以此示大臣使自择
而审处焉闻者为之股栗除兼侍御史知
杂事公以言不从固辞不受执政谓公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
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
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
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
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见 上面陈
者三公泣 上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
也当更俟三二年凡章十九上待罪百馀
日须发为白朝廷不能夺乃罢知諌院改
集贤殿修撰判流内铨修起居注除知制
诰公虽罢言职而无岁不言储嗣事以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仁宗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冀以感动
上心及为知制诰正谢上殿面论之曰
陛下许臣今复三年矣愿早定大计明年
又因祫享献赋以讽其后韩琦卒定策立
英宗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下两制
议以为宜称皇伯高官大国极其尊荣咏
执政意更下尚书省集议巳而台諌争言
其不可乃下诏罢议令礼官检详典礼以
闻公时判太常寺率礼官上言汉宣帝于
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以
称皇考然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而合
大宗之统也今 陛下既考 仁宗又考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濮安懿王则其失非特汉宣光武之比矣
凡称帝若皇考立寝庙论昭穆皆非是于
是具列仪礼及汉儒论议魏明帝诏为五
篇奏之
以草制违故事出知陈州陈饥公至三日发
库廪三万贯石以贷不及奏监司绳之急
公上书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陈人至今思之
王安石为政始变更法令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榖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而
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且 陛下疾
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与五十
步之间耳今有二人坐市贾一人下其直
以相倾夺则人皆知恶之其可以朝廷而
行市道之所恶乎疏三上不报迩英閤进
读与吕惠卿争论 上前因论旧法预买
䌷绢亦青苗之比公曰预买亦敝法也若
陛下躬节俭府库有馀当并预买去之奈
何更以为比乎韩琦上疏极论新法之害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安石使送条例司疏駮之諌官李常乞罢
青苗钱安石令常分析公皆封还其诏诏
五下公执如初司马光除枢密副使光以
所言不行不敢就职诏许辞免公再封还
之 上知公不可夺以诏直付光不由门
下公奏由臣不才使 陛下废法有司失
职乞解银台司许之会有诏举諌官公以
苏轼应诏而御史知杂谢景温弹奏轼罪
公又举孔文仲为贤良文仲对策极论新
法之害安石怒罢文仲归故官公上疏争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之不报时年六十三即上言臣言不行无
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
石以喜怒为赏罚且曰 陛下有纳諌之
资大臣进拒諌之计 陛下有爱民之性
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
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闻者皆为
公惧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
忘忧国之心又曰望 陛下集群议为耳
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
平之福天下闻而壮之安石虽诋之深人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更以为荣焉
公既得谢苏轼往贺之曰公虽退而名益重
矣公愀然不乐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
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
独不得为此命也夫使天下受其害而吾
享其名吾何心哉轼惭而退
景仁既退居有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诗赋
自娱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不复报谢
故人或为具召之虽权贵不拒也不召则
不往见之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尝乘篮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
周览江山穷极胜赏期年然后返年益老
而视听聪明支体尤坚彊呜呼向使景仁
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
今日之乐邪则景仁所失甚少所得殊多
矣诗云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又曰乐只君
子遐不眉寿景仁有焉
初 英宗即位祔 仁宗主而迁 僖祖及
神宗即位复还 僖祖而迁 顺祖公上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言 太祖起宋州有天下与汉高祖同
僖祖不当复还乞下百官议不报及 上
即位公又言乞迁 僖祖正 太祖东向
之位时年几八十矣韩维上言公在 仁
宗朝首开建储之议其后大臣继有论奏
先帝追录其言存没皆推恩而镇未尝以
语人人亦莫敢为言者虽颜子不伐善介
子推不言禄不能过也悉以公十九疏上
之拜端明殿学士
元祐初首以诏起公曰西伯善养二老来归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汉室卑词四臣入侍为我强起无或惮勤
天下望公与温公同升矣公辞曰六十三
而求去盖以引年七十九而复来岂云中
礼卒不起先是 神宗山陵公会葬陵下
蔡京见公曰 上将起公矣公正色曰镇
以论新法不合得罪 先帝一旦 先帝
弃天下其可因以为利故公卒不为元祐
二圣一起绍圣初章惇蔡卞欲并斥公为
元祐党将加追贬蔡京曰京亲闻蜀公之
言如此非党也惇卞乃巳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初 仁宗命李照改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
皇祐中又使胡瑗等考正公与司马光皆
上疏论律尺之法又与光往复论难凡数
万言自以为独得于心元丰三年 神宗
诏公与刘几定乐公曰定乐当先正律
上曰然虽有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
五音公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釜斛欲图
上之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而刘几即
用李照乐加用四清声而奏乐成诏罢局
赐赉有加公谢曰此刘几乐也臣何与焉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及提举崇福宫欲造乐献之自以为嫌乃
先请致仕既得谢请太府铜为之逾年乃
成比李照乐下一律有奇 二圣御延和
殿召执政同观赐诏嘉奖以乐下太常诏
三省侍从台阁之臣皆往观焉时公已属
疾乐奏三日而薨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公清明坦夷表里洞达遇人以诚恭俭默
口不言人过及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
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
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
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客其家者常十馀人
虽僦居陋巷席地而坐饮食必均兄镃卒
于陇城无子闻其有遗腹子在外公时未
仕徒步求之两蜀间二年乃得之曰吾兄
异于人体有四乳是儿亦必然巳而果然
名之曰百常以公荫今为承议郎公少受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之子昉卒于京
师公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其学
夲于六经仁义口不道佛老申韩异端之说
其文清丽简远学者以为师法凡五入翰
林四知贡举凡朝廷有大述作大议论未
尝不与契丹高丽皆知诵公文赋少时尝
赋长啸却胡骑及奉使契丹虏相目曰此
长啸公也其后兄子百禄亦使虏虏首问
公安否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客有问今世之勇于迂叟者叟曰有范景仁
者其为勇人莫之敌客曰景仁长仅五尺
循循如不胜衣奚其勇叟曰何哉而所谓
勇者而以瞋目裂眦发上指冠力曳九牛
气陵三军者为勇乎是特匹夫之勇耳勇
于外者也若景仁勇于内者也自唐宣宗
以来不欲闻人言立嗣万一有言之者辄
切齿疾之与倍畔无异而景仁独唱言之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十馀章不巳视身与宗族如鸿毛后人见
景仁无恙而继为之者则有矣然景仁者
冒不测之渊无勇者能之乎人之情孰不
畏天子与执政亲爱之至隆者孰若父子
执政欲尊天子之父而景仁引古义以争
之无勇者能之乎禄与位皆人所贪或老
且病前无可冀犹恋恋不忍舍去况景仁
身已通显有声望视公相无跬步之远以
言不行年六十三即拂衣归终身不复起
无勇者能之乎凡人有所不能而人或能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之无不服焉如吕献可之先见范景仁之
勇决皆余所不及也余心诚服之故作范
景仁传
熙宁元丰间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曰君实
景仁其道德风流足以师表当世其议论
可否足以荣辱天下二公盖相得欢甚皆
自以为莫及曰吾与子生同志死当同传
而天下之人亦无敢优劣之者二公既约
更相为传而后死者则志其墓故君实为
景仁传其略曰吕献可之先见景仁之勇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决皆予所不及也盖二公用舍大节皆不
谋而同如 仁宗时论立皇嗣 英宗时
论濮安懿王称号 神宗时论新法其言
若出一人相先后如左右手故君实常谓
人曰吾与景仁兄弟也但姓不同耳然至
于论钟律则反复相非终身不能相一君
子是以知二公非苟同者
三朝名臣言行后录卷第五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六之四
丞相郑国宋元宪公
公名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天圣初举
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通判襄州召
试迁左正言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宝
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出知杨
州徙郓州复入参知政事除枢密使皇
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河南
府复入为枢密使封莒国公以河阳三
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郑州徙相州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英宗初改封郑国公判亳州以司空致
仕薨年七十一
为左正言会郭皇后废以谏官伏閤争不可
得坐罚金
它日灾异数见宰相唯能开观寺为民祈福
公谓灾异之来所以戒政事此岂所以应
天变哉奏罢之
先是赵元昊反刘平石元孙皆以轻敌失军
因诏中书兼管枢密院机事时缘边诸帅
官重者互领陜西四路以故号令颇不一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又兵多分屯堡障公言宜使大帅收重兵
内地它帅自当一道缓急有警则分兵四
出以援之其议久不决后卒如公计
帝召二府天章阁观书出诏目问天下利病
事宰相仓猝莫敢对公时参知政事独进
曰臣等皆待罪二府固已总万事而共谋
之不当下同诸生对策愿至中书条上既
退草数千言奏之后皆施用
初公言比有近幸之人多缘内降得横恩宜
因大祀之后斥绝以新圣政于是 帝别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为手诏与赦书同降
公间言 祖宗收方镇之权尝欲畿甸蓄禁
兵四十万今所蓄不精且多外补戍更非
彊夲之埶又武臣用恩幸者多得仕边要
而孤寒者常在东南至老无恩泽公乃作
科条均其所入官而恩幸者滋不说
皇祐中宋元宪公请置家庙下两制礼官议
以为庙室当灵长若身没而子孙官微即
庙随毁请以其子孙习三品阶勋及爵庶
常得奉祀不报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宋元宪公尝奏事而带宽误坠文书于地不
顾而行 仁宗呼内侍臣拾以与之议者
谓 仁宗有人君体宋公得大臣体
宋郑公初名郊字伯庠与其弟祁自布衣时
名动天下号为二宋其为知制诰 仁宗
骤加奖眷便欲大用有忌其先进者谮之
谓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又曰郊者交也
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祥 仁宗
遽命改之公怏怏不获巳乃改名庠字公
序公后更践二府二十馀年以司空致仕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兼享福寿而终而谮者竟不见用以卒可
以为小人之戒也
宋元宪公尝曰残人矜才逆诈恃明吾终身
不为也
王侍郎古说元宪宋公以言者斥其非才罢
枢相守洛有一举人行橐中有不税之物
为仆夫所告公曰举人应举孰无所货之
物未可深罪若奴告主此风不可长也寮
属曰犯人乃言官之子也意欲激其报之
公不荅但送税院倍其税仍治其奴罪而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遣之
宋元宪雍雍然有德之君子也既参大政朝
廷无事庙堂之上日阅文史后既登庸天
下承平日久尤务清静无所作为有为者
病之公尝自谓时贤多以不才诮我因为
自咏诗曰我夲无心士终非济世才虚舟
人莫怒疑虎石当开蚊负愁山重葵倾喜
日来欲将嘲强解真意转悠哉
宋元宪公初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可否用
是斥退及再登用遂浮沉偷安云
卷三十五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