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名臣言行录-宋-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十一卷
    丞相范忠宣公
  公名纯仁字尧夫文正公之次子以恩
  补太常寺太祝中皇祐元年进士第知
  汝州襄城开封府襄邑县治平中为江
  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出通判安州徙知蕲州历京西提点刑
  狱陜西转运使召还同知諌院修起居
  注判国子监出知河中府徙成都府路
  转运使降知和州加直龙图阁知庆州
卷四 第 1b 页
   夺职知信阳军徙齐州管句西京留守
   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元丰八年复职知
   庆州召还充侍讲又除给事中元祐元
   年拜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
   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以观文殿
   学士知颍昌府进大学士知太原河南
   颍昌府召还复为右仆射又罢知颍昌
   河南府改陈州落职知随州再贬武安
   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以光
   禄卿分司南京不数月以观文殿大学
卷四 第 2a 页
  士中太一宫使召以疾不赴薨年七十
  五 徽宗书其碑额曰世济忠直之碑
文正公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
 觏之徒与公从游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
 分不寝后公贵夫人犹收其帐顶如墨色
时以示诸子孙曰尔父少时勤学灯烟迹
(言行/录)
再调官皆不赴文正公遣之公曰纯仁岂可
 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耶虽近亦不能朝
 夕在侧遂终养焉(言行/录)
卷四 第 2b 页
丁文正公忧四方无所归朝廷特为给所居
 官俸仍借官屋居于许州文正公平生好
 施捐馆之日家惟四壁公居丧中兄嫂弟
 妹聚族七十口约巳粗粝上下均一内外
 无间言饮食居处人不堪其忧哀毁骨立
 庐墓下与役夫同等而食(言行/录)
知襄城县伯兄久病心疾公承事照管汤药
 饮食居处衣服必躬必亲如孝子之事严
 父贾文元守北都辟掌机密召编校秘阁
 书籍皆以兄病辞不赴富文忠公责之曰
卷四 第 3a 页
 台阁清资人岂易得小官出常调亦难事
 何必苦辞公曰富贵有命(言行/录)
襄城之民素不事蚕织鲜有植桑者公患之
 因民之有罪而情轻者使植桑于家多寡
 随其罪之轻重后按其所植荣茂与除罪
 自此人得其利公去民怀之不忘至今号
 为著作林著作公宰县时官也(言行/录)
知襄邑县县宇学校仓廪驿舍皆一新之又
 营学田择乡之贤者以教其人听政之暇
 时一至学亲劝诱之(言行/录)
卷四 第 3b 页
县有牧地每岁卫士纵牧马践民田百姓病
 之而县令不敢谁何公下车恩威著于上
 下百姓知公可赖一日民有诉卫士纵马
 食田者公捕而杖之卫士校长申殿前司
 殿前司申枢密院有旨劾公公申中书曰
 非不知卫士非畿邑小官所敢刑然养兵
 出于二税二税出于民田卫士牧马而侵
 食民田则二税将使何从而出哉身为县
 令职在养民若坐视而不恤安用县令哉
 章上特免罪仍令畿邑兼管句牧地自公
卷四 第 4a 页
 始也(言行/录)
旱久不雨公度将来必阙食遂尽籍境内客
 舟召其主而谕之曰民将无食尔等啇贩
 唯以五榖贮之于佛寺中候阙食时吾为
 汝主粜众贾从命运贩不停以至春首所
 蓄无虑十数万诸县饥独境内之民不知
 也(言行/录)
公为侍御史时方议濮安懿王典礼大臣与
 从官异论公言 陛下亲受 仁宗诏而
 为之子与前代入继之主不同请如从官
卷四 第 4b 页
 议继与御史吕诲等更入论奏不听则皆
 纳告牒家居待罪既而内出 皇太后手
 书尊王为皇夫人为后公复言 陛下以
 长君临御奈何使命出房闼异日或为权
 臣矫托之地非人主自安计时巳诏罢追
 尊趣公就职公犹以言不尽用请去益坚
 上不得巳出公通判安州公在台数言人
 所难言及争濮王事引谊据经语斥大臣
 尤切繇是名震天下(曾子开/撰墓志)
神宗初即位慨然有追迹先王内脩政事外
卷四 第 5a 页
  攘夷狄之志得王荆公任之多所更张公
  自还朝即劝 上毋开边隙(言行录曰自陜/西转运副使召)
(还/神宗问曰卿在陜西久主漕挽必精意边事城/郭甲兵粮储如何公对曰城郭粗完甲兵粗修粮诸)
(粗备/神宗愕然曰卿才能如此朕所倚赖而职事/皆言粗何也公徐对曰粗者未精之辞如是足矣臣)
(愿/陛下无深留意于边事恐边臣观望要功生事/结衅夷狄残害生灵耗竭财用糜费爵赏不惟为今)
(日目前之害又将贻他时意外之忧臣愿/陛下究/孟子交邻之道修孔子来远之德使好生之德洽于)
(夷狄彼将爱戴/陛下如父母虽其酋首/桀傲欲侵侮我疆其徒亦不为之用也)又进言
  变改法度人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
  是图愿 陛下图不见之怨 上曰何谓
  不见之怨公曰古人所谓天下之人不敢
卷四 第 5b 页
  言而敢怒者是也 上善之令条古事可
  为戒者以闻公作尚书解以进及为諌官
  前后为上言以休兵省事节用富民进君
  子退小人爱人材申公论为急崇聚敛事
  苛刻亲谗佞任偏听为戒大则廷论小则
  疏达未听则连章累牍不苟止其于君子
  小人之际尤反复激切无所讳避尝论富
  韩公在相位不当数移疾杜门自为形迹
  吕诲不当罢御史中丞李师中不可守边
  薛向不可发运使向行均输法于六路必
卷四 第 6a 页
 将掊克生民敛怨基祸它所开陈类如此
 上方锐于求治又言道远当驯致事大难
 速成人材不可遽求积敝不可顿革自古
 人君欲事功亟就必为憸佞所乘不可不
 察公雅与荆公厚善至是数言其以五霸
 富国疆兵之术惑误人主失天下望既而
 刘琦钱顗孙昌龄同时罢御史公又言琦
 等一言柄臣遽以罪绌今在廷阿附者众
 奈何 陛下更以法驱之益指切荆公并
 及它大臣词气甚厉上察其忠留章弗
卷四 第 6b 页
 下而公请去不巳至阖门不出乃罢諌院
 留修起居注公固辞执政或遣所亲谕公
 速起且除知制诰矣公曰是以利訹我也
 言不用万钟于我何加焉录所上章纳中
 书门下执政见之怒出知河中府(墓志○/又闻见)
(录云熙宁中朝廷有生老病死苦之语时王荆公改/新法目为生事曾鲁公以年老依违其间富韩公称)
(病不出唐质肃与荆公争按问欲举理直不胜疽发/背死赵清献唯声苦时范忠宣公为谏官皆劾之言)
(荆公志在近功忘其旧学富公谋身过于谋国曾公/赵公依违不断可否忠宣每曰以王介甫比莽卓过)
(矣但急于功利/遂忘素守耳)
权成都府路转运使兼领农田水利差役事
卷四 第 7a 页
 公以新法于民不便反复论奏戒约州郡
 未得遽行安石怒公沮格新法使门下人
 捃摭公私事然卒不能得(言行/录)
环庆大饥帅守坐不职罢去以公代之过阙
 入对 神宗见公甚喜曰卿父在庆甚有
 威名卿兵法必精公对曰臣素儒家未尝
 学兵法又问卿纵不学兵法卿久随侍在
 陜西必亦详熟边事公对曰臣随侍时年
 幼并不复记忆兼今日事体与昔时不同
 且臣不才 陛下若使完缮城垒爱养百
卷四 第 7b 页
 姓臣策疲驽不敢有辞若使臣开拓封疆
 侵攘夷狄则愿别择才者因遂力辞上
 不许公到庆州饿殍满路官无榖以振恤
 公欲发常平封摏粟麦振之州郡皆欲俟
 奏请得旨而后散公曰人七日不食即死
 何可待报诸公但勿预吾宁独坐罪时一
 路荐饥耕牛杀尽五榖绝种官储有限方
 惧未有以继会是秋蓬生蔽野而结实如
 粟可食所收狼戾民食之馀公令官籴所
 收尚不赀又于邻路市耕牛榖种计户口
卷四 第 8a 页
 分贷蕃汉人户兼以人力垦耕布种甚广
 遂大有年或言公禀贷过多而无活人之
 实朝廷疑之遣使按治民间闻之争先输
 官比使至无负者诏使得丛冢于邠宁间
 喜曰全活不实之罪于此得矣发冢数骸
 藉其数上之诏委夲路监司穷治实前帅
 楚建中所封也与公殊无干涉朝廷迁治
 建中罪公连上疏云建中当饥俭之初循
 守法令申请措置之间不免有殍死者比
 之臣来继其法度已成之后故得一意赈
卷四 第 8b 页
 恤偶免流亡况建中巳坐罪罢去今缘按
 臣而又及建中是一罪而再刑也建中犹
 赎铜三十斤(言行/录)
属郡流人道庆称冤按得冤状郡将种诂讼
 公挟情变狱诏移狱比郡出御史治之逮
 公就对部人数万号泣遮道童儿相率诵
 诗随之久乃去狱成古坐诬告抵罪公犹
 以它事夺职知信阳军(墓/志)
移知齐州齐为山东剧郡屠贩劫盗无虚日
 人或勉公曰公为政素宽然齐民凶悍性
卷四 第 9a 页
 好剽劫以严治之犹不能戢若一以宽恐
 不胜其治矣公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治
 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
 道也齐有两司理院囚系常满多屠贩盗
 窃而督赏者公曰此何不责保在外使之
 输纳耶通判州事起白公曰非不知此第
 以此辈凶暴释之不旋踵复紊官司矣公
 曰终当如何曰往往待其自以疾毙于狱
 中是亦与民除害耳公蹙然曰法不当死
 而在位者以情杀之岂理也耶遂尽呼出
卷四 第 9b 页
 立于庭下戒饬之曰尔辈为恶不悛在位
 者不欲释汝惧为良民害复紊官司也汝
 等若能悔过自新我欲释汝皆叩头曰敢
 不佩服教令遂释之欢呼而出转相告语
 是岁犯法者减旧岁之半(言行/录)
录事参军宋儋年中毒暴卒公得罪人置于
 法初宋君因会客罢是夜门下人遽以疾
 告公遣家人子弟视其丧事宋君小殓口
 鼻血出漫污幎帛公疑其死不以理果为
 宠妾与小吏为奸付有司按治具伏因会
卷四 第 10a 页
客置毒在鳖䏑中公曰䏑在第几巡岂有
中毒而能终席耶命再劾之宋君果不嗜
鳖䏑为坐客所并乃客散醉归置毒酒杯
 中而杀之罪人觊他日狱变为逃死之计
也人以为公发擿奸伏如神明若非遇公
 则宋君之冤无以申于地下矣(言行/录)
公判留台时一时耆旧多在洛公与司马公
 皆好客而家贫相约为真率会脱粟一饭
 酒数行过从不间一日洛中誇以为胜事
(行/状)
卷四 第 10b 页
除给事中时 哲宗 宣仁太后共政司马
 温公入相首改差役法公闻之谓人曰此
 事当熟讲而缓行不然滋为民病且宰相
 职在求人变法非所先也还朝力为温公
 言之温公有所建请公复言宰相当虚心
 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巳出谋自巳出则謟
 䛕得乘间迎合而正士将卷怀退避是时
 初改熙宁案问自首法公奏立文太深又
 言四方奏谳大辟有司一以八年十一月
 诏书从事坐死者视旧数倍非先王宁失
卷四 第 11a 页
 尽不经之意盖公虽与温公同志及临事
 有所矫正类如此于是人皆服公平直且
 知前于荆公非苟为异也(墓志○又言行录载/公与温公手东曰蒙)
(示奏藁益见公之存心然公既知纯仁不欲速而示/之以益坚之削盖欲使知其罪而默默耳默默何难)
(人人皆能不止能默亦可赞公使公喜而自容于门/下何用犯公怒而喋喋也若果如此则是纯仁不若)
(少年合介甫求早富贵也何用白首强颜于此媚公/求合哉惟其如此所以误公一顾而提携至此惟公)
(怜其诚而/深察为幸)
司马温公欲令进士召朝官保任然后应举
 又更贡举法公曰举人难得朝士相知士
 族近京犹可寒远之人尤不易矣兼仐之
卷四 第 11b 页
 朝士未必能过京官选人京官选人未必
 能如布衣徒令求举未必有益既欲不废
 文章则杂文四六之科不如设在众人埸
中不须别设一科也孟子恐不可轻犹黜
 六经之春秋矣温公从之(言行/录)
除兼侍讲公语人曰国之夲在君君之本在
 心人君之学当正心诚意以仁为体使邪
 僻浮薄之说无自而入然后发号施令为
 社稷宗庙之福岂务章通句解以资口舌
 之辩哉及在经筵进讲必反覆开陈其说
卷四 第 12a 页
归于人君可用而后止(言行/录)
同知枢密院事初公还自庆两宫亟遣中使
 赐太官膳出手诏问禦备西戎之策公请
 罢兵弃地因使归所掠汉人执政持之未
 决会公入枢府复申前议又请予地之外
 归一汉人予绢十两事皆施行既而夏人
 未顺公请陜西一郡自效不许会边臣俘
蕃酋鬼章以献两宫归功辅臣褒赐异甚
 公请诛鬼章塞上以谢边人而议者欲致
 其子收河南故地故赦不杀其后又欲官
卷四 第 12b 页
之公复固争然鬼章子卒不至(墓/志)
公自为执政务以博大开上意忠笃革士风
 在枢府时言者攻章惇邓绾公皆力为救
 解因言臣尝为绾诬奏坐黜今日所陈恐
 录人之过太深实系国体 两宫感悟即
 日遣中使手诏嘉纳因下诏书前日希合
 附会之人一切勿问言者亦勿复以言既
 而在廷颇分朋党论议多出私意浸润之
 说稍行学士苏轼草策问题或言引用不
 当韩维罢门下侍郎补外公奏轼无罪维
卷四 第 13a 页
 心国家弗避嫌谤不可因谮言绌及在相
 位諌官王觌坐论朋党贬公复为辨君子
 小人朋党之异因极言前世朋党之祸并
录欧阳文忠公朋党论以进(墓/志)
前宰相蔡确坐诗语讥讪帘中台諌章疏交
 上必欲朝廷诛殛宰执侍从皆为当然公
 独以为不可遂于帘前开陈方今 圣朝
 宜务宽厚不可以语言文字之间暧昧不
 明之过诛窜大臣今日举动宜与将来为
 法式此事甚不可开端也宰臣奏蔡确党
卷四 第 13b 页
 人甚盛不可含胡不问公面奏以为朋党
 难辨却恐误及善人此事正宜详审不可
 容易继入奏曰切以朋党之起盖因趣向
 异同同我者谓之正人异我者疑为邪党
 既恶其异我则逆耳之言难至既喜其同
 我则迎合之佞日亲以至真伪莫知贤愚
 倒置国家之患何莫由斯至如王安石止
 因喜同恶异遂至黑白不分至今风俗犹
 以观望为能后来柄臣固合永为商监今
 来蔡确不必推治党人旁及枝叶臣闻孔
卷四 第 14a 页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则是举用
 正直而可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
 迹矣何烦分辨党人或恐有伤仁化公初
 与诸公议蔡确之命唯左丞王存与公相
 恊是日 上前方开陈论列之际诸公画
 可皆不顾公而先退公独留身因揖王存
 上前论之益坚 宣仁怒卒贬确新州言
 者交章击公党确公遂以疾请外即日以
 公知颍昌府王存知蔡州(言行录〇又闻见/录云元祐三年有)
(吴处厚者以蔡确题安州车盖亭诗来上以为谤讪/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确以吾比武后当重谪吕汲)
卷四 第 14b 页
(公为左相不敢言忠宣乞薄确罪不从初议贬确新/州忠宣谓汲公曰此路荆棘巳七八十年吾辈开之)
(恐自不免汲公又不/敢言忠宣因乞罢政)
先是河上所科夫役许输钱免夫上下皆以
 为便公独忧曰民力自此愈困矣或曰每
 岁差夫一丁费万钱今以七千免一丁又
 免百姓奔走执役之劳岂不便乎公曰每
 岁差夫虽曰万钱然随身者不过三千又
 得一丁就食于官今免夫所出七千尽归
 于官矣民又俨然坐食于家盖力者身之
 所出钱者非民所有今舍其所有而征其
卷四 第 15a 页
 所无民安得不病此一事富民不亲执役
 者以为便穷民有力而无钱者非所便也
 又况差夫必计其的确合用之数纵使所
 差倍其所役则力愈众民愈不劳矣今若
 出钱以免夫虽三分之工亦可以取十分
 免夫钱其弊无由致察又从来差夫不及
 五百里外今免夫钱无远不届若遇掊克
 之吏则为民之害无甚于此(言行/录)
知太原府河东土狭民众惜地不葬其先公
 遣属僚收无主烬骨别男女异穴以葬又
卷四 第 15b 页
 檄一路诸郡皆仿此不可以万数计刻石
 以记岁月(言行/录)
复拜尚书右仆射因入谢帘中宣谕曰或以
 谓卿必先引用王觌彭汝砺卿宜与吕大
 防一心公对曰此二人实有士望臣亦知
 之臣终不敢保位蔽贤更望 陛下加察
(行/状)
公前为相时有司请归河故道二三大臣主
 其议公独争以为壅水使高必难成功况
 今公私匮乏当缓其役朝廷为出近臣往
卷四 第 16a 页
 视还奏如公言主议者不怿密启以手诏
 督趣公复固争 两宫悟为收还手诏公
 既罢而河役复兴调发至颍昌公又上疏
 极论 两宫然之而役犹不辍及公再相
 又遣从官御史经度不能易前说然主议
 者必欲成之后虽暂归故道巳而复决人
 力为之大敝至于今未复也(墓志〇又谈丛/元祐执政议河)
(为两说文潞公安枢密焘主故道范丞相王左丞存/主新道士大夫是故者见文安是新者见王范持两)
(可者见/四公也)
宣仁寝疾宰辅入问 后留忠宣曰卿父仲
卷四 第 16b 页
 淹可谓忠臣在 章献朝劝 后尽母道
 在 仁宗朝劝 帝尽子道卿当似之(闻见/录)
上方亲政于大臣中注意独厚有密荐人材
 者辄以质于公又尝问先朝法度公悉心
 以对无所回隐因劝上(御/名)择执政台諌
 官且言 仁宗朝委事执政而台諌实参
 论议可以为法然不可用非其人 上嘉
 纳之(墓/志)
一日三省同登苏辙独进 上前论殿试策
 题因引汉昭变更武帝法度事哲宗怒
卷四 第 17a 页
 曰安得以汉武比 先帝辙再拜而退曰
 臣引用失当容臣待罪公奏曰汉武雄才
 大略史无贬辞又辙所论非异同正欲救
 巳行之言望 陛下宣住苏辙尚书右丞
 邓润甫越次言曰 先帝法度为司马光
 苏辙坏尽公曰不然法本无弊弊则当改
 上曰人谓秦皇汉武公奏苏辙之所论事
 与时也非人也辙卒得罪去(闻见录云李清/臣首建绍述之)
(议多害正人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卿安得以秦皇汉武上比/先帝苏公下殿待罪吕)
(汲公等不敢仰视忠宣从容言曰史称武帝雄材大/略为汉七制之主盖近世之贤君苏辙果以比/先)
卷四 第 17b 页
(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不当如诃叱/奴仆/哲宗怒少霁罢朝苏门下举笏以谢忠宣曰)
(公佛地位中人也苏公与忠宣同执政忠宣/寡言苏公平昔若有所疑至此方知其贤)时士
 大夫观望多诬诋垂帘时事人情大恐公
 以明道二年五月癸酉诏书上之曰望
 陛下稽仿而行以戒薄俗巳而狂人赵天
 启作拟试策传播中外御史章疏稍取以
 为用公又言今狂妄诋讦者巳多容之则
 累圣孝惩之则恐塞言路不若以诏书禁
 约一遵 仁宗故事寻以天启在元祐中
 尝上书龙熙宁元丰政事为非道编管邓
卷四 第 18a 页
 州公亦求去不许全台言苏轼行吕惠卿
 告词讪谤先帝有旨落职知英州公疏曰
 熙宁法度皆惠卿附会王安石建议不副
 先帝爱民求治之意至垂帘之际始用言
 者特行重窜今巳八年矣言者多当时御
 史何故畏避不即纳忠而方有是奏岂非
 观望耶客省副使高士敦以 太皇太后
 恩特旨改官苏辙谪知汝州御史来之邵
 言士敦任成都钤辖日不法事又论辙所
 谪太近公言之邵为成都路监司士敦有
卷四 第 18b 页
 犯自当按发辙与政累年之邵巳作御史
 亦无纠正今乃继有二奏其情可知(行/状)
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
 諌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諌官当用正人杨
 畏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
 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盖 上
 初召忠宣畏尝有言 上不行忠宣故不
 知也忠宣因乞罢政 上不许后杨畏首
 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闻见/录)
公在相位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所荐
卷四 第 19a 页
卷四 第 20a 页
卷四 第 21a 页
(命家人促装/以待谪命)
公在随几一年州事毫发必亲客至谈笑终
 日无倦色公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因上
表乞致仕章惇戒堂吏不得上盖惧公复
有指陈终移 上意遂贬公武安军节度
副使永州安置命下公怡然就道切戒子
弟不得小有不平意曰不见是而无闷尔
 曹勉之人或谓公为近名公闻而叹曰七
 十之年两目俱丧万里之行岂其欲哉伹
 区区爱君之心不能自巳人若避好名之
卷四 第 21b 页
 嫌则无为善之路矣(行状○又闻见录云永州/命下忠宣欣然而往每诸)
(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贬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
(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与司马公)
(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合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
(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愧而死诸子遂止)
公在永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撗逆人莫能
 堪而公不为动亦未尝含怒于后也(墓/志)
公到永日课儿孙诵书躬亲教督常至夜分
 在永三年终始如一至于饮食居处人不
 堪其忧公未尝兴一念每对宾客唯论圣
卷四 第 22a 页
贤脩身行巳馀及医书方药他事一语不
持口而气皃益康宁如在中州时(行/状)
上皇即位之初钦圣皇太后同听政忠宣公
 自永州先以光禄卿分司南京邓州居住
 盖二圣欲用公矣遣中使至永州赐茶
 药密谕曰 皇帝与 太皇太后甚知相
 公在先朝言事忠直今虚位以待相公不
 知目疾如何用何人医治只为左右有不
 是当人阻隔相公公顿首谢又曰 太后
 问相公官家即位行事如何天下人何说
卷四 第 22b 页
 公曰老臣与远方之人唯知鼓舞圣德又
 曰天下有不便事但奏来公曰敢不奉诏
 又曰邓州且去否公曰巳出望外如归乡
 里又曰离阙下日 二圣再三言 太后
 在宫中 皇帝在藩邸甚知相公是直臣
 公感泣不巳俄复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
 使召赴阙供职而公病诏书有岂唯尊德
 尚齿昭示宠优庶几鲠论嘉谋日闻忠告
 之语公捧诏泣曰 上果用我矣目明全
 失风痹不随恩重命轻死有馀责上又
卷四 第 23a 页
  遣中使赐银合茶药促公入觐仍宣渴见
  之意公曰老臣命薄虚蒙圣眷乞归颍昌
  养疾 上不得巳许之每见辅臣问安否
  乃曰范纯仁得一识面足矣公复告老不
  允诏至公巳薨矣上与 皇太后震悼
  出涕先是公疾革精识不乱诸子侍侧口
  占遗表凡八事命门生李之仪次第之(言/行)
(录载此表略云盖常先天下而忧期不负圣人之学/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资以事君又曰若/宣仁)
(之诬谤未明致保佑之忧勤不显夲权臣务快其私/忿非/泰陵实谓之当然以至未究流人之往愆悉)
(以圣恩而特叙尚使存殁犹污瑕疵又复未解彊埸/之严几空帑藏之积有城必守得地难耕凡此数端)
卷四 第 23b 页
(愿留/圣念)诸子以其所言皆朝廷大事且防后患
 以公口占画一缴申颍昌府用府印寄军
 资库及将葬之仪又作行状论公平生立
 朝行已大节蔡京用事小人附会言公之
 子正平等撰造中使至永州传宣圣语以
 为遗表非公意也正平与之仪皆下御史
 狱捶楚甚苦正平之仪欲诬服其传宣中
 使独不服曰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
 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遣使受圣语籍
 中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夲有御宝
卷四 第 24a 页
 如所言又验内东门受圣语籍亦同又下
 颍昌府取正平所缴纳遗表八事皆实狱
 遂解正平犹羁管象州之仪羁管太平州
 正平之家死于岭外者十馀人独正平遇
 赦得归不出仕终身为选人蔡京者绍圣
 初为户部尚书欲结后戚向氏故奏展向
 氏坟寺事下开封府正平为开封府县尉
 往按视其地曰向氏寺地步巳足民田不
 可夺府以其言闻 哲宗怒京赎铜二十
 斤京由此恨正平故欲诬杀之呜呼使忠
卷四 第 24b 页
 宣公无恙相 上皇于初载天下岂复有
 今日之祸公既病不能朝 上皇始命相
 曰曾布与蔡京云(闻见/录)
公性夷易宽简弗以声色加人及谊所在则
 挺然不少屈诚心好善不为忮克尝曰吾
 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而巳繇是所至
 人归其仁而惮其正历事四世终始无间
言自为布衣以至宰相廉俭恭逊不少加
损政府恩锡屡斥以广义庄晚年南还贫
甚得赐辄均及属人前后任子恩多先疏
卷四 第 25a 页
 族故公殁之日幼子五孙未官(墓志〇又言/行录云公尝)
(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又戒)
(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巳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巳恕巳之心恕人不患不到)
(圣贤地位也亲族间有子弟请教于公公曰唯俭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终身佩服公)
(平生自奉食无重肉不择滋味粗粝每退自公易衣/短褐率以为常自少至老自小官至达宦终始如一)
(虽暑月燕居不去上服未尝跣足亦不挥扇/见子弟虽颠沛造次非加冠冕庄容不见)
 公尝曰人材难得欲随事有用则缓急无以
  应手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储之以待
  则如病者何故雅以人才为巳任每有荐
  引必先公议而及其至也内举有所不避
卷四 第 25b 页
 其不可则人君所主亦必争(行/状)
公教子弟曰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
 一 字要须造次颠沛必于是则所谓有为
 者亦若是耳岂不在人耶(行/状)
时西边儒帅有以威敌斥境请于公者手自
 荅曰大辂与柴车较逐鸾凤与鸱枭争食
 连城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不惟
 不能胜兼亦不可胜不惟不可胜虽胜亦
 非也(行/状)
子言范公尧夫之宽大也昔余过成都公时
卷四 第 26a 页
摄帅有言公于朝者朝廷遣中使降香峨
 眉实察之也公一日访予款语予问曰闻
 中使在此公何暇也公曰不尔则拘束已
 而中使果怒以鞭伤传言者耳属官喜谓
 公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谤请闻于朝公既
 不折言者之为非又不奏中使之过也其
 有量如此(程氏/遗书)
范公尧夫摄帅成都程子将告归别焉公曰
 愿少留纯仁将别子曰既别矣何必复劳
 舆卫遂行公使人要于路曰愿一见也既
卷四 第 26b 页
 见曰先生何以教我子曰公尝言为将帅
 当使士卒视巳如父母然后可用然乎公
 曰如何子曰公言是也然公为政不若是
 何也公曰可得闻与子曰旧帅新亡而公
 张乐大飨将校于府门是教之视帅如父
 母乎曰亦疑其不可故使属官摄主之也
 子曰是尤不可也公与旧帅同僚也失同
 僚之义其过小属官于主帅其义重曰废
 飨而颁之酒食如何曰无颁也武夫视酒
 食为重事弗颁则必思其所以而知事帅
卷四 第 27a 页
 之义乃因事而教也公曰若从先生言而
 不来则不闻此矣其喜闻义如此(遗/书)
正叔说尧夫对 上之词言 陛下富国强
 兵后待做甚以为非是此言安足谕人主
 如周礼岂不是富国之术存焉子厚言尧
夫抑 上富强之说正犹为汉武帝言神
 仙之学长年不足惜言岂可入圣贤之晓
 人不如此方拙如梁惠王问何以利国则
说利不可言之理极言之以至不夺不餍
(遗/书)
卷四 第 27b 页
科举取人不得间有得者自是豪杰之士因
 科举以进耳且资荫得官与进士得官孰
 为优劣以进士为胜以资荫为慊者此自
 后世流俗之论至使人耻受其父祖之泽
 而甘心工无益之习以与孤寒之士角胜于
 埸屋侥倖一第以为荣是何见识夫应举
 亦自寒士无禄不得巳籍此进身耳如得
 巳何用应举范尧夫最有见识然亦以资
 荫与进士分优劣建言于有无出身人衔
 位上带左右字不可谓无所蔽也其言曰
卷四 第 28a 页
 欲使公卿家子弟读书耳此意甚善但以
 应举得官者为读书而加奖劝焉则彼读
 书者应举得官而止耳岂真学道之人至
 如韩持国自是经国之才用为执政亦了
 得不可以其无出身便废其执政之才曰
 尧夫所别异者莫非此等人否曰执政不
 是合下便做亦自小官以次迁之如后来
 吴坦求等在绍圣中被駮了博士以无出
 身故也彼自布衣中朝廷以其学行赐之
 爵命至其宜为博士乃复以为无出身夺
卷四 第 28b 页
 之此何理也资荫进士中俱有人惟其人
 用之加一右字亦自沮人为善(龟山/语录)
元符末吕惠卿罢延安帅陆师闵代之有诉
惠卿多以人冒功赏者师闵以其事付有
 司未竟罢去曾布为枢密使素与惠卿有
隙特自太原移德孺延安盖德孺于惠卿
 亦有隙也德孺至取其事自治有自皇城
 使追夺至小使臣者德孺由是太失边将
之心议者谓有词于前政事巳在有司德
孺乃取以自治失矣德孺聪明过人而为
卷四 第 29a 页
曾布所使惜哉未几德孺亦以论役法罢
 如忠宣丞相则不然公帅庆阳时为总管
 种诂无故讼于朝上遣御史按治诂停
 任公亦罢帅至公为枢密副使诂尚停任
 复荐为永兴军路钤辖又荐知隰州公每
 自咎曰先人与种氏上世有契义纯仁不
 肖为其子孙所讼宁论事之曲直哉呜呼
 可谓以德报怨者也以德孺之贤于是乎
 有愧于忠宣矣(闻见/录)
绍圣初 哲宗亲政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
卷四 第 29b 页
 范丞相纯仁与清臣论事不合范公求去
 帝不许范公坚辞 帝不得巳除观文殿
 大学士判颍昌府召章惇为相未至清臣
 独当中书益觊倖相位复行免役青苗法
 除诸路常平使者惇至不能容以事中之
 清臣出知北京建中靖国初 上皇即位
 用韩忠彦为相清臣为门下侍郎忠彦与
 清臣有连故忠彦惟清臣言是听清臣复
 用事范右丞纯礼忠彦所荐清臣罢之刘
 安世吕希纯皆忠彦所重清臣不使入朝
卷四 第 30a 页
 外除安世帅定武希纯帅高阳张舜民忠
 彦荐为諌大夫清臣出之帅真定其所出
 与外除及不使入朝者皆贤士清臣素所
 惮不可得而用者忠彦懦甚不能为之主
 曾布为右相用范致虚諌疏云河北三帅
 连衡恐非社稷之福刘安世吕希纯同日
 报罢清臣亦为布所陷出知北京伯温常
 论绍圣建中靖国之初朝廷邪正治乱未
 定之际皆为一李清臣以私意幸相位坏
 之邪说既胜众小人并进清臣自亦不能
卷四 第 30b 页
 立于朝矣使清臣在绍圣初同范丞相在
 建中靖国初同范右丞刘安世吕希纯张
 舜民以公议正论共济国事则朝廷无后
 日之祸而清臣亦得相位享美名矣此忠
 臣义士惜一时治乱之机为之流涕者也
(闻见/录)
文正公四子长子少有大志不幸疾废公与
 叔季克世其家而公忧国爱君不以利害
 得丧贰其心刻意名节难进易退虽屡黜
 废志气弥励人以为有文正之风焉其在
卷四 第 31a 页
朝廷专务奖进人材故天下善类视公用
舍以为消长其论议平恕不为巳甚世谓
 使其言行于熙宁元丰时后必不至纷更
尽申于元祐中必无绍圣大臣雠复之祸
 今上虚巳待公天下亦幸公复用而公疾
 不能朝以至不起哀哉既病口授诸子遗
 奏数百言读者益叹其忠(墓/志)
曾文昭公铭公之墓曰远矣范宗陶唐其系
 更夏商周保姓受氏在晋宣子以告穆叔
 流非不长止曰世禄孰为不朽维后有人
卷四 第 31b 页
 若公父子再秉国钧有德有言百世弗泯
 公起诸生至位丞相一节不回虽老犹壮
 御史抗议公惟守礼諌垣建白公不言利
 封疆之事公曰休兵庙堂之论公则持平
 利害异趣公为砥柱爱恶相雠公为虚舟
 世夸以争公避不有众所惮行公惟恐后
 堂堂嶷嶷古社稷臣正色四世屡亨屡屯
 白首南迁纵心顺命巳僵复起 天子之
 圣有泽在民有谋在国寿非不多人以为
 啬惟其卓伟山高日赫归从先君嵩洛之
卷四 第 32a 页
 侧 帝念公贤形于诏墨后人来咨不假
 方册请视丰碑世济忠直
卷四 第 32b 页
卷四 第 32b 页
卷四 第 1a 页
   十之二
    安定胡先生
  先生名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累举不
  第年四十馀景祐初更定雅乐诏求知
  音者范文正荐先生白衣对崇政殿授
  秘书省校书郎范公使陜西辟丹州推
  官改湖州州学教授以殿中丞致仕皇
  祐中复召议乐授光禄寺丞兼国子监
  直讲嘉祐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
  仍治太学既而疾不能朝以太常博士
卷四 第 1b 页
  复致仕归老于家而卒
侍讲布衣时与孙明复石守道同读书泰山
 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
 问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
 读(曾孙涤/所记)
师道废久矣自明道景祐以来学者有师惟
 先生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而先生
 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
 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
 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
卷四 第 2a 页
为学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
 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
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
 以为太学法至今为著令(欧阳公/撰墓表)
先生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视
 诸生如其父兄诸生亦信爱如其子弟
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有欲明治道
 者讲之于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算数之类
 尝言刘彝善治水利后累为政皆兴水利
 有功(程氏/遗书)
卷四 第 2b 页
先生尤患隋唐以来仕进尚文词而遗经业
 苟趋禄利及为苏湖二州教授严条约以
 身先之虽大暑必公服终日以见诸生严
 师弟子之礼解经至有要义貇貇为诸生
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学徒千数
 日月刮劘为文章皆传经义必以理胜信
 其师说敦尚行实后为太学四方归之庠
 舍不能容旁拓步军居以广之五经异论
弟子记之自为胡氏口义侍迩英讲不以
讳忌为避(蔡端明撰墓志○又曾孙涤记云侍讲读/乾元亨利贞不避讳/上与左/右皆失)
卷四 第 3a 页
(色侍讲徐曰临文/不讳/上意遂解)
安定先生在湖学时福唐刘彝执中往从之
学者数百人彝为高第凡纲纪于学者彝
 之力为多熙宁二年召对 上问从学何
 人对曰臣少从学于安定先生胡瑗 上
 曰其人文章与王安石孰优彝曰胡瑗以
 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时王安石方在场
 屋脩进士业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
 文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
 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文也举
卷四 第 3b 页
 而措之天下能润泽其民归于皇极者其
 用也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夲而尚
 其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瑗
 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明体用之
 学以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馀年专切学
 校始自苏湖终于太学出其门者无虑二
 千馀人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
 教之夲皆臣师之功也 上曰其门人今
 在朝为谁对曰若钱藻之渊笃孙觉之纯
 明范纯仁之直温钱公辅之简谅皆 陛
卷四 第 4a 页
 下之所知也其在外明体适用教于民者
 迨数十辈其馀政事文学粗出于人者不
 可胜数此天下四方之所共知而叹美之
 不足者也 上悦(李廌/书)
先生弟子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
 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
 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
 也(墓/表)
侍讲当召对例须先就閤门习仪侍讲曰吾
 平生所读书即事君之礼也何以习为閤
卷四 第 4b 页
门奏 上令就舟次习之侍讲固辞 上
亦不之强卒许之人皆谓山野之人必失
仪及登对乃大称旨 上谓左右曰胡瑗
进退周旋举合古礼(曾孙涤/所记)
安定先生皇祐至和间为国子直讲朝廷命
主太学生馀千人先生日讲易予列诸生
执经座下先生每讲罢或引当世之事以
明之至小畜以谓畜止也臣止君也巳乃
言及中令赵公相 艺祖日 上令择一
任谏争臣中令具名以闻 上却之弗用
卷四 第 5a 页
 异日又问可任者中令复上前劄 上亦
却之如此者三仍碎其奏掷于地中令辄
怀以归它日复问中令乃补所碎劄子呈
于 上 上乃大悟卒用其人(麈/史)
胡先生瑗判国子监其教育诸生皆有法先
生每语诸生食饱未可据按或久坐皆于
气血有伤当习射投壶游息焉是亦食不
 语寝不言之遗意也程伊川曰凡从安定
 先生学者其醇厚和易之气望之可知也
 国子监旧有先生祠绍圣初林自为博士
卷四 第 5b 页
 闻于朝彻去(闻见/录)
公在 仁宗朝尝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
 岁吴育巳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
 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
 大明深义孙复而下皆明经旨臣曾任边
陲颇知武事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
 只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
 知制胜禦敌之术于武臣子孙中选有智
 略者三二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
 必有成效臣巳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
卷四 第 6a 页
卷四 第 7a 页
 荆公诗曰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收拾桷
 与榱皇祐末召先生为国子监讲书专管
 勾太学数年进天章阁侍讲犹兼学政其
 初人未甚信服乃使其徒之巳仕者盛晦
 之侨顾子敦临吴元长孜辈分治职事又
 令孙莘老觉说孟子中都士人稍稍从之
 一日升堂讲易音韵高朗指意明白众方
 大服然在列者皆不喜谤议蜂起先生偃
 然不顾也强力不倦以卒有立迄今三十
 馀年犹用其规模不废先生在学时每公
卷四 第 7b 页
私试罢掌仪率诸学子会于首善堂合雅
乐歌诗乙夜乃散诸斋亦自歌诗奏琴瑟
之声彻于外(吕氏家/塾记)
吕原明侍讲为廌言顷 仁皇时太学之法
宽简国子先生必求天下贤士真可以为
 人师者就其中又择其尤贤者委专掌教
导规矩之事胡翼之瑗初为直讲有旨专
掌一学之政文学行义一代高之既专学
政遂推诚教育多士身率天下之士不远
万里来就师之方是时游太学者端为道
卷四 第 8a 页
艺称弟子者中心悦而诚服之也胡亦甄
 别人物择其过人远甚人畏服者奖之激
 之以劝其志又各因其所好类聚而别居
 之故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
 好尚节义者皆使之以类群居相与讲习
 胡亦时召之使论其所学为定其理或自
 出一义使人人以对为可否之当时政事
 俾之折衷故人皆乐从而有成今朝廷名
臣往往胡之徒也(李廌/记)
客有话胡翼之为国子先生日番禺有大啇
卷四 第 8b 页
 遣其子来就学其子儇宕所赍千金仍病
 甚瘠客于逆旅若将毙焉偶其父至京师
 闵而不责携其子谒胡先生告其故曰是
 宜先警其心而后诱之以道者也乃取一
 帙书曰汝读是可以先知养生之术知养
 生而后可以进学矣其子视其书乃黄帝
 素问也读之未竟惴惴然惧伐性命之过
 甚悔痛自责冀可自新胡知其巳悟召而
 诲之曰知爱身则可以脩身自今以始其
 洗心向道取圣贤之书次第读之既通其
卷四 第 9a 页
义然后为文则汝可以成名圣人不贵无
 过而贵改过无怀昔悔第勉事业其人亦
 颖锐善学二三年登上第而归(李廌/记)
君在丹州建议更陈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
 田募土人为兵给钱使自市劲马渐以代
东兵之不任战者虽军校蕃酋亭鄣厮役
 以事见辄饮之酒访备边利害得以资其
帅府府多武人初谓君徒能知古书耳既
观君之所为不以异己翕然称之(墓/志)
安定授监某处作院既之官三日从容与老
卷四 第 9b 页
吏言制作利害以诚告曰器不精良由百
 工皆督以程课趣赴期会每苟简于事备
数而巳今欲革此敝莫若使工各尽其能
 竭其力每事必求精致仍不使之懈堕然
 后计其成而定以日力名数可也安定从
 其说工吏欣然赴功乐事兵器坚利大非
 前日比矣至今为作院法也此事关注闻
 之龟山(言行/录)
侍讲治家甚严闺门整肃尤谨内外之分儿
 妇虽父母在非节朔不许归宁先子年弱
卷四 第 10a 页
 冠常侍立左右宾至则供亿茶汤并有遗
 训嫁女必须胜吾家者娶妇必须不若吾
 家者或问其故曰嫁胜吾家则女之事人
 必钦必戒妇不若吾家则妇之事舅姑必
 执妇道(曾孙涤/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