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 1a 页 WYG0220-03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竟山乐录卷四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乐录三卷已无剩义其所以过为简覈者以从来乐书
多辞费翻害乐也故阅书千百卷而后成此录
然尚有先教谕浅说取
其论五声七始十二律十五声而假为问荅作通俗之
辞以明法其馀二变五变倍声半声与夫八十四调三
百六十五调之荒唐则前卷已悉不必再赘观者详之
卷四 第 1b 页 WYG0220-0329b.png
何谓五声曰宫商角徵羽也何谓宫商角徵羽曰一二
三四五也一二三四五何以名为宫商角徵羽曰欲代
其数而不得则强立名以代之如天地玄黄之为一号
二号三号四号也然则其名无义乎曰有岂惟有义兼
有形有度有方有位有气有候有声有色然皆所不道
一道及此则满纸簇簇无实济矣故只曰五声者五个
卷四 第 2a 页 WYG0220-0329c.png
声音谓一二三四五也
五声不并列原非横排五声是五层声耳人声有轻重
高低上下清浊而层次生焉五声者只五层声而轻重
高低上下清浊之究竟即尽于此故只称五声然则五
层外别无层次乎曰有如七声九声十二声十五声皆
是也有则何以只称五声曰人声层次虽多然只五声
而止如宫是第一声商是第二声从下而上从浊而清
从低而高从重而轻则宫是最下之一声商是次下之
二声角是半下半上之三声徵是次上之四声羽是最
卷四 第 2b 页 WYG0220-0329d.png
上之五声五层已毕若再加一层为第六层则其声虽
高于第五层而实则环转而仍归于第一层之位则其
声虽由最清最上而递有增加实则第一层之最下最
浊者与第六层之最清最上者高低齐一轻重均等呼
和相同吹搏各应则明是五声既周五声再起之数第
六即第一第七即第二第八即第三第九即第四第五
即第十其所以无第十者以歌曲之调止于九声若十
卷四 第 3a 页 WYG0220-0330a.png
声即出调而五声一周为五正声五声再周为五清声
第一为宫第六为宫清第二为商第七为商清第三为
角第八为角清第四为徵第九为徵清第五为羽而羽
声最高别无清声故五正四清亦只九声而止与曲调
九声之数正相吻合故无第十耳是七声者以五声而
加二变二变者变宫变徵然设而不用仍五声也九声
者以五正声而加四清声四清声者即五正声之清仍
五声也十二声者即十二律以五声加四清声为九声
又加二变声为十一声变宫有变宫清而变徵最高无
卷四 第 3b 页 WYG0220-0330b.png
变徵清与羽声同则又只加一变清声为十二声然三
变声仍设而不用原只九声而九声去四清仍五声也
若十五声者则人声之尽人声自至浊至至清凡十五
声而止故其法只从五声三周之而其声已尽仍五声
也然则七调九声十二律十五声只是五声故曰乐以
五声而止
然则何以谓七声曰五声层次相隔均等如宫商隔一
卷四 第 4a 页 WYG0220-0330c.png
寸则角徵羽亦隔一寸宫商隔二寸则角徵羽亦隔二
寸稍有参差即不和此定理也乃其事有不尽然者羽
宫相隔与商角相隔角徵相隔俱分寸均等而宫商之
间与徵羽之间俱倍之如有七寸之管于此第一寸是
宫字乃隔二寸而得商字则第三寸是商字矣第四寸
是角字第五寸是徵字乃又隔二寸而得羽字则第七
寸是羽字矣七寸之中独虚二六两寸然且即此两寸
中亦仍每寸有一声设而不用谓之二变则七寸原有
七个声特以去二变不用只用五声故曰仍五声耳大
卷四 第 4b 页 WYG0220-0330d.png
抵唐虞以后陈隋以前凡大乐清乐俱无用七声者用
即出调故韦昭注国语不晓七声以为文王武王所加
之声而汉后叙二变方位则又误列之宫徵之前是以
七声二变展转误解至北周武帝时始传龟兹七调谱
而自苏祇婆弹胡琵琶竟用二变搀入调中此即荆轲
易水为变徵之声北调所始而金元乐府则直开二变
名曰北调反以从来所用五声之调为南调南北相抵
卷四 第 5a 页 WYG0220-0331a.png
古人无是也故其谓七声者兼二变言之而二变不用
则仍是五声
夫二声既不用则曷不去此二声而必设七声曰二声
可不用然不可去也其不可去何也曰声可不用调不
可不用也大凡有一声即有一调有七声即有七调声
之所始而调生焉借有歌宫调者于此其声恰中此七
寸之第一寸则此二寸与六寸仍去而不用可矣万一
歌宫调者而其声恰与七寸中之第二寸相应则第二
寸为宫矣第二寸本不用之变宫而今为正宫而开而
卷四 第 5b 页 WYG0220-0331b.png
用之则环相为宫当即以第三寸之商反为变宫而闭
而不用至六七徵羽亦然是此七寸之管环相启闭无
一可去则此七寸之声亦环相用舍无一可去所谓七
声可不用七调不能不用也其不能去此二声者以七
调故也
然则七调与九声有辨乎曰七调以调九声以声七调
者五声之变故加之为每调之始九声者五声之复故
卷四 第 6a 页 WYG0220-0331c.png
加之为一调之成盖一调之中高下清浊每不能以五
层限则又于五层之外再加四层为四清声而声之高
下清浊以全合五层四层而九名焉若再加一层即出
调矣但此四层者虽加于五层而祇以五层之四复而
周之故曰四清声者即五正声之清仍五声也
然又有十二声者则又合七调九声而十二声出其间
焉七调去二声而两用之则为九声以羽无清声也七
调合二声而两周之则为十二声以羽无清声变徵亦
无清声也故五声倍之不为十声七调倍之不为十四
卷四 第 6b 页 WYG0220-0331d.png
调虽有九声十二声之殊而只是五声只是七调参错
之至归于齐一此之谓也
十二声即十二律也五声有宫商角徵羽五名十二律
有黄钟大吕太簇夹钟等十二名而七声九
声十五声不立名何也曰七声即七调即十二律也九
声者五声再周而缺其一十五声者五声三周而该其
全即五声也十二律既立名则七调可不立名五声既
卷四 第 7a 页 WYG0220-0332a.png
立名则九声十五声可不立名则是五声者以声立名
十二律者以调立名也然何不以七调立名而以十二
声立名曰七调不足该十二声十二律可该七调也总
是以七寸之管为准惟七寸之管有二寸不用故为五
声惟七寸之管通转之则七寸俱用遂为七声五声合
二变立七名目七调合正变与五清声立十
二名目总只一七寸之管而五声可该九声七声不能
该十二声则立十二名目而七声全焉总之五声至九
声是声七声至十二声是调向使五声可以完一调之
卷四 第 7b 页 WYG0220-0332b.png
声则不必再加四清而为九声七声可以全七调之声
则不必再加五声而为十二律若十五声则但极人声
之变而为言此又在声数调数之外非其要矣故曰五
声为经七调为纬七名目为经十二名目为纬此彰彰
者
十五声以人声之极数言之大凡人之为声合五声三
周而清浊高下已尽故曰十五声或于十五声上下各
卷四 第 8a 页 WYG0220-0332c.png
加半声合之为十六声故又有十六声之说若再加半
声则澌再加一声即嗄矣此在五声七调九声十二律
之外者故檃括言之则五声七音为声七调十二律为
调九声为曲调之数十五声为人声之数庶有伦脊矣
五声七调分之极明然何声入何调则千古梦梦焉如
宫声入宫调人皆知之
然焉得一诗而字字皆宫声焉得一
曲而声声皆宫调世无一音成一曲一声成一调者任
人作一诗每下字而清浊俱见任人歌一曲每出口而
卷四 第 8b 页 WYG0220-0332d.png
五声俱备若如竖儒所云首一字合宫声即是宫调则
字既难定声复鹘突假有神瞽于此就乐审声欲辨其
何宫何调而首字不幸适已歌过则任其唱叹宛转反
覆尽致将究不识为何物必歌者自诉曰顷宫字已歌
过则然后点首曰此是宫调是笑话也不意乐亡之后
而竖儒贸贸竟得此呆子之语如此
然则何以为宫调曰有七声于此以层列之从下数起
卷四 第 9a 页 WYG0220-0333a.png
则第四声为宫声有七寸之管于此以层划之从下数
起则第四寸为宫声所谓宫声者中声是也然而歌者
和者应者逐者人声乐器皆不能守此一声以为曲即
歌者和者应者逐者人声乐器亦不能择此一声以起
调然且即此一调中又必遍用他声他调高低清浊委
曲周遍而后得以成此曲然而百变而仍不失为宫声
者何也盖乐有一定之宫调自中声起递而上之至于
九声而止此一定宫调也然而无所附丽则即从箫笛
色谱以按之如箫笛色谱之四为中声为第一声则乙
卷四 第 9b 页 WYG0220-0333b.png
为变宫不用上为第二声为商尺为第三声为角工为
第四声为徵凡为变徵不用六为第五声为羽此五正
声也 箫笛色谱见第一卷于是又以四为第六声
为宫清则上为第七声为商清尺为第八声为角清工
为第九声为徵清共四清声而宫调终焉此
笛色宫调亦即乐曲宫调也所谓乐有一定之宫调是
也乃任歌一曲而其曲中之高下清浊偶合是调则即
卷四 第 10a 页 WYG0220-0333c.png
以是调应之而其顶调之字止于宫四任其抗而坠坠
而复抗而不能出乎宫四之外即为宫调中之宫调所
谓宫之宫黄钟之宫其顶调之字止于商上任其抗而
坠坠而复抗而不能出乎商上之外即为宫调中之商
调所谓宫之商黄钟之商其顶调之字止于角尺任其
抗而坠坠而复抗而不能出乎角尺之外即为宫调中
之角调所谓宫之角黄钟之角其顶调之字止于工徵
任其抗而坠坠而复抗而不能出乎工徵之外即为宫
调中之徵调所谓宫之徵黄钟之徵是调固一定而应
卷四 第 10b 页 WYG0220-0333d.png
之者仍百变也是以一调该众调也是乐调可易曲调
终不易也乃即以旋宫之法推之自乙声起递而上之
至于九声而止此一定调也按之笛色谱则以乙为
第一声为宫上为变宫不用尺为第二声为商工为第
三声为角凡为第四声为徵六为变徵不用四为第五
声为羽此五正声也于是又以乙为第六声为宫清尺
为第七声为商清工为第八声为角清凡为第九声为
卷四 第 11a 页 WYG0220-0334a.png
徵清共四清声而商调终焉此笛色商调亦即乐曲商
调也乃任歌一曲而其曲中之高下清浊偶合是调则
即以是调应之而其顶调之字止于宫乙任其抗而坠
坠而复抗而不能出乎宫乙之外即为变宫调中之宫
调所谓变宫之宫亦大吕之宫其顶调之字止于商尺
任其抗而坠坠而复抗而不能出乎商尺之外即为变
宫调中之商调所谓变宫之商亦大吕之商其顶调之
字止于角工任其抗而坠坠而复抗而不能出乎角工
之外即为变宫调中之角调所为变宫之角亦大吕之
卷四 第 11b 页 WYG0220-0334b.png
角其顶调之字止于凡徵任其抗而坠坠而复抗而不
能出乎凡徵之外即为变宫调中之徵调所谓变宫之
徵亦大吕之徵是以一定协无定也是以一该众也是
不易者也此旋宫之法也他仿此
宫调一清三浊虽一曲之中一高二高三高而四清之
中统不出宫清而宫调名焉若商调则两清两浊
卷四 第 12a 页 WYG0220-0334c.png
角调则一浊三清徵调则四清无浊旧有图记
歌诀不能全忆略附于此
要识宫曲一清三浊
六工尺上四 卑不踰尺高不越腹
四凡工尺乙 商之所记两浊两清
乙六凡工上 下从火立上用金成
上四六凡尺 何以为角三清一浊
卷四 第 12b 页 WYG0220-0334d.png
尺乙四六工 物作下止民乃上触
工上乙四凡 徵声最激全有四清
凡尺上乙六 宫悬甫接徵招可听
夫宫清顶调即为宫调商清顶调即为商调其说亦既
明析矣第顶调一声为是调最高之字虽与宋人起调
一声与起调一字之说稍有悬殊然起调一声重在起
声领调一声重在领声其为一声则同也以起字限调
则起字歌毕便不识为何调今以领声限调则领声已
卷四 第 13a 页 WYG0220-0335a.png
过其又知为某调乎曰不然起只一声领调字不止一
声也曲有高字即一句而屡及之况一调乎且调不止
于领调字也夫一定宫调则四为宫声若歌宫调曲则
起调一字反不必拘定宫四任歌之抗坠清浊限为九
声而宫四而下有羽徵角三声宫四而上有商角徵羽
四声合此九声以为宫调则不必歌至领调之字而从
九字中动荡曲折皆成此一调中转环之声故曰卑不
踰尺高不越腹正以为察宫调者但就此卑角高宫之
九声中聆其抗坠而其调瞭然不必听至掣调字也继
卷四 第 13b 页 WYG0220-0335b.png
此而商调则为下徵上商之九声又继此而角调则为
下羽上角之九声又继此而徵调则为下宫上徵之九
声无不皆然故曰下尺者工尺之尺即角尺也上腹者
腹为中声宫四中声也徵为火则为火立商为金则为
金成羽为物角为民则为物止而民触宫悬即宫徵招
即徵此皆不俟掣调而即知为调中之声者所谓领调
不止一声调中之声又不止于领调之字有如此
卷四 第 14a 页 WYG0220-0335c.png
然而宫字掣调即为宫调商字掣调即为商调则四字
调必是宫调上字调必是商调又何以曰还相为宫以
上字掣调者不称商调而反称宫调以为商之宫太簇
之宫此又何说曰调有死生其曰低可为高高可为低
宫有时而可为商商有时而可为宫者此调之生者也
若调之死者则此七声中高下次第现成排定不可略
作摇动少为更易但有时移高一层则此七声统高一
层移低一层则此七声统低一层盖宫商徵羽相距必
疏角徵羽宫相连甚密浸假以上字为宫则上字次声
卷四 第 14b 页 WYG0220-0335d.png
已隔二位自然是宫商相距之宫绝非商角相连之商
自然是宫调非商调矣即或工是徵调有时以工字为
宫则宫商相隔徵羽亦相隔其以工字掣调者可为宫
调焉知不即是徵调而亦断断是宫不是徵者以宫是
第一层低处相隔徵是第二层高处相隔迥不同也盖
调到死处是天地一定元音不鹘突不拟议不嫌猜不
彼我卜度不摇不动不可移易故足据也不然尔以为
卷四 第 15a 页 WYG0220-0336a.png
宫我以为商尔以为还宫我以为本商其不致市巷鲜
矣
或曰既知古乐则必知古音古音毕竟是冲穆夷澹荒
奥不中音节如今琴师操古曲一种沧沧落落不易入
耳者否曰不然大抵声音惟和调恺易圜便平善昔人
所称和平之音汉魏人所称清调平调唐人所称善平
弄者便是古乐其荒僻简奥冲夷澹泊以为矫异而不
善于耳不习于听不宛转流连于心坎之间总是今乐
何也三代歌曲不及七声祇以五声为转环故国语七
卷四 第 15b 页 WYG0220-0336b.png
声韦昭注不晓其义以为二变是文武所加则岂文武
以前唐虞夏商并无变宫变徵乎亦惟设之而不用故
不传也故史荆轲传有变徵之声则北人间一歌之以
为奇变此即北曲之所始而汉晋以后仍不晓其义至
隋时突厥皇后入中国有曰苏祇婆弹胡琵琶始闻七
调七声而当时尚疑其非是故陈隋以前不闻七音即
乐府钟石律吕皆无变宫变徵名色以致牛弘何妥苏
卷四 第 16a 页 WYG0220-0336c.png
夔辈极称淹博尚与郑译争执以为必无七音而郑译
所据则仍是胡琵琶所传之调故唐时乐官分番乐古
乐以七音为番乐五音为古乐相沿至金章宗朝则竟
以番乐为北调古乐为南调北调则七声并行二变交
作而南调则仅周旋于五声之间逮元而专尚北音致
设科取士单用北调至元末明初始有南曲行于世则
是古乐用五声今乐用七声凡和平宛转舂容乐易如
今吴人所传之南曲即古乐也其险奥荒澹冲僻夷穆
如道士念诵琴师所操之古曲纯以变声出调字攒簇
卷四 第 16b 页 WYG0220-0336d.png
成音即今乐也试问乐工审声自五声本调和平之音
与七声出调乖反之音二项之外有三项否自循蜚以
至今日自东以至西自南以至北并不能于五声七声
之外别有声音而古用五声而不知今用七声而不晓
犹谓古乐必冲拗今乐必和平舍本调正音以为靡靡
而反取乖反出调者以为古吾不知此乖反之音所为
导志气发幽滞宣性情通政事何在也嗟乎可叹已
卷四 第 17a 页 WYG0220-0337a.png
近世琴家以乖反为主东勾西劈时按时汎全不晓和
平二字安在祗拗声劣调以为能夫拗声劣调即二变
曲也二变者北曲也然则今之琴家亦金元北曲之馀
耳故北曲多散序少拍序今之琴亦多散声无拍声可
验少时广陵韩山人畺以琴游山阴蔡君子庄悦其声
而恶其无拍思以刌节节之每以掌按拍山人大怒推
琴而起曰此不足与言也时座客十许人皆名士子庄
从容曰此非古音也古凡乐必有节几见琴瑟无拍节
者虞书曰搏拊琴瑟以咏夫搏拊节乐器也琴无节搏
卷四 第 17b 页 WYG0220-0337b.png
拊谓何各点首是其言
仲山尝问制乐必有尺今历代所校辨诸尺
既已非是则将以何者为准曰只以今尺度之且无论
官尺民尺长尺短尺祗长则俱长短则俱短官则俱官
民则俱民便无错误盖钟磬大小原无限度如后人制
方响制云锣然其制皆齐一大则均大小则均小又如
制箫笛然其穴寸均等竹长则穴寸俱长竹短则穴寸
卷四 第 18a 页 WYG0220-0337c.png
俱短便无所不合今合乐者任大小方响短箫长箫皆
可倚曲则尺度不拘可知也或曰编钟有大小以十二
管推度为之则不然尝击水盏盏大小同而声不同云
锣方响亦然今宫悬编钟编磬亦皆无大小可验
竟山乐录卷四
卷四 第 18b 页 WYG0220-0337d.png
卷四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