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劄记-清-杨名时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210-04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劄记卷二
     礼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杨名时撰
论语

弟子章以行为先博文约礼则是以文为先显有两样
话头人多不察
贤贤是尊师之事人能亲贤乐善则伦理日明至性日
笃行有恒而言有物矣
重威是主敬工夫所以制其外也主忠信是存诚工夫
卷二 第 1b 页 WYG0210-0488d.png
所以培其根也内外交养是一串事程子云诚则无不
敬未能诚则必由敬以至于诚正首二节相先后之义
中庸谓戒惧以致中尊德性论语云脩德即此也至致
知力行则是中庸所谓慎独以致和道问学论语所谓
讲学徙义改过一边事此理境大关键拈出以俟体认
 古人之学只是诗书礼乐四者所谓四术也首章及
此章学字皆指此 主忠信句该中庸立心为己大学
卷二 第 2a 页 WYG0210-0489a.png
毋自欺俱在内 尽已为忠以实为信须合大学注循
物无违谓信观之方尽得信之量如子路之信尚未能
循物理而无违
或人两问俱是推求器小之故非专为管仲回护也
富与贵章盖言力行之事一节密似一节难似一节若
作现成语意恐非本旨 不处不去似大然较之终日
不违有难易之分
无适无莫语意是对有适莫而不合义者说至无适莫
而不能合义者天下亦有此一种人此是馀意
卷二 第 2b 页 WYG0210-0489b.png
一以贯之一是圣学原本惟其有本是以应用不穷注
云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
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物各
得其所者道之用也玩此可知一以贯之乃体立而用
行之谓注引程子论忠恕云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
忠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玩此则忠之为一恕之
为贯至为分明近多将一以贯之认为殊途同归直作
卷二 第 3a 页 WYG0210-0489c.png
贯而为一之云因此遂将忠恕二字不肯分贴一贯殊
无下落 曾子前此未曾著力于涵养其一段真诚之
念亦止是天资上带得夫子止是要他涵养此心以为
主宰则于精察力行处益有力若夫浑然一理地位此
圣人之心自然如此非欲曾子用力求至于浑然一理
之地也如中庸戒惧于未发以立大本则已发时慎独
之功愈得力矣 曾子于用处随事精察而力行之是
于恕上著力得多(子贡从事于学识亦是于穷理上著力居多)未知其体之
一是涵养之功尚有未纯于忠上犹未满其量也若满
卷二 第 3b 页 WYG0210-0489d.png
忠之量即一矣子又何必以一教之盖临事推心止是
恕平时主一是忠有平时之持养临事方能推心故曰
无忠儆恕不出若以临时之发于心者为忠此止是恕
未可竟算作忠今抹却忠字一段工夫境界反似无恕
做忠不出矣曾子为己诚身之学积于平日非是于忠
上全不著力但其用力却于恕分上较多或曰若是临
时之发于心者不为忠则临事推心所谓无根之恕亦
卷二 第 4a 页 WYG0210-0490a.png
算不得恕矣曰忠以全体大本言临时发于心者只是
由忠到恕过接处 忠字内敬义俱尽故曰发已自尽
则恕字已包在忠字内故程子曰未有忠而不恕者亦
未有恕而不忠者四书中如为人谋而不忠与人忠居
之以忠专言忠而恕在其中如云其恕乎藏身不恕专
言恕而忠在其中诚意正心脩身忠之事齐治平恕之
事一体一用一表一里对举而言之以发明一以贯之
之义
君子喻于义章 陆子静曰所喻由于所习所习由于
卷二 第 4b 页 WYG0210-0490b.png
所志程子曰惟其深喻是以笃好合此二说方见喻字
始末
夫子之文章章 章旨重教不躐等不重无隐
子文大约是天资高明悫谨之人高明故不介意于荣
辱得丧而予夺惟君悫谨故务终其事不以去位异视
尊君命敬君事是其忠也仁者无私心而当于理子文
立心行事恐于春秋大义犹有所违以语于心纯理得
卷二 第 5a 页 WYG0210-0490c.png
盖难言也更合微箕比千夷齐之称仁及诸贤之未许
其仁以求此节之解方有著落 无私当理合二义说
仁字方全子文所谋之政祗知有楚耳故直断以焉得
仁何足语于无私当理耶
三月不违仁仁安宅也心犹人之身也心至于仁犹人
居于宅中日至者一日内心至于仁出一日或不能无
间断月至者一月内心至于仁出一月或不能无间断
但未能至于一月之久者皆为日至未能三月之久者
皆为月至
卷二 第 5b 页 WYG0210-0490d.png
回也不改其乐颜子知天命之性克己以复之所以乐

仁者先难而后获为仁成熟后人归之以仁者之名天
报之以仁者之福此所谓获心上全不计较希望此所
谓后时说有未经体认以得仁之理为获字正解者夫
仁之理不可不得如尽力于孝不至得孝之理不休尽
力于忠不至得忠之理不休正是行道而必期有得于
卷二 第 6a 页 WYG0210-0491a.png
心有得而必欲其据而不失有何私念在内时文有理
亦足为累等句殊混
论语如樊迟问知问仁等章及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等
处皆不作天资偏胜解乐水乐山之仁知文贞公只从
程子体仁知之深意
脩德即居敬涵养所谓忠信质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忠言忠信行笃敬等事上章默识亦谓此也所谓一以
贯之之一即此也中庸所谓戒谨恐惧以立天下之大
本忠恕之忠所以行之者之一诚则明矣之诚尊德性
卷二 第 6b 页 WYG0210-0491b.png
之事皆是孟子所谓持志亦谓此讲学致知之事孟子
所谓知言徙义改过力行之事孟子所谓集义养气
艺不离道德仁游即在志据依之后
朱子论子君事云若只问夷齐何人也曰古之
贤人也亦未见分晓所谓贤人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
亦如何便见得出处一时皆当岂无怨悔处又云夫子
谓夷齐是贤人恐贤者亦有过之者于是问以决之谓
卷二 第 7a 页 WYG0210-0491c.png
此事是义理合如此否如其不必让而让之则未必无
怨悔之心矣夫子告以求仁而得仁者谓是合恁地若
不恁地是去仁而失仁矣集注以怨为怨失国朱子他
说未曾及此 太史公以伯夷之穷饿疑天道不知伯
夷之饿乃其所以求仁正见世变而道不变当其时伯
夷若肯归周周固将高爵厚禄以待之矣伯夷求仁而
弃爵禄此正忠孝天性之所以常存人心所赖以不死

谓之吴孟子谓之二字独大士先生文解得不错君
卷二 第 7b 页 WYG0210-0491d.png
虽愚安肯自露破绽耶 苟有过人必知之夫子只是
直任为过而不辞若作微辞为自家回护即非
让商之说谓泰伯一立则天下即归泰伯将欲辞之而
不能故早见及此而让而不居是延商祚及百年者皆
泰伯忠贞之所留也夫惧己之德泽及民恐天与人归
致失臣节似揆之舜禹文王之事有未必然者且既即
侯位而尽其忠贞如文王之事殷岂害臣节此让商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0210-0492a.png
说或有未安也至让周之说则曰泰伯欲遂父志再传
可成王业泥天下二字取解以当日之事势及圣人之
立心推之尤多未合玩夫子本意只是称其能让国于
弟以成父志而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上以全其父之慈
下以成其弟之友视伯夷之让尤为尽善故称之为至
德见其能全天伦而不伤耳因周后有天下故云以天
下让特据已然而言非泰伯知文王之将有天下而让
以成之也
三省是曾子精察力行处(是恕)三贵是其居敬涵养德性
卷二 第 8b 页 WYG0210-0492b.png
(是忠)工夫至此愈密容貌颜色辞气最是日用寻常无
时无处可离更不比三省是三桩事 操存省察一时
并到不分两候明于中庸首章之义便知 出辞气等
未尝离省察克治工夫然是小心著力不算力行
颜子去圣未达一间其心皇皇焉不至圣人之域不止
也故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有若无实若虚犯焉而不校
诚见道体无终穷去私而不遗馀力也颜子可谓大勇
卷二 第 9a 页 WYG0210-0492c.png
矣从事久之而其天复故能乐也圣门惟曾子知之是
以喟然叹曰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人知颜渊之所以
从事于斯则知颜渊学圣之勇矣
大哉尧之为君章注中德字本兼体用言之无能名者
言其广大而难以形容也观注自明若但谓帝德深微
难以窥测则于则天之义有挂漏矣 尧则天之德不
离成功文章上见之巍巍乎焕乎亦正见其无能名处
也若谓则天之德无可见而成功文章有可名则于注
意失之远矣
卷二 第 9b 页 WYG0210-0492d.png
朱子释谦辞注云非心实自圣而故为是退托也后凡
言谦辞之属意皆仿此执御执射注云承之以谦以此
解求之便见
尧舜孔子自是性之之圣天纵之云恰得至圣分量且
分别圣与多能本末不混非子贡之智孰能知之故称
夫子以子贡之言为当然圣人人皆可学而至而圣人
之所以为圣多能不多能非所论也天纵之名及又多
卷二 第 10a 页 WYG0210-0493a.png
能之语均非所以立教故言多能不足贵圣学不尚多
以晓之不多即中庸问政章所谓一所谓诚在人真知
而笃志之耳文王我师有为者亦若是周公颜子岂欺
我哉此诚意诚身思诚之学曾思孟所以独得其传而
主静主敬周程所以奋乎百世之下而绍坠绪者也
多能在圣人为道器合一所谓克勤小物是也何一非
诚何者非仁若非圣人之诚体物而不遗仁体事而无
不在则特鄙事而已以其滞于名物之粗形器之末故
曰鄙也事无鄙无大人君子之神而明之则鄙耳注中
卷二 第 10b 页 WYG0210-0493b.png
故多能作一句鄙事另一小转作一句理解精矣 者
与是未定之词固字言固是如此何其甚推重多能又
言特以兼之耳天纵绾圣与多能非多能出于天纵以
外也 夫子实是天纵神奇然实无神奇人人可学而
至人存政举章言达道达德其要只在行之以一虽有
生知安行不思不勉之圣然学利困勉与之同归止在
好学力行知耻为之弗措耳圣人传道只在一以贯之
卷二 第 11a 页 WYG0210-0493c.png
不论敏钝钝者得之更真传之更远一以贯之之一即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之一一者何诚而已矣何由诚
敬而已矣曾子之战战兢兢者此也文王之缉熙敬止
纯亦不已者此也子贡平日每有犹天之不可阶而升
日月无得而踰之说(曾子江汉秋阳语便又别)此处天纵之言推崇
极至以为夫子之圣德及多能皆天所纵此甚无当于
夫子之心故示以不多使人专事主敬存诚日新其德
自此希圣自此希天道岂远乎哉多能亦是夫子之一
处如程子所谓射中鹄舞中节御中度皆诚也又曰弹
卷二 第 11b 页 WYG0210-0493d.png
琴心不在便不成声又曰某写字时甚敬非要字好即
此是学此皆是君子不多注脚
博我以文二句博约是一时并做但微有先后次第不
限定截然两时 博我以文扩其内之精神于外也约
我以礼即外之节文以绳约我也约非返约之约乃绳
束之谓礼有三千三百以之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所谓约也岂返于一本之谓哉人多误看 约礼之约
卷二 第 12a 页 WYG0210-0494a.png
与反说约之约不同礼有三百三千今人乃谓约礼为
归于一本误矣若云节文虽多止是一理则天下之文
亦何尝非一理乎 一说用庄子所谓夫子步亦步趋
亦趋夫子绝尘而奔则回也瞠乎其后矣数语解在前
在后亦切当可存
雅颂得所有专以篇章不失次序及所用之人之地之
事各归部分以平日删定之功言者有专以作乐时所
歌所奏各当其用言者有专以雅颂各得其音节言者
岁寒知松柏语意犹云处邪世然后知周于德者之不
卷二 第 12b 页 WYG0210-0494b.png
能乱也若非松柏则何以处岁寒乎乃勉学者当自立
意若感慨后知恐非不怨不尤不知不愠之意当以夫
子平日教人之旨求之可耳
理不外于人伦思君父兄弟朋友即是思仁敬孝弟忠
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是以贵于思诚唐棣章新
安陈氏分上为思人下为思理殊欠理会
不宿肉不出三日俱兼自食与人两意南轩云或出三
卷二 第 13a 页 WYG0210-0494c.png
日则宁不食此主自食言
礼云若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君不命
之祭己自不敢祭但比于膳夫之尝食则尤夫子之自
致其敬也
南容三复白圭言行为一身之枢机谨言则能慎行而
为脩身之君子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于不妄发见其德行所谓有德者
必有言也
回也其庶乎颜子用心于内而闻一知十故夫子称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0210-0494d.png
以勉子贡
点意中有卑视三子事功之意且以是见与故闻夫子
不让之语即疑为国之为不让也
视听言动兼小大俱在内所谓忠恕敬恕四勿内已该
尽小处用敬以直内之功大处用义以方外之功敬以
直内是培养本原之事忠也义以方外是推心及物之
事恕也 克己之克谓省察而克治之也于日用间寻
卷二 第 14a 页 WYG0210-0495a.png
常言行提撕照管此属敬一边乃涵养之事至义利善
恶之界精察力行此属义一边乃践履之事 向曾作
非礼勿视四句题先补未发时主敬工夫在前不知圣
贤培养未发只于日用小事检察便透入不睹不闻不
言不动一层别无静中涵养之法合九思四勿三贵观
之便见此三章皆就已发处言而所以培养未发者已
在其内故工夫分动静说不如分敬义为浑成也 程
子动箴去诚之于思守之于为人之思亦有两样如游
思杂念敬则自息若忽起之邪念妄念亦必因不敬而
卷二 第 14b 页 WYG0210-0495b.png
起能敬则自无矣邪妄之念既起便须大加省察 四
勿兼存察二项于克复之义为备而工夫分际亦浑成
无缺
出门如见大宾二句是主敬持养以存诚已所不欲二
句是省察克治以谨几此学问大头脑 学者求仁其
必从事于敬恕乎敬以居之恕以扩之久之亦将无已
可克焉故法仲弓之敬恕亦所以善法颜渊也
卷二 第 15a 页 WYG0210-0495c.png
主忠信徙义以忠信之心徙义也非有二时脩德讲学
从义亦然易言敬义亦谓主敬以精义集义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二句各有实义而条贯则一
讲习以明善归于实践以诚身资友以析疑解惑即资
友以进善改过事有序而相因也礼记王制乐正崇四
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子所雅言诗书执
礼以及成于乐之训是即所谓文之教也学诗乐而期
于性情和平学书而期于善政宜民学礼而务于节文
得中是即求仁之事也朋友讲明劝勉大约不出乎此
卷二 第 15b 页 WYG0210-0495d.png
自夫子赞易脩春秋方又添出此二经然学庸孟子未
曾言及于易观子贡晚年得闻性与天道中庸言性命
之理皆彖象传之精孟子得易之用是夫子系易以后
高贤亚圣所心研而身体者莫非易也春秋则孟子言
治乱人禽战伐特揭之矣 四教文行忠信合之则曰
文曰仁文之所载皆仁之理樊迟认学稼圃为两项应
讲求的学问盖古人是实落在兵农礼乐上讲究故也
卷二 第 16a 页 WYG0210-0496a.png
夫子为其不专意根本而留心细碎之事故以小人目
之如许行便是此等之流弊孟子为之分别小人大人
之事正为此也
三年有成成是纲举目张未能无一民之不仁也尧舜
文王孔子若承大乱之后而为治皆须世而后仁正与
后章王者无异非有优劣也 成字浅仁字深
言必信行必果之士有二病焉一则未免有徇名之心
以此示义于天下一则不顾义理之安而必为之此其
品之所以不足贵也行已有耻者闇然自脩不动于名
卷二 第 16b 页 WYG0210-0496b.png
又知非义之可耻而不为苟信果焉而害于义宁无信
果也此正诚意之学闵冉乃优为之
克伐怨欲不行与克己原有塞其源障其流之别故未
得与于颜氏之学也然四勿亦是不行之事思言克伐
怨欲不行即何以知其异乎四勿而退之且因此而进
之四勿不亦可乎此节公案终属可疑愚意仁之为道
徒言制私未足以尽之也公而以仁体之斯为仁耳故
卷二 第 17a 页 WYG0210-0496c.png
克己矣必复于礼居敬矣必行乎恕苟克己而不复礼
居敬而不行恕无私矣而不能以生生之心体之则流
入异端之学一间耳宪狷者也未能如颜曾之宏毅若
使之安于此则不能复致其明道体仁之功矣故夫子
不以为非而姑使之深思仁之所以为仁而得之也
克伐全不行即克己但未复礼
若臧武仲之知穷理也不欲克己为仁之事力行也勇
要知行之终也此言德本也艺言才末也艺即六艺之
事礼乐正在艺之内文之以礼乐言涵养之以中正和
卷二 第 17b 页 WYG0210-0496d.png
乐饶氏以上四句为质似非是注中兼四子之长兼字
有工夫非专以质言也
勿欺是忠诚积于平日初非为犯君而然若专在进言
须有据上说举其一端耳
从下学内上达即上达处便是知天天之理不离乎人
事之中希天之功不出下学之内以此指示子贡反求
深造 朱子云方其下学人事之卑初无奇特耸动人
卷二 第 18a 页 WYG0210-0497a.png
处及其上达天理之妙忽然上达去人又捉摸不著知
我者毕竟只是天理与我默契耳理本如此注但解以
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语意尤浑然
夫子终身栖栖不肯决然隐去所谓作者其地步大抵
到贤者尚隔若云行藏如孔颜一流安得春秋遂有七
人也但亦是见时之不可为而隐故夫子称之以志慨
一以贯之非贯而为一之谓观本忠行恕为告曾子一
贯之解则知居敬穷理为此处一贯之注脚矣但居敬
穷理是学者分上事在圣人则所谓诚而明也皆是立
卷二 第 18b 页 WYG0210-0497b.png
体致用只分安勉耳
朱子云夫子于多学中有一以贯之一者性之理也诚
也其工夫则存诚也圣人不待存而无不诚诚则明矣
一以贯之之谓也 近日讲一贯等章辄云由博返约
多了后方能贯不知此说止见得后半截却遗了前半
截盖夫子教人为学工夫原从一上做起令之收敛此
心沉潜专笃于事事物物上逐一体验此理得一件守
卷二 第 19a 页 WYG0210-0497c.png
一件皆有归宿下落久之乃能贯彻完备合为一理其
呼而告之者盖谓吾之所以为学所以教人之道只是
这个一以此贯通去非是圣人得一以贯万学者须从
多处做起久则贯而为一也若先无立志持敬之功则
虽事于知行而居之无本安得返约而贯通为一乎(孟子)
(言原泉观澜等即此意盖天下无无本而能大者) 凡论语言时习言务本戒
巧令谨幼习务重威主忠信之类皆教人以主敬存诚
以致一之要自此以知行天下之事理自能积累充盛
而至于融化会通子虽以一为教然学力未至者难与
卷二 第 19b 页 WYG0210-0497d.png
直指本体虽举以告之亦不能心领神会而拳拳服膺
上达天德也唯曾子子贡学力已深故呼而告之则道
体昭然于心目之间自此将存之益密养之益纯不至
于圣人之极诚无妄不止矣太宰章不多之解亦是主
一以为之本而凡小物之克勤小道之可观者莫非此
一之为也时文每好用由博返约语此是用孟子博学
详说将以反说约意与博文约礼又别约之以礼朱子
卷二 第 20a 页 WYG0210-0498a.png
明有约束之解礼有三千三百至繁者莫如礼近多以
博文为万殊约礼为一本颇未安博文亦有一本万殊
约礼亦有一本万殊观两个一以贯之可知 又谓学
识多后自能一贯将一贯认作贯而为一之云此说不
是盖如此则子贡多学多识将自知一贯何用夫子之
呼而告耶且贯而为一将语句倒装亦失语气更于非
也二字不相照应 或疑观注说见上篇可见一即诚
也但上论一贯是行上说此是知上说若只以诚为一
何以分别知行耶似乎近日讲章所云吾道一以贯之
卷二 第 20b 页 WYG0210-0498b.png
是一心贯万事予一以贯之是一理贯万理为有分别
殊不知夫子既云一矣知行总只是本此以贯之若必
欲求一之异处是圣人反有二本矣夫子岂有个一以
贯行又另有个一以贯知耶 一以贯之一者诚也即
性也自格一物至格万物总要明我至善之性是知边
一以贯之自行一事以至行万事总是体我至善之性
是行边一以贯之此夫子直举心法以示二子至为明
卷二 第 21a 页 WYG0210-0498c.png
切二子闻此则于用力处益了然知其本而务之矣其
馀诸子虽夫子平日所以教之不外此明善复性之事
而识不足以见及乎此学不足以上达乎此故夫子不
直举以示之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我者我之性
也所谓一也所谓诚者圣人之本也穷理穷乎此力行
行乎此故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实见得吾性所有而
复之云何不乐若徒役役于见闻事为之末而不知即
见闻即事为而返之性安得乐乎
志士仁人章 古有处无道之国不能卷而怀之默以
卷二 第 21b 页 WYG0210-0498d.png
容身者皆不合乎中道以此获祸亦已有以致之若夫
致命成仁不违于中正之则未可以祸言也
孙以出之孙是循序而不躁急所谓察言观色虑以下
人意亦在内
毁人者之非人多知之至誉则多以为厚而不知其非
直道也观下节直道二字便知夫子之意重在无誉边
若云誉且无之况于毁乎即非语意直道而行者三代
卷二 第 22a 页 WYG0210-0499a.png
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者则以斯民之公心本不可枉如
此方是神理行直道宜合朝廷草野言之不必专以君

知及之章 学问始于涵养以起知行之端所谓非存
心无以致知是也终归于涵养则知行浑化于无迹矣
此章从知上说起庄涖动礼皆持养之事即大学之恂
慄威仪之类亦正心脩身中事涉于外面接物处者中
庸末章慎独之后归于敬信笃恭亦是此理 庄涖动
礼虽以临民治民上说然平日无时可离盖成己成物
卷二 第 22b 页 WYG0210-0499b.png
本非二事
有国有家节注中寡贴民贫贴财未安贫无也寡少也
浑括民与财盖寡则非无矣 为子孙忧忧倾也祸发
萧墙忧在目前耳
直谅多君子自必兼之亦有于三者之中各有所优
皆当取以为友 益者是说日进于高明底人损者是
说日究于污下底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说能进益
卷二 第 23a 页 WYG0210-0499c.png
底人有三件好乐其不长进底人亦有三件好乐非谓
益我者有三乐损我者有三乐也三友章语气亦然友
字是活字与乐字同是毋友不如己之友非以文会友
之友
论大人之称须文武周召之伦始足当之凡王公之德
位优隆者亦该在内盖与天命圣言并举义自崇广也
闻其语未见其人非感慨乃勉学者也
有以八士为生于衰周不遇者然此记于周公谓鲁公
之后当是周盛时事如下泉系于变风之末而继以豳
卷二 第 23b 页 WYG0210-0499d.png
风见衰之可复盛也此大易穷变通久之理正圣人所
深致意者
日知其所亡每日所知是零星杂碎的至匝月则遍加
温理一番不令遗忘常如此去则每月所得会聚于心
交相参伍印证渐至融洽贯通有心得之趣矣无忘非
徒呆记即默识亦只是工夫到纯熟处耳默而识之与
学而不厌是分两层相承说此章则就无忘见其好学
卷二 第 24a 页 WYG0210-0500a.png
夫子自言多见而识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虽
上哲之姿犹服膺弗失百倍其功孔门之教然也朱子
小注云二句是检校之意又云自知其所亡便是一日
之间知所未知乐庵李氏曰于所未学则切切然日以
为念南轩张氏曰致其知而不舍故其知日新按自知
所亡及切切然日以为念是检校之说日知所未知及
致其知而不舍是知新之说二说本相因
洒扫应对与精义入神事虽有精粗而理则无二致用
功之序必先为洒扫应对之事而后可为精义入神之
卷二 第 24b 页 WYG0210-0500b.png
事虽精义入神大有工夫在然不能不以小学为基
子夏所言盖谓教人当以其渐即孟子盈科后行成章
后达之意有渐正是有本盖盈科乃行之本也盖教之
无渐便是从末做起无由而进但子夏未曾说明此
意只说得有渐 子夏谓圣人于大小精粗不待层累
而进小子须由小以及大由粗以及精要之圣人之尽
其大者精者亦未尝离乎小者粗者学人之为其小者
卷二 第 25a 页 WYG0210-0500c.png
粗者作圣之基亦即在是也 子游盖以事之小者粗
者为末以事之大者精者为本凡穷理尽性之事是其
所谓本也非是以形而下之事为末形而上之理为本
 君子之教学者固有始有卒不躐等而诬人即圣人
亦如此如此说有始有卒字方稳不然始卒字似少着

劳而不怨或疑劳不止以教言养民之事亦属于劳不
知凡教养之事欲民之从无不由教戒号令以董率督
责之是养亦属于教也 贪名贪报之谓贪向来只说
卷二 第 25b 页 WYG0210-0500d.png
贪利殊失圣人本旨
天命人以性粹然至善气质之命有清浊厚薄之不齐
气数之命有夭寿穷通之不一然气质虽不齐而性之
善则具于其中人能明善以复其初则至善之命全于
我矣气数虽不齐然夭寿穷通皆有当然之分随所处以
自尽则善之命于天者即遇而在 知命宜以董子明
于天性知自贵于物一段作注解知礼而立则持敬之
卷二 第 26a 页 WYG0210-0501a.png
事知言知人则穷理之功中庸天命之谓性合下二节
理正与此相发知人为脩已制治之要故举而言之
 四书劄记卷二
卷二 第 26b 页 WYG0210-0501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