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集说启蒙-元-景星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a 页 WYG0204-09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大学中庸集说启蒙二卷元景星撰星
号讷庵馀姚人据卷末宣德九年钱时跋称得礼部
侍郎蒋骥写本骥跋题庚辰岁当为建文元年骥为
景之门人则星元末人也前有星自序标题为学
庸集说启蒙而序中实曰四书集说启蒙凡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b 页 WYG0204-0961b.png
例中如孟子章指云云亦兼言四书骥跋称
讷庵先师用功于四书十年去取诸说而为
此书大学已有刋本而语孟中庸则未刋跋
称得骥中庸写本誊校刋梓然则星本全注
四书骥先刋其大学时续刋其中庸而语孟
则已佚通志堂刻经解病其不完并序文标
题改之耳其书𤼵挥颇简切大学圣经章句
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句注一于善祝本改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a 页 WYG0204-0962a.png
作必自慊于字句亦复不苟又傅之二章注
盘邵氏谓恐是盥颒之盘傅之四章汪备引
程子饶鲁吴澄之说中庸三十二章注引鄱
阳李氏之说皆与章句异同亦非胡炳文等
坚持门户者比盖犹能自抒心得者也书上
阑附载细字如大学傅之五章载矩堂董氏
之说中庸第一章载饶鲁之说亦与章句有
出入据钱时跋称增鲁斋批点勿轩标题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b 页 WYG0204-0962b.png
许衡熊禾二人之语非星本书也其孰为衡
语孰为禾语刋板一同今则不可辨别矣乾
隆四十五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 陆 费 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a 页 WYG0204-09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庸集说启蒙序

  星幼承父命嗣儒业而苦无常师年十六始得出就伯
父黄先生学(先生本姓景继黄氏讳元吉字子文)先生曰汝欲为学必先
熟读四书以为之本而后他经可读矣星于是昼诵夜
思不敢少惰居四年得粗通大义后欲明经习举子业
先生又引星进郡庠俾受春秋经于勾乘杨先生(先生讳渊
字澄源)一时师友切偲问辨资益为多复得诸羽翼书为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b 页 WYG0204-0962d.png
之启发然后益知四书奥义不可不穷矣故星不揆庸
愚僭于佔毕之暇汇集诸说熟玩详味分经别注妄加
去取十年之内掇拾成编目之曰四书集说启蒙将私
塾以训子孙既而一二同志惧其久而坠佚请寿诸梓
以便初学顾星僭妄之罪已不可逭尚赖诸明理君子
重加订正而可否之则星之志也至正壬寅冬十有一
月长至日后学景星谨识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a 页 WYG0204-0963a.png
  学庸集说启蒙凡例

  一所集诸家之说其意之重者去之文之衍者节之
中间有取其意而变其文者非敢故为是也欲初
学易晓尔

  一诸家有发明经意与集注之意不同而于经文之
义有可通者亦间附于后

  一每章每节必先撮其大旨于前者愚意谓初学之
士先使逐段粗晓大纲后来从是推去或可易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b 页 WYG0204-0963b.png
贯通矣

  一所集之说皆是采摭诸家精粹紧要之语录其全
文者则书姓氏凡约其文辞或檃括其意者皆不
书其姓氏然于其本意则不敢妄有加损焉

  一所解集注多取倪氏辑释经文有紧要相关者则
详否则略

  一所分节数如孟子章旨长者或因文变意断而分
者间有几处馀一依集注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a 页 WYG0204-0963c.png
  一事实制度典故于经文有相关者必录其梗槩否
则但曰详见某处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b 页 WYG0204-0963d.png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a 页 WYG0204-0964a.png
  读大学法

  朱子语录曰大学语孟中庸四书道理粲然果下工夫
句句字字涵泳切已看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何理
不可究何事不可处只怕人不下工夫若果看得此
书他书可一见而决矣

  又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子
说古人为学之大方而门人又传述以明其旨前后
相因体统都具玩味此书知得古人为学所向却读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b 页 WYG0204-0964b.png
语孟便易入后面工夫虽多而大体已立矣

  又曰看大学须逐章理会先将本文念得次将章句来
解本文又将或问来参章句须逐一令记得反覆寻
究待他浃洽既逐段晓得却统看温寻过

  又曰大学一书有正经有章句有或问看来看去不用
或问只看章句便了久之又只看正经便了又久之
自有一部大学在我胸中而正经亦不用矣然不用
集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不用圣贤许多工夫亦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a 页 WYG0204-0964c.png
看圣贤㡳不出

  又曰大学是一个腔子如今却要填教他实如他说格
物自家须是去格物后填教他实著诚意亦然若只
读得空壳子亦无益也

  说大学毕因曰某一生只看得这文字透见得前贤所
未到处温公作通鉴言平生精力尽在此书某于大
学亦然先须通此方可读他书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b 页 WYG0204-0964d.png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a 页 WYG0204-09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
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大学所言不过学与教也故此序首冠以学教二字
天降生民至之性二句言性之所赋人人皆同语意
本商书惟皇降衷处来天之生人理与气而已理寓
于气是性故序中性字凡五言之盖大学所以教人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b 页 WYG0204-0965b.png
者不过使复其性尔两大学字不同上指此书言下
指学校言

  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
所有而全之也

  此节言气质之禀人人皆异气有清浊质有粹驳故
清而粹者能知能全浊而驳者不能知不能全知属
知全属行性之所有指仁义礼智而言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a 页 WYG0204-0965c.png
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节言得其气之至清者自然能尽其性就清浊粹
驳中指出极清极粹者言之即生知安行之圣也聪
明睿智指知言尽其性指行言与上文知性全之相
应睿智之智与仁义礼智之智不同一以性言一以
资言治谓法制禁令教谓政事设施已上四性字前
二者就本原上说尽其性就圣人行上说复其性就
学者行上说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b 页 WYG0204-0965d.png
  此伏牺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
乐之官所由设也

  上文说其理此实之以事天能生民而不能教之故
圣君继天立极主教于上又设司徒典乐二官以掌
教于下司徒总教百姓典乐专教胄子极字本义是
屋栋借以为至高至中之喻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
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0a 页 WYG0204-0966a.png
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此节先言学之大备次言小学之事洒扫应对进退
之节见礼记礼习度数节文所以教之中乐明声音
高下所以教之和射法一弓挟四矢验中否以观德
行御法一车乘四马御者执辔立车上欲调习不失
驰驱书书字之体可以见心画数算数之法可以尽
物变六艺非八岁以上所能究不过使晓其名物而
已故上三者言节有品节存焉下六者言文文者名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0b 页 WYG0204-0966b.png
物之谓非其事也

  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
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
正心修已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


  此节言大学之事天子元子是继世有天下者众子
则建为诸侯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亦将有国家之
责民之俊秀他日亦将用之以佐治天下故皆在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1a 页 WYG0204-0966c.png
教穷理知之事正心以下行之事八岁入小学十五
入大学说见白虎通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
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
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

  上言学校设施之法此言君身立教之本躬行心得
谓躬行仁义礼智之道心得仁义礼智之德日用如
饮食起居皆是彝伦常理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1b 页 WYG0204-0966d.png
  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
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

  前说上之所以为教此说下之所以为学性分指理
言是体职分指事言是用

  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
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
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
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2a 页 WYG0204-0967a.png
此节先言帝王达而在上以身为教而道行于当世
次言孔子穷而在下以言为教传诸其徒而道明于
后世是亦天地气运盛衰使之然也陵小山夷平也
言丘陵隤堕渐与地平教化渐废亦类于此

  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
上三篇见礼记下一篇见管子支者木之末流者水
之末馀者食之末裔者衣之末若只以水与衣皆谓
支分之流馀末之裔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2b 页 WYG0204-0967b.png
  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以
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

  规模之大指三纲领节目之详指八条目此即所谓
先王治化之序至孔子时方发明之以为大学教人
之法

  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
作为传义以发其意

  曾子又推夫子之意而为之传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3a 页 WYG0204-0967c.png
  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
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
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

  此节言人亡教熄虚无指老氏寂灭指佛氏云峰曰
此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
寂寂而灭所以高而无实若吾儒穷理正心之学便
著逐一就事物上理会所以异于老佛实而有用俗
儒害于内者异端害于外者异端是总名虚寂是其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3b 页 WYG0204-0967d.png
中节目之大者

  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
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
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
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
乱极矣

  此节言学之教不传权是变诈谋是阴计术数是小
道智数也百家如诸子小说之类众技如阴阳卜筮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4a 页 WYG0204-0968a.png
医药之类惑世诬民使斯民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
使斯道壅而不能行大道之要指大学中所载者至
治之泽指大学中流出者不闻不蒙由上之人不能
知不能行也晦如月之晦盲如目之盲否如气之否
塞如川之塞晦盲言不明否塞言不行反覆是展转
愈深而不可去沈如物没于水而不可浮痼如病著
于身而不可愈五季指五代季世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4b 页 WYG0204-0968b.png
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
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
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
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
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
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
者修已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淳熙己酉二月甲
子新安朱熹序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5a 页 WYG0204-0968c.png
  此节言学之教复显始拔大学篇于戴记中先言程
子应运而生上接孟子后言补程子而全孔曾之书
治教休明谓治休美而教详明表章表而出之章而
显之归趣趣言其始归言其终指归也趣向也
(案大戴记保傅篇古者年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
曰小学谓庠门一作虎闱大学王宫之东束发谓成童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太子
之礼也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年二十入大学此王子入学之期也
又曰诸子姓既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蚤成者十八入大学愚案年数互有不同疑自天子太子而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5b 页 WYG0204-0968d.png
下为之节而文公独以白虎通论为断者举其重也又案语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朱子注曰即大
学之道学记古者大学之教一年入学比年考校五年小成九年大成所谓辨志所谓知类通达强
立不反者亦与十五志学三十而立之言合则知文公以年十五为断者示学者一定之准则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6a 页 WYG0204-09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集说启蒙      元 景星 撰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
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
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程子上加子字是尊
之之辞傲公羊传子沈子例大学经文本先王治化之序因孔子先世所藏故曰孔氏遗书大抵为学工
夫次第必由是始故曰入德之门邵氏谓他书自平天下推而至于正心而言者有矣而未有推正心本
于诚意诚意本于致知致知在于格物而言者也故云为学次第独赖此篇之存如论孟所言乃大学间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6b 页 WYG0204-0969b.png
架中窗户一般学者先读此而后论孟则知此是格致之事此是诚正之事此是修齐治平之事如此看
得透则句句有著落故由是入门而堂而□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
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
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
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7a 页 WYG0204-0969c.png
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
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
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
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人之所得乎天六字原明德所从来虚灵指气言不眛指理言此明之实具众理应万事此德之实若以
具众理应万事两句对言上句是德之体未发者也下句是德之用已发者也然其所以应万事者即具
众理之所为者也虚者心之寂灵者心之感不昧是明虚则明存于中灵则明应于外惟虚故能具众理
惟灵故能应万事所具之理即格致之理外应之事即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时而昏说心本体之明说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7b 页 WYG0204-0969d.png
性所发说情气禀是内根自有生之初言物欲是外染自有生之后言必至是未至必求至不迁是既至
不当迁事理当然释善字极字释至字自散在万物而言则曰事理是理之万殊处自人心得于天者而
言则曰天理是理之一本处纲领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饶氏曰明之功有二一是因其发而充广之使
全体皆明一是因已明而继续之使无时不明)

  此三句为大学一篇纲领若更推其极又只在明
明德一句大学之道言大人为学之方也此道字
便是方字与孟子深造之以道之道字同三在字
章句训当字言大人为学之方当明明德当新民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8a 页 WYG0204-0970a.png
当止于至善也明德即是心心属火缘他是个光
明发动底物所以谓之明德盖人之初生得天地
之理又得天地之气理与气合所以如此虚灵而
光明故章句释明德曰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
万事虚灵不昧释明字具众理应万事释德字虚
灵不昧是心具众理是性应万事是情以此观之
又可见明德不但以心言而包性情在其中要之
性便是所得之理心便是盛载此理而敷施发用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8b 页 WYG0204-0970b.png
者也程子谓心统性情者正此谓也只为此明德
不离乎气后来却被气禀物欲两件来昏了恰如
火渐隐微一般便不能照物然其本体之明实不
曾息灭还有时发见于日用之间如见孺子入井
而怵惕见不义而羞恶皆其发见者也学者当因
其发见而充广之充广便如把那隐微之火再吹
教著使此火复明即所谓明其明德也上明字是
用力字凡人之生同有此明德我既自明其明德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9a 页 WYG0204-0970c.png
又当推以及人使其亦如我之用力以明其所有
之明德此即所谓新民也新是使他除去旧习之
谓亦是用力字虽曰用力又非谓强有以新之也
或使之得于观感由于政化有以作成其自新之
机尔至善是事理之至当处犹言极好即事物里
面天然自有之中亦自明德中来者且如孝是明
德自有个当然之则不及固不可若过其则必有
封股之事须是到至当处而不迁方是止至善故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9b 页 WYG0204-0970d.png
自理之得于心者言则曰明德自理之见于事者
言则曰至善求其初则非二物也止者必至于是
而不迁之意言明德新民两事皆当止于此而不
可迁也总而言之至善是明德本然之则止至善
又是明明德之则明明德又为下两句纲领至善
又为上两句标准

  (一节明德二字出尧典明德新民并言出康诰止之一字出虞书益稷至善即尧舜以来相传之中
道自始学言之则谓之至善至其极致则谓之中圣贤相传皆有所授非苟言也学记言大学之教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0a 页 WYG0204-0971a.png
此言大学之道二字当并看下文言近道亦与此道字相应道之无过不及处即是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后与后同后放此)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
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
谓得其所止(知之一之字指至善之所在言于事事物物皆知其所当止之理也即物格知
至之谓)

  此节专为止至善言之止字从上文止字说来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0b 页 WYG0204-0971b.png
止只是知至善所在才知止便定下面四者自然
相因而见须到得其所止方是若要得其所止直
是能虑方好虑是思之精审也虑只是能处置事
异端亦说得定静安只是处置事物不下便是不
能虑其不能虑者由其不能先格致而知所止故
也知止如为子必当孝为臣必当忠能得是身行
忠孝之事而得所止若徒知此理至于事亲事君
之际为私欲利禄所汨不能尽其忠孝便是不能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1a 页 WYG0204-0971c.png
得其所止能虑然后能得知是知其所止得是行
其所止定静安属知虑得属行此五节是功效次
第不是工夫节目其相去但有浅深尔与中庸动
变化相类若说工夫只知止以前自有工夫了胡
氏曰知止二字不可作用力看用力只在下文格
物致知上盖格物致知则是求知所止之工夫物
格知至则是知所止之功效定静安虑得五者又
是知止之效定而能静是事未来而此心之寂然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1b 页 WYG0204-0971d.png
不动者不失安而能虑是事方来而此心之感而
遂通者不差定以理言故曰有静以心言故曰能
安就身上说虑就事上说下文致知一知字已张
本于此

  (二节论所以止于至善之中止字文公所谓至善之所在愚案所在二字学者须精加体认此道之
所散在万物其体实具于人之一心有定谓物各有一定之理知之则此志方有定向然必反求之
心能静能安是此心未发时事能虑能得是此心已发时事静谓存养之密能安安其所止能虑谓
鉴察之精能得得其所止也此段本节斋蔡氏说明文公未尽之旨盖圣贤传授心法宜详玩焉)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2a 页 WYG0204-0972a.png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此段结上两节明德新民是物故有本末知止能
得是事故有先后明德是理会一己之一物新民
是理会天下之万物曰知所先后是再结上两节
一先字起下文六先字一后字起下文七后字曰
则近道矣盖道者当行之路知先后方是知得在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2b 页 WYG0204-0972b.png
面前未行在道上所以只曰近事物对言则物自
物事自事专言物则事在其中物有形事无迹明
德新民以人已对言故曰物知止五者是一事终
始故曰事

  (三节结上文两节引下文两节之意物即格物之物先字引下文六个先字后字引下文七个后字
此物字指心身家国天下而言此事字指正修齐治平而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3a 页 WYG0204-0972c.png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治平声后仿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
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
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
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
学之条目也(前云因其所发而遂明此云实其心之所发性发为情其初无不善即当加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3b 页 WYG0204-0972d.png
之之功心发为意便有善有不善不可不加夫诚之之功圣贤教人多就发处用功一从本体上说一从
念头上说) 章句一于善祝本改作必自慊

  此节以八条目逆说上者是明明德新民之工夫
古之二字指先王立学教人时凡言欲先二字谓
欲如此则先如此以工夫节次言也言先王时欲
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治国者使一国之
人明其明德也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家者使
一家之人明其明德也修身至致知格物乃所以自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4a 页 WYG0204-0973a.png
明其明德也致知格物是知之事诚正修是行之
事齐家是推行之始平天下是推行之极上六者
皆以欲先字为次第独致知便在格物在字与章
首三在字相应比欲先字又𦂳此节工夫所难在
致知诚意上先儒谓致知是梦觉关诚意是善恶
关过得此二关已后工夫一节易一节独格物工
夫尤难物即事也天下之事一事必有一理大学
教人先即事以穷理自然有以推极其知理即至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4b 页 WYG0204-0973b.png
善之所在能事事物物穷到至善之地便是格物
格物即所以致知格物是零碎说致知是就全体
说才去格事物之理便是致吾心之知盖心外无
理理外无事知在我而理在物故格物即是致知
知是心之灵不可作虚字看朱子所谓心之神明
妙众理而宰万事者是也八条目说各详本传
(四节正心修身是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新民心至于正身至于修家至于齐国至于治天下至
于平便是至善物格是梦觉关诚意是善恶关亦曰人鬼关学者入门须从此二重关方能进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5a 页 WYG0204-0973c.png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治去声后仿此)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
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
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
止之序也(修身以上至新民之事四句结前节条目工夫归于明德新民二纲上物格知至至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5b 页 WYG0204-0973d.png
得所止之序四句结此节条目效验上贯知止能得五句而又总归于止至善之一纲上此可见三纲之
统八目八目之𨽻三纲也可得二字贴而后二字)

  此节以八条目顺说下者是明明德新民止至善
之功效凡言而后二字谓既如此然后如此故上
文格致诚正等八字皆用力字此节八字皆是功
效物格是外面无所不尽知止是里面无所不尽
上文知止则止字重就事上说言知其所当止也
此知至则至字重就心上说言其知识无不尽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6a 页 WYG0204-0974a.png
物格谓理之散在万物者无不格知至谓理之会
于一心者无不知物格至修身则明德明而新民
之体立家齐至天下平则民新而明德之用行物
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乃明明德之所以止于至
善家齐国治天下平乃新民之所以止于至善
(五节物格知至是知其所止诚意以下是得其所止物格知至皆是指知而言但物字说得开阔天
下之物皆是一物之中必有一个当然不可易之则所谓至善也知字说得细密却是就人心知觉
处推之以极其至知至二字乃孔子之言见易乾卦自心身至于家国天下无一事不要知其至处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6b 页 WYG0204-0974b.png
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虽皆是指行而言但意诚得尽是一个大关正心是心思上要诚
得尽修身是躬行上要诚得尽齐家是推尽此诚施之于一家治国以至平天下是要推尽此诚施
之于一国以及于天下自心身至家国天下无一事不要诚得尽知字是就心之知觉不昧上说意
字是就心之念虑方萌处说自物格而后知至是博而反约就开阔处收敛教细密自诚意而后心
正以至于天下平是由约而施博又自细密处推得开阔此心大包天地细入毫芒知主静意主动
方其涵养之时知觉虚灵洞然无一理之不烛及其应酬之际念虑研密秩然无一事之少差则正
心以下工夫始有可得而言者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7a 页 WYG0204-0974c.png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
举此而错之耳(壹切如以刀切物取其整齐出汉书平帝纪此字指修身言)
饶氏谓此段是八条目中揭出个修身为总要而
言之盖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是皆当以修身为本前两节是详说此是反说约


  (六节专言修身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7b 页 WYG0204-0974d.png
之有也

  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前节
重在身上此节重在家上周子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
天下疏由近而远其势自然如此此非教人薄于远正是教人厚于近也上文家言齐者正伦理此言厚
者笃恩义也上节是正结八条目此节是反结八条目)

  (七节专言修身齐家案白虎通论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太学群后太子公卿大夫元
士嫡子皆造焉天子太子有天下之责群后太子有一国之责大夫嫡子有一家之责治国平天下
固指天子诸侯而言若修身齐家通天子庶人皆有之故后二章特举重而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8a 页 WYG0204-0975a.png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
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
子所定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盖字疑辞则字决辞许氏丛说
曰明明德新民止至善及下逆顺两言八条目共四十三字是先王立学教人之法其馀皆孔子发
明之言观三在字及古之二字可见)凡传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
文理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
味久当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8b 页 WYG0204-0975b.png
  康诰周书克能也

  武王封康叔而告之故曰康诰此一明字指工夫
言克字亦有力曾子引之释明明德若曰人皆有
是明德而不能明惟文王能明之也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大读作泰諟古是字)

  大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諟犹此也或曰审也天
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
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9a 页 WYG0204-0975c.png
  大甲汤孙之名此明命即明德之本原但自我得
之于天而言谓之明德自天与我而言谓之明命
顾諟犹云看此顾諟明命即所谓明明德也顾字
正贴上一明字

  帝典曰克明峻德(峻书作俊)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

  峻德即大德曰克明峻德言尧能明其大德而尽
已之性无不明也此明字亦明之之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29b 页 WYG0204-0975d.png
  皆自明也

  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已德之意

  此一句结三引书言皆是明已之明德也玩一自
字使人惕然有警省若曰明是自明昏亦是自昏


  (明德传首言明德次言明命本其所受而言次言峻德则极其大之称也末句总结明德)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此章首言克明德是
自明之始事终言克明峻德是自明之终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0a 页 WYG0204-0976a.png
中言顾諟天之明命是自明之工夫杂引三
书而断以一言章句谓文理接续血脉贯通
此类可见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苟诚也汤
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
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
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0b 页 WYG0204-0976b.png


  盘邵氏谓恐盥颒之盘此节工夫全在苟字又字
上苟字是志念真确于其始又字是工夫不断于
其终日日新是中间接续意此章虽释新民此三
新字皆未说到新民上移新民之新以自新自新
者即所谓明其明德也盖欲新其民者必先自新
故先说自新且又接上章自明之意或问谓自新
之至新民之端是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1a 页 WYG0204-0976c.png
  康诰曰作新民

  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此方是说新民之工夫作是鼓舞作兴之也即在
新民之新字亦是就在上之人说新民是迁善改
过自新之民言上之人既有以自新又从而鼓舞
振作之使其振奋踊跃以兴起同然之善心此便
是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1b 页 WYG0204-0976d.png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
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

  此言新民之功效或问谓自新新民之极是也言
周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馀年至文王圣德日
新民亦丕变故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
命则新也前明命是始初禀受㡳以理言此命新
是末后膺受㡳以位言章句始字贴新字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2a 页 WYG0204-0977a.png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

  此句既结上文又起下章之意极即至善之所在
用其极者即所谓止于至善也能止然后能用章
句是故二字正贴无所不三字

  (首言自新次言新民次言天命之新末一句总结明德新民极字是引下文止至善之义)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章内五新字皆非新民
之新盘铭言自新康诰是民之自新诗言天
命之新然新民之意却在作字上学者宜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2b 页 WYG0204-0977b.png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
有所当止之处也

  此节重在止字邦畿天下之中至善事理之中借
粗以明精言王畿居天下之中故惟民所止至善
为事理之中故学者所当止也章句物字包得广
(此一节言止字继以言圣人之止以为之准则前章结以知止至此又言敬止○至善之大目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3a 页 WYG0204-0977c.png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

  诗小雅缗蛮之篇缗蛮鸟声丘隅岑蔚之处子曰以
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岑是山尖锐处
蔚是林蓊茂处山尖锐则网罗弓矢不可到林蓊茂则鹰隼不可及)

  此节释知所止重在知字观所引孔子之言可知
若曰鸟于其欲止之时犹知择其当止之处岂可
人反不如鸟之能知所止乎此又不特释知止并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3b 页 WYG0204-0977d.png
能得之义皆释之盖知止乃得所止之由也故下
文便接得所止云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于缉之于音乌)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于叹美辞缉继续也熙
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引此而言圣
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4a 页 WYG0204-0978a.png
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其馀则于天下之事
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学者于此以下乃章句推广传文言外之意精
是明白之至理指仁敬孝慈信五者言微指五者中纤悉曲折之事言推类尽其馀谓于仁敬孝慈信中
各类推以尽其馀者盖谓天下之事无大无细皆有个当然之则故也若不能推类尽其馀便是执一又
安得谓之至善)

  此节释得所止缉熙敬止是文王作圣之工夫效
验缉熙是工夫敬止是效验缉是连续无间断之
谓熙是光明无蔽隔之谓孟唯圣人之心表里洞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4b 页 WYG0204-0978b.png
然无有蔽隔连续光明自无不敬而所止者莫非
至善为人君以下是传者言文王敬止之目如此
不可就众人身上泛说但敬止之敬指全体言自
包得下面五者止于敬之敬只指一事言天下之
大伦有五止言三者是就文王所止之实言之故
不及夫妇兄弟也举凡例使学者类推则天下之
事皆可知其止矣缉熙敬止是止至善之本仁敬
孝慈信是止至善之目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5a 页 WYG0204-0978c.png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也猗猗美盛貌兴也
斐文貌切以刀锯琢以椎鉴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
以炉锡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5b 页 WYG0204-0978d.png
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
有绪而益致其精也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赫喧
宣著盛大之貌諠忘也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
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恂慄战惧也威可畏也仪可
象也引诗而释之以明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道学
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仪言其德容表里
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治之有绪谓先切琢而后磋磨以喻循序
渐进而工夫不乱益致其精谓既切琢而又须磋磨以喻求其极致而工夫不辍讲习讨论为致知之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6a 页 WYG0204-0979a.png
是一串说省察克治为力行之事是两节意省是内省察是密察此求已有未善也克是胜去治是平之
此去其不善以从善也得之二字与经文能得字相应卒指其实指盛德至善言此又可见至善之实即
盛德盛德之实即明德也盖明德盛德皆是此理但一自得于禀赋之初言一自得于践履之后言)音
(澳于六反菉诗作绿猗叶韵音阿憪下版反喧诗作咺谊诗作谖并况晚反恂郑氏读作俊)
此节释明明德止于至善诗本美武公之德借其
辞以发学问自修之义有斐指已成君子斐然有
文者而言也工夫全在切磋琢磨四字上切而不
磋未到至善处琢而不磨亦未到至善处自工夫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6b 页 WYG0204-0979b.png
言之切磋易于琢磨故以切磋比致知琢磨比力
行传者以恂慄释瑟僩以威仪释赫喧朱子谓瑟
僩是严敬存于中赫喧是光辉著于外此二句虽
自其气象上言然必二者兼有方为至善若但瑟
僩而未至于赫喧则亦未得为至善也此四句是
此节紧要处专说至善但上二句是得止至善之
由下一句是止至善之验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二句谓止至善君子终能使民仰之而不忘也自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7a 页 WYG0204-0979c.png
如切如磋道学以下传者释诗之辞道学就致知
上说止至善自修就力行上说止至善恂慄在里
威仪在表盛德以身之所得言至善以理之所极
言其所以切磋琢磨者正求止于此而已末言盛
德至善民不能忘一句正释有斐君子终不可諠
兮二句且起下新民止至善之意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
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于戏音呜呼乐音洛)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7b 页 WYG0204-0979d.png
  诗周颂烈文之篇呜呼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
其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
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
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此两节咏叹淫泆
其味深长当熟玩之(饶氏谓咏叹言其辞淫泆言其义淫泆者意味泆乎言辞之外
也此四字出乐记)

  此节释新民止于至善不忘接上文不忘二字上
文是说当世之民不忘君子盛德至善之实以见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8a 页 WYG0204-0980a.png
明明德之极功此是说后世之民不忘前王盛德
至善之馀泽以见新民之极功贤亲乐利上四字
皆指后人言下四字皆指前王言观四其字可见
但贤亲二字指前王之身言乐利二字指前王之
泽言贤其贤如尧舜文王之德后世尊仰之是也
亲其亲如后稷之德后世子孙宗之以为先祖之
所自出是也乐其乐如含哺鼓腹之类是也利其
利如耕田凿井之类是也此四字以君子小人对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8b 页 WYG0204-0980b.png
言以见前王所以新民止于至善者能使天下后
世若上若下无一不得其所故虽已没而犹不能
忘也上文明德止至善以用功说见其修诸已者
尽此新民止至善专以成功说见其入于人者深
(言新民之止于至善贤亲指有位而言乐利谓田野之小民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饶氏曰明德新民
两章释得甚略此章释得甚详工夫又备可
见篇首三句又重在此一句胡氏曰此章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9a 页 WYG0204-0980c.png
二节兼释八条目在内学是格致之事自修
是诚正修之事亲亲至利利是化及家国天
下之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39b 页 WYG0204-0980d.png
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

  此章大槩听讼是末使无讼是本此盖推明德新
民而言也明德是本新民是末听讼即新民之事
能使之无讼者即明德也下面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二句乃传者续所引之辞以足能使
民无讼之意此谓知本一句只是结使无讼一股
之意若欲文义通畅自下说上方可盖因我之明
德既明故能大有以畏服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0a 页 WYG0204-0981a.png
尽虚诞之辞是以虽听讼无异于众人而自无讼
之可听此即已德既明而民德自新之意如虞芮
争田不敢履文王之庭是文王之德大畏民志自
然无讼也无讼则民新使民无讼惟明明德者能之
(语见论语听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无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也)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卢氏谓经文物有本末
上有知止能得一节前章释止至善而知止
能得之义在其中物有本末下有终始先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0b 页 WYG0204-0981b.png
又有修身为本及本乱末治此言知本则不特
终始之义在其中而为本及本乱末治亦在其中

  此谓知本

  程子曰衍文也

  此谓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程子谓上句为衍文饶氏谓知本二字是物格二
字之误此二句即此章之结语也阙文当在此二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1a 页 WYG0204-0981c.png
句之上章句则谓阙文在此二句之中江西吴氏
澄谓经文知止至则近道矣四十二字为格物致
知传上半截而以第四章及此为下半截无阙文
也吴氏此说虽与章句不同学者不可不知
(释格物致知愚案此谓知本一句非但衍文正是释格物二字经言物有本末此本字便是指乃极
本穷原处即至善之所在也经曰知止传亦曰于止知其所止经曰物有本末传亦曰知本非释格
物知至而何哉程子曰格物者谓知至善之所在引诗者四引子曰者一上言知止下言知本而结
之以此谓知之至也便是释物格知至虽谓之传无阙文可也先儒多疑知止与物有本末正是格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1b 页 WYG0204-0981d.png
物致知传如此则静安虑得四字即可以见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处谓非致知工夫不可本末
终始四字即可见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处谓非格物工夫不可不待补而义已足此说得之矩
堂董氏姑附识于此中庸子曰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学
莫先于致知其所知者不过自心而身自身而家国天下此外无馀蕴矣)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
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2a 页 WYG0204-0982a.png
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
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
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
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
此谓知之至也

  此节是朱子补格物致知传文之阙者言欲致吾
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二句只是要见得格致是
一事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2b 页 WYG0204-0982b.png
理二句只是推原知与理之所从来见得知在心
理在物也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只是言
穷事物之理即是致吾心之知理苟未穷则知亦
未尽也此意又欲使学者不可不致其格致之功
大学教人以格致为起首第一事故曰始教始教
指格致言即凡天下之物至以求至乎其极三句
正是说格物用功当如此久字与一旦字相应豁
然贯通四字只是说觉悟处格物是究其理之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3a 页 WYG0204-0982c.png
当然格来格去至于豁然贯通却是悟其理之所
以然所谓才明此即晓彼也表指人物所共由里
指吾心所独得表也粗也理之用也里也精也理
之体也吾心之全体即具众理之体大用即应万
(阙)     未说到行上自至于用力之久
至无不明矣皆说(阙)  效验观结语可见朱子
所补此传只说得格致之大槩其所以工夫次第
详见于或问所引程子十七条中此章首所以有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3b 页 WYG0204-0982d.png
窃取程子之意一句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恶好上字皆去声谦读为慊苦劫反)

  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
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慊快也足也独
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
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
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4a 页 WYG0204-0983a.png
得之以自快足于已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
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
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诚正修皆自修之事而诚意居其始故曰自修
之首知为善以去恶知字虽从致知上来亦秉彝之天所固有者下面心之所发有未实一句正指自欺
说地犹处也指意之所在言务决去说恶恶臭求必得说好好色苟且是去恶不决徇外是为善非为已
谨之于此此字指独字发是初动几亦是初动处几正是善恶之关)

  此节专说诚意正义为诚之之方诚意只是著实
为善著实去恶若自欺者则为善去恶之意皆不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4b 页 WYG0204-0983b.png
实矣先儒自欺之说甚多看来只是瞒自家之心
便是自欺才欺人便是自欺今人虚伪不实者皆
自欺者也下面自谦二字正与自欺相对一正一
反快而又足方是自谦自谦是意诚自欺是意不
诚恶恶臭好好色是诚意譬喻观二如字可见下
面此之谓自谦一句正是结上毋自欺与二如字
两句慎独二字是诚意工夫上章致知是诚意之
本此慎独是诚意之助此谨独欲其自谦后谨独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5a 页 WYG0204-0983c.png
绝其自欺盖自欺者诚之反也自修者不可如此
故曰毋自欺者诚之充也自修者必欲如此故曰
此之谓君子小人之分只在自欺自谦上此独字
指心之所独知后独字指身之所独居饶氏尝谓
独字不是专指暗室屋漏处亦不是专指念虑初
萌时若专指暗室屋漏则程子于出门使民处何
以言谨独若专指念虑初萌则程子于洒扫应对
处何以言谨独盖出门使民洒扫应对事也所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5b 页 WYG0204-0983d.png
主此事者意也事形于外固众人所共见意存于
中则已之所独知故谓之独意与事相为终始意
之萌事之始意之尽事之终自始至终皆当致谨
中庸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正此谓也 好
恶人情之大端故自此章首提起此二字善者天
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

  (案诚之一字本于商书至夫子始大明其义至中庸有明善诚身之言行之天下国家皆此诚也明
善即格物致知也诚身即诚意正心修身也其言慎独工夫及诚之不可掩等语与此章实相表里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6a 页 WYG0204-0984a.png
而尤为明切惟至诚为能尽其性明明德之止至善也推而至于尽人之性新民之止于至善也本
之心身此诚也行之家国天下亦此诚也学者宜深考)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閒音闲厌郑氏读为黡)
閒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阴为不
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
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其恶而卒不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6b 页 WYG0204-0984b.png
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
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独处之独指身之所独居言消沮是
平时许多豪氮自不可留闭藏是暂为善以闭藏不善一是无心一是有意朱子谓消沮是闭藏之原非
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一句即前节知为善去恶之意不能实用其力即心之所发有未实之意但
前节说君子自欺此说小人为不善所以立言微有不同耳此字指为不善卒字犹终字)

  此节是形容小人自欺情状以为诚意之戒閒居
为不善便是自欺厌然便是不自谦掩不善而著
善便是欺人自欺与欺人势相因始自欺终必至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7a 页 WYG0204-0984c.png
于欺人上节毋自欺说得细自君子心术之微处
言此言小人之自欺说得粗自小人诈伪之著处
言厌然小人自欺之验处下节心广体胖君子自
谦之验处二处正相对此小人非不知善恶之是
非只由知之不真故致陷于自欺如此此所以物
格知至真意诚之根基也欤胡氏曰末章长国家
务财用之小人即此閒居为不善之小人始害自
家心术终害天下国家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7b 页 WYG0204-0984d.png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
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

  此只是发明上文之意言小人之为不善虽在幽
独之中恰与十目十手所指视处相似其严乎三
字即畏甚之辞也大槩发明人之视已如见肺肝
二句之意思多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意本诸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8a 页 WYG0204-0985a.png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
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
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此节是形容君子自谦气象以为诚意之劝大槩
后二节各发明前一节上文是恶之实中形外此
是善之实中形外故上则言必慎此则言必诚圣
贤示人之言可谓真切富润屋一句只是比起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8b 页 WYG0204-0985b.png
德润身一句心广体胖德之润身者如此德即善
之实中形外者也下必诚其意一句结上三句胡
氏谓孟子说浩气处正与此相合自谦即自反而
缩自欺即自反不缩厌然即气馁心广体胖即浩
然之气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
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
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9a 页 WYG0204-0985c.png
自欺者然或已明而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
非已有而无以为进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
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
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章句引经之意盖以欲诚
其意必先致知知既至则意然后可诚知以始之行以终之故曰其序不可乱下面功不
可阙一句谓既致知又不可不诚意)

  此章始言好恶已开后章言好恶之端富
德对言已寓后章言财用之意身心二字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49b 页 WYG0204-0985d.png
已含下章修身正心意然下章止言心不
正身不修之病而治病之方实在此章谨
独上(阙)  修时但密察加审而已饶氏
曰此章实(阙)    之要故程子论天
德与王道皆曰其要只在谨独天德即心
正身修之谓王道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谓谨独即诚意之谓 又曰大学八条目
每章皆连两事而言独诚意前不连致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0a 页 WYG0204-0986a.png
后不连正心单举为一章盖致知属知诚
意属行知行自是两事当各致其力所以
诚意不连致知诚意与正心虽皆属行然
诚意不特为正心之要自修身至平天下
皆以此为要若只连正心说意便狭了则
无以见诚意功用之广如此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0b 页 WYG0204-0986b.png
不得其正

  忿懥怒也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
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
能不失其正矣(忿是怒之甚懥是怒之留有之二字当重读之字指忿懥等四者言察字
是学者用力处欲动在事来之初情胜在应事之际)音释(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忿弗粉反懥敕
值反好乐并去声)

  上章诚意工夫正是分别善恶处最要著力到得
此正心时固自好了又恐于用上偏去故又不可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1a 页 WYG0204-0986c.png
不加持养之功所谓正者即持养之谓也曰正其
曰其正此两正字不同一是正心功用一是心之
本体盖心之体段如镜空衡平本无不正其用亦
无不正但四者或先一有之于胸中事物之来应
之不能中节然后此心之用方失其正所谓正者
正其心之用也苟四者一有之于胸中便被他为
主于内不特此心应物不能适中虽此心之体亦
反为之动而不得其正矣看来四者之用人不能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1b 页 WYG0204-0986d.png
无只不要留而不去如有事当怒则怒当忧则忧
事去便当消释方是不有所有所二字不可轻看
故章句特提有字说出且如颜子未尝不怒特不
迁尔其不迁者以其不能留故也恐惧好乐忧患
皆然四事皆以两字相连说大槩是上一字稍轻
下一字尤重忿懥好乐由中应外恐惧忧患自外
感中四者之发只要在无中发出未发不可先有
期待之心将发不可有偏倚之心已发不可有留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2a 页 WYG0204-0987a.png
滞之心如此方是不有所胡氏曰存养省察四字
正是正心时工夫事之方来念之方萌此是省察
时节前念巳过后事未来此是存养时节存养者
存此心本体之正省察者惟恐此心之用或失之
不正而求以正之也须看章句二察字此心之灵
苟失其正则心便不存心不存便不能察故下文
便接心不在焉去

  (首一节言心正谓之心之所向恐其有所偏系已过得诚意一关已有善而无偏故更加省察工夫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2b 页 WYG0204-0987b.png
上章知字意字虽暂指心而言然知字是就心之知觉处说意字是就心之发念处说至此章方直
指心之全体学者必于此心之全体洞然虚明无所系累则其大用流行自无不得其正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
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上节是说有心者之病不可有所偏主此节是说
无心者之病不可无所存主不正由于不存心存
则用无不正故后归重存心上上言心不正是心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3a 页 WYG0204-0987c.png
虽应事而所用之情不得其当此言心不在是心
不在事上故与身不相关所以前节当察此节当
敬上文四不得其正是心不正此视不见以下是
说身不修盖心乃身之主心不存则身不修此谓
修身在正其心一句又结上二节且起下章修身
二字此章与下章皆言病證不言治病之药章句
于此章用一察字与敬直二字下章用一审字皆
是治病之药以发传文未言之意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3b 页 WYG0204-0987d.png
  (言身修视听饮食皆就身说素心之一字始于虞书人心道心便是善恶关头惟精者致知也察于
人心道心之间而明于择善也惟一者诚意也专以道心为主而诚于为善也允执厥中中则无不
正矣汤之制心武之宅心孔子之心不踰矩颜渊之心不违仁皆此心也有所好乐偏于喜也有所
忿懥偏于怒也忧患恐惧偏于忧惧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
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
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4a 页 WYG0204-0988a.png
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盖意
诚三字以下言诚意然后能正心然或二字以下言既诚意又须正心语录谓诚正修三
章虽若不相连中间又自相贯譬如竹相似虽是一竿其间又有许多节所以二节工夫
各有其序而不可阙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4b 页 WYG0204-0988b.png
  人谓众人之犹于也辟犹偏也五者在人本有当然
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则必陷于
一偏而身不修矣(当然之则则字即有物有则之则字加审二字即谨独工夫上章言
密察是谨独以正其心此言加审是谨独以修其身圣贤教人节节要人照管如此)音释(辟读为僻
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

  上章四者是心与物接时事自外来动于中然不
察则与之俱往此五者是身与物接时事是自此
而及于人然徇所向而不审则有所偏盖五者各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5a 页 WYG0204-0988c.png
有个当然之则若过了这则便是辟亲爱之辟如
爱人之善过于爱而不知其恶贱恶辟如恶人之
恶过于恶而不取其善畏敬辟如子之于父所当
畏敬者过于畏敬则从其令而不谏其不义哀矜
辟如大奸大恶之人义当治之过于哀矜则姑息
而恕之敖惰辟自有一般人其所为不令人起敬
者如孔子不见孺悲孟子不与王驩言者是也若
过于此则流于敖惰而为辟矣敖只是简于为礼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5b 页 WYG0204-0988d.png
隋只是懒于为礼若此等者皆是因其所向而陷
于一偏者也人于五者一有如此则身必不修矣
前章言心之用惟怒易发故先忿懥此章言情之
接惟爱易偏故先亲爱此言五者下止言好恶盖
亲爱畏敬哀矜同是好贱恶敖惰同是恶言好恶
二字足以该之矣上四者之发于心但欲其中节
此五者及于人但欲其不踰乎则此章之义实承
上章文义大扺相似盖身修必自正心而来故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6a 页 WYG0204-0989a.png
须知此章两人字皆为众人言方得若是君子则
自无此五者之病

  (一节言修身谓身之所接恐其有所偏蔽也亲爱畏敬哀矜指所好之人而言有此三等贱恶敖惰
指所恶而言有此二等偏于爱则不知其人之恶偏于恶则不知其人之善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
时若反)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
而家之所以不齐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6b 页 WYG0204-0989b.png
  (言家齐子之恶苗之硕皆就家而言)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上节言身不修之病此节言家不齐之病上面许
多病痛不除下必至此当看两故字惟溺于一偏
故好不知恶恶不知美惟身不修故家不齐子人
之至亲者苗人之至急者言子则一家之人可知
言苗则一家之物可知此二句上与正心章之好
乐欲动情胜处相关下与治平章好恶财用二节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7a 页 WYG0204-0989c.png
相应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一句是反说以
结之又接下章齐家二字

  (案修身二字本于虞书汤检身若不及文王聿修厥德孔子修己以敬曾子三省吾身皆是学者心
既正矣而犹有待于修身者内外夹持动静交养由乎中固所以应乎外制于外亦所以养其中工
夫无一节可阙也)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7b 页 WYG0204-0989d.png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

  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
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

  修身以上皆是学之事家齐以下方是教之事故
此章首提出一教字其所以为教即从修身上来
故章句释齐家必本于修身大学以齐家为推行
之始上文正心修身虽是两事终属一身家国比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8a 页 WYG0204-0990a.png
之心身终又有彼此之间故独于此改在字为必
先二字如曰若要治彼必先齐乎此也其家不可
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两句便只是申说上一句之
意犹言其家不可齐而能治国者无之教于家便
是齐家教人便是治国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只是
身修于家而教自成于国下面孝弟慈即行于家
之事推之治国便是事君事长使众之道此三句
于家国之喻最为切近当看三所以字下章老老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8b 页 WYG0204-0990b.png
长长恤孤之意已张本于此此节当两截看所谓
至无之是一截故字至教成于国是一截下面孝
弟慈三句只是申说教之之目以见齐家之道便
可施之于治国孝弟慈三者明德之大目人伦之
大纲体之身则为修身行之家则为齐家推之国
则为治国天理人伦一以贯之章句不外乎此一
此字指孝弟慈言此章含二意自章首至教成于
国一节是化三所以是推化者自身教而动推者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9a 页 WYG0204-0990c.png
推而广之也非化则推不行非推则化不周
(一节孝弟慈以家而言事君事长使众以国而言)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
子而后嫁者也(中去声)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
而推广之耳(立教之本说孝弟慈不假强为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说
心诚求之本即明德也端即明德之发见为孝弟慈者也其字指仁爱上言)

  上言孝弟慈三者此只引康诰如保赤子一句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59b 页 WYG0204-0990d.png
释慈盖治国是上之抚下故专就爱民处言保赤
子是慈于家如保赤子则是慈于国语录谓孝弟
慈皆人心之天世教衰孝弟或有失其天者唯母
保赤子慈之天罕有失之者也故传者于此特发
明人之所易晓者以示训与孟子举孺子入井同
意或问谓举细以见大者是也中间心诚求之两
句只是释如保赤子一句之意养子即保赤子也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一句又设此譬喻以见上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0a 页 WYG0204-0991a.png
二句慈幼之心不假外求也盖女子嫁而为人母
即能保养赤子然为女子者未有先学保养赤子
而后嫁者只为慈幼之心人所固有不待学而能
也故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此节全是推
(引康诰如保赤子专指慈幼一节而言愚案心诚求之一句可见为天下国家皆自诚意推之)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0b 页 WYG0204-0991b.png
国之效

  上文孝弟慈推而为治国之道是善㡳不出家而
成教于国此仁让贪戾而国人从之是善恶两端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上是推其家以治国此是人
自化之也上言其道理如此此言其效验如此皆
是由家以及国也仁该孝慈让即是弟仁让善也
接上文孝弟之意贪戾恶也含下文桀纣帅暴之
意贪则不让戾则不仁仁让之化必待形于家而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1a 页 WYG0204-0991c.png
后及于国所谓家齐而国治也贪戾之失始出于
君身而一国已作乱所谓身不修则家不齐国不
治也机之所在可畏如此机即弩牙也矢之发动
皆由之也譬仁让之兴机由一家悖乱之作机由
一人故总曰其机如此此又可见为善之效难而
为恶之效易也一言偾事结作乱一人定国结兴
仁让此二句盖古语观此谓二字可见此节全是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1b 页 WYG0204-0991d.png
  (仁言孝慈让言弟贪者仁之反戾者让之反)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已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人者未之有也(好去声)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
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
人所谓恕也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2a 页 WYG0204-0992a.png
喻晓也

  此节上三句正是言一人定国之意故章句曰承
上文一人定国而言盖谓民之仁暴惟在上帅之
如上好仁而帅之以仁则民从上好暴而令之以
仁其所令与所好相反则民不从此所谓国之治
乱定于君之一人也此定字与知止有定之定字
相似尧舜帅仁一句接家国仁让四句桀纣帅暴
一句接贪戾作乱两句此亦当分两截看反其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2b 页 WYG0204-0992b.png
好以上是一截是故君子以下是一截尧舜帅天
下以仁此仁字该孝弟慈比上文说得广即以已
及物之仁有诸已无诸已两句此有无二字谓有
善无恶也亦是推本诚意章说来求必得之则善
有诸已矣务决去之则恶无诸已矣此即推己及
物之恕乃用力之仁桀纣帅天下以暴又仁之反
也所令反其所好民不从一句自反上面帅仁帅
暴两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一句自反上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3a 页 WYG0204-0992c.png
面有诸已无诸已两句下一截三句又通證上一
截三句观是故二字此意自然明白章句释有诸已
无诸已两句之后曰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
民不从矣亦有两截对举相證之意此处要子细
看然后可三字正贴而后二字不如是是字指恕
字此节上截是化下截是推大学治平二章皆言
恕有诸已无诸已重在修己即尽己之忠求诸人
非诸人方是说恕观中间而后二字可见下章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3b 页 WYG0204-0992d.png
恶于上毋以使下之类是重在及人即推己之恕
说所恶于上一句亦是所藏乎身之恕到毋以使
下一句方是推以及人中间毋以二字可见两章
互相发明双峰谓恕字有首有尾藏乎身者其首
也及于人者其尾也恕即忠之尾忠即恕之首也
程子谓无忠做恕不出正此谓也此章以有诸己
无诸己说要人于修已上下工夫故重在首下章
以所恶毋以说要人于及人上下工夫故重在尾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4a 页 WYG0204-0993a.png
此章为治国者设治国者势不可不责人盖责人
者有善无恶然后可以责人正人所以重在修已
下章专为平天下者设所以重在及人若是为寻
常人言则必曰有诸已何必求诸人无诸已何必
非诸人大学是一部忠恕修身以上皆忠之事齐
家以下皆恕之事传者于此方说出恕字其所以示
人之意微矣

  (专言恕之道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已然后可以正人之恶此又言必有尽己之忠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4b 页 WYG0204-0993b.png
而后可以推己之恕忠诚也好善恶恶诚意之事也有诸已无诸己于此章决之)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结上文

  至此已是通结了上四节后三引诗皆不过吟味
此意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夭平声蓁音臻)

  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好貌蓁蓁美盛貌兴也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5a 页 WYG0204-0993c.png
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言也妇人谓嫁曰
归宜犹善也

  此引诗四句意只在末句与首节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无之相应观再述末句以释之之辞可


  (引诗者三宜其家人宜兄宜弟父子兄弟足法皆齐家之事)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萧篇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5b 页 WYG0204-0993d.png
  此只引诗一句再述其辞以释之以见家齐而后
可以治国宜兄弟说家齐教国人说治国亦上文
引诗之意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

  诗曹风鸤鸠篇忒差也

  此引诗二句下二句是释诗之辞父子兄弟足法
释其仪不忒民法之释正是四国父子兄弟足法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6a 页 WYG0204-0994a.png
是家齐而可以示法于人民法之是国人取法于
已上两言教国人治国之事是明明德于其国此
民法之是国治之事则明德明于一国矣 语录
问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然尧舜不能化其
子周公不能和兄弟和也曰圣贤是论其常尧舜
周公是处其变此且理会常㡳未论到变处胡氏
曰中庸引诗明行远自迩之意必先妻子好合而
兄弟既翕此三引诗首以妇人之宜家人而继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6b 页 WYG0204-0994b.png
宜兄弟盖家人离必起于妇人非刑于寡妻者未
易至于兄弟亦未易御于家邦也其示人以治国
之在齐家也严矣一说三诗之序以天下之未易
化者妇人而人情之易失者兄弟齐家而能使之
子宜家兄弟相宜则家无不齐宜乎其仪不忒正
是四国也此节是化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7a 页 WYG0204-0994c.png
深长最宜潜玩

  此再言以结诗意古人凡辞尽意未穷者多引诗
以吟咏馀意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
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

  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7b 页 WYG0204-0994d.png
幼而无父之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上
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
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
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
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因其所同指兴起之善心推以度物说絜
字下二句说矩字得分愿谓随其上下之分得尽其事亲事长之愿前后左右为四旁即四方也)
上章孝弟慈三句专以己推人化为言谓齐家之
道则可以推之于治国此兴孝兴弟不倍三句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8a 页 WYG0204-0995a.png
上行下效为言是家齐而国治之事即上章所谓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者盖老老长长恤孤是上之
躬行于家即所谓家齐家齐者治国之本也下之
兴孝兴弟不倍是民之感化于下即所谓国治国
治者又平天下之本也故欲平天下者必先有此
三句以为之本然后可以推行絜矩之义以平天
下絜矩者即平天下之要道也言上之人既有以
兴起其同然之善心又当有以处之使得遂其善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8b 页 WYG0204-0995b.png
心方得盖能使人兴起善心者在上之教化也能
遂其兴起善心者在上之政事也苟不能絜矩以
平其政使有一夫不得其所即是不能平天下矣
是以平天下之道在絜矩絜矩之原又只在推己
絜矩只是度义两字即所以处之之道矩匠人制
方之曲尺匠之度物以矩为矩君子度人以心为
矩絜者谓身处乎此则当使上下四旁无不方正
犹前章之恕字但比恕字之义较广恕则以人已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9a 页 WYG0204-0995c.png
对言是指其发于心之时絜矩以四方上下言是
要其见于事之后盖矩者此心之天则非自外得
者也以此齐家是絜矩于家以此治国是絜矩于
国以此平天下是絜矩于天下絜矩之道即明明
德于天下之道亦由前日格致之功有以明夫善
而能知人心即我心诚正之功有以胜其私而能
推己之心为人之心如此而已夫子所谓不踰矩
者正此矩也皆自知行上来但彼则混然在圣人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69b 页 WYG0204-0995d.png
方寸之中矩之体也此云絜矩在人已交接之际
矩之用也彼为明德止至善此为新民止至善此
节方是引起絜矩事故下曰是以君子有絜矩之
道君子指在位者言后节是说絜矩正义故下曰
此之谓絜矩之道此节上三句是化到絜矩一句
是推

  (一节老老长长恤孤即上章孝弟慈三者申言之以家齐而言兴孝兴弟不倍以国治而言有絜矩
之道方是就平天下说治国主教化而言故但及观感兴起之事平天下主政事而言则必有所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0a 页 WYG0204-0996a.png
处之之道方能使之一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
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
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0b 页 WYG0204-0996b.png
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
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
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
而推之(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一句指前兴孝兴弟不倍者言所操者约只指一矩字说所及
者广却兼絜字说)

  此专就在位之人说絜矩正义所恶是就人身切
近处说尚有忠㡳意思在到毋以方是推以及人
之恕当以前章恕字义参看但此则作三摺说正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1a 页 WYG0204-0996c.png
与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相似其实只是一
恕字程子谓充拓得去不但物我贯通即天地变
化而草木蕃充拓不去不但人巳隔绝即天地闭而
贤人隐充拓得去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即中庸致
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之意充拓即推广之谓○
前章慎独是敬以直内此节絜矩是义以方外此
后皆推广能絜矩与不能絜矩当分四大节看以
三得失为截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1b 页 WYG0204-0996d.png
  (专言恕之道治国章言责人之恕平天下章言爱人之恕)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
心为已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此君子指在位能絜矩者言故下以好恶言能絜
矩之效如此下三句是释诗意恶字接上文恶字
(引诗者三自诚意章已言好恶正心修身二章皆言已之好恶不可偏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言民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2a 页 WYG0204-0997a.png
好恶治国主于教人人之心莫不好善而恶恶则推己之心及人亦如己之好善恶恶也平天下主
于爱人人之心莫不欲寿欲富欲安逸则推己之心以及人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
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
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
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
天下之大戮矣(太师官名徇随也犹殉葬之殉)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2b 页 WYG0204-0997b.png
  此节以师尹比在位者以言不能絜矩之祸与上一
节相反诗四句兴兼比体言为人上者赫然如此
则当谨絜矩之道不可稍有所偏偏则为天下之
僇不可不慎一句亦是指明德工夫上说以下文
先慎乎德观之可见辟字与修身章辟字相应此
与上一节皆是就好恶上言絜矩好恶二字已见
诚意修身两章独此章之好恶推之天下之人故
能絜矩则好恶公而为民之父母不能絜矩则好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3a 页 WYG0204-0997c.png
恶偏而不足以平天下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

  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
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道言也
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
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两此字皆指得众得国失众失国言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明德之体所以立能絜矩与民同欲则明德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3b 页 WYG0204-0997d.png
用所以行)

  此引诗以结上两节丧师即失众二字诗上二句
含两意言殷众未丧之时则能配上帝其殷众既
丧之后不能配上帝之意亦含在其中观末后得
众失众二句则此意可见盖众之丧未丧系乎人
心之得失人心之得失如天命之去留二者惟在
君絜矩与否而已殷师未丧配上帝则得众得国
以应南山有台一节殷师既丧不能配上帝则失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4a 页 WYG0204-0998a.png
众失国以应节南山一节下面仪监于殷峻命不
易两句只是申言人心天命之难保也此为得失
之一以众与国言重在民心上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有财有财此有用

  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
人谓得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
自此至下文亦悖而出专言财用为国絜矩之大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4b 页 WYG0204-0998b.png
者又在于此所以此章多说财用此节因承上文
不可不慎言故以是故二字起之言所谨者当先
谨乎德德是平天下之大本格致诚正修所以谨
此德者此财用之有本于慎德而有之非所谓寻
常之私有也此字犹斯字有人有土又接上文得
众得国来

  (平天下章言絜矩专指用财与用人而言盖义利正邪之辨天下平与不平皆决于此二节指用财
而言归重于有德之君子则能审好恶而重义轻利)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5a 页 WYG0204-0998c.png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本上文而言(上文有德而后有人有土有土而后有财此可见德为本而财为末矣)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斗其民而施之以
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
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争斗其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犹曰使其民争斗而教之
以劫夺也)

  德本财末本上文说来若欲外其本而内其末则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5b 页 WYG0204-0998d.png
民必争夺矣言当修德而取民有制方得本末争
夺两句皆指长民者言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
有人矣(反是谓内其本而外其末也)

  财所以生养人民者故聚于上则民散于下散于
下则民归于上两则字皆是就其效验上言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布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6a 页 WYG0204-0999a.png
内反)

  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慎乎德
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此二节两是故字一承上文外本内末言一起言
悖以比货悖上二节引诗是言好恶之不可异于
人自先谨乎德至此是言财利之不可专于已吴
氏曰慎德而有人有土与财散民聚此能絜矩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6b 页 WYG0204-0999b.png
得也内末争民施夺与财聚民散悖出悖入此不能絜
矩之失也胡氏曰前好恶不能絜矩则任己自私不可
以平天下此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自肥亦不可平天下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
覆之意益深切矣

  此申言上文引文王诗之意以结前五节此命字
即峻命之命下二句释书意如此此善字即至善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7a 页 WYG0204-0999c.png
之善曰善则得之指有德有人言曰不善则失之
指悖入悖出言盖天命之去留只在修德以得民
与否也言以德为本而能絜矩则善所以得人心
得天命以财为本而不能絜矩则不善所以失人
心失天命二之字皆指命字言此为得失之二前
得众就民心言是得失验于人此善则得之就事
理言是得失求诸已前则浅而缓此则深而切
(引书传者三皆言以善为宝不以财为宝)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7b 页 WYG0204-0999d.png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楚语即春秋外传楚国语也)
此善字指善人言虽接上文善字与上文善字不
同言惟善人以为宝也善人当时指观射父左史
倚相二人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
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檀弓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8a 页 WYG0204-1000a.png
内末之意(一则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一则不以得国为宝而以爱亲之道为宝此两节皆所谓
能内本外末者亦能絜矩者也)

  前节一善字接上文善字四宝字指财用言接上
文财用来惟善仁亲又接下文用人说去上文第
三节言好恶四节言财用此则兼财用好恶言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8b 页 WYG0204-1000b.png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
反媢音冒)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尚庶
几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此圣字止于通明之一端即周礼六德知
仁圣之圣)

  自此至拂人之性皆就为政者用人处申言好恶
公私之极此节当作三人看有技彦圣者前后共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9a 页 WYG0204-1000c.png
是此一人有容其心好之者是一人媢疾违之俾
不通者是一人作如此看自然分晓一个是挺然
独立之谓臣指在上为政之大臣言即命之相也
断断无他技只是德有馀而才不足者休休有淡
然和易之意其如有容犹言无可比他之有容也
这一个臣见人之有技若已有即是能容天下有
才之人见人之彦圣其心好之有甚于口之所言
即是能容天下有德之人此正所谓以天下之才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79b 页 WYG0204-1000d.png
德为己之才德者也此等人人君用之其好善之
利及我国家子孙可知矣这一个臣若见人之有
技则媢疾之见人之彦圣则俾不通则是不能容
天下之才德者也此等人人君用之其不好善之
害流于后世亦可知矣有容之人所好公必是能
絜矩者也媢疾之人所恶私是不能絜矩者也人
君能好有容者而用之恶媢疾者而舍之此又能
絜矩之大者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0a 页 WYG0204-1001a.png
  (指用人而言用君子则好贤而乐善用小人则妒贤而嫉能归重于二人则能审好恶而决于用君
子去小人也)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
能爱人能恶人(迸读为屏除也古字通用)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
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
此也

  此承上文言媢疾蔽贤之人唯仁人能放远之如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0b 页 WYG0204-1001b.png
此此仁人其心正大光明无一毫私欲如尧舜文
武是也然其恶恶不唯有以保安善人亦所以禁
伏凶人使不得稔其恶然其所恶之人又不使之
至于死地但置之无人之境其所以仁之之意亦
未尝不在其中故曰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此
谓以下乃孔子家语之言故以此谓冠之此正恶
众人之所同恶好众人之所同好若舜之去四凶
举十六相是也正与引南山有台相应节南山相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1a 页 WYG0204-1001c.png
反此谓之能恶人可也又谓之能爱人何如盖小
人不去则君子不进去小人乃所以安君子也此
得好恶之公而大能絜矩者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而不能远过也(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远去声)

  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
未仁者也(上文能爱恶者仁人也此不能尽爱恶之道所以为君子未仁者也)

  此节知君子所当好小人所当恶者但未能如仁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1b 页 WYG0204-1001d.png
人放流之决裂先是速用之意此好恶未能尽絜
矩者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
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
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

  上节虽未尽好恶之极犹能知所好恶此则拂好
恶之常性菑必逮身如桀纣是也此与所引南山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2a 页 WYG0204-1002a.png
有台相反节南山相应此失好恶之公大不能絜
矩者也自秦誓至此四节就用人上申言好恶一
节言君子小人之分次节言用舍之能尽其道三
节言用舍之不能尽其道此节言用舍全失其道
皆因絜矩之义好恶公私之极以申明平天下之
要道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发己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2b 页 WYG0204-1002b.png
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侈肆此因
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得失而语益
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决矣(修己指明明德之事治人指新
民之事发己自尽为忠谓在己有矩之心而发之必自尽方忠循物无违谓信谓在物有矩之理而循之
无违方信此能絜矩者也骄者不肯下同民之好恶泰者必至横敛民之财用此不能絜矩者也此几字
当与诚意章几字参看决即决断之决)

  此因上文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此君子指治国
平天下者言此道字即章首絜矩之道大道是絜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3a 页 WYG0204-1002c.png
矩之本忠信两个只是一理忠是存诸内信是形
诸外忠则必信不信必不忠即第六章之诚意骄
只是自矜泰只是自恣前两言得失指人心天命
存亡之几说此节得失专就吾心天理存亡之几
说忠信乃天理之所以存骄泰乃天理之所以亡
是故君子有大道一句亦承上文不仁之小人说
来故有是故二字两之字指大道言此得失之三
与引康诰一节皆就已上说但善以事言忠信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3b 页 WYG0204-1002d.png
心言又更切如前章句前言益深切此言益加切
得失至此更无处说去了此是存亡之几又曰章
内三得失一是能絜矩不能絜矩之得失二是尚
德尚财之得失三是用善人用恶人之得失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恒胡登反)

  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
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愚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4a 页 WYG0204-1003a.png
案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之道在乎务本而
节用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也自此以至终篇
皆一意也(务本节用本是财之源用是财之流务本所以开其源节用所以节其流)
自此节至终篇因上文有土有财而言生财之方
金氏谓此四语乃万世理财之大法法即道也然
理财之法当用君子不可用小人亦兼承上一节
之意说来饶氏谓财虽是末亦是为国重事若要
生财亦自有个大道理四者不可缺一此乃生财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4b 页 WYG0204-1003b.png
之正路外此是邪径也生者众为者疾民之财所
以足章句所谓务本是也食者寡用者舒国之财
所以足章句所谓节用是也此大道诸家皆无成
说恐亦只是絜矩之道设使天下之人皆务本而
上之人不能节用则岂絜矩之道哉

  (又指用财而言亦归重仁者以财发身则德为本财为末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5a 页 WYG0204-1003c.png
仁者即意诚心正之人能不私其身故财用处之
当理而身自尊不仁者意不诚心不正惟利是务
故至于亡其身而不顾也以财发身非谓散财买
人归己只是不私其财而人自归之此只是言散
财之效如此上一句即财散民聚之意下一句即
财聚民散之意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5b 页 WYG0204-1003d.png
  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
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此节言以财发身之效此仁义各就其用处言与
孟子以仁义对言者不同此却只是一个道理在
上便唤做仁在下便唤做义此三句是一意说下
来言上好仁则下好义下好义则事有终事有终
则为君者安富尊荣而府库之财可保矣其大意
即所谓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之意三未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6a 页 WYG0204-1004a.png
有字与章句一则字皆要看自仁人放流之后传
与章句言仁不一盖絜矩是恕之事恕所以行乎
仁故至此多言仁此章多说推此一节却是化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
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
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

  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
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6b 页 WYG0204-1004b.png
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
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
言也(畜马乘谓养马一乘乘四马也盖士初试为大夫者其家得以畜四马也伐冰犹云凿冰盖卿
大夫以上之家丧与祭皆得用冰也故曰丧祭用冰百乘之家诸侯之大夫家也采地臣食邑因官食地
故曰采地)

  此节言用君子生财之利传者引此大意只在不
畜聚敛之臣一句上二句不过款款说来以比起
此一句耳此句实见得用人与理财两件相关言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7a 页 WYG0204-1004c.png
食禄之家若又畜鸡豚牛羊却是与民争利此皆
是不能絜矩者也若生财有道好仁与不畜聚敛
之臣此皆是能絜矩者也聚敛之臣是剥民以奉
其上者而民被其殃盗臣是窃君府库以自私者
而祸不及下所以曰宁有盗臣末句盖古语故有
此谓二字传者引之以證献子之言以义为利朱
子谓万物皆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
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天下何利如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7b 页 WYG0204-1004d.png
此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程
子谓义之所安即利之所在是也察鸡豚察字犹
审字相似

  (又指用人而言末总结以务财用必自小人始而深明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利用
小人则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此章虽以理财用人分为二节其实能用人即能理财不过一道而已)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
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8a 页 WYG0204-1005a.png
  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
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
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

  此节言用小人生财之害言长国家专务财用之
人必由小人引导之也彼为善之谓彼以小人之
所为为善也似此小人使之为治国家则天菑人
害必并至矣盖财者天所生而民所欲者也故事
聚敛则失人心而干天怒菑由天降害由人作菑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8b 页 WYG0204-1005b.png
如水旱凶荒之类害如兵戈变乱之事祸至于此
虽用善人君子亦莫能救也下再引前言结之以
深戒也但上所引就理上说固足以见絜矩之当
务下所引就利害上说尤足以见絜矩之不可不
务故章句曰其丁宁之意切矣○此章大要不过
用人理财两事至此乃合言之其实能用人则能
理财只是一事于好恶不能絜矩无如媢疾之人
财用不能絜矩无如聚敛之人盖务絜矩者义也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9a 页 WYG0204-1005c.png
务财用者利也君子喻义人主用之则能絜矩小
人喻利人主用之则不能絜矩而专务财用矣卢
氏谓自生财至此四节前二节自君身言后二节
自人君用人言进君子退小人乃与民同好恶之
大者又絜矩之要道故此章必以进君子退小人
终焉既严君子小人之辨复严义利理欲之辨乃
大学反本穷源之意即本心存亡之几决天下治
乱之几正以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故也义利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89b 页 WYG0204-1005d.png
之辨大学以此终孟子以此始曾思孟之授受于
此可以见矣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
推广絜矩之意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
其所而天下平矣(饶氏曰大学一书自诚意章来多说好恶盖天下道
理不过善恶两端初焉格物致知时便要分别此二件明白自诚意以后只是好其所当
好恶其所当恶而已)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0a 页 WYG0204-1006a.png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
论条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
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
可以其近而忽之也(格物致知为明善之要诚正修皆修身之事而
诚意为之本本犹始也夫明善诚身两事中庸孟子皆言之曾思孟授受于此可以见矣
朱子又于此揭以示学者虽曰举其急先当务亦以明相传之所自欤)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0b 页 WYG0204-1006b.png

















  大学集说启蒙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1a 页 WYG0204-1007a.png
  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此节言作中庸之故三代盛时斯道大明如日中天
中庸可无作也至孔子时虽曰异端起矣然其说犹
未敢盛行至子思时异端肆邪说作所以忧道学之
失其传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此节原道统所从来道统二字为此序纲领所以后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1b 页 WYG0204-1007b.png
面节节照应上古圣神指尧舜以前者言所谓生知
安行自然之圣也继立二字非著力字言圣神自然
与天相合其言动可为后世标准非有意继天而为
人立法也中庸是言道之书所以起首便言道学道
统道学主于学兼上下者言道统主于行独以有位
者言至孔子时无圣人在位则道统在孔子言学字
固可包统而言统字则又可以该学字

  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2a 页 WYG0204-1008a.png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
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
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此节原中庸二字所从来中只是个恰好道理所谓
传授心法者正指此也允执只是真个执得人心道
心只是一个心于上加一人字道字却似有二心其
实则一而已盖理与气合为心而为一身之主又理
与气会而能知觉谓之道心是就理一边说谓之人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2b 页 WYG0204-1008b.png
心是就气一边说如发于耳目口鼻之欲者便是人
心发于恻隐羞恶之端者便是道心人心亦非全是
不好者或因所欲而发而合乎理者则亦为道心之
用若在圣人发之则全是道心君子每事皆合乎理
亦无非道心也大抵人心可善可恶道心全善而无
恶程氏曰人生而静气未有事未有人与道之分但
谓之心而已感物而动始有人心道心之分如精一
执中者皆动时工夫也人心易私而难公故危道心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3a 页 WYG0204-1008c.png
难明而易昧故微危者欲陷而未陷之辞微者至隐
而难明之谓必如是是字指精一说

  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
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
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
难见耳

  此节专论人心道心虚灵是心之体知觉是心之用
知是识其所当然觉是悟其所以然自有形气方有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3b 页 WYG0204-1008d.png
人心故曰生自赋予便有道心故曰原知觉不同有
从理而发者有从气而发者心之体无不同用始有
不同故此下单言知觉而不及虚灵胡氏谓首章气
以成形便是人理亦赋焉便是道非人无以载此道
故言道心必先人心非道则其为人不过血肉之躯
尔故言人心必言道心

  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
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4a 页 WYG0204-1009a.png
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
胜夫人欲之私矣精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也一则
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
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
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此节言人同此心惟知精一工夫者则人心听命于
道心不知所以治之言不知精一之理危愈危则流
于恶微愈微则几于泯矣上文形气之私私字与性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4b 页 WYG0204-1009b.png
命对言犹云我之所独此未是不好底此言人欲之
私却与天理对言方是不好㡳精以察之则不杂形
气之私一以守之则纯乎义理之正从事于斯斯字
指精一工夫人心听命道心只是言寻常所行之事
皆顺理也人心能收敛入来则安道心能充拓出去
则著危者安微者著便是道

  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
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5a 页 WYG0204-1009c.png
戒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

  此一节言中为圣圣相传之道精一为圣圣相传之
学以应前允执厥中一段加于此此字正指中与精
一说

  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
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虽
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
者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宗及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5b 页 WYG0204-1009d.png
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子之孙子思则去圣远而异端
起矣

  三代道统只两句束定下面道统之传一句以照应
前道统二字以此之此指允执厥中一句往圣指上
文尧舜禹汤文武君臣等言开来学指夫子教人处
言又且应前道学二字颜曾之传得其宗宗字亦指
中与精一说夫博文约礼颜子精一之工夫格致诚
正曾子精一之工夫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夫子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6a 页 WYG0204-1010a.png
六经之功故曰反有贤于尧舜明夫子之道者又曾
思大学中庸之功也

  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
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以诏后之学者盖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切其虑之
也远故其说之也详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其
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
谓也世之相后千有馀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历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6b 页 WYG0204-1010b.png
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一作缊)奥未有若是
(一作其)明且尽者也

  此节复发首二句作中庸之意惧失其真应前道学
失其传一句更互演绎言更迭交互推演䌷绎也忧
深为道之不明也故言之切而要虑远恐久而复失
也故说之详而备天命即道能率性则道心也性是
心未发时此理具于心者也道心是心已发时此心
合乎理者也胡氏曰执中尧言之时中夫子言之道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7a 页 WYG0204-1010c.png
不合乎中即异端之道中不合乎时中即子莫之中
符节二字说见孟子离娄篇纲维言道体之大蕴奥
言节目之详明指纲维言尽指蕴奥言

  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承先圣之
统及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
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
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

  此节言孟子之后失其传而异端起矣孟子推明此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7b 页 WYG0204-1010d.png
书如道性善是原天命之性存心收放心即致中也
扩充仁义之心即致和也至如诚者天之道思诚者
人之道一章又悉本于中庸也失其传亦指执中精
一说盖精一工夫自尧舜以来所传心法无以易此
后来孔门教人皆宗之如大学格致即惟精也诚正
即惟一也学只是学此失其传亦是失此异端如杨
朱墨翟许行之徒以及诸子百家各立门户议论不
合圣道者皆是弥近理犹言甚相似盖佛老之说宏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8a 页 WYG0204-1011a.png
远幽深开陈道德指明心性或有类于吾道之言者
所以大乱真也然其道德心性与圣贤所言者固非
难辨倘无中庸一书则吾道反晦而不明学者莫知
所从矣

  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
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
非盖子思之功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
语而得其心也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8b 页 WYG0204-1011b.png
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
未析至其门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
倍其师说而淫于老佛者亦有之矣

  此节言二程石氏之得失不同上文孟氏犹承一统
字至此程子则改统为绪少逊以承之也所考所据
皆指中庸一书言其语其心指子思言所以为说若
指二程之书言石氏辑录即石子重集解门人指石
氏之门人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9a 页 WYG0204-1011c.png
  熹自蚤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沈潜反复盖亦有年一
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
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
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
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
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
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虽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然
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99b 页 WYG0204-1011d.png
此节详论解书之意自叙虽不敢谓得道统之传而
道统之传实在于是要领者犹裳之有要衣之有领
皆是总会处支节脉络四字借人身以比喻如支体
之分骨节之解而其脉络却相贯穿通透详略巨细
四字如第一章十二章二十章皆言其略馀章继其
后者皆详也巨谓纲维细谓蕴奥诸说同异专指或
问说胡氏曰大学中不出性字故序言性特详中庸
中不出心字故序言心特详此又朱子之微意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00a 页 WYG0204-1012a.png
  淳熙己酉春三月戊申新安朱熹序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提要 第 100b 页 WYG0204-1012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