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说-元-熊明来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184-02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说卷三       宋 熊朋来 撰
  春秋
   春秋时月皆周正
孔子所谓行夏之时见于答颜渊问为邦者然也至于
因鲁史作春秋乃当时诸侯奉时王正朔以为国史所
书之月为周正所书之时亦周正经传日月自可互證
而儒者犹欲执夏时之说以紊之譬如孔子言车岂必
卷三 第 1b 页 WYG0184-0282d.png
皆言殷辂哉小戴记孟献子之言曰正月日至可以有
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此言冬至在周正
之春正月而夏至在周正之秋七月明堂位所言孟春
即建子月所言季夏六月即建巳月礼记尚然况春秋
乎證于左传可见已若拘夏时周正之说则正月二月
须书冬而三月乃可书春尔且如桓四年春正月公狩
于郎周人中冬狩田此以春正月书之即建子之月书
春也哀十四年春西狩亦以周正之春行中冬之狩桓
卷三 第 2a 页 WYG0184-0283a.png
十四年春正月无冰若夏正春正月则解冻矣惟建子
之月无冰故纪异而书成元年春二月无冰襄二十八
年春无冰皆可为證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此夏正
秋八月而书冬也若建亥之月则陨霜不为异而亦无
菽矣大扺周人虽以夏时并行豳诗周礼则然惟春秋
鲁史专主周正阳生于子即为春阴生于午即为秋学
者惑夏时之说谓至朔同日仅见于传而经无有也不
思经传所书月日参考相同试以僖五年经传言之正
卷三 第 2b 页 WYG0184-0283b.png
月辛亥至朔同日左氏举以见分至之例故书春王正
月辛亥朔日南至自正月以后日月可證者经书九月
戊申朔日有食之传书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又书冬
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以六十甲子数之自隔年十二
月戊申晋有申生之事越三日即正月辛亥朔鲁闻晋
难必在正月故经以春书也是年岁在丙寅正月辛亥
朔大二月辛巳朔大三月辛亥朔小四月庚辰朔大五
月庚戌朔小六月己卯朔大七月己酉朔小八月戊寅
卷三 第 3a 页 WYG0184-0283c.png
朔大九月戊申朔小十月丁丑朔大十一月丁未朔小
十二月丙子朔大闰十二月丙午朔小以八月戊寅朔
数至甲午晋围上阳八月十七日也由八月甲午数至
九月朔正得戊申由九月戊申朔数至十二月朔除两
小月该八十八日故以十二月朔得丙子其言丙子旦
日在尾以冬十二月而日在尾此时尾度多在卯且后
逼闰月宜其尚以建戍中气而合朔于卯之尾宿所谓
九月十月之交者以夏正言之所谓冬十二月者以周
卷三 第 3b 页 WYG0184-0283d.png
正书之以经传月日参考可无疑矣或谓昭二十年己
卯传亦书春王二月己丑朔日南至自僖五年至朔同
日为始数至此年得第七章本注以为失闰案本年十
一月乙酉朔故经于此月有辛卯乃初七日也闰当在
隔年十二月而在是年八月则正月至七月皆以失闰
而差一月二十一年庚辰经书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
之自二月己丑朔数至次年七月壬午中间为己丑者
八退小尽八个月自壬午去己丑恰退八日经传互證
卷三 第 4a 页 WYG0184-0284a.png
相同观僖五年左氏南至之书即孟献子所谓正月日
至也观昭二十一年梓慎日食之对即孟献子所谓七月
日至也冬日至而传称春正月夏日至而经书秋七月
则春秋所书时月皆用周正明甚
   左传记至朔同日
僖五年丙寅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至昭二十年己卯二
月己丑朔日南至今冬至固有在子月晦者必有闰月
逼其后昭二十年闰在八月注者以为失闰谓其闰当
卷三 第 4b 页 WYG0184-0284b.png
在日南至之前则王二月乃王正月矣注说于理为近
自僖五年丙寅数至二十四年乙酉为一章又至文十
年甲辰为一章又至宣十一年癸亥为一章又至成十
二年壬午为一章又至襄十三年辛丑为一章又至昭
元年庚申为一章又至昭二十年己卯适当一章宜至
朔同日不当为二月朔所以然者闰宜在隔年之冬不
合在二月之后也左氏案当时月日而书以见失闰故
于僖五年昭二十年互举其例是以三统历昭二十年
卷三 第 5a 页 WYG0184-0284c.png
作正月己丑朔旦日南至正月至七月皆以失闰而差
至闰八月乃本年之八月也
   春秋左传中名谥相同者
鲁有二定姒皆见于经其一襄四年书葬我小君定姒
此成公妾襄公母也定谥也其一定十五年书葬定姒
此公夫人从夫谥也姒氏皆祀女也晋有二赵姬亦曰
姬氏也左传其一赵衰妻文公之女成公之姊其一赵
庄姬者赵盾长子朔之妻赵武之母晋成公之女也史
卷三 第 5b 页 WYG0184-0284d.png
记误以赵朔妻为成公姊
称士丐者二士氏世为刑官初食采于随后食采于范
其一成十八年名见于经者一士丐也乃士燮文子之
子士鞅适齐传称士丐相士鞅及论绛县老人甲子名
屡见于传乃大傅士渥浊之孙士弱庄伯之子也皆司
空士蔿之后称赵孟者二其一赵武文子其一无恤襄
子称士伯者三其一先蔑其一士景伯其一士贞子称
中行伯者四皆荀氏其一中行桓子荀林父也其一荀
卷三 第 6a 页 WYG0184-0285a.png
庚其一荀偃其一荀吴世袭将中行故荀林父之后别
称中行氏称知伯者三皆荀氏其一荀罃其一荀跞其
一荀瑶故荀首之后别称知氏称士庄伯者二其一巩
朔即巩伯其一士弱称栾伯者二其一栾书其一栾黡
称驹伯者二其一郤伯其一郤锜
郑有二子石皆名段其一丰氏其一印氏有二子游皆
名偃其一游氏其一驷氏有二子张其一印氏名黑肱
其一丰氏名卷皆一家而同名字同是穆公子孙
卷三 第 6b 页 WYG0184-0285b.png
鲁有二婴齐其一襄仲之子其一叔肸之子声伯以仲
婴齐叔婴齐别之同是桓公诸孙
   春秋战国各有滕文公
经于成十六年书夏四月辛未滕子卒左传曰滕文公
卒此文公在滕昭公之后成公之前至孟子时又一滕
文公燕有二文公二桓公秦有二惠公齐有二庄公滕
有二文公
   左传赋诗者多在襄昭之间
卷三 第 7a 页 WYG0184-0285c.png
左传记赋诗者始于僖二十三年秦伯享晋公子重耳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公子历诸国未尝赋诗乃特见
于秦非衰之文安能使公子为此自此至文四年宁武
子聘鲁公与之宴赋湛露彤弓不辞又不荅赋以为肄
业及之婉其辞以规鲁之僭也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
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季
文子赋采薇之四章是鲁郑之大夫皆能赋也成九年
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穆姜出
卷三 第 7b 页 WYG0184-0285d.png
于房赋绿衣之卒章襄四年穆叔如晋奏肆夏之三不
拜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穆叔之不拜
盖见宁武子以此施于鲁遂以施于晋也八年范宣子
来聘公享之宣子赋摽有梅季武子赋角弓宾将出武
子赋彤弓鲁人尝以彤弓为宁武子不荅矣宣子不敢
自当以晋先君文公之言故传称君子以为知礼十四
年姜戎为范宣子赋青蝇是年诸侯之大夫从晋侯叔
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又卫
卷三 第 8a 页 WYG0184-0286a.png
献公饮孙蒯酒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太师辞师曹歌
之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歌诗必类不
见诸大夫何歌亦不见齐高厚之诗不类为何诗也是
年穆叔如晋聘见中行献子赋圻父见范宣子赋鸿雁
之卒章十九年季武子如晋拜师晋侯享之范宣子赋
黍苗季武子赋六月穆叔会范宣子于柯见叔向赋载
驰之四章二十年季武子如宋赋棠棣之七章复命公
享之赋鱼丽之卒章公赋南山有台二十六年齐侯郑
卷三 第 8b 页 WYG0184-0286b.png
伯为卫故如晋晋侯兼享之赋嘉乐国子相齐侯赋蓼
萧子展相郑伯赋缁衣晋侯言卫侯之罪使叔向告二
君国子赋辔之柔矣子展赋将仲子兮乃许归卫侯二
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从君赵孟请赋曰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伯有赋鹑之贲贲子西
赋黍苗之四章子产赋隰桑子太叔赋野有蔓草印段
赋蟋蟀公孙段赋桑扈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为戮其
馀皆数世之主也是年楚薳罢如晋晋侯享之将出赋
卷三 第 9a 页 WYG0184-0286c.png
既醉叔向曰薳氏之有后于楚也宜哉二十九年襄公
自楚还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是年季札观乐使工为
之歌周南召南歌邶鄘卫歌郑歌齐歌豳歌秦歌魏歌
唐歌陈歌小雅大雅歌颂是年齐庆封来聘叔孙穆子
为赋相鼠不知明年庆封来奔使工为之诵茅鸱亦不
知昭元年楚令尹享赵武赋大明之首章赵武赋小宛
之二章是年赵孟叔孙豹入于郑郑伯兼享之赵孟赋
瓠叶穆叔赋鹊巢赵孟又赋采蘩穆叔曰小国为蘩大
卷三 第 9b 页 WYG0184-0286d.png
国省穑而用之子皮赋野有死麇之卒章赵孟赋棠棣
二年韩宣子来聘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韩子赋
角弓武子赋节之卒章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武子曰
宿敢不封植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宣子曰起不
堪无以及召公自齐聘于卫卫侯享之北宫文子赋淇
澳宣子赋木瓜三年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赋吉
日子产具田备十二年宋华定来聘享之为赋蓼萧弗
知又不荅赋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
卷三 第 10a 页 WYG0184-0287a.png
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十六年郑六卿饯宣
子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齹赋野
有蔓草子产赋郑羔裘子大叔赋褰裳子游赋风雨子
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宣子喜曰二三君子赋诗不
出郑志数世之主也皆献马焉而赋我将十七年小邾
穆公来朝公与之宴季平子赋采菽穆公赋菁菁者莪
自昭二十五年宋公享昭子赋新宫昭子赋车牵定四
年申包胥乞师秦哀公赋无衣自此至左传终所赋之
卷三 第 10b 页 WYG0184-0287b.png
诗惟河水新宫茅䲭辔之柔矣为逸诗馀诗皆存自隐
元年至僖二十三年凡八十五年遂不复有赋诗者惟
襄昭之间一时能歌诗晋有范韩赵三卿鲁季孙氏有
文子武子平子叔孙氏有穆子昭子郑有七穆子孙是
皆世卿公族风流文雅聚在百年之间僖文之前既无
闻昭定之后复绝响想见歌诗必有音谱相传在人好
学不好学其人不好学则虽齐庆宋华世家簪绂而昏
愚无知其人好学则秦楚之人有歌诗者楚右尹子革
卷三 第 11a 页 WYG0184-0287c.png
能诵祈招姜戎言语不通诸华忽歌青蝇使范宣子心
服古人以歌诗肄业今皆庆封华定之流矣
   绛县人甲子
鲁襄公三十年岁次戊午二月辛酉朔初四日甲子二
十三日癸未曰其季于今三之一者言甲子数至癸未
日正得二十日是三分六十甲子之一也季者馀数也
积四百四十四甲子零二十日算得二万六千六百六
十日除五十三日在本年正二月(戊午正月大该三十/日二月二十三日)
卷三 第 11b 页 WYG0184-0287d.png
止有二万六千六百零七日逆推得绛县老人是鲁文
公十一年乙丑岁三月生故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
注谓夏正月若以周正则三月也本合云七十四年此
时方是二月若夏正则十二月故除本年不算曰七十
三年也
   古者卜日未尝择日
古者昏葬卜日而未尝择日故阴阳拘忌之说不至惑
人以春秋所书考之庄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姜氏入是
卷三 第 12a 页 WYG0184-0288a.png
年岁次辛亥八月丙子朔乃初二日也八月为夏正六
月初不以月破为嫌文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二月
为夏正十二月亦不以月建为嫌至于葬则经多书其
日惟庄九年七月丁酉葬齐襄公闵元年六月辛酉葬
庄公文十八年六月癸酉葬文公成元年二月辛酉葬
宣公于后世葬日为通如隐元年十二月癸未葬宋穆
公桓十七年八月癸巳葬蔡桓侯十二月己丑葬桓公
庄四年六月乙丑葬纪伯姬二十二年正月癸丑葬文
卷三 第 12b 页 WYG0184-0288b.png
姜三十年八月癸亥葬纪叔姬僖二年五月辛巳葬哀
姜十八年八月丁亥葬齐桓公二十七年八月乙未葬
齐孝公三十三年四月癸巳葬晋文公文元年四月丁
巳葬僖公五年三月辛亥葬成风九年二月辛丑葬襄
王十七年四月癸亥葬声姜宣八年十月己丑葬敬嬴
成三年正月辛亥葬卫穆公二月乙亥葬宋文公十五
年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十八年十二月丁未葬成公襄
二年七月己丑葬齐姜四年八月辛亥葬定姒九年八
卷三 第 13a 页 WYG0184-0288c.png
月癸未葬穆姜昭七年十二月癸亥葬卫襄公十一年
九月己亥葬齐归定元年七月癸巳葬昭公十五年九
月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戊午乃葬十月辛巳葬定姒
是皆不合后世葬日丁巳雨不葬而戊午葬古人未尝
拘忌可见阴阳家择日古人所不论但卜日取吉而已
春秋之葬惟庄公以子般卒而葬缓馀或逾月或三四
月即葬后世为阴阳拘忌至数年不葬曷不观于春秋

卷三 第 13b 页 WYG0184-0288d.png
   晋平公梦黄熊
郑子产聘于晋韩宣子私焉曰寡君梦黄熊入于寝门
何也对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于羽渊
本注亦云鳖属且谓东海人祭禹不用熊白及鳖此熊
字合读作囊来切若熊则入山不入渊礼记王制疏亦
云先师读为三足鳖之熊
   左传襄昭间所言岁星与天官书及今历家算
   木星各不同
卷三 第 14a 页 WYG0184-0289a.png
襄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
纪而淫于玄枵注引襄十八年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
谓是年岁星在亥自襄十八年至二十八年行十一宫
当在星纪如左氏之法是岁星午年在亥未年在戍申
年在酉酉年在申戌年在未亥年在午子年在己丑年
在辰寅年在卯卯年在寅辰年在丑巳年在子襄十八
年丙午据今历家躔度约法则午年木星在辰依史记
天官书则午年当在酉襄二十八年丙辰据今历家躔
卷三 第 14b 页 WYG0184-0289b.png
度约法则辰年木星在午依史记天官书则辰年当在
亥皆与左氏言岁星不同又如昭九年书夏四月陈灾
左传郑裨灶曰五年陈将复封封五十二年而亡岁五
及鹑火而陈卒亡故曰五十二年本注是年在星纪五
岁及大梁而陈复封自大梁四年而及鹑火又四周四
十八年凡五及鹑火愚案昭公八年楚灭陈九年戊辰
据今历家躔度约法辰年木星在午依史记天官书则
辰年当在亥左氏说岁星自为一家昭九年戊辰岁在
卷三 第 15a 页 WYG0184-0289c.png
星纪正如襄二十八年丙辰岁在星纪所谓五十二年
者当哀公十二年戊午不见陈亡是年楚公子结伐陈
吴救陈未尝亡也又如昭三十二年辛卯伐越史墨曰
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本注此年
岁在星纪星纪吴越之分岁星所在其国有福案十二
星本无吴止有越以左氏岁星例推之卯年当在寅而
淫于星纪者也案今历家算木星约法则卯年当在未
依史记天官书则卯年当在子愚尝观天象而證之则
卷三 第 15b 页 WYG0184-0289d.png
历家所算木星乃岁星之昏见者也天官书所言岁星
乃岁星之晨见者也各有其星在焉昏见者先他星而
出晨见者后他星而没(前汉志与天/官书相同)恒以寅年寅月卯
年卯月(馀年/依例)朝昏候之可见皆谓岁星也惟左氏所言
未知为何星又如王猛克壶关之年当海西公太和五
年庚午申胤谓福德在燕赵秋谓天道在燕当时秦太
史论彗星亦云尾箕燕分然午年岁星不在尾箕之分
又如石越諌伐晋言岁镇守斗福德在吴当秦世祖建
卷三 第 16a 页 WYG0184-0290a.png
元十八年壬午则午年亦不当在吴越之分此时所谓
岁星与左传午年在亥之例又不同必有至当之说以
俟知天道者
   获麟至分晋中间凡七十七年
陈恒篡齐乃麟经绝笔之日三家分晋又马公托始之
年周敬王之三十九年即鲁哀公之十四年西狩获麟
敬王四十年至四十三年凡四年元王八年贞定王二
十八年哀王思王附贞定末年考王十五年威烈王元
卷三 第 16b 页 WYG0184-0290b.png
年至十二年获麟之后分晋之前春秋通鉴之间虚七
十七年
 
 
 
 
 
 经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