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论-宋-程大昌卷下

卷下 第 1a 页 WYG0056-01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山川地理图卷下  宋 程大昌 撰

(案宋志禹贡图本分五卷其篇第已不可考通志堂经解分为图上图下今姑仍其旧自古漾)
(汉图以后析为下卷)



 
卷下 第 1b 页 WYG0056-0144b.png
卷下 第 2a 页 WYG0056-0145a.png
卷下 第 1a 页 WYG0056-0145b.png
  叙说
经之漾汉即秦之汉中与今兴元汉水是其东流为汉
之地也自汉高帝分巴蜀置郡乘乡名为广汉又会广
汉之地有嘉陵江自北南注且其水尝径今之兴州与
古漾汉相近世俗不察此两水隔山东西分流全不相
及顾乃因广汉郡名而误目嘉陵之水以为汉水已而
觉其自利州以上数百里不为东流与经之东流为汉
者不合则又别名其水以为西汉而以经之漾汉为东
卷下 第 1b 页 WYG0056-0145c.png
汉班固溺于时习不能辨正又著之地理志桑钦郦道
元皆遵本其说臣详考知之自班固地理志出蜀中郡
县山水凡附汉水为名者皆出于已置广汉郡后而诗
书左氏古书先乎秦世而言及汉水者考案其地皆隶
古荆虽汉中亦为梁之北境而兴利以西凡嘉陵江水
所注之地无有古书一语而命其水以云汉水者臣以
世数考验而确知江陵一江古来不为汉水决无可疑
其理则具本论
 
卷下 第 2a 页 WYG0056-0145d.png
卷下 第 2b 页 WYG0056-0146a.png
 
卷下 第 3a 页 WYG0056-0146b.png
叙说

自西汉以后指言弱水之地其显著者凡六而班固地
志已三出矣条支一也酒泉昆崙二也张掖删丹本桑
钦说以为西上酒泉合黎三也自汉志以外贾耽以张
掖郡之张掖河当之唐史以小勃律之娑夷河东女之
康延川当之其多如此臣惟取条支妫水之西入西海
者以应经文而他皆不取为其地望不与经合也条支
之妫水唐史娑夷河康延川别为图以辨正之而班桑
卷下 第 3b 页 WYG0056-0146c.png
贾三说者皆在甘肃两州之间今同一图随其地望辨
證其旁而讹误疏略自昭昭矣
 
卷下 第 4a 页 WYG0056-0146d.png
卷下 第 4b 页 WYG0056-0147a.png
 
卷下 第 5a 页 WYG0056-0147b.png
东女弱水辨

唐书东女居康延川有弱水南流缝革为船此水在唐
方名弱水前此未之闻也臣案东女之地正东以及东
南皆与今蜀茂雅州接则正在越巂滇池上流其与弱
水流沙全不相及且唐史明言其水南流故臣宁采之
以为黑水为其与经之入南海者应也古传弱水不胜
重载故以弱名今其俗传所起岂以缝革为船有类乎
不胜重载者耶臣案水经叶榆水径哀牢汉建武中哀
卷下 第 5b 页 WYG0056-0147c.png
牢王九隆遣兵乘革船南下以攻汉民遇大两革船皆
没则缝革为船自其西南夷故俗而又正行叶榆水中
则东女此水之南流者乃叶榆水上源明也

小勃律弱水辨

唐史小勃律居孽多城临娑夷水高仙芝传仙芝讨小
勃律断娑夷桥史臣曰娑夷河弱水也又有董辟和者
附此水为国遂名为弱水国又别种居此水之西者亦
名弱水西悉董王此语亦起唐世前代无之案小勃律
卷下 第 6a 页 WYG0056-0147d.png
西北与吐番接其东南距大勃律大勃律之西即北天
竺雪山也开元间吐番攻小勃律其王贻书张孝嵩曰
勃律唐之西门失之则西方诸国皆堕吐番其曰唐之
西门则以自唐而出西域此地为西行之始也吐番之
假道小勃律也曰我非谋尔国假道攻四镇尔夫四镇
者于阗其一也吐番自东南向于阗必道其国则其地
必西而不北可知也仙芝谓趋小勃律为深入者为其
兵自北而南故言深入也然则小勃律之谓娑夷河者
卷下 第 6b 页 WYG0056-0148a.png
当在蜀西而与近南之天竺接不与于阗南山接也唐
史言五天竺幅员三万里者乃僧元奘夸言也幅员三
万里当径万里五天竺之东已际南海若自南海而北
实径万里便当北接匈奴中间诸国自于阗以至乌孙
皆当为所奄有矣此学释氏者夸语有地理可考非实
语也况葱岭虽有捐笃本亦释种而全与五天竺不同
唐史误以合言故并与大勃律无的地也臣案樊绰蛮
书兰沧江源出大雪山娑川自西北斜来注于南海正
卷下 第 7a 页 WYG0056-0148b.png
与叶榆黑水之趋南海者悉在麋泠而同为一地其谓
雪山即吐番天竺相邻之雪山而娑川者即娑夷河而
讹其称谓者也臣故推方言之知其不为西流之弱水

卷下 第 7b 页 WYG0056-0148d.png
 
卷下 第 7x 页 WYG0056-0149a.png
 
卷下 第 8a 页 WYG0056-0149b.png
叙说

经曰弱水既西又经序声教之迄于四海也曰东渐于
海西被于流沙则经之谓西者其必合天地四海之大
而皆在西乃适为称诸家顾独于雍州求西其大致已
失若古雍之在后世河西者其间有水源流亘数千百
里率为西向尚云可以藉口而桑贾班三家凡所称引
既皆不出乎甘肃两州之间已不足应经而又其水未
尝西流故臣深所不据而本汉书初通西域时长老所
卷下 第 8b 页 WYG0056-0149c.png
传条支弱水以为经證盖其水居西域葱岭南山之西
地几万里凡水又皆西流注于西海以声教该及四海
者槩之此真足以当四海之西故臣敢主其说以为经
之弱水也
 
卷下 第 9a 页 WYG0056-0149d.png
卷下 第 9b 页 WYG0056-0150a.png
 
卷下 第 10a 页 WYG0056-0150b.png
叙说

黑水弱水在经以比四渎诸家聚而求之甘沙两州则
既不伦而其理之尤短者即积石河北而求入南海之
大川也甘沙南望南海中隔积石河自无缘可以越河
南度而诸家不以为非也郦道元曰黑水自张掖南流
至燉煌过三危山以南入海谓越河可入南海既已不
思而甘在东沙在西亦自无缘可以倒上孔颖达饰为
之说曰河有伏流可度故入南海无碍也杜佑又增其
卷下 第 10b 页 WYG0056-0150c.png
说曰自南溪郡南流而入南海此三说者皆不考地理
也甘沙之距南海不独隔积石河而已也中有南山者
自于阗发迹而东冈阜相接直至汉之长安皆在河南
皆名南山至金城(今为河州)则为金城南山至长安则为长
安南山汉史记之甚明且以对河言之其在南山之北
而为水之大者莫大于洮洮亦限南山而北流以入于
河则是凡水而在南山之北者无有不入积石河而归
东海也今甘少二州之水设使可以伏流度河既度之
卷下 第 11a 页 WYG0056-0150d.png
后其望南海悉碍南山何缘可以踰南山逆流而入南
海此其理之甚明者臣因进讲黑水圣问尝审订南流
曲折臣是敢再以详言
卷下 第 11b 页 WYG0056-0151b.png
 
卷下 第 11x 页 WYG0056-0151c.png
 
卷下 第 12a 页 WYG0056-0151d.png
叙说

右本汉志西南夷诸水参以水经列为此图叶榆之为
黑水固有其辨今复考别派而附缀叶榆左方者盖劳
水之源远出徼外其乡与樊绰兰苍江源正相发明则
绰之谓远出雪山莎川西经川蛮部落者其语非凿空
诞说也绰之莎川江派既得此而明则莎夷河之不为
弱水亦益明也
卷下 第 12b 页 WYG0056-0152b.png
 
卷下 第 12x 页 WYG0056-0152c.png
 
卷下 第 13a 页 WYG0056-0152d.png
叙说

右此图据桑钦郦道元叙载水道所经郡县以为源流
其一条谓仆水自连然双柏同注滇泽者即古滇池而
后世西洱河也亦樊绰误以仆水来注者为叶榆分源
至此而合者也郦道元于滇池黑水古祠虽遗之不书
而孔颖达在唐引以释经乃曰今有祠无水则历世即
此地设祠而宗礼黑水者未之有改也当是郦道元以
滇池视之而不以黑水视之故遗弃不书尔然孔氏在
卷下 第 13b 页 WYG0056-0153a.png
唐乃云祠旁无水岂是祠也更世既久或移之他地遥
设而望祀也邪至其祠之所设主为黑水水之流委阔
长可以界梁雍而入南海则其事实之与经应者历万
世不易也
 
卷下 第 14a 页 WYG0056-0153b.png
卷下 第 14b 页 WYG0056-0153c.png
 
卷下 第 15a 页 WYG0056-0153d.png
叙说

唐樊绰咸通中从辟安南亲行交趾得其水道曲折载
之蛮书其大川南流而入南海者四西洱河与兰沧江
合一也丽水与弥诺江合二也新丰川合勃弄诸水三
也唐蒙所见盘江四也勃弄诸水既小不足言盘江水
经又自并入叶榆水中亦不足论其谓丽水者绰指其
水正为黑冰而逻些城北有山即三危山也臣案此之
丽水下流经骠入海而骠与东天竺接其南皆际南海
卷下 第 15b 页 WYG0056-0154a.png
即在南海一角其去雍梁分境之地实为太远故臣不
敢主执其语也惟滇池黑水绰书所载既可以与水经
相发明又可以證知唐史小勃律娑夷河之不为弱水
故凡载籍不厌其博皆有补也后世西洱河即古滇池
之黑水也滇池当受叶榆而绰分以为二又曰上流相
灌则绰亦自疑矣今当以水经中叶榆滇池为一流者
为正也至其兰沧江西派之合西洱入海者其源之所
始曰出吐番中大雪山下娑川者即臣前于唐弱水图
卷下 第 16a 页 WYG0056-0154b.png
中所辨小勃律之水当为南流者是也雪山在北天竺
即吐番西境而莎川者即娑夷河之称呼不的者也酌
其地望正在叶榆斜西是水也虽揆之梁州西入太远
不得援为黑水而可以證知唐世小勃律弱水之误故
臣附见而详论之
卷下 第 16b 页 WYG0056-0154d.png
 
卷下 第 16x 页 WYG0056-0155a.png
 
卷下 第 17a 页 WYG0056-0155b.png
叙说

诸家之言黑水者臣皆列具其说而案方稽古辨其不
然非臣敢于枉摭前载也既有其传世世习熟若不与
之别正则臣之说反似不与经应也此水援辨已多今
撮其要惟其即雍梁两境而求大川之南向以入交趾
大海者乃始可以名为黑水而惟叶榆西洱河足以当
之且有益州黑水古祠旧说未尝以證黑水而此水方
乡地著悉与经应其为可据无如此之的者也又唐史
卷下 第 17b 页 WYG0056-0155c.png
东女弱水明言南流其方乡已与黑水契合又其国东
南与蜀之茂雅二州接境以汉之西南夷地言槩之滇
池在黎雅之南而黑水祠之在西洱河者正在滇池则
东女康延川之南流者其为滇池黑水上流无疑也况
革船浮水自是叶榆一派中事而三苗遗种又在宕昌
绝与此地不远则东女之水当为黑水上流而三危亦
当在其近地而雍梁二州分境于是正相应附悉有明
据不至如历世所指河北甘沙之辽绝矣
卷下 第 18a 页 WYG0056-0155d.png
九州贡道序

禹贡书法甚简而事理无不该具若不知其以简为该
则九州贡道不可明矣经于贡道盖有两州相因共为
一语又有越数州之远而互文以见者臣初得此理亦
未敢自主徐而察之彼此交会如犬牙参错无阙无赘
乃敢信其与经不戾惟徐州贡道所书与他州特殊臣
究求积年乃始得之今著之图则可见矣州惟冀为帝
都于后世为河东之平阳也故八州贡道皆以冀为向
卷下 第 18b 页 WYG0056-0156a.png
必先主冀而后他州贡道可得而言矣
 
卷下 第 19a 页 WYG0056-0156b.png
卷下 第 19b 页 WYG0056-0156c.png
 
卷下 第 20a 页 WYG0056-0156d.png
叙说

雍梁荆三州其贡道相因者臣论沔汉尝及其详矣荆
之贡不径浮江汉而兼用沱潜者随其贡物所出之便
或由正途或循枝派期便于事而已也溯汉之极无水
可浮则陆行至洛以期达河故曰浮于江沱潜汉逾于
洛至于南河也荆之贡道其先梁而书者显详如此而
梁贡南道亦与之同盖自岷江顺下至今之汉阳溯汉
以北与荆之入贡正共一途故经既书之于荆而不再
卷下 第 20b 页 WYG0056-0157a.png
书于梁也梁之北境贡入之道去江则远故必自今阆
剑之北金洋兴元之南取径入潜以求达乎汉也然则
不浮汉而浮潜者凡汉水支流皆可名潜随其径便可
达即达不容必待至汉乃浮也自今日利阆北上转东
而道乎金牛以及汉中郤为夷径而此时远在秦前今
金牛县五丁之道未开则凡巴郡在北而远江者其贡
入正以浮潜为便而非舍剑利不由也既浮潜达沔又
可以求逾乎褒而展转达斜以入于渭其径道当然也
卷下 第 21a 页 WYG0056-0157b.png
褒今不名为沔然汉上为沔此褒既据汉水上流正与
沔应雍之贡入亦有两道其北道自后世朔方西凉浮
河者无所因于他州故特记其详曰浮于积石至于龙
门西河其南道自今陜西入河者与梁之北贡所谓浮
渭入河者同道而可以会合积石之贡于河故又因梁
州前文而特致其略止曰会于渭汭而已其义例与梁
荆一律也
卷下 第 21b 页 WYG0056-0157d.png
 
卷下 第 21x 页 WYG0056-0158a.png
 
卷下 第 22a 页 WYG0056-0158b.png
叙说

河行乎兖而合兖一境言之其地必有远河者故随其
便于济漯则使浮之以达于河故兖贡曰浮于济漯达
于河也青之浮汶入济盖期至河而非以至济也经书
青贡止曰达济而不竟之于河者达济则河自可径不
待复书也扬之贡可沿江海以达淮泗而徐贡兼有淮
泗亦可达济然经于徐贡既越济不书而又泗上更得
一水乃可因济而求达乎河经之越济其例既异他州
卷下 第 22b 页 WYG0056-0158c.png
而泗又无径达大河之道则水道又不可晓故臣久求
详考始知泗之北济之南有菏水者自定陶(今曹州兴仁府及广)
(济军)而下经昌邑金乡东缗鱼台四邑而与泗水合是水
也班固以为河水许叔重以为菏水菏河古字应通然
后知徐贡之书达河也非以越济也正因菏以达也夫
惟有菏以为达济之因则江海淮泗菏济自南而北交
相灌注水道既不阙绝而经文书例已书者更不再书
通此经一律也
 
卷下 第 23a 页 WYG0056-0158d.png
卷下 第 23b 页 WYG0056-0159a.png
 
卷下 第 24a 页 WYG0056-0159b.png
叙说

冀为帝都其西南东三面距河他州贡入皆以河为至
则冀之贡自此三面而来者所不必书以省文也至其
北境亦自甚广在汉则辽东西右北平渔阳上谷皆其
地也水之大者如辽濡滹易皆可以浮而中高不与河
通河既不可径达故自北沿海乃得溯河当其面河求
溯之初必且南向西转故附夹河口碣石以为之右而
后得入此其书法所为特异于他州者也
卷下 第 24b 页 WYG0056-0159d.png
 
卷下 第 24x 页 WYG0056-0160a.png
 
卷下 第 24y 页 WYG0056-0160b.png
 
卷下 第 24z 页 WYG0056-0160c.png
 
卷下 第 25a 页 WYG0056-0160d.png
叙说

河汴首末惟桑郦水经有之而有大难晓解者其目凡
三济汴同为一流难遽辨别一也汴行平地徒壤无石
水道既数徙移人力亦时改凿故其支脉错出而无首
尾二也上自成皋下至淮泗其名称彼此相互鸿沟漕
渠阴沟莨荡浚仪之为渠梁鲁之为沟甚至砾丹京索
邲沙甾获雎涣濄或彼据此名或东仍西目无所质正
三也臣昔为禹贡后论既详言之今撮会其要事为之
卷下 第 25b 页 WYG0056-0161a.png
图各加辨正列具左方贵于易见其应引事为證而寘
之文字则为厖冗者今书于此

汴济之别

济水之在河南者必因溢为荥泽乃始有之古县之以
荥阳得名者为其地之有荥而县在其阳也今水经叙
济未及荥方在成皋已遽列书济派于前此既明误又
汉世汴济自阳武以上率多合流其移徙又复不常最
难考定故虽汉明帝时东西两汉史书未著汴名而汴
卷下 第 26a 页 WYG0056-0161b.png
济已错互为一臣今详考水经自阳武分水处其东流
以趋定陶者则当为济南流以趋大梁者乃当为汴而
汴济始有分际也然成皋之济无有言其年世所起者
以臣意推之当在秦前盖秦人贮粟敖山有仓有城则
凿河便漕苟非秦创亦必先秦有之而秦因以置仓也

汴派曲折

受河之水至汉阳武县分流其一派南下者自中牟原
圃之东趋大梁未至则为官渡官渡亦名沙水沙读如
卷下 第 26b 页 WYG0056-0161c.png
蔡即蔡河也班固著莨荡渠于荥阳而曰首受汴东南
至陈留入颖者即此派也史迁谓三代以后凿荥为渠
以通漕路使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得会于楚者
亦此派也亦战国之谓鸿沟而楚汉指以分境焉者也
既至陈留(今东京)蔡河正派之外支脉散布遽为三名其
在开封浚仪之北者为浚仪渠稍东为汳汳又东行至
蒙为获获至彭城北遂入于泗此从大梁(亦东京也)之北而
数之为北来第一水也蔡河自开封南行至吹台东又
卷下 第 27a 页 WYG0056-0161d.png
分二派其东行而在北派者为睢睢自陈留径宋州(今南)
(京应天府)东南行至今淮阳军睢口入泗此分蔡于陈留而
从北数之是其首派也其东行而在睢之南者是为涣
水涣亦自陈留雍邱南来而趋临涣蕲县以下入于淮
是为分蔡于陈留而从北数之此派则于沙为次二也
此臣前谓蔡河至大梁而别派自为三流者也蔡河又
南至陈之太康分派以入鹿邑则为濄濄至义城入淮
此又一派而不在大梁分派之数也蔡地又至陈城而
卷下 第 27b 页 WYG0056-0162a.png
合于颍颍至寿春东入于淮今世之谓颍河是也当蔡
之入颍也即班固之谓莨荡渠受泲于荥阳至陈入颍
者是也若以班固所志为正则惟蔡河自中牟分阳武
济派而下以至入淮皆可名为莨荡渠与战国楚汉鸿
沟之目相应然而分支于蔡而他出为汳为睢为涣为
濄者本其所受言之虽杂称鸿沟莨荡亦不为非实也
故郦道元于浚仪渠曰汴涉阴沟也于阴沟曰梁沟既
开莨荡故渎实兼阴沟浚仪之称也于汳曰故汳兼丹
卷下 第 28a 页 WYG0056-0162b.png
水之称也其他书杂指支流以为汴鸿沟者又多也以
其源派交贯则名称相互亦不足怪臣独有疑者汳在
大梁特五大派中之一小支而自东汉以来汴之一名
得以小水掩盖诸水世共遵之莫有知其所自者故臣
意不惬而辨之在左

汴水立名辨

古今之水立为一名而他水不论巨细远近悉从其目
者其说有二若从下流而总其源则必水派特大可以
卷下 第 28b 页 WYG0056-0162c.png
翕受其来而掩盖之也若彼大此小乃能立名而使他
流受之则必发源之地据其上游可以该涖其下也今
汴在水经与受蔡分派者其在睢涣濄汳中特一支尔
而安能使淮泗之北荥泲之东凡水流委悉受其名而
莫之与京邪况东汉之世又兼济派而该之也欤前世
名人著为地书者甚多无有辨者臣惟天下山川名称
未有无因而起者患人不求尔臣尝求之而颇有所见
然疑其创出臣意不敢著之于论而卒焉怀不能默也
卷下 第 29a 页 WYG0056-0162d.png
莨荡渠之得为汴不待隋渠已立而始擅其大也汉明
帝时济尝并名于汴而汴不受兼于济也则莨荡渠者
其经行之地该贯阔长固可知矣然考之水经隋人未
引板渚达淮以前班固虽云渠受泲水而自砾索未注
故渠已西但有空渠河水高昂不与渠应故郦道元之
记砾索曰济渠水断汴沟惟承此始则自汉以后汴渠
实资砾索以为有水之始也就二者言之砾溪水者出
荥阳之南在汉志为卞水为冯池卞水冯池同注砾溪
卷下 第 29b 页 WYG0056-0163a.png
故砾溪得而受之以灌高卬之渠也为此之故遂有推
究其自而主本卞水以为之名传习既久遂加水为汴
而汴之名遂至该括豫徐漕渠名称者亦臣前谓居上
游而临下流之意也其增卞为汴正如许叔重之书弱
水而加水其傍字遂为溺元结加水于吾溪之吾而吾
遂为浯正其义也至道中太宗尝问张洎汴渠首末洎
谓汴水为汳后人恶其字之从反易反为汴此执一之
论也许叔重固尝书汴为汳然古字不如后世拘窒荥
波之或为荥播沇水名州而遂为兖其义固得通用矣
卷下 第 30a 页 WYG0056-0163b.png
又如济泲三体通书岂有恶齐易𠂔之意乎水经书
汴固尝为汳亦为汴而东汉一史皆书为汴则汴之通
汳亦可證矣洎之奏陈大率祖袭郦道元语凡郦之误
洎皆因之不能辨正也洎谓漕渠为禹所凿不知司马
明谓三代以后乃始有之则其误固袭道元矣又言邲
实音汴当为汴水遍阅字书邲之读皆与駜同无有音
之以汴者也况又杜预释邲为地本不为水其可彊同
卷下 第 30b 页 WYG0056-0163c.png
之乎其他误者甚多如指东西广武枯涧以为汴渠而
涧水自南注汴汴流原不注涧其得为汴乎又其谓始
皇凿渠以灌魏郡是谓鸿沟不知鸿沟之名战国苏秦
固尝言之不待始皇乃有也又况史迁所记言王贲攻
魏引河沟灌大梁则是先有渠水而始皇引之以灌其
城非始皇创为此渠也洎之误如此臣非敢抉摘其失
姑举其误以见汳之为汴洎本为郦道元所误而臣之
言非臆凿也许叔重虽务存古而著此一字然汳汴古
卷下 第 31a 页 WYG0056-0163d.png
同品其名称之起于卞水臣言似有源流始焉疑不敢
书已而竟不忍弃遂著其详示不敢隐也

荥汴互派辨

济汴自阳武已上两皆受河为流而又并行狭地虽或
有时分派要其合流之时多也夫惟分合既数则有源
委交贯已自难明而又河口决塞古今率不越乎荥阳
阳武之间据水经所载有渎无水者甚多已不可究穷
而况决口枯隧史有其名而地无其迹者虽地经亦不
卷下 第 31b 页 WYG0056-0164a.png
得载故水经桑郦二子亦自数言难考也今姑就其诸
水之有条目者立以为经而参以古事则其当否亦自
可以證定而不至茫然无著也水经之立目者凡四其
曰济者本经之溢荥而南者以为之名也其曰渠者因
汉世莨荡渠而直以渠言也其曰阴沟者水经以为受
渠而为获入泗者也若夫隋世汴渠出河而贯梁宋以
入于淮者盖又因汴故名而出于水经之后也此其凡
也又如别名之出为鸿沟为蔡为濄为浚仪渠为梁鲁
二沟者又该总乎此四派之中者也且夫水经之济其
卷下 第 32a 页 WYG0056-0164b.png
叙源虽误而铨次最在众流之先于是其迹道所布亦
自成皋北受河而东历二广武敖山荥阳县皆行其北
已乃稍南穿故荥泽而东出于沙城又北至于阳武与
莨荡渠稍会而遂遽分其南派实为官渡而北派则纯
一为济也此水经叙济之源委大致可考者如此也水
经之于渠水第言出河不言所出何地郦道元特明著
之曰渠水自河与泲乱流东至荥泽北东南分泲历中
卷下 第 32b 页 WYG0056-0164c.png
牟圃田之北以与阳武分水即济派中谓与莨荡会于
阳武而分派以为汴济者也至其发源但言受河不主
何地此渠比诸渠为大臣故别立一议以要其受河归
宿也阴沟之名前世罕见今其渎隧自阳武别分二枝
又不在济汴正派之内南至封邱而合于官渡此据其
所传可得而言者也然此二枝者桑钦以为受渠于莨
荡郦道元以为受河于卷县二说不同而臣以为受渠
为是也若如郦说果从卷县受河邪其东流及乎阳武
当与济汴两派皆合为一也既三水为一此之阴沟自
卷下 第 33a 页 WYG0056-0164d.png
此而南横穿两水何用知其入而复出者之为阴沟邪
若用钦说观之则截自阳武汴济之南分汴南下至封
邱合于汴其于事理地望皆无乖迕臣故以钦为是盖
有理也自此以外汳睢涣濄流派甚明亦有序不混可
案图得之不俟于辨

莨荡渠口辨

水经渠水即莨荡渠也经但言其受河而不言受河之
卷下 第 33b 页 WYG0056-0165a.png
地何在也臣案水经河流至于荥阳之北乃曰莨荡渠
出焉而荥阳受河之口古今不一虽知不出荥阳邑境
之内亦莫能的指何地也史迁之记鸿沟也曰三代以
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楚地四面之漕此时
古荥阳地未有河阴荥泽二县则自成皋以东卷县以
西皆荥阳地也汉建宁石门水经谓在敖城西北以地
望言之则正荥阳也贾让欲建大河水门以泄河怒而
援引漕渠为證曰荥阳漕渠足以卜之其水门但用木
与土尔今作石堤当必坚安如淳释之曰今砾溪口水
卷下 第 34a 页 WYG0056-0165b.png
门是也砾溪口者正在荥阳敖山西北而水门适与相
当则既与水经契应矣砾溪之西故济虽有枯渎而河
水不应北至砾溪南来北注然后此渠乃始有水故水
经谓济流既断漕渠所承惟此水为始者指砾溪索水
言之也故知砾溪注济之地正汉世汴口与之相对也
此臣得参众说以言也贾让之言曰水门但用木土者
建宁之前水门未用石而用土也夫惟渠口既有其地
卷下 第 34b 页 WYG0056-0165c.png
而汴水之自砾溪北注者又为此渠有水之始则臣谓
汴名因卞而得非臆说也

隋汴首末

世言隋炀帝始凿汴渠此不考首末而槩言之者也古
汴凡莨荡渠皆得据以为称不可汎推惟水经正名以
为汳派者在大梁城北(亦在城南其正渠本在北也)已而东行以入
于徐经泗者古汳也至炀帝之汴上既受河暨至大梁
又即城之西南合琵琶沟水以大其流既贯大梁遂南
卷下 第 35a 页 WYG0056-0165d.png
径宋宿泗以入于淮而古汳之在徐者遂废此其更易
之因也隋汴受河在板城渚口而板渚之在水经古来
自有分水故道亦非炀帝之所创为也隋史记文帝尝
令梁睿增筑汉石堰遏河入汴既增筑汉之石堰则增
筑者文帝而故堰亦自汉迹也汉世缘河上下为石门
以入河水而可以推考者二其在板渚之上则为建宁
石门此门与砾溪对当在荥阳西北是其一也其在板
渚之下则为阳嘉石门水经记其所自曰自汴口以东
卷下 第 35b 页 WYG0056-0166a.png
缘河积石为堰通淮古口时人亦目为金堤计其地似
在荥阳之东是又其一也隋史炀帝凿汴自板城渚口
为始而板城渚口在唐隶河阴县也唐之河阴在汉荥
阳之东而后世荥泽县之西则隋之汴口所因于汉之
石堰者岂建宁石堰也邪然建宁石门比板渚又在上
稍远岂其别有一堰者不可究也又李吉甫言板渚在
汜水东北三十五里而汴口乃去汜水五十里则汴口
犹在板渚之下也其后叙载河阴县汴渠又曰隋自板
渚引河以入汴口详求其言当是板渚虽已受河而渚
卷下 第 36a 页 WYG0056-0166b.png
有垠岸未用堤遏至河阴汴口乃为平地必筑岸立门
乃得束水入渠不至散漫于是东去板渚二十五里乃
始得为汴口也盖隋汴首末大略其此而唐及本朝皆
仍隋故本朝河阴已属孟州州名虽与唐异而地则同

卷下 第 36b 页 WYG0056-0166d.png
 
卷下 第 36x 页 WYG0056-0167a.png
 
卷下 第 37a 页 WYG0056-0167b.png
叙说

苏氏书传言隋汴禹时已尝经始臣以宋武帝北伐舟
行考之知其不然也宋武北伐凡再先一举在义熙中
灭慕容超则浮淮入泗至下邳舍舟而徒下邳今淮阳
军也泗水即会合南清河而自兖徐南下以入于淮者
也夫浮淮至下邳即舍舟而步以向山东知无今泗州
隋汴也不然不肯遽以舍舟也其至临朐扬言曰轻兵
自海道而至此时江无入淮之路故但言海道也及其
卷下 第 37b 页 WYG0056-0167c.png
既平慕容超得徐州而西向长安以伐姚泓遂遣周超
之自徐州缘汳故沟斩木穿道七百馀里以通于河其
径道即由徐州故汳望西以达大梁者是也宋州宁陵
县汳渠之旁有周坞者乃超之休徒之地故以周坞名
之也自大梁以上有官渡可浮直至荥阳垂欲入河古
漕渠堙废又于敖山之北创凿以通漕运已而岸摧渠
塞又于稍北十里别凿一渠始有湍流可以行舟也帝
之舟师虽有自清河以为达河之道者而沈林子水军
卷下 第 38a 页 WYG0056-0167d.png
之自汴入河者正由荥阳石门得济故后世访其遗迹
而皆本其所自曰此刘公所凿也此皆自徐以溯梁郑
荥阳而为之派流也臣是以知自隋以前由大梁南贯
宋泗之汴未之有也王镇恶领舟师自河入渭所乘皆
蒙冲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北人惊惧以为蒙冲自能
溯流而上既入渭遂舍舟厉众以克长安此亦舟师一
奇也然而蒙冲小舰不利大川往往必由石门新渠而
上则周超之之役其为舟师奇助甚不小也此宋武自
卷下 第 38b 页 WYG0056-0168a.png
南而北得用东南长技其曲折如此也臣故因而叙载
以便考證

阁学尚书程公曩在经筵进黑水之说上动天听


因以禹贡为论为图启沃帝心且以东渐西被教


暨朔南为惓惓之忠尽在于此呜呼大哉言乎其


本藏之秘馆天下学者欲见而不可得岁在庚子


公以法从出守温陵而编修彭公提舶于此与公


有同舍之旧得其副本应行一日抠衣彭公之门

卷下 第 39a 页 WYG0056-0168b.png
质疑之馀出示书一编曰此程公所进禹贡论图


也子见之乎因再拜以请而三复其说见其议论


宏博引證详明皆先儒之所未及乃请于公愿刋


之郡庠以与学者共之公曰是吾志也乃出公帑


十五馀万以佐其费复请公序以冠其首凡所画


之图以青为水者今以黑色与水波别之以黄为


河者今以双黑线别之古今州道郡县疆界皆画


以红者今以单黑线别之旧说未安今皆识之以

卷下 第 39b 页 WYG0056-0168c.png

雌黄断线别之斯文一传使学者观帝王之疆理


见宇宙之寥廓感慨今昔皆有勒功燕然之心则


阅此书者岂小补哉淳熙辛丑上元后五日迪功


郎充泉州州学教授陈应行谨跋

卷下 第 40a 页
卷下 第 4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