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a 页 WYG0054-04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洪范口义卷下 宋 胡瑗 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自此而下至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是箕子广
皇极之义也以大中之道至深圣人之教至广故箕
子慇勤丁宁而备言之皇大极中也自圣人治天下
当大立其大中之道而后可然则谓之中道者如何
夫王者由五常之性取中而后行者也刚则不暴柔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b 页 WYG0054-0467b.png
则不懦贤则不过愚者亦能及推而使施诸天下使
天下之人莫不能由而行之者圣人之中道也故记
曰从容中道又语曰允执厥中是也然则谓之大者
何哉无限极之辞也夫圣人既有天下之广四海之
大将欲叙彝伦之法行九畴之义上则际乎天下则
接乎地举天地覆焘之义莫不臻坦荡之风也非圣
人广大无限极而行何施而后可哉
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a 页 WYG0054-0467c.png
夫圣人既能由大中之道然化天下之民如何致哉
故人君敛时五福之道以为教用布于民使慕而劝
之五福生于五事五事皆谨则五福集而归之夫福
既有可验之迹故圣人敛此可致五福之道使民慕
而归之则行善者得其福不善者不得其福故乐其
业则为富遂其生则为寿知廉耻则为好德无疾忧
则为康宁不为非僻而不堕于刑戮则为考终命矣
惟行善者可以语此五福之道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b 页 WYG0054-0467d.png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
夫君既有五福之教众民皆动其心仰慕教化皆就
其君酌取中道而行之既能行之朝廷莫不同风远
尔以之一化皆与君安于中道也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夫民既禀君之教化皆安处于中道如是则天下之
人何有淫佚乎则使过度而失中者朋党而构恶者
阿比而为邪者皆修大中之道而行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a 页 WYG0054-0468a.png
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
夫中道既行之后淫朋者不作阿党者不为是则足
以驱小人之行而循君子之途故众民之间有所谋
足以兴天下之事有所为足以兴天下之功有所守
不变君子之节汝则当念之于是与之高爵加之厚
禄所以然者以劝人趋于中道也
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
虽然爵者以劝中人之道也若其间亦有智虑未深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b 页 WYG0054-0468b.png
服教化未甚悟不能尽合于中道虽不合于中道亦
不至堕于大恶汝则无限极受之待其修饬于是进
用所以然者圣人不欲遽绝乎人待民于大中之域
如此则道之甚大也
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
然则劝人之法不可骄慢也不可傲易也又当和汝
之辞气安汝之颜色以待于人人若能改其前行克
新厥心而乃曰我今所好者德尔如此则可以入大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4a 页 WYG0054-0468c.png
中之域也汝当以爵禄报之矣
时人斯其惟皇之极
大凡素不能行中道者则君劝之以至于中道素非
君子者则劝之皆为君子皆由劝导之甚厚故若此
之人率然尽纳于大中之道思弃其偏诐之行也
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煢独者则是无兄无弟无子煢独之人高明者则是
有权有位宠盛之人人情之中附之者众也在圣人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4b 页 WYG0054-0468d.png
之心则不然矣虽有鳏寡未尝暴虐也虽有权位未
尝畏惮也故不虐鳏寡则天下无穷民不惮权位则
天下无骄臣苟非圣人节以中道胡能若是哉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此又言用臣之法若人之有能有为有能谓才能之
人也有为谓兴为之士也有才能足以经纶国家之
政干整国家之事有栋隆之任无覆餗之凶者才能
之人也有兴为者则能源国家之大利除国家之大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5a 页 WYG0054-0469a.png
害奋不世之策立千古之功者有为之士也夫然有
能有为之人人君当颁爵禄以敦励其节修进其行
如此则国乃取其昌盛之道盖人有所劝则不堕其
后效广得人则可树太平之基矣
凡厥正人既富方榖
此又言驭臣之法也夫正直之人既以爵禄任之又
当以善道接之爵所以驭其贵也禄所以驭其富也
爵禄者固臣之有也然则既有爵禄之道又必当推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5b 页 WYG0054-0469b.png
心以任之言听计从温颜改容推诚屈体内既尽其
信外又尽其礼如此则恩义克浃乌有不得天下之
心者哉若其虽有爵禄以贵其已奉其身然而言色
不温诚既不厚礼亦不充如此则犬马畜其臣也恶
有天下之士而肯就犬马之恩哉故君能尽其待臣
之道臣下所以感恩竭力进谋树勋可以固于磐石
矣故曰凡厥正人既富方榖
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6a 页 WYG0054-0469c.png
夫臣之在位既优之以高爵又接之以善道如此则
感恩戴德进谋树勋有好善于国家者众矣若其人
之在位推诚不甚专待之不甚厚礼遇疏薄恩义衰
微言未必行计未必用如此则皆将奋衣而去安能
久处于朝廷哉故曰汝不能使正直之人好善于国
家其人若被罪而去殊不知待之无素也
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
夫无好德者即是行之恶者也行之恶者外则险陂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6b 页 WYG0054-0469d.png
其行内则脂韦其心惟嫉媢其忠良不愿人之治理
其行之恶者君屏弃之可也故舜流四凶而海内悦
服者是也若其行之恶者汝反与之爵禄置之朝廷
则杂忠比邪贤害良退间其君臣愿闻一日之治不
可得也此皆用恶行以败汝善道何以任哉言劝善
则可以享天下之治不用恶则所以防天下之乱也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此又言王者行大中之体也偏之言私也陂之言曲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7a 页 WYG0054-0470a.png
也夫圣人中天下而立四海一道也万民一情也近
何殊也远何异也故欣然莫不如赤子而视之者圣
人之情同也然则又何偏为一人而有厚薄曲为一
人而有爱憎故不敢偏私不敢陂曲一循先王正义
而行盖先王者亦以此而有天下未尝偏也未尝曲
也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夫好者天下所同好也恶者天下所同恶也故今有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7b 页 WYG0054-0470b.png
道义之人君子之行行之善者也何人不好之而王
者好之同天下之好也有暴慢之人小民之行行之
恶者也何人不恶之而王者恶之同天下之所恶也
夫好既同天下之所好则有贤必登有善必进位之
高爵食之厚禄天下胡为而不劝哉记曰君子不赏
而民劝是也恶既同天下之所恶则有恶必诛有罪
必去加之刑典置之海隅天下胡为而不畏哉记曰
不怒而民威是也圣人能均其好恶酌中道而治天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8a 页 WYG0054-0470c.png
下如此也若或好非天下之所公好则爱者未必有
善赏者未必有功伸己之私而不与众同则天下之
人何有劝者矣若恶非天下之所公恶则所诛者未
必有罪所去者未必有恶若此则天下之人何有畏
者矣赏罚既不公畏劝既不行天下何由而治哉故
王者不敢私其所好不敢私其所恶一遵于先王道
路而行其得中可知矣既得中道乌有不治者哉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8b 页 WYG0054-0470d.png
夫圣人既无一人之私欲亦无一人之阿党又且好
恶一同于天下则王者之治道何偏何党乎是皆荡
荡而通达于四辟矣平平平治之义也夫既无自私
之意而无所党亦不为物所累而有所偏如此则王
道莫不平平然坦平矣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反则反覆之义侧则倾侧之义夫王者既由中道而
行无反覆于中道者亦无欹危于中道者则王者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9a 页 WYG0054-0471a.png
道莫不一归诸正直则是无毫发之偏也正直则为
圣人大中之道矣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夫王者既无所私邪去其所阿党所履者一归于正
所守者一归于直以四海为一家以万民为一人其
情则天下同也举万事而无有过者无有不及者是
圣人会合大中之道而后行之圣人非要中道于一
身盖所为天下之教也故天下之人既仰观君子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9b 页 WYG0054-0471b.png
法则禀受君子之教化为人子为人父为兄为弟为
僚友者闺门之内朝廷之上者由乎一国达乎四海
致乎天下举天下之人莫不纳于君子之途者由上
会合而行之也
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曰者大其皇极之义而言之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
者言圣人立大中之道于是布之为言扩而为教是
可为治国之常法使民可以顺而行之于帝其训者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0a 页 WYG0054-0471c.png
天且顺而况于人乎天顺之者即如行皇极则全五
福之道获美验之应况于人乎皇极行则人莫不羞
其小人之行而愿纳诸君子之途则是皇极大矣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此又言大中之道至矣何但出于天子之贵夫民承
教化之后而亦有中和之心凡其众民之心所出之
言言大中之道信可奉顺而行之竭蹶而为之痊除
顽鄙之性愿跻君子之域以附近天子光辉之盛德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0b 页 WYG0054-0471d.png
则可知所以然者见上行而下效君唱而民随言身
能唱率大中之道然后可以感天下之心成皇极之
风教也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此于皇极之终又大其皇极之义人君可不加意哉
夫天生蒸民有欲无主乃乱于是命其君而司牧之
民不能自衣君为劝其蚕而使衣民不能自食君为
劝其耕而使食民不自安君为营栋宇以居之民不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1a 页 WYG0054-0472a.png
知仁义君为设庠序以教之是天子之于兆民不啻
若父母之于赤子恩爱之甚也然则天子既为民父
母以为天下之所归往如何而治舍皇极之道不可
也故大中之道行天下无叛道之士四海无违教之
民皆知礼义皆为君子也皇极之道废则天下未必
皆康四海未必皆安人党偏者有之人怨旷者有之
以是观之欲一民无不得其所欲一物无不受其赐
舍中道何以哉故尧舜以此道而能为二帝禹汤以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1b 页 WYG0054-0472b.png
此道而能为三王周公思兼三王致成王于有道孔
子不得其位则著之于六经不得志者则可以卷怀
于一身得志者则可扩充于天下夫欲极天地之彝
伦治国家之大法而将登太平之域者惟用皇极而
后可
六三德一曰正直
此极言正直无邪回之义故圣人所谓中道也
二曰刚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2a 页 WYG0054-0472c.png
至刚之德然后能断
三曰柔克
凡为和柔者亦能治事正中道也刚过则刚柔过则
柔三者当随时制宜而用之也
平康正直
此又言三德各有所宜之民而平安既无倾欹之事
亦无反侧之虑彼既中道而行已者则以中道而治
之也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2b 页 WYG0054-0472d.png
彊弗友刚克
若民之有彊悍不顺大则诸侯之不宾四夷之不臣
小则奸宄矫诈悖德慢礼非可和颜悦色而谕之也
必须以过刚之德而治之大则甲兵小则鞭挞皆谓
治彊禦恶之道也故曰彊弗友刚克
燮友柔克
燮和也若民之行为和顺者人君当以和顺而接之
屈体以下之彼既过恭而顺于己则安得不过礼而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3a 页 WYG0054-0473a.png
待之哉
沉潜刚克
沉深潜藏也前既述圣人之三德此又恐未尽刚柔
之宜故重言以戒之夫圣人之刚德不可露见于外
则必深藏于内待其犯者然后𤼵见且若有所不宾
之诸侯有所不臣之四夷顽嚣奸宄悖乱纪纲君然
后大则致其诛讨出则利其甲兵所以征奸猾而诘
暴乱也如此则海内罔有不肃不畏者此得用刚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3b 页 WYG0054-0473b.png
道也若其人君惟好伤人肌肤残民性命誇示威严
暴露刚德用刑无度出兵无时如此则非所以禦暴
之道而自贼之本也故蒙卦曰不利为寇利用禦寇
者用刚深戒也
高明柔克
夫圣人既有柔顺之德不可深潜蕴蓄必显明于外
而行之𤼵于面盎于背形于动静著于四体俱常恭
谨则天下之人敬之俱常谦和则天下之人怀之不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4a 页 WYG0054-0473c.png
待刑罚而民自畏不待鈇钺而民自戒此柔德之所
致也故深藏刚德于内则天下之人无不畏也大明
柔德于外则天下无不爱之在泰之彖曰内阳而外
阴内健而外顺斯君子之道也若夫高明其刚沉潜
其柔若此则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则是小人之
道也以此观之刚柔之道人君不可不慎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福赏也威罚也玉食珍食也谓玉为珍以至珍惟金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4b 页 WYG0054-0473d.png
玉耳故玉食为珍食也前既言彊弗友刚克则彊暴
弗顺者以刚克之此以下言大臣有专威福者不可
不诛也夫赏者所以为天下劝善也威者所以为天
下诛恶也盛馔天子所宜有也夫此三者天子之用
何人臣可得为哉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
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夫臣佐君而为治者故君唱则臣和君动则臣随以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5a 页 WYG0054-0474a.png
至凡出一号令行一政教未有不承于君而后为者
也故赏罚盛馔莫非天子所有臣下安敢为之为臣
者何有专盛馔赏罚之礼哉故曰惟辟作福作威玉
食若其臣心僭踰窃弄君权有作威福玉食者此惟
肆恶于汝家亦将祸及于汝国矣夫大臣既为此行
则小臣观之能不危侧而颇僻则天下之人能不僭
差而离于中道哉若大臣不道则亡家乱国丧天下
者未有不由此而致也然三德本以治天下之民而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5b 页 WYG0054-0474b.png
自持以众民之中若有彊禦之人弗友顺者易为克
也以大臣柄君之权享其重位密迩天子一有不法
则如何而制之或专赏罚或玉食者有其一行则必
诛之若诛之不速则汉之莽卓皆由此致也故易曰
辨之不早辨也其此之谓乎以此观之则大臣不可
不防特言之者以为万世之警戒也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
夫圣人有大疑非至神之物不可决之于是灼龟以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6a 页 WYG0054-0474c.png
为卜揲蓍以为筮故卜筮者所以决疑于天下定四
海之犹豫也然则灼龟以为卜揲蓍以为筮非通晓
孰能之是以必选贤能通其卜筮之人以建立之
乃命卜筮
既择有才之人为卜筮之官因命之以卜筮之事
曰雨曰霁
此即卜筮之事也灼龟之兆其种有五兆者即是以
火灼龟而其分拆者为兆其兆文有雨飞而淋流者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6b 页 WYG0054-0474d.png
曰雨其兆又若雨而舒豁者曰霁也
曰蒙
其气蒙昩而连沿者曰蒙
曰驿
其气络驿而不连属者曰驿
曰克
其文交相往来而相参错者曰克
曰贞曰悔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7a 页 WYG0054-0475a.png
此卜筮卦之法始揲而定则为内卦因而重之故为
外卦是卦体本是内起故谓之正因而有所终故谓
之悔取晦终之义也
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
人之言
谓筮也内卦外卦夫卜以火灼龟蓍以揲
为筮二者之事又以推衍其义而知差忒然后吉凶
可以辨祸福可以知也既立知卜筮之人而因命卜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7b 页 WYG0054-0475b.png
筮之事故卜龟揲蓍皆取三次而验之若一人言凶
而二者言吉则从二者之吉违一人之凶也若二人
言凶而一人言吉则从二者之凶违一人之吉也盖
卜筮事大故取其众而验吉凶也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此又言将求卜筮必先断之心咨于臣谋之民次与
卜筮相合之意夫君有大疑惟是立君迁国平治危
乱征讨不臣国之大事犹豫不决必求众志以决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8a 页 WYG0054-0475c.png
然则谋及其心则思虑之渊而为兴事之主未有不
先果决之也然虽已决而未可行又咨之于卿士之
官以卿士者惟其才智之人为之然则咨之既毕犹
未为当又就众民而为之谋虑且庶民虽鄙贱而为
之谋者刍荛之间亦有廊庙之语如何而敢违弃哉
咨民既毕乃就卜筮而决之卜筮者问天地之情考
鬼神之意也然则圣人举事必先咨之于人然后问
之于卜筮者何哉兹见圣人将有为未尝不与人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8b 页 WYG0054-0475d.png
谋之既同则天下之情往往合矣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若其君心既从龟筮从卿士从庶民亦从五者皆然
夫是之谓大同龟筮从者则是鬼神之情协同卿士
与庶民从者则是人心悦顺夫人心为之悦顺鬼神
为之相通圣人有不举则已动则未有不获其吉故
舜命禹而得此道也书云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
其依龟筮协从如是岂不谓大同之验哉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9a 页 WYG0054-0476a.png
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
夫鬼神既从卿士民人为之悦豫圣人有动岂惟享
一身之利获一时之安佚虽千万世而子子孙孙亦
当遇其厚福也以其得人心故焉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
君心既从龟亦同筮亦同卿士违众违龟筮从则是
天地之情已和卿士与庶民违者则是人心有所不
顺虽不能全进然王者戴天履地而治也顺天地而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19b 页 WYG0054-0476b.png
行亦可以获吉矣
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
君臣之情虽不同天地之心亦应故得为中吉
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
民虽与上异心然天地之心尚应亦可为次吉
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
鬼神之心犹相违君民之心亦未合惟可小事不可
大事祭祀婚冠可也出师征伐不可也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0a 页 WYG0054-0476c.png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龟筮者所以求情也今天地之情皆不与而众人之
心亦不同如是则不可举事惟安静而无为则可若
有兴事者不惟大小皆取凶也
八庶徵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风曰时
盖王者修五事有恭与不恭叙五行有顺与不顺及
其阴阳以之交感天地为之见象如是则众徵至焉
然则所为徵者即雨𤾉寒燠风是也雨以润万物𤾉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0b 页 WYG0054-0476d.png
以乾万物长乎万物者惟燠成乎万物者惟寒风者
春生夏长秋成冬藏鼓舞万物而不知其所以然莫
疾乎风也五者皆天地阴阳之气而种植万物者未
有不由此而出也王者岂可不修德而召之哉谓之
时者各得其时若顺时而来则为嘉为瑞若不时而
来则为灾为孽五者各以其时然后为庶徵之应故
用时而结之
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1a 页 WYG0054-0477a.png
此言五者得其时然后可以为庶草蕃庑若五者备
各以其次序即如须雨则雨至须风则风至久雨而
思𤾉久寒而思燠如是则五榖如何而不登熟草木
如何而不蕃滋哉
一极备凶一极无凶
此又言此五者不时致凶灾之道一极备凶者一者
备极过甚则如不当雨而却雨不当风而风至𤾉不
以时寒不以节凶之道也一极无凶者一者极而不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1b 页 WYG0054-0477b.png
至则如当雨而不雨欲风而无风冬而气不寒夏而
气不燠亦为凶之道也
曰休徵
王者有美行之实天从而有感应之徵下文雨若𤾉
若之类是也
曰肃时雨若
貌之既恭是谓之肃肃者民劝威仪而莫不整肃也
于是则有时雨顺之时雨顺之百榖草木皆被其膏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2a 页 WYG0054-0477c.png
泽之德诗曰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雨之顺时也必知貌肃而雨应之者雨则木之气
应之故有雨顺之事也
曰乂时𤾉若
言之可从是谓之乂乂者民禀号令而从治也于是
则有时𤾉顺之则是百榖草木皆荷其乾烜之力故
易系曰日以烜之𤾉顺时之谓也必知言乂而𤾉庑
之者𤾉者金之气言得其理则金气应之故有𤾉顺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2b 页 WYG0054-0477d.png
之事
曰哲时燠若
视之既明是谓之哲哲者人君能知人之谓也于是
则有时燠顺之时燠顺之则是百榖草木蕃茂皆蒙
其温煦之力春则有温风夏则有暑雨燠之顺时也
必知视明而燠应之者以燠者火之气视得其理则
火之气应之故有燠顺之事
曰谋时寒若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3a 页 WYG0054-0478a.png
听之既聪是谓之谋谋者纳言而成天下事也于是
则有时寒顺之时寒顺之则是百榖草木无不荷揫
敛肃杀之德故诗云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妇子
聿为改岁入此室处寒之顺时也必知能谋而寒应
之者以寒者水之气听得其理则水气应之故有寒
顺之事也
曰圣时风若
思之既通是谓之圣圣者万事无不通之谓也于是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3b 页 WYG0054-0478b.png
有时风顺之则是百榖草木皆荷其鼓舞之力也故
舜之琴歌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
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此风之顺时也必知圣
然后风应之者以风属土之气思得其理则土之气
应之故有风顺之事此以上皆是王者谨五事则有
美徵之道夫修五事政令明教化行民有欢愉之心
无怨嗟之声和气充塞于天地之间美徵如何而不
至哉故五行各得其叙五者各来以时则五榖丰登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4a 页 WYG0054-0478c.png
草木蕃庑可见矣举万事之畴类莫不纳之于亨嘉
之会者一归五事之所致也
曰咎徵
王者有恶行之实天亦从而报之以咎徵之事也
曰狂恒雨若
夫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则反而为狂狂者君行妄之
甚也威仪不严举措无节于是恒雨顺之则百榖不
免乎水潦之苦所谓秋有苦雨是也必知狂而恒雨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4b 页 WYG0054-0478d.png
顺者以雨属木今貌既不恭谓之不肃金之气沴木
故罚有恒雨之灾
曰僭恒𤾉若
夫言之不从是谓不乂乃转而为僭差者君言不当
之谓也于是恒𤾉顺之则百榖不免乎旱暵之苦诗
曰旱既太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此𤾉之
过甚也必知僭而恒𤾉顺之者以𤾉属金今言既不
从谓之不乂则木之气沴金故罚有恒𤾉之灾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5a 页 WYG0054-0479a.png
曰豫恒燠若
夫视之不明是谓不哲乃反转而为逸豫者窥视失
宜之致也无忧勤之行惟耽乐之从于是有恒燠顺
之则百榖不免乎疫殒之苦所谓冬有愆阳是也必
知豫而致恒燠者以燠属火今视既不明谓之不哲
则水之气沴火故罚有恒燠之灾
曰急恒寒若
夫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则反转而为卞急者谓君不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5b 页 WYG0054-0479b.png
纳人言而好用已见也于是则有恒寒顺之则百榖
不茂艰于长养也所谓夏有伏阴是也必知急而致
恒寒者以寒属水今听既不聪谓之不明则火之气
沴水故罚有恒寒之灾
曰蒙恒风若
夫思之不通是谓不圣乃反转而为闇蒙者君行暗
昩之甚也举事不知其宜临政惑于所为于是则有
恒风顺之恒风顺之则不无偃禾拔木之异诗所云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6a 页 WYG0054-0479c.png
终风且霾不日有曀风之过甚者也必知蒙而致恒
风者以风属土今思既不通谓之不圣金木水火四
者皆沴于土故罚有恒风之灾此在上者不谨五事
之所致也夫五事不谨政令不明教化不行民多穷
困者道有嗟怨者愁恨之声塞于天地之间则咎徵
之事至矣故五者不以时百榖以之灾伤草木以之
衰落举万物之类莫不受其害者君不谨五事所致
也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6b 页 WYG0054-0479d.png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
此以下广说为君能供君之职为臣能尽臣之道如
是则不惟百榖丰登致美徵而已可以长保国家福
禄之道若其为君不能守君之职为臣不能尽臣之
节亦不惟致百榖灾伤招咎徵而已所以招天下之
乱故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此先举君臣之
职之分之道夫岁所以兼总四时而成一岁之功也
王者之治天下纲纪百官总统万几干旋天下之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7a 页 WYG0054-0480a.png
而归乎治者也是王者之所省职至广大还如一岁
之兼载四时也卿士惟月夫月者自朔至晦兼总三
十日者也九卿之官众士之职不得拟之于王但使
各分其曹掌其事如一月之有别也
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
夫日者自早至暮之谓月则有三十日岁有三百六
十日众正官之使既不得比之于王又不得拟之于
卿士但陈力就列分职共治还如日之统属于岁月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7b 页 WYG0054-0480b.png
然岁月日时无易为君者专供君之职为臣者各尽
臣之道上下无差僣坚悫而无变易故也
百榖用成乂用明
教化兴行和气充塞然后百榖用成年丰登也治道
用明政大行也故曰百榖用成乂用明
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俊民用章贤者进也家用平康国家安而长保其福
也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8a 页 WYG0054-0480c.png
日月岁时既易百榖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
用不宁
君不供君之职臣不尽臣之道上或侮于下下或僭
于上则变易形矣百榖用不成年凶荒也乂用昏不
明其政乱也俊民用微小人进也家用不宁国家所
以颠覆之道起是上下失职之所致也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冥冥无知蚩蚩无识民之性也以民繁众而处于国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8b 页 WYG0054-0480d.png
一如众星之在于天则众星之间有好风者箕星是
也有好雨者毕星是也星有好恶则民之性有好恶
可知矣
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迟一日行一
度一岁然后周行于天月行速一日十三度十九分
度之七一月然后周行于天是日月之行自有常度
也又如日南极则为冬至日北极则为夏至是日月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9a 页 WYG0054-0481a.png
迭运于天自有冬夏之常候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亦如正教失常以
从民欲亦所以乱故王者莫非一正其德深饰于下
无相夺伦顺其职次然后可以安于大治也
九五福一曰寿
民得永年者为寿即如诗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者
为永年之人也注谓百二十年者未可限也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29b 页 WYG0054-0481b.png
二曰富
民乐业而勤农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
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富之道也注谓财丰备亦
未必然
三曰康宁
和气充盈兵革寝息天下无疾疫之苦戍役之劳民
安济之道也
四曰攸好德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0a 页 WYG0054-0481c.png
出孝入悌爱贤慕能德之所好者也
五曰考终命
天与人之命有短者有长者人但随其短而善终任
其长而吉尽不为征战之所殒灭刑罚之所桎梏无
横夭毁伤而死者皆自成天命以终也
六极一曰凶短折
人之穷极之事有六凶短折者不以善而终既不得
其寿又不得考终命是谓凶短折之人或因征战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0b 页 WYG0054-0481d.png
所死或被桎梏之所殄皆不遂天命也注谓短未六
十折未三十皆不然矣
二曰疾
阴阳乖则风雨暴和气隔塞天灾流行民则疾疠矣
三曰忧
上未有以奉父母俯又阙于畜妻子无安堵之业而
劳征伐之行役日虞流转于沟壑即民忧之甚也
四曰贫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1a 页 WYG0054-0482a.png
繇役频租敛烦男不耕女不织田亩荒机杼空民贫
之道也
五曰恶六曰弱
恶与弱皆不好德者也好德者由乎中道也恶与弱
皆过乎中道与不及中道也恶者嚚而无所不至弱
者懦怯而终无所立也此二者人行之穷极故入在
六极之内然则人君教化不行礼义不著民不知有
盛德之事所以致如此应也则知六极者皆反五福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1b 页 WYG0054-0482b.png
者也五福曰寿曰考终命六极曰凶短折此一极而
反二福也五福曰康宁六极曰疾曰忧二极而反一
福也五福曰富六极曰贫此一极而反一福也五福
曰攸好德六极曰恶曰弱此亦二极而反一福也六
极与五福通贯而言之则可若离而解之则殊失圣
人之意夫五福者天下之至美者也六极者天下之
至恶者也圣人不能独为之教是必兼讲九畴而用
之然后可以验于民也昔鲧堙洪水汨陈五行帝乃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2a 页 WYG0054-0482c.png
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至九曰向用五福
威用六极者何也夫王者体五行以立德谨五事以
修身厚八政以分职协五纪以正时建皇极以临民
乂三德以通变明稽疑以有为念庶徵以调二气彝
伦攸叙是谓至治之世五福被于民彝伦攸斁是为
至乱之世六极伤于民夫五行者水火金木土在天
则为五星在地则为五行在人则为五事王者五事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2b 页 WYG0054-0482d.png
皆谨则五常不失其道五行皆顺其性五星不失其
明五事谨之致也厚八政则食以足务稼穑则货以
通有祭祀以事鬼神司空以平土地司徒以均教化
司寇以正刑罚宾所以明礼师所以为法恊五纪则
四时不差建皇极则民履中道又三德则驭下有方
明稽疑则与众同欲如是则君子在位小人在野君
臣上下交相和同蛮夷戎狄无不宁谧然后可以验
于庶徵也庶者则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风五者皆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3a 页 WYG0054-0483a.png
顺其时各得其验则为谨五事之应也故经曰萧时
雨若至圣时风若此和气之感召也故下文云王省
惟岁至家用平康此美徵之大者也故美徵既至则
五福被于民矣舒泰则各尽其寿寿不必百二十岁
为限民乐康则各得其富富不必以财丰为备无疾
忧所以康宁知礼让所以好德不经于征战不被于
刑戮为考终命之道以此观之王者兼讲九畴而次
序之则可以获五福之应若王者不能谨五事则五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3b 页 WYG0054-0483b.png
常皆失其道五行失其性五星失其度八政由是而
隳焉农失业则食不足商失业则货不通祀失时则
鬼神恶司空失职则土地旷司徒失职则教化衰司
寇失职则刑罚滥宾失职则礼坏师不严则道不尊
五纪乱则时令差皇极倾则王道塞三德乖则政治
废稽疑逆则众心异夫然则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上
下交相侵陵蛮夷戎狄扰于中国故有咎徵者悖五
事之应也五事悖而貌不恭反而为狂言不从则反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4a 页 WYG0054-0483c.png
而为僭视不明则反而为豫听不聪反而为急思不
睿反而为蒙故经曰狂恒雨若至蒙恒风若此逆气
之所感召也故下文云日月岁时既易至月之从星
则以风雨此咎徵之大者也咎徵既著则六极然后
被于民矣民死于征战而困于刑戮所以凶短折阴
阳不调所以疾不得其所所以忧衣食不充租敛急
厚所以贫庠序不设教化不兴不知君子之正道徒
著小人之邪行故为恶与弱以此观之王者不能用
洪范口义 卷下 第 34b 页 WYG0054-0483d.png
九畴为治本所以有六极之道然则五福六极莫非
圣人为教之道可以验王道成败之迹故因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