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水利全书-明-张国维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578-09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十六 明 张国维 撰
  策对
 试策发问水利古今名贤之敷对凿凿并辑以徵识
 见之符合
 宋
   范仲淹天章阁江南水利对
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故诗有七月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578-0969b.png
 之篇陈王业也今国家不务农桑粟帛常贵江南诸
 州岁籴米二百万石其所籴之价与辇运之费每岁
 共用钱三百馀万贯文又贫弱之民困于赋敛樵伐
 桑枣鬻而为薪劝课之方有名无实故粟帛常贵府
 库日虚此而不谋将何以济臣于天下农利之中粗
 举一二言之且如五代群雄争霸之时本国岁饥则
 告籴于邻国故各兴农利自致丰足江南应有圩田
 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578-0970a.png
 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潦不及
 为农美利又浙西地卑常苦水沴虽有沟河可以通
 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湮之虽有堤塘可以禦
 患惟时修固则无摧坏臣知苏州日简点簿书一州
 之田系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
 石至三石计出米七百馀万石东南每岁上供之数
 六百万石乃一州所出臣询访高年则云曩时两浙
 未归朝廷苏州有营田军四部共七八千人专为田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578-0970b.png
 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于时民间钱五十文籴白米
 一石自皇朝一统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
 则取之淮南故慢于农政不复修举江南圩田浙西
 河塘大半隳废失东南之大利今江南之米石不下
 六七百文足至一贯文者比于当时其贵十倍而民
 不得不困国不得不虚矣又京东西路有卑湿积潦
 之地旱年国家特令开决之后水患大减今罢役数
 年渐已湮塞复将为患臣请每岁之秋降敕下诸路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578-0970c.png
 转运司令辖下州军吏民各言农桑之间可兴之利
 可去之害或合开河渠或筑堤塘陂堰之类并委本
 州军选官计定工料每岁于二月间兴役半月而罢
 仍具功绩开奏如此不绝数年之间农利大兴下少
 饥馑上无贵籴则东南岁籴辇运之费大可减省其
 劝课之法宜选官讨论古制取其简约易从之术颁
 赐诸路转运使及面赐一本付新受知州知县等各
 官此养民之政富国之本也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578-0970d.png
 明
   顾清乡试水利策
问今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漕输以北乘舆之奉百官
 之禄六军之粮多赖焉重可知也然乘岁以来水旱
 为虐东南数郡渺然巨浸而济宁上下河欲生尘是
 果天数乎抑人事也盖尝考之地理询之父老乃知
 东南之水太湖之溢也北河之涸黄河之徙也其果
 然乎然黄河之徙不独有涸流之患而青徐一带又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578-0971a.png
 有漂溺之忧故朝廷方遣官治之而东南未之闻焉
 不知二者孰重孰急乎夫东南之水单锷论之详而
 国朝夏忠靖尝治之黄河利害古人之论尤多而国
 初宋学士亦尝论之其犹可举而行者乎兹欲考古
 人水利之学立久远之计使东南虽雨而不潦北河
 虽旱而不涸黄河虽徙而无漂溺之忧庶所谓一劳
 永逸者思其术而未得也愿以告我
除非常之害者有独知之虑者也兴无穷之利者有特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578-0971b.png
 立之操者也故曰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
 下晏如也执事发策秋闱以南北旱潦为问此诚国
 计之所当先也夫漕河所资者水也而连月不雨东南
 所惧者水也而雨或连月若此者以为非天乎殆未
 可也然北方常恒旸矣东南尝多雨矣而未至于斯
 则谓之非人亦未可也数也存乎天备也存乎人夫
 并则涌分则衰顺则安逆则怒水之大情也万世治
 水之法无出禹者矣禹贡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则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578-0971c.png
 知三江治而震泽定也又曰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
 于海则知九河疏而河流安也然三江九河不可寻
 矣有能访其意以治东南之水则亦三江之遗法也
 仿其意以治黄河之决则亦九河之遗法也夫东南
 之水聚于太湖而繇吴淞江入海前此未闻其为害
 也宋庆历间筑长桥以便漕路水去渐涩而黄浦之
 口渐湮故三吴多水患然不特此也溧阳之上有五
 堰以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宜兴之下有百渎以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578-0971d.png
 疏荆溪所受诸水所以杀其来之势也江阴而东置
 运河一十四渎泄水以入江宜兴而西置夹苧干与
 塘口大吴等渎泄水以入运河皆所以导其流之归
 也此亦三江之遗意也而今多涸矣何怪水之不为
 害耶黄河发源星宿禹时繇碣石入海当时未睹其
 为害也周定王时始失故道而中国数被其害尝略
 考之矣汉时河决酸枣决瓠子决东郡金堤其势渐
 东宋至和决大名馆陶熙宁决澶州曹村其势渐南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578-0972a.png
 金元以来繇涡合淮以入海今闻一旦骤徙于徐州
 又徙于东平又徙于临清其势渐北兖州上下此亦
 九河之故处也而今乃自复焉则河徙未必不为利
 也然今济宁而下每有暵乾之忧东平以上又有漂
 溺之利以势论之则黄河之患为急而东南财赋所
 出亦未为轻也孟子曰禹之治水也水之道也故治
 水者有顺而无障有分而无并宋时河决而南一时
 小人必欲障而北之以复禹故迹所谓以有限之财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578-0972b.png
 填无穷之壑其事可鉴也今日东南之计莫若略仿
 单锷之论疏决壅滞以导其归而夏忠靖所行则其
 成效也漕河之计莫若略仿贾让之策多穿漕渠以
 杀水势而宋学士之议亦其遗法也复溧阳之堰节
 金陵诸水繇子胥运河以入江开白茅诸浦繇常熟
 以入海疏运河诸渎繇江阴以入江而松江黄浦宜
 浚其淤塞使入海无碍且听民作圩田以捍水则太
 湖之水分而东南水患减矣导临清之河济直沽以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578-0972c.png
 南之运导东平之河济临清以南之运导徐州之河
 济邳州以南之运而济宁故有马颊河宜寻其迹导
 河以济济宁一带之运且听民穿支渠以溉田则黄
 河之势分而漕渠亦通利矣然议者必曰东南诸浦
 或成膏腴疏之则有侵尅之扰济宁一带仅克自全
 引之则有冲齧之势噫愚固已言之矣除非常之害
 者有独知之虑者也兴无穷之利者有不拔之操者
 也使任得其人则劳之者所以安之也而何有于纷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578-0972d.png
 扰疏之者所以分之也而何有于冲齧必也东南得
 人如夏忠靖北河得人如陈恭襄而又任之以专行
 之以渐无惜于小费无惑于浮言无求于近效此功
 一成南北永利庶所谓一劳而永逸者乎不然殆未
 可轻议也
   袁黄东南水利策对拟
按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尔雅吴越之间有具区盖
 镇常苏湖七郡之地中含太湖而东渐于海上受杭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578-0973a.png
 睦宣歙天目诸山之水下自三江泄焉故禹敷土方
 决三江疏其委势而平之也自汉以来咸获其利虽
 古人顺治之道必观其源以溯其委上筑溧阳之间
 分水银林五堰以节其流而使发源之水得以西决
 于芜湖下疏三江而使积聚之水得以东决于沧海
 故自吴江抵华亭青龙合于三江之水虽有二百八
 十里之遥而上流既迅大海之潮沙不得以障之也
 其势乌得不平乎夫何唐末商贩𥱼木繇宣歙以入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578-0973b.png
 两浙乃病五堰艰阻绐官中废则金陵九阳数郡之
 水不西入于芜湖而东入于震泽矣至宋庆历二年
 李禹卿又堤太湖八十里为漕而中截之使湖水不
 得以东下是五堰既开则来者愈迅湖堤既固则去
 者复缓其势乌得不蔽乎繇是三江之水上不受湖
 流之冲而下有潮沙之涌于此而亦蔽矣单锷尝言
 之自五堰以至湖堤犹之一身也五堰则首也荆溪
 则咽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也傍通太湖之众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578-0973c.png
 流则脉络诸窍也吴江则足也今上废五堰之固下
 有江岸之阻是桎其手足塞其众窍以沃其口沃而
 不已则腹满而气绝矣其后吴执中郏乔类皆言之
 而当时之执政漫不知简遂使江口为豪强之业江
 尾为茭芦之区淤田村落无虑数计湖日涌而江日
 废渐为百世之患矣悲乎仰惟国家永乐二年夏原
 吉以善言水利得莅兹土宜其复禹之故而平之矣
 乃复不念其本而徒自昆山开下界浦掣淞江以达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578-0973d.png
 刘家河而泄吴江北去之水自华亭开黄浦掣三泖
 以达范家浜而泄吴江南渡之水至于湖堤之涸则
 漫不为意正统六年周忱修复三江复以湖沙垦辟
 成田因循不举是岂知湖堤不去终非利导之源三
 江不复终非底定之本哉为今之计五堰之复于正
 德五年者修其成焉可也其下委之势当自吴江以
 决其堤自堤以决三江之壅使之繇华亭青龙顾会
 诸浦以达于海其他疏泄之处若宜兴之百渎吕城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578-0974a.png
 之三堰昆山之至和塘咸复古人之道焉何患水之
 不治哉
   张溥东南水利策要
永乐之元年诏户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复以水利集
 赐之使讲究拯治之法尚书原吉奏以为浙江诸郡
 苏松最居下流嘉湖常三郡土田下者少高者多环
 以太湖绵亘五百馀里纳杭湖宣歙诸州之水散注
 淀山等湖以入三泖顷为浦港湮塞汇流涨溢治法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578-0974b.png
 要在浚涤吴淞诸浦港泄其壅遏以入于海宣德之
 时知府况钟言苏松嘉湖之地其湖有六曰太湖庞
 山阳城昆承沙湖尚湖联属三百馀里其水东南出
 嘉定吴淞江东出昆山刘家港东北出常熟白茆港
 年久不通乞遣大臣督各府县官于农隙时发民疏
 浚于是踵而言之者无不以吴淞白茆为急知府汪
 浒之议开白茆等塘也挑浚青墩浦横沥塘共五六
 十里以通之凿三堰通鲇鱼口而水得归海崔巡抚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578-0974c.png
 恭督工浚江分为三段有夏驾口白鹤江卞家渡庄
 家泾之挑浚而曹家沟蒲汇塘新泾大盈浦诸水无
 不浚治至今民目漕港为都台浦则明德之志也泄
 理多方而为术有要无过于胡御史体乾之六策矣
 其言曰开泄水之川浚容水之湖杀上流之势决下
 流之壑挑潮涨之沙立治田之规而又请专设督理
 之官呜呼尽之矣然而禹贡之道虽存谤书之来可
 惧则当不避嫌怨以图成功必李尚书充嗣之寻访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578-0974d.png
 淤塞故道正世家之所据尽心所事不辞烦苦凡桩
 木畚插给赏雇直之需取诸帑之羡馀可法也开浚
 之费取之官无取之民若海巡抚瑞之请量留各处
 赃罚漕粮二十万石折银济工可法也费有所不支
 则当权宜变化以求其济若何巡抚鉴之以兑军诸
 费兑役治其地即役其地之人分地程工分工赋粮
 使官赖民力民受官济用米二十八万石人二十五
 万而众不为劳可法也盖浙西苏松诸郡之水其源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578-0975a.png
 皆出天目昔之人言之矣水之枝节多岐而白茆港
 吴淞二𣲖最大昔之人又辨之矣故通修之令时见
 于明诏责成之说尝出于敕书有谓巡盐御史当理
 苏松水利而兼及浙江水利佥事当行于浙江而兼
 及直𨽻有谓诸郡地滨太湖水利废兴乞专差工部
 官管理凡以致重其事也诚先此二𣲖而馀以次修
 则藏村溉金坛澡港溉武进艾祁通波溉青浦顾浦
 吴塘溉嘉定大瓦等浦溉昆山之东许浦等塘溉常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578-0975b.png
 熟之北冈垄支河深广复旧无不在其中矣
 
 
 
 
 
 
 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