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0041-048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推易始末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周易者移易之书也虽易例有三一曰倒易叙卦用之
一曰对易分篇者用之而必以移易一例为
演易属辞之用即演易属辞槩有十例曰名
曰义曰象
卷一 第 1b 页 WYG0041-0480d.png
曰方位
卷一 第 2a 页 WYG0041-0481a.png
曰次第顺逆
曰大小体
曰
互体
曰时曰气
卷一 第 2b 页 WYG0041-0481b.png
曰数目
曰乘承敌应
而第在当时抽
辞比旨多取成卦之聚画阳与阳聚阴与阴聚无所间
错者而乃从而分移之移阳于阴亦移阴于阳大传所
卷一 第 3a 页 WYG0041-0481c.png
谓乾坤成列则阴阳聚也其所谓分阴分阳则从而分
之者也所谓刚柔相推则移之也推者移也而总以二
语概之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然后推移之旨全焉特
三圣属辞往往引而不发以俟其人之自省有曰书不
尽言言不尽意惟是神而明之默成其德以俟乎其人
故杂卦言反易不言反易也第言其对峙而反峙以明
序卦言对易不言对易也第言其联序而对序以著系
传言移易不言移易也第言其变易迁易而移易以见
卷一 第 3b 页 WYG0041-0481d.png
是以卦之命名即有以移为名者艮兑名损山泽无所
为损也巽震名益风雷何以有益也泽高于地则不聚
而反名聚风入地下则不升而反名升徒以损泰
乾则移画在上益否坤则移画在下萃
四移观阳而不间则犹有聚
升四移过柔而上行则亦名升
是当其命卦名时固早已豫
启其例而况彖象为辞非此不解讼无故而有旧德
卷一 第 4a 页 WYG0041-0482a.png
比何先而称后夫
天难入泽安有其
旋一阳
初畜何为复道
又况夫子所赞每故变其辞以示其义如刚
来下柔则明有往来柔上
刚下则显相上下刚自外来而
为主于内则明明移彼而就此柔来
卷一 第 4b 页 WYG0041-0482b.png
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则公然以两爻为移易
是移易一例文周倡
之夫子早发明之而汉初田何受易传及孟喜有外黄
令焦延寿者实始嬗移易之学如云一阴一阳之卦自
姤复来五阴五阳之卦自剥夬来已骎骎得其要领而
第其所著书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之变凡四千九
十六章今所传易林是也夫易林本以六十四卦变之
至四千九十有六是占变之词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卷一 第 5a 页 WYG0041-0482c.png
四爻本词不同意必焦氏当时卦变之外另有推易而
后儒不知混之为一故迄今所传祗有易林一书名大
易通变而移易之学无闻焉乃东汉儒臣自马融郑玄
外凡说易家如宋衷干宝虞翻荀爽陆绩侯果蜀才卢
氏以及蔡景君伏曼容诸儒各守师承以立说或主旁
通或主正变或以
乾坤为父母或以泰否为胚胎
或兼宗六子或专本十辟
卷一 第 5b 页 WYG0041-0482d.png
而挂十漏一依彼失此初未尝不与推移相
合究之守一则不能相通遍易则无所自主
补苴傅会未免牵强以致王弼后起尽埽诸前
儒所说而更以清谈以为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
足推致五行弥缝多阙不如尽已之为快而嗣此失学
之徒便于饰陋悉屏绝汉学专宗弼说而于是辞象变
占四不存一方体位数十亡八九矣乃考弼所注卤莽
蔑略不可为训其万不通处则仍不能不袭诸旧说而
卷一 第 6a 页 WYG0041-0483a.png
窃入之贲之柔来而文刚弼曰坤之上六来居二位柔
来文刚之义也分刚上而文柔弼曰乾之九二分居上
位分刚上而文柔之义也是即卦变也延及赵宋则仅
晓王学而不识汉学程颐作传专斥诸卦变而考其为
传周章难明其万不通处亦终不能不仍取卦变而杂
补之损之损下益上则曰下之成兑由三变上之成艮
由上变也渐之得位得中则曰艮巽之交在中二爻巽
四交三以阳而易阴艮三交四以阴而易阳也是即移
卷一 第 6b 页 WYG0041-0483b.png
易也是以陈抟之徒不闻正学反能摭京焦馀唾推作
卦变取移易倒易二义杂组之以为变卦反对之图而
南宋朱汉上震曾录其图于易传丛说之中至朱文公
熹又谓汉上易变祗变三爻则似于彖传不能尽通于
是又别为之图自一阴一阳起至五阴
五阳止分作五部庶几尽变而爻止一移
卦无三易因于作本义
时凡一十九卦惟讼晋二卦与图相同而馀即多立变
卷一 第 7a 页 WYG0041-0483c.png
法全与图异其时好事诸君间
作伪关朗传以实图书之言作伪卫元嵩元包以实先
后天卦变之旨而文残义阙世多未信于是元儒朱升
作十辟卦变并六子卦变
而明儒来氏知德即
以反对作变易何元子楷专以乾坤为
往来虽名例稍殊而意不甚远大抵
汉学又亡浸失其旧而赵宋以后则祗晓夫子彖传有
卷一 第 7b 页 WYG0041-0483d.png
所未解故必须卦变全不识文周为易属辞比旨之专
在乎此所以朱氏本义其载卦变于卷首但云彖传以
卦变为说又云此夫子之易而不知文周为易其至今
晦蚀不能尽明者全以是也夫伏羲重卦即有以移易
为名者是周易为辞再三致意前既已略言之矣第变
易移易原有不同不名移易而仅指为变则其义不出
仲氏曰传不云乎刚柔相推推亦变也然而又云观其
变而玩其占变所以占也夫子隐移易之文而谓之推
卷一 第 8a 页 WYG0041-0484a.png
诸儒昧相推之旨而仅题以变是舍辞象之分行而混
变占为一义毋亦其名不可居而三易之旨遂因之以
长晦与夫犹是五部之推十辟之展一阴一阳以至五
阴五阳之迁化而循其名究其实寻端竟委以求尽其
所未尽湛然而深思剨然而相悦以解以之读彖而彖
明读象而象显读十翼而十翼以著一若三圣在天实
有以牖其衷者岂非所谓肆而隐推而能通不尽言而
可信者乎夫以三圣启之历之汉晋唐宋元明诸儒阐
卷一 第 8b 页 WYG0041-0484b.png
之发之而明而昧昧而复明续而绝绝而复续如是其
不可沫也予终畏其沫之也因于作仲氏易成取卦变
诸图汇前儒所已言者而合之今说以明千世一揆之
意曰推易始末后之学易者可览观焉
汉魏晋南北朝唐儒推易遗文
乾
初九 干宝曰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
九二 干宝曰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
卷一 第 9a 页 WYG0041-0484c.png
九三 干宝曰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
九四 干宝曰阳气在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
九五 干宝曰阳在九五三月之时自夬来也
上九 干宝曰阳在上九四月之时也
此十辟卦生乾坤之说也京房设十二辟卦以为十
二月卦主复一阳子十一月临二阳丑十二月泰三
阳寅正月大壮四阳卯二月夬五阳辰三月乾六阳
巳四月姤一阴午五月遁二阴未六月否三阴申七
卷一 第 9b 页 WYG0041-0484d.png
月观四阴酉八月剥五阴戌九月坤六阴亥十月阳
起于子而止于已始于复而终于乾阴起于午而止
于亥始于姤而终于坤此以卦气直日立说并非推
移相生之义而干令升以为爻所自来则是乾坤生
诸卦今反诸卦生乾坤矣且乾卦爻辞初何尝有复
象二何尝有临象三何尝有泰象其言潜见乾惕并
无诸卦往来之义推之四五及上以至于坤皆然也
是虽著所自来而于演易属辞之旨何与焉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41-0485a.png
何妥以九三为辰月九四为午月九五为申月上九
为戌月孔颖达尝非之谓宜据子十一月以来九二
为丑寅之间九三为寅卯之间此仍主干令升说且
以文言阳气潜藏一段有类卦气故云然总非正义
善说易者其审之
坤
初六 干宝曰阴气在初五月之时自姤来也 九家
易曰初六始姤姤为五月盛夏而言坚冰五月阴气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41-0485b.png
始生地中虽始于微霜而终至坚冰明渐至也
六二 干宝曰阴气在二六月之时自遁来也
六三 干宝曰阴气在三七月之时自否来也
六四 干宝曰阴气在四八月之时自观来也
六五 干宝曰阴气在五九月之时自剥来也
上六 干宝曰阴在上六十月之时也
说见乾卦
屯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41-0485c.png
荀爽曰此本坎卦案初六升二九二降初是刚柔交也
虞翻曰坎二之初为刚柔交
此六子卦母之所始
十年乃字反常也 九家易曰阴出乎坤今还乎坤故
曰反常也又曰阴出乎坤谓乾再索而得坎今变成
震中有坤体故曰还坤
此乾坤主变之所始
蒙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41-0485d.png
荀爽曰此本艮卦也案二进居三三降居二刚柔得中
故能通发蒙时令得时中矣 虞翻曰艮三之二为
刚柔接故亨
此亦六子卦母与屯同
需
虞翻曰大壮四之五故有孚离日为光四之五得位正
中故光亨 蜀才曰此本大壮卦案六五降四有孚
光亨贞吉九四升五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41-0486a.png
此推易也但四阳两阴之卦宜有四易此祗言其一
耳按宋晁公武读书志曰蜀才世多不知颜之推曰
即范长生也李雄称长生为范贤见华阳国志此又
称才则其人有声抑可知矣
讼
荀爽曰阳来居二而孚于初故曰讼有孚矣 蜀才曰
此本遁卦案二进居三三降居二是刚来而得中也
虞翻曰遁三之二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41-0486b.png
此亦推易而未全者与需同
师
蜀才曰此本剥卦案上九降二六二升上是刚中而应
行险而顺也
此推易与诸卦变皆同
比
蜀才曰此本师卦案六五降二九二升五刚往得中为
比之主故能原究筮道以求长正而无咎矣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41-0486c.png
虞翻曰师二上之五得位众阴颇从比而辅之故吉
又曰与大有旁通
凡推移必有主故一阳五阴之卦必从剥复来以阴
阳各聚俱未分也若师则阴已分矣师可移比比亦
可移师此如朱氏本义杂卦统变之法所谓头绪既
棼往来俱乱者在朱氏或未见汉儒有此然后人立
说往往不能出前人郛廓即此是也 旁通用文言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为名陆绩注云乾六爻发挥变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41-0486d.png
动旁通于坤坤来入乾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此
专指画卦时变象与揲蓍时占变立说正五易中所
谓变易一例文王演易属辞时何尝有此
孔颖达曰正卦列两为对者为变卦即旁通也反卦
转两为一者为覆卦即倒易也
又旧儒蔡景君伏曼容虞氏皆有旁通之说
小畜
虞翻曰需上变为巽与遁旁通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41-0487a.png
谓此从需卦上六变为上九易坎成巽而为小畜意
以此卦从需来也然全乎变易非移易矣且变亦无
主与后儒卦变又复不同若其与遁旁通则但巽与
艮对变而三阳不变与前比大有旁通一例又别真
不可解
履
虞翻曰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
泰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41-0487b.png
蜀才曰此本坤卦天气下地气上 虞翻曰阳息坤反
否也坤阴诎外为小往乾阳信内为大来
此亦乾坤主变之说
否
蜀才曰此本乾卦阳往而消阴来而息 虞翻曰阴消
乾又反泰也
同人
侯果曰九二升上乾爻上行曰乾行 蜀才曰此本夬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41-0487c.png
卦九二升上上六降二刚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下
奉上之象也 崔憬曰君子谓九二能舍已同人以
通天下之志 虞翻曰旁通师卦
此亦推易与诸卦变皆同惟虞氏旁通说异见前崔
憬唐人
大有
虞翻曰与比旁通
谦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41-0487d.png
蔡景君说剥上来之三 侯果曰此本剥卦乾之上九
来居坤三是天道下济而光明也坤之六三上升乾
位是地道卑而上行也 荀爽曰乾来之坤 虞翻
曰乾上九来之坤与履旁通
蔡侯说推易也荀慈明说乾坤主变也虞氏说旁通
也
豫
虞翻曰复初之四与小畜旁通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41-0488a.png
随
蜀才曰此本否卦刚自上来居初柔自初往升上则内
动而外悦 虞翻曰否上之初刚来下柔初上得正
故元亨利贞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侯果曰乾之上九来入坤初向
晦者也坤初升兑上为休息入宴者也
此推易之一与卦变同
蛊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41-0488b.png
九家易曰此卦本泰来乾天有河坤地有水二爻升降
出入乾坤故利涉大川矣 虞翻曰泰初之上故刚
上坤上之初故柔下又曰泰初之上而与随旁通
临
蜀才曰此本坤卦 虞翻曰阳息至二与遁旁通
推易始末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