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通志-清-岳浚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1a 页 WYG0541-05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三
  艺文志十三(说/)
  颜真卿守平原说      (宋/)苏 轼
 古之任人无内外轻重之异故虽汉宣之急贤萧望
 之之得君犹更出治民然后大用非独历试人材亦
 以维持四方均内外势也唐至中世重内轻外大臣
 非以罪不出守郡虽藩镇帅守亦以不如寺监僚佐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1b 页 WYG0541-0544b.png
 故郡县多不得人禄山之乱河北二十四郡一朝降
 贼独有一颜真卿而明皇初不识也此重内轻外之
 弊不可不为鉴戒
  周礼三德说        (宋/)朱 熹
 或问师氏之官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何也曰至
 德云者诚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则天人性命之
 理事物当然之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也敏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2a 页 WYG0541-0545a.png
 德云者彊志力行畜德广业之事行则理之所当为
 日可见之迹也孝德云者尊祖爱亲不忘其所由生
 之事知逆恶则以得于己者笃实深固有以真知彼
 之逆恶而自不忍为者也凡此三者虽曰各以其材
 品之高下资质之所宜而教之然亦未有专务其一
 而可以为成人者也是以列而言之以见其相须为
 用而不可偏废之意盖不知至德则敏德者散漫无
 统固不免乎笃学力行而不知道之讥然不务敏德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2b 页 WYG0541-0545b.png
 而一于至则又无以广业而有空虚之弊不知敏德
 则孝德者仅为匹夫之行而不足以通于神明然不
 务孝德而一于敏则又无以立本而有悖德之累是
 以兼陈备举而无所遗此先王之教所以本末相资
 精粗两尽而不倚于一偏也其又曰教三行一曰孝
 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
 长何也曰德也者得于心而无所勉者也行则其所
 行之法而已盖不本之以其德则无所自得而行不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3a 页 WYG0541-0545c.png
 能以自修不实之以其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
 自进是以既教之以三德而必以三行继之则虽其
 至末至粗亦无不进而德之修也不自觉矣然是三
 者似皆孝德之行而已至于至德敏德则无与焉盖
 二者之行本无常师必协于一然后有以独见而自
 得之固非教者所得而预言也唯孝德则其事为可
 指故又推其类而兼为友顺之目以详教之以为学
 者虽或未得于心而事亦可得而勉使其行之不已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3b 页 WYG0541-0545d.png
 而得于心焉则进乎德而无待于勉矣况其又能即
 是而充之以周于事而溯其原则孰谓至德敏德之
 不可至哉或曰三德之教大学之学也三行之教小
 学之学也乡三物之为教也亦然而已矣
  乐记动静说        (宋/)朱 熹
 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何也曰此言性情之妙人之所生而有者也盖人受
 天地之中以生其未感也纯粹至善万理具焉所谓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4a 页 WYG0541-0546a.png
 性也然人有是性则即有是形有是形则即有是心
 而不能无感于物感于物而动则性之欲者出焉而
 善恶于是乎分矣性之欲即所谓情也又曰物至而
 知知而后好恶形焉何也曰上言性情之别此指性
 之动处为言而情在其中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
 感也好之恶之者情也形焉者其动也所以好恶而
 有自然之节者性也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
 反躬天理灭矣何也曰此言情之所以流而性之所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4b 页 WYG0541-0546b.png
 以失也情之好恶本有自然之节惟其不自觉知无
 所涵养而大本不立是以天则不明于内外物又从
 而诱之此所以流滥放逸而不自知也苟能于此觉
 其所以然者而反躬以求之则其流也庶乎其可制
 矣不能如是而惟情是徇则人欲炽盛而天理灭息
 尚何难之有哉此一节正天理人欲之机间不容息
 处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则天理益明存养自固
 而外诱不能夺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5a 页 WYG0541-0546c.png
 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
 人欲何也曰上言情之所以流此以其流之甚而不
 反者言之也好恶之节天之所以与我也而至于无
 节宰制万物人之所以为贵也而反化于物焉天理
 惟恐其存之不至也而反灭之人欲惟恐其制之不
 力也而反穷之则人之所以为人者至是尽矣然天
 理秉彝终非可殄灭者虽化物穷欲至于此极苟能
 反躬以求天理之本然者则初未尝灭也但染习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5b 页 WYG0541-0546d.png
 深难觉而易昧难反而易流非厉知耻之勇而致百
 倍之功则不足以复其初尔
  舜典象刑说        (宋/)朱 熹
 圣人之心未感于物其体广大而虚明绝无毫发偏
 倚所谓天下之大本者也及其感于物也则喜怒哀
 乐之用各随所感而应之无一不中节者所谓天下
 之达道也盖自本体而言如镜之未有所照则虚而
 已矣如衡之未有所加则平而已矣至语其用则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6a 页 WYG0541-0547a.png
 其至虚而好丑无所遁其形以其至平而轻重不能
 违其则此所以致其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虽以天
 下之大而举不出乎吾心造化之中也以此而论则
 知圣人之于天下其所以为庆赏威刑之具者莫不
 各有所由而舜典所论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
 庸与夫制刑明辟之意皆可得而言矣虽然喜而赏
 者阳也圣人之所欲也怒而刑者阴也圣人之所恶
 也是以圣人之心虽曰至虚至平无所偏倚而于此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6b 页 WYG0541-0547b.png
 二者之间其所以处之者亦不能无小不同者故其
 言又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则圣人之微意也然
 其行之也虽曰好赏而不能赏无功之士虽曰恶刑
 而不敢纵有罪之人而功罪之实已晓然而无疑则
 虽欲轻之重之而不可得是又未尝不虚不平而大
 本之立达道之行固自若也故其赏也必察其言而
 审其功而后加以车服之赐其刑也必曰象以典刑
 者画象而示民以墨劓剕宫大辟五等肉刑之常法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7a 页 WYG0541-0547c.png
 也其曰流宥五刑者放之于远所以宽夫犯此肉刑
 而情轻之人也其曰鞭作官刑扑作教刑者官府学
 校之刑所以驭夫罪之小而未丽于五刑者也其曰
 金作赎刑使之入金而免其罪所以赎夫犯此鞭扑
 之刑而情之又轻者也此五者刑之法也其曰眚灾
 肆赦者言不幸而触罪者则肆而赦之其曰怙终贼
 刑者言有恃而不改者则贼而刑之此二者法外之
 意犹今律令之名例也其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7b 页 WYG0541-0547d.png
 者此则圣人畏刑之心闵夫死者之不可复生刑者
 之不可复续惟恐察之有不审施之有不当又虽已
 得其情而犹必矜其不教无知而抵冒至此也呜呼
 详此数言则圣人制刑之意可见而其于轻重浅深
 出入取舍之际亦已审矣虽其重者或至于诛斩断
 割而不少贷然本其所以至此则其所以施于人者
 亦必当有如是之酷矣是以圣人不忍其被酷者之
 衔冤负痛而为是以报之虽若甚惨而语其实则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8a 页 WYG0541-0548a.png
 适得其宜虽以不忍之心畏刑之甚而不得赦也惟
 其情之轻者圣人于此乃得以施其不忍畏刑之意
 而有以宥之然亦必投之远方以禦魑魅盖以此等
 所犯非杀伤人则亦或淫或盗其情虽轻而罪实重
 若使既免于刑而又得便还乡里复为平民则彼之
 被其害者寡妻孤子将何面目以见之而此幸免之
 人发肤支体了无所伤又将得以遂其前日之恶而
 不知悔此所以必曰流以宥之而又有五流有宅五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8b 页 WYG0541-0548b.png
 宅三居之文也若夫鞭扑之刑则虽刑之至小而其
 情之轻者亦必许其入金以赎而不忍辄以真刑加
 之是亦仁矣然而流专以宥肉刑而不下及于鞭扑
 赎专以待鞭扑而不上及于肉刑则其轻重之间又
 未尝不致详也至于过误必赦故犯必诛之法则又
 权衡乎五者之内钦哉钦哉惟刑之恤之旨则常通
 贯乎七者之中此圣人制刑明辟之意所以虽或至
 于杀人而其反复表里至精至密之妙一一皆从广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9a 页 WYG0541-0548c.png
 大虚明心中流出而非私智之所为也而或者之论
 乃谓上古惟有肉刑舜之为流为赎为鞭为扑乃不
 忍民之斩戮而始为轻刑者则是自尧以上虽犯鞭
 扑之刑者亦必使从墨劓之坐而舜之心乃独不忍
 于杀伤淫盗之凶贼而反忍于见杀见伤为所侵犯
 之良民也圣人之心其不如是之残贼偏倚而失其
 正亦已明矣又谓周之穆王五刑皆赎为能复舜之
 旧者则固不察乎舜之赎初不上及于五刑又不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9b 页 WYG0541-0548d.png
 乎穆王之法亦必疑而后赎也且以汉宣之世张敞
 以讨羌之役兵食不继建为入谷赎罪之法初亦未
 尝及夫杀人及盗之品也而萧望之等犹以为如此
 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恐开利路以伤治化曾谓三
 代之隆而以是为得哉呜呼世衰学绝士不闻道是
 以虽有粹美之资而不免一偏之弊其于圣人公平
 正大之心有所不识而徒知切切焉饰其偏见之私
 以为美谈若此多矣可胜辨哉若夫穆王之事以予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10a 页 WYG0541-0549a.png
 料之殆必由其巡游无度财匮民劳至其末年无以
 为计乃特为此一切权宜之术以自丰而又托于轻
 刑之说以违道而干誉耳夫子存之盖以示戒而程
 子策试尝发问焉其意亦可见矣或者又谓四凶之
 罪不轻于少正卯舜乃不诛而流之以为轻刑之验
 殊不知共兜朋党鲧功不就其罪本不至死三苗拒
 命虽若可诛而蛮夷之国圣人本以荒忽不常待之
 虽有负犯不为畔臣则姑窜之远方亦正得其宜耳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十三 第 10b 页 WYG0541-0549b.png
 非故为是以轻之也若少正卯之事则予尝窃疑之
 盖论语所不载子思孟子不言虽以左氏春秋内外
 传之诬且驳而犹不道也乃独荀况言之是必齐鲁
 陋儒愤圣人之失职故为此说以夸其权耳吾又安
 敢轻信其言而遽稽以为决乎聊并记之以俟来者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