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宇集-元-陈栎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05-02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定宇集卷六       元 陈栎 撰
  说
   深衣说
 古者衣与裳殊所以别上下也惟深衣之制衣连裳
 而不殊简便有法被体深故曰深衣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言古者虽泛言之然有虞氏深衣而养老则虞时已
卷六 第 1b 页 WYG1205-0231b.png
 有之其古可知矣应规矩绳权衡言深衣之法象也
 详见下文
短无见肤长无被土
 此言长短之中也短而见肤则亵矣长而被土则污
 矣故以及踝为准裳之下齐止于踝则固不见肤亦
 不被土而长短得中矣人之身长短不齐不可以一
 定拘故不言长若干尺寸而以此二句酌其中也
续衽钩边
卷六 第 2a 页 WYG1205-0232a.png
 按郑氏注云续犹属也衽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
 裳前后也钩如鸟喙必钩之钩钩边若今曲裾也郑
 氏所注曲裾今不详为何状后遂求钩边于裳十二
 幅之外谓别用布一幅缀而垂之裳之右旁朱子初
 年家礼亦有曲裾一条盖以此也后自悟其非谓连
 续裳旁合而缝之无前后幅之分即为续衽左右交
 钩再覆缝之即为钩边其说详见杨氏附注家礼中
 今皆遵用是固然矣然又按蓝田吕氏之释此句曰
卷六 第 2b 页 WYG1205-0232b.png
 衽者衣裳之旁幅也玉藻所谓衽当旁是也衣之旁
 幅下杀裳之旁幅上杀上下之衽相续而中曲以是
 小要取名焉故曰钩边愚尝即吕氏说而深考之以
 为深得记礼者之本意盖衣裳之上下相续他衣不
 然惟深衣为然此乃深衣之大节何可没而不言苟
 续衽钩边但依前说训之是一篇中竟无一字及衣
 裳之相续也人何由而知之乎兼衽乃衣襟之称如
 曰敛衽曰左衽可见非特裳旁为衽也衽指衣裳之
卷六 第 3a 页 WYG1205-0232c.png
 旁两幅而言旁两幅既上下相续则其中诸幅之上
 下相续不言可知矣又衣下杀而裳上杀则上下皆
 阔而腰独狭其形自弯曲如钩焉续上衣下裳之衽
 而如钩形于两边以此释续衽钩边不亦理明而辞
 顺乎且著书立言必有体统有次第故记此篇者先
 以应规矩绳权衡言此衣法象之详次以见肤被土
 言此衣长短之中又次以续衽钩边言此衣上下连
 续之形又次以要缝半下言此衣要围下齐阔狭之
卷六 第 3b 页 WYG1205-0232d.png
 宜是此数句先言深衣之大体然后方以次及其他
 之节用也所谓要缝正是接上文续衽二字而言盖
 上下连续之缝耳不然所谓缝者何缝乎不应不
 言衣裳之相续而遽及裳旁之线脚记礼者恐不如
 是其舍体而先细碎也
 又按今士友所服深衣多于裳旁左裾之末裁为圆
 形此得非因曲裾之说以是为钩边乎夫曲裾之本
 说自别用一幅垂于十二正幅之外非就裳之正幅
卷六 第 4a 页 WYG1205-0233a.png
 而圆其裾也且下齐如权衡以平为贵今圆其裾不
 平孰甚焉且圆其裾于义何取不圆之于义何缺乎
 古图及朱子家礼图其裾并与他衣同截然方整即
 无圆其旁之形此乃世俗谬误之尤者不可不革也
 杨氏注云衽谓裳幅所交制也凡衽者或杀而上或
 杀而下是以小要取名焉衽属衣则垂而放之属裳
 则缝之以合前后上下相交
 篇韵衽字注衽裳际也韵略衽衣襟也际谓边也畔
卷六 第 4b 页 WYG1205-0233b.png
 也裳际曰衽裳旁幅之训尽矣当矣
要缝半下
 缝即衣裳相接续之缝也要缝谓衣裳相续之缝正
 当腰也半下谓要缝之阔半于下齐之阔也深衣之
 袪(袪谓/袖口)尺二寸围之为二尺四寸三之为七尺二寸
 玉藻曰深衣三袪盖谓腰阔七尺二寸三倍于袪围
 之二尺四寸也要七尺二寸下齐倍之则为一丈四
 尺四寸是要缝半于下齐下齐倍于要缝也如是则
卷六 第 5a 页 WYG1205-0233c.png
 腰狭而贴体下宽而行便且雅观而仪肃矣
袼之高下可以运肘
 袼当腋之缝也(今俗呼/为挂肩)袼之阔狭以可以运肘为度
 玉藻曰袂可以回肘是也
袂之长短反屈之及肘
 袂之长短以能反而屈之及于肘为度家礼为袂用
 布一幅附注谓不当拘以一幅是矣布幅有阔狭一
 幅屈之不及肘则增之可也
卷六 第 5b 页 WYG1205-0233d.png
带下无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此言系大带高下之中也髀股骨也安大带处下不
 可厌髀骨上不可掩胁骨只当胁下髀上无骨处脐
 中是也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
 此言下裳之法象也前后通十二幅以应一岁十有
 二月之象则天数也曾文清公深衣诗曰皇天分四
 时寸晷不少留敛取著边幅危坐岁一周得此义矣
卷六 第 6a 页 WYG1205-0234a.png
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
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
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昜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
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
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
 此一节详言深衣之法象以终篇首应规矩绳权衡
 之意也袂圆谓胡下此以应规之圆家礼谓袂本之
 广如衣之长而渐圆之以至袂口则是袂本不杀独
卷六 第 6b 页 WYG1205-0234b.png
 袂口杀也吕氏谓袂有侈者朝服是也有端者玄端
 素端是也有圆者内杀于袷外杀于袪中则胡下深
 衣是也是袂本内杀袂口外杀也深考之吕说为优
 兼袂本内亦杀之则半规之圆形方成而袷与要缝
 之间其形之弯曲如钩尤为自然而亲切且便于著
 而雅于观也袷领也领交于胸其势自方此以应矩
 之方负绳及踝谓衣背与裳中幅之缝一直相当如
 负一绳以至脚踝也此以应绳之直下齐裳下缉也
卷六 第 7a 页 WYG1205-0234c.png
 齐一无长短之参差此以应权衡之平行举手注谓
 揖让欲行者举手以为容仪如规之圆也盖必举手
 始见其圆若垂手则不见其圆矣绳直在背故曰负
 矩方在胸故曰抱如曰负阴抱阳盖取坤六二直方
 之义以互相发明也五法规矩绳权衡也要之不过
 方圆平直四者耳曰圣人服之曰先王贵之盖以衣
 之中众义备焉正所谓先王之法服也学者舍是将
 何服哉诚能服其服思其义践其实则善矣故上衣
卷六 第 7b 页 WYG1205-0234d.png
 下裳有乾坤定贵贱位之义焉思其义而上安于上
 下安于下可也裳十二幅又有四时十二月之义焉
 思其义而其仁如春其礼如夏其义如秋其智如冬
 其发舒如开物之寅其敛藏如闭物之戍之类可也
 应规矩绳权衡有方圆平直之义焉思其义而智则
 圆行则方直其内平其心可也布色白有质之义缘
 或缋或青有文之义焉思其义而文质彬彬可也衣
 之长短酌长短之中袷与带之高下酌高下之中缘
卷六 第 8a 页 WYG1205-0235a.png
 之大小文素酌大小文素之中思其义而随时取中
 以适时措之宜可也是衣也无一节而无法亦无一
 节而无义又在乎服之者能触类而长耳
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
 此言深衣之用文武皆可也可以摈相即可以为文
 之一端也可以治军旅即所谓可以为武也吕氏曰
 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吉凶不嫌同制男女不嫌
 同服诸侯朝朝服夕深衣大夫士朝玄端夕深衣庶
卷六 第 8b 页 WYG1205-0235b.png
 人衣吉服深衣而已此上下之同也有虞氏深衣而
 养老将军文子除丧而受越人来吊练冠深衣亲迎
 女在涂婿之父母死深衣缟总以趍丧此吉凶男女
 之同也此又可见深衣之用其广如此有非止乎记
 者之四言也
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麻冕用三十升布为之则细密难成深衣用十五升
 布则非极细矣其制完且其费轻故曰完且弗费也
卷六 第 9a 页 WYG1205-0235c.png
 善衣朝祭之服也自士以上有位于朝有职于祭自
 有朝祭之服除朝祭外皆可以服深衣则深衣为朝
 祭服之次者也庶人无位则深衣其盛服矣无次矣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
纯以素
 尊者存以多饰为孝故髧彼两髦尽孺子之饰以致
 孺子之慕焉况大父母父母俱存即世所谓重庆者
 安可以不尽饰乎故纯以缋缋画文锦之类也具父
卷六 第 9b 页 WYG1205-0235d.png
 母则纯以青有所杀也变而通之大父母存而父母
 没者亦惟当纯以青而已孤子当室衣冠不纯采故
 孤子则纯以素可也注云三十以下无父称孤三十
 以上有为人父之道不为孤矣意此注为三十以上
 而已终丧者言非为三十以上正居丧者言也家礼
 唯曰黑缘略无分别意者酌青素之中而通用之然
 全不合记礼者之言有所未安今世俗具庆则纯青
 永感则纯黑盖即记与家礼之说而参酌用之然纯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05-0236a.png
 黑终不合于经文也
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纯袂饰袖口也缘饰裳下齐也纯边饰衣裳侧边旁
 幅也三者之纯各广寸半唯袷广二寸其文见于玉
 藻与此互相备也袷独广于三处者衣必振领如网
 必提纲领缘非大无以别于他缘纲大目小之义也
 此所谓寸皆用尺之寸(此边训为衣裳侧边旁/幅则钩边之边意益明)
 愚于丙戌秋述深衣说盖即郑注及诸家说而参取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05-0236b.png
 之丁亥春始得见玉山曹念斋易之深衣图解因以
 其图参之礼记注之图然后方知先儒幅数前后多
 寡之未当与世俗圆裾之误之所由起也盖上衣一
 幅缀下裳三幅以一统三有四时统十二月之象虽
 于讲说可观而终于服著不便直领衫所以可只用
 四幅者以其裾直而狭故也如褙子道服其裾搀阔
 则必不可只用四幅须于面前各搀一幅矣今深衣
 下裳之阔如许而衣之前面其可只用直领衫之幅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05-0236c.png
 数乎况礼记古注前面之深衣图上衣之制已搀一
 幅是通衣前后用六幅也又证之三礼图古朝祭之
 服未有衣前不搀一幅者况经文唯曰裳十有二幅
 耳未尝有衣四幅之明文也其所以不言衣之幅数
 者盖以此衣唯裳之幅数与其他朝祭服裳用正幅
 如帷者不同故不容不特言之若上衣则与他朝祭
 服同可不必言也今上衣之制欲遵用记注古图之
 幅数前后通六幅此一说也裳十二幅先儒惟喜以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05-0236d.png
 一幅衣统三幅裳之说故以六幅在后六幅在前后
 之六幅平铺相连而前之六幅两裾相掩是前以三
 幅当后六幅阔狭不均莫此为甚其势不容不反捲
 向前而腰半齐倍之形不复可见矣记注图及曹氏
 图皆以四幅在后四幅在前(前四幅只右边一裾可/见左裾一边为右所掩)
 (不可/见)是前以八幅相掩而当后之四幅即十二幅而
 三分之每衣一幅连裳二幅前后阔狭均匀整齐而
 腰半齐倍之形显然自见其与众人所制大不侔矣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05-0237a.png
 今下裳之制欲遵用二图之前八幅后四幅此又一
 说也若曲裾之误盖出于礼记图下之注其说谓裳
 下圆其形如钩恐其下垂而不齐也此过虑之论也
 今缝人裁衣凡裾之用正幅者皆于下末微裁起其
 角恐四裾垂下故也若深衣之裳不用正幅交解裁
 之狭头皆在上阔头皆在下数幅相连其角自起决
 无四裾垂下不平之弊亦何必轻动刀剪裁令微起
 乎且记图之注虽云尔而其图之裾初不如今世俗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05-0237b.png
 之圆其裾角也他如家礼如曹氏之图莫不并如他
 衣之裾并未有圆裾角之形且其为说不过惧其裾
 下垂不齐耳今试不圆之如钩果下垂而不齐乎今
 裁圆之反上弯而不齐耳世俗之圆其裾角于形何
 取于义何当于图何本乎注礼记图者误认钩边不
 善立言以致误后学于无穷深可惜也大带之制曹
 氏考之为详玉藻曰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
 注云大夫裨其纽及末士裨其末而已裨即今带旁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05-0237c.png
 之小缘也纽大带两耳也末大带两耳下之直垂到
 地者也大夫缘大带之两耳及末士则不得缘两耳
 但缘其末而已士接大夫之下乃有位之士如上士
 中士下士云者非儒生之士也下文云居士锦带弟
 子缟带则今之居学校为儒生者惟当遵用缟带之
 制纯白而不缘方为当耳今世或有缘两耳者是僭
 大夫之制也又或有通背后尽缘之者是僭诸侯充
 辟之制也盲然妄作亦独何哉至若裁衣之法当以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05-0237d.png
 各人之身为准古尺今尺指尺皆有所不可泥亦有
 所不必泥者先围其腰之阔自左衽至右衽尺寸若
 干然后以之定袪袂之阔狭用三分腰围之一以为
 袪以合于深衣三袪之制又以之定下齐之阔狭倍
 腰围之阔以为齐以合于要缝半下之制此阔狭之
 准也自腰以上量之以至于袷以酌衣之短长自腰
 以下量之以至于踝以酌裳之短长此长短之准也
 此其大略也闻愚说者未必不曰衣用四幅裳以三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05-0238a.png
 幅上缀衣之一幅未尝不可服也殊不知今之服是
 者懵不知其制度往往只据缝人所制不复过而问
 焉缝人往往以意那融何尝合法所以差可著耳若
 十二幅匀分无分毫阔狭之殊乃欲以后幅平铺之
 六当前面相掩之六其不可著如愚前言之弊必矣
 然亦多习而不察耳上衣之前二幅则太狭下裳之
 后六幅则太阔后不贴服而前太迫窄此弊之必至
 者孰若愚今所考之阔狭得宜均匀齐整不背于经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05-0238b.png
 不戾于古乎又未必不曰衣四其幅裳圆其角之类
 众多然也今不然则不入俗矣殊不知深衣古圣人
 之法服也今服是服将求合于今乎将求合于古乎
 天下事当论是否不当论同异苟其是也虽异何病
 有真见者将必同之其无真见者之安于谬误奚与
 吾事哉又未必不曰学文公之学而深衣不用文公
 之说柰何殊不知文公家礼成于初年未几为一辈
 行窃之终身不及见以故终身不及改是以未尝为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05-0238c.png
 学者道之至文公葬日始有录之以来会葬授文公
 季子敬之者然后此书复出此说见于黄君㽦陈君
 淳之语录今载之杨氏附注家礼中非不明也文公
 诸书终身修改后来定本其中有与初年所著全无
 一语同者使家礼不失公及改之岂终于此而已乎
 今必执家礼以为据则曲裾之添布一幅黑缘之略
 无分别上衣之长仅与袂本齐非不明载于家礼也
 今何为不遵用之乎愚盖以求为真是之归者学文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05-0238d.png
 公而不敢泥未定之书以学文公也且前说之云云
 皆有所因述无一字出于臆说者极知不韪无所逃
 罪先觉君子幸察而教之至元戊子三月栎又书
 
 
 
 
 定宇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