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宇集-元-陈栎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205-01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定宇集卷四       元 陈栎 撰
  考 辨 论
   中星考
尧典中星与月令中星候之必于正南午位则同而其
象与星宿不同所以不同之由有四焉曰古略而后渐
详一也尧典以中气月令以月本而不专以中气二也
岁差三也昏刻之难定四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
卷四 第 1b 页 WYG1205-0199b.png
度之一其形之员如弹丸其覆地之形如覆盂其旋绕
也如转毂天半覆地上半包地下二十八宿亦半隐半
见随天而旋焉天左旋一日绕地一周而过一度日亦
左旋一日绕地一周而比天为不及一度积一期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日与天会故占天者于节气
初昏之时候某星中于正午之位以审作历之差否古
今一律特详略不同尔不必拘于南面听治视时授事
之说今术家欲辨方位必先定子午针以为准亦其遗
卷四 第 2a 页 WYG1205-0200a.png
法中星无刻无之特白日不见他时无准惟于节气初
昏之时候之正午为便尔是故中星二字始见于孔传
历象日月星辰之下前是未见也尧典候中星之法历
一月而中星移次历三月而中星移方地之四方一定
不易而天之四象十二次二十八宿运转不停惟春分
星鸟南星昴西星虚北星火东天位与地位合春而夏
则鸟转而西火转而南虚转而东昴转而北矣所谓中
星移方者如此仿此而推他皆可见尧典中星惟虚昴
卷四 第 2b 页 WYG1205-0200b.png
以二十八宿言星鸟取四象星火取十二次互相备也
子午卯酉四正之位四星匀停降而求之月令又降而
求之汉晋志三统元嘉等历分至中星不皆相对闻之
先觉曰尧即位于甲辰其二十一年为甲子甲子冬至
日在虚一度而昏昴中盛矣哉此天地间贞元会合之
运旷数千载而一遇者也月令视尧典则渐详矣其果
精密与否未可知也尧惟举四仲初昏之中星月令则
十二月备举之尧典中星举四象十二次月令专举二
卷四 第 3a 页 WYG1205-0200c.png
十八宿且患井斗度阔而别举弧建以审细求之尧典
惟求之初昏月令则并求之旦而必考日行所在以见
中星去日远近之度焉朱子尝曰天无体只二十八宿
便是天体以是知中星之转移即天体之转移也定一
岁之运实本于日之行度春秋分百度冬夏至一百一
十八度率一气差三度分至之相距必六度故增减每
十八度此法之由来必已久矣尧典虽略然宾出日饯
纳日夏至致日行之惟谨且星鸟星火星昴星虚必冠
卷四 第 3b 页 WYG1205-0200d.png
之以日中日永日短焉非求日之所在以定中星乎月
令四仲月中星春昏弧中夏昏亢中秋昏牵牛中冬昏
东壁中郑氏曰吕令与尧典异举月本也汉志亦引月
令章句谓中星当中而不中或不当中而中进在节初
自然契合且又有一證三统历后晋志冬至中星皆在
奎度宋元嘉历方退至壁八度尔岂有吕令时仲冬已
昏壁中而汉晋乃反在奎之理月令仲冬惟举月本也
此所以昏东壁中也然唐孔氏曰月令十二月日之所
卷四 第 4a 页 WYG1205-0201a.png
在或举月初或举月末皆据大略不细与历齐同其昏
明中星亦皆如此昏明中星在一月之内有中者皆得
载之二十八宿其星体有广狭相去有远近或月节月
中之日昏明之时前星已过于午后星未至正南又星
有明暗见有早晚明者昏早见而旦晚没暗者昏晚见
而旦早没所以昏明星不可正依历法但举大略尔长
乐陈氏亦曰月令中星或举朔气或举中气互见也以
此二家说言之则月令中星亦未可断以为尽举月本
卷四 第 4b 页 WYG1205-0201b.png
也兼之岁差之说尤所当知而经解家之所鲜知汉唐
二孔皆不及此至三山林氏朱子蔡氏始引差法以论
经盖天度于零分而有馀岁日于零分而不足天度常
平运而舒日道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渐差而东
此岁差之由古历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迁改以合其
变至东晋虞喜宋祖冲之隋张胄玄始用差法率五十
年退一度何承天倍之为百年皇极历酌二家中数为
七十五年虽近之未精密也唐李淳风不主差法一行
卷四 第 5a 页 WYG1205-0201c.png
力辨其非谓自周迄春秋季日已差八度汉四百馀年
日亦差五度矣今又恭之大衍历及近世景佑新书又
谓八十三年日差一度近年叙会天历者又谓今不及
六十年辄差一度虽岁差年数难以一说定之而岁之
必差可知矣况古今昏刻又自不同日长至六十刻短
至四十刻古也后乃谓日未出二刻半而明日既入二
刻半而昏一刻之间中星常过三度半强而昏明之刻
乃争五度使分至之日或天气有阴晴明晦之殊则星
卷四 第 5b 页 WYG1205-0201d.png
之出没必有迟速难准之异乃欲拘拘以辨千古中星
同异难矣哉且是说也一行常虑之矣其说曰何承天
以月蚀衡日所在又验以中星漏刻不定汉世课昏
明中星为法已浅今候夜半星以求日衡虽近于密而
水有清浊壶有增减或积尘所壅则漏有迟暮臣等频
夜候中星而前后相差或至三度愚读唐书至此未尝
不喟然叹曰嗟乎以昏难求而求之夜半夜半有刻漏
可凭若可定矣而又病于水也壶也积尘也以至于三
卷四 第 6a 页 WYG1205-0202a.png
度之差夫三度之差几一刻之差也历家用心至此
亦良苦矣历家有历书有浑仪且世掌天官从事专
且久而候中星之难尚如此今吾侪仅据诸经史而
以方寸之天想象圆穹之天乃欲定千古中星之同
异信难矣哉革卦之大象传曰君子以治历明时历
之必不容不革尚矣唐二百九十年历凡八改近世
率二三十年历必一改惟不免于差也是以不免改
革以与天合使古历可胶固守之则何取于治历何
卷四 第 6b 页 WYG1205-0202b.png
足以明时哉由是言之则吕令上距尧时几二千年
仲冬日自虚宿而退至斗中星自昴宿而退至壁无
怪也其不能不异者不特难辨亦不必辨也抑又有
感焉尧甲子岁冬至日在虚一度昏昴中历三代秦
汉唐迄今日愈益退今大德乙巳距尧甲子三千六
百四十有二年而冬至日在箕昏营室中日在虚
退至箕凡涉五宿中星自昴退至室亦涉六宿以岁
差中数七十五年差一度约之则二万馀年后冬至
卷四 第 7a 页 WYG1205-0202c.png
中星始又退至昴宿而与尧时合矣而谁其见之论
至此岂不曰俛仰终宇宙哉岂可不遐思而永慨也

   河图洛书辨
夫图书何物也易范之原也图数十故易有天一至地
十之文书数九故范有初一至次九之畴此说自汉以
来未之有改也独刘牧自出意见无所祖述妄从而易
置之先儒辨之非不明也今人尽排诸儒之说而力仍
卷四 第 7b 页 WYG1205-0202d.png
刘牧之误何欤详今人立说之由必因见河图之火数
南水数北木数东金数西适与后天之离南坎北震东
兑西者合遂从而苦索之又见图书圣人则之之文以
为图书皆为易之原此圣人字乃指羲文谓夫子不应
说易而及范不应舍文王而及禹也遂揭大传之说为
之主而以先天后天之相配者證成之其论亦巧矣然
不可以洛书先河图也遂不得不易置之虽有诸儒之
说亦尽排之而不顾而吾就其说推之有大不可者一
卷四 第 8a 页 WYG1205-0203a.png
有不可通者六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
发夫子之十翼因卦以发易之馀蕴凡可以推广證验
者皆及之非拘拘于卦画而已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云者亦泛言圣人之作易范其原皆出于天而非出
于人盖因易而推说及范非专指易也详观此处上文
如定吉凶成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岂易中亦有龟之法
乎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亦泛言蓍龟图书之类耳又如
以卜筮者尚其占与易道四之一岂易中亦有卜之法
卷四 第 8b 页 WYG1205-0203b.png
乎易有蓍筮而无龟卜则河图而未及洛书今夫子因
蓍筮而泛及龟卜因河图之易而泛及洛书之范庸何
伤乎又况先儒明言书亦可以为易图亦可以为范伏
羲但据河图以作易不必预见洛书而已逆与之合大
禹但据洛书以作范不必追考河图而已暗与之符是
河图固易之原而洛书亦未始不可与易合也今人但
以河图洛书与先天后天之易有可相分配也何不可
之有亦何必易置图书而后为惬乎大传曰天数五地
卷四 第 9a 页 WYG1205-0203c.png
数五至而行鬼神也晦翁以为此一节夫子发明河图
之数也今人亦易置之是以此为发明洛书数矣如此
则是羲本河图以画卦夫子反无一言发明之而独累
数十言发明洛书之数毋乃论易而昧其原乎孔安国
谓龙马负图出于河羲本之以画卦神龟负书出于洛
禹本之以叙畴此说与大传之说未见其相悖前汉去
古未远其说必有所受晦翁岂轻祖述之未易此言也
刘歆经纬表里之说甚精且妙班固不过述之岂饰为
卷四 第 9b 页 WYG1205-0203d.png
经纬之说乎十为图九为书自关子明邵尧夫朱晦翁
蔡西山诸儒言之详辨之精确乎不可易也刘牧之说
托言于希夷亦犹麻衣道者自附于希夷之类耳岂足
信乎不特此也晦翁庆元丁巳春书阁皂山河图洛书
后云因读大戴礼又得一證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
三一八之语郑氏注云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以此九
数为洛书文矣是又九为洛书之一大證验也今人其
亦闻之乎凡今人之为说易置图书乃其受病之根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05-0204a.png
大不可者一也伏羲之则河图以作易盖虚其中之五
与十而不用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
以一二三四为五六七八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
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若夫
先天八卦圆图之方位不过以八卦横图中分而图之
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其自然之序言之
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即此
横图中分而圆之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自南而东巽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05-0204b.png
五坎六艮七坤八自西而北是也此乃三爻之圆图若
又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之圆图则可以知六阳六阴
之消长天根月窟之往来启蒙所列诸图莫妙于此其
所以画先天八卦之圆图亦以见六十四卦之圆图之
所从出且亦以对后天八卦之圆图耳非必伏羲之有
意于则河图以为此图也使伏羲之画卦作易不过如
今人之说规规然则九数之洛书勾加生受以为图不
亦浅乎此其不通者一也自康节以来皆谓十数为圆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05-0204c.png
者为河图九数为方者为洛书今人易置之乃以十数
者为方九数者为圆殊不知河图有四方而无四隅其
体所以圆洛书有四方而且有四隅其体所以方但河
图虚中而不用其数偶体虽圆而用则方洛书用中以
为主其数奇体虽方而用则圆今人专以十数者为方
九数者为圆岂不见古诗之云乎安得双车轮一夜生
四角无角则圆而行有角则方而止此特文义之小小
者耳从来画图书者于洛书则列四奇于四方列四偶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05-0204d.png
于四隅而方之体自见今乃规而圆之于河图则列一
六二七三八四九相得之数于四方而缺其四隅而圆
之体自形今乃以阴阳变化等字补而方之是不顾理
数之是非而惟傅会于笔墨之牵补耳此其不通者二
也自诸儒以来皆谓河图为体洛书为用今人虽易置
之而体用之说不易然谓图数四十五体数乏书数五
十五用数赢窃谓体数无乏之理用数无赢之理体者
全体之谓不全岂可以言体是体数不可乏也特用数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05-0205a.png
或可乏耳体以立其常用以达其变体数赢者其常也
用数乏者其变也大衍之数五十非体数赢乎其用四
十有九非用数乏乎譬之人有四体不可缺一是体不
可不全也及其用是四体也手既持足或可以不必履
足既履手或可以不必持是用可以不必拘于全也今
人既易置图书故不得不以体数乏饰四十五之少用
数赢饰五十五之多耳此其不通者三也自诸儒以来
皆以河图为相生之五行洛书为相克之五行今人相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05-0205b.png
生相克之说不殊但易置图书遂谓伏羲则其相克者
以为先天之易文王则其相生者以为后天之易窃谓
先天未入用后天始入用耳先天立其体后天达其用
先天著其常后天通其变有体而后有用有常而后有
变有相生之五行而后有相克之五行无缘伏羲反取
相克者以为先天之易文王反取相生者以为后天之
易何先后体用常变之颠错乎羲本河图之相生以作
易故易明言生生之谓易天一至地十易明列之未尝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05-0205c.png
及相克之五行也禹本洛书之相克者以作范而六府
明言水火金木土五行相克之序惟禹言之外此未之
见也此又一大證验也今人惟易置图书故其误也如
此此其不通者四也五位相得启蒙释之甚明不过以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五位相得未及乎画卦也
今人取以分配乃谓震巽相得而东兑乾相得而西而
于坎则谓自得而北也于离则谓自得而南也于坤艮
则又横贯于中何经皆言相得而今人乃杜撰自得之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05-0205d.png
说此其不通者五也九数之洛书戴九右七六八其足
也今人取以配先天之卦位九居上与戴九合七居右
与右七合而六居下是移右足之六而居履一之地八
居左是进左足之八而居左三之位毋乃进退改移之
不均乎此其不通者六也凡今人所辛苦而仅得之者
虽不无奇巧之可喜而多有牵合之可非不若不必易
置图书不必独出洪范但谓后天之卦位适与河图之
数合先天之卦位以四象言亦与洛书之数依稀有合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05-0206a.png
者以见图书与易经纬表里会合之妙如此乃先儒所
未提掇者则其有功于图书与易亦不小矣何必犯此
大不韪辟倒集诸儒大成之晦翁乎羲则图作易禹则
书作范此图书正说也图亦可为范书亦可为易与夫
今人分配等说此图书衍说也今人因衍说之一二可
通者而遂废正说之无往不通者其失之远矣易有地
十何说而谓羲之易非出于十数之图乎畴无次十何
说而谓禹之范非出于九数之书乎古今道理之秘自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05-0206b.png
晦翁出何微不显何幽不阐矣刘牧生乎晦翁之前而
为此论无责也今人生乎晦翁之后而为此论欲免其
责难矣哉今人之说惟其有前之一不可是以有后之
六不通使贾长沙闻之宁不又曰可为痛哭者一可为
长太息者六哉
   置闰辨
讲闰之法大约以一岁之气盈朔虚言之至于一月之
气盈朔虚一日之气盈朔虚或者略言焉殊不知积分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05-0206c.png
以为日积日以为月此一月一日之气盈朔虚皆不可
得而略也月得三十日岁得三百六十日以岁数均之
气节分至所由生以月分之朔望弦晦所由生也日一
岁而与天会月一月而与日会则是月一岁之间十二
会也以月之会约岁之数故岁有十二月节一节之数
以三十日约之而有馀此气之盈也一会之数以三十
日约之而不足此朔之虚也日与天会而过三百六十
月与日会而不及三百六十合之而一岁之闰生焉是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05-0206d.png
故积月成岁积日成月在历为日在天为度而日者积
馀而成之度者积分而成之此古闰法之大略也请详
言之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每一
度九百四十分度之一者二百三十五分也周天之度
以分计之得三十四万三千三百三十五分以此数析
为二十四为一岁之间二十四气每一气得一万四千
三百五分六釐以日之九百四十分计之得十五日馀
二百五分六釐二毫又以馀分分入十五日之中每一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05-0207a.png
日得零数十三分七釐八丝三忽是为一日之气盈也
积六十有八日得九百三十二分一釐六毫此两月之
间近乎盈了一日所欠者七分八釐三毫是为每月之
气盈一岁之间所盈五日零馀分二百三十五月每日
行十三度九分度之七其十三度九分度之七计三百
四十六分三釐一毫五丝七忽积月之行以分言之该
一日行一万二千五百六十六分三釐以二十九日四
百九十九分计之得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分以此均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05-0207b.png
作三十分每九百四十分中间虚了四百四十一分不
能成一日将所虚四百四十一分分入三十日之中每
一日虚一十四分七釐是为一日之朔虚也积六十三
日总虚九百二十六分一釐以九百四十分为一日只
欠十三分九釐而已此两月之间近乎虚了一日是为
每月之朔虚一岁之间所虚五日零五百九十二分合
一岁之气盈朔虚得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三岁一闰之
外多三日一百二分五岁再闰之外欠四日六百二十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05-0207c.png
三分八岁三闰欠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一岁四闰多
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四岁五闰多四日六百二十三
分十七岁六闰多七日七百二十五分十九岁七闰得
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若三年不置闰则春之一月
入于夏而时不定矣子之一月入于丑而岁渐不成矣
故帝尧之有天下也拳拳以闰法为羲和告而曰以闰
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工庶绩咸熙其旨甚深矣夫
   辨素问祝由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05-0207d.png
按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
已注云移移易变改变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
守也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
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新校正本按全元起云祝由南
方神愚谓以祝由为南方神似祝融声转为祝由固为
缺文碍理以祝为说亦于理不通书泰誓篇曰祝降时
丧孔氏注祝断也今以祝训断谓当断绝其受病之由
足矣引书注以释素问颇自为得一医者闻而不然之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05-0208a.png
谓医家自有祝由科如后世庙祝之类以祝为祷祝诅
祝之祝其义若通然祷祝诅祝自是素问之大禁如曰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
巧注云志意邪则好祈祷又曰是祈祷祷祝何所施于
医疗之际孔子曰某之祷久矣古人疾病行祷五祀乃
臣子迫切之至情岂医家事耶借使有祝由科如符水
之类亦是无知者之所为妄引祝说病由之句以文其
奸伪耳注素问者不审启此等之缪妄何足信哉祝断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05-0208b.png
受病之由正与上文移精变气相照应转移自已之精
神变改其所感受阴阳风雨晦明之六气而断绝其受
病之由则其病自已如病由于寒则断其寒而煖之病
由于热则断其热而凉之祝断其由所谓拔其本塞其
源意义岂不显然明白乎
    论灭没
古者以中气所盈之日为没没分皆尽者为灭开元历
以中分所盈为没朔分所虚为灭总终岁没分谓之策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05-0208c.png
馀终岁灭分谓之用差皆归于揲易再扐而后挂也愚
谓月得三十日岁得三百六十日以岁数均之气节分
至所由生以月分之朔望弦晦所由生日一岁而与天
会月一月而与日会则是月一岁而十二会也以月之
会约岁之数故岁有十二节一节之数以三十日约之
而有馀为气盈一会之数以三十日约之而不足为朔
虚其盈积而成没其虚尽而成灭而一月之闰生焉一
岁之没率积五日而有馀一岁之灭亦率积五日而有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05-0208d.png
馀以三百六十约之则没者日与天会而过三百六十
之数也灭者月与日会而不及三百六十之数也合之
而一岁之闰生焉是故积月成岁积日成月在历为日
在天为度而日者积馀成之度者积分成之治历者莫
先于调日法也日法既调然后日月会合可得而审气
朔盈虚可得而定大抵六十三日逢灭六十九日逢没
东坡韩公碑诗云灭没倒影不可望不过只作连绵字
用耳谓韩子文章道德之尊灭没于日月倒影之上不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05-0209a.png
可得而仰望耳与历所谓灭没不相关也
   论诗歌声音律
乐之生成纯乎天难以出于帝世者望后世也夫乐由
天作者也所谓天者何也乐之生原于人心之天而乐
之成恊于造化之天也本于性情则谓之诗诗实出于
人心之天歌也声也皆其发舒而不容己者而稽之度
数则谓之律律为生气之元造化生生不穷之天寓焉
由斯而播于音则乐之生也斯成矣诗出于心声萌动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05-0209b.png
之天而律根乎阳气萌动之天皆自然而然而非人为
之使然故曰天也此有虞以乐教命后夔所为纯乎天
而独尽善也后世亦知乐原于诗而当恊于律矣奈之
何所谓诗者已不古而所以求之律者尤非古其想望
虞帝之乐以为何如也班固志汉礼乐而援虞廷命夔
之辞固为知所宗者然帝世纯乎天之乐则岂汉之敢
望哉愚观诗为乐之所由生而歌与声形焉律为乐之
所自成而音谐焉当时之诗如上而喜起明良之歌下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05-0209c.png
而九功之歌康衢之谣皆是也而其详不可得闻已当
时之律则律度量衡之同六律五声八音之闻如是而
止其详亦不可得闻已然乐生于诗之天而成于律之
天则命夔之辞精密该备万世之下言乐者其谁能外
之帝世之人心志一于正理之天诗之吟咏性情皆天
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而既形矣言之不足不容不
永歌之歌而永也必有长短之节其声亦有高下清浊
之殊而宫商角徵羽之声依歌之永而形焉故歌声之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05-0209d.png
长而浊者为宫以渐清且短则为商也角也徵也羽也
斯时也歌者诗之歌声者歌之声此乐所由生而本之
性情之天者未可以乐言也必由人声而播于乐声散
于金石至草木之音斯可以乐言矣然叶人声而使之
和岂人力所能与于斯曰是有稽之度数之律焉乃声
气之元而纯乎造化之天者也律之起自伏羲黄帝以
来尚矣以阴阳分则阳律阴吕以阳统阴言则均之为
律律虽十二也然黄钟一律实为律本吹以考声列以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05-0210a.png
候气吹之而气和候之而气应以定黄钟之长三分损
一隔八取之律娶妻吕生子生生不穷而十二律俱定
焉是黄钟者阳生之始阳气之动为声气之元而下生
上生乎十二律者也虽有十二律之不同实一黄钟而
己未和以律则为依永之声既和以律则为成文不乱
之声如黄钟为宫则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
吕为羽大不过宫小不过羽长短清浊无毫发差由是
以此五声被之八音音无不谐而乐无不成矣声之未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05-0210b.png
和以律则原于人心声诗之天声之既和以律则恊于
造化声气之天此舜乐之生成所为纯乎天也此韶所
以尽善而鲁论一书夫子所以于韶三致意也重华往
矣乐备于周六诗之教六律六同之奏见于周官其得
命夔遗意则不与重华俱往也诗亡春秋作而乐始坏
赖孔子兴诗成乐之教使雅颂得所而后乐复正正之
未几而挚齐干楚鲁乐又非矣汉兴谓无意于乐不可
高祖大风之歌孝武秋风之辞悲壮慷慨视古诗已有
卷四 第 23a 页 WYG1205-0210c.png
愧况房中之楚声乐府之淫靡抑又可知诗既如此律
尤非矣张苍虽云定律实补缀未详也孝武置恊律郎
官以李延年为都尉颇著新声然未达音律之原律岂
如是其易恊哉元帝以知律自命刘歆亦号研精孟坚
汉志皆歆手出也而律终莫之定诗非古之诗降而苏
武李陵又降而建安七子而诗之歌与声不可和于律
律非古之律晋氏以下求之金石之尺梁隋以来参之
累黍之数尺之互有短长也黍之地力不齐而大小难
卷四 第 23b 页 WYG1205-0210d.png
准也而钟律不定终不可谐于音遂使生成纯乎天之
乐与重华一去而不可复得焉徒以重君子怀古之叹
而已愚故曰难以出于帝世者望之后世也抑又疑之
刘昭之补后汉志也谓伏羲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
法审然则易律一也易之阴阳如环无端而律之相生
穷于仲吕何也意者易以道阴阳故终则有始律以阳
统阴于阴则不书故终不复始欤易尽天下之变善与
恶无不备也律致中和之用止于至善而已易无不备
卷四 第 24a 页 WYG1205-0211a.png
则十二律六十调无过黄钟一声而已故仲吕有十二
律之穷反生惟得八寸七分为奇所以为变律之首而
不成黄钟之正声若黄钟正声则常为君而不复为众
律役焉是理也在声为中声在气为中气在人为未发
之中与发而中节之和焉吁诗本于性情而为中和之
声律稽之度数而为中和之音则乐其天矣谁谓帝世
之乐果不可复也哉
   论地罗四卦
卷四 第 24b 页 WYG1205-0211b.png
地罗二十四向十二支即日月所会之十二辰嫌其定
向未亲切也倍之为二十四十干戊己属中央土不可
列于方隅只得但取八千而以艮巽坤乾补其四隅合
于后天八卦之齐乎巽居巽于东南致役乎坤居坤于
西南战乎乾居乾于西北成言乎艮居艮于东北可谓
巧而当矣因是卯即震午即离兑即酉坎即子何必没
子午卯酉四支之古而以震离兑坎易之乎至于纳甲
之法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
卷四 第 25a 页 WYG1205-0211c.png
丁皆有定位而坎纳戊离纳已无定位盖六卦之阴阳
即坎离中爻之周流升降朱子之注参同契曾言之矣
今有谓坎纳癸申辰震纳庚亥未离纳壬寅戌兑纳丁
己丑恐未必然也若夫五行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
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
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火木阳也金水阴也水阴根阳
天一生之故也火阳根阴地二生之故也今有谓天一
生水水为阳故后天壬癸之水属焉壬癸之水可自为
卷四 第 25b 页 WYG1205-0211d.png
阳否乎地二生火火为阴故后天丙丁之火属焉丙丁
之火可自为阴否乎后天以阴可易乃以巽为阴坎为
阳艮为阴坤为阳巽阴坎阳当然也谓艮为阴坤为阳
乾阳物也坤可为阳乾亦阴物也耶
 
 
 
 定宇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