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197-053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三十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问孟子道性善而言必称尧舜者何也曰性善者以
理言之称尧舜者质其事以实之所以互相发也其
言盖曰知性善则有以知尧舜之必可为矣知尧舜
之可为则其于性善也信之益笃而守之益固矣曰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197-0539d.png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子贡犹有不得而闻者而孟子
之言性善乃以语夫未尝学问之人得无凌节之甚
耶曰性命之理若究其所以然而论之则诚有不易
言者若其大体之己然则学者固不可以不知也盖
必知此然后知天理人欲有宾主之分趋善从恶有
顺逆之殊董子所谓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然后能
知仁义知仁义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
处善然后乐循理程子所谓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此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197-0540a.png
先立其大者皆谓此也曰世子疑孟子之言而孟子
不之拒何也曰孟子之言非当时之所常闻也故闻
者非徒不之信也而亦莫之疑也是其漠然如飘风
之过耳亦不可复冀其思绎而信从矣世子复来则
岂其思之未得而不舍于心与故孟子之言虽若怪
之实则喜其能思而将有以进乎此也或曰孟子之
言性善非与恶对之善也特赞美之辞耳信乎曰此
亦异乎吾所闻矣夫孟子性善之论至矣而荀扬韩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197-0540b.png
氏或以为恶或以为混或以为有三品最后释氏者
出然后复有无善无恶之论焉儒者虽习闻乎孟子
之说然或未知性之所以为性于是悦于彼说之高
而反羞吾说为不及则牵孟子之说以附焉而造为
是说以文之盖推性于善恶之前而置孟子于异同
之外自以为得性之真而有功于孟氏之门矣而不
知其实陷于释氏之馀直以精神魂魄至粗之质而
论仁义礼智至微之理也且又不究秉彝之实德而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197-0540c.png
指为赞美之空言不察至善之本然而别立无对之
虚位推而言之至以天理人欲为同体特因其发之中
节与否而后有善恶之名焉则亦劳力费辞而无复
彷佛孟子之遗意矣惜乎吾不得从事于其门以质
其说庶乎其有相长之益也曰诸说如何曰张子绝
句之说恐其误矣尹氏以闻善而从为性善之證秉
彝好德之论也然专以是而言则末矣
或问三年之丧何也曰人子之心无穷也圣人以为子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197-0540d.png
生三年而后免于父母之怀也故为之立中制节使
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也齐疏之服饘粥之
食何也曰服美不安而食旨不甘也其为大本大经
何也曰自尽其心者丧礼之大本也三年齐疏饘粥
丧礼之大经也孟子生于战国分争之际不得见先
王之全经矣然其学得孔门之正传而于文武之道
则既识其大者故其考论制度虽若疏阔有如张子
之所病者而于大本大经之际则毫釐之间有不可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197-0541a.png
得而乱者以是为主而酌乎人情世变以文之则礼
虽先王未之有者亦可以义起矣后世议礼者不明
乎此故常以其节文度数之小不备而不敢为卒以
就乎大不备而后已此刘向所以深叹之也然无孟
子之学而强欲为之如叔孙通曹褒之流是又不免
乎私意之凿而已矣
或问所言井地之法以周礼诸说考之亦有未悉合者
何也曰吾于前章固已论之矣大抵孟子之言虽曰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197-0541b.png
推本三代之遗制然常举其大而不必尽于其细也师
其意而不必泥于其文也盖其疏通简易自成一家
乃经纶之活法而岂拘儒曲士牵制文义者之所能
知哉曰三代授田之多少不同何也曰张子尝言之
矣陈氏徐氏亦有说焉然皆若有可疑者盖田制既
定则其沟涂畛域亦必有一定而不可易者今以易
代更制每有增加则其劳民动众废坏已成之业使
民不得服先畴之田亩其烦扰亦已甚矣不知孟子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197-0541c.png
之言其所以若此者果何耶(陈氏曰夏时洪水方平可耕之地少至商而浸
广及周而大备也徐氏曰古者民质用约故田少而用足后世弥文而用广故受田之制亦随时而加焉)
曰贡法大禹之遗制而其不善若此何也曰苏氏林
氏尝言之矣(苏氏曰作法必始于粗终于精古之不为此非不知也势未及也方其未有贡
也以贡为善矣及其既贡而后知其有不善也林氏曰禹贡之法九州之赋有错出于他等者不以为岁
之常数又因游豫则视其丰凶而补助之周制乡遂用贡法亦有司稼之官巡野观稼视年之上下以出
敛法则其弊未至如龙子之言乃当时诸侯用贡法之弊耳)曰先王之学教民其
效如此后世学校固未尝废而独未睹其效何耶曰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197-0541d.png
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故自其咏歌弦诵之间洒
埽应对之际所以渐摩诱掖劝励作成之者无非有
以养其爱亲敬长之心而教之以修已治人之术是
以当是之时百姓亲睦风俗淳厚而圣贤出焉后世
学校虽存而不复此意所以教之者不过趋时干禄
之技而其所以劝勉程督之者又适所以作其躁竞
无耻之心虽有长材美质可与入于圣贤之域者亦
往往反为俗学颓风驱诱破坏而不得有所成就尚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197-0542a.png
何望其能致化民成俗之效如先王之时哉先生君
子盖有忧之故程夫子兄弟皆常建言欲以渐变流
俗之缪而复于先王之意顾皆屈于俗儒之陋说而
不得有所施行也后之君子有能深考其说而申明
之其亦庶几矣乎
或问许行为神农之言而有君民并耕市不二贾之说
何耶曰程子之言尽矣然以易考之二者皆神农之
所为也当时民淳事简容或有如许行之说者及乎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197-0542b.png
世变风移至于唐虞之际则虽神农复生亦当随时
以立政而不容固守其旧矣况许行之妄乃欲以是
而行战国之时乎曰禹之功大矣而孟子以皋陶配
之何也曰皋陶之学纯粹精密而其陈谟种德明刑
弼教为助尤多故舜欲传位于禹而禹独让之则其
德业已盛固圣人之偶矣曰尹氏之说如何曰是其
为说当矣然亦必有所指非徒言也
或问夷之请见者再而孟子不许何也曰孟子虽以辟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197-0542c.png
邪说为己任然不过讲明其说传之当世使闻者有
以发寤于心而自得之耳固不轻接其人交口竞辨
以屈吾道之尊也譬如蛮夷寇贼之害圣人固欲去
之然岂肯被甲执兵而亲与之角哉曰天之生物使
之一本而夷子二本何也曰天之生物有血气者本
于父母无血气者本于根荄皆出于一而无二者也
惟其本出于一故其爱亦主于一焉盖一体而分血
气连属眷恋之情自不能已固非他人之可比也自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197-0542d.png
是之外则因其分之亲疏远近而所以为爱者有差
焉此儒者之道所以亲亲仁民以至于爱物而无不
各得其所也今夷之乃谓爱无差等则是不知此身
之所从出而视其父母无以异于路人也虽其施之
先后稍不悖于正理然于亲而谓之施焉则亦不知
爱之所由立矣是非二本而何哉而说者乃或谓其
施由亲始之言暗合于吾儒之一本者愚以为差之
毫釐缪以千里为是说者亦自不知一本所以为一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197-0543a.png
本矣又有以爱有差等为一本者虽无大失而于文
义有所未尽盖谓其一本故爱有差等则可直以爱
有差等为一本则不可也曰夷子之学于墨矣而必
推其说以求合于儒者何也曰天下之理其本有正
而无邪其始有顺而无逆故天下之势正而顺者常
重而无待于外邪而逆者常轻而不得不资诸人此
理势之必然也且胡不以近世之佛学观之乎夫吾
所以拒彼至矣而彼未尝不求自附于吾儒者也虽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197-0543b.png
其阴阳离合有不可信要不如是则吾知其反侧而
无以自安也其理之悖说之穷于此亦可槩见惜乎
世无孟子无能因其所明以诱之者是以卒于漂荡
而不反也
四书或问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