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197-04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二十一
宋 朱子 撰
论语
季氏第十六
或问首章之说曰诸家之说皆随文释义而未尝考其
事实故其言若有所未当者惟谢氏以为罪二子之
瘠鲁以肥三家者得之但虎兕龟玉之譬未然而苏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197-0482d.png
氏所推两条考之尤密(苏氏曰上富而下贫则不均矣君臣相忌则不和矣民不
信其上则不安矣有无相通谓之均君臣相悦谓之和上下相保谓之安又曰旧说以萧墙之忧为阳虎
之难以吾考之定公五年阳虎始专季氏囚桓子至九年欲杀桓子不克而出奔齐前此者季氏之所为
惟虎之听非二子之罪也定公五年孔子年四十有七冉有少孔子二十有九岁盖年十八而己未能相
季氏也定公十二年子路为季氏宰哀公十一年冉求为季氏宰皆见于春秋则伐颛臾非阳虎出奔之
前其在季康子之世欤哀公七年季康子伐邾以召吴寇故曰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十五年公孙宿以
成叛故曰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公患三桓之侈也而欲以越去之故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
在萧墙之内也)但均无贫安无倾远人不服等说亦为不然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197-0483a.png
耳萧墙之祸亦本泛言非预知哀公以越伐鲁之事
也白然则所谓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者奈何曰是
时季氏据鲁之半而公室无尺地一民之势不均甚
矣不均则臣疑其君而以贫
为忧矣忧贫而求富不已则君疑其臣而至于不和
矣不和则臣益自疑而常惧于众少矣忧寡而求众
愈甚则君益疑之而至于不安矣以臣亢君而不安
至此则虽欲长保其祭祀而无倾危之患其可得哉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197-0483b.png
必也痛自贬损以复于诸侯千乘大夫百乘之制则
均而不患于贫矣君臣辑睦则和而不患于寡矣子
孙长久世守职业则安而不至于倾矣此在当时盖
有难显言者故夫子微辞以告之语虽略而意则详
也曰然则诸说虽不当其事实其得失亦有可论者
乎曰范氏所谓至诚前知与鬼神合其吉凶者过矣
孔子之言乃据其事之已然者言之岂前知之谓哉
其曰疑冉求教季氏者亦非也求相季氏而以其家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197-0483c.png
事来问此其与谋必矣何疑之有其引亿不信者尤
无谓也吕氏之云乃为季氏画策以倾鲁者其考之
亦太不详矣且季氏臣也鲁公君也等富若何而可
等耶若曰初不指是而为言亦未知其若何而为等
也杨氏真以冉有之所以为之辞者为季氏之本谋
而不察乎夫子之所以辨而诘之也侯氏器识窄狭
之云似以为季氏之虑不能及颛臾而但在萧墙之
内其于文义愈疏阔矣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197-0483d.png
或问二章之说曰世数之说吕谢杨尹得之而吕杨又
兼理势而言语尤完备范氏以为天子十世失其天
下诸侯五世失其国大夫三世失其家则于文势有
所不通而又于后章强牵其说以附合之其亦误矣
庶人不议之说唯吕氏得之范氏盖有所避而迂其
说意则善矣而非经之本旨也杨氏之说过高而不
实尹说又蒙上句而为言恐亦不必然也
或问三章之说曰范氏之失其大意前已辨之矣其世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197-0484a.png
数之说亦非也禄去公室则政不及于大夫将何之
耶盖牵于前诸侯五世而失其国之说故并与此而
失之耳曰苏氏如何(苏氏曰或谓田常三晋何以不失曰孔子之言无其德而用其
事者也苟有其德虽汤武以诸侯用天子之事犹可若田常三晋虽不足言然其所以有国者岂徒然哉
非季氏之比也)曰不然也孔子所言常理也犹书之言惠迪
吉从逆凶易之言积善馀庆不善馀殃者也气数舛
戾则当然而不然者多矣孰得而齐之但儒者之所
守则亦知有常理而已矣其成败得失有非所计者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197-0484b.png
是以虽世故反覆百千万变而在我者未尝失其守
也况田常三晋传世亦皆不过五六而胡氏又以后
世篡夺之迹考之则如王莽司马懿高欢杨坚五胡
十国南朝四姓五代八氏皆得之非道或止其身或
及其子孙远不过四五传而极矣唯晋祚为差永而
史谓元帝牛姓犹吕政之绍嬴统也以此论之则所
谓常理者又未尝不验也天定胜人其此之谓欤
或问三友之说曰张子尹氏得之谢说善矣然犹其论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197-0484c.png
子贡问仁之意也曰然则此章之旨其尽于集注之
说而己乎曰是亦释其文之正意云尔若推而言之
则三者之于人皆有薰陶渐渍之益焉皆有严惮敬
畏之益焉皆有兴起慕效之益焉不但如彼之所言
而已也曰损者之友其相反奈何曰便辟则无友善
之诚矣善柔则无固守之节矣便佞则无通贯之实
矣
或问乐节礼乐之说曰诸说皆以为以礼节乐以乐节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197-0484d.png
礼而不使流离相胜其说美矣然以下文二句例推
之则此句未应遽至如是之密也范氏以为动必以
礼乐为节虽与诸说不同然亦未免于太重而文势
又不顺亦不能使人无疑也惟吕氏说为近之而复
有所未尽故窃独以为此但为讲明礼乐之制而裁
节之使其是非不乱而己曰乐道人善之说奈何曰
夫子之言以其有益乎已也诸说皆以益于人言之
失其旨矣惟吕氏为小异然亦非经之本意也曰然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197-0485a.png
则三者之为益何也曰君子之于礼乐也讲明不置
则存之熟是非不谬则守之正存之熟则内有以养
其庄敬和乐之实守之正则外有以善其威仪节奏
之文与夫道人善而悦慕勉强之意新多贤友而直
谅多闻之士集乐是三者而不已焉虽欲不收其放
心以进于善亦不可得矣其为益岂不大哉损者之
乐则范氏得之矣曰然则其相反奈何曰骄乐则不
敬不和矣佚游则弃人之善矣宴乐则惮亲胜已也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197-0485b.png
或问三愆之说曰范氏之说善矣然各有所偏兼而用
之可也不然则或无以节乎内或无以齐乎外而不
免于愆矣吕杨说过之此章所戒以其察理不精而
或蔽于气质之偏以失言语之节耳非有不忠餂人
之意也未见颜色而言亦失言耳未见其所谓失人
者侯氏愆字之义亦非是愆谓过失之过固皆过也
但便以过失之过为过不及之过则不可
或问三戒之说曰程子尽矣范氏亦为得之但所引舜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197-0485c.png
曾子事其意有未尽者舜之血气虽衰然其志节则
未尝衰也故荐禹于天而不以天下私厚其不肖之
子与常人之衰而贪得者异矣若夫曾子之将死至
于不可以变必举扶而后能起则其血气之衰亦甚
矣但其言如此则其志气之不衰可知若但如其所
言而已则是谓舜不如曾子也而可乎吕谢尹说亦
善但老而戒得之说吕不如杨而杨氏至大至刚以下
则务为过高而非此章之意也侯氏所谓制事制心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197-0485d.png
终日兢兢者是乃所以为戒也非成德也无终日之
閒违仁者成德也非戒也乃反置之其亦不精之甚
矣
或问三畏之说曰程子至矣其次尹氏得之然大人圣
言亦天命之所当畏也他说语意皆疏如天命之说
范谢以为天赋厚薄之分者非是吕氏吾命之云似
亦未当盖禀之在我则谓之性而不曰命矣大人之
说范吕以位言谢杨以德言皆失之偏合之而后备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197-0486a.png
耳凡此数者
或问气质之说曰程子言之已详亦具于后篇矣曰其
所以有是四等者何也曰人之生也气质之禀清明
纯粹绝无查滓则于天地之性无所间隔而凡义理
之当然有不待学而了然于胸中者所谓生而知之
圣人也其不及此者则以昏明清浊正偏纯驳之多
少胜负为差其或得于清明纯粹而不能无少查滓
者则虽未免乎小有间隔而其间易达其碍易通故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197-0486b.png
于其所未通者必知学以通之而其学也则亦无不
达矣所谓学而知之大贤也或得于昏浊偏驳之多
而不能无少清明纯粹者则必其窒塞不通然后知
学其学又未必无不通也所谓困而学之众人也至
于昏浊偏驳又甚而无复少有清明纯粹之气则虽
有不通而懵然莫觉以为当然终不知学以求其通
也此则下民而已矣曰诸说如何曰范氏之说亦善此
与中庸本文之意虽非专为劝戒而发然其语意上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197-0486c.png
下之势似亦有此理者谢氏所谓人皆有圣质者亦
非也若以资质而论则此章正论其所禀之不齐而
非谓其皆有圣质若以性之理而言则此章乃论其
不齐之质而非论其一源之性也又谓圣愚之分特
在念不念敏不敏耳夫生而知之者岂其气禀初不
异于众人特以念与敏而得为圣人耶又谓困而学
者勉强以求复其初夫学者固求以复其初也然以
上文考之所知者殆为知此义理而己未遽及乎复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197-0486d.png
其初之事也不止于疏而已也
或问九思曰不是杂然而思当这一件上思这一件(下有
阙文)
或问人当随事而思若无事而思则是妄想曰若閒时
不思量义理则临事而思已无及若只块然守自家
个躯壳直至有事方思閒时却莫思量这却甚易只
守此一句足矣圣人说千千万万在这里何用事事
虽先理会知得了方做得行得何故中庸却不先说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197-0487a.png
笃行之却先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大学
何故不先便说正心诚意却先说致知是如何又曰
九思固各专其一然随其所当思而思焉则亦泛然
而无统矣苟能以敬义为主戒惧慎独而无顷刻之
失然后为能随其所当思而思之矣(此有阙文)亦善(张敬夫曰
见善如不及好义之速也见不善如探汤恶不仁之诚也此笃于自好者能之至于隐居以求其志行义
以达其道则其退也所以安其义之所安而其进也所以推其道于天下耳盖其所达之道即其所求之
志也此大人之事故曰未见其人也)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197-0487b.png
或问陈亢之问曰程子杨氏得之范氏以为兴于诗故
可以言者于文义殊不切而其他说则善谢氏诗礼
之说各得其一偏若曰学诗则心气平而事理明学
礼则德性成而分守定则本末兼举无所遗矣苏氏
之说亦善侯氏之说愚所
闻于师者近之但不如是之放肆而慢者耳盖曰陈
亢实以私已之心期孔子故有此问及其闻伯鱼之
说而又以孔子为远其子则以其私意之未忘而以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197-0487c.png
为圣人故推其子而远之也殊不知圣人曷尝有是
心哉但其教人之法不过如此而自世人之私厚其
子者观之则亦可以有警云尔此意虽与侯说有相
近者然其气象则不同矣
或问卒章之说曰此当如吴氏说诸家皆以正名为言
过矣当时邦君之妻称号未尝不正唯侯氏妾母之
说为近之然又安知此必为孔子之言耶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197-0487d.png
四书或问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