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堂四书管见-宋-钱时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183-069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二
             宋 钱时 撰
 大学
古者八岁而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及礼乐射
御书数之文至十有五始入大学此书所述是已篇首
总提独断断曰在明明德曰在新民曰在止于至善辞
专旨确截然斩然以明外此无他道也自学校废教法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183-0696d.png
不明而学非其学异端邪说横流奔放尽坏人心无所
不至所幸遗经仅传尚可存考而支离传注又从而蚀
之岂不甚可叹哉学者首明所先者何在所格者何物
而不谬其所止焉则大学之道庶乎其得矣
(如/字)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先儒/作新)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者自昭明德之明也本心本明本无所蔽物欲
乘之其明始昏大学之道所以去其蔽而明之也新民
者咸与维新之新也同有此心同有此理染于习俗遂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183-0697a.png
至沦污大学之道所以去其旧而新之也虽然曰明曰
新必有用力之地矣故又曰在止于至善善非外铄也
我固有之也不容于伪不参于思先天地而固存亘古
今而莫变君子存之存此而已先立乎其大者立此而
已谓之至善岂欺我哉行不著习不察是以放而不知
求于此而得所止焉则所谓明德如水不波自然而明
非止之外别有所谓明也所谓新民如物去垢自然而
新非止之外别有所谓新也统而论之则三个在字提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183-0697b.png
一书之纲析而言之则一个止字又三者之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后与后同/虑即思也)
此一节是论止于至善工夫止则至矣然不知后安所
用其力哉是故必贵于知止也知后方有端的处故曰
有定定者不可转移摇夺之谓定后方能静不定而求
静不能也非定而又有静也静是定之至处静后方能
安不静而求安不能也非静而又有安也安是静之熟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183-0697c.png
处曰定曰静曰安一节深一节此正指学者用工切实
之旨岂浮文虚论寻流逐末者所可知哉洪范思曰睿
孔子亦云不思则罔然未至于安断亦不能思也意念
昏扰憧憧往来捷出横生展转只是意念犹之风涛帖
息海静渊澄思则得之于是乎在直至此地始曰能得
得即得其所知者所谓至善也昔焉知之方知此物今
焉得之是得此物非知是一物得又是一物也自知后
多少工夫到得处或者微有所见方是知止之初便谓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183-0697d.png
事了安能究竟亦固有天资粹美种种省力与常人不
同者要之学者且当以斯训为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此一节论至善是本始处自吾心而达之万物皆物也
但有本末耳自从事吾心而及于万事皆事也但有终
始耳曰末曰终尚在所后本始之地安可外求知本始
之在所先则端绪不谬而知止工夫庶乎可进矣故曰
近道或者不知所先务方逐逐乎事物之末用力愈劳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183-0698a.png
去道愈远此绝学之所以不明也可胜叹哉然此特指
初学者用力之地而言本末无二理也始终无二致也
一以贯之非彼非此何本何末何始何终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平声后/仿此)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知在格物(致者至之也格正也明辨之谓也物指/固有之物即志所谓有物混成是也)
此一节推原本始之在所先曰明明德于天下曰治国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183-0698b.png
曰齐家曰修身曰正心曰诚意曰致知从博至约一节
深一节凡六个先字至于格物最先最先此所谓本始
之地也中庸曰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格物者明善之
谓也所以致其知也故曰致知在格物是物也混成无
亏范围无外是谓太极是之谓一至精至粹至明至灵
至大至中而谓之至善者也先知先觉正在乎是非外
物也非寻流逐末模拟揣量事事而求物物而索而后
谓之格也凡蔽于意见似是而非役于聪明认邪作正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183-0698c.png
而不能究其端的者皆未可以言格也方其未知远若
天外既格之矣不离吾心如旅还家如梦自觉呜呼至
矣章首言明明德者统论大学之道在明人之明德也
此言明明德于天下者专论明吾明德于天下而天下
之所以平者也此外次第说并见后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去声后/仿此)国治而
后天下平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183-0698d.png
上节是言欲如此者当知所先反而求之也此节是言
能如此者斯见于用推而达之也自物格至天下平凡
七个后字本末终始之序可厚诬哉物格者此理洞然
究见端的无他蹊径无复疑似故曰知至知至则知止
矣所谓真知非苟知也知之既至意自然诚知不至而
曰意诚无是理也意诚然后心正矣心正然后身修矣
自此而下次第推行皆分内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183-0699a.png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
本此谓知之至也
上两节专言治国平天下于此复论自天子至于庶人皆
当以修身为本也从格物至正心皆修身之事壹者志壹
之壹断断乎是无他道也以是为本乃知所先端绪不明
先后倒置则所谓辞其本而薄其所厚者多矣圣人于章
末断之曰此谓知本又曰此谓知之至其晓人之意深矣
  右第一章总论大学之道诚意以后下文详矣探本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183-0699b.png
  穷源正在格物二字学者于此反致疑焉以愚见观
  之其说甚详其义甚明首论知止而先之以止于至
  善者此也终论知本而继之以知之至者此也首尾
  六节无非反覆讲明此事不然则所谓本者何在所
  谓有定而至于能得者何物哉或曰知至固知止矣
  然知至之下则说意诚心正知止之下则说有定静
  安不亦异乎曰不异且未有意不诚而能定能静能
  安者实履而后知之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183-0699c.png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去/声)恶臭如好(去/声)好色此
之谓自慊(读为慊/若劫切)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閒(音/闲)居为
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读为/黡)然掩其不善而著
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
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步丹/切)故君子必诚其
(毋者禁止之辞慊者行有不慊于心之慊独者心之/隐微人所不见不闻故曰独也閒居犹言平时厌然)
(闭藏貌广宽裕也胖/安舒也其严乎疑辞)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183-0699d.png
格物致知在诚意之先首章经文论之详矣故此下只
说诚意以后数节事以毋自欺释诚意可谓明切诚者
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此是知后力行第一个字然心之
隐微诚不诚谁得而知直是无自欺方是实履以恶臭
好色为喻言其好恶出于中心之诚然故曰自慊此二
事人情所同求用力于学如此者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是故君子必谨其独独非必暗室屋漏之谓虽大庭广
众而一念之动我自知耳于此致谨正是做不自欺工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183-0700a.png
夫学者说圣说贤而心之所存曾穿窬狗彘之不若意
在欺人实乃自欺虽然人亦终不可得而欺也子曰察
其所安孟子曰莫良于眸子自然漏露焉可厚诬此正
所谓诚于中形于外然则小人于见君子之顷而欲掩其
閒居之素难哉至此复申言必谨其独四字尤更切至
十目十手而下是发明谨独之义常人只谓心之隐微
人不知不见便走作了若于此时凛乎其严便如十目
所视十手所指如何敢欺非真到十目十手之地而后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183-0700b.png
方谓之严也故曰其严乎润屋润身而下是推明诚于
中形于外之义富则自然润屋德则自然润身犹之心
既广体自胖如何可掩故君子必诚其意也一个毋字
三个必字立词甚严学者所宜深体
诗云瞻彼淇澳(诗作奥/于六切)(诗作/绿)竹猗猗(于宜切叶/韵鸟何切)有斐
(诗作/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遐版/切)兮赫兮喧
(诗作咺/况晚切)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诗作谖/况远切)如切如磋者
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相伦/切)慄也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183-0700c.png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卫风淇澳篇淇澳者淇水之涯/也绿色也猗猗美盛之态匪者反)
(辞此作斐文貌治骨角者切而复瑳治玉石者琢而复/磨瑟矜庄貌僩威严貌赫赫然可睹喧宣著也諠韵书)
(通作谖诈也道言也下文同磋者以物瑳也故/曰道学磨者自磨之故曰自修恂慄敬惧也)
此一节又推广上文言诚于中者不特形于外盛德至
善感于人心使之称道而不能忘皆吾此诚之所致心
之隐微可自欺乎道学自修是诚于中者恂慄威仪是
形于外者猗猗有斐皆指其发见者而言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183-0700d.png
诗云于戏(音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
(音/洛)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诗周颂烈文篇/于戏叹辞前王)
(谓文/武也)
此一节又推广上文言诚之感人不特一时不能忘虽
没世之后犹有不可忘者心之隐微又可自欺乎其贤
其亲其乐其利前王之所为也贤之亲之乐之利之后
世之所以不忘也自其形于外而推之民之不能忘自
民之不能忘又推之至于没世不忘所以极言诚之不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183-0701a.png
可掩如此呜呼至哉是故君子之道建诸天地而不悖
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其要只在谨

康诰曰克明德大(读作/泰)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
明峻(书作/俊)德皆自明也(康诰周书克能也大甲商书諟/说文审也顾諟犹是言照管精)
(微不差失也帝典/即尧典峻大也)
此下三节乃释篇首三句自知止至能得无非诚意工
夫故曰明德曰新民曰止于至善皆叙之此章之内最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183-0701b.png
见大意愚每读书至此未尝不三叹三咏曰大哉诚乎
其大学之本乎殆非错简也天之明命即天之予我昭
然而不可诬者顾諟所以明之也引用书语之下断之
曰皆自明极见得工夫由己处吾之明德岂他人所能
明哉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
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盘沐/浴之)
(盘铭者名其器以自警也苟诚也作者鼓舞兴起之也/诗大雅文王篇周自后稷封邰世有国上而受天之命)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183-0701c.png
(实自文王始邦虽/旧而命则新也)
此就新字推广三节盘铭之新新德也康诰之新新民
也文王诗之新新天命也君子用心无所不至故曰无
所不用其极只为天地间事皆吾分内事有纤毫不至
便是不诚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诗作/绵)蛮黄鸟止于丘
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
文王于(音/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183-0701d.png
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商颂/玄鸟篇)
(邦畿王者之都止居止也诗小雅绵蛮篇绵蛮鸟声隅/角也诗文王篇缉续也缉熙犹继明也敬止即钦厥止)
此节推明止字尤详易曰艮止也止其所也何谓所至
善之谓也不得其所而妄止焉其弊可胜言哉首章但
云知止于此又发知其所止之义词旨警策读之令人
悚然所以开悟后学者深矣前两诗之言特大率借喻
缉熙敬止方是事实上工夫此理在人本无欠阙所以
冥冥妄行失其所固有者只为不知所止诚止矣在君曰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183-0702a.png
仁在臣曰敬在子曰孝在父曰慈在国人交曰信在在
处处无非至善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犹人不异于人也无情之辞虚/辞也大畏者有以戒谨恐惧之)
(也/)
此章论诚意备矣于此又言不特自诚而已且能使人
亦无不诚也情伪相感所以成讼非戒谨恐惧不敢自
欺能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则无不诚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183-0702b.png
矣非吾意之诚何以致之故又申之曰此谓知本是本
也即首章之所谓本惟知本是以诚此语虽在无讼之
后实总结诚意一章之旨
  右第二章论诚意先儒谓此章多错简愚据旧文
  玩味经旨自然通贯本无差舛谨发此义愿与同
  志者明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弗粉/切)(敇值/切)则不得
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去/声)(五教/切)则不得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183-0702c.png
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忿懥/怒也)
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发而中节未尝不正惟夫动于血
气诱于物欲挠夺于外怵迫其中能不为之累者寡矣
是故身本正也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
患则不得其正其本于吾心者岂不甚可畏哉有所字
宜细看正是偏倚处虽然非他有术以正之也使不为
心害耳为害者去则本心本自无恙古人战战兢兢如临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183-0702d.png
深渊如履薄冰颠沛造次不敢须臾微懈者用力于此
而已心有所夺随夺而驰则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
而不知其味矣欲身之修可得乎此心之所以不可不
正也故又断之曰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第三章论修身在正其心自诚意而后凡五章
  虽先后次第如此其实文义却是从后面节节说
  来如此章所论只是说欲修身不可不正其心非
  是说诚意后事也若意诚则心无不正矣安得复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183-0703a.png
  有许多节次后皆准此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读为僻/下同)
焉之其所贱恶(如/字)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
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去/声)惰而辟焉故好(去/声)而知其恶
(去/声)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音/彦)有之曰人莫知其
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人/谓)
(众人之犹于也辟偏也谚俗/语也硕即硕果不食之硕)
敖惰固非性情之正曰亲爱曰贱恶曰畏敬曰哀矜皆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183-0703b.png
发于四端人之所不能无者但溺于偏私倚着一处则
所谓僻也处身之道公平无我是非兼照则众心肃服
家自然齐一有偏焉人道乖矣其祸可胜言哉偏于所
好辄忘其恶偏于所恶辄忘其美流俗暗浅大抵如是
故曰天下鲜矣不知子之恶不知苗之硕皆所以推明
辟字
  右第四章论齐家在修其身却只说身之所以不
  修处若说身之所以修即是上章正心事矣立辞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183-0703c.png
  严密极宜细玩且于齐家利害愈更深切上章只
  说心之所以不正处文意亦如此上章四个有所
  字此章六个辟字其实皆心之病但上四者止是
  自身里事此六者是施于人即处家之道也所以
  不同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去/声)
者所以事长(丁丈/切)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183-0703d.png
子心诚求之虽不中(去/声)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

其家不可教其教不足以行于家也教不足行于家而
能教人安有是理哉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教行而
人自化耳孝弟慈是教之大者虽然行于家者不特能
化人也事父孝而忠可移于君事兄弟而顺可移于长
以至慈之足以使众往往同此一理譬如保赤子本不
能言心诚求之自然中其所欲初非学养子而后嫁也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183-0704a.png
谓之所以犹云即是此事以之事君以之事长以之使
众岂待学而后能哉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音/奋)事一人定国(机者如弩之/机也偾覆败)
(也/)
此节又言善恶皆足以使人化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不幸为人上者为贪刻为暴戾则
从风而靡必有甚焉者矣仁让说一家贪戾却只说一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183-0704b.png
人仁让之化止于仁让贪戾之祸遂至作乱可不谨欤
可不惧欤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愈见其机之不可轻发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喻开晓/之也)
此节又言为人上者君无其实亦难强人之从也尧舜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183-0704c.png
实有此仁故民亦从而仁桀纣实有此暴故民亦从而
暴令民者在此而其所好者在彼如之何其可从哉传
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又曰夫子教我以正而夫
子未出于正皆此之谓也是故己有其善而后可求人
之善己无其恶而后可非人之恶所藏乎身不恕而欲
以空言呶呶于人不可得矣恕字是一章之纲领已行
得人亦行得家行得国亦行得此所以成教所以兴所
以从若只是自家偏私之说如何能喻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183-0704d.png
诗云桃之夭夭(平/声)其叶蓁蓁(音/臻)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
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
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
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诗周南桃/夭篇夭夭)
(少好貌蓁蓁美盛貌之子犹言是子归嫁也宜者相/宜之宜又诗小雅蓼萧篇又诗曹风鸤鸠篇忒差也)
此下引用三诗总结上文之意词旨条达一唱三叹读
之令人感动宜者义所当然人心自然之则也宜于家
宜于兄弟所以可行若不宜则闺门之内龃龉万状如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183-0705a.png
之何而教国人哉我之仪表不差四国所以可正经文
直书其下曰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于本分上有
纤毫欠阙便不足法舜为法于天下只是察于人伦世
衰道微天属为仇有若周人化商之书可为太息者多
矣圣贤于此所以深致意欤两言治国在齐其家尤更
恳切
  右第五章论治国在齐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皆/丁)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183-0705b.png
(丈/切)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与背/同)是以君子有絜(胡/结)
(切/)矩之道也所恶(去声/下同)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
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去/声)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
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
之道(老老者老吾老也长长者长吾长也幼/而无父曰孤絜度也矩所以为方者)
上章言孝弟慈此章言老老长长恤孤三者风化之首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莫大乎是所以申言之上
章言恕此章言絜矩亦一理也兴孝兴弟以致于不倍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183-0705c.png
岂强之使然哉先得我心之同然机应响答自有不言
而化者此心此理焉可厚诬是以君子体此心推此理
而有絜矩之道也执矩而度可使四下均平举斯加彼
所恶勿施此恕之事天下所以平也上下前后左右无
一不然方尽得此道
诗云乐(音/洛)(音/纸)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去声/下同)好之民
之所恶(去声/下同)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
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读/为)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183-0705d.png
则为天下僇(与戮/同)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诗/作)
(宜/)监于殷峻(诗作/骏)命不易(去/声)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
(诗小雅南山有台篇只语辞又诗小雅节南山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大师尹氏也其俱也辟偏也僇)
(杀戮也又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合监视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
此节引用三诗反覆推广上文之意言好恶顺于民心
是絜矩之道也则民视之如父母好恶偏于己私非絜
矩之道也则天下之所共僇又推言天命之难谌因民
心而向背人君之于此道有以得众则得国矣所谓民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183-0706a.png
之父母也至于失众则失国矣所谓天下僇也前章六
个辟字言家之所以不齐于此直言辟则为天下僇自
昔亡国败家以至身之不可保者其祸皆本于此好恶
之际安得不谨其所发哉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
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
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183-0706b.png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争民者争斗其民施夺者/施之以夺攘之道也悖逆)
(也/)
此节因上文得众失众又推原絜矩之道莫善于有德
莫不善于聚财也德者人心所同有即其好恶之不可
违者志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是故君子必先
谨乎德才有德便有人所以得众也才有人便有土所
以得国也有财有用特馀事耳德为本财为末外其所
本内其所末是斗天下之民而施之以夺攘之道也故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183-0706c.png
曰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易曰何以聚人曰财财者
民生之所赖人君欲专有之几何其不畔且离哉况务
为聚财未免悖入以是得之必以是失之故又曰言悖
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龙断之夫推
筋剥骨以自丰殖谓可安坐而有也然丧败之祸曾不
旋踵向之出乎尔者今而后皆得反之内财外德其弊
如此絜矩之道所以不可不行也上节曰峻命不易道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此节又曰惟命不于常道善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183-0706d.png
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吁可畏哉命即天命道即絜矩之
道有德则善聚财则不善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
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古贺切/书作介)臣断断兮
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
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183-0707a.png
孙黎民亦曰殆哉惟仁人放流之迸(读为/屏)诸四夷不与
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
而不能先命(郑氏/作慢)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去/声)
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古灾/字下)
(同/)必逮夫(音/扶)(楚书楚语也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亡在外也仁)
(亲有仁德而相亲者事见檀弓秦誓周书断断者专确/之辞休休广大乐易也如有容者汪汪停涵若有所容)
(然而无涯涘之可测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迸犹逐也拂逆也)
此节因上文善不善而推明絜矩之道好恶之公又在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183-0707b.png
于用人也惟善以为宝是宝善人仁亲以为宝是宝仁
亲之人秦誓所谓休休有容者好得其所好也故曰利
媢疾不能容者恶非其所恶也故曰殆仁人之心好恶出
于至公是以放流而屏绝之直至不与同中国舜之于
四凶是也若夫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见不善不
能退退又不能远岂人之好恶也哉断之曰好人之所
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与前民之
父母正相反所以总结上文之意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183-0707c.png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君子者成德之名骄自矜也泰自满也无游民则生者/众而坐食者自然寡矣不夺农时则为者疾量入为出)
(则用者舒/恒常也)
此节又言德财固有本末然莫不皆有大道也或曰财
亦可言大道乎曰起居饮食日用应酬万变万务孰非
大道故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但是者是道
非者非道耳若止谈玄说妙虚无为宗则三纲可沦九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183-0707d.png
法可斁而周公经国一书所以均节财用者皆无道之
具文矣而可乎将君子与生财对说皆曰有大道发明
最为深切夫道一而已矣若分别作两项便差君子有
大道非外袭而取之我固有也但忠信不虚伪自然无
恙故大戴记忠信大道骄泰即意动气盈失其本心矣
君子之所以先谨乎德者此其用力之地也生之者众
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常足古人生财初
无他术所谓大道如斯而已后世生之者寡而食之者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183-0708a.png
众为之者舒而用之者疾方病其不足也而戛戛然思
所以聚之百方而诛求之民如之何其不困国如之何
其不匮也哉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
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
财者也(发犹/起也)
上节既言生财有大道此节又就财上拈出仁不仁之
两端以发明之仁者以财发身非求发其身也财散而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183-0708b.png
身自尊也不仁者以身发财非不爱其身也知有财而
不知有身也自古人君所以事不克终而府库非其有
者只为人心乖乱不知有义耳上既好仁则下自然好
义下好义则事可久成富可长守是仁人不有其财乃
所以能有其财也岂逆众敛怨戛戛自计者所可知哉
此正仁者以财发身之事
孟献子曰畜(许六切/下同)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
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183-0708c.png
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丁丈/切)国家而
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去/声)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孟献子鲁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
(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自由也/彼指小人也善之谓长于其事善者谓善人也)
此则言不仁者以身发财之事也不仁者以身徇财而
不顾岂可用乎国有盗臣不祥莫甚而曰与其有聚敛
之臣宁有盗臣所以极言其不可用也何也盗臣止于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183-0708d.png
盗国而聚敛则祸及民矣献子斯言盖谓国不当以利
为利以义为利也大抵有国有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
人始彼为善于其事是以世主甘心焉心计之巧算析
秋毫善之之谓也不幸而使小人专国家之权元气既
伤本根既拨则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不能如之何矣
此正以身发财之效也于是复申言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丁宁恳切为人上者宜动心焉
  右第六章论平天下在治其国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183-0709a.png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183-0709b.png
 
 
 
 
 
 
 
 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