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1288-02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亦玉堂稿卷二
明 沈鲤 撰
论戚畹郑承宪乞恤典第二疏
近该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郑承宪为父郑福奏乞恤
典内谕祭一节系该臣等职掌已于本月十六日据例
驳奏伏蒙圣断特赐停寝但给与坟银五千两臣等知
圣意之所重在礼而不以财贿之多寡为重轻也然与
卷二 第 1b 页 WYG1288-0220d.png
之过多亦自有不合于礼者臣等请据礼而论之盖礼
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故凡臣子乞恩有所比例必求
其职事吻合情理至当者方敢上闻诚慎之也承宪以
带俸都指挥使而引永年伯以为例可谓礼乎盖即据
彼所奏已云名分之不一而又妄自援比以为事体之
相同臣等不知其解矣此而可与孰不可与承宪欲之
人孰不欲窃恐后有效尤者皆将萌心于非望之福而
僭拟蔓引侥倖万一不至于溃礼之坊不止也帑藏有
卷二 第 2a 页 WYG1288-0221a.png
限戚里至繁人人而遂其欲不知将何以给之适今国
有大役所费不赀为承宪计宜受少以荣君上之赐而
辞多以明廉让之节则君恩臣礼庶乎两尽臣等待罪
礼官顷见河南抚按官奏称本省贫宗值岁大荒不给
半菽方议赈恤计无所出承宪能举而输之于国则可
活宗室之贫者千馀人是能体朝廷睦族之意而以报
上德于万一也语云婴儿之病常伤于饱贵戚之患常
伤于宠伏愿皇上之有以全之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1288-0221b.png
议秦王服内乞封疏
臣看得秦靖王妃吴氏奏称嫡第一子秦敬王谊浛薨
无嗣嫡第三子紫阳王谊漶系敬王亲弟未承封典难
以镇护藩邦乞将谊漶赐封秦王安人韩氏为秦王妃
照例遣官册封一节为照宗藩要例袭封王爵者必于
免丧之日而又有服内陈乞之禁无非严典礼之防示画
一之法也今敬王谊浛故于十四年四月十八日谊漶至
十五年四月十八日服制方满乃于三月内遂己请封而
卷二 第 3a 页 WYG1288-0221c.png
计其具请之日则又早矣谓不为服内陈乞可乎伦理之
重名教所关数月间转眼可至有何不得已而汲汲若是
也即据所奏不过谓地临边境难以镇护窃计秦之封国
去边尚远昨年已奉敕管理府事矣纶言有赫自足以慑
服内外亦有何镇护之难乎臣等向曾以宗藩要例进呈
已蒙嘉纳顷之又纂入会典屡奉明旨不许纷更今楮
墨犹新而阻挠若是窃恐此风一启人皆效尤如紫阳王
者期之丧犹可言也自是必有忘哀于三年者矣服满袭
卷二 第 3b 页 WYG1288-0221d.png
封服内陈乞犹可言也久之又必有袭封于服内者矣臣
等虑其终不敢不虔其始伏望皇上暂收前旨仍令谊漶
俟服满日另行具奏臣等与照例题请如以宫眷众多养
赡不敷合无特沛恩施且预给常禄一年以充岁用亦无
不可何至图一日之便以乱朝廷之法早数月之封而蹈
终身之悔乎臣等职掌所在义不容默辄敢不避烦琐以
渎天听倘蒙允纳不但法纪可一亦于礼教有裨也
议秦府进封第二疏
卷二 第 4a 页 WYG1288-0222a.png
万历十三年十月内秦王谊浛奏称将弟奉国中尉谊
㳨谊漶加封郡爵及将靖王一女赐郡主封号等因臣
等谨遵节次钦定事例及我皇上不许越例陈乞明旨
与分剖例前例后之说覆议上请奉圣旨近因宗禄不
继立例甚严但王以例前为词屡奏恳切朕特念首藩
懿亲王嫡弟谊漶准封郡爵庶弟谊㳨镇国将军仍支
中尉禄以后子孙只照世次各王府亦不许援例女封
罢钦此臣等恭诵纶音仰惟我皇上日月之明固已洞
卷二 第 4b 页 WYG1288-0222b.png
烛其违例之非矣然犹特念首藩懿亲不忍直拒其请
臣等虽至愚岂不知承命之为恭哉惟事关重大而臣
等之职守系焉有不容不披沥直陈者盖例之立也惟
宗藩为最难及其已定而相与守之使不敢千典犯禁
亦无如宗藩之难者我世宗皇帝以天潢之派日增而
四方之干请无极也始大集廷议定为约束曰宗藩条
例垂示不刋迨我皇上又更定要例纂入会典而加封
之禁视昔益严宗藩始无敢违制干请者乃其心未尝
卷二 第 5a 页 WYG1288-0222c.png
无非分之冀盖立例之难如此也若一旦而溃堤决防
滔滔不止将由今以后欲以回既倒之澜而使无四溢
也其将能乎谊㳨谊漶之为中尉也以万历九年十年
此皇上所亲授封也今辄加之郡王将军之爵其不许
益封也尤近在万历十一年亦奉我皇上明旨也今又
辄从其违例之请虽睦族宜厚而诏旨屡易岂所以示
信于天下乎且郡王之进封亲藩也犹不得以嗣其原
爵以中尉进封而加又加焉是卑而可以踰尊也敬
卷二 第 5b 页 WYG1288-0222d.png
之先是请封也亦不过中尉再传及侄反得以越次加
封焉是疏而可以踰戚也借曰禄仍中尉于国用无加
损乃条例所陈犁然具备不容有毫发僭越者岂皆以
禄乎抑亦以名器之重有不可假人者也秦为首藩论
分封之序则然耳若以世次之久近而辨亲疏宗藩之
为秦者岂少乎微独王自将军以下欲有所请而非其
分之所当得也将无曰彼郡爵犹可假曾是区区者而
不余畀乎开前此未开之例加前此未加之恩倖端一
卷二 第 6a 页 WYG1288-0223a.png
启众各效尤人人欲遂其私事事欲更其制朝廷之所
以布大信而立纪纲者何所恃诸司之所以慎筦钥而
服人心者何所守乎在明旨固不许援例而日后陈乞
者则又不以例为例而以不为例者为例也兹所关岂
细故而其渐可复长乎伏望皇上以大道为公转圜纳
谏始虽念懿亲当重而欲施法外之恩已又思祖制难
更而裁以应得之分收回成命示不得已仍谕本藩无
复渎奏此大圣人之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惟圣明裁察焉
卷二 第 6b 页 WYG1288-0223b.png
议秦府进封第三疏
近该秦王谊浛为弟中尉谊㳨谊漶乞加封郡王将军
及女封郡主各一节随该臣等据例覆奏极言其不可
加封之状仰荷圣慈念首藩懿亲特允所请续该臣等
复据例执奏伏奉圣谕特恩原不为例著遵前旨行钦
此臣等窃惟君有成命则臣下自宜钦承又何敢再三
渎奏以轻犯天威惟人臣以守官为义亦以尽言为忠
考之前代固亦有牵裾缀牍卒以得请者传之后世以
卷二 第 7a 页 WYG1288-0223c.png
为明主盛节臣等幸逢极辨之朝冀此风之复见于今
日也故敢申三谏之义以毕其款款之愚惟皇上垂察
焉窃闻王者有至仁无私恩如以懿亲之谊不论功不
诏德徒念其请求之恳重拂其情而姑破格以徇之虽
特恩亦私恩也虽不为例亦一例也古者帝王敦睦九
族岂不欲恩施无穷顾见夫人情之不可餍而度吾恩
之必有所竭也于是不得不限之法制以平其不一之
情而示以各足之分使崇卑有定尺寸不踰上曰有法
卷二 第 7b 页 WYG1288-0223d.png
在吾不受私下亦曰有法在不敢言私上下相维以法
而子孙保之世世无极此所谓至仁无恩恩之至也我
国家宗藩条例实鉴于此若此例一弛则请乞纷至各
自为说朝廷无画一之法而所司议覆者亦得以高下
其手议不与则曰特恩不为例议与则曰先年有事例
盖均一帝派均一懿亲彼可请此亦可请与则恩不与
则怨是今日之特恩为他日徵怨之端也不可也此犹
其小者也效尤者众则违犯者多及抵于禁然后裁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1288-0224a.png
以一切之法使王室懿亲有欲曲全之而不可得者是
今日之特恩为诸宗削夺之囮也不可也此犹其或然
者也今宗人穷困甚多而岁禄不继藉能安分循理保
其所有犹不贻主计之忧如恩可倖承则奸徒之诳惑
愚宗者谓非分之福必屡邀而后可得也于是使人络
绎于道途囊橐尽输于厮𨽻吏胥之夤缘为奸者亦得
以肆其渔猎则诸藩之穷困日益而东平之为善益鲜
者亦自此始也兹特恩之所宜慎施也臣等非不知再
卷二 第 8b 页 WYG1288-0224b.png
三之渎无所逃罪顾谓圣明在上不靳转圜倘幸蒙采
纳特赐停止使臣等得守其官以不废祖宗之法而益
以彰皇上从谏如流之美传之万世岂不有光于前史
哉
复秦府进封第四疏
仪制清史司案呈刑部看得秦府奉国中尉谊㳨谊漶
各进封一节臣等既奉有明旨及该司查案前来不敢
不具例题请至其与宗藩条例原自不合臣等亦不敢
卷二 第 9a 页 WYG1288-0224c.png
中变其说盖君有成命而臣子必委曲承顺以为恭敬
者此臣等之本心也知其不可而又为隐忍题覆以转
移其说则内自欺其本心而上干祖宗之良法美意可
垂之万年不刋者一旦而有所不行是臣之谬为恭敬
以乱法也不敢也顷者鲁王颐坦之为子寿錥请封也
似与例合皇上犹恐其庶封之滥而下部议覆移檄查
覈终不以懿亲之故而废法盖主上之德意如此臣等
顾不能于例所不合者而明正其罪以将顺德意于职
卷二 第 9b 页 WYG1288-0224d.png
掌谓何且恩出于例则人以为正而法纪归一恩出于
倖则人以为疑而蹊径浸贰此亦其渐之不可长者惟
圣明酌量施行臣等不胜恳切之至
议庆成王乞封继妃疏
臣等看得庆成王慎钟始为长孙该先王代奏选张氏
为内助承受祖命已正妾贰之名继袭郡爵该本王自
奏进张氏为次妃荷蒙圣恩复有画一之议本部当时
题覆明白详悉似有预为之防者已经奉有钦依昭如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88-0225a.png
日月谁敢作伪欺罔且次妃进封继妃原无此例若以
万历七年之例则得受次妃已属厚幸乃本王不知感
恩辄敢隐下内助诈称继室妄援选继要例及西河王
表相等前继夫人进封继妃事例混行奏扰不惟于要
例大不相合亦复悖违祖命孤负圣恩欺诳君父而略
无顾忌者矣臣等查据玉册庆成王生九子俱未请封
一子敏𦰫二子敏㵳乃二妾王氏所生三子敏溙次妃
张氏所生张氏得封继妃则敏溙即称嫡出可为异日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88-0225b.png
夺长之地其邪谋诡计实在于此殊不思纲常法制继
世大坊本王欲进内助为继妃是以妾为妻而有乖夫
妇之伦欲使庶子冒嫡是以少凌长而有失兄弟之序
溺爱纵情劫夺示教是父不父子不子而有伤父子之
恩即使百方求情获遂所图而三纲沦九法斁其何以
行之哉我皇上中天地为纲常之主方俾九族惇睦五
品顺逊以普同伦之化宗室中岂宜有此况郡王诸子
嫡庶长次封爵悬绝必其恪遵定制庶几不生乱阶语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88-0225c.png
云千人逐兔一人先得贪者自止分定故也使张氏止
于妾妃敏溙定于庶次则王者无失其王将军中尉无
失其将军中尉兄弟安而妃妾和庆泽之及于苗裔者
何穷不然僭嫡不祥犯长不顺骨肉自相残害其祸不
知所终矣彼奸人唆诱止以幸一时之宠利而危于人
国害于人家有如此者恐亦非本王之福也且同一嗣
子鸤鸠之爱何分彼此特未之深思耳臣等钦奉明旨
再四详议质之法例揆之天伦酌之事理无一可者故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88-0225d.png
断断乎其不可从也本王违例妄干委应罚治但系郡
爵臣等未敢定议至于该府教授等官平时不能以礼
启迪临事不能据法谏阻辅导之职诚为旷缺合候命
下移咨都察院转行山西巡按御史将各官行提问罪
再照各处宗室生长不谙法体奸人乘机诱引实繁有
徒合无并行山西巡按御史将屡次赍本总旗提拿究
审照例发遣庶奸徒知铜墨之儆而宗室有磐石之安
庙享事宜疏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88-0226a.png
臣按帝王宗庙陵寝之仪至大礼也古人极为严重所
以考覈精详随时变易必协诸义而无弗安斯可以肇
禋祀而仁祖考矣我国家开创之初建立陵庙尽制尽
伦讵不欲垂之万世而无弊哉第相沿二百年馀中间
因革损益不无可议者盖先是诸臣己曾建议及之竟
以议论不同而止臣等待罪礼官乃其职掌心所未安
久矣而太常寺卿裴应章复有此议诚于祀典有裨臣
等谨将所陈四事逐一议拟上请伏乞圣明裁定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88-0226b.png
一曰太庙侑享之礼臣等谨查得国初建四亲庙岁凡
五享以亲王从祀于东庑功臣配享于西庑各遣官分
献洪武九年进亲王于殿内东壁功臣西壁嘉靖间仍
序列东西两庑二十四年新建太庙成复进列东西两
壁罢分献及考仪礼诸书与前代故事无亲王祔享之
仪我太祖高皇帝特以义起之意若以展亲报功皆至
情之不容己者乃该寺则据礼而论谓诸王本从祖祔
食今四祖之庙已祧而诸王无所于祔则议罢礼也但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88-0226c.png
欲祔之祧庙似犹有未安焉盖祧以藏毁庙之主为祖
也非为孙也礼有祧不闻有配祧者当诸王之侑享于
庙也故事特以纸为位祭毕而焚之已矣必且祔之于
迁祖之庙将更为设主乎不乎不为之主何据而祧为
之主是本无而反益之也宗庙之享祫为重故礼称弥
远而弥尊夫既以时享不可预而顾以预于祫此臣等
之所以为未安也盖据礼则当以坟墓之近皇陵者祔
享于皇陵之庙近祖陵者祔享于祖陵之庙而后于礼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88-0226d.png
为无嫌亦可以不失太祖之遗意但考洪武元年初享
十五王之文则有曰朕念亲亲之道无间存殁凡我伯
考兄侄悉追封为王伯妣先嫂皆为王夫人列祀家庙
著为常典臣等庄诵圣谟而深惟太祖之意以酌于情
礼之间有不敢轻议罢享者无已则仍遵初制序列东
庑犹为近礼乎至于功臣配享彝章具在而该寺复为
此议者谓庙中有列后在上则异姓之臣礼当别嫌而
至尊拜俯于下于诸臣之灵亦必有蹙然不宁者宜照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88-0227a.png
旧于西庑配享仍各于东西两庑遣官分献始为合礼
伏乞圣裁
一曰内殿祭告之规臣等看得朝廷建奉先殿于大内
凡车驾出告反面日月上膳荐新及册封朔望诸礼皆
于是行之盖于太庙五享之外又以是而广其如在之
思也夫曰大内则非外廷可得而与者以故祭品办
自光禄寺告文及执事人员俱取自内庭太常寺虽职
专祀事而此实不与焉及至嘉靖以来册封诸藩有遣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88-0227b.png
官例于时始用该寺人员执事而祭品祝文则仍旧取
之于内也万历元年该寺照例以遣官请复奉旨亲自
行礼二年又申明旧例以执事人员请则奉旨仍自内
庭供事自是该寺止先期以册封祭告题请而己而其
他无与也乃近年以来斯稍有不同者遇上亲行则照
例于内庭供事或遣官则凡执事人员及祝文祭品俱
取办该寺矣然犹可先期预备于遵守亦未尝不便也
惟近者皇贵妃册封祭告奉先殿祝文执事皆出内庭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88-0227c.png
而祭品又取之该寺于是始事体不一遵守未便倘或
有奉旨亲行忽临期而遣代者则事出仓卒备办尤难
故该寺复有此议委宜酌为定规以便遵守臣等谨议
得该寺职掌专主祀事而光禄则专主膳羞之官其内
殿祭告则犹取象于生时上食之义也且大内禁地外
人出入有干明禁合无查照旧例凡遇祭告内殿无论
亲行及先期临时遣官其祭品俱由光禄寺备办惟告
文及执事人员遇亲行则办之内庭或遣官则暂用该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88-0227d.png
寺庶内外各官无推诿误事之弊而奉遣行礼者亦无
僭用内执事之嫌礼得中而可行事画一而易守矣伏
乞圣裁
一曰诸妃祔陵之祭臣等看得陵寝之祭与宗庙之制
不同庙祭止于正后而陵寝之祭则诸后妃皆与焉先
是长献景裕茂康六陵诸妃祔葬者祭于陵寝而葬金
山诸处者祭于本坟迨嘉靖十七年秋六陵妃俱配享
各陵殿罢本坟祭所以明萃涣之义笃宫闱之亲者真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88-0228a.png
可为万世法程矣乃世庙诸妃安厝于金山等处者至
今已二十馀年曾无一祔享于陵殿何先后之不一若
此也今该寺欲比照前例奉世庙诸妃坟所神主俱升
之永陵之殿一体配享而罢其本坟之祭深为有见相
应依拟一并举行庶乎事体归一而善制之遵行可久
矣臣等又查得每岁清明霜降各遣官五员行礼其中
有专祀一陵者有一人而兼祀二三陵者各衙门陪祀
诸臣亦各随遣官行礼据初意岂不以陵寝相近则礼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88-0228b.png
可摄行而不必专官乎乃其中殊多有未便者盖诸臣
既至陵所必候长陵举事方敢行礼今专祀者行礼已
毕而兼祀者尚在趋跄昏夜茂林疾驰山径卒遇风雨
尤属仓黄故有主祭已至而陪祭未至者有行礼将半
而至者亦有卒不及至者即有监礼诸臣时当昏夜何
从认识盖不但继以倦怠而已合无自今以后除遣官
行礼仍旧五员其陪祀诸臣则各照陵所宁少无兼斯
可以竭诚将事而感格神明矣伏乞圣裁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88-0228c.png
一曰陵祭品物之式臣等查得各陵寝岁时之祭祝文
牲帛无弗同者惟元旦为加隆顾九陵恭让恭仁之陵
止于酒果而越靖等及诸王妃则又有牲帛祝文反从
其厚此该寺所以有画一之议也然以臣等度之似亦
有谓盖先是九陵帝后岁暮已祫祭于庙矣旬日内且
复有孟春之享故元旦之祭在陵殿止用酒果者非俭
也礼也若诸王诸妃则祫享春祭既皆不与若元旦一
祭更复从简不几于疏乎其特用牲帛祝文者非过为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88-0228d.png
丰也亦礼也称情立文在当时议礼之意原自有在所
未尽者特恭让恭仁既不与祫享于庙中又不设牲帛
于陵殿是亦礼文之缺而议者偶未之及耳臣等谓宜
增二陵之祭而补其所未备其馀则仍旧典庶几为安
至于祝享有文所以达致祭之意而冀神之听之也今
诸王及诸妃坟所祝文俱系安厝时所用迨今薨逝既
久世代屡更而祝享之文犹复仍旧揆之于义多有未
协如永清太长公主俱称曰尔者在当时以尊临卑之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88-0229a.png
词也自今用之得无有不宜乎祭废后吴氏之文曰惟
灵仙逝日月不居英妃魏氏曰惟灵仙逝冬至倏临诸
如此类难以枚举总之皆初时祝告之祠也今年运己
往矣尚犹不可变乎合无敕下太常寺通查各项祝文
凡有未妥如此类者俱开送翰林院改撰通用祭文一
道但叙岁时遣官之意尽削去伤悼馀词仍分别王妃
夫人各从其类共为一祝后有增入者掩圹之初撰一
次其以后节序之祭不必别撰庶乎情顺礼安祝告之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88-0229b.png
际神居然歆之矣伏乞圣裁
寿宫相视疏
八月二十一日内阁传奉该文书房口传圣旨大峪山
开挖玄宫处所据张邦垣进图西北角微有石块欲往
前少移著礼部带同张邦垣等审定可否来说钦此臣
等祇奉明旨谨于二十七日前往大峪山会同国公徐
文璧大学士申时行司礼监太监张诚及总理工程太
监张祯工科给事中王敬民等并原相择工部主事阎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88-0229c.png
邦及各预事诸臣及于玄宫极中之处引绳四周度以
寻丈看得有石之处横互颇长不止西北一隅微有石
块但玄宫后界至石前边相离颇远其中隔一丈三尺
左角隔三丈三尺右角无石俱于作用无妨似以不移
为便若宝城方墙规制之外似应从其所拟但一移则
前薄溪径而后渐远于主山恐于来脉稍脱规制不易
展布也此据该监所言为之折衷有如此者若以臣等
据理而论则礼有曰卜其宅兆夫曰卜之为云诚慎之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88-0229d.png
矣岂其不择顾礼之所贵于择者惟曰幽远閒旷无有
他虞草木蕃殖无有潟卤大势严正无有倾欹风气完
淑无有粗恶如是而已岂如术家所言因是以规福利
耶盖术之难凭不若德之可恃土有五色不若民无二
心我皇上之爱民深而格天至矣天保万年时敛五福
自当有在岂在土壤故臣等于张邦垣之所称引不能
深究其义惟据实以闻如此伏候圣明裁定施行
议改北岳疏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88-0230a.png
祠祭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巡抚大同地方
赞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来贡题奉圣旨恒岳
祀典著礼部查明定议来说钦此臣等谨查得浑源州
志内开恒山在州南二十里古北岳也上有岳庙陶唐
氏所建舜时北巡狩至于北岳值大雪遥祀之忽飞一
石坠帝前名曰安王石乃建庙于大戎山又五载再巡
狩其石又飞于曲阳复建庙于曲阳今州之恒山有观
乃唐武德中道士高明素所建也又有洪武十二年重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88-0230b.png
修古北岳庙碑文内载浑源恒山为古北岳自有虞氏
岁十二月北巡狩躬行望祀后飞石东迁卒建祠于曲
阳历代因之而恒山之祠废不复举是则北岳之纪于
浑源州志者如此及考得尚书禹贡冀州恒卫既从注
云恒水出常山郡上曲阳县恒山北谷在今定州曲阳
县西北恒山也周礼职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
注云在上曲阳县盖职方并州即禹贡冀州所分也史
记赵简子藏宝符于恒山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88-0230c.png
注又云在上曲阳西北通典及文献通考皆云定州曲
阳县北岳常山在焉而通鉴地理通释亦云常山在定
州曲阳西北百四十里常水出焉盖汉置恒山郡避文
帝讳改曰常山皆今真定也宣帝神爵元年诏太常寺
祀五岳四渎而北岳在常山之阳即常山郡之属县也
唐武德贞观之际祭北岳恒山于定州盖至唐复置恒
山郡宋初缘旧制亦祭北岳于定州汉碑不存无所于
考唐宋碑刻具载北岳祠事则曲阳之祀北岳不始于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88-0230d.png
五代之际明矣元起朔漠正宜祀于浑源乃代祀碑记
仍在曲阳迨至国朝洪武二年二月奉太祖高皇帝之
命肇祀北岳及三年六月降诏正名定为常典列圣继
统遵行无斁是则北岳之著于曲阳县者如此及考曲
阳县在隋为恒阳县恒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浑源
州元初为恒阴县恒山在州南二十里山南曰阳山北
曰阴或曰皆指恒山而名未可知也后魏立五岳四渎
庙于桑乾水之阴考之北史盖其时建都平城因总祭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88-0231a.png
岳渎于此非因北岳所在而专祀也又查得弘治六年
七月内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马文升有釐正祀典之
题本部覆北岳恒山之神祀于曲阳自汉唐宋以至国
朝上下几二千年未之有改其浑源州虽有恒山亦名
北岳然祀典不闻碑志无考礼云凡祭有其废之莫敢
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今一旦废此举彼恐有窒碍
孝宗皇帝可其奏今案呈到部看得巡抚大同都御史
胡来贡题请改祀北岳于浑源州恒山即命大臣出关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88-0231b.png
祭告各一节除今次祭告已经题奉钦依无容别议外
照得改岳事体关系重大据今所查反复参详窃谓载
籍虽博必折衷于经传典礼至重难轻信乎传闻今据
本官所请固非无据第其引虞书魏史之文亦止言祭
于恒山而未见恒山所在至禹贡恒水出常山郡上曲
阳县恒山北谷即今定州曲阳县则恒山之在曲阳既
已明著于经文而汉神爵元年祠北岳上曲阳唐武德
贞观祀北岳定州则曲阳之祀恒山又非肇始于五代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88-0231c.png
盖历二千馀年而明禋如一日诚考据精确非漫然沿
袭也其谓五代之后祭于曲阳者盖因宋失幽并遥祭
北镇医巫闾山于定州北岳祠中遂误以为望祭北岳
耳至于浑源之称北岳止见于州志碑文而稽之经传
茫无可考想其纪载之辞亦出传闻之误即志内飞石
等语在本官亦谓其不经矣而可据其文以改祀乎大
抵恒山自太行柬来绵亘千里同一分野在南在北皆
可取名即以山之向背而言则祀于阴者终不若祀于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88-0231d.png
阳者之为正也昔金世宗时议者以都燕请别议五岳
太常卿范洪力言其不可而止则改岳之事自昔重之
况我太祖高皇帝神圣开天极重祀典当时山川地里
无不图上而曲阳之祀仍旧即今大明集礼所载汉唐
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阳与史俱合可见当时考核
已自精详二百馀年国有大事必行遣告丰碑钜刻林
立祠下则今恒山实为畿内重镇孕灵已久一旦毁庙
貌废碑刻举而改建于边徼之地窃恐未可轻易也而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88-0232a.png
况在彼无稽在此有据又彰彰如是乎臣等再三酌议
委应遵依宪典仍祀北岳于曲阳县其浑源州恒山既
洪武年间重修庙宇合无查照弘治中原题行该镇巡
抚衙门转行彼处官司量加修葺用存古迹庶为两全
但事关典礼臣等未敢擅便伏候圣裁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88-0232b.png
亦玉堂稿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