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确论-宋-阙名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687-07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一
  文宗二
   牛僧孺 李德裕(子由/) (温公/) (石介/)
   李训 郑注(少游/) (李德裕/) (温公/)
   郑覃(孙之翰/)
   杜元颖(孙之翰/)
   刘蕡(范祖禹/)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687-0766b.png
牛僧孺 李德裕
 子由论曰唐自宪宗以来士大夫党附牛李好恶不
 本于义而从人以喜愠虽一时公卿将相未有杰然
 自立者也牛党出于僧孺李党出于德裕二人虽党
 人之首然其实则当世之伟人也盖僧孺以德量高
 而德裕以才气胜德与才固不同古人鲜能兼之者
 使二人者各任其所长而不为党则唐末之贤相也
 僧孺相文宗幽州杨志诚逐其将李载义帝召问计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687-0766c.png
 策僧孺曰是不足为朝廷忧也范阳自安史后不复
 系国家休戚前日刘总纳土朝廷糜费且百万终不
 能得斗粟尺布以实天府俄复失之今志诚犹向刘
 总也第付以节使捍奚契丹彼且自力不足以逆顺
 治也帝曰吾初不计此公言是也因遣使慰抚之及
 武宗世陈行泰杀史元忠张绛复杀行泰以求帅德
 裕以为河朔命帅失在太速使奸臣得计迁延久之
 擢用张仲武而绛自毙僧孺以无事为安而德裕以
卷九十一 第 2b 页 WYG0687-0766d.png
 制胜为得此固二人之所以异较之德裕则优矣德
 裕节度剑南西川吐蕃将悉怛谋以维州降维州西
 南要地也是时方与吐蕃和亲僧孺不可曰吐蕃绵
 地万里失一维州不害其强今议和好而自违之中
 国禦戎守信为上应变次之彼若来责失信赞普牧
 马蔚茹川东袭汧陇不三日至咸阳虽得百维州何
 益帝从之使德裕反降者吐蕃族诛之德裕深以为
 恨虽议者亦不直僧孺然吐蕃自是不为边患几终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687-0767a.png
 唐世则僧孺之言非为私也帝方用李训郑注欲求
 奇功一日延英谓宰相公等亦有意于太平乎何道
 致之僧孺曰臣待罪宰相不能康济天下然太平亦
 无象今四夷不内扰百姓安生业私室无强家上不
 壅蔽下不怨讟虽未及全盛亦足为治矣而更求太
 平非臣所及也退谓诸宰相上责成如此吾可久处
 此耶既罢未久李训为甘露之事几至亡国帝初欲
 以训为谏官德裕固争言训小人咎恶已著决不可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687-0767b.png
 用德裕亦以此罢去二人所趋不同及其临训注事
 所守若出于一人是以知其皆伟人也然德裕代僧
 孺于淮南诉其乾没府钱四千万缗质之非实及在
 朱崖作穷愁志论周秦行纪言僧孺有僭逆意悻然
 小丈夫之心老而不衰也始僧孺南迁于循老而获
 归二子蔚丛后皆为名卿德裕没于朱崖子孙无闻
 后世深悲其穷岂德不足而才有馀固天之所不予
 耶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687-0767c.png
 温公论李德裕追论维州悉怛谋事决牛李是非曰
 论者多疑维州之取舍不能决牛李之是非臣以为
 昔荀吴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吴弗许曰或以吾城
 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吾不可以欲
 城而迩奸使鼓人杀叛者而缮守备是时唐新与吐
 蕃修好而纳其维州以利言之则维州小而信大以
 害言之则维州缓而关中急然则为唐计者宜何先
 乎悉怛谋在唐则为向化在吐蕃不免为叛臣其受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687-0767d.png
 诛也又何矜焉且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义
 也匹夫徇利而忘义犹耻之况天子乎譬如邻人有
 牛逸而入于家或劝其兄归之或劝其弟攘之劝归
 者曰攘之不义也且致讼劝攘者曰彼尝攘吾羊矣
 何义之拘牛大畜也鬻之可以富家以是观之牛李
 是非端可见矣 又论僧孺太平无象之对曰君明
 臣忠上令下从俊良在位枉邪黜远礼修乐举刑清
 政平奸宄消伏兵革偃戢诸侯顺附四夷怀服时和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687-0768a.png
 年丰家给人足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阍寺专权
 胁君于内弗能逐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
 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
 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杼柚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
 之太平不亦诬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
 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
 大焉
 石介论曰唐文宗皇帝既承父兄奢弊之馀自践祚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687-0768b.png
 孜孜正道有意贞观开元之治一日延英对宰相曰
 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宰相牛僧孺对曰
 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
 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无淫虐下无怨讟私
 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
 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退至中书谓同列曰吾辈
 为宰相天子责成如是安可久处兹地乎旬日间三
 上章请退悖哉僧孺之不忠也伊尹耻致其君不及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687-0768c.png
 尧舜魏文公愿为皋夔夫汤与太宗又岂未有尧舜
 之资才邪伊尹魏文公致之遂如尧舜焉吾观文宗
 夙夜勤治身复恭俭英智聪睿有圣人资僧孺若以
 尧舜之道辅之必为尧舜矣若以帝皇之道语之必
 能行帝皇之道矣凡人臣以道事君竭己之才以致
 于君惟恐君不能行尽己之道竭己之才以致于君
 君不能行犹尽日孜孜夙夜勉勉左辅右弼庶几行
 之僧孺何尝以尧舜之道语其君文宗何尝有闻道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687-0768d.png
 而不能行者而僧孺不忠也且君可以为开元之君
 也则以开元之政启之君既能为开元之政也则以
 贞观之政启之君既能为贞观之政也则以三王之
 政启之君既能行三王之政也则以五帝之道启之
 君既能行五帝之道也则以三皇之道启之然后致
 其君卓然在于羲轩之上跻其民沛然纳乎仁寿之
 域此不为盛乎直指太和之间谓之太平可嗟矣夫
 唐自开宝已后藩臣崛强不顺中官骄恣擅权文宗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687-0769a.png
 承穆宗昭悯之后履长庆宝历之乱四海奢弊彝伦
 攸斁万机隳旷庶政不缉当是时中官王守澄用事
 纤人得进幽州军乱方逐其帅成都失守复陷于蛮
 而又奸党群行申锡遭诬兴元兵乱李绛被害疾疫
 相继民罹天伤水旱仍臻岁数凶歉而僧孺谓四夷
 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无淫虐下无怨讟私室
 无彊家公义无壅滞不亦面欺其君欤复且怨君责
 成于已辄旬日三上章求退其悖亦甚矣人臣之礼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687-0769b.png
 固如是乎噫其后郑注干政李训乱国邪谋得行狂
 狡并进使太和之治不及贞观开元之太平过在僧
 孺也惜乎文宗有君而无臣悲矣乎
 温公论杨志诚逐李载义上从僧孺谋因以志诚为
 节度曰昔者圣人顺天理察人情知庶民之莫能相
 治也故置帅长以正之知群臣之莫能相使也故建
 诸侯以制之知列国之莫能相服也故立天子以统
 之天子之于万国能褒善而黜恶抑彊而辅弱抚服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687-0769c.png
 而惩逆禁㬥而诛乱然后发号施令而四海之内莫
 不率从也诗云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载义藩屏大臣
 有功于国无罪而志诚逐之此天子所宜治也若一
 无所责因以其土田爵位授之则是将帅之废置生
 杀皆出于士卒之手天子虽在上奚为哉国家之有
 方镇岂专利其财赋而已乎如僧孺之言姑息偷安
 之术耳岂宰相佐天子御天下之道哉
李训 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附/)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687-0769d.png
 淮海李训论曰天下无易事非其人则难于登天天
 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难无定势易无常形
 惟其人也昔汉有诸侯彊大之患连城数十地方千
 里擅爵人赦死罪戴黄屋刺客公行景帝用晁错之
 谋始议削平之法令未及行而七国合从而起矣何
 其难耶逮武帝用主父偃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
 子弟诏下之日人人各得所愿法令不更彊场不变
 而尾大之患亡矣又何其易耶以此言之则知天下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687-0770a.png
 之事惟其人也愚读唐史至甘露之事未尝不为文
 宗而叹息何则欲除累世之奸而倚一区区之李训
 岂不疏哉宦官之祸深矣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
 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
 复可取宪宗之贼历三世而不能讨天下愤焉是时
 故老名臣如裴度李德裕之徒皆在也向使文宗有
 知人之明委任二臣俾之图画则刀锯之贱岂难制
 哉何则以训之轻躁寡谋尚能杀王守澄则知度与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687-0770b.png
 德裕可以制仇士良之属无疑矣惟其不用二臣而
 委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阙
 之前不胜饮恨而已非事之难不知人之过也或曰
 注之帅凤翔也欲因宦者送守澄之丧以镇兵诛之
 训忌其功乃先五日举事使注不为训所忌也庶其
 有济乎愚曰不然惟其训之事败则唐之祸在士良
 使注之功成则唐之祸在注矣何则袁绍董卓崔胤
 朱温之事盖尝成矣其祸何如哉以此见之事败亦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687-0770c.png
 受祸成亦受祸在用小人而已矣德裕尝曰举大事
 非北军无以成功此所谓天下之常势也又曰焚林
 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既经李训之猖
 獗则天下常势亦不用臣以为德裕能不为于会昌
 时也则知其能为太和之时必矣
 李德裕论李训奇才曰开成初余作镇淮甸会有朝
 之茂彦廉问剖符于东南者相继而至余与之宴言
 皆曰圣上谓丞相郑公覃李公固言李公石曰李训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687-0770d.png
 禀五常之性服人伦之教则不及卿等然天下奇才
 卿等皆不如也三丞相默然而退余曰李训甚狂而
 愚曾不及于徒𨽻焉得谓之奇才也自古天下有常
 势不可变也昔陈平之患吕宗而计无所出尝閒居
 深念陆贾由户而进不之觉也贾揣知其情言曰将
 相和则社稷安矣因为画策陈平乃寤由是以黄金
 为绛侯寿将相交欢以败产禄近世五王之诛二张
 也汉阳王召大将军李多祚谓曰将军爵服隆贵谁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687-0771a.png
 人与之曰大帝与之将军赀产富侈谁人与之曰大
 帝与之将军子弟荣禄谁人与之曰大帝与之因谓
 曰大帝恩乎多祚漼然泣下又曰今大帝之子深居
 鹤禁危若缀旒将军岂有意乎多祚乃感激受命与
 之定策元载之图鱼朝恩也以崔昭尹神州俾昭日
 诣苑中以牢醴为朝恩馔因其北门大将军王驾鹤
 等结欢共筹阴计而朝恩竟败夫举大事非北军无
 以成功此所谓天下之常势也李训因守澄得幸虽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687-0771b.png
 职在近密而日夕游于禁军出入无碍此时挟守澄
 之势与天子契于鱼水北军诸将望其顾盻与目睹
 天颜无异若以中旨喻之许以爵赏即诸将从之势
 如风靡矣训舍此不用而欲以神州宪台游徼搏击
 之吏抱关拥彗之徒以当精甲利兵亦犹霜蓬之禦
 烈火矣赖中人觉其变未及其乱向使训计尽行所
 诛者不过侍从数百人而已其徒尚数千人与北军
 协力报怨则天下横流矣何以知之昔窦武之举事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687-0771c.png
 也以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中人矫诏令张奂率
 五营士与武对阵乃大呼武军曰窦武及汝皆禁兵
 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自旦至辰兵降略尽由
 是知前代已来禁军惟畏伏中人宰臣焉得使其效
 死嗟乎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既
 经李训猖蹶则天下常势亦不可用也
 温公论训注谋诛宦官不克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
 皆坐腰斩亲属无问亲疏皆死曰论者皆谓涯餗有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687-0771d.png
 文学名声初不知训注之谋横罹覆族之祸愤叹其
 冤臣独以为不然夫颠危不扶焉用彼相涯餗安高
 位饷重禄训注小人穷妍极险力取将相涯餗与之
 比肩不以为耻国家危殆不以为忧偷合苟容日复
 一日自谓得保身之良策莫我如也若使人人如此
 而无祸则奸臣孰不愿之哉一旦祸生不虞足折形
 渥盖天诛之也士良安能族之哉
郑覃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687-0772a.png
 孙之翰论覃言开成政事曰郑覃言开成政事元年
 二年好三年四年即渐不好颇得实杨嗣复不顾事
 理但谓覃讥已邀君求退意不容覃至有上累圣德
 之言此奸人之计也开成之初覃与李石同相赞文
 宗致治言论勤切文宗励精之意亦甚听纳如内置
 赦书使奸吏不违恩及天下紫宸与宰臣及诸司官
 论事各使举职以郭承嘏任给事中有封駮之益不
 令外任湖南进羡馀钱令收贮以备水旱徐州税急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687-0772b.png
 害人悉使除罢王彦威进度支羡馀钱求宠给边军
 衣赐不时黜授卫尉加李石刚直之议沮内臣仇士
 良威势不使挠乱朝权此元年二年之政事至三年
 仇士良遣盗刺石文宗罢石政务使之出镇朝廷待
 将相旧礼一皆寝罢以滋士良之势中书门下凡奏
 事各挟所见动成忿竞无至公同心之称又奏改旧
 制不令仆射尚书等论朝廷事文宗取后宫之言议
 废皇太子虽宰臣及宪官等论谏得以不废然太子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687-0772c.png
 寻薨于少阳院仇士良用军中诬谋之事枉害五十
 馀人此三年四年之政事也以是观之郑覃之言岂
 非得实嗣复但恨覃沮已引用李宗闵之意遂乘其
 言议指为瑕衅尽力排之覃与嗣复同相况居四辅
 之首既言政事一年不如一年覃亦自言其过嗣复
 不能深思极论共谋国政求其失而更之但快忿心
 以覃言为过至言非惟臣罪亦恐上累圣德正以谗
 言激主之意尔及罢覃辈独当国政又何所施为哉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687-0772d.png
 不踰年祸败盖自取也
杜元颖
 孙之翰论曰杜元颖事宪宗为翰林学士穆宗即位
 自司勋员外郎加中书舍人不周岁用为宰相时议
 词臣进用之速未有其比宜罄所学尽忠节以辅时
 治苟谋议有失但竭心于事亦可见大臣报国之节
 何得略无能效著闻于时已负国矣及出镇于蜀遇
 昭悯冲年即位首进罨画打毬衣五百事自后广求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687-0773a.png
 珍异玩好之具贡奉相继用图恩宠以至纤悉掊敛
 大取军民之怨不忠无识一至于此人臣已为将相
 矣若守正自固为主所宠此固至荣然于将相之位
 又何以加若守正自固为主所疏已必无过亦不为
 辱至于名位亦未必失之也何乃遇人君冲年专道
 侈欲以图恩宠恩宠果深欲何为哉如李德裕在浙
 而昭悯凡有宣索再三论奏罢其贡献此以生民为
 意不奉君之侈欲也以德裕之贤视元颖何等人尔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687-0773b.png
 盖元颖窥宪宗晚年及穆宗长年即位多纵侈乐厚
 纤人二长君尚若此昭悯童年嗣位尤当奢逸遂专
 以侈靡奉之殊不知窥时作事而不正者事极而变
 则祸矣使元颖不诛敛民人专奉君欲未必不入登
 三事外不失方面之任内不失尚书仆射之位矣反
 以图宠之意专务诛剥以取众怨蛮贼乘隙大害一
 方元颖坐是贬死遐裔矣后之为将相者深戒之
刘蕡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687-0773c.png
 范祖禹论曰天之生斯人苟有聪明正直之资必将
 有用于时不使之汨没而死也圣人顺天理而感人
 心敛天下之贤者而聚之于朝使之施其所有以为
 国之有则贤者无不得其所而民物亦无不得其所
 矣唐则不然抑遏之废斥之使身老岩穴不为世用
 岂不违天理逆人心乎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687-0773d.png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