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确论-宋-阙名卷七十

卷七十 第 1a 页 WYG0687-058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
  太宗三
   房玄龄杜如晦(吕温/) (孙之翰/)
   魏郑公(吕温禹张唐英翰曾子固/范祖 孙之 颍滨) (白乐天/)
   房玄龄李靖魏郑公(司空图/) (张唐英/)
房玄龄杜如晦
 吕温房玄龄赞曰梁公先觉龙卧待君长彗流光扫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0687-0584d.png
 天布新义师雷兴公跃其鳞杖策千里来排帝阍婉
 婉梁公实懿实聪实光实融羽义翼忠若鸾若鸿大
 风动地儒服从容静运胸中弛张折冲左右太宗夷
 屯廓蒙定高祖功功告武成翊开太平我虽忘劳时
 靡有争网罗遗贤推毂群英玉不韬辉兰不沈馨飞
 鸿出冥振鹭在庭济济多士太宗以宁公无事矣阙
 衮有补惟仲山甫经营四方方叔召虎大邦钧轴至
 则委汝閒居台辅撝默自处亦莫敢余侮高节令终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0687-0585a.png
 鸣呼梁公杜如晦赞曰穆穆叶公奇姿粹灵蕴元和
 气为大国桢乘时恢能唐室大开故人相携(少与房/梁公同)
 (有巨济/之志)直上太阶更为阴阳迭作日月佐明四海赞
 育万物王度是钦如玉如金德音愔愔万有千古永
 称房杜如周申甫
 孙之翰论房杜相业曰或问房杜之相也谋议施为
 不见赫赫之事而世大贤之何也答曰宰相之功不
 必赫赫观时事何如尔房杜自秦府遇王讲天下事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0687-0585b.png
 固详太宗即位遂命作相付任之专不与他相同乃
 得尽心助治致时太平以事明之其功可见宰相之
 任莫先乎正官职用贤才若官得其才宰相总其大
 要庶事举而天下治矣贞观元年房相定文武官六
 百四十员官既少则才可择才可择则官不滥官不
 滥则职自举况公于取士各尽其才此房杜得佐主
 兴治之要道也至台阁规模典章文物皆其所定又
 防奸邪抑权倖各有著法大概如此不惟一时之治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0687-0585c.png
 固足垂宪于后也其他军国机务虽谋议不著每筹
 事太宗从之以太宗之英睿专任二相而从其所筹
 其贤又可明也即贞观时事之治二相之功可见矣
 或曰贞观四年天下大治太宗惟称魏公之力不及
 房杜何也答曰贞观之初太宗求治方切魏公专论
 王道封伦横议以沮之太宗不惑奸言力行王道及
 天下之治也嘉贤人之论足以明道故称魏公之力
 嫉小人之言不能使之惭悔故恨封伦之不见其言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0687-0585d.png
 自不及房杜也然魏公议臣也房杜宰辅也魏公论
 其治体房杜助其施为尔后世贤房杜而不见其功
 者惟详观太宗专任之意贞观时事之要可也 又
 论黜陈师合曰人主之任大臣不可不专亦不可专
 若深知其人可付国事不专任之何以责成功盖任
 专则责重责重则人必尽其才力也若知人未至而
 专任之苟无成功则有败事又或窃擅威福有难制
 之患二者惟在人主审之不可一失失则事机难追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0687-0586a.png
 矣太宗可谓能审任人之术者也知房乔杜如晦贤
 而付以国事房杜方尽心职事已著功效陈师合以
 平常之见欲移主意如晦奏其事意似不广然虑小臣
 间言渐害于事公言之尔太宗不惑师合之言乔如
 晦荷信任如是敢不尽其才力乎此所以成太平之
 治也然有太宗之明房杜之贤则可专任而不容人
 言人主知人未至当审其付任不可执此为法
魏郑公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0687-0586b.png
 吕温郑公赞曰堂堂魏公崇节大志乔干直耸摩天
 自致遭风云时得霸王器一言委质有死无二抚我
 则后各尽其志(事李密/隐太子)沈浮变通龙战既息皇建其
 极俾补衮职其绳则直谔谔嶷嶷危言正色保太宗
 德弼违替否日月不蚀黜汉霸杂行周王道人或有
 言秉德不挠(与封德/彝廷争)礼兴乐崇德合道丰保合大和
 昭明有融起四年中复三代风言出化成神哉厥功
 尹躬佐商有耻于汤公以其志匡饬圣唐为唐宗臣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0687-0586c.png
 致唐无疆永式万邦
 张唐英论郑公言守成之难曰自古桀纣幽厉成哀
 桓灵晋怀悯隋炀帝皆守成之君矣天下大器皆由
 而失之盖承丰泰之后府库实而无所用则思穷土
 木之妖干戈戢而无所试则思拓边疆之广志气既
 骄则悦谄谀之言嗜欲既惑则恶忠直之谏处琼殿
 之华丽而不知下有拆庐屋以输官者享太官之珍
 羞而不知下有啖糟糠以充肠者有嫔御之煽艳而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0687-0586d.png
 不知下有鳏寡而亡告者有郑卫之娱耳而不知下
 有哀怨可伤者天下已叛而堂上未闻萧墙已衅而
 禁中未悟推此信魏公以守成为难矣
 曾子固曰予观太宗常屈已以从群臣之议而魏公
 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
 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
 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
 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0687-0587a.png
 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
 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夫
 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已过取小亮以私其
 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
 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
 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
 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0687-0587b.png
 忌矣太宗末年群臣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
 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
 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
 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
 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
 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矣令当时削而去之成区
 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为贤
 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0687-0587c.png
 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諌诤之无传
 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
 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讳
 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藁者非欤曰焚藁者
 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
 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藁为掩君之过而
 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藁之是非而必其过
 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已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0687-0587d.png
 去其藁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
 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或曰造辟而言诡辞
 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
 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
 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待已而事其君而
 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岂非然
 哉
 白乐天论魏公劝帝行仁义曰或者曰君臣之道至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0687-0588a.png
 大也可以渐合不可以速合也天下之化至大也可
 以渐行不可以速行也贤人之事业至大也行之可
 以枉尺而直寻也易以为殆不然矣夫时之变事之
 宜其间不容息也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故时未
 至圣贤不进而求时既来圣贤不退而让盖得之则
 不啻乎事半而功倍也失之则不啻乎事倍而功半
 也嗟乎或者徒知渐合其道而不知启沃之时失于
 渐中矣徒知渐行其化而不知燮理之时失于渐中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0687-0588b.png
 矣徒知枉尺而直寻而不知易失于时则难行于渐
 中虽枉寻不能直尺矣近者宰相道不行化不成事
 业不光明率由乎有志于渐矣请以前事明之愚尝
 闻太宗顾谓群臣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能胜残去
 杀当今大乱之后将求致理宁可造次而望乎魏文
 贞曰不然夫乱后易理犹饥人易食也若圣哲施化
 人应如响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
 太宗深纳其言时封德彝辈共非之曰不可三代以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0687-0588c.png
 后人渐浇讹皆欲理而不能岂能理而不欲徵书生
 不识时务信其虚说必乱国家于是太宗卒从徵言
 力行不倦三数年间天下大安戎狄内附太宗曰惜
 哉不得使德彝见之斯则得其时行其道不取于渐
 之明效也
 范祖禹曰太宗可谓能审取舍矣魏徵仁义之言也
 欲顺天下之理而治之封德彝刑罚之言也欲咈天
 下之性而治之夫民莫不恶危而欲安恶劳而欲息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0687-0588d.png
 以仁义治之则顺以刑罚治之则咈矣故治天下在
 顺之而已咈之而能治者未之闻也太宗从魏徵而
 不从德彝行之四年遂致太平仁义之效如此其速
 也故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
 成功复归美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孙之翰曰帝王兴治道在观时而为之观时在至明
 至明在至公至明则理无不通至公则事无不正通
 于理故能变天下之弊正其事故能立天下之教弊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0687-0589a.png
 变而教立其治不劳而成矣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期
 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则圣人之意可见矣或曰孔
 子言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又言如有王者
 必世而后仁何谓也答曰孔子教为邦者久之之辞
 也为邦者若非圣哲或行仁政未能通变时事功业
 不速必中道而止故教以久行仁政乃有成功也若
 以圣哲之道则期月可矣但后之为天下者虽欲兴
 起治道多非圣哲之才不能通究时弊以道变之务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0687-0589b.png
 速其功以行一时之事故所为駮杂莫复前古之治
 也观魏公之论诚得圣人之意文皇能纳其言而不
 惑奸人之议力变时弊以行王道呜呼明哉大乱之
 后兴立教法不急其功致时太平德流于后呜呼公
 哉
 曾子固唐令序曰唐令三十篇以常员定职官之任
 以府卫设师徒之备以口分永业为授田之法以租
 庸调为敛财役民之制虽未及三代之政然亦庶几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0687-0589c.png
 乎先王之意矣后世从事者多率其私见故圣贤之
 道废而苟简之术用太宗能超然远览诎封伦而纳
 郑公之议其为国家天下意故能及此而当是之时
 遂成太平之功使能推其类尽其道则唐之治岂难
 至于三代之盛哉读其书嘉其制度有庶几于古者
 而惜其不复行也故掇其大要可纪者论之于此焉
 范祖禹论郑公陈十渐曰有国者不忧百姓之贫而
 疑其财之有馀取之不已不恤百姓之劳而疑其力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0687-0589d.png
 之有馀使之不已此二者亡之道也人主曷不反诸
 己巳欲富而恶贫则富者民之所欲也已欲逸而恶
 劳则逸者民之所欲也与其所欲去其所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以太宗之明而养民不及其初宜魏徵
 以为渐不克终也
 孙之翰论魏公谏诤曰魏公以忠直称于世历数百
 年而名愈高李翱论修史之法则曰假如作魏公传
 但记其谏诤之词足以为正直是魏公得谏诤之道
卷七十 第 12a 页 WYG0687-0590a.png
 其言足传信于后也观贞观十一年魏公上三疏乃
 谏词之著者然不过以戒侈逸明任人平刑赏辨忠
 邪及引前代治乱为说未尝深言君过亦不及安危
 大计详味其意尤见当时之高致夫不深言君过君
 无大过也不及安危大计君能自主威福了天下大
 事也君无大过能了大事真英主也但政有小失
 则谏之以前代治乱为戒使不至于甚此所以为忠
 直之臣也魏公事英主力赞政道已成太平之治见
卷七十 第 12b 页 WYG0687-0590b.png
 其小失尚孜孜谏诤以防其甚如事中常之君天下
 未治其君或有大过魏公谏诤之言必危切于是至
 安危大计必忘身以争也盖辅相之道不至此不足
 为忠魏公之心后之相者详观之 又论郑公不避
 形迹之对曰人臣之任国事莫若知无不为一存形
 迹非公忠之道也且如有贤才滞于下或已之亲旧
 也或权势之亲旧也以此避嫌而不举又如有臣下
 误犯主怒枉为人谮将被刑戮将行窜逐其人或已
卷七十 第 13a 页 WYG0687-0590c.png
 之亲旧也或权势之亲旧也以此避党而不辨又如
 有奸恶之人将为国患其人或已之所不足者也或
 权势之所不足者也以此疑避而不言凡此之类皆
 存形迹也人臣存形迹为身之谋尔非所为国计也
 夫有贤未用国之失也杀逐无辜君之过也奸人将
 起时之患也为人臣者知国之失而不陈见君之过
 而不正观时之患而不救但曰我存形迹此罪不细
 故谓非公忠之道也温彦博因魏公为人所毁遂言
卷七十 第 13b 页 WYG0687-0590d.png
 人臣须存形迹此不忠之言也赖魏公自陈太宗寻
 悟其事非君臣相信几失大公之道
 张唐英曰温彦博尝奏魏公不存形迹遂被谤议帝
 令谕魏公今后须存形迹魏公因奏曰君臣叶契义
 均一体岂可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
 此路邦之丧亡未可知也上矍然改容悔之噫魏公
 之奏实万世君天下之龟鉴也尝观前世治道之驳
 杂敝源之浸淫非无长谋远虑之贤经时济世之主
卷七十 第 14a 页 WYG0687-0591a.png
 慷慨决裂横身为国以乂宁天下之苍生然由君臣
 之志不通上下之情有间常立事者谓之专权激切
 敢谏者谓之好讦故朝廷议论之际有可言而不言
 所以避嫌疑有可行而不行所以远谤议以致事多因
 循而不革政或偏弊而不举始以突隙不徙终焚百
 寻之屋初以蚁穴不窒竟溃千里之堤魏晋而下何
 其纷纷之多也郑公深识安危治乱之变极陈切当
 之论太宗遂改容悔之真改过不吝而闻谏必从之
卷七十 第 14b 页 WYG0687-0591b.png
 英主也温公曾不虑此而反欲魏公存形迹则贤与不
 贤兹可知矣
 范祖禹论魏公论主明暗曰善哉太宗之问魏公之
 对也可谓得其要矣夫圣人以天下为耳目故聪明
 庸君以近习为耳目故暗蔽明暗之分惟在于远迩
 大小而已矣 又论郑公望昭陵献陵之对曰魏徵
 可谓能以义正君矣造次不忘纳之于善恐其薄于
 孝而厚于爱也孟子曰惟大夫为能格君心之非若
卷七十 第 15a 页 WYG0687-0591c.png
 魏徵近之矣 又论郑公对帝天下未定择人专取
 才既平取才行兼备曰太宗以治乱在庶官欲进君
 子退小人此王者之言也而魏公之所谓才行者不
 亦异乎夫才有君子之才有小人之才古人所谓才
 者君子之才也后世之所谓才小人之才也高阳氏
 有子八人天下以为才其所以为才者曰齐圣广渊
 明允笃诚高辛氏有子八人天下以为才其所以为
 才者曰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以
卷七十 第 15b 页 WYG0687-0591d.png
 为才然则古之所谓才者兼德行而言也后世之所
 谓才者辩给以禦人诡诈以用兵辟邪险诐趋利就
 事是以天下多乱职斯人之用于世也在易师之上
 六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未济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王者创业
 垂统敷求哲人以遗后嗣故能长世也岂其以天下
 未定而可专用小人之才欤夫有才无行之小人无
 时而可用退之犹惧其或进也岂可先用而后废乃
卷七十 第 16a 页 WYG0687-0592a.png
 取才行兼备之人乎徵之学駮而不纯故所以辅𨗳
 其君者卒不至于三王之治也 又论以郑公为太
 子太师曰魏公之于太宗知无有不言言无有不尽
 君臣之际人莫得而间也当是时太子魏王方争群
 臣有党徵不知之是不明也知而不言是隐情也且
 君使之为太子师倚其正直以重太子也外不闻告
 其君以嫡庶之别内不闻训太子以祸败之戒受君
 之托而无所补救处父子兄弟疑危之际依违而已
卷七十 第 16b 页 WYG0687-0592b.png
 岂其疾而耄乎卒之身没而见疑谗人得以间之惜
 哉
 颍滨论太宗信用郑公曰古之人主自中君以上为
 理所屈皆能行之而诚未必加也若汉文帝之于务
 农唐太宗之于从谏几于诚矣或问二君之诚孰愈
 予谓文帝言不足而意有馀未尝为外猊观美繁于
 词命而形于制度不过诏令丁宁而已而身之所履
 则可信不诬矣夫知稼穑者必尚俭彼身衣弋绨足
卷七十 第 17a 页 WYG0687-0592c.png
 履革舄集书囊为殿帷罢露台却走马此其意可见
 也太宗每见贤臣则求谏援引古今出入经传此虽
 无害于闻过而有好名之心似于诚有所不足也意
 有馀者忘言实有馀者忘名理之必然也文皇尝曰
 恨不扑杀此老文德皇后问谁帝曰魏徵夫太宗之
 信用徵如此而犹有杀心焉则平日之厚敬而深信
 之未必情也且好谏者不讳其过而魏徵以谏章与
 史官帝闻而怒遂有仆碑罢婚之事何怨之深如此
卷七十 第 17b 页 WYG0687-0592d.png
 二事或疑其不信予谓或有之
房玄龄李靖魏郑公
 司空图三贤赞并序曰隋大业末房公李公魏公同
 师文中公尝谓其徒曰玄龄也志而密靖也惠而断
 徵也直而遂俾其遭时致力必济谟庸厥后果然宜
 有赞激云三贤志同夙尚儒风以植公忠出遇太宗
 讽议从容谋厥群雄君劳臣惕荒夷阻辟百千年社
 稷
卷七十 第 18a 页 WYG0687-0593a.png
 张唐英论房魏曰夫得百骐骥不若得一伯乐得百
 太阿不若得一欧冶百骐骥有时而疲劣百太阿有
 时而缺毁若伯乐欧冶存则举天下之良马良剑何
 求之而不得哉房魏二公文皇帝之伯乐欧冶也当
 文皇时天下贤士大夫一才一能毕登于朝亦由二
 公启沃荐引于上而任用之所以能称其职而世之
 谈良相者止曰房杜而不曰房魏者何哉房乔起于
 佐命平定天下辅成太平二十馀年百度修举其功
卷七十 第 18b 页 WYG0687-0593b.png
 固大矣如晦与房乔共掌朝政亦多规画然薨于贞
 观三年则其功固不及房矣魏公得用知无不为前
 后奏议数十万言著之行事者数百馀条政事大小
 罔有不论贞观太平之功魏公之功最居多而言者
 不曰房魏而曰房杜者岂当太宗即位之初房杜执
 政天下之民喜见太平之初则言曰房杜及太平已
 久天下之人但酣乐太宗之德化而功不复归于臣
 下是庖人调鼎而不敢食之时也故世不曰房魏焉
卷七十 第 19a 页 WYG0687-0593c.png
 然迹其行事考之实效魏公才智在杜之上而规画
 并于房故曰房魏二公太宗之伯乐欧冶如晦乃温
 彦博之流也奚逮于魏哉
 
 
 
 
 
卷七十 第 19b 页 WYG0687-0593d.png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