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确论-宋-阙名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687-003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
  武王
   克商(东坡/)
   伯夷叔齐(昌黎/刘敞) (皮日休章柳识/颍滨 表民) (李德裕/东坡)
    (荆公/郑獬)
克商
 东坡曰武王克殷以殷遗民封纣子武庚禄父使其
卷七 第 1b 页 WYG0687-0037d.png
 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武王崩禄父与管蔡
 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苏子曰武王
 非圣人也昔者孔子盖尝罪汤武顾自以为殷之子
 孙而周人也故不敢然数致意焉大哉巍巍乎尧舜
 也禹吾无间然其不足于汤武也亦明矣曰武尽美
 矣未尽善也又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
 德可谓至德也已矣伯夷叔齐之于武王也盖谓之
 弑君至不食其粟而孔子与之其罪武王也甚矣此
卷七 第 2a 页 WYG0687-0038a.png
 孔氏之家法也世之君子苟自孔氏必守此法国之
 存亡民之死生将于是乎在其孰敢不严而孟子始
 曰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也自是学者以汤
 武为圣人若当然者皆孔氏之罪人也使当时有良
 史如董狐者南巢之事必以叛书牧野之事必以弑
 书而汤武仁人也必将为法受恶周公作无逸曰殷
 王中宗及高宗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上不
 及汤下不及武王亦以是哉文王之时诸侯不求而
卷七 第 2b 页 WYG0687-0038b.png
 自至是以受命称王行天子之事周之王不王不计
 纣之存亡也使文王在必不伐纣纣不见伐而以考
 终或死于乱殷人立君而事周命为二王后以祀殷
 君臣之道岂不两全也哉武王观兵于孟津而归纣
 若改过否则殷人改立君武王之待殷若是则已矣
 天下无王有圣人者出而天下归之圣人所不得辞
 也而以兵取之而放之而杀之可乎汉末天下大乱
 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
卷七 第 3a 页 WYG0687-0038c.png
 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
 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
 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
 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
 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杀其
 父封其子子非其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
 死之楚人将杀令尹子南子南之子弃疾为王驭士
 王泣而告之既杀子南其徒曰行乎曰吾与杀吾父
卷七 第 3b 页 WYG0687-0038d.png
 行将焉入然则臣王乎曰弃父事雠吾弗忍也遂缢
 而死武王亲以黄钺斩纣使武庚受封而不叛岂复
 人也哉故武庚之必叛不待智者而后知也武王之
 封武庚盖不得已焉耳殷有天下六百年贤圣之君
 六七作纣虽无道其故家遗俗未尽灭也三分天下
 有其二殷不伐周而周伐之诛其君夷其社稷诸侯
 其有不悦者故封武庚以慰之此岂武王之意哉故
 曰武王非圣人也
卷七 第 4a 页 WYG0687-0039a.png
伯夷叔齐
 昌黎曰士之特立独行适于其义而已不顾人之是
 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
 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
 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
 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
 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
 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周之兴微
卷七 第 4b 页 WYG0687-0039b.png
 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率天下之贤
 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
 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
 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
 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今世之所谓士者
 凡一人誉之则自以为有馀凡一人沮之则自以为
 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
 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
卷七 第 5a 页 WYG0687-0039c.png
 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皮日休曰天必从道道不由天其曰人乎哉大圣应
 千百年之运仁发于祥义动于瑞上圣帝也次素王
 也莫不应乎天地亘乎日月动乎鬼神或有守道以
 介死秉志以穷生确然金石不足以为贞澹然冰玉
 不足以为洁非其上古圣人不以动其心况当世富
 贵之士哉斯其自信乎道则天地不可得而应也呜
 呼夷齐之志尝以神农虞夏形于言由是观之岂有
卷七 第 5b 页 WYG0687-0039d.png
 意于文武者哉然迹其归周不从谏而死彼当求西
 伯也而得武王不曰得仁乎既得其仁而不取其谏
 则夷齐之死宜矣太史公以其饿死责乎天道呜呼
 若夷齐之行可谓道不由天者乎如不得仁而饿死
 天可责也苟夷齐以殷乱可乎而臣于周则周召之
 列矣奚有首阳之阨乎若夷齐者自信其道天不可
 得而应者也天尚不可应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柳识曰初先生鸿逸中州鸾伏西山顾薇蕨之离离
卷七 第 6a 页 WYG0687-0040a.png
 歌唐虞之不还谓易暴兮又武谓墨缞兮胡颜一吒
 兮忘饥若有诮兮于岩之关岂不以冠弊在于上履
 新处于下且曰一人之正位孰知三圣之纯嘏让周
 之意不其然乎是以知先生所恤者偏矣当昔夷羊
 在牧殷网解结乾道息坤维绝鲸吞噬兮鬼孽王奋
 厥武天意若曰覆昏暴资浚哲于是二老归而八百
 会一戎衣而九有截况乎旗锡黄鸟圭命赤乌俾荷
 钜桥之施俾申羑里之辜故能山立雨集电扫风驱
卷七 第 6b 页 WYG0687-0040b.png
 及下车也五刃不砺于武库九骏伏辕于文途虽二
 士不食而兆人其苏既而溥天周土率土周人吁嗟
 先生逃将奚臻万姓归饰兮独郁乎方寸六合莽荡
 兮终跼乎一身虽忤时而过周终臣心而恻殷所以
 不食其食求仁得仁然非一端事各其志若旁通以
 阜厥躬应物以济其利则焉有贞节之规各亲之事
 灵乎灵乎虽非与道而保生乃勖为臣之不二
 李德裕曰昔夷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之下仲尼称
卷七 第 7a 页 WYG0687-0040c.png
 其仁孟轲美其德(孟子称伯夷/圣人之清者)盖以取其节而激贪
 也所谓周粟者周王所赋之禄是也谏而不从不食其
 禄可矣至于闻淑媛之言辍餐薇蕨斯所谓不智矣
 夫薇蕨者元气之所发生四时之所顺成日月之所
 烛风雨之所育周焉得而有之哉若以粟者周人之
 播殖则夷齐得非周人乎反覆其道尽未当理然夷
 齐之行实误后人于陵仲子慕夷齐者也乃至不义
 其兄之禄洁则洁矣仁岂然哉厥后商洛四友畏秦
卷七 第 7b 页 WYG0687-0040d.png
 之酷避秦之祸岂止为其身而已然餐紫芝以为粮
 饮清泉以为浆终老南山以养其寿斯可谓仁智兼
 矣
 刘敞曰世皆以伯夷叔齐谏武王不用退而隐于首
 阳之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以至于饿死以予考
 之不然彼伯夷叔齐者仁人也爱其君如恐伤之故
 矫世厉俗达天下之大义而不私焉其进以道退以
 义此孔子所谓求仁得仁者也岂若小丈夫哉谏其
卷七 第 8a 页 WYG0687-0041a.png
 君而用则欣欣然见于色谏其君而不用则悻悻然
 见于色终身不向国而坐也彼所谓不食其粟者言
 其致为臣而去不在廪膳之列夫致为臣而去不在
 廪膳之列是乃所谓饿也安得采薇事乎盖少饰矣
 自尧舜以来高世之士不可胜纪然夷齐为之首学
 者皆称之始周之乱鲍焦疾之不忍食其粟采蔬于
 道而食人谓鲍焦曰今不食其粟而食其蔬此非焦
 所济也于是鲍焦辍蔬吐哺立毙其处然孔子不以
卷七 第 8b 页 WYG0687-0041b.png
 为仁学者无称焉
 颍滨曰武王以大义伐商而伯夷叔齐亦以义非之
 二者不得两立而孔子与之何哉夫文武之王非有
 求而得之也天下从之虽欲免而不得纣之存亡不
 复为损益矣文王之置之知天命之不可先也武王
 之伐之知天命之不可后也然汤以克夏为惭而孔
 子谓武未尽善则伯夷之义岂可废哉宋昭公以无
 道弑春秋虽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然晋荀林父卫
卷七 第 9a 页 WYG0687-0041c.png
 孔达陈公孙宁郑石楚伐宋以不讨贼称人晋灵公
 为之会诸侯于扈以不讨贼不叙明君臣之义不以
 无道而废之也
 章表民曰伯夷之道古今之难能也不以死生挠其
 志而以仁义殒其身始沮武王之代纣非刚也终饿
 死首阳非懦也笃仁义而已夫纣为暴君其丑行昭
 昭矣武王一天下之心以伐之当是时也非人之弃
 商盖商之弃人譬堤必决焉而水流乃溃也是纣之
卷七 第 9b 页 WYG0687-0041d.png
 为恶非汤德可能掩之也天下之怒非一人可能遏
 之也惟伯夷叔齐乃谏而止之或谓武王宜其谏焉
 或谓之好异耳矣是皆未然也二圣贤之事盖非常
 人之所为也济天下而绝一夫者武王也非私天下
 于己也一言而靖万世之乱者伯夷也非咎武王于
 伐纣也武王之视纣虐民如与同虐之也伯夷恐后
 人之贼君如与同贼之也其道同归于救人所以救
 者不同而已故使不君者闻武王之诛则欲得其为
卷七 第 10a 页 WYG0687-0042a.png
 君不臣者闻伯夷之谏则欲得其为臣君臣定则国
 家定国家定则天下定矣噫武王之功世亦有之是
 功可能也与数而兴者也伯夷之死今数十百千年
 矣前有能继者独未之闻也后有能继者未可易知
 也是死不可能也与身而废者也故平桀纣者莫仁
 于汤武而能救人于治乱之际者莫仁于伯夷商之
 败周之兴伯夷所不动心焉动心于理乱之际而已
 犹众人之斗斗者既繁而力能止之所救者将不少
卷七 第 10b 页 WYG0687-0042b.png
 也
 东坡论夫子为卫君曰卫君辄也与其父争国而子
 路助之故冉有疑而问焉闻伯夷叔齐之不怨何以
 知夫子之不为辄也曰夷齐之事远矣传失其详意
 其出也父子之间有间言焉若申生之事也欤故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不如是何恶之可念皋落之役
 申生若从梁馀子养之言逃而去之则复一伯夷也
 荆公曰事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
卷七 第 11a 页 WYG0687-0042c.png
 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
 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巳夫
 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辨
 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
 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
 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
 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
 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
卷七 第 11b 页 WYG0687-0042d.png
 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
 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
 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
 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
 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
 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
 之心岂有异耶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
 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
卷七 第 12a 页 WYG0687-0043a.png
 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
 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
 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
 海耶抑来而死于道路耶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
 以及武王之世而死耶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
 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
 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
 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
卷七 第 12b 页 WYG0687-0043b.png
 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
 乎余故曰圣贤辨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失其
 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太
 公哉
 郑獬曰特立之士有大功于圣人之教杰然乔于百
 世之上者后世皆得而公传焉司马氏作史记序七
 十列传非公其传者欤而以伯夷首之善乎司马氏
 之为史矣伯夷叔齐力于仁义有激于当世辅圣人
卷七 第 13a 页 WYG0687-0043c.png
 之教得其深者也为之传首岂谬哉孤竹君欲以位
 授其子叔齐叔齐让于兄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卒不
 受遂更相让而俱逃之及武王顺天下号义兵以伐
 纣天下无贤不肖皆曰武王是焉恐恐然恐武之不
 胜独伯夷排天下之议非之曰父死不葬谋及干戈
 非孝也以臣伐君非仁也武王不听遂取商天下既
 已周伯夷耻不食其粟乃饿死呜呼一国之君民之
 所奉亦已尊矣而伯夷不敢废父之命甘于遁去天
卷七 第 13b 页 WYG0687-0043d.png
 下之让孰加焉武王既兴圣贤皆为之助亦足以树
 勋矣而伯夷不敢废君之分而甘于饿死天下之仁
 孰加焉让齐之心非为齐也而为万世之为国者焉
 谏武之心非为武也而为万世之为臣者焉故后世
 之为国者子欲夺于父弟欲夺于兄交挺白刃以争
 继立者必宿慄挫缩不敢耀芒角以其有伯夷之让
 然也后世之为臣者幸国之乱以肆奸谋紾君臂而
 欲其位者必腼汗惊爆不敢出气以其有伯夷之仁
卷七 第 14a 页 WYG0687-0044a.png
 然也是仁节者得不谓有大功于圣人之教者欤如
 天之覆健然其高也如日月之照烈然其明也而万
 百千世愈高愈明义风洗然照人毛发使争子贼臣
 畏服之如是顾其功可较也
 
 
 
 
卷七 第 14b 页 WYG0687-0044b.png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